ASA在施胶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ASA在施胶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ASA在施胶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阳离子分散松香表面施胶剂的制备

阳离子分散松香表面施胶剂的制备 张国强张文静徐英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 摘要:以松香、环氧氯丙烷、三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松香型表面活性剂,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阳离子分散剂,将上述两种合成物与基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复配使用采用常压逆转法对松香进行乳化分散,制备了均匀稳定的阳离子分散松香表面施胶剂,并对其施胶性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松香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阳离子分散剂;阳离子分散松香表面施胶剂 Abstract:Rosin, epichlorohydrin, triethylamine raw materials for the synthesis of rosin-based surfactants, styrene, methyl acrylate, methacr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as raw material of ammonia synthesis of cationic polymer dispersant. these two compounds with the foundation cationic surfactant (bromo dodec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ompound used often use Pressure reversal of Rosin emulsified dispersion, preparation of uniform stability of the surface of cationic dispersed rosin sizing agent. Sizing and its performance of the simpl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 rosin-type surfactants;cationic polymer dispersant;the surface of cationic dispersed rosin sizing agent 1 前言 施胶剂是在纸浆中添加(即内施胶)或在纸张表面涂布(即表面施胶)的一些抗水性物质,它可延迟流体渗透,赋予纸张抗水、抗油的性能。施胶剂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施胶环境可分为酸性施胶剂和中碱性施胶剂,按施胶过程又可分为表面施胶剂和浆内施胶剂。与酸性施胶剂相比,中碱性施胶剂具有对设备腐蚀小、污染负荷轻[1]、可用廉价的CaCO3填料代替昂贵的TiO2等诸多优点。与浆内施胶剂相比,表面施胶剂具有施胶工艺简单,可直接加在纸页表面;不需考虑留着机理,不会干扰湿部化学或纤维之间的连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清洁度,加快纸种更换的速度等优点[2]。另外,对于含有较多非木材纤维或二次纤维的纸,要获得较好的施胶效果,必须采用表面施胶[3]。自1807年施胶技术获得应用的近200年以来,松香基酸性施胶剂因其具有相对便宜、来源丰富、使用方便、与其它填料相容性好等特点而获得广泛应用[4,5]。但是,由于酸性施胶剂存在腐蚀设备、纸张易老化、废水处理困难等弊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基本被AKD(alkyl ketene dimmer,烷基烯酮二聚体)、ASA(alkenyl succinic anhydride,烯基琥珀酸酐)和阳离子分散松香等中/碱性施胶

造 纸 助 剂

造纸助剂 第一章造纸过程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涂布、加工等主要步骤: 制浆段:原料选择→蒸煮分离纤维→洗涤→漂白→洗涤筛选→浓缩或抄成浆片→储存备用 调制—抄纸段:散浆→除杂质→精浆→打浆→配制各种添加剂→纸料的混合→纸料的流送→头箱→网部→压榨部→干燥部→表面施胶→干燥→压光→卷取成纸 涂布段:涂布原纸→涂布机涂布→干燥→卷取→再卷→超级压光 加工段:复卷→裁切平板(或卷筒)→分选包装→入库结束 一、制浆:纸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半化学制浆法等 三种。 造纸原料:有植物纤维和非植物纤维(无机纤维、化学纤维、金属纤维)等两大类。 漂白:这一工段会有大量的黑液产生,既污染的源头。 二、调制:纸张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 长短直接与它有关。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骤:散浆、打浆、加胶与充 填。 (一)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造纸机生产所要求的特性,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纸和纸板。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打浆。打浆对纤维的作用:细胞壁的位移和变 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裂,吸水润涨,细纤维化和横向切断等。 (二)调料: 1、施胶——通过向浆料中加入有抗水性胶料物质,使纸张具有一定抗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易为 水或水溶液所浸润,这一操作过程叫做施胶。 2、纸和纸板按施胶程度不同分为—— 重施胶纸:书写纸、胶版印刷纸、绘图纸、包装纸、书皮纸、纸袋纸等。 轻施胶纸:凸版印刷纸、凹版印刷纸、打字纸、有光纸、和涂布厚纸等。 不施胶纸:吸墨纸、卷烟纸、卷筒新闻纸、滤纸、卫生纸、浸渍加工纸原纸、变性加工纸和钢纸原纸等。 (三)加填:向纸料悬浮液中加入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矿物质或人造填料。 三、抄造过程:将稀的纸料均匀地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 见流程如下: 1、纸料的筛选:将调制过的浆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 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2、网部: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3、压榨部: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 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4、干燥: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 -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 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5、表面施胶——也称纸面施胶。是把已抄成的纸或纸板浸入施胶剂溶液中或用施胶机向纸面施加一层 薄层胶料,待施胶剂干燥之后,就在纸面上形成一层抗液性胶膜,使纸取得抗水性,还 可增加纸的强度和挺度,改善纸的书写性能,提高纸的耐摩擦性及耐久性,还可以解决 纸的掉毛、掉粉问题。多用于高质量纸种,如钞票纸、证券纸、扑克牌纸、高级书写纸、 高级胶版印刷纸等。

化学实验中的细节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不”有多少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苯乙烯-丙烯酸(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与AKD表面施胶剂的区别

苯乙烯-丙烯酸(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与AKD表面施胶剂的区别 2010年4月19日 一、前言: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纸张纤维都会吸收空气和环境中的水蒸气因而导致纸张水分增加、强度降低,进而影响纸张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包装纸箱所用的牛皮纸、瓦楞纸和箱板纸,吸潮后会导致纸板、纸箱变软;在贮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纸箱变形,影响包装箱的外观质量、影响包装物的储存和码垛;甚至还会损坏包装箱内的商品。 为了解决纸张吸水和返潮的问题,通常要在造纸过程中添加抗水性能的化学品,即术语所称“施胶剂”。最初的施胶工艺,主要是在纸浆的制浆过程中,直接在浆内添加胶体材料,即“浆内施胶”,这样可以提高纸张的抗水性,避免包装纸吸潮后影响其使用性能。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发现,“浆内施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浆内施胶会影响纸张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会降低包装纸的强度;二是浆内施胶量较大,额外增加了过多的成本。另外,包装纸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掉粉、掉渣(纤维脱落)以及油墨吸收不均匀和渗透等现象,影响包装纸的印刷质量,浆内施胶无法改善这种现象。为此,开始尝试在纸张的表面涂覆一层胶体材料,可以起到防止掉粉、掉渣以及提高纸张印刷质量的作用,同时还能阻止水蒸气渗透到纸张内部,起到了浆内施胶的作用,因此,“表面施胶剂”应运而生。 表面施胶剂(简称表胶)是指在纸张表面涂加的旨在增加纸张抗水性的一种化学胶剂,既可以提高纸张的印刷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纸张吸水返潮而导致强度降低。相对于浆内施胶,表面施胶剂的成本只是浆内施胶的15-30%,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自2002年以后,发展迅速。 长期以来,低档包装纸例如普通瓦楞纸、箱板纸均不施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纸机投产,产能相对过剩,大型纸机生产的低克重表胶纸能够取代小厂生产的高克重无表胶的普通纸,例如75克表胶高强瓦楞纸可以取代90-100克的无表胶普通瓦楞纸。因此从金融危机之后,低速纸机生产的未表胶的低档纸正陆续被替代,一些小厂在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客观规律作用下而相继倒闭。近年来新上的中速纸机大多增加了表面施胶的装置,因此表面施胶是包装纸施胶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浆内施胶量大成本高,正在逐步被表面施胶剂取代。总体而言,表面施胶剂市场前景广阔。 二、表面施胶剂的简要介绍: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化学合成高分子两大类。淀粉及改性淀粉是典型的天然高分子,但其性能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将淀粉及改性淀粉与化学合成高分子配合起来使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离子型方面,表面施胶剂又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施胶剂。 实践表明,用于包装纸的表面施胶剂,阳离子型效果最好。目前最为普及的是阳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苯丙乳液);这类产品合成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在表面施胶后成膜性和抗水性好,是应用和发展最快的品种。 在表面施胶的机理方面,业内人士已普遍达成了如下共识: 1)阳离子表面施胶剂,要与配合施胶的大量淀粉链状分子进行交联反应,形成以聚合物高分子为核心节点的网状结构覆盖在纸张的表面,并形成一个致密的抗水薄膜,从而阻止水蒸气进入与纸张内部与纤维结合,防止纸张返潮;同时还可以防止纸张掉粉掉渣提高印刷质量。2)表面施胶剂的聚合物高分子还需要与纸张纤维有良好的结合,减少表面施胶剂向纸张内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摘要:表面活性剂在造纸中有很大的应用,例如在制浆、湿部、脱墨、涂布加工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主要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阳离子淀粉,AKD 专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壳聚糖,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关键词:造纸、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施胶。 表面施胶也叫纸面施胶,纸页形成后在半干或干燥后的纸页或纸板的表面均匀涂上胶料。施胶剂分松香型和非松香型两大类,非松香型施胶剂主要用于表面施胶。常用的表面施胶剂含有疏水基和亲水基,因此广义地说都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施胶剂主要有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丙烯酰胺(PAM)等。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提高抗水性,可用AKD、分散松香、石蜡、硬脂酸氯化铬、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他合成树脂胶乳等;提高抗油性,可加入有机氟化合物,如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全氟辛酸铬配合物,全氟烷基磷酸盐等;增加防黏性,可加入有机硅树脂;改善印刷性能,主要用变性淀粉、CMC、PVA等[1];改进干湿强度,可加入PAM、变性淀粉等;改善印刷光泽度和印刷发色性,主要用CMC、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氧化淀粉等。为了提高表面施胶效果,通常采用两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共用的方法。 1.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施胶剂和纸张增强剂。在造纸工业中,薯类淀粉使用效果较好。天然未改性的淀粉粘度较高,流动性差,容易凝聚,用水稀释后易沉淀,故在表面施胶中常用各种改性淀粉。改性淀粉在较高浓度时仍有较低的粘度,并保持良好的溶解性、粘着力和成膜性能。用于表面施胶的改性淀粉主要有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阳离子型磷酸酯淀粉、羟烷基淀粉、双醛淀粉、乙酸酯淀粉、酸解淀粉。以下主要介绍阳离子淀粉。 阳离子淀粉通常是指淀粉在一定条件下与阳离子试剂反应制得的产物,阳离子试剂主要有叔胺盐类和季铵盐类阳离子试剂。阳离子淀粉还可以通过淀粉与阳离子型乙烯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得。阳离子淀粉作为表面施胶液的固含量和取代度DS(Degree of Substitutio)是影响表面施胶性能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阳离子淀粉的品种很多,按取代度来分,主要有低取代度(DS<0.1)和高取代

中考指导: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

错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实验,还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准确描述,这并非易事。 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就会产生谬误。在此总结了一些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常见的错误,列举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避免类似情况产生。 ■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 ■“烟”、“雾”不分 在化学中,“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微滴。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不能称为“产生白雾”,而应该说“产生大量浓白烟”。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 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顾此失彼,现象描述不全面 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因此描述实验现象,要仔细全面,不要顾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质燃烧现象,要唱好“三部曲”。即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用词不当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如用词不当,也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白色沉淀”,这样描述就不妥当,因为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出现白色沉淀”。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造纸用表面施胶剂

造纸用表面施胶剂 康爱辉 张新东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1) 摘 要:本文介绍了纸或纸板常用表面施胶种类及各自优缺点,描述了目前国内纸或纸板表面施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纸或纸板 施胶剂 表面施胶 表面施胶是纸张或纸板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工序,通常位于纸机的烘干部末端,使纸页在未完全干燥却具有一定的强度时喷涂一层胶液,经后续的干燥在纸和纸板表面形成一层胶膜,从而达到改变纸或纸板表面性能的目的。从造纸工业的发展来看,造纸表面施胶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通过表面施胶可加人改善纸页性能或增加纸或纸板抗水性的表面添加剂。原先,由于技术水平及纸种要求的限制,表面施胶剂只能用在特殊纸种上,例如:钞票纸、证券纸、海图纸等。随着造纸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纸张的表面施胶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纸张处理工序,尤其是近年来因印刷、复印、传真的普及对文化纸、包装纸和瓦楞纸的表面性能、强度及抗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造纸工业在不断的探求新的表面施胶技术。 1 现行的表面施胶有如下优势 1)提高纸和纸板的印刷性能; 2)可通过选用不同的表面施胶剂种类,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或抗水性; 3)提高纸和纸板的物理强度; 4)表面施胶可减少纸张的两面差; 5)不受抄纸水质和水温的影响,施胶效果比较稳定; 6)胶料留着效果好,施胶成本低; 7)和内施胶同时使用,可弥补内施胶的一些缺陷。 2表面施胶剂的分类及其作用 根据表面施胶剂的功能,我们分成抗水类和增强类。提高抗水性的表面施胶剂可选用烷基烯酮二聚体(AKD)、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增强类的可选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PVA)醇等。下面介绍目前纸厂常用的表面施胶剂类型及基特点。 2.1淀粉及其改性物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施胶剂和纸张增强剂。玉米淀粉使用比较广泛,薯类淀粉使用效果较好。天然原淀粉粘度高,流动性差,容易凝聚,用水稀释后容易沉淀,在粘结性、成膜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施胶系统中使用的是改性淀粉。使用淀粉改性物作为表面施胶剂最大的优点就是原料丰富,价格便宜,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另外表面增强效果明显,可改善印刷效果。但淀粉是高分子水溶性物质,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在成膜后难以抵挡液体的渗透。这就需要用变性淀粉和其它的表面施胶剂配合使用来达到纸张的要求。表面施胶中最常用的是氧化淀粉。 2.2聚丙烯酰胺(PAM) PAM作为表面施胶剂,应和乙二醛混合,两者在于燥过程中可形成交联网络。由于纸页中存在三价铝离子和钙离子等,PAM分子中的部分-CONH:基团又水解成-COOH,这些金属多价离子会与PAM中的-COOH产生离子交联键,从而使纸而产生抗水性。PAM价格高,质量好,适合和价格便宜的淀粉配合使用。 2.3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醇按聚合度和水解度不同,分为许多牌号。一般用作表面施胶的PVA聚合度为l000—2000,醇解度为98%-99%。我国生产的PVA,用于表面施胶的主要是1798,即聚合度为l700,醇解度为98%。经PVA表面施胶的纸张,干燥后纤维有很好的黏合力,表面强

怎样观察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怎样观察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摘要]文章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观察、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现象观察描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去分析、推理、验证和探索问题。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既要有严密性,又要有科学性,往往一字之差,便面目全非,稍有不当,就会产生错误。所以,学生学习化学时就要有正确的观察实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方法。正确地观察、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1.1 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对化学实验仪器,要观察其颜色、状态、大小、比例和构造等;对化学实验装置,要先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进行整体观察,在此基础上迅速找出装置的中心部位进行重点观察,必要时还要对构成装置的仪器的形状、大小及其各部分的比例、构造等进行观察。 1.2 观察化学实验操作。要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1.3 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要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酸碱性等特征;对物质的变化,要观察其熔化、溶解、升华、结晶、沉淀、冒出气泡、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燃烧、闪光、发声和爆鸣等现象。 2观察实验现象要有顺序、有目的。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顺序为:反应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时,观察发生的现象;变化后,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按顺序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才完整。 化学实验不同于玩魔术,它有着明确的实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观察实验时要抓住实验的关键现象。如“镁条的燃烧”实验,它的目的是要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观察实验时,如果只去欣赏“耀眼的白光”而观察不到有“白色固体生成”,就达不到实验目的。 3观察实验现象要细心比较。观察化学实验不能马虎了事,粗心大意。尤其是对相似的实验,必须进行细心的比较。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就必须用心观察,否则,就很难分辨出颜色变化的现象差别。再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细心观察,就观察不到火焰明亮程度的差别,也就得不到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苯丙乳液类施胶剂相关介绍2012.03.10

苯丙乳液类(SAE)阳离子表面施胶剂与AKD 表面施胶剂的区别 一、前言: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纸张纤维都会吸收空气和环境中的水蒸气因而导致纸张水分增加、强度降低,进而影响纸张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包装纸箱所用的牛皮纸、瓦楞纸和箱板纸,吸潮后会导致纸板、纸箱变软;在贮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纸箱变形,影响包装箱的外观质量、影响包装物的储存和码垛;甚至还会损坏包装箱内的商品。 为了解决纸张吸水和返潮的问题,通常要在造纸过程中添加抗水性能的化学品,即术语所称“施胶剂”。施胶方式可分为浆内施胶和表面施胶。这样可以提高纸张的抗水性,避免包装纸吸潮后影响其使用性能。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发现,“浆内施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浆内施胶会影响纸张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会降低包装纸的强度;二是浆内施胶量较大,额外增加了过多的成本。另外,包装纸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掉粉、掉渣(纤维脱落)以及油墨吸收不均匀和渗透等现象,影响包装纸的印刷质量,浆内施胶无法改善这种现象。为此,开始尝试在纸张的表面涂覆一层胶体材料,可以起到防止掉粉、掉渣以及提高纸张印刷质量的作用,同时还能阻止水蒸气渗透到纸张内部,起到了浆内施胶的作用。因此,“表面施胶剂”应运而生。 表面施胶剂(简称表胶)是指在纸张表面涂加的旨在增加纸张抗水性的一种化学胶剂,既可以提高纸张的印刷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纸张吸水返潮而导致强度降低。相对于浆内施胶,表面施胶剂的成本只是浆内施胶的15-30%,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自2002 年以后,发展迅速。 长期以来,低档包装纸例如普通瓦楞纸、箱板纸均不施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纸机投产,产能相对过剩,大型纸机生产的低克重表胶纸能够取代小厂生产的高克重无表胶的普通纸,例如75 克表胶高强瓦楞纸可以取代90-100 克的无表胶普通瓦楞纸。因此从金融危机之后,低速纸机生产的未表胶的低档纸正陆续被替代,一些小厂在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客观规律作用下而相继倒闭。近年来新上的中速纸机大多增加了表面施胶的装置,因此表面施胶是包装纸施胶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浆内施胶量大成本高,正在逐步被表面施胶剂取代。 二、表面施胶剂的简要介绍: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化学合成高分子两大类。淀粉及改性淀粉是典型的天然高分子,但其性能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将淀粉及改性淀粉与化学合成高分子配合起来使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离子型方面,表面施胶剂又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施胶剂。 实践表明,用于包装纸的表面施胶剂,阳离子型效果最好。目前最为普及的是阳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苯丙乳液);这类产品合成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在表面施胶后成膜性和抗水性好,是应用和发展最快的品种。 1)阳离子表面施胶剂,要与配合施胶的大量淀粉链状分子进行交联反应,形成以聚合物高 分子为核心节点的网状结构覆盖在纸张的表面,并形成一个致密的抗水薄膜,从而阻止水蒸气进入纸张内部与纤维结合,防止纸张返潮;同时还可以防止纸张掉粉掉渣提高印刷质量。 2)表面施胶剂的聚合物高分子还需要与纸张纤维有良好的结合,减少表面施胶

表面活性剂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类别: 制浆造纸工业 ?作者: 姚献平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造纸化学品,造纸 ?【内容】 ? 表面活性剂是造纸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造纸制浆、湿部、表面施胶、涂布以及废水处理等过程。 近几年来, 由于世界木材紧缺, 废纸再生率大大提高, 严格的环保立法这三方面的因素, 加上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 如造纸设备的大型化、高速化, 纸与纸板多样化、高档化的影响和需求, 各种新颖的造纸化学品正不断涌现, 它们对提高造纸的产量、改善质量、降低污染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造纸化学品的开发和生产, 其总体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3% ~4% 的增幅, 有些特殊新品种由于技术上的突破增幅更是高达10% 以上。全球销售总额已达到85 亿美元。美国销售额增长率达到 4.8%, 日本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达11.32%, 西欧 3.13%, 其中增长较快的品种是助留助滤剂、施胶剂、增强剂、防腐杀菌剂、树脂障碍/ 沉积物控制剂、脱墨剂等造纸用精细化学品, 而这些造纸精细化学品几乎都离不开表面活性剂。 中国造纸化学品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70 年代还几乎空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纸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对纸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1998 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为2800 万t, 居世界第三位, 而消费总量为3340 万t, 预计我国造纸工业还将继续快速发展, 造纸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已开发了上百个品种系列。1990 年原化工部正式批准成立原 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1995 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还编辑出版了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会刊《造纸化学品》。根据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初步调查分析, “九五” 末我国造纸化学品实际销量约25 万t, 到“十五”末有可能达到60 万t。因此中国造纸化学品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 1 造纸工业用表面活性剂

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知识分享

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 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 石蜡和棉 线 乳白色固态小于水质地软 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 变短 水、二氧化碳 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注意:怎样验证火焰的分层及温度和生成的产物看书12页图1-10、1-11、1-12 2、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27)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 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3、木炭、铁丝、红磷、镁带在氧气中燃烧(p34)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 (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氧气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Fe) + 氧气(O2)点燃 ——→四氧化三铁(Fe3O4) 实验装置图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易错点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误区 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白晋阳 化学对九年级同学们而言是一门启蒙课,由于是初学化学,一些同学在对化学变化与实验现象进行描述时,常出现概念不清,现象与结论不分,描述不准的情况,下面从5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以帮助同学们走出实验现象描述的误区,提高同学们的化学素养。 1、烟与雾 烟是指扩散到空气里的固体小颗粒,即烟由各种固体小颗粒组成。如红磷燃烧生成了固态的P2O5,因此可观察到大量白烟。 雾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如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杯壁上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滴;又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会看到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HCl 气体溶解在空气里的水中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2、光与焰 光与焰都是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可燃性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与强度的光,如铝箔在纯氧中能直接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物质(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在汽化后再燃烧则产生一定颜色与强度的火焰,如硫燃烧是硫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因此可见浅蓝色或蓝紫色火焰。 3、加热,点燃与燃烧 加热,点燃是反应发生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燃烧是反应

的现象。加热的结果不一定引发燃烧,而燃烧也不一定需要加热。 加热(符号△)通常指用酒精灯加热,可获得500℃的温度,如加热KmnO 4制O 2。加热到500℃~10000℃则称为高温,如C+2CuO 2Cu+CO 2↑,加热到1000℃以上称为煅烧,如3CaCO ↑+2CO CaO ,当然高温与煅烧是使用酒精灯不能达到的,而要使用酒精喷灯等加热工具。 点燃就是使反应物受热以至燃烧,从而使反应发生的意思,如2O C + 2CO ,因此在描述时,不应把加热、点燃的 反应条件写成燃烧。 4、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 通常讲的燃烧都需要O 2的参与,空气中O 2浓度比纯氧当然小,因此,燃烧的剧烈程度,实验现象也应该有所不同。 比如细铁丝在空气中可被酒精灯加热到红热,温度下降时又几乎恢复到原样,而它在O 2中却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融的Fe 3O 4。 5、现象与结论 何谓“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就是指凭我们的感官(眼、耳、鼻、皮肤)感知到的发光、变色、声响、气味、冷热等信息。 因此,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有生成物的名称。生成物的种类只有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验后才能确定。 如“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一种黑色的熔融物”,这是实验现象,而“铁丝燃烧生成Fe 3O 4”这是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相信同学们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高温 煅烧 点燃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及作用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及作用 许夕峰 靳光秀 梁福根 吴晓敏 (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311231) 摘 要:本文对表面施胶剂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类产品的性能及在不同纸种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表面施胶剂 造纸 印刷适应性 1 前言 施胶的目的是使纸或纸板具有抗拒液体(特别是水和水溶液)扩散和渗透的能力。表面施胶[1,2]指的是湿纸幅经干燥部脱除水分至定值后,在纸的表面均匀地涂施适当的胶料的工艺过程。在现代的造纸技术中,表面施胶已成为纸页表面施胶处理的主要形式,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赋予纸张一定的抗液性,在某些情况,则更加强调其对纸张印刷性能、纸张表面性能的改善。因此,也有将表面施胶称为表面改性或表面增强的。 近年来,随着纸张表面施胶工艺的发展,许多化学品公司都研发生产出能适合纸张表面施胶用的化学品。本文将主要介绍表面施胶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在不同纸种中发挥的作用。 2表面施胶剂的种类 2.1传统表面施胶剂 淀粉是最常用的载体,也是施胶压榨中用量最大的化学品。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3,6],这里需强调的是阳离子淀粉及酶转化淀粉。阳离子淀粉[7]可与纤维形成离子键,因此在损纸回抄的过程中可更多的留在纤维表面,降低白水的COD,有利于环保。酶转化淀粉[8]是一种生物变性淀粉,其转化结果与氧化淀粉相似,都是将淀粉的长分子链水解为短分子链。酶转化淀粉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可现制现用,较常用的氧化淀粉,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成本很低,因此越来越受到纸厂的青睐。 除淀粉外,PVA、CMC及海藻酸钠[9]有时也作为载体应用在施胶压榨上。这些化学品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封闭纸张的毛细孔。 2.2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10-14] 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在现代造纸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的浆内施胶剂不同,它们是专门为表面施胶而设计的,是目前表面施胶剂的主流产品。该种表面施胶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施胶剂(SMA及SAA类);②聚合物水分散液表面施胶剂(SAE类):③聚氨酯水分散液表面施胶剂(PUD类)。 2.2.1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施胶剂[15-18] 这些水溶性聚合物主要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类)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S 从类)的铵盐、钠盐或混合盐。产品随着纸机系统向中碱性转变而逐渐兴起,主要用来克服浆内滥用AKD后,纸面摩擦系数的过分降低。 SMA、SAA均为阴离子聚合物,其水溶性来自于羧酸盐的解离,因此不能在低pH环境中使用。SMA、SAA类产品的作用发挥,往往要借助某些阳离子物质。如聚合物长链中的羧酸根离子在A13+的协助下吸附在纸页表面,而疏水的苯乙烯基团朝向纸面外,从而赋予纸页一定的抗水性。SMA、SAA产品也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可改变纸页的透气度,增大原纸表面的摩擦系数。 影响这类产品性能的因素有很多。聚合物的分子量既影响产品的施胶效果,又影响产品的成膜能力。分子量高,其施胶效果越好,成膜能力越强。盐的类型也会影响聚合物的性质,一般来说,铵盐由于易于解离,使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施胶效果;而钠盐的成膜能力较强。与其它类型的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相比,这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从而影响施胶压榨效果的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一、化合反应 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 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 ......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 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 4、注意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 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 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 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 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 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