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

百会穴
百会穴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1.生理特点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2.证治范围

醒脑开窍:治尸厥、卒暴中风等证。现代常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相伍,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

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等证。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通督定痫:治癫狂、痫症。现代多与大椎、人中、神庭、神门等穴相伍,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3.现代研究

针刺百会透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劳宫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解剖】

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主治】

①心痛,心悸。

②癫狂、痫。

③口疮,口臭。

【操作】

直刺0.3-0.5寸。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备注】荥穴

糖尿病自我按摩疗法

按摩劳宫穴

该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涌泉穴

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此穴位的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此穴位的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

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这是因为:

(1)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而俞穴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反应病症,协助诊断和接受各种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

(2)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3)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的修养过程。

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用药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疗、膏贴;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下面是几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1)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2)用艾灸或隔药物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3)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①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②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据统计,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大椎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大椎穴Dà zhuī(DU14)

〖取穴方法〗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大椎穴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百会穴

百会穴 文章目录*一、百会穴的概述*二、百会穴的取穴方法*三、百会穴的解剖位置*四、百会穴的疗法*五、百会穴的配伍*六、百会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 百会穴的概述 1、定义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3、出处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

4、主治疾病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 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5、穴位解析百会为经穴名( Bǎihuì GV2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百会是督脉、足太 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百会穴的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正坐取之。 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 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

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张维(精)

· DOI?10. 13192/j.issn.1000-1719.2014.12.017 田从豁老中医百会穴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张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 , 北京 100053 摘 要 :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 ,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 ,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 对于百会穴的应用尤有心得。文章介绍了田老针刺、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具体方法 , 包括取穴、针刺 方向、补泻手法等 ,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田从豁 ; 名老中医 ; 百会穴 ; 针刺 ; 艾灸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1719(2014 12-2554-02收稿日期 :2014-06-20 基金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 2014新增项目 (CM20141007 作者简介 :张维 (1971- , 男 , 北京人 , 副主任医师 , 博士后 , 研究方向 : 针灸临床与循证医学。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 位于督脉之上 , 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位于头部的交会穴 , 为百脉之所会 , 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 , 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田从豁老中医为国家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 ,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六十余年 , 其选穴及手法独具一格 , 培养了大批针灸 专业人才 [1-3] 。田老临证时百会穴的取用非常频繁 , 针刺方法亦高度个体化 , 经过临床病例总结并与田老 沟通访谈 , 我们将田老应用百会穴治疗不同系统疾患的经验加以总结 , 希望对针灸医师应用此穴有所帮助。 1取穴方法 田老认为 , 针灸经穴在《甲乙经》中称“ 孔穴” , 为 气血深聚于体表之处 , 故经穴所在部位多数会有凹陷、孔洞、缝隙等标志 , 如泉水流出地表 , 必定会在岩石裂隙之处。百会穴为人身之大穴 , 气血充盛 , 其定位应该辅以相应的体表标志。经过长期的观察 , 田老认为百会穴定位应在头部前后正中线上 , 与两耳尖连线交点附近 , 以拇指揣穴 , 当凹陷处是穴。跟师当中观察田老针刺百会穴数百人次 , 均以该法取穴。该种取穴方法的优点在于使得百会穴的定位更加客观 , 得气快捷。《难经 ·七十八难》云:“ 知为针者信其左 ,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田老取穴进针均强调双手配合 , 以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 2 理论基础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 , 位于头顶 , 而头部为髓海所居。《灵枢 ·海论》 云:“ 脑为髓之海…… 髓海有余 , 则轻劲有力 , 自过其度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 , 腰酸眩

百会穴临床应用研究概要

百会穴临床应用研究概要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腧穴,位于前发际直上5寸。穴居巅顶之上,在人体至高正中之处。百会穴属督脉,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交会所在,故又称三阳五会。百会穴统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与任脉相通,阴阳贯通,故又能治诸阴经之疾。近年来出现大量对百会穴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的报道,现作一论述,以促进临床工作者对百会穴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标签:百会穴;临床;针灸 1临床应用研究 1.1头痛鲁翔鹏[1]研究针灸治疗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取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以88例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头痛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情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为43.2%、25%、20.5%、11.4%以及88.6%,对照组分别为44%、32%、18%、6%以及94%。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为对照组26%,观察组17%,从数据上看,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良好,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于观察组,但从远期目标来看,观察组的疗效较为满意,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失眠祝春燕[2]在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研究中,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辨证给药治疗,4 w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94.4%,痊愈率44.4%;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3.3%,痊愈率30%。梅花针叩刺结合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杨丽霞[3]悬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症40例,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口服安眠药的对照组。李滋平[4]选百会、神庭穴为主针刺治疗失眠110例,总有效率91.81%。 1.3中风后遗症余蓝[5]在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研究中,将70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 例采用头针(百会等穴)联合体针、舌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7 例采用体针、舌针治疗,观察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半身不遂、头痛、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确切疗效。潘永清[6]取人中、印堂、百会等八脉穴治疗中风后抑郁。梅氏等[7]取偏瘫对侧的头部百会等穴位配合局部穴位治疗中风恢复期56例,總有效率为98.12%。舌针多用于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夏晨[8]等针刺舌体金津、玉液及督脉百合、水沟、哑门治疗中风失语症34例。结果:针刺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口语表达、听理解的积分值均显著增高(P<0.01);P2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针刺总有效率为5310%。提示:针刺可改善中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并能加快恢复脑功能。

百会穴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1.生理特点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2.证治范围 醒脑开窍:治尸厥、卒暴中风等证。现代常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相伍,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 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等证。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通督定痫:治癫狂、痫症。现代多与大椎、人中、神庭、神门等穴相伍,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3.现代研究 针刺百会透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劳宫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解剖】 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主治】 ①心痛,心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