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部分汇编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汇编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汇编

一、选择题

(泰州)1.如图 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B

(芜湖)14.物理课上,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图6甲: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 .图6乙: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图6丙: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不变

D .图6丁: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汽化吸热 答案:C

(盐城)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答案:C

(成都)10.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A .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 .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 .成语“一叶障目” D .成语“刻舟求剑” 答案:C

(成都)3. 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

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

平面镜中的像

拱桥的倒影

竖直杆的影子

放大的邮票

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答案:C

(潍坊)1.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答案:D

(河南)13.如图6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答案:A

(潍坊)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u 所在的范围是 A .v 2f D .f

(重庆)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

A 、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

B 、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

C 、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D 、岸边植物的倒影 答案:A

(湛江)1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 .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 .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 .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答案:BC

(黄冈)1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

A .杯弓蛇影

B .形影不离

C .形单影只

D .立竿见影 答案:A

(襄樊)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小孔成像 B .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海市蜃楼

D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答案:C

(德州)6.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答案:B

(德州)4.如图2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 .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答案:B

(莱芜)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答案:D 二、填空与实验题

(潍坊)21. (4分)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答案:1、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2光源

3适当调整镜头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

(重庆)8、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 全食天象奇观(如图4),每一个观测者都被这大自然的 奇观所吸引和震憾,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 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由于光的 传播,太阳 光被月球遮挡,于是在地球上落下阴影,在影子里面的人

4

图4

看不到太阳就形成了日食。我们的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能会聚光线,日食过程中光线强烈如果用肉眼直接观测就会损伤我们的视网膜,所以要用专用工具去观测。

答案:沿直线;凸透镜

(安徽)19.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4分)(1 ) 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2分);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 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

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安徽)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 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答案:

(苏州)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 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 时,成 ▲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 答案:.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

(扬州)16.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 则像将 移动。

答案: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远离玻璃板 (盐城)25.(6分)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

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 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 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

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 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

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 ▲ . 答案:1)平行光源 光屏 刻度尺 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临沂)8.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上,放大

(衢州)26.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1)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 ▲ 答案:反射

(南昌)25【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

d

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科.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

25.【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 长 (2)远离 缩短

(咸宁)22.(5分)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15甲所示,将发光物

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 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5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 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 ”,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5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答案:22.(5分)

(1)大(1分) (2)5 (2分) ②(2分)

图23

图22

图15

21.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自行车尾灯就包含了光学知识.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尾灯的结构如图13所示,请在图13中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答案:见图1.(3分)

入射光线平行射人,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 (答出一条即给分)(1分)

(宿迁)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 .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 (填“左”或“右”)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答案:⑴下 ⑵10 ⑶右 放大(每空1分)

(武汉)10.(5分)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答案:⑴最小(最亮、最清晰) ⑵凸透镜的主光轴如图所示:

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⑷上

(镇江)16.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

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

小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

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广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答案:2)①凸透镜②左左

(黄冈)28.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

鸟的光路图

答案:28.光路如图所示(画对CO、OA、BA各1分,O点须在CA连线左侧,光线传播方向必须正确)。

(襄樊)36.如图8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一束平

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 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25cm 处时,在 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实 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倒立,缩小,靠近

(襄樊)24.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 的缘故。

答案:红光

(菏泽)6.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答案:C A

(菏泽)19.(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 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

答案:19.(1)不能 (2)不但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找到像的位置。

(莱芜)20.(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图4

A

B

C

D

1

图12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A .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答案:20.(1)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分)

(2)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1分) (3)C (1分)

(梅州)15.如图4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

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4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鸡西)28.一

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图4

图乙

原放置

玻璃板处

图甲

B

(鸡西)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侧移动。

17题图

答案:倒立、缩小的实像;左

4.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是正立的

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

D.像比灯丝亮

答案:B

(11·南京)4.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答案:C

(11·日照)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实像B.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投影仪成放大、正立的虚像D.放大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

答案:B

(11·枣庄)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答案:B

(11·雅安10.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

答案:A

(11·昆明)9.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5cm处放一支点然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放大的虚像D.烛焰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11·河南)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放大镜B.近视镜C.投影仪D.照相机

答案:D

(11·泰安)6.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是实像

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答案:C

(11·北海)9.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答案:B

(11·芜湖)10.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答案:B

(11·辽阳)13.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B

(11·成都)B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11·济宁)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

答案:A

(11·哈尔滨)2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C

(11·菏泽)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00 mm B.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答案:D

(11·桂林)5.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答案:B

(11·潜江、天门、仙桃等)32.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面上,在玻璃板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D.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D

(11·杭锦旗)1.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 cm B.12.5 cm C.4.5 cm D.10 cm

答案:A

(11·吉林)3.如图所示,用照相机对左侧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答案:B

(11·长春)2.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A.照相机B.幻灯机C.投影仪D.放大镜

答案:A

(11·扬州)5.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11·荆门、荆州)2.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cm 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11·包头)10.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cm B.5 cm C.7 cm D.9 cm

答案:B

(11·山西)14.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答案:B

(11·自贡)1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11·日照)21.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

A.在15cm ~25cm之间B.在7.5cm ~12.5cm之间

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 D.无法确定

答案:B

(11·绵阳)20.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不能成像

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C

(11·恩施州)11.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A.手机远离同学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D.手机适当向右移

答案:A

(11·怀化)11.正午时分,小红拿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光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以下说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B.若用此凸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30cm

C.应用此凸透镜不能成缩小的实像

D.应用此凸透镜不能成放大的实像

答案:A

(11·岳阳)7.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

C.放大镜D.近视眼镜

答案:C

二、填空题

(11·苏州)23.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答案:都是实像小于

(11·三明)24.如图所示的是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答案:凸缩小

(11·锦州)5.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答案:凸缩小实20

(11·恩施州)31.在学习物体的颜色时,老师特地选择晚上到多功能教室上课。当关掉电灯,向屏幕投射纯绿色亮光时,穿红色上衣的老师走进投影亮光内,大家看到老师的上衣颜色为色。若把用红色透明胶片制成的旗帜放到投影仪上,在屏幕上投射出的是旗帜

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黑色(或者暗黑色)倒立

(11·娄底)17.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

答案:凸

(11·盘锦)16.九年某班学生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学生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学生,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填“增加”或“缩短”)照相机暗箱的长度。

答案:远离缩小

(11·长沙)28.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1)去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

(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面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

答案:(1)凸透镜(2)小于

(11·郴州)21.有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若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到距凸透镜前40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像。

答案:缩小实

(11·广州)15.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cm.

答案:放大倒立改变光路40

(11·襄阳)38.小宇是个近视眼,他学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后,兴致高昂,回家后,

他找来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个光屏继续探究。他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很快在光屏上找到了烛焰的像,当他把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发现像也越来越大。当他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2倍焦距上时(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此时,他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又将自己的近视眼镜、爷爷的老花眼镜和爸爸的平光眼镜(相当于平板玻璃)分别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有时候离凸透镜更近,有时候更远,有时候不动。现在他想让像离凸透镜更近些,他应该将_________________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答案:等大老花眼镜(填“爷爷的眼镜”也可)

(11·德州)2.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印制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凸透镜或放大镜虚像

(11·牡丹江)22.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f

(11·宜昌)2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

答案:凸虚

(11·黄冈、鄂州、随州)25.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

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焦点右倒立取下套筒可作放大镜使用

(11·江西)18.临近毕业,承承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是,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

答案:答:要点(1)摄影师应将镜头离同学远一点;(2)同时,摄影师还应将暗箱的长度缩短一些。

(11·德州)13.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方法:.

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境片做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

方法二:找一较远光源(如太阳),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合理即可)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2 3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某人站在离湖岸边8m 的C 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 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l.6m ,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lm .湖宽50m ,则该树HG 的高度为( ) A .10m B .9m C .8m D .7m 【答案】C 【解析】 【详解】 某人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 在水中的完整的像,这就意味着树H 在水中的像'H 与人眼的连线刚好经过距离C 处8m 的湖岸边,作出树HG 在水中的像''H G ,如下图所示. 可知 ''OA BA BC DC = 可求得'5m OA =,那么45m OA =,三角形'OAH 与三角形'OA B 相似,可知 ' '' OA AH OA BA = 可求得'9m AH =,那么 ''9m 1m 8m H G =-= 即该树HG 的高度为8m ,故选C . 2.小蕊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她把凸透镜看作眼晴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她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CD 【解析】 【详解】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 AB.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故AB不符合题意; CD.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故CD符合题意。 3.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远视眼镜对烛焰光线的会聚作用消失,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由于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像距会变小,当像距减小的距离与移走远视眼镜像距变大的距离相等时,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A符合题意;BC.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就会靠近烛焰像的位置,当光屏正好移到烛焰像的位置,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

金星轨道 甲 乙 丙 丁 地球 太阳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专题训练 一.作图题 1.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并标出第1、2图的入射角、 反射角。 2.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标出第1、2图的入射角、折射角。 3.如图1所示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 通过A点的光线。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2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要求保留 作图痕迹)。 5.在图3、图4中完成光路。 二.选择题 1.下面说出是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 A .渔民用渔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渔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 B .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 C .木工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 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 .照相机的制作原理 2.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 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 相同。图5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照射浓密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 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 物“升高了” C .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 .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 发光桌椅 4.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 .星星在运动 B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 .地球在自转 图1 (图1) F F (图4) (图2) 空气 水 空气 水 F F (图3) 空气 玻璃 (图5)

备战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小明的爸爸身高1.80m,小明现在身高1.68m,而妈妈身高1.72m。如果他们全家人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均为10cm,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的下边缘需离地高度不能高于() A.0.9m B.0.84m C.0.96m D.0.79m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人眼与像中眼睛连线,人眼与像中脚连线。图中A点为平面镜最低点,最低点高度为人眼离地面的高度的一半,三人中小明身高最小,要求平面镜高度最低,应按小明来计算,小明眼睛高度为158cm,所以镜子下边缘离地面最多不能高于 158cm =79cm=0.79m 。 2 故选D。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 正确; B .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 错误; C .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 D .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 故选AD 。 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烛焰位于b 点时,成等大的实像 C .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 .使烛焰位于a 点时,2U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a 点的物距大于物体在b 点的物距,即a 点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故A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 B .使烛焰位于b 点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 C .使烛焰位于c 点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在c 点,物距最小,像距最大,像最大,故C 项正确,C 项不符合题意; 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4.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

备战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倾斜固定放置的防水激光笔发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束在水面发生折射后射在上方水平放置的光屏上形成光斑。小明慢慢向容器中加水(未满)的过程中,随着水面上升,光斑位置将()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于水面上升,入射点上升,折射光线向左平移,与原来低水面时出来的折射光线平行。故选A。 2.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 正确; B .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 正确; C .将蜡烛放在10cm 处时,物距为30cm ,而焦距为10cm ,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 正确; D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 不正确。 故选ABC 。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此时透镜的焦距10cm 20cm f <<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 刻度线处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 .向水透镜注水后,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像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正确; B .由图可知20cm u =,40cm v =,则 202f cm f << 10cm 20cm f <<……① 40cm 2f > 20cm f <……② 由①②可得透镜焦距 10cm 20cm f << 故B 正确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 刻度线处,物距40cm u '=,像距为 60cm 40cm 20cm v '=-=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认识物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 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 二、物理学的特点 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 二、声音的传播 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 ⑵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 ①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②真空不能传声

2018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学生版)

2013年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讲解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一束入射光线沿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 点.现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转过θ角,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成15°夹角交于O点,从C点处垂直于A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试问: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镜面足够长)() 10.在图中,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跟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1.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所示.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13.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30厘米的线状物体MN,M端离镜面7厘米,N端离镜面25厘米,如图10所示.则N点的像N'到M端的距离是() 14.右图中,MM'是平面镜,p、a、b、c、d是平面镜前的五个点,如果人在镜前的某点观看其余四个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在哪个点观看,看到的像点最少?() 15.如图所示,房间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16.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初精选--中物理光学培优汇总--精选.doc

初中物理光学培优 一.选择题(共17 小题) 1.( 2014?孝感)一条光线 A0 从空气中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如图所示.在空气和水的分界 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下图中有四幅描述其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2.( 2014?淄川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 .... 海市蜃楼水面“折”枝水中倒影手影 3.( 2014?盘锦模拟)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中她的像的大小会() A 变大B不变C变小1m 处,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则镜D无法确定 .... 4.( 2014?塘沽区二模)如图所示,物体AB 长 1.6m,平面镜距离为 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长0.7m ,物体到平面镜的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长与平面镜的长相同,为0.7 米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2 米D.像长与物体的长相同,为 1.6 米 5.( 2013?遵义)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 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A 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 C 灯光离开路面 D 照射距离变 ..短

6.( 2012?黄石)一个半径为5m 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 离水面 3m 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 1.8m,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A 1m B 2m C 3m D 4m .... 7.( 2012?莆田)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 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 9.( 2011?台州)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 10.( 2010?湖北)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 MN 前,若镜 MN 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则光源不动,光源S 以速度 S 在镜中的像S′将 ( 2m/s ) A以速度 4m/s 沿 SO 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 B以速度 2m/s 沿垂直于 SO 方向向上平移 . C以速度 2m/s 沿垂直于 SO 方向向下平移 . D在S上看到的像沿S′S方向以速度 2m/s 向 S 靠近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 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 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A 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物理】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不同。如图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间距为d,斜射到较厚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①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 ②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 ③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等于d; ④两条出射光线不再平行。 A.②③④B.②C.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每条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后最终折射出来的光线都与初始入射光线平行; 紫光由于波长短,频率大,偏折能力强,所以紫光最终出射光线比红光出射光线向左平移的要多,即平行光线间距会缩小。 故B正确。 2.有的国家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是反着写的,是为了让汽年司机从观后镜中快速识别以便及时让路,如观后镜是平面镜,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 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像与物大小相等 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是反着写的,由于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那么汽年司机在平面镜上看到的像是“救护车”,故选D。 3.如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AB在()

A.图中Ⅰ区域,箭头水平向左 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左 C.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下方 D.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告诉的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应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像在主光轴下方,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利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作出物体AB,由图可知;则物体应在主光轴上方,所以物体在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故选D.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光学复习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 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1. 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r 。 【实验表格】 角i 角r 第一次 入射光线 图2-2 反射光线 N F E O i r 入射光线 E N F i r 反射光线 图2-3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它三幅不同的是()A. B. C. D. 2、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主要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D.我们看到了黑板上老师写的字是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水中筷子变“折” C.茶杯在镜中的“倒影”D.钢笔“错位” 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5、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吸管斜放在水杯中“变粗” B.水中倒影 C.太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上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6、平面镜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7、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评卷人得分 页脚

B . 水中倒影 C . 手影游戏 D . 树下阴影 8、图中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 水中倒影B . 铅笔“折断” C . 鸽子的影子 D . 日食形成 9、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墙上的手影 B.杯中“折断的筷子” C.水中的塔影 D.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 10、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

放大镜的游戏 B. 小猫叉鱼游戏 C. 手影游戏D. 隔墙看猫游戏 1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一束光穿透玻璃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1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13、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B.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1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游戏中的“手影” B.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页脚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①将光屏靠近“水透镜”②将蜡烛远离“水透镜”③对“水透镜”注水④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 A.①和②都行B.②和③都行 C.①和③都行D.②和④都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近视镜是凹透镜,给水透镜戴上近视镜后,相当于减弱了凸透镜的会聚能力,所以像远离了凸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须将光平远离透镜;或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向水透镜中注水。故选B。 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中,桌上已给出的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刻度尺、打火机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A、B);白纸一张。A蜡烛是“物”。实验中,确定A蜡烛的像的位置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蜡烛B的边缘画圆,并测出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第一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蜡烛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只点燃A蜡烛 B.应在“M”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C.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第一次实验测量的像距v1=3.50cm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B.做实验时,只点燃蜡烛A,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像的蜡烛B,当B好像被点燃时,说明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与A的像大小相同;故A、B正确; C.实验中,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主要是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C错误; D.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根据对称性可知,像距应是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此时对应的像距v=3.50cm,故D正确。 3.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 B.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正确; C.将蜡烛放在10cm处时,物距为30cm,而焦距为10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不正确。 故选ABC。 4.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得到 3×108m/s。“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2.某同学的身高为,站在平面镜前处,则他在镜中的像高 m,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m。 3.我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被磨光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4.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入射角是 0°;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10°,这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20°。 5.如图1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 路图,已知∠3=∠6,则入射光线是 CO ,界面是 EF ,界面的右边边是玻璃。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2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7.一位同学站在河岸上看河中的水,比实际的浅 ,潜水员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 .(填“浅”或“高”) 8.在图2中,_____甲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凸透镜_____透镜, 矫正近视眼应佩____凹透镜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 甲图2 乙 9.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图3中_晶状体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它能将光线__会聚_________(填“会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将一长方形玻璃砖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离放置,所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左侧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左侧玻璃中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折;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右侧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左侧玻璃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射出,即最后射出的光线如上图所示;d光线由于未垂直界面入射,因此无法垂直射出,故选C. 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蜡烛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说法能成立的是 A.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时,有可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B.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光屏远离透镜时能再次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D.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D 【解析】 【详解】 A.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是凸透镜,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则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和老花镜后会提前会聚,此时光屏应该靠近透镜才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项不符合题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相当于增大物距,当物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u增大,像距减小,同时像也在减小。故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C项符合题意; D.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在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时,移动凸透镜,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此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D项符合题意; 3.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 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 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 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详解】 A.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错误; 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 错误; 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正确; 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D。 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