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点。在分享交流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所找到的句子调控学习过程,这要求教师做好每一种生成的预设。】

第三段教学

1、学生读句子,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感悟,交流。

师:你真会读书,这些句子的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师:这情景有声音,有形象.

出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这“踏踏”的声音哪里来?(一行人走搭石时发出来)

师:来,我们一起走搭石,老师领头.(越读越快)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踏、踏、踏、踏、踏、踏、踏、踏,这声音像-—

生:轻快的音乐

师:太美了,我们再走一次。(老师领读)

师:有没有人踩脚?(没有)有没有人跌入水中?(没有)有人指挥吗?(生摇头)

师:我们为什么会走得这样好?

对,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就是协调有序的美。

师:怪不得当地就流传了一句关于走搭石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根据学生回答应对)

师:在动人的节奏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示句子,学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在读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请2、3个学生说,教师适当评价.)

师:“人影绰绰”的“绰"是生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师: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裕,缓。B、形容姿态柔美C、外号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绰:“姿态柔美”的意思。)

请学生回答。

3、小结:清波漾漾的水面倒映着姿态柔美的人影,姿态柔美的人影反衬着清波漾漾的水面,这不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吗?

4、积累词语。

师: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样ABCC结构形式的词给人画一般的感觉,你还懂这样的词吗?(学生回答)

这里有几个,读:江水滔滔、杨柳依依、白雪皑皑、金光闪闪、大雪纷纷(学生齐读,积累词语。)

4、化成小诗、创设情境朗读,感悟画面之美。

师: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熏陶了我们,陶醉了我们,把我们的激情融入朗读吧.请读——((出示小诗,学生读第一遍)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走了13年,他忘不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响起我们的朗读声吧!(学生读第二遍)

师:这样的情景也随着刘章爷爷的文字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忍不住再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第三遍)

5、小结。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

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搭石,让我们有看得见的美,它还有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的美。看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看哪个自然段里也有美.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摹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段。我们通过师生合作读、把文段编成诗歌读、创设情境带着感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这种协调有序的美,并且在朗读感受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第二段教学

1、学生读句子,出示: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早早地”让你想到什么?(自觉、替人着想)

2、师小结:没有人指挥,没有部门通知,天气成了指挥台,自觉搭石,这种自觉是奉献,是替人着想的一道风景.

3、学生读句子,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两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这句话写了谁在做什么?(相机板书:摆搭石)

5、根据提示,把句子读一次。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两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6、老师自言自语:大爷、大娘不是赶路吗?为什么还停下来呢?我去问问他们。

(1)大娘,孙子在等你,你先走吧!

(2)大爷,石头太重了,你年纪大,会闪到腰的,让后面的年轻人摆吧!

7、一句句朴素的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弯腰搭一块石,用脚踩几下。一个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一颗颗怎样的心?(相机板书学生的回答:为人着想)

8、师:是呀,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所以作者说-—(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这段描绘了乡亲们自觉摆搭石的画面,字里行间展现了乡亲们心灵的美-—自觉地为他们着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并创设了两个小情境与学生对话,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表达的自己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教学

师:哪里还有我们用心感受的心灵美?

1、学生读句子,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 (谦让之美)

3、学生读句子,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尊敬老人)

师:尊敬老人的美德体现在一个动作的词中,找一找.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

让一个学生模仿“伏”的动作。

5、小结:互相谦让、尊老爱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这风景里有——(学生读板书的内容),这正是作者写《搭石》这篇文章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绘了乡亲们“让路”与“背老人过河”两个画面,表现了乡亲们互敬互让的美。学习中,向学生展示了“伏“字的字理,让学生做“伏”的动作,一是让学生通过字理感受年轻人对长辈的恭敬,二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汉字的韵味。】【前面几段学习的设计意图:本文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写,我们的学习也围绕着这一句开展。我们每交流完一段,都会回顾这句话,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感悟中体会这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五自然段教学

小结:刘章爷爷仅仅在赞美搭石吗?不,他是借搭石来赞美乡亲们,带着赞美,读——(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

【这是文章的结尾,是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前面几段的感悟,通过一次次赞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后,已经很自然地领会了这段的意义了.】

四、生活拓展,抒写美。

1、过渡:刘章爷爷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美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老师也看到这些平凡的美,写成了几句小诗.

2、出示小诗第一节:

当小鸟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

街上就响起“唰唰”的声音,

那是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地。

3、师朗读小诗第一节。

4、学生口头补充小诗第二节.出示:

当太阳火辣辣照着大地的时候,

5、学生动笔补充小诗第三节。出示:

6、请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第三节小诗。

7、师生给小诗加上结尾和题目,成为完整的一首诗歌。

当小鸟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

街上就响起“唰唰”的声音,

那是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地。

当太阳火辣辣照着大地的时候,

生活是一条河,

处处荡漾着美,

温暖着心.

【设计意图:课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寻找生活的美,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的美。我们设计以小诗的形式开展,一是以这种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是想通过这样的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平凡事物的美,就像课文一样,有看得见的情景美和看不到的心灵美。】

六、总结。

今天,感受了生活中平常事物的美,有看得见的美,有看不见的心灵美.希望同学们继续带着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带着你善良的心去创造美,让美溢满人间。

21、搭石

【设计意图:板书以石块的贴画出现,逼真,从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后面的学习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词语,注重课堂的生成,尊重学生的感受,绝没有唯一的板书答案。】 摆 一 道 风 景

无私奉献

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谦让 敬老 ……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一:《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锦湖第三小学黄文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磁铁 教学课时: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瑞安市区的照片,是城市的风光。 出示一些城市图片。城市里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 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贴纸条:是什么(释义)】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2)预设第3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生反馈。说出“赶路”。 ②“赶路”意思很简单,我们不用解释。上了点年岁的人,明明还在急着赶路,可他却放下手中的搭石,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搭石不平稳,要摆搭石。) ③我们想象一下他们可能是在什么情况下急着赶路?可能是因为~~可能是因为~~也可能是因为~~(家中谁得了重病、结婚、出车祸) ④说明了什么?也就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勤劳)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涪江路小学蒋玲 学习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谁还记得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指名回答)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这句话)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可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请同学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读后交流)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的,在作者刘章爷爷眼里,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中心句,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什么是风景啊?风景是可以供人观赏的景象。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像西湖啊,黄山哪。而搭石太普通了,在我们眼里算不上一道风景。但是,当你往下读的时候,当你对它有了深入了解之后,你一定会像作者一样感到它是一道风景。 二、总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读2、3、4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从哪里能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我看到有的同学在书上画了不少的线条,甚至有的同学还在句子旁边做了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真棒!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按顺序来进行交流吧。大家先看到第二自然段。谁来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急……放……找……搭…… ……踏……满意……) 确实很感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谁叫他干的?(自觉自愿) 只有一个人这样做吗?(凡是上了点年岁的人,都会这么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为什么踏上几个来回?(想让搭石更平稳,不晃动) 这是为谁着想?(为他人着想) 这是为谁负责?(为他人负责) 对,为所有走搭石的人负责,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当你了解了这点以后,搭石,是不是一道风景? 读!(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研读第三段。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杨村乡中心小学张艳琴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 与趣味的熏陶。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训练,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上充分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切实开展起来,通过对语言 文字的品读感悟,结合直观画面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人性之美。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发现美,在合作探究中品味美,在自主练笔中表达美。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探究重点词句的意思。 2、赏读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产生 愉快的阅读体验,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带来的温暖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 性美。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几块搭石。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收集关于美的名言,诗歌,故事。教 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欣赏自然之美 1、复习链接: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现在来作词语练习 课件出示:“山洪暴发、猛涨、平稳、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伏下、联结”等 抽生朗读,然后同桌合作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字词语的训练是小语教学的基石,词语的朗读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练习有机结合,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巩固,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2、课件出示乡村、小溪、搭石、村民往来的画面(配以音乐《父老 乡亲》)。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 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 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讲台上出示“搭石” 实物) 引入新课:乡村山美、水美、人更美,这节课就让我们携一双慧眼, 一起去发现小山村的人性之美! (唯美的画面,饱含深情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小山村,有“搭石”实物做伴,寻美之旅,由此开启。) 二、朗读感悟,发现文字之美 1、师: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在一言一行,美在一山一水,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点。在分享交流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所找到的句子调控学习过程,这要求教师做好每一种生成的预设。】

部编版小学语文搭石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继续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课文中“谴责、懒惰”等生字生词;通过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调整搭石”中蕴涵的美,升华对搭石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中受到启发,结合生活,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去发现美、抒写美。 教学过程: 一、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预设板块三:老人搭石图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你从这幅画面中体会到什么? (2)感受勤劳美。 A、谴责是什么意思?责备、批评。这是课文里出现这个词语的句子(课件出示语句)读一读,看看人们会谴责什么样的人? B、如果情况恰恰相反“秋凉以后,人们早早的将搭石摆放好,人们就会()这里的人()。”你能填上跟“谴责、懒惰”意思正相反的词语吗?

C、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了吗?以懒惰为耻,以勤劳为荣,一对反义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朴实正直的风气!看来你们真的懂得了谴责这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助人美。 A、这些上了点年岁的人,如果发现有一块搭石不稳,心里会想什么?(融情想象)怎么做?(划出动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老人还如此细细地摆放搭石? B、(出示填空)老师把这句话里面的几个词语去掉了,你能看着课文填出来吗?(指名填描写老人修搭石句中的关联词语“无论……”“直到……才”。) C、指导朗读。再读这个句子,注意重读你们填出来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D、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他人着想) 小结:好一幅“老人搭石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生动的描写,但是这幅老人搭石图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审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 五、为搭石图取名,梳理文章脉络 这景美,情更美,你为这三幅搭石取名字吗? 老人走搭石,细细摆放为他人 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两人走搭石,理所当然传递美 六、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

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 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习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 (2分)(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献美或心灵美) (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 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搭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搭石的美以及它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更要让他们感受山里人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有义务引导孩子经历“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赞扬美”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教学设计旨在以孩子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中感受美的真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3.学习作者运用关联词语表现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朗读句子,复习导入寻找美 1.过渡: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石》,齐读课题。2.课文句子能读通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预设指导:①顿号的读法。②绾裤的理解。重点指导理解“挽”,强调联系上下文对于理解词语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预设指导:①谴责的读音②懒惰的理解。具体指唯独这一处没有搭石。(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①踏读四声(板书:美好情感)②过渡:是呀!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美”,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你认为最美的画面,并用两个或四个字批注下你的感受。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老师巡视。 二、走进文本,品读语句感受美过渡:同学们,老师相信此刻一定有一幅最美的画面在你们的脑海中徘徊。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提出要求:当同学交流时,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感受这画面的美。 (一)围绕“协调有序”感受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觉得这幅画美在何处?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读好“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2.看来这段文字的确很美,让大家把它美美的读好。过渡:真美,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 (二)紧扣“理所当然”感受美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搭石》第二课时(黄秋红)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兜小学黄秋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刘章爷爷的家乡,也认识了他的最爱----搭石。(师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山村,去发现,去感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指名回答,再谈谈对搭石的印象。(搭石: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出示句子) 二、赏美,悟情。 1、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请用笔画出相关语句,还可以在文字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一)交流人美的句子。 【板块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抓“早早”、“谴责”等关键词,“早早”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可能是在夏末,可能是在第一丝秋风吹起的时候,勤劳的乡亲们已经将搭石摆放得很好。)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同学们交流地很热烈,接下来我请小组来汇报。 预设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我们小组觉得这处很美,体会到老人热心助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呢? 小组1汇报:我们从“无论……只要……一定……再……才论……”体会到老人热心助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师:你们能想象得出,那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可能会怎么想?(请被请小组的人说)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请小组的同学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无论……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语文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完善自我品质的过程,把语文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结合,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设想相结合,是培养新时期优秀小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认识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些理念,结合学科德育渗透,我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一位上了年岁的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赞美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本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美好品质,从而形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并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德育渗透点:通过体会乡亲们纯朴、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渗透人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良好思想品质,使学生感受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结合儿歌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这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欣赏,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2.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教师随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别人着想) b.你特别从哪儿感受到老人的为别人着想? (无论只要一定几个来回直到) c. 感情朗读: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板书:奉献(一名学生读)

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指生读、齐读。) d.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挑到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或许是一个霞光漫天的傍晚,或许是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或许是正当秋叶飞舞时,又或许是这样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中,一位老人急着赶路,也许他刚从田里劳作归来,也许他急着进城,当他踩上一块不平稳的搭石时,他会怎样想,怎么做呢? e.习题练习二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他发现搭石不稳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为了身边的人们,老人默默地做着一切,他们不就像一排排搭石吗?老人就和搭石一样,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理解协调有序 ①什么叫协调有序? ②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描述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是呀,一行人在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过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就叫协调有序。在这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b.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老师范读。) c.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d.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板书:和谐)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点击变成诗的语段) 每当上工、下工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 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快速读文,抓住中心句。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指名读出课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幅幅画面,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相机板书:摆搭石走搭石) 2.回顾课文,想象画面。 (1)思考: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小组内学生交流。 预设:乡亲们摆放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都让我印象深刻。 3.全班交流,体会情感。 学生交流预设: (1)交流画面一:心有他人摆搭石。 课件出示: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第七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搭石》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通读了课文、还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2、好先来复习一下字词。(出示课件) 3、谁能说说什么是搭石?(出示课件)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1)、齐读词语“脱鞋挽裤”并理解它的意思师引读,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谈体会) (2)、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出示课件、读句子)这些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乡亲们过小溪的一种方式,更成为家乡的一道风景。 5、(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也是过渡句。在风景如画的家乡,在默默无闻的搭石上每天都发生着动人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1、生读文,找句子。 2.师:刚才我在下面看到同学们都找到不少句子,咱们来交流交流。 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谁? 生:老人。 (2)师: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搭石摆好了,此时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搭石已经摆好了,他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进一步引导学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 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字词,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复习生字词,纠正读音。 2、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①、交流: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 ②、“什么是搭石?”根据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搭石图”,加深理解。 ③、你走过搭石吗?如果你在上面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聚焦中心句:对,这就是有趣的搭石,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诵读。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 (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可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静静地默读课文,找出写走搭石的句子,想象画面。 2、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 ①、(预设画面: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随机板书:细细摆放为他人)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②、点评: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①、◆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搭石上的美?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重点体会乡亲们是怎么走的。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 (课文插图。) 1、师述: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爆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 21、搭石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好,放声读吧! (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 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答复(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美 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 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好,开始吧! 1、学习第二段: ⑴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学生答复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⑵ 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⑶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子,想象一下: ①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 在挑选适宜的石头时,心里会怎样想怎样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5、搭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 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思考并讨论: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2.“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学习活动二: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3篇)

《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3篇) 《搭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

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搭石第二课时

搭石第二课时 第一篇:搭石第二课时 21《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大屏幕订正) 3、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能把这几个词串起来,说说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4、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1、在作者的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过河,还是什么?(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提问:搭石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至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3、学习2--4自然段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思考,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预设板块一:上了点年岁的人......引: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美好?(发现搭石不稳,找搭石搭上。)引: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动词)引:老人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踏)为什么呢?(老人试试搭石稳不稳。)引:老人在来回地踏搭石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我得试试稳不稳,不然别人就会掉进水里。)引: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为人着想) 引: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点评: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些词应该加重语气来读才能突出老人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呢?(课件出示)指名再读。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位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搭石的老人同学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为人着想的行为吧。(生齐声朗读)(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其他的人会怎样做呢?引: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搭石,这儿的人会怎么样?从文中找找答案。其他的人也会像老人一样来摆搭石的。(更换主语,出示填空,引读句子,例:(忙完农活的的中年人、下班回家的青年人、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引:乡亲们这种(指板书,生接)──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