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

语言文化学
语言文化学

历史遗珠

——从四川方言浅谈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李南兰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1003班14100603045)内容提要:语言文化学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具有非常深厚

的文化底蕴,值得深究和宴席。而四川话是我国西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瑰宝,具有很深厚的探究价值与文化意义。因而本文将从地域特定的条件影响和制约对语言的影响,以及习俗的逐渐形成来从四川方言浅谈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关键词:四川方言、语言、文化

关于四川方言,流行于中国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灌赤片。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现今四川话形成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四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是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包括重庆地区当地人的日常主流话语。与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因特有的地域、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四川方言与当地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彼此影响的作用。而四川话就如同一颗历史遗留的明珠在语言文化中熠熠生辉。

一、地域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

(一)人口迁徙导致地方方言与外来方言的融合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

①是中国移民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被移民地区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交融,进而影响原有蜀方言,逐渐形成了“新”的四川方言。

通过之后的语料研究发现,至今仍活在四川人口中的,多数并非移民前的蜀方言,而是随移民而来的各地方言,其中又以楚方言居多。同时,在当时就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和重庆的方言也对当时四川其他地方语言影响极大。在语言融合过程中,这两地的方言基本上作为了基础方言。因此,经过长时期的交流融合,四川方言变化为以湖北、成都和重庆方言为主,湖南长沙、永州、宝庆

方言为次,混杂其他方言的基本格局。由此可见,移民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尤以语音最为明显。例如,在清朝前期的诸多移民中以湖南移民数量最多,因而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湘方言为基本口音并糅杂其他语音的方言,如把“布(bu)”说成“博(bo)”、把“木(mu)”说成“磨(mo)”、“六(liu)”说成“落(luo)”、“辣(la)”说成“勒(le)”等。再例如川东地区,早期迁徙入达州②的移民主要是江西人士,到了移民运动的中后期,江西移民更是蜂涌而来,在这一移民群体中商人以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导致江西方言最终成为达州方言的主体。至今仍能在达州方言中发现,诸如:将你/泥(ni)说成(yi)、女(nv)说成(yu)、尿(niao)说成(yao)、年(nian)说成(yan)、牛/扭(niu)说成(you)等江西方言的影子。

(二)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多、沟多、坎多,是川渝特有的地理环境。于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就产生了很多与沟沟坎坎有关的词语,例如:“拿不过沟、翻不过坳”、“爬坡”、“上坎”、“翻山”等方言词语。再比如,由于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不少区域都在沿江地带,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与江河、码头有关的语言,例如,重庆人将“弄虚作假”叫做“踩假水”;“事情没办成”叫做“事情水了”;“找错了人”叫做“找错码头”;“哪儿出现了问题”叫做“哪河水发了”等等,以上俗语皆因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产生。

(三)历史原因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川渝民间,人们习惯将内裤俗称为:“裤”,这一叫法与古时农耕习作有关。最初“裤”是指旧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一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便裤。当时,此裤只被富裕人家当作贴身内裤,但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却经常直接外穿,因为此种便裤既省布,又不影响观瞻。尤其对农耕人民来说,十分方便劳作。我国古代民间基本自己纺布织衣,由于工艺流程的原因,原色布要比有色布便宜许多,因此裁剪这种便裤时,为了节省,腰部都多用土白布缝制,然后再用一根带子将其固定在腰部,由此便被称作“腰(yao)裤”。久而久之,“腰(yao)裤”读音变调为“窑(yao)裤”,成为现在仍在说的内裤俗称。

再比如,四川方言中“打牙祭”(指吃肉、开荤)这一俗语也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在古代,将帅的营帐前,往往立有一根饰以象牙的大旗,叫做“牙旗”。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宰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因此后来四川人就俗称“吃肉”为“打牙祭”。关于此在一些文献中有曾有记载。例如,民国二十七年的《沪县志风俗》中有这么一段话:“肉食则不常御,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有雇佣者以废历每月初二、十六行之)。每食必肉或间以其他肉类者(鸡、鸭、鱼类)绝少。”以及李劫人《大波》第三卷中的有关记录:“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让我们再打一次牙祭好娄。’自注:‘打牙祭是四川人用来代替吃肉的一个名词。’”

(四)地方戏剧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四川方言中有一组很有生命力的词:“幺台”、“幺不倒台”、“过潮、“做过潮。这组词都带贬义,“幺台”有事情结束了,垮台、下台的意思。“过潮说的是,表面现象,花招、花样,故意做作的

假样子。“做过潮的意思是,做表面现象,耍花招,摆花样,让人看其故意做作的假样子。不难看出这组词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幺台”本来是指戏剧的最后一幕。四川多将高筑的四方平地称为台。旧时在农村和乡镇,演戏都需要临时选择空地搭建表演用的戏台。而且,由于一般都只是逢年过节才请来戏班搭台演出,于是,慢慢的“台”就成了戏的量词,演一出戏,就被人们说成唱一台戏。幺,在四川方言中有末了的意思,因此,幺台,也就是最后一场戏,意味着演出将结束。久之,就有人借这个意思来表示事情的结束。例如:“要下雨了,你赶快把事情做完,回家幺台算了。”“幺不倒台”也就是无法收场,无法结束的意思。如今,人们经常还用“幺台”来暗指一些贪官污吏坏事败露,最终下任卸职的情况。

(五)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川渝方言里也有很多受到人文因素影响的地方,比如重庆人以性格豪爽、耿直出名,于是在重庆方言中,就有很多类似“吃得亏,打得拢堆”、“不存在”这种俚语,这些话言简意赅,一说就很有豪气,很符合重庆人的性格。

再有一个影响了川渝方言的,就是重庆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火锅。重庆话中有不少与火锅有关的俚俗语,比如“内部油碟”这个说法。在吃火锅的时候为了减少辛辣食物对胃部的刺激,人们在吃火锅的同时往往会用一个加有麻油、味精、蒜泥等佐料的小碟子,作为油碟。而经常如果认识火锅馆内部的人,油碟的佐料就好一些,比如会多一点麻油之类的。因此就有了“内部油碟”一说,用来比喻有内部关系的人,表现出对当前不正之风的讽刺。

二、语言中特定的语音或事物名称会促进某些习俗的形成

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重庆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成渝片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因此川渝之地的人常常会因为某些字的谐音,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觉得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出现某些特有的忌讳词和吉利语,从而影响到一些独特的地方风俗。比如:

其一,“九碗、九斗碗、吃九碗”的习俗。“斗”,在四川方言中有“大”的意思。“九碗”是指筵席上的九碗主菜。一般在四川地区举行结婚或祝寿的宴席,席上的菜一般是九碗,不会是十碗,也不会是八碗。这是因为在川方言中“十”与“石”同音,只有牲畜类才“吃石碗”;而叫花子、乞丐来祝贺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他们,多为八人一席,桌上八碗菜。因此,在四川某地区就把八碗席称为“叫花子席”,十碗为“猪狗席”。

其二,在四川方言中因为“舌”与“折”、“佘”同音,所以在四川凡做肉铺生意的人,一般都避讳提到“佘(舌)财”。因此,在四川买卖猪、牛舌一般都不直呼其名,都说成“猪招财”、“牛招财”。这种类似的避讳在四川射洪一带也有,在这一带的人们如果姓“佘(she)”都读做“梭(suo)”,也是为了避讳“折(佘)财”这一说法。同样的,四川人也习惯将与“佘”同音的“蛇”叫做“梭二棒”或“梭老二”。总之就是避讳提到“佘”字。

其三,因为川方言独特语音的缘故,在四川给人送花也有讲究,比如在四川的三台、安县、武胜等地,探望病友是不会送“梅花”的。这是因为当地的人发音“h”、“f”不分,“花hua”读起来就好似“法fa”,这样一来“梅花”就成了“没法”了,寓意不好。同样的,“茉莉”花也一般不会送给经商的亲友,因为“茉莉”音同“没利”。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因方言语音而产生的一些忌讳。

以上仅对四川方言中某些比较特殊的词语进行了分析,但从中我们已可以发现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文化的形成和表达离不开语言,在语言中存储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而就语言而言,它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所有的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本语言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由于人类不同的群体处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彼此对各自的客观世界都有着不同的感知,各种语言的词汇系统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都是特定的,受到该民族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反过来也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失去语言的文化是封闭的,无法传承与发展,失去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没有意义没有生命。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方言与俗语研究──温端政语言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5]杨小平·四川方言词义考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6]张绍诚.《巴蜀方言浅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7] 严奇岩.《移民与四川人“打乡谈”》: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年第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词汇,你都会翻译吗?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刺绣 Embroidery 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清明节 Tomb sweeping day 剪纸 Paper Cutting 书法 Calligraphy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象形文字 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雄黄酒 Realgar wine 四合院 Siheyuan/Quadrangle 战国 Warring States 风水 Fengshui/Geomantic Omen 昆曲 Kunqu Opera 长城 The Great Wall 集体舞 Group Dance 黄土高原 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 Weddings and Funerals 中秋节 Mid-Autumn Day 花鼓戏 Flower Drum Song 儒家文化 Confucian Culture 中国结 Chinese knotting

古装片 Costume Drama 武打片 Chinese Swordplay Movie 元宵 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越剧 Yue Opera 火锅 Hot Pot 江南 South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谜语 Riddle 《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史记》 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西游记》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针灸 Acupuncture 唐三彩 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孔子 Confucius 偏旁 Radical 孟子 Mencius 亭 / 阁 Pavilion/ Attic 黄梅戏 Huangmei opera 火药 Gunpowder 农历 Lunar Calendar 印 / 玺 Seal/Stamp

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10对外汉语 伍润 学号:201002040147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字根的定义,接着区别汉语字根和五笔字根。然后重点要论述汉字的象形特征,简要介绍字根象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它的演变。 关键词:字根象形性起因 字根是什么?字根是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而字根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汉字字根,汉字的字根是指汉字的基础字基本的字;二是五笔字根,五笔字根是五笔输入法的基本单元。五笔的主要字根包括:王 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大犬三古石厂镸 丆,木丁西,工戈艹匚七廿 。目上止卜虎皮丨(“虎字上面部分字根”,“皮字上面部分字根”),日早刂虫(竖的上面左边部分字根,师字的左边部分字根,利字的右边部分字根),口川,田甲囗四车力皿罒,山由贝冂。禾竹 丿攵夂,白手 斤爫,月彡乃用豕,人八癶,金勹犭乂夕鱼儿。言讠文方广亠圭丿,立辛六门疒丬,水氵 ,火业灬米,之冖宀礻。已巳己心尸羽,子孑耳了也凵,女刀九,臼彐巛,又巴厶马厶,弓匕

幺。而汉字字根大体有:人体字根两性字根天地字根动物字根植物篇工具字根生活字根抽象字根,汉字字根的数量很庞大,都是人类造字之初的汉字。 可以很容易看出五笔字根与汉字字根的联系与区别,五笔字根中的很多字是汉字起源时字根,如“口心木大一目五土犬上虎日川山手人鱼水火子马”等等都是汉字的字根,而有些五笔字根是笔画或是汉字的形体一部分即意符,是汉字字根衍生出来的其他汉字的一部分如“ 冖宀巛勹”等等。五笔字根从根本来说是汉字字根的一部分,而五笔字根的形成与汉字字根有很大的关系。汉字中许多字根是在字形或字义上是同源的,如:日→白(丿日);目→自(丿目);木→禾(丿木);厂→广(丶厂);冂→门(丶冂);王→主(丶王)、木→耒(一一木)、火→灭(一火)等等。 上述的每对中的第二个字根都是在核心形义字根的前面,加上一种简单笔画(修饰笔画或修饰码)衍变而成的。 核心形义字根,代表较为固定的字形或字义,是汉字形义的基本的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和码字根表中列出的各多笔画字根都是核心形义字根。 在核心形义字根前加上单笔画而形成的衍生字根有:冂巾→门帀;儿→兀;尸→户;土七→ 壬乇;口→‘一口’;氵→爫水;大→天夭夫 ;廾→开井;勹→万歹;王→主;厂→广;木→未耒禾;日目→白自;火→灭;米→釆,等等。 这些字根的特点是,在和码的核心字根前面,加上一种单笔画组合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词汇 UNIT 1 饺子 dumpling 庙会 temple fair 舞龙 dragon dance 舞狮 lion dance 虎头鞋 Tiger-head shoes 红包 red packet 压岁钱 lucky money 烟花,烟火 fireworks 鞭炮firecrackers 春晚 Spring festival Gala 春节Spring festival 除夕New Year’s Eve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 剪纸paper-cuts 门神 Door gods 农历lunar calendar 年夜饭 reunion dinner 对联poetic couplet 香包 perfume pouch 粽子 Zongzi Unit 2 龙舟 dragon boat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纸钱 spiritual paper 青团 sweet green rice

ball 踏青 spring outing 清明节 Tomb-sweeping day 春卷 spring roll 立春 Beginning of spring 地支 Earthly branch 天干 Heavenly stem 灯笼,花灯 lantern 灯谜 lantern riddle 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年糕 rice cake 汤圆 Glutinous rice ball 元宵 rice glue ball 土地神 Local god of the land 八宝粥rice with eight delicacies 龙王 dragon king 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 Unit 3 财神 The God of Wealth 针灸 acupuncture 中医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馄饨 wonton 冬至winter solstice 夏至summer solstice 重阳节 Double Ninth Festival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分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分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分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分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分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佛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一起来看一下吧。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 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 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训诂学。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上的两个分支,它们虽然相互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不同,它们对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定义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同时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社会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术语,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同时,也努力去确定语言多样性对于说话者的符号性价值。而这种由语言的多样性产生的符号性或象征性特征,是语言功能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本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与语言变异(1)、.性别与语言变异(2)、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3)、集团用语(4),集团用语中主要有行话、单位用语、专业用语、术语、隐语和黑话。其中(1)(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份、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

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02) 一、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本专业侧重以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综合各科知识的一门边缘学科。目前语言学科的研究呈现出内外交融的趋势,体现为立足于汉语实际,运用国外的有关语言学理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研究,尤其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并确立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其研究成果已得到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反响。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系统的语言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语言研究的特殊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成为语言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在各级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或党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文化语言学 2.对比语言学 3.社会语言学 4.交际语言学 (三)主要相关学科 文学、文化学、社会学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课程简介、教材和参考书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传统文化词汇

传统文化 tea culture 茶文化opera culture戏曲文化ceramic art陶瓷艺术traditional handicraft 传统手工艺sugar man, clay figurine, colored drawing, pottery , 糖人、泥人、彩绘、陶艺.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 Beijing Opera art 京剧艺术Architectural art建筑paper-cutting 剪纸 Chinese knot 中国结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唐诗Song Ci 宋词The Yuan Dynast元曲 12.5

传统节日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falls on the 1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paste couplets贴对联 on New Year‘s Eve 在除夕之夜 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吃团圆饭 make dumplings 包饺子 set off firecrackers放鞭炮 stay up late or all night on New Years Eve 守岁 give/get lucky money 给/得到压岁钱 pay a new year’s visit to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 拜年 12.6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元宵节) 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吃团圆饭 the Yuanxiaowatch lanterns观灯guess lantern riddles猜灯谜 play the lion dance 耍狮子 play dragon lantern dance 舞龙灯 set off firecrackers 放鞭炮 3.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 nth) race dragon boats 赛龙舟 eat rice dumplings 吃粽子 12.7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齐红飞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汉语修辞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修辞技巧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提高学生对修辞的鉴赏能力和言语交际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修辞概说、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第一章修辞概说(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 教学难点: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修辞、修辞学的概念。 2、了解对修辞认识的偏颇,修辞的作用。 3、理解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修辞作用、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一节语音及其调整(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难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修辞手段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手段概念、修辞手段分类、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三)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二节词语及其锤炼(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的内容。 教学难点: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词语锤炼的要求。 2、掌握词语锤炼的内容。 3、理解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词语锤炼的内容。 (四)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三节句子及其选择(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2种句式的概念内涵、特点、修辞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12种句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长句和短句选择。 2、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 3、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 4、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 5、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 6、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理解长句和短句选择;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五)第三章修辞方法第一节形式化修辞方法(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人类文化语言学

一. 概论 在国外出版的语言学概论一类的书上,常常看到“语言与文化”这样的章节,但是在语言学文献里从来未见到“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称(国外正式出版物中收录的相关术语只有:人种语言学(或种族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文化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在国内出版物上最早见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三期游汝杰的《方言与文化》,该文是一本当时尚未出版的同名书稿的内容提要。其后,桂诗春、顾嘉祖和陆晟主编的《语言与文化》2002年增改版序言中解释说“文化语言学”乃是译自英文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 而事实上,社会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这三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在其创立过程中吸收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和人种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由于它提出并坚持了以汉语人文性论为本体论、以汉语的文化性征和中国语文传统的科学分析、阐释为方法论的两翼这一“向中华文化认同”的方法原则,因此,被它所吸收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很自然地已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文化规定”和“语言型式”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并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经改造后的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其原初形态已有了本质差异,中国文化语言学成为一种既对立于西方形式主义(或曰科学主义)语言学及其中国变体—中国现代语言学,又有别于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内涵。 我先分别介绍西方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和中国的文化语言学,再作一个比较。 二. 西方的人类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 西方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又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成型于20世纪初,是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之集大成。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语言结构、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类文化模式和信仰有关的语言变异。其缘起的学术逻辑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崇尚人文的奥尔菲传统,他关注人的认识的能动性,注重社会政治伦理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从而构成了西方学术中相对于形式主义倾向与流派的一种人文主义倾向与流派。18世纪由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l668- 1774)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中首次依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出符号学——文化语言学的思想,开创了把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构成因素来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人文主义传统。 继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角度对文化学一语言学作创造性阐释的是威廉·洪堡特(Wilhelrn Freiberr von Humbolt ,1767-1835)。他首次认定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进而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特定的认知形式即“内蕴形式”.所谓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它决定着语言的各种成分、模式和规则,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对事物、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对语言的组织原则.包含着该语言集团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见解.因此,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个性,是民族的思想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简言之,语言的内蕴形式只是部分地为人类所共有并属于人类的智力特征,而另一部分则为每种语言所特有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构成该语言与其它一切语言形式的同一和差别.由此,洪堡特建立起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人类各种语言的差异不在于外部声音和感性符号的不同、不在于对某一事物的称谓不同,而在于它的内蕴形式所取的对某一种事物的观点即世界观不同,因此,语言结构具有民族的特点,不能用莫须有的逻辑的普遍语法代替每种语言的独特性。 洪堡特所代表的文化学一语言学传统,在欧洲大陆曾因19世纪后期新语法学派的崛起而出现断裂.不过,一些具有文化哲学洞察力的语言学家还是沿着维柯、洪堡特的理论和克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董广才丁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内容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的关于语言文化范畴的理论,它是在认知语言学、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和人类言语文化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可以应用到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探讨其对翻译的启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试图为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图示;意象 The Implications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ranslation Ding 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a linguistic cultural theory which makes imagery as its core; it develop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oasian linguistics, 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 and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It is an effective linguistic theory which c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in many fields relating to languag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study by making use of it. Key words: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schema, imagery 一、引言 帕尔默(Gary B. Palmer)是著名的美国语言人类学家,他是第一个用“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这一名称来命名理论的人,而他的专著《关于文化语言学》(“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Palmer, G. B., 1996) [1] 也成为西方语言人类学和语言文化研究论著中第一部集中论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意象是其理论中的精髓部分。他认为利用意象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 帕尔默所致力的语言人类学主要起源于三种理论: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人类文化语义学(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和人类言语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他认为,这三种理论本身就十分重要,如果它们能够与认知语言学综合起来,那么一种新的理论——文化语言学就会出现了,它可以更合理地结实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语言学现象,因而帕尔默还将它称为“文化意义上的关于心理意象的理论”(“a theory of culturally defined mental imagery”),也就是“有关语言学意义的文化理论”(“a cultural theory of linguistic meaning”)。(Palmer, G. B., 1996:4)[2]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传统文化优美句子

传统文化优美句子 导读:传统文化优美句子大全篇1 1.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2.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 传授东方经典,培训传统文化。 5. 中华文化遗产真不少,我来说说咱瑰宝,万里长城真是好,阻挡外侵不老少,传承中华儿女情,中外游客齐欢迎,称赞劳动人民最伟大。 6.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9. 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10.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11.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2.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13. 中华国粹是京剧,始于清朝乾隆间,融汇徽汉昆秦调,流传世间两百年,分为生旦净末丑,脸谱划分善与恶,有板有眼有讲究,中华文化藏其间!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15.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16. 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17. 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18.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19. 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20. 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21.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

从认知视角探析汉语词类的划分

从认知视角探析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摘要:笔者对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使用进行梳理比较,并从思维认 知角度提出自己对此的一些认识,根据相关知识试对一些语言现象作 出解释。 关键词:词类;划分;使用;认知 Abstract:The author has compairs and combs about cassification and use of modern Chinese part of speech .And purposes own suggestions to the questions from the view of congnition.At last tries to explain some language phenomenons according to related knowledge. Key words: part of speech cassification use congnition 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后,经常发现汉语的词性定类问题很复杂。 汉语不像屈折语如英语可利用词形的变化表明不同的词性,在汉语中,经常是一个词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词性,如“红”,它可以表示事 物的状态,如“红太阳”“红头发”;可以表示事物发生了动作,如:“脸一红”“没红过脸”;还可以表示事物的名称,如“红是一种颜色”“红和黄不一样”。意识到汉语词类的兼用和活用现象非常多,有时 会对一个词类的特征及其用法感到困惑。如:“很”作为一个典型的

副词,只能修饰谓词性词语,但现在出现“很”修饰名词,如“很男人”“很娘”“很阳光”“很青春”等等,这是“很”活用成形容词还是后面的名词活用成形容词,大家有不同见解。 对于汉语词类的划分,人们从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成分、语法功能各个角度进行多年讨论,现在人们的共识是汉语划分词类主要应该依据语法功能。如袁毓林老师的《词类范畴的家族性》以原型理论为角度分析汉语的词类,就是以语法功能为依据对汉语词类进行划分。针对汉语同一类词中经常出现与其某些语法功能标准不符的词的问题,作者指出这是因为词类属于一种原型范畴,同一词类不一定共有一项或一组不同于其他词类的分布特征。并且由于不同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在分布上的差别比较模糊,造成了汉语的词可以分类但有难以分类,一个词类中的词却可以符合另一类词的某些语法功能标准的现象。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作者认为根据词类的优势分布和典型成员的分布特征可以给词类下两个定义:宽泛定义和严格定义。这样可以较好地满足实践的需要。作者以原型理论为依据对汉语词类现象的分析和汉语划分词类存在的问题的解释使我们对汉语词类有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对汉语从语法功能上进行类别的归属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对汉语词类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借鉴心理学的原型理论来阐释汉语词类问题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过程,对问题的解释较有说服力,据此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根据此理论提出的关于词类的定义和划分,有人也有类似的认识,如黄伯荣、廖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论文摘要:自从八十年代兴起了“文化热”,文化语言学也伴随形成。对于文化语言学的看法,各家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说明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其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对于文化语言学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化语言学并非是包打天下的无敌法宝,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既反对轻视文化语言学,也反对片面夸大文化语言学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语言观、文化、语言 一、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 80年代,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的热潮,文化语言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外部的必然原因。从语言学的外部环境来说8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文化热”,中国正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际,各种新思潮纷纷涌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大变革,人们纷纷对旧传统进行反思,重新确认自身的价值,开拓新的前进之路。从语言学内部来说,自19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一直追随西方语言学,尤其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系统引进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形式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在引进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西语言的不同,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汉语的独特的个性,西方印欧语是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却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在此过程中,汉语语法研究在走向科学化,精密化的同时,不但日益暴露出由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而且由于对语言进行“冷漠的解剖”,与汉语的个性形成了矛盾,使中国语法学研究陷入“模仿——困惑——模仿“的怪圈,使语言研究越来越疏远甚至排斥语言的人文属性。这种尴尬局面呼唤语言学的大改革。文化语言学也就应运而生。 二、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适应性很强。使用一种共同语的千百万人,尽管各有不同的嗓音,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说话习惯,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因此受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