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傲慢与偏见_经久不衰的要素

浅析_傲慢与偏见_经久不衰的要素
浅析_傲慢与偏见_经久不衰的要素

浅析《傲慢与偏见》经久不衰的要素

陈 杰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摘 要】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主要是是农村中产阶级,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爱情风波。文章主要研究了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经久不衰的四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背景;轻喜剧;探讨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9)09-0212-02

(一)引言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反讽艺术和创作风格受到了西方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她对人物刻画逼真细腻,对世态风俗讽刺幽默,对青年男女的道德教化使人印象深刻。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简·奥斯丁一生中的创作空间相对狭窄,家庭经历和影响是她直接的创作题材。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这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一段话,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引出了发生在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关于爱与价值的经典故事。《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有钱有势的公子与伊丽莎白——小乡绅之女的爱情发展为主线,对四起婚姻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彬格莱先生和简,柯林斯和夏洛特,韦翰和丽迪雅。通过这四对婚姻,小说反映了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生动地展示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少女不同的爱情婚姻价值观。这部小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是导演们最热衷的作品之一,曾被多次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是什么原因让其历经不衰呢?作者对小说背景的设定、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模式、小说对永恒的话题“爱”的探讨及小说的轻喜剧元素是这部小说备受欢迎的几个主要原因。

(二)小说背景设定

奥斯丁终身未婚,家道小康,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生活环境恬静、舒适,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伦战争等这些惊天动地的事件几乎没有对她的思想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爱情风波。《傲慢与偏见》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现了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舒适、恬淡的生活,同时也指出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深受男权社会的压制。英国的法律规定,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女性就没有继承权;就算继承了财产,一旦结婚,她的所有财产都归丈夫所有。经济原因决定了她们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那时的女子要自立就只能出去当家庭教师,而这是当时认为很低贱的事,所以财产不多而有教养的女子都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头脑聪明、行为得体、有教养、有耐性、渴望得到男性尊重的伊丽莎白便在这样的背景中出场。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为谈情说爱提供了理想的地点,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她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得到傲慢深情的达西的爱,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吗?小说的背景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大家对一段浪漫的爱情的展开充满了期待。

(三)典型的男女主人公爱情发展模式 男主人公达西天生傲慢,但是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家财万贯,待人真诚,风度翩翩;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由于对方的傲慢于是心存偏见,有强烈的自尊,有分寸,有教养,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思考问题,在爱情上有独立的见解。

伊丽莎白在麦里屯碰到了民兵自卫团的军官韦翰,被他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他们的爱情便开始了。韦翰很喜欢伊丽莎白,谈话中韦翰不断地中伤达西,说哈福德郡根本就没有人喜欢他,他那副傲慢的气派哪一个见了都讨厌。你绝不会听到人家说他一句好话。伊丽莎白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对韦翰破绽百出的话毫无察觉,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她的心里不断地责怪达西,认为达西是个非常傲慢讨厌的人。这正是恋爱中的伊丽莎白的真实写照,爱情让聪明的她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听信了丰翰的谗言之后,伊丽莎白又得知达西阻挠姐姐简和彬格莱先生的完美结合,使他们分离。这时的伊丽莎白对姐姐不能得到幸福非常心痛,对达西的卑劣行为异常愤怒。她已经被愤恨充斥了头脑,她认定一定是达西处于自私的目的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彬格莱先生,是门户偏见深重的达西毁了姐姐一生的的幸福,是恶毒的达西剥夺了韦翰幸福生活的权利。她对达西的偏见达到了顶峰。然而达西不屈不挠,出言伤害了十分自爱的伊丽莎白,达西的傲慢也达到了最高峰。而后达西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信,阐明了事情的真相。达西承认是自己拆散了简和彬格莱,因为他认为简不是真的喜欢彬格莱,只是看中了他的财产;韦翰是个卑鄙下流的造谣中伤者,他差点诱惑达西的妹妹跟他私奔。伊丽莎白看到这封信后,重新的认真审视自己,感到自己太盲目、太偏见、太不近情理了,居然被冲昏了头脑而不能冷静的思考。伊丽莎白发现事情的真相后对自己的偏见和无知深深地自责,心中的种种障碍和芥蒂也逐渐取消,伊丽莎白逐渐走出误区,重新去认识达西。达西也因为伊丽莎白的谴责产生了极大地震撼,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重新认识,重新改造,不再那么傲慢。当达西和伊丽莎白再次相遇,他们审视彼此的眼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伊丽莎白认识到达西是个性格温顺的绅士,对于达西的所作所为多了几分尊敬、

【收稿日期】2009-06-09

【作者简介】陈杰,洛阳师范学院公外部教师,四川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法、文学与翻译。

- 212 -

亲切、与爱慕,达西也向伊丽莎白求婚。于是傲慢变成了谦逊,偏见变成了亲切。在达西的资助下,韦翰与伊丽莎白的妹妹私奔的事件得以平息,这更使得两个人在感情上越走越近。虽然咖苔琳夫人妄想阻止伊丽莎白跟达西的婚事,但这更激起了达西第二次求婚的勇气。性格上的共同之处和对方对性格相互欣赏使两人最终走进婚姻殿堂、走向理性的幸福。傲慢与偏见化为浓浓的柔情蜜意,有情人终成眷属。

高高在上傲慢的男主人公因为爱情而变得谦逊体贴,性格鲜明带有偏见的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爱的感召下也逐渐改变而日趋成熟,两个人经过一系列矛盾与波折后获得甜美的爱情,最后走向美满婚姻的殿堂,故事结束。这样的男女主人公及其爱情发展模式对读者向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四)对永恒的话题“爱”的探讨 奥斯丁对爱情的探讨有固定的模式,但并非流于形式,她在《傲慢与偏见》中向我们展现了四种婚姻模式,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彬格莱先生和简,柯林斯和夏洛特,韦翰和丽迪雅。通过这四种婚姻模式的对比,表达了她的爱情婚姻价值观。其中,彬格莱先生和简的婚姻可以归属为教养的结合。在彬格莱先生举办地第一次舞会上,简矜持的个性和淑女规范便受到彬格莱先生的青睐,但简的妈妈班纳特太太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的诉说嫁给有钱人彬格莱的好处,却太庸俗太市侩了,差点使婚姻泡汤。好在最后彬格莱先生知道真相,两人才幸福结合。丽迪亚和韦翰的结合则属于冲动的结合。丽迪亚爱慕虚荣,浅薄轻佻,天天想着谈情说爱,想着如何才能招致青年们的爱慕。后来收到满嘴谎言的韦翰的勾引一时冲动随其私奔。但两人挥霍成性,生活破产,最后在达西的资助下才勉强结合。柯林斯和夏洛特则属于金钱的结合。虽然柯林斯一副蠢样,可是他能够继承财产,也算得上是有钱人,夏洛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夏洛特立即向柯林斯暗示,博得了柯林斯的爱慕,最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不致挨饿受冻的储藏室。伊丽莎白与达西则是完美的爱情的结合。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是整个小说的主线,两个人的冲突结合是小说最大的看点。伊丽莎白美丽大方、自尊、有教养,同其她的小姐们比起来显得格外迷人,达西不由自主的爱上了她。达西英俊高大,举止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却有些傲慢,在舞会上拒绝了伊丽莎白与其共舞。加之韦翰的中伤,伊丽莎白对达西存在强烈的偏见。最后达西不断阐明真相,傲慢与偏见消失,他们发现彼此身上的有点,性格互补,相互爱慕,最终步入爱的天堂。可以说两个人的婚姻是真实的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是真正幸福美满的。

通过几对婚姻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持的爱情婚姻价值观,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物质是婚姻的保障,但却不能仅仅为了金钱而结婚。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以深厚的爱情为基础的,是理性的选择。伊丽莎白机智聪明,善于思考,追求独立,追求自尊,对于她与达西最后的结合,她是经过深重思考的,而不是一时冲动。面对情感,面对现实,伊丽莎白敢于去追求。面对阻挠,(下转第224页)

(上接第222页)式,成为一种全新意义的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由于信息鸿沟和知识鸿沟的作用,在实行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运作的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尤其是城镇与偏远地区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城镇生活对乡村人口将具有比以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人口会比以往更加渴望城镇生活,或到城镇就业,或就地造城,过上城镇生活。这是一种由新型工业化派生出的拉动力。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城镇的扩张能力将大大增加,一些离城镇较近的郊区,由于新的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利用这种适当的空间,这里将会很快成为城镇的一部分;一些离城镇较远的地区,则可能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使其具有作为大中型城市的加工型工业发展基地而成为卫星城镇,从而逐步实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工业化时期的大工业、大机器、大车间的工业模式,而代之以小型化的工厂、机器和车间,它使城镇的空间能够得以重新整合,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城镇能够容纳的人口得以大大增加,这是新型工业化为城镇化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动力。

3.发展产业集群也是实现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它有利于加快农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就业方式的非农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及企业集群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产业集群还可以产生明显的内外部规模效应。有利于大批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产生较强的内部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区域分工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广西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产业及企业集群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面小,区域带动不够,对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不大;集群内信息不灵、企业信用度不高,集群外部诚信环境欠佳;集群内企业品牌及竞争力不强,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有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集群内的民营企业和外来企业少,不利于今后集群规模的发展壮大;政府对产业及企业集群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在推进城镇化中的作用,及其推进城镇化的新趋势、新方式、新途径、新载体和加速器;探索编制以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区域发展规划,将产业集群纳入到地区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之中;切实把城镇建设与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注重培育本地企业家,强化中产业集群的地域根植性;注意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衔接,并以此进行产业集群定位;转变政府职能,为培育产业集群提供服务。

(六)结语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se)所言:“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我国城镇化道路是在新技术、信息革命已经开始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基于广西农村人口规模大、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差别大的实情出发,以适度城镇化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基本方向,建设以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为主体、广大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体,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地推进城镇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推动广西现代化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里斯?钱纳里,等.发展的形式,1950-1970[M].经济科学出

版社,1988.

[2] 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杨贵庆.21世纪:中国的城市世纪——对P.HALL爵士关于

中国城市化和中欧城市发展比较的采访及其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4,(6).

- 213 -

环境支撑能力。

2.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

环境问题的产生,它可在生产活动、开发活动以及其他一切与利用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有关的活动的整个过程(设计、生产、使用、运输、贮藏等)中都有可能产生。生产终端所反映出来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产生,只是生产活动或开发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集中体现或具体体现。例如,因汽车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因使用汽车而产生(排放有害废气污染大气),而且也因生产汽车而产生(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和其他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同时还因汽车的不当设计、不当生产工艺或原材料的不当选用而产生。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因排放废气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只不过是汽车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最后集中体现。而真正导致汽车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原因则是多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去寻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并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控制或者预防。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替代资源法改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

(1)破坏新生态源的根源

乐业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群众生活还在温饱线上徘徊,经济还不算富裕,消费不起商品能源,当前农村群众生活燃料仍然主要依靠燃烧柴、草和农作物秸杆,每年都要烧掉大量的森林资源,不但毁坏了林木、植被,作物秸杆还不能还田,造成生态失衡和水土流失。乐业县农村生活用能结构落后,生活用能主要依靠森林资源,是造成乐业县新生态破坏源不断出现的一个根源,同时也是各种“末端治理”和“末端控制”对策难见其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2)建造沼气池是改变生活用能的有效途径

要使乐业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首先得控制新生态破坏源的出现,寻求替代资源,改变农村原始的、不合理的生活用能状况,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原始、生活用能紧缺的实际情况。

发展和使用沼气,不但能改善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解决农村用能紧张局势,还有利农、林、牧、副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其效益是显著的。笔者在此以最适宜农村户用型沼气池,池容为8m3举例分析。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一座8m3沼气池在农村实施建设,不但能解决农村五口之家全年生活用能紧缺的问题,而且还能保护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有关资料,一座8m3的沼气池年可保护2.5亩森林。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CO2、CH4、CO等)。根据一座8m3沼气池年可保护2.5亩林地,每亩森林年可固定3.421吨CO2,即:2.5×3.421×2000=17105吨。沼气池的建设,CH4得到充分利用,变害为宝,一座沼气池年可减少CH4的排放量为:4头猪×4.18千克/头.年=12.54千克。

以上是笔者对一座8m3沼气池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效益分析,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使沼气池发挥最大的效益,还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科学配料,注重发酵原料的营养成分,控制发酵原料的C∶N比,以25~30∶1为宜,这是使沼气池产气旺盛、不易结壳的有效措施。

表1 沼气发酵原料的碳氮比与营养成份分析(%)

粪名 水分有机质C:N N P K Ca Mg S

1马 粪76 21 13:10.44 0.32 0.35 0.210.140.01 2猪 粪80.512.5 7:10.73 0.27 0.08 0.080.080.07 3奶牛粪83.514.6 24:10.25 0.15 0.05 0.310.110.05 4羊 粪64.630.5 12:10.6 0.45 0.25 0.330.180.24 5人 粪81.516 5:10.8 0.4 0.3 (含氯相对较高)

6兔 粪72.415 14:10.63 0.3

7鸡 粪50.525.5 6:1 1.63 1.54 0.85

二是做好低温季节沼气池的保温措施。低温时节,由于温度低,抑制了沼气菌种的活动,于是沼气池产气少或停止产气,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采取保暖措施,即在池子上盖上塑料布,四边用土封好,让日光加温。另一方面是 选日照好的地方,进行原料堆沤。地面铺上塑料薄膜将肥料与接种物拌匀分层洒水,其加水量以洒湿畜粪,底部不流水为宜,上盖塑料薄膜,晚上保温,堆沤时间为2~3天。

(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13页)伊丽莎白不会退却放弃。伊丽莎白自身上体现着婚姻的真正价值和时代追求。可以说伊丽莎白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自己的纯洁的爱情,捍卫了自己的幸福。这实际上是作者本人坚持的爱情婚姻价值观,既爱情是婚姻的基石,婚姻是理性的选择,不能草率冲动,也反对仅仅为了金钱而结婚。“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傲慢与偏见》中对爱与婚姻的探讨定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与探讨。

(五)小说中的轻喜剧元素

在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中,读者总是对喜剧有所偏爱,总是盼望着灰姑娘与王子经历挫折后走向爱的殿堂。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遵循着这样的轨迹。作品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诙谐和幽默的情趣,小说的布局结构颇似一场戏剧,第一章便以一句十分精彩的开场白开头:“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小说展开的过程中,简·奥斯丁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法生动细腻的去刻画着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着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动作,话语的刻画带着淡淡的幽默与反讽,从而营造氛围,突出主题。伊丽莎白虽然自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但却听信了韦翰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而达西也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对人显得傲慢十足。偏见和傲慢相互碰撞,引起两个人的冲突。最终,当他们觉悟到自己的弱点之后重新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为这出充满着斗智意味的轻喜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六)结语

奥斯丁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人们对美满爱情幸福婚姻的追求却没有任何改变。《傲慢与偏见》中所阐明的婚姻观念也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实际,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迪。在面对爱情婚姻的时候,人们总是面临着自己特殊的情境,需要自己作出选择,作出自己的判断。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都会有自己的理由。这是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为我们留下的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搭配上《傲慢与偏见》中的其它几大要素,使得这部小说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傅俊.试论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和女性视角[J].镇江高专

学报,2002,(4).

[2] 颉敬东.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镇江师专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 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 224 -

傲慢与偏见人物特点

傲慢与偏见人物特点 1.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班内特家二小姐,二十岁,故事的主角。活泼,聪明,机智,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她对于婚姻有着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只有爱情才能带来幸福,不肯为钱随便找个有钱人结婚。她也看不起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因为达西先生的高傲脾气,加上韦汉先生散播的谣言,对达西先生产生种种误会,对他的人格打了极低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事件的发生,伊莉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开始有了改变。从原来的鄙视转为满心的钦佩和感激。 2.达西先生(Mr. Darcy),全名费兹威廉·达西(Fitzwilliam Darcy):一位富有的年轻人,故事主角。他是宾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且风度翩翩的绅士,个性内敛和高傲,对宾利先生打算跟不适合的女子结婚一事十分不满,同时也看不起其他人的趋炎附势。因不习惯和人打交道,所以经常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引来不少的毁谤声。但被伊莉莎白拒绝求婚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在莉蒂亚一事上,给予不少的帮助,使莉蒂亚的名声没有败坏。 3.班内特先生(Mr. Bennet):一个住在英国德福郡的绅士.他已婚并育有五名女儿。但他的财产需要由男性继承,所以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会由和他有着差劲关系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继承。班内特先生是一个温柔而体贴的人,对他的两位大女儿,珍和伊丽莎白宠爱有加。不过,他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儿的愚昧和不理性,经常说她们愚蠢以及嘲笑她们。对自己失败的婚姻已绝望,是个沉默而善变、幽默却善讽的人。对于妻子的愚昧,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4.班内特太太(Mrs. Bennet):班内特先生的太太。她人生中最关注的事,是她将来的财产和屋子将会由柯林斯先生继承。因为这件事,她非常渴望她的五个女儿能嫁得好,并尽力撮合新邻居宾利先生和其中一个女儿。她亦希望能够令其中一个女儿和柯林斯先生结婚。是个非常平庸、见识浅薄而又长舌的女人。她的生活重心在于女儿的终生大事,想利用女儿钓金龟婿。 5.珍·班内特(Jane Bennet):伊莉莎白的姊姊,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年长的,也是公认最美丽的一个。她温柔、善解人意,但性格矜持,经常收藏自己的情感。她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处想,认为世界上没有坏人。和宾利先生一见钟情,最后排除万难结为夫妻。 6.玛莉·班内特(Mary Bennet):排行第三,性格并不讨好,是一名书呆子。她鄙视其他姊妹的兴趣,并经常希望能展视自己的音乐才华,及以警世格言来警告身边的人。 7.凯瑟林(凯蒂)·班内特(Catherine "Kitty" Bennet):排行第四,十七岁,经常跟随妹妹丽迪亚。 8.丽迪亚·班内特(Lydia Bennet):排行最小,十五岁。她非常喜欢调情,个性天真而鲁葬。最终和韦克翰私奔,在达西的大力帮助下两人才能结婚。 9.查尔斯·宾利(Charles Bingley):一个单身的有钱人,在班内特的住宅附近租了房子。达西先生的朋友。性格温和,活泼,但易受人影响,所以常被朋友牵着鼻子走。一直爱慕珍·班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 的 爱情观和婚姻观 : 班级: 总计:18页 完成日期:2012年7月2日

目录 前言 (3) Abstract (5) 摘要 (6) 关键词 (7) 文献综述 (7) 1、《傲慢与偏见》爱情观与婚姻观研究 .. 7 1.1《傲慢与偏见》的爱情观 (7) 1.1.1奢华与享乐的爱情观 (7) 1.1.2与现实相结合的感情 (8) 1.1.3充满理智与浓厚感情的爱情 (8) 1.2《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9) 2、结论 (15) 随笔 (16) 参考文献 (19) 作者简介 (22)

前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一部早期作品。 简?奥斯丁是英国小说史上最著名的女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再现了18—19世纪之交的社会关系和风貌。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和描绘了小村镇里的人情世态,以及她周围小天地里中产阶级的绅士、淑女间的婚姻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诙谐轻松,富于喜剧色彩。英国著名作家斯哥特称她为“英国摄政时期最明锐的观察家”。 简?奥斯丁擅长描写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和婚姻嫁娶,并着力刻画男人和女人感情和理智的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属《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叙述了四桩不同的婚姻,并以这四条婚姻为主线,情节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故事时而扑朔迷离,山穷水尽;时而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误会百出,冲突迭起。在这部作品中,奥斯丁通过贝纳特太太对待五个女儿的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展现出乡镇中产阶层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和取向,进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为金钱、财产和地位因素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奥斯丁用理性又刻薄的语言讽刺了那些只靠金钱来维护婚姻的人。小说男女主人公最后美好的结合,透露出奥斯丁对婚姻观念理想化的追求和诠释:她反对为金钱而结婚,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把男女双方真正的感情因素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傲慢与偏见摘录英文

The distance is nothing ,when one has a motive. Mrs.Bennet’s eyes sparkled with pleasure. We must trespass a litter longer on your kindness. Mrs.Bennet was profuse in her acknowledgements. I often tell my other girls they are nothing to her. That is my idea of good breading;and those persons who fancy themselves very important and never open their mouths , quiet mistake the matter. A lady’s imagination is very rapid;it jumps from admiration to love,from love to matrimony . Pride relates more to our opinion of ourselves,vanity to what we would have others think of us. He is ate up with pride. Upon my word ! Affectation of candour is common enough –one meets it everywhere.But to be candid without ostentation or design—to take the good of everybody’s character and make it still better , and say nothing of the bad—belongs to you alone Mr. 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r, reserve, and capric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and twenty years had been insufficient to make his wife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 Everything nourishes what is strong already. She had high animal spirits,and a sort of self-consequence. The day passed much as the day before had done.

英国小说鉴赏_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1]

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奥斯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不小说中有许多亮点:其一,里面有四段婚姻,这四段婚姻基本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其二: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描写了里面的人物,贯穿于整个故事的结构之中。 关键词:不动声色的讽刺,傲慢,偏见,个性,结构,英国乡镇生活。 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保守和闭塞事情的英国乡镇生活。 小说发生在英国乡村,贝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待嫁闺中,两位贵族先生的出现,民兵团的到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田园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平凡的意义。 小说开头那句“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得娶一位太太,这就像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已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了。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班纳特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将她描述为:“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她生平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 的确,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的社会中,班纳特家中只有女儿,没有男嗣,因而,班纳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继承。这样致使班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作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班纳特太太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 贯穿整部小说的几个婚姻故事,既有关于伊丽莎白好友夏洛特的,又有关于她自己姐妹的婚姻,但仔细思考看来,这几个婚姻故事其实是为了衬托出伊丽莎白的爱情。 如夏洛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在文中柯林斯曾很明确地说过自己结婚的三个理由。“我结婚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我觉得只要是像我这样生活宽裕的牧师都应当为牧区居民在婚姻方面带头起一个模范作用;第二,我坚信婚姻会大大地促进我的幸福;第三,可能这一点我应当早一点提出来,这也恰恰是我有幸称为恩主的那位贵夫人曾再三建议和嘱咐我要办的事。”结婚对于柯林斯来说仿佛更多的是为了别人而结,自己却从中鲜有收获,这是一种无爱的婚姻。而对于受过教育可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夏洛特来讲,结婚是唯一的一条体面的出路,虽然可能不见得能使人得到幸福,但毕竟是避免贫穷的最可靠的保险箱。仅仅为了这些,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的三天中,夏绿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丽莎白为由,与柯林斯朝夕相对,终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却不惜失掉伊丽莎白多年的友情……婚后,她不断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厌的怪异行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条不紊,并在世人面前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 而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婚姻无疑就是《傲慢与偏见》中最荒诞且最不被看好的婚姻了。作者甚至没有正面交代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继而出走的。只是简单的通过简和加丁纳舅妈写给伊丽莎白的信,让读者了解情况的大概。这桩完全由肉欲和金钱操控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作者在最后一章含蓄得指出:“威克姆不久便清淡爱情,莉迪亚对他稍许持久一些。”但是这么荒唐的婚姻却使班纳特太太高兴无比,足以可见她有多么期待嫁出女儿。 书中较为美满的便是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和宾利的爱情故事了。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但是由于简的家庭条件使得宾利家人对她很不看好,也从中作出了多方阻挠,加上宾利在爱情上有些时候表现得过于懦弱和不自信,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他谦逊随和的性格有所关系。但他总是过多地听信朋友和亲戚的劝告,而对于和简的爱情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致使他们之间有过一些的波折,不过最后他们的结局仍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是出于对对方的爱情,而非金钱。 本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可谓是最有看头的了。达西这个人物是被许多人所喜爱的,达西曾说过“我真的不如有些人那么有本事,和素不相识的人也能大谈特谈。也不能对别人说的话随声附和,假装关心。”这也就容易让人误解为达西的傲慢与冷漠。性格相对内向的达西总喜欢安静地坐在伊丽莎

傲慢与偏见(2005版)与原著的比较

傲慢与偏见(2005版)与原著的比较 作者: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原著电影对比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小说从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她在处理关于礼仪,养育,道德,教育和婚姻的问题。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它依旧吸引了一大批现代的读者,而且它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受人欢迎的小说之一。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然而,有些有些翻拍并不被观众认可。关于05年翻拍的《傲慢与偏见》,有些人觉改编得很完美,而有些人则觉得不尊重原著。 Summary: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novel by Jane Austen. The story follows the main character Elizabeth Bennet as she deals with issues of manners, upbringing, morality, education, and marriage. Though the story is set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t still attracts many modern readers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in English literature. Pride and Prejudice has been made into movies for many times. However, some adaption failed to impress viewers. As for the adaption by Deborah Moggach, some peo ple think it’s perfect but some people don’t like it. 论文正文:《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它描写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保守的英国的城镇生活。小说通过班内特一家五个女儿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爱情观,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爱情观。简奥斯汀认为男女双方的感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不是因为地位,金钱或者权利产生的,而是为爱情而生。这部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因此也多次被搬上荧幕。然而,电影和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也是截然不同的。 小说不受篇幅地点等条件的约束,有广大的发展空间。而电影的时间有限,2个小时并不能把小说想表达的东西都表现出来。所以电影只能选取主要的情节,加以改编。而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可以说是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在不断推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电影里比较明显的改动有以下几处: 1.因为时间的关系,电影里只出现了两次舞会的场景。对电影里达西对伊丽莎白产生好感的时 间是有争议的,有些人认为达西在第一次舞会的时候就对伊丽莎白有好感,而有些人则认为是伊丽莎白徒步走到宾利家里,达西看到一身狼狈的她产生了好感。不管是哪一次,都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在原著里,达西是在第二次舞会的时候发现伊丽莎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从而开始对她有了好感。而电影里,在第一次舞会的时候达西就开始躲着和伊丽莎白进行眼神交流,一开始似乎就有爱意,致使观众不能感受到伊丽莎白所说的达西的傲慢,同时也减少了后来对达西的改变的惊喜。这一点,小说就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读者和伊丽莎白一样不喜欢甚至讨厌达西,后来才会发现他只是一个不善交际的绅士。 2.05版最大的改动应该是表白的场地。原著中,达西在夏洛蒂家中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 05版的电影把表白的场景设置在雨中。而在这之前,05版的电影还新增了一次达西的无言造访。马修精湛的演技讲突然来访的达西的紧张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表白却不知如何开口,最终被夏洛蒂的归来打断匆匆离去。短短两分钟,就能看到达西的内心的挣扎这个场景算得上是成功的改编。而在雨中表白的片段,有些人觉得太背离原著,而我反而觉得也是一次好的改编。相比原著中较为平淡的在室内表白的场景,导演设计的狂风暴雨使这一场表白

傲慢与偏见 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单位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开题报告内容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一、选题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被誉为 “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傲慢与偏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在小说中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以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长久以来,众多评论家们在持续探究《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本人的生活对婚姻的看法,对小说中的婚姻观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不同态度的婚姻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婚姻观一直都是社会上广泛讨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今,80后以及90后作 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会给予当代的80后及90后很多启示。 理论意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于1813年创作的一本深受人们喜爱且被广泛阅读的佳作。该书被社会大众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说通过质朴生动的描写,将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造就了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随之,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小说中的人物都被赋予的典型性,充分体现金钱在女性选择婚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作者也揭示了婚姻中单单有金钱是不够的,更需要爱情的滋润,婚姻这片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以一种爱情轻喜剧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着一段段因人而异的婚姻,读起来轻松愉悦,实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前提,经济能力是爱情的保障。为了财产、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是不考虑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也是愚蠢的。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正是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随之,对婚姻的看法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时代不同,婚姻展示给我们的风貌也不同。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婚姻与爱情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爱情是前提,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同的人对于婚姻观有着不同的态度。简?奥斯汀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只有爱情与经济能力共同兼顾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这为当代人们选择婚姻的态度提供了参考价值以及引导作用。 二、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的研究 简·奥斯汀的小说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便是反讽。她是在继承欧洲文学反讽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出色的反讽艺术。在她的小说中,反讽艺术的运用大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对话文字,更是穿梭于小说的人物塑造中。因此,探讨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成了《傲慢与偏见》的热门话题

《傲慢与偏见》英文经典语句

这段精彩对白发生在雨中,伊丽莎白听说姐姐---简的婚事被破坏了,冒雨外出以发泄情绪,达西随后追出,在石亭中,达西抛开世俗向伊丽莎白表露心迹,但是伊丽莎白认为达西破坏了姐姐的婚礼,怀着怒火拒绝了达西,虽然她也同样爱着达西。 Mr Darcy: Miss Elizabeth. I have struggled in vain and can bear it no longer. These past months have been a torment. I came to Rosings only to see you. I have fought against judgement, my family's expectation,the inferiority of your birth, my rank. I will put them aside and ask you to end my agony. Miss Elizabeth: I don't understand. Mr Darcy: I love you.Most ardently. Please do me the honour of accepting my hand. Miss Elizabeth: Sir, I appreciate the struggle you have been through, and I am very sorry to have caused you pain. It was unconsciously done. Mr Darcy: Is this your reply? Miss Elizabeth: Yes, sir. Mr Darcy: Are you laughing at me? Miss Elizabeth: No. Mr Darcy: Are you rejecting me? Miss Elizabeth: I'm sure the feelings which hindered your regard will help you overcome it. Mr Darcy: Might I ask why with so little civility I am thus repulsed? Miss Elizabeth: I might enquire why you told me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better judgement? If I was uncivil, then that is some excuse. But you know I have other reasons. Mr Darcy: What reasons? Miss Elizabeth: Do you think anything might tempt me to accept the man who has ruined the happiness of a most beloved sister? Do you deny that you separated a young couple who loved each other, exposing your friend to censure for caprice and my sister to derision for disappointed hopes, involving them both in acute misery? Mr Darcy: I do not deny it. Miss Elizabeth: How could you do it? Mr Darcy: I believed your sister indifferent to him. I realised his attachment was deeper than hers.

傲慢与偏见论文

浅谈《傲慢于偏见》与《伤逝》中的女性角色 摘要:《傲慢于偏见》与《伤逝》中的男女主角从总体上来说,都是打破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禁锢,努力地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细细体味两者又着很大的不同,两位女主角都反对社会世俗的观念、积极追求女性的独立,但是前者的伊丽莎白彻底、果断,而后者的子君则是妥协胜过了理性;两位男主角都有自己的思想与抱负,冲破了世俗的观念,前者在认识到自己的傲慢所带来的后果后勇于改正,而涓生却将生活的不幸归结于与子君的结合上,自私而软弱无能;前者最终幸福的相伴一生,而后者婚姻破灭、子君抑郁而死、涓生一生悔恨。本文主要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对比与剖析。 关键词:婚姻、爱情、独立、金钱、反对、思想禁锢、经济独立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the“Pride and Prejudice” and “Mourning”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are breaking the ideological oppressiveness of the era,and take efforts to seek their own happiness.Butsavoringthetwo very different, the former Elizabeth is thorough, decisive, while the latter suZijun is a compromise than a rational ;the two actors all have their own ideas and ambitions tobreak the secular concept, but the former to recognize theconsequencesof his own narrogance,and he has courage to determin tocorrect,but unfortunatelyJuansheng puts life’s misfortune due to combining with Zijun,and he is selfish and incompetent. The former accompany forever with eacherhappily,while the latter’s marriage end in Zijun depression and succumb,Juansheng repents at leisure.In this paper,I select this visual angle to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two works. [Key Words]marriage love independence money oppose ideological oppressiveness economic independence 一、引言 《傲慢于偏见》主要是围绕伊丽莎白的于达西的爱情故事展开的,叙述两人最初的傲慢与偏见,最终消除彼此之间的傲慢于偏见,重新认识、互相尊重、互相倾慕,最终缔结了美满的姻缘,而故事到此也便结束了;《伤逝》中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要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相互认识后,而后相互倾慕,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勇敢地反抗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见,毅然地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同居在一起。但故事并没有随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煞尾。随之而来的社会的现实,使得涓生于子君相行渐远,最终导致两者婚姻破灭、子君的抑郁而终。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简·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与鲁迅笔下的子君所存在的共同性及不同之处。 二、勇于追求独立,爱情是婚姻的基石,而非金钱 《傲慢于偏见》中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作者奥斯丁最为欣赏的女性角色,虽然她的相貌比不上小说中的第一美女——她的姐姐简,这从达西对宾利说“她(伊丽莎白)长的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便可看出。她的才艺与举止也比不上彬格莱小姐,但她却比小说中的任何一位女性都要睿智、风趣、有主见,其智慧和理性丝毫不逊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位男性,她是她父亲最引以为傲的女儿。小说中柯林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向某一位班纳特小姐求婚,是对其全家的一种善意的表示,更甚至说是一种恩施;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位班纳特小姐都不会,也不可能拒绝他的求婚。所以当伊丽莎白以“要我接受,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我感情上绝对不许可”这样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拒绝了他时,

傲慢与偏见 书评

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却深深震撼我心。 ——题记 又一次翻开已经稍稍发黄的书,熟悉而亲切的文字,让我立刻想起伊丽莎白美丽的眼睛,达西似乎冷竣却隐藏着温柔的面容……这并不厚的一本初中就已读过的书,我却不惜千里之远从家里带到学校,让它时刻伴我身边。也许它并不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小说,却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本。 真的,这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薄薄300来页,不到30万字,没有波澜壮阔,也谈不上深奥,和例如长达4000余页、超过300万字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一比就相形见绌。就像作者奥斯汀本人一样无法和那些大文豪相提并论。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本书太平常而根本就不屑于去评价它。然而这却是一部极具生命力的小说,历经200余年,仍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在今天著名的腾讯BBS论坛外国文学版面上,只要出现与《傲慢与偏见》或者奥斯汀有关话题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一定会直线上升,尽管这些话题已不知被讨论过多少次了。 和奥斯汀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的取材事实上是相当狭窄的。正如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可不愿意在她们的那些高雅而狭窄的房子里跟她(奥斯汀)的那些绅士淑女们呆在一起。”在我看来,奥斯汀的小说有点像小女子文学,缺少一种大气的感觉。但我却喜欢这种“小女子文学”。你可以说她目光狭窄,也可以说她缺乏深度,你却无法抵挡她的魅力。事实上,取材范围的狭窄,并没有限制作者的视野,正如《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一段对话。达西说:“在乡下,你四周的环境非常闭塞,很少变化。”而伊丽莎白却回答到:“可是人本身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这也许正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吧。奥斯汀自己说“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是她“得心应手的好材料”,还把自己的艺术比作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在我看来这正是作者的长处,也是其小说独到的地方。精工细致,一丝不苟,娓娓道来,细水长流,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小女子文学”的特点。无怪乎有人建议奥斯汀换一种写作方式的时候,奥斯汀拒绝道:“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按自己的方式写下去……”忽然联想到台湾作家三毛的文章,其最受欢迎的几本散文集如《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等,无非也是写一些生活琐事,取材也不见得有多广泛多深刻,却如此受亲睐,大概也源于此吧。反映生活的作品即是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英国乡村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自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反应永恒的人性,普通人的心态,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评论家们始终把奥斯汀排在勃朗特之前,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在于她的平淡、安宁。更何况有道是于平凡之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取材虽小,反映的问题却不一定小。这一点下面将谈及。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内容,自然是吸引读者的。但描写爱情的小说不计其数(言情小说似乎就很多产),要像《傲慢与偏见》这样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傲慢与偏见》之所以称得上世界文学名著而不流俗于一般爱情小说,自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它脱颖而出呢?一部好的小说,内容、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傲慢与偏见》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却引人入胜。读过本书的读者应该对小说开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 在英文中in want of 是指客观需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婚姻观 内容提要:本文浅析简奥斯汀的独特婚恋观,展现作者对于爱情与婚姻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19世纪当时 的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态度。 关键词:爱情婚姻关系傲慢偏见理想婚姻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出生于英国南部一个小镇的中产阶级家庭。简奥斯汀并没有受过过多的学校教育,不过由于父亲的职业是牧师,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家里藏书丰厚。从小她就大量涉猎各类书籍,获益匪浅。15岁时,她便开始写短剧、小品试笔,娱乐家人;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21岁完成的小说已济身英国文坛最佳作品行列。她一生没有结婚,同父母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去世时还不满42岁。小说中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大都是苏格兰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且奥斯汀的小说均为爱情故事,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的小说多数是活泼、聪慧的少女形象,个个个性鲜明,充满理性。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观察力细致入微,独特的视觉角度,细致的描绘了一幅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 简奥斯汀的写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95年到1798

年,主要作品有。第二个时期从1789年到1811年,主要作品有。第三个时期从1811年到1816年,主要作品有。 其中《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早期作品,也是她具有写作特色的代表作。作者曾说过这部小说是她的“宝贝儿”—“轻快、明亮、耀眼夺目”。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拥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男主人公达西先生出身名门,家境富裕,聪明潇洒,却自视颇高,傲慢无礼,但是勇于追求爱情。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则内心淳朴,是五个班纳特小姐中最漂亮的老大,但个性较内敛,往往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善于表达。而宾利先生是一个感情含蓄、不善言表的绅士。小说中另外两个重要的人物是班纳特夫妇。班纳特先生思维敏捷,老谋深算,经常嘲讽妻子,并对家事不甚关心。班纳特太太则与丈夫相反,她肤浅、无知、喜怒无常,非常现实,对女儿们的婚事操心费神。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

傲慢与偏见译文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之一)译文分析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An Excerpt from Chapter One) 第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wife."*在本文中"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在七个译文中,大多译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译文一二三六中,几乎无差;但在译文四中,则直接译为“一条真理”;而在译文五中则译为“这条真理无人知晓”;译文七则为“谁都知道;在其余部分"single man"通常被译为“单身男人”或者“单身男士”。七篇译文各有千秋,译文一和二译为“娶位太太”;三译得颇有文采“娶妻室”;而四中而贫乏无味又显得庸长;五用的是“娶妻”用的不是很妥当,且与“单身汉”不呼应;译文七也是如此。 第二句:"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这七则译文中,文字上各有不同的修辞,修饰。在译文二三六七中,译者把"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families"这句提放在句首,句式结构很具有逻辑性;而译文一则比较繁杂,啰嗦;在译文四中则把这句放在了句尾,没有起到强调作用;在译文五则译得比较贴切而又不失逻辑。 第三句:"'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在译文一中,译者把“My dear Mr Bennet"译成“我的好老爷”,个人觉得用的不是很恰当,“老爷”这一词太偏中式化了;而在二三四五六七中,则均译为“亲爱的本内特先生”,给人一种太正式化的印象,夫妻之间的谈话更应亲密些;译文五译得比较好些;而在叙述句中,"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译文一四五把此译文放在了第一句,其他的则放在原句位置,个人认为放在句首更加贴切。 第四句:"Mr 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这句简单的译文七句也各不相同。"replied"这词在译文一二三六七中均译成了“回答”,而that从句后后的"he had not"原句应为"he had not heard that",所以则译为“他还没听说”或是“他还没知道”,个人认为这句,在译文一至七都译得比较不错,贴近原文意思。 第五句:"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译文"But it is"一至七中,译文二三译为“的确租出去了”;译文三则“可确是租出去了”’译文四则为“但的确已经租出去了”;文五则为“当真租出去了”;译文六与七则译为“确实租出去了”。在此七句中,我认为译文五译得比较贴切。"returned she"大多数译文则译为“她接着说道”。"all about it"有些译文译得比较繁琐,尤其是译文一;译文二三四六七比较恰当;译文四用了“原委”二字,非常生动形象。

最新-英语论文(傲慢与偏见) 精品

On Jane Austen’s Point of View of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cknowledgements This thesis has finally come into being to meet critical eyes through two months of hard work.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hen I chose the topic till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I have benefited from many people .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show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tutor, Shen Guozheng. Without his sincere and trustworthy guidance,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ritical comments,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me to accomplish this thesis.His loyalty to teaching and punctilious work style has profoundly impressed me. Moreover, I heartily thank all the teachers who have helped me in the past four years, who have provided me with incentives and direction for my study. Thanks are also due to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for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their ways of assistance in the course of writing. Last but not leas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my family members, for their selfless support,thoughtfulness and encouragement.

傲慢与偏见人物介绍

《傲慢与偏见》人物关系介绍 1.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班内特家二小姐,二十岁,故事的主角。活泼,聪明,机智,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她对于婚姻有着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只有爱情才能带来幸福,不肯为钱随便找个有钱人结婚。她也看不起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因为达西先生的高傲脾气,加上韦汉先生散播的谣言,对达西先生产生种种误会,对他的人格打了极低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事件的发生,伊莉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开始有了改变。从原来的鄙视转为满心的钦佩和感激。 2.达西先生(Mr. Darcy),全名费兹威廉·达西(Fitzwilliam Darcy):一位富有的年轻人,故事主角。他是宾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且风度翩翩的绅士,个性内敛和高傲,对宾利先生打算跟不适合的女子结婚一事十分不满,同时也看不起其他人的趋炎附势。因不习惯和人打交道,所以经常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引来不少的毁谤声。但被伊莉莎白拒绝求婚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在莉蒂亚一事上,给予不少的帮助,使莉蒂亚的名声没有败坏。 3.班内特先生(Mr. Bennet):一个住在英国德福郡的绅士.他已婚并育有五名女儿。但他的财产需要由男性继承,所以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会由和他有着差劲关系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继承。班内特先生是一个温柔而体贴的人,对他的两位大女儿,珍和伊丽莎白宠爱有加。不过,他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儿的愚昧和不理性,经常说她们愚蠢以及嘲笑她们。对自己失败的婚姻已绝望,是个沉默而善变、幽默却善讽的人。对于妻子的愚昧,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4. 班内特太太(Mrs. Bennet):班内特先生的太太。她人生中最关注的事,是她将来的财产和屋子将会由柯林斯先生继承。因为这件事,她非常渴望她的五个女儿能嫁得好,并尽力撮合新邻居宾利先生和其中一个女儿。她亦希望能够令其中一个女儿和柯林斯先生结婚。是个非常平庸、见识浅薄而又长舌的女人。她的生活重心在于女儿的终生大事,想利用女儿钓金龟婿。 5.简·班内特(Jane Bennet):伊莉莎白的姊姊,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年长的,也是公认最美丽的一个。她温柔、善解人意,但性格矜持,经常收藏自己的情感。她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处想,认为世界上没有坏人。和宾利先生一见钟情,最后排除万难结为夫妻。 6.玛莉·班内特(Mary Bennet):排行第三,性格并不讨好,是一名书呆子。她鄙视其他姊妹的兴趣,并经常希望能展视自己的音乐才华,及以警世格言来警告身边的人。 7. 凯瑟林(凯蒂)·班内特(Catherine "Kitty" Bennet):排行第四,十七岁,经常跟随妹妹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