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探析

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探析
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探析

河北金融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探析

教学系管理系

班级市场营销一班

学号 20100321033

学生姓名徐孟雪

指导教师孙娜

完成日期 2012 年 11 月 12 日

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探析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作为当前正在全球蓬勃兴起的一个新兴消费领域,也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绿色消费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概述,然后对绿色需要产生的原因以及绿色消费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绿色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注,对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绿色消费概念一经问世便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花钱买健康就是这种消费需求的标志性反映。

一、绿色消费的含义

(一)绿色消费

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具体讲,绿色消费应包含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要点。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

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二)绿色消费环境

就是指没有人为破坏,没有污染,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和谐一致,适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植被、生物等各个方面,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就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是“绿色”的,今天的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与其说是“建立”,不如说是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恢复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将山变绿,水变蓝。

按照环境的范围,消费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球宏观消费环境;

城市、集镇、社区中观消费环境;家庭住宅微观消费环境。这三个层次的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机制除了相同点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建立绿色消费环境,每个层次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二、绿色消费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绿色消费者的概念

绿色消费者是指那些关心生态环境、对绿色产品和服务具有现实和潜在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人群。也就是说,绿色消费者是那些具有绿色意识,并已经或可能将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的人群。

(二)绿色消费者的分类

绿色消费者虽然在总体上有很多共性,如有亲环境的意识、追求生活质量。但他们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度和广度是有层次之分的。企业要想实施有效的绿色营销,搞清影响不同层次的绿色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细分。

国外有学者根据消费者的环境意识水平对其进行分类,也有的利用消费者自我认定的“绿色度”来区分他们。根据人们消费选择中所体现的对环境关注的程度呈由低到高的一个连续不断的状态,可以将消费者大致分为浅绿色消费者、中绿色消费者、深绿色消费者。

浅绿色消费者:此类消费者只有模糊的绿色意识,他们意识到应对环境进行保护,但没有在消费过程中把这种意识具体化,他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和随机的,是潜在的、不稳定的绿色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溢价难以接受。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对环境的态度不积极,比较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中绿色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对绿色消费还缺乏全面的认识,比如只认识到产品无害性或包装的可循环使用性,而没有认识到生产过程的无污性。他们是选择性消费者,主要选择与自身利益联系比较紧密的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如绿色建材,对5%-15%的绿色产品溢价可以接受。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一般,对环境的态度比浅绿色消费者积极,受社会相关群体的影响更大。

深绿色消费者:此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对绿色消费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表现为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绿色消费,对绿色产品的溢价接受程度大于15%,会提出新的绿色消费需求。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对环境的态度很积极。

(三)绿色消费者特征

1、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特征

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常包括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等。对绿色消费者特征的分析最早就是从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开始的。不同的研究结果对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与绿色消费倾向到底是否存在相关性产生了分歧,对该因素内不同变量与绿色消费倾向之间到底存在正相关性还是负相关性的问题上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Antil)。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识别绿色消费者时,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却非常有限,不能与个性心理等因素相提并论(Balderjahn)。

2、文化因素特征

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倾向于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责任最简单而又准确的定义是:个人在即使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也愿意帮助他人(Anderson&Cunningham)。其原因在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往往受到自己接受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Webest)。而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相比较而言往往会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或社会活动(Webest)。因此,那些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及(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并认为这样的行为应该成为被社会接受的规范。

3、个性心理因素特征

研究发现,与人口及社会经济因素相比,个性心理因素能更好地辨别绿色消费者(Taylopr&Ahmed)。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控制范围(LDcus of contro1) 和异化(Alienation)。我们可以把人划分为外在控制型和内在控制型。外在控制型的人往往相信命运或运气,而内在控制型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掌握更大的控制权(Quick&Jonathan)。通过考察一个人的控制范围和绿色消费倾向的关系,人们发现,内在控制型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倾向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内在控制型的消费者认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可能会积极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因而也更有可能购买绿色产品。

相反,外在控制型的消费者在对待环境问题时,往往会觉得需要外界的帮助,或觉得自己的行为对改善环境没有什么帮助,这种无助的感觉从而会妨碍他们进行绿色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者觉得自己与所在社区、社会或文化的不相融程度的感受。一般认为,异化程度较低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关心社区或社会。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示出对环境污染的不满,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而异化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可能对社区或社会的关心程度较低,

不愿为购买绿色产品而付出额外的努力。

4、态度特征

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在“认为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减少污染” 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作为识别绿色消费者的一个标准(Kinnear&Taylor)。识别绿色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消费者在“对其它人是否也会有同样行为”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绿色消费者相信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减少污染,相信其他人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换句话说,消费者越相信自身的力量,对别人做出相似行为的认定程度越高,或越相信自己的绿色消费行为可以带动别人的绿色消费行为,就会购买、使用更多的绿色产品。

三、影响绿色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收入是实际购买选择的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绿色产品在定价时要把保护环境所支出的成本纳入其中,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所以价格相对较高。许多消费者并非不关心环境问题,但由于收入的有限,在实际作出购买决策时,实用主义就会占上风。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学院的Don Coursey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影响人们绿色消费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人均月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人们就会花钱在改善环境方面,进行绿色消费。我国学者的研究也有同样的结论。在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对5%的绿色产品溢价一般不接受。而月家庭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人100%购买过绿色产品,其购买行为明显表现出深绿色消费者的特征。

2、教育水平对人的行为影响巨大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能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能接受绿色消费的观念。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政治上比较自由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更关心环境。我国的研究也表明,教育水平最高的一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溢价接受能力最强,对以往购买绿色产品的价格满意度最高。

3、个性因素也能影响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态度和行动

一个人的个性可以划分成内在控制型和外在控制型。外在控制型的人相信命运或运气,而内在控制型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掌握更大的控制权。在关心生态问题上,内在控制型的消费者可能会积极看待绿色生活方式,从而更可能购买绿色产品。相反,外在控制型的消费者面对污染问题会有无

助的感觉,认为自己买不买绿色产品对整个环境的改善于事无补。

(二)心理因素

1、绿色消费行为源于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动机

当消费者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以后,他们开始追求超越“物质”的生活,向往美好的生活品质,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

2、学习对绿色消费行为的产生、强化有极大的影响

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产生和绿色消费的实践行动,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损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二是环保知识的普及推广,全社会对环保运动的推动,提高了消费者在环保方面的素质。三是消费者的个人绿色消费经验的积累,从中感受到绿色消费对自身和社会的好处。比如一个消费者开始尝试了绿色食品,出现了好的效果会产生强化作用,增强他对绿色产品的好感和信心,然后也许会扩大绿色消费的范围,如购买节能家电、绿色家具等。

3、人们的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态度是一个人在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德国学者巴得加的研究认为,一个消费者对污染问题的认识程度会影响他对环保的态度,对环保的态度又会影响他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态度,对绿色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的人会参与绿色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活动。简单地表示,即对污染的认识环保的态度——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态度——绿色消费行动。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积极的态度并不等于积极的行动。从心理学上说,这与态度的形成过程有关。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消费者对宣传的一般性观点接受了,引起对环境态度的改变;另一种是消费者对宣传的问题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然后形成新的态度。这两种方式形成的态度中,后一种更强有力,更可能引导行为选择。所以,企业在宣传、沟通中就需要提供详细的生产过程和绿色产品的信息,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皮平凡:绿色消费与我国旅游业营销战略探析[J];学术交流;2004年03期

[2]王向阳:绿色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绿色营销沟通的启示[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3]曹永:倡导和谐绿色消费[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09年04期

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消费行为学 论文题目: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陈旭峰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注:请将该封面与论文装订成册。

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层次、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少消费者习惯于传统的消费方式,缺乏环保意识,在消费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大量使用对环境构成污染及高耗资源的产品,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未意识到过度消费对他人、对子孙后代健康和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如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随意使用和丢弃塑料袋,使用含磷洗衣粉,随意丢弃电池等。这些行为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化,同时,社会也将负担过度消费或不合理消费引起的负效应。这种消费造成并加速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退化,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压力和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就应运而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种以“绿色”为核心的消费浪潮在全球迅速掀起,这就是“绿色消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符合人的健康和保护环境为标准的绿色消费浪潮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 一、绿色消费的涵义、特征及意义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一)绿色消费的涵义 绿色在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中,给人一种清晰、自然、脱俗的感觉。人们读书学习劳累时,抬头凝视远方的绿地、树叶也可消除疲劳。人们外出旅游度假都喜欢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区甚至原始森林,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安逸、宁静与和谐,使全身心放松,达到消除疲劳、有益健康的目的。可见绿色对人类身心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功能,人们从内心都喜好并接纳。因此社会学家将这种绿色引申到经济领域就有了绿色消费的概念。 国际上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况成5R原则,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再循环(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绿色消费的三层含义:一是在消费内容上,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三是在消费观念上,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以上定义都从一定角度和方面分析和概括了绿色消费的内容和实质,笔者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兼顾人类的整体利益、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指人们在选购和使用物质产品和劳务时,既要求对自身健康有利,又要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二)绿色消费的特征 1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doc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

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 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 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感谢你的观看

绿色消费分析及企业对策

我国绿色消费分析及企业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分析,指出绿色消费营销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并从企业层面,提出相应营销对策。 关键词:绿色消费影响因素营销对策 一、引言 我国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质产品,也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商业利润。但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在遭受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平衡正在受到失衡的威胁,人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寻觅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绿色产品越来越感兴趣,热衷于绿色消费。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消费观念开始实施绿色生产策略。一改过去那种只图眼前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做法。走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开拓绿色市场。这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绿色生产发展的新趋势。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 (一)绿色消费的含义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得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绿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注意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来发展绿色经济,以求在未来的绿色竞争中抢先一步。虽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消费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考虑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并未产生购买欲望,绿色消费者甚少。 2、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但还是有少数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最终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使有限的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3、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4、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 促进、交互影响而造成的。企业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关系的研究来掌握消费者行为的规律。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式和历程 心理学专家把消费者购买行为用“S→O→R”的简化模式来 解释消费者购物行为。S是刺激,是给予消费者的商品刺激,刺 激也是施加到一个影响,O为有机体,就是消费者自身,R是反应,即可能产生购买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物行为分为6个阶段: 1、知晓阶段。消费者发现商品(产品)的存在; 2、了解阶段。购物者了解商品(产品)的功用、质量、价 格、造型美观等; 3、喜爱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 4、偏好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已扩大到其他 方面,在感情上十分喜欢; 5、确信阶段。由偏好而产生购买的愿望; 6、由态度转变为实际行动。 上述历程包含认识(个人思维)→感情(个人情绪)→意愿 (个人的动机),这是一个心理状态发展过程。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和动机(一)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以下类型 1、选购型。经认真选择、分析比较后下决心购买,比如为 个人购买小汽车。 2、习惯型。按传统习惯,或随大流,如北方人喜欢买桑塔 纳,天津人喜欢买夏利,长春人喜欢买捷达,上海人喜欢买帕萨特,广东人喜欢日本车、四川人喜欢买长安,武汉人喜欢买富康等等。 3、信誉型。相信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如欧洲人相信奔驰 车,日本人相信丰田车,美国人相信GM或福特车,中国人相信奔驰、宝马、丰田。 4、随机型。购买商品时比较随意,对品牌没有刻意要求, 在确定购买意向后,只要产品价格、性能、式样、色彩等符合预先制定的标准,就会在短时间内购买。 5、时尚型。购买或选择商品时,比较喜欢参考电视、报纸 等媒介的商品介绍,对流行的时尚商品非常感兴趣,也时常以拥有时髦用品而沾沾自喜。 6、独立个性型。这类消费者个性非常强,喜欢别出心裁或 与众不同,在选择或购买商品时喜欢式样、色彩、品牌比较独特的商品,以突出自己的个性。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价格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价格刺激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其表现,它是由消费者自身的个性心理和对价格的知觉判断共同构成的。 (一)产品价格与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关系 1.价格是消费者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直接标准 在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价格判断商品品质。许多人认为价格高表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表明商品品质差,这种心理认识与成本定价方法以及价格构成理论相一致。所以,便宜的价格不一定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相反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商品品质、性能的怀疑。适中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有"放心感"。 2.价格是消费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象征 一些人往往把某些高档商品同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等联系在一起,认为购买高价格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并以此为满足;相反,使用价格便宜的商品,则感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 3.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量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费;价格下降会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费。但也有时情况相反,各种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时,会使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上升,增加即期需要量;反之,则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减少即期需要量,产生“买涨不买落”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消费者的生活经验、经济条件、知觉程度、心理特征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对价格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千差万别。 (二)消费者价格心理特征 1.习惯性 反复的购买活动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大致的概念,这种价格也叫习惯价格。消费者判断频繁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低时,往往以习惯价格为标准。在习惯价格以内的价格,就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价格超过上限则认为太贵,价格低于下限会对质量产生怀疑。 例如,2001年3月ZI日,北京电信公布了电信资费调整方案:月租费由过去的ZI.6元上调到25元,取消了原月租费中免打25次的计次;计次电话由过去3分钟0.18元计次改为首次3分钟0工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计费0.11元计次;国内长话由过去晚上ZI 时起半价优惠推迟到零点后半价。电信部门声称资费调整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可是老百姓算了一笔账,认为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加大了支出,意见和反响当然很大。许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材料模板

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材料 (模板) XX单位 X年x月X日 目录 一、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二、单位基本概况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能源资源消耗指标 1、目标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管理制度与实施 1、管理机构 2、管理制度 3、能源计量 4、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 5、用能设备运行管理 6、能源审计 7、公务用车管理 8、宣传培训 第三部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 1、围护结构 2、供暖空调系统 3、采用和照明 4、其它用能设备 第四部分:节约用水 1、节水器具 2、用水计量 3、节水管理 第五部分:绿色消费 1、绿色采购 2、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3、资源循环利用 第六部分:附加评价单元 1、太阳能光热利用

2、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 3、浅层地能利用 4、非传统水利利用 5、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6、合同能源管理 7、餐厨垃圾资源利用 8、能耗监测 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单位基本概况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打分表 一、示范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全称:;建筑面积:平方米;用能人数:人;公务车辆:辆; 评价前12个月能耗总量:吨标煤。其中:电kWh;煤吨;天然气立方米;热力元;柴油L;汽油L;其他能耗量吨标煤;水耗总量:吨。 二、评价验收打分表 序号 单元 项目 内容 评分 自评 说明 1 能源资源消耗指标 ★用能量指标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煤/平方米·年 7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煤/人·年 7

★用水量指标 1.本地区(省、市、县级)节水型单位:□是,□否 2.如果不是本地区节水型单位,则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 7 ★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 1.万家企业,符合发改办环资〔2012〕1923号的各项要求:□是,□否 2011年年度考核等级:;2012年年度考核等级:。 2.其他公共机构,完成2011年、2012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是;□否 14 2 管理制度与实施 管理机构 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厅(室)、人事部门文件中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负责部门及职责(不要求成立专门机构): □是;□否 1.5 设置了能源资源管理岗位:□是;□否 0.5 管理制度 1. 制定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是;□否 2011年制定情况:□制定□未制定 2. 制定节约能源资源目标:□是;□否 1

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与环境营销趋势

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与环境营销趋势 ——以中国城市消费者购买后循环行为为例 王建明博士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保证。这里,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的循环型社会不仅包括生产环节(生产者)的循环,而且还包括消费环节(消费者)的循环。消费者的循环与生产者的循环同样重要。消费者循环行为是消费者注重产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环境意识行为的简称,它既包括购买行为,也包括购买后使用(包括处理、废弃等)行为。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循环行为,而另一些消费者却未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倾向?基于此,本文侧重对城市消费者的循环行为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引导消费者转向循环行为提出公共政策的若干启示。 一、绿色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相关文献回顾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一些心理意识因素(对生态或环境的态度、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和人口统计因素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行为倾向。 在心理意识因素中,多数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一个人对生态或环境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其环境意识行为。Balderjahn(1988)研究发现,对待污染的态度会影响一个人对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对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的人会积极参与生态购买和生态消费活动。换句话说,关心污染问题的人往往会在购买和使用中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多的污染。Schwepker和Cornwell(1991)指出,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在判别生态包装产品购买意愿高/低两种类型消费者时,有着重要作用。那些关注乱扔垃圾问题,相信垃圾污染问题的存在,并对生态意识生活持赞同态度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生态包装产品。Pickett et al.(1995)的研究也表明,在判别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倾向时,判别能力最强的预测因素是其对污染的总体态度。 关于环境知识对环境意识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个人拥有的知识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例如,Dispoto(1977)研究认为,环境知识是环境敏感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变量。与之类似,Synodinos(1990)也认为,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知识会促使其对环境意识行为产生更积极的态度。M arguerat和Cestre(2004)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生态知识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购买后行为(循环回收行为)有特殊影响。但Maloney et al.(1975)的研究却发现,消费者的环境知识与生态相容行为并无重要关系。Pickett et al. (1995)的研究也表明,生态知识对环保行为并无显著影响。Schahn和Holzer(1990)进一步指出,需要对“抽象的”和“具体的”环境知识加以区分,只有后者才可能对生态友好行为有重要影响。 关于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意识行为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探索。Webster(1975)研究发现,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往往受到

消费心理与行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消费的概念:消费包括了广义消费和狭义消费。广义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狭义的消费专是指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 消费者概念:消费者指从事消费行为活动的主体人。广义的消费者是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活动的人。狭义的消费者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界定的。是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为消费者心理。而消费者行为则是指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消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购买行为;群体心理行为;心理与社会环境;行为与市场营销; 学科性质:是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具有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等特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现实意义:对消费者意义:可以使他们学会科学地进行消费决策,从而使由于对商品不了解、认知水平差、消费观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消费盲目、效果差甚至利益受损的现象得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趋向于更成熟、更稳定,使其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能被很好地引导,更加明确自己要得是什么,消费更有效,更经济,走出消费误区。 对行业研究者:行为研究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创立一个有关人类行为这一方面知识的独立体系。使知识体系更为完备,建立更全的理论体系,对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对企业1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市场策略2用来测定市场成效3利于详细划分市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历史: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30—50年代)20世纪30年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始受到各学派的关注,大大推动了对其研究的市场化。20世纪50年代,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逐步深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时期诞生。快步成长及成熟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组建了消费者心理学分支。1968年,俄亥俄州大学的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合作出版的《消费者行为学》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广泛应用阶段(21世纪至现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 1.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 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3.研究方法趋于定量化 消费心理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问卷法3.实验法。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在我过国的应用 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实现文明消费;推动我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在因素 一、生理因素: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二、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地理区域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理化环境 2.社会环境:人口环境社会群体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

“2020年中国居民绿色消费发展情况

2017年中国居民绿色消费发展情况 绿色产品是指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对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友好的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提升绿色产品消费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产品供给不断扩大,绿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产品市场逐步规范,绿色产品消费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一、绿色产品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一)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注重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节能家电、节水器具、有机产品、绿色建材等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空气净化器、家用净水设备等健康环保产品销售火爆,循环再生产品逐步被接受,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时尚,共享出行蓬勃兴起。 (二)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在促进绿色消费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绿色产品供给逐步优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据保守估算,2017年,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等5类产品国内销售近1.5亿台,近5000亿元;有机产品产值近14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500万辆。

2012年至2016年,我国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累计达到7460亿元。阿里零售平台绿色消费者人数在2012-2015年间增长了14倍,占活跃用户数的16%。 (三)绿色产品消费政策不断健全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文件,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等文件,对强化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促进绿色产品供给和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国家正在实施节能(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能效水效标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制度,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采用财政补助的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四)绿色产品消费生态环境效益逐步显现 据估测,2017年国内销售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

单位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单位绿色消费行为规范 以“节约能源,绿色消费,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通过规范各种办公活动,推行节约行为模式,培养我镇职工干部良好节约习惯,以达到能源利用节约化,环境质量友好化,发展空间最优化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总则:本规范遵循“节约、环保、可再生”的原则,倡导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 第一条: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引导我镇人员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第二条:加强用电办公设备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用能设备,设置节电提醒标识,规范电源使用时间,下班后及时关闭空调、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器,杜绝“长明灯”,降低电能损耗。 第三条:加强办公耗材使用管理,节约使用纸、墨等办公耗材,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倡导无纸化办公,积极使用再生纸等再生办公用品。 第四条:加强洗涤卫生设备管理,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第五条:加强办公用品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袋、充电电池和玻璃制品水杯,减少对一次性

垃圾袋、含镉和汞电池、一次性纸杯的使用,分类处理各种办公垃圾,及时做好回收利用。 第六条:加强餐厅、食堂管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使用能循环利用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设置节约粮食、文明就餐的提醒标识,杜绝浪费行为。 第七条: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减少公务用车使用支出,短途出差尽量不带车,长途出差提倡乘公共交通工具,双休日公务车一律统一封存,杜绝公车私用。 第八条: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使用公用自行车,倡导大家尽量少坐车,选择步行或公交出行,三公里以内提倡步行,五公里以内提倡使用自行车。 第九条:本规范适用于单位所有在编和临时聘用人员,解释权归单位创建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领导小组。

绿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1、前言 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生态文化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创建,公民生态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现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的支撑。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赖于社会生产方式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植根于人民日常生活实践当中。 随着对生产方式,产品与消费的关注,人们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理念,一种以“绿色”为核心的消费浪潮在全球迅速掀起。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21世纪的消费模式与潮流,人类消费模式的转变必定会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人类社会保证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一种高度文明机制。 2.2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 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统称消费者行为。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另外,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 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的不断枯竭的压力,以及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作者简介:刘宇伟(1969-),男,江苏滨海人,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和社 会营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① McGougall G .H.G .,“The Green Move ment in Canada:I m p licati ons for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 erM ar 2 keting ,1993(5). ② htt p://www .acef https://www.360docs.net/doc/725161320.html, /Ne wsShow .as p?p r oductSort =426&NewsI D =3151. ③ Chan,R.Y .K .,“Deter m inants of Chinese Consumers ’Green Purchase Behavi or ”,Psychology &M arketing ,2001,18(4).④ H ines J.M.,Hungerford,H.R.&Tomera A.N.,“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 ponsible Envir onmental Behavi or:A meta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 ental Education ,1986,18(2). ⑤ 蔡佳伶:《师范学院学生纸张回收行为意图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⑥ 晏涵文、刘洁心、陈富莉:《台湾地区高级职业学校环境现况调查———学生之环境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及需求调查》,“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1991年。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文章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回顾形成绿色消费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众多因素,并以计划行为理论(TP B )为基础,形成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0-0252-0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的 30%~40%由消费活动所致。①《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105分,环保行为得 分为55117分。②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意图,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的绿色消费行为,其过程并不有效。 ③对此需要新的理论解释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作为,以达成4R 指标,即Reducti on (减量)、Reuse (重复使用)、Recycling (回收)、Regenerati on (再生),具体行动包括选择可再 生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过度消费及浪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选择使用绿色商品,多使用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探讨了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众多因素。 1.许多认知和心理变量影响着绿色消费行为。范宁 (V ining )和厄布芮(Ebreo )的研究发现,与资源不回 收者相比,回收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知识,知道更多的回收物质种类及回收机构。卡撒简(Kassarjian )研究消费者针对低污染汽油的消费行为时发现,消费者针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其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变量。金尼(Kinnear )对698位加拿大家庭意见会成员所做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个人是否具有生态保护的个人关心态度和行为,对其洗发精用品的品牌认知有显著差异影响。国外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态度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相关,正向态度者较会出现负责任的环境行为。④ 对于中国人的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研究发现,纸张回收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回收行为意图。⑤但晏涵文等人研究发现,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却只有少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⑥ 2.对绿色消费行为实施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也有研 究。文化中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 52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营销管理 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8期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认知和心理变量、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自我效能、实施环境行为的便利或障碍程度等,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了这些因素,以审视不同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探究介于这些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是行为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函数,行为意图依次取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这三种因素分别取决于信念、个人相对利益、社会相对利益和复杂性以及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08)08-0066-04 一、引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原材料的开采与制造、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废弃物的处置等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冲击,其中30% ̄40%的环 境恶化是由家庭消费活动造成的。 [1] 同时,《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 55.17分。 [2] 而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有较明显的转化为消费意图的倾向,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绿色消 费行为的过程并不有效。[3] 对此需要 新的理论解释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既然消费行为无法避免,则应减少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冲击。笔者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任何行动与作为,以达到4R效果,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 generation) ,具体包括选择可再生能源,节约资源、减少过度消费及浪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选择使用绿色商品,多使用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探讨了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众多因素。 1.认知和心理变量 范宁(Vining)和厄布芮(Ebreo)的研究发现,与资源不回收者相比,回收者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知识,知道更多的回收物质种类及回收机构。卡撒简(Kassarjian)在研究消费者对于低污染汽油的消费行为时发现,消费者针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其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变量。金尼(Kinnear)对698位加拿大家庭意见会成员所作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个人是否具有生态保护的态度和行为 与其对洗发精用品的品牌认知有显著差异影响。国外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结论,即态度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有正相关关系,正向态度者较 多会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4] 对于中国人的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 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的研究发现纸张回收的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 回收行为的意图, [5] 晏涵文等人的研究却表明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只有少 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 [6] 2.社会文化 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之一。麦肯锡(McCarty)和谢罗默(Shrum)认为,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者更具合作性,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对其再循环行为存在着重大影响。霍夫斯坦德认为,中国人秉承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把某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放在首位,并能维持组织的凝聚力。李(Li)的研究发现,集体主义取向对中国消费者寻求绿色产品信息的习惯和实际的绿色消 费有着显著影响。[7]许烺光曾用“情 境中心”和“他人导向”两个概念形容 中国人的行为特性,[8] 但这与集体主 义精神相距甚远。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般认为,绿色消费具有正的外部性,若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自然缺乏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通过不付费或少付费而获得正的外部性的搭便车行为会增加,非绿色行为会持续下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中国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上)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中国高端人群主要指拥有相当财富、身份和地位,处于财富金字塔上层的那部分人群,他们或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或占据独特的知识资源,再或是占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还拥有特质化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和文化品位,对居住品质、生活环境有着超过一般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前瞻性的生活理念及功能多元化等,体现在对健康、人文内涵、生态环境、私密性、服务等方面的特别关注。此外,高端人群对于社交、商务、时尚、休闲、娱乐等上层生活的需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一、高端人群的消费心理 炫耀消费:高端人群喜欢在既定的范围内,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侈高端物品在一个特定的生活圈子里相互攀比炫耀,以显示自身财富与身份地位。 享受消费:高端人群大多对生活的舒适度和档次都要求高,特别是软环境,其大多有海外旅游居住经历,或者认同海外生活方式及标准,希望通过高端消费来获取相当的贵族式生活体验。 二、高端人群的分类分析 根据高端人群的情感偏好以及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此将高端人群主要分为四大类:尊贵型、享受型、标签型和理财型。尊贵型人群大多事业有成,拥有多套住宅及一辆以上名车,重视“尊贵身份”的概念;享受型人群则更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理念;标签型人群大多属于高消费,热衷于品牌消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理财型的人群则更加注重投资理财,他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历和经验,当然这类人群本身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有境内外旅游和豪宅居住经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均比较高。不同价值观的高端人群对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理解不同,同时,他们对产品的消费取向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四种价值观的高端人群作相应分析:(未完,待续。。。)发表于:2010/09/28 产品战略--高端人群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中) 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向苏云 关键词:高端人群;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1)尊贵型——追求自然、闲适 高端奢侈消费体验对尊贵型人群来说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如高端豪宅、别墅则是释放工作压力获得独立自由的私密空间和独享心灵宁静的场所,也是体现他们生活品味、情趣、情调的地方。此类人群大多为企业家、名人或者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士,他们中大部分处于中年或以上,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年轻有为的创业型社会精英,也包含一些进驻内地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归国华侨等。 尊贵型高端人群在诸多价值观的关键要素当中,其更注重生活的自然、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在价格敏感、时尚等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然、闲适的价值观。在生活习惯方面,尊贵型消费人群很重视生活品质,注重休闲,经常和朋友聚会,活动丰富,在休闲活动方面开支水平也较高,同时也是一些高级俱乐部的会员。同时,他们也很爱好运动,高尔夫球是他们中多数人最喜欢的运动,同时也有部分人偏好马术等高端休闲活动;在生活态度方面,倾向于自然、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在消费取向方面,相对而言他们消费时更希望得到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期待博得认同与喝彩。 (2)享受型——注重服务、细节 享受型高端人群更多的是享受生活的场所和氛围,同时也很注重产品消费

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

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一)中国居民绿色消费意识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环保理念每时每刻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现在我们一直都提倡低碳生活,而且我们也提倡绿色的消费理念。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通常指无污染、无公害、低耗能的节约型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6%的受访者在消费的时候会有绿色消费的意识。在网络调查中,这个比例更高,89.7%的网民都有绿色消费意识。他们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住房”等纷纷出现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大多数的受访者也承认,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譬如,在就餐的时候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基本不用环保购物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有时候也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希望买车代步…… 受访者承认自己做得不够,但同时,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譬如,合理设置严格区分可

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商家供给环保型消费,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已经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将成为今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自1992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之重要工作。绿色是生命的原色,从人类为了生存栽培植物开始,绿色就代表了生命、健康、活力、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在这里,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而不仅仅指绿颜色、指有生命的植物,而是指一种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和维护、改善,依据“红色”禁止、“黄色”警告,“绿色”通行的惯例,以“绿色”表示合乎科学性、规范性、规律性,能保持永久通行无阻的概念。 具体而言,绿色消费,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得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符合“三E”和“三R”,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减

绿色消费行为理论探讨及国内现状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绿色消费行为理论探讨及国内现状分析 作者:李茜, 刘宁, 陆根法, 吴小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刊名: 环境保护科学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9,35(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2条) 1.易必武绿色消费问题及其绿色营销促进[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2.朱成钢绿色消费驱动下的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11) 3.董金松.陈通基于文化价值观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08) 4.Grob A A structur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1995(15) 5.Barr S.Ford N.Gilg A Attitudes towards recycling household waste in Exeter,Devon: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外文期刊] 2003(08) 6.Roberts J A Green consumers in the 1990s:Profile and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1996(36) 7.Schwepker C H J r.Cornwell T B An examination of ecologically concerned consumers and their intention to purchase ecologically packaged products 1991(10) 8.Hines J M.Hungerford H R.Tomera 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1987(18) 9.任国荣.霍金鑫.赵红杰石家庄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环境教育 2005(03) 10.韩艳宾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6(09) 11.青平.严奉宪.王慕丹消费者绿色蔬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6(06) 12.张小霞.于冷绿色食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农业技术经济 2006(06)引证文献(1条) 1.门瑞雪绿色消费与消费者心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25161320.html,/Periodical_hjbhkx20090301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