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量子力学

第十六章量子力学
第十六章量子力学

第十六章 量子力学

基本要求

1、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格方程。

2、了解如何用驻波观点说明能量量子化。了解角动量量子化及空间量子化。了解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的自旋。

3、了解描述原子中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了解炮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16-1 波函数

一. 波函数

1.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x

t (cos A y λ

νπ-

=2

指数形式:

)

x

t (i Ae

y λ

νπ--=2

由此方程知:频率ν,波长λ,沿x 正方向传播

设想:动量一定的自由粒子,沿x 正向传播,有波动性, 则:

h E =

ν,P

h =λ 若

)t ,x ()t ,x (y ψ?→?;0ψ?→?A

则:

)

Px Et (i

e )t ,x (--=

ψψ 式中,)t ,x (ψ: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0ψ:波函数的振幅

三维运动:

)r P Et (i

e )t ,r (

?--=0ψψ

2.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模的平方2

)

,(t r ψ与粒子在t 时刻r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t r w

成正比。

=),(t r w 2

)

,(t r ψ

物质波(德布罗意波)?→?概率波

3. 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ρ

某点处单位体积元内粒子出现的概率;

dV dW 2

ψ=,dxdydz dV =

2

ψρ==

dV

dW

4. 波函数的性质(标准条件) ① 单值性:某时某处概率唯一; ② 有限性:1

连续性:W 的分布是连续的。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12

=???V

dV ψ

5. 德布罗意波与经典波的区别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描述,不是某量周期性变化的传播;

德布罗意波,有归一化条件,ψ与ψC 同。经典波的I C 'I 2=

§16-2 薛定格方程

一、薛定格方程

1. 自由粒子的薛定格方程

x 方向运动:)

Px Et (i

e --=

ψψ r

方向运动:)r P Et (i

e

?--=0ψψ

① 对z ,y ,x 求二级偏导,得:

ψψ22

2

P -=? (1)

② 对t 求一级偏导,得:

ψψψm

P E t i 22==?? (2) 将(1)式代入得:

t

i m ??=?-ψ

ψ

222?→?自由粒子的含时薛定格方程

2.

非自由粒子的薛定格方程

t

i U m ??=+?-ψ

ψψ

222?→?一般形式的含时薛定格方程

3.

定态薛定格方程

设:)t (f )z ,y ,x ()t ,z ,y ,x (?=Φψ` 定态波函数:

iEt

e

)z ,y ,x ()t ,z ,y ,x (-

?=Φψ

定态势场中运动粒子的薛定格方程

ΦΦΦE U m

=+?-222

例:求一维势井中粒子的能量、波函数及概率密度

一维势井:

)

a x ,x ()a x ({

U ≥≤∞<<=000

解之得:

① 本征能量:

2

2

28n ma

h E n ?= 0812

2

1≠==ma

h E ,n (零点能)

② 本征波函数:

0(③ 概率密度:

)(sin 2)()(22

a

x n a x x n ω?=

ψ=)0(a x <<

讨论:

1. 对无限深势井来说,粒子只能在U =0的区域内运动,称为束缚态,所得到的定态方程的解,只能取一些驻波的形式

2. 粒子在势井内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随量子数改变

3. 相邻两能级间的距离:

)n (ma

h E 1282

2

+=?

*§16-3势垒 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的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可以穿过势垒到达另一侧的现象。

*§16-4一维谐振子

一维谐振子

能量量子化:νh n E n )2

1

(+= ??????=,3,2,1,0n

零点能:νh E 2

1

0=

§16-5 氢原子

§16-5-1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x n )(=

Φ

一. 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1. 原子的有核模型 原子是中性的,稳定的;核外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

2.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① 综合经验公式:

???++=-=,m ,m n ,)n

m (R ~211

122ν

17100967761-?=m .R

1=m ,赖曼系;2=m ,巴尔末系;3=m ,帕邢系;4=m ,布喇格系;5=m ,普芳德系;

② 里兹并合原理

)n (T )m (T ~-=ν

式中:)n (T ),m (T 称为光谱项

氢原子光谱:谱线是分裂的,线状的;原子光谱线的波数,由光谱项之差确定。

二. 经典电磁理论遇到的困难

卢瑟福原子模型+经典的电磁理论,必将导出: 1. 光谱连续

2. 原子不可能是稳定的系统; 与事实不符!

三. 玻尔理论 1. 基本思想:

① 承认卢瑟福的原子天文模型 ② 放弃一些经典的电磁辐射理论 ③ 把量子的概念用于原子系统中 2. 玻尔的三条假设

① 原子系统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态(电子绕核加速运动,但不发射电磁波的能量状态,简称能态)

② 处于稳定态中,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满足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n ,nh h

n L 3212==?=π

量子力学中几种表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量子力学中几种表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摘要 体系的态可以用以坐标为变量的波函数ψ(x,t)来描写,力学量则以作用在这种波函数上的算符(量子力学中的算符代表对波函数的一种运算)来表示,这是量子力学中态和力学量的一种具体表述方式。态还可以用其他变量的函数作为波函数来描写体系的状态。 微观粒子体系的状态(量子态)和力学量的具体表示形式称为表象。 常用的表象有坐标表象、动量表象和能量表象。 而研究量子力学规律的各种表示形式以及这些不同形式之间的变换的理论,则称为表象理论。 关键词 态的表象 坐标表象 动量表象 Q 表象 算符表象 角动量表象 正文 体系的态既可用以x (表示全部坐标变量)为变量的波函数ψ(x,t)来描写,也可用以动量p 为变量的波函数c(p,t)来描写。ψ(x,t)和c(p,t)之间的变换关系是 式中 是动量的本征函数, dx x t x t p c dp x t p c t x p p )(),(),()(),(),(*ψ?=?=ψψψ /2 /1)2(1)(ipx p e x -=πψ

称ψ(x,t)是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而c(p,t)是同一态在动量表象中的波函数。 由ψ(x,t)可知,粒子坐标在x 到x+dx 之间的概率 c 由(p,t )可知,粒子动量在p 到p+dp 之间的概率 如果ψ(x,t)所描写的状态是具有动量p ’的自由粒子的状态,即ψ(x,t)=ψp ’(x,t),则 在动量表象中,粒子具有确定动量p ’的波函数是以动量p 为变量的δ函数。 那么,态在任意力学量Q 的表象中的描写方式又是什么样呢? 设力学量Q 具有分立的本征值Q1,Q2,…Qn …,对应的本征函数为u1(x),u2(x),…,un(x),…,并组成正交归一的完全系。将态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ψ(x,t)按{un(x)}展开成 dx t x dx t x w 2 ),(),(ψ=dp t p c dp t p w 2 ),(),(=dx e x x dx x t x t p c t iEp p p p p /''')()()(),(),(-**?=ψ?=ψψψ /')'(t iEp e p p --=δ) ()(),(x u t a t x n n n ∑=ψ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是非题 1. “波函数平方有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本身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否 解:不对 2. 有人认为,中子是相距为10-13 cm 的质子和电子依靠库仑力结合而成的。试用测不准关系判断该模型是否合理。 解:库仑吸引势能大大地小于电子的动能, 这意味着仅靠库仑力是无法将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的,这个模型是不正确的。 二、选择题 1. 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123,,,ψψψ。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a ,归一性的 表达式为 b 。 () 0,() 1i i i i a d i j b ψψτψψ** =≠=?? 2. 列哪些算符是线性算符------------------------------------------------------ (A, B, C, E ) (A) dx d (B) ?2 (C) 用常数乘 (D) (E) 积分 3. 下列算符哪些可以对易-------------------------------------------- (A, B, D ) (A) x ? 和 y ? (B) x ?? 和y ?? (C) ?x p 和x ? (D) ?x p 和y ? 4. 下列函数中 (A) cos kx (B) e -bx (C) e -ikx (D) 2 e kx - (1) 哪些是 dx d 的本征函数;-------------------------------- (B, C ) (2) 哪些是的22 dx d 本征函数;-------------------------------------- (A, B, C ) (3) 哪些是22dx d 和dx d 的共同本征函数。------------------------------ (B, C ) 5.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 ------------------(C,D ) (A)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6. 提出实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的科学家是:------------------------------( A )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基础》 讲稿 第一章 孟祥军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 Newton 力学 ? Maxwell 电磁场理论 ? Gibbs 热力学 ? Boltzmann 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1.1.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 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 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 分子速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线。 ? 1900年,Planck (普朗克)假定: 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 能量为 ε=h ν 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 ν 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只能是 0h ν,1h ν,2h ν,……,nh ν(n 为整数)。 ? h 称为Planck 常数,h =6.626×10-34J ?S ? 按 Planck 假定,算出的辐射能 E ν 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 ν ,数值为 h ν 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能量波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 1 /81 3 3 --= kt h c h e E ννπν

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课程教案(轻松学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讲义

一、量子力学是什么?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 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大致分子数量级,如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 二、量子力学的基础与逻辑框架 1.实验基础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原本是波 ——现在发现它有粒子性; 电子等等原本是粒子 ——现在发现它有波动性。 2.(由实验得出的)基本图象 —— de Broglie 关系与波粒二象性 Einstein 关系(对波动):E h ν=,h p λ = de Broglie 关系(对粒子): E =ω, p k = 总之,),(),(k p E ω? 3.(派生出的)三大基本特征: 几率幅描述 ——(,)r t ψ 量子化现象 —— ,,,321E E E E = 不确定性关系 ——2 ≥ ???p x 4.(归纳为)逻辑结构 ——五大公设 (1)、第一公设 ——波函数公设:状态由波函数表示;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对波函数性质的要求。 (2)、第二公设 ——算符公设 (3)、第三公设 ——测量公设 ?=r d r A r A )(?)(* ψψ (4)、第四公设 ——微观体系动力学演化公设,或薛定谔方程公设 (5)、第五公设 ——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公设 三、作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 材:《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1. 《量子力学》,曾谨言,2. 《量子力学》苏汝铿,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钱伯初,曾谨言, 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1.1 辐射的微粒性 1.黑体辐射 所有落到(或照射到)某物体上的辐射完全被吸收,则称该物体为黑体。G. Kirchhoff (基尔霍夫)证明,对任何一个物体,辐射本领)T ,(E ν与吸收率)T ,(A ν之比是一个与组成物体的物质无关的普适函数,即 )T ,(f )T ,(A )T ,(E ν=νν (f 与物质无关)。 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从辐射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的频率分布,以)T ,(E ν表示。在t ?时间,从s ?面积上发射出频率在 ν?+ν-ν 范围内的能量为: ν???νs t )T ,(E )T ,(E ν的单位为2 /米焦耳;可以证明,辐射本领与辐射体的能量密度分布的关系为 )T ,(u 4 c )T ,(E ν=ν ()T ,(u ν单位为秒米 焦耳3 ) 吸收率:照到物体上的辐射能量分布被吸收的份额。由于黑体的吸收率为1,所以它的辐射本领 )T ,(f )T ,(E ν=ν 就等于普适函数(与物质无关)。所以黑体辐射本领研究清楚了,就把普适函数(对物质而言)弄清楚了。我们也可以以)T ,(E λ来描述。 ????λ λ ν=λλλν=λλ νν=ννd c )T ,(E d d c d ) T ,(E d d d ) T ,(E d )T ,(E 2 )T ,(E c )T ,(E 2 νν = λ (秒米焦耳?3 ) A. 黑体的辐射本领 实验测得黑体辐射本领 T ,(E λ与λ的变化关系在理论上, ① 维恩(Wein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用一模型可得出辐射本领 h 32 e c h 2)T ,(E ν-νπ= ν ?? ?=π=k h c c h 2c 22 1(k 为Boltzmann 常数:K 1038.123 焦耳-?)

作业10量子力学基础( I ) 作业及参考答案

() 一. 选择题 [ C]1.(基础训练2)下面四个图中,哪一个 正确反映黑体单色辐出度 M Bλ (T)随λ 和T的变化关 系,已知T2 > T1. 解题要点: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黑体的辐 射出射度M0(T)与黑体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 M0 (T)随温度的增高而迅速增加 维恩位移律: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其单色辐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 m λ向短波方向移动。 [ D]2.(基础训练4)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为E K;若改用频率为2ν 的单色光照射此种金属时,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A) 2 E K.(B) 2hν - E K.(C) hν - E K.(D) hν + E K. 解题要点: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2 1 2m h mv A ν=+, 式中hν为入射光光子能量, A为金属逸出功,2 1 2m mv为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 E K。所以有:0 k h E A ν=+及' 2 K h E A ν=+,两式相减即可得出答案。 [ C]3.(基础训练5)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 到基态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 (A) 1.5 eV.(B) 3.4 eV.(C) 10.2 eV.(D) 13.6 eV. 解题要点: 根据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莱曼系: 2 11 (1 R n ν λ ==- 式中,71 1.09677610 R m- =?,称为里德堡常数,2,3, n= 最长波长的谱线,相应于2 n=,至少应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1 2E E h- = ν, 又因为 2 6. 13 n eV E n - =,所以l h E E h- = ν=?? ? ? ? ? - - - 2 21 6. 13 2 6. 13eV eV =10.2 eV [ A]4.(基础训练8)设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图线 分别如图19-4(A)、(B)、(C)、(D)所示,那么其中确定粒 子动量的精确度最高的波函数是哪个图? 解题要点: 根据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2 x x p ???≥ (B) x (A) x (B) x (C) x (D)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一、填空题 1、若用波函数ψ来定义电子云,则电子云即为_________________。 2、氢原子s ψ1在 r =a 0和 r =2a 0处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 3、有两个氢原子,第一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 n =1 的轨道, 第二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 =4 的轨道。 (1)原子势能较低的是______, (2) 原子的电离能较高的是____。 4、设氢原子中电子处在激发态 2s 轨道时能量为E 1, 氦原子处在第一激发态 1s 12s 1时的2s电子能量为E 2,氦离子He + 激发态一个电子处于 2s 轨道时能量为E 3, 请写出E 1,E 2,E 3的从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___。 5、对氢原子 1s 态: (1) 2ψ在 r 为_______________处有最高值 (2) 径向分布函数 224ψr π在 r 为____________处有极大值; (3) 电子由 1s 态跃迁至 3d 态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___。 6、H 原子(气态)的电离能为 13.6 eV, He +(气态)的电离能为 _______ eV。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62.6pm 的光子和自由电子,光子的能量与自由电子的动能比为何值? (A )106:3663 (B )273:1 (C )1:C (D )546:1 2、一电子被1000V 的电场所加速.打在靶上,若电子的动能可转化

为光能,则相应的光波应落在什么区域? (A) X光区(约10-10m) (B)紫外区(约10-7m) (C)可见光区(约10-6m)(D)红外区(约10-5m 3、普通阴极管管径为10-2m数量级.所加电压可使电子获得105ms-1速度,此时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为十万分之一,可用经典力学处理.若以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则阴极管的管径在哪个数量级时必须用量子力学处理? (A)约10-7m (B)约10-5m (C)约10-4m (D)约10-2m 4、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的必备条件的是 (A)连续(B)单值(C)归一(D)有限或平方可积 5、己知一维谐振子的势能表达式为V=kx2/2,则该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当为 6、粒子处于定态意味着 (A)粒子处于概率最大的状态 (B)粒子处于势能为0的状态 (C)粒子的力学量平均值及概率密度分布都与时间无关的状态

量子力学简明教程

量子力学教案 主讲周宙安 《量子力学》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79 2、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量子力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2]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0 [3] 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 [4] 钱伯初,《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5] 咯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教出版社,1999 [6] L. I.希夫,《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 钱伯初、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下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8] 曾谨言、钱伯初,《量子力学专题分析(上)》,高教出版社,1990 [9] 曾谨言,《量子力学专题分析(下)》,高教出版社,1999 [10] P.A.M.Dirac,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don),Oxford,England,1958;(《量子力学原理》,科学出版社中译本,1979) [11]https://www.360docs.net/doc/726617882.html,ndau and E.M.Lifshitz, Quantum Mechanics (Nonrelativistic Theory) (2nd edition),Addison-Wesley,Reading,Mass,1965;(《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译本,1980)

第一章绪论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一种基本理论。它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在进到物理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化学、电子学、计算机、天体物理等其他资料。 §1.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一、经典物理学是“最终理论”吗? 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时,一般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 机械运动(v<

量子力学第三章算符

第三章 算符和力学量算符 算符概述 设某种运算把函数u 变为函数v ,用算符表示为: ?Fu v = () ? F 称为算符。u 与v 中的变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11du v dx =,22xu v =3 v =, (,) x t ?∞ -∞ ,(,)x i p x h x e dx C p t -=,则d dx ,x dx ∞ -∞ ,x i p x h e -?都是算符。 1.算符的一般运算 (1)算符的相等:对于任意函数u ,若??Fu Gu =,则??G F =。 (2)算符的相加:对于任意函数u ,若???Fu Gu Mu +=,则???M F G =+。算符的相加满足交换律。 (3)算符的相乘:对于任意函数u ,若???FFu Mu =,则???M GF =。算符的相乘一般不满足交换律。如果????FG GF =,则称?F 与?G 对易。 2.几种特殊算符 (1)单位算符 对于任意涵数u ,若?I u=u ,则称?I 为单位算符。?I 与1是等价的。 (2)线性算符 对于任意函数u 与v ,若**1212 ???()F C u C v C Fu C Fv +=+,则称?F 为反线性算符。 (3)逆算符 对于任意函数u ,若????FGu GFu u ==则称?F 与?G 互为逆算符。即1??G F -=,111??????,1F G FF F F ---===。 并非所有的算符都有逆算符,例如把零作为算符时,称之为零算符,零算符就没有逆算符。 对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Fu x af x =,其中?F 为d dx 与函数构成的线性算符,a 为常数。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轨道报告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与原子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一维势箱解的量子化由来( ) ① 人为假定 ② 求解微分方程的结果 ③ 由势能函数决定的 ④ 由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决定的。 2.下列算符哪个是线性算符( ) ① exp ② ▽2 ③ sin ④ 3.指出下列哪个是合格的波函数(粒子的运动空间为 0+)( ) ① sinx ② e -x ③ 1/(x-1) ④ f(x) = e x ( 0 x 1); f(x) = 1 ( x 1) 4.基态氢原子径向分布函数D(r) ~ r 图表示( ) ① 几率随r 的变化 ② 几率密度随r 的变化 ③ 单位厚度球壳内电子出现的几率随r 的变化 ④ 表示在给定方向角度上,波函数随r 的变化 5.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运动满足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 ) ①薛定谔 ② 狄拉克 ③ 海森堡 ③波恩 6.立方势箱中22 810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7 ④ 2 7.立方势箱在22 812m a 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 ) ①5,20 ② 6,6 ③ 5,11 ④ 6,17 8.下列函数哪个是22 dx d 的本征函数( ) ① mx e ② sin 2x ③ x 2+y 2 ④ (a-x)e -x 9.立方势箱中22 87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4 ④ 2 10.立方势箱中22 89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4 ④ 2 11.已知x e 2是算符x P ?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 ) ① i h 2 ② i h 4 ③ 4ih ④ πi h

关于量子力学中的算符

关于量子力学中的算符 1对微观粒子的力学量不能用经典的方法来描述,而引入了一种新的数学手段——力学量用算符来表示,这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2在物理学中,只有其平均值为实数的算符才能表示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厄米算符的平均值是实数,因此,表示力学量的算符必须是厄米算符。 3由于量子力学中的态满足迭加原理,所以表示力学量的算符还应当是线性的。 4线性厄米算符作用在波函数上,其物理意义为:在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下,对微观粒子的某个力学量F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对同一状态进行多次测量,力学量F的平均值将趋于一个确定的值A。而每一次测量结果相对于平均值都有一个误差 ? F- = F F ?来表示力学量的偏差,故力学量均方偏差的平均值为在量子力学中,引入算符F ?? F F- = 由力学量算符的厄米性,上式可写成 5在对微观粒子的不同力学量同时进行测量时,一般是不可能使每个力学量都获得准确的值的,即使是从理论上也是如此。这与所用实验仪器的精度或实验者的能力无关,而是微观粒子的二象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关系。不确定关系指出了用经典方法描述微观粒子所产生误差的极限,以精炼的数学形式反映了微观粒子的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算符理论对此关系给出了严格的证明,并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给出了不同力学量和其算符间的联系:

6 所谓“力学量用算符表示”这一量子力学假设,包含着如下物理意义: (1) 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关系为: r d r F r F )(?)(*ψψ?= (2) 力学量的测量值与该力学量算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测得的力学量的值,就是该力 学量所对应算符的一系列本征值; (3) 力学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算符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相互对易的算符,它们对 应的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的测量值。 7 力学量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同时确定,若系统处于某力学量的本征态中,这个力学量就有 确定值。对两个或多个力学量同时进行测量,只要系统同时处于每个力学量共同的本征态时,它们就同时具有确定值。由于力学量是用厄米算符表示的,两个力学量能否同时确定就反映在两个力学量的算符之间的关系上。可以证明两个算符具有同样的完全本征函数系,则这两个算符是对易的;它的逆定理也成立。推广到两个以上的情况,如果一组算符有共同的本征函数,而这些本征函数组成完全系,则这组算符中的任何一个和其余算符对易。 若两力学量的算符之间不对易,就不能同时确定,它反映在不确定度关系上,即由 K i F G G F ?????=- 可得一般表达式为: ()()4222K G F ≥??? 当0→?F 时,∞→?G ,而当0→?G 时,∞→?F 。它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反映,只要承认微观粒子有波动性的一面,就必有此规律。 在算符的对易关系中,其基本对易关系是x 与其相应的动量x p ?之间满足: i p p x x x =-?? 或 [] i p x x =?, 由此得到 [])(?),(x f x i p x f x ??= 其不确定度关系为 ()()4222 ≥???x p x 8 量子化是算符表示力学量的必然结果。至于为什么力学量要用算符表示,没有更深入的物理上的起源。有人认为(刘全慧,刘天贵,朱正华,曾永华,量子力学定态不是驻波,物理[J],33卷 (2004年)3期,223~224)量子力学定态是由波的干涉形成的驻波。但该文作者认为,量子力学中的定态和驻波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大学物理讲义(第15章量子力学基础)第五节

§15.5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系统理论是量子力学,它是薛定谔、海森伯等人在 1925~1926年期间初步建立起来的.本节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一、波函数极其统计解释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一个被看作为质点的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 它的位置矢量和动量来描述的.但是,对于微观粒子,由于它具有波动性,根据不确 定关系,其位置和动量是不同时具有确定值的,所以我们就不可能仍然用位置、动 量及轨道这样一些经典概念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称为量子 态,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这个波函数所反映的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就是德布罗意 波.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例如一个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由粒子,由于能量E 和动量p 都是恒量,由德布罗意关系式可知,其物质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也都不随时间变化,因此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是一个单色平面波. 对机械波和电磁波来说,一个单色平面波的波函数可用复数形式表示为 )(2)x/λνt πi Ae t y(x,--= 但实质是其实部.类似地,在量子力学中,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可表示 为 η)/(0)(Px Et i e t x,--ψ=ψ 式中0ψ是一个待定常数, η/0iPx e ψ相当于x 处波函数的复振幅,而ηiEt/e -则反映波函 数随时间的变化. 对于在各种外力场中运动的粒子,它们的波函数要随着外场的变化而变化.力 场中粒子的波函数可通过下面要讲的薛定谔方程来求解. 经典力学中的波函数总代表某一个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然而量子力学中的 波函数又代表着什么呢?对此,历史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但都未能完善的解 释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直到1926年玻恩(M.Born,1882—1970)提出波函数的 统计解释才完善的解释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恩认为:实物粒子的德布 罗意波是一种几率波;t 时刻,粒子在空间 r 附近的体积元dV 中出现的几率dW 与该处波函数的模方成正比,即 V t r,Ψt r,ΨV t r,ΨW *d d d 2 )()()(== (15.35) 由式(15.35)可知,波函数的模方2)(t r,Ψ代表t 时刻粒子在空间r 处的单位体积中 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这就是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波函数本身没有直接的物

物理奥赛辅导第十七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十七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和分子等)运动规律的学科 量子力学的建立经历了由经典物理学到旧量子论,再由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 1 、几个代表性的实验 经典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在理论上已相当完善,对当时发现的各种物理现象都能加以理论上的说明。它们主要由牛顿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和光的电磁波理论,玻耳兹曼和吉布斯等建立的统计物理学组成。19世纪末,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它们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有以下3个。 (1)黑体辐射 黑体是指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它是一种理想的吸收体,同时在加热它时,又能最大程度地辐射出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绝热的开有一个小孔的金属空腔就是一种良好的黑体模型。进入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和反射,可使射入的辐射实际上全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时,空腔会发出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实验发现,黑体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主要与温度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和制作空腔的材料无关。在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能量(亦称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 许多物理学家试图用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方法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瑞利(Rayleigh J W)和金斯(Jeans J H)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原理用于电磁辐射理论,得到的辐射能量公式在长波处接近实验结果,在短波处和实验明显不符。特别是瑞利-金斯的理论预示在短波区域包括紫外以至x射线、γ射线将有越来越高的辐射强度,完全与事实不符,这就是物理学上所谓的“紫外灾难”。维恩(Wien W)假设辐射按波长分布类似于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得到的公式在短波处和实验结果接近,在长波处相差很大。 1900年普朗克(Planck M)在深入研究了实验数据,并在经典力学计算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他认为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做简

第15章量子力学习题解答

第15章 量子物理基础习题 15.1 钾的光电效应红限波长为μm 62.00=λ。求(1)钾的逸出功;(2)在波长nm 330=λ的紫外光照射下,钾的遏止电势差。 解:(1)逸出功eV 01.2J 1021.31900=?== =-λνhc h W (2)由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221υν及022 1eU m m =υ 可得 V 76.10=-=-=e W e hc e W e h U λν 15.2 铝的逸出功为4.2eV ,今用波长为200nm 的紫外光照射到铝表面上,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遏止电势差为多大?铝的红限波长是多大? 解:(1)由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22 1υν,得 eV 0.2J 1023.321192=?=-=-=-W hc W h m m λ νυ (2)由022 1eU m m =υ,得 V 0.22120==e mv U m (3)由00λνhc h W ==,得 nm 2960==W hc λ 15.3 钨的逸出功是4.52eV ,钡的逸出功是2.50eV ,分别计算钨和钡的截止频率。哪一种金属可以作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电管阴极材料? 解:由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22 1υν可知,当入射光频率

.02 120===υννm h W 表面,其初动能时,电子刚能逸出金属因此0ν是能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即截止频率),它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钨的截止频率 z h W H 1009.115101?==ν 钡的截止频率 z h W H 10603.015202?== ν 对照可见光的频率范围0.395×1015~0.75×1015z H 可知,钡的截止频率02ν正好处于该范围内,而钨的截止频率01ν大于可见光的最大频率,因而钡可以用于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电管阴极材料。 15.4 钾的截止频率为4.62×1014z H ,今以波长为435.8nm 的光照射,求钾放出的光电子的初速度。 解:根据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 W m h m +=22 1υν 其中 0νh W =, λ νc = 所以电子的初速度 152/10s m 1074.5)(2-??=??????-=νλυc m h 由于逸出金属的电子的速度c <<υ,故式中m 取电子的静止质量。 15.5 用波长nm 1.00=λ的光子做康普顿散射实验。求散射角为900的散射波长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 ·s ,电子静止质量m e =9.11×10-31kg ) 解:(1)康普顿散射光子波长改变为: m 10024.0)cos 1(10-?=-=?θλc m h e m 10024.1100-?=?+=λλλ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一、概念题 1、几率波:空间一点上波的强度和粒子出现的几率成正比,即,微粒波的强度 反映粒子出现几率的大小,故称微观粒子波为几率波。 2、测不准关系: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3、若一个力学量A 的算符A ?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后,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即,ψψa A =?,那么对ψ所描述的这个微观体系的状态,其力学量A 具有确定的数值a ,a 称为力学量算符A ?的本征值,ψ称为A ?的本征态或本征波函数,式ψψa A =?称为A ?的本征方程。 4、态叠加原理:若n ψψψψ,,,,321????为某一微观体系的可能状态,由它们线性组 合所得的ψ也是该体系可能存在的状态。其中: ∑=+??????+++=i i i n n c c c c c ψψψψψψ332211,式中n c c c c ,,,,321???为任意常 数。 5、Pauli 原理:在同一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至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这两个 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或者说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轨道。 6、零点能:按经典力学模型,箱中粒子能量最小值为0,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箱中粒子能量的最小值大于0,最小的能量为228/ml h ,叫做零点能。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经典物理学的组成部分? ( ) a. 牛顿(Newton)力学 b. 麦克斯韦(Maxwell)的电磁场理论 c. 玻尔兹曼(Boltzmann)的统计物理学 d. 海森堡(Heisenberg)的测不准关系 2、下面哪种判断是错误的?( ) a. 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个最小频率时,金属才能发身光电子

第13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13章 量子力学基础 13.1 绝对黑体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有什么区别? 答:绝对黑体是对照射其上的任意辐射全部吸收而不发生反射和透射的物体,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是只反射黑颜色的物体。 13.2 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是物体发射和吸收电磁辐射能量总是以νεh =为单位进行。 13.3 光电效应有哪些实验规律?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为:1)阴极K 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光子数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存在截止频0ν;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频率成线性关系; 4)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在于:1)按照波动理论,光波的能量由光强决定,因而逸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由光强决定,但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初动能却与光强无关;2)若光波供给金属中“自由电子”逸出表面所需的足够能量,光电效应对各种频率的光都能发生,不应存在红限;3)光电子从光波中吸收能量应有一个积累过程,光强越弱,发射光子所需时间就越长。这都与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相矛盾。 13.4 波长λ为0.1nm 的X 射线,其光子的能量ε= J 151099.1-?;质量m = kg 321021.2-?;动量p = 1241063.6--???s m kg . 13.5 怎样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答: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粒子和波的统一,波动和粒子是光的不同侧面的反映。 13.6 氢原子光谱有哪些实验规律? 答: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在于氢原子光谱都由分立的谱线组成,并且谱线分布符合组合规律 )11()()(~2 2n k R n T k T kn -=-=ν k 取 ,3,2,1,分别对应于赖曼线系,巴耳米线系,帕形线系,. 13.7 原子的核型结构模型与经典理论存在哪些矛盾? 答:原子的核型结构与经典理论存在如下矛盾:1)按经典电磁辐射理论,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带状光谱;2)不存在稳定的原子。这些结论都与实验事实矛盾。 13.8 如果枪口的直径为5mm,子弹质量为0.01kg,用不确定关系估算子弹射出枪口时的横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测不准关系,掌握和的物理意义;掌握一维势箱模型Schrodinger方程的求解以及该模型在共轭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理解量子数n,l,m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等值线图和原子轨道轮廓图;难点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整理 一、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 1.物质波的证明 德布罗意假设: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其基本公式为: 对于低速运动,质量为m的粒子: 其中能量E和动量P反映光和微粒的粒性,而频率ν和波长λ反映光和微粒的波性,它们之间通过Plank 常数h联系起来,普朗克常数焦尔·秒。 实物微粒运动时产生物质波波长λ可由粒子的质量m和运动度ν按如下公式计算。 λ=h/P=h/mν 量子化是指物质运动时,它的某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为某些特定的数值。如微观体系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能量的改变为E=hν的整数倍。 2.测不准关系: 内容:海森保指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离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们遵循“测不准关系”: (y、z方向上的分量也有同样关系式) ΔX是物质位置不确定度,ΔPx为动量不确定度。该关系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亦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判别标准。对于可以把h看作O的体系,表示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是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的宏观物体,对于h不能看作O的微观粒子,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要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几率波 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其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来描述,称为波函数或状态函数。 1926年波恩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统计解释:由电子衍射实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是和微粒的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波函数正是反映了微粒行为的统计规律。这规律表明:对大量电子而言,在衍射强度大 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多,强度小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少,即波函数的模的平方与电子在空间分布的密度成正比。

1.7-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学量

算符即运算规则算符即运算规则。。它作用在一个函数ψ(x)(x)上即是对上即是对ψ(x)(x)进行某进行某 种运算种运算,,得到另一个函数?(x) §1.7 1.7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和算符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和算符 例: )()(?x x F ?ψ=)()(?x xf x f x =)()(?x f x f I =dx d D = ?1、定义

2、乘法与对易 算符的乘法一般不服从交换律: )?(??ψψB A B A ≡A B B A ????≠例如:

则算符的对易式可记为则算符的对易式可记为::若对任意若对任意ΨΨ,都有: 则称 和 对易: 引入记号: ψψA B B A ????=A ?B ?]?,?[????B A A B B A ≡?0]?,?[=B A I x D ?]?,?[=h i p x x =]?,?[易证:

可定义算符的可定义算符的n n 次方为: A A A A n ???????=可定义算符的多项式和算符的函数可定义算符的多项式和算符的函数。。例如:

3、线性算符 设C 1, C 2为常数为常数,,若算符满足: 则称其为线性算符则称其为线性算符。。 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要求力学量算符必须是线性算符 例如例如,,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 2 2112211??)(?Ψ+Ψ=Ψ+ΨF C F C C C F x p H y x x ?,?,,2 ??? ??

算符的本征值方程:4、本征函数本征函数、、本征值 λ为算符 的本征值的本征值,,为算符 的本征值为λ的本征函数的本征函数。。 例如,e 2x 是微商算符的本征函数: )()(?x x F λψψ=)(x ψF ?F ?F ?

大学物理讲义(第15章量子力学基础)第二节

§15.2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后的最初几年中,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普朗克本人也总是试图回到经典物理的轨道上去.最早认识普朗克假设重要意义的是爱因斯坦,他在1905年发展了普朗克的思想,提出了光子假设,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金属在光的照射下,有电子从表面逸出,这 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逸出金属表 面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 装置如图15.3所示.在一个抽空的玻璃泡内装 有金属电极K(阴极)和A(阳极),当用适当频率的 光从石英窗口射入照在阴极K 上时,便有光电子 自其表面逸出,经电场加速后为阳极A 所吸收, 形成光电流.改变电位差U AK ,测得光电流 i ,可得 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5.4所示. 实验研究表明,光电效应有如下规律: 1)阴极K 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光电子数 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从图15.4可以看出,光电流i 开始时随 增 大而增大,而后就趋于一个饱和值 , 它与单位时间内从阴极K 发射的光 子数成正比.所以单位时间内从阴极 K 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射光强成正 比. 2)存在截止频率. 实验表明,对一定的金属阴极,当 照射光频率小于某个最小值i s 时,不 管光强多大,都没有光电子逸出,这个 最小频率v 0称为该种金属的光电效应截止频率,也叫红限,对应的波长0λ称为截止波长.每一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红限. 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其频率成线性关系. 在保持光照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位差U AK ,发现当U AK =0时,仍有光电流.这显然是因为光电子逸出时就具有一定的初动能.改变电位差极性,使U AK <0 ,当反向

量子力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计算题证明题

1. 你认为Bohr 的量子理论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试举一例说明。 (简述波尔的原子理论,为什么说玻尔的原子理论是半经典半量子的?) 答:Bohr 理论中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原子具有能量不连续的定态的概念;二是两个定态之间的量子跃迁的概念及频率条件。首先,Bohr 的量子理论虽然能成功的说明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但对于复杂原子光谱,甚至对于氦原子光谱,Bohr 理论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里有些困难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电子的自旋问题),对于光谱学中的谱线的相对强度这个问题,在Bohr 理论中虽然借助于对应原理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但不能提供系统解决它的办法;其次,Bohr 理论只能处理简单的周期运动,而不能处理非束缚态问题,例如:散射;再其次,从理论体系上来看,Bohr 理论提出的原子能量不连续概念和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等,与经典力学不相容的,多少带有人为的性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连续性的本质。 2. 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什么规律?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光电效应的? 答: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大量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规律:a.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电极,有一个确定的临界频率0υ,当照射光频率 0υυ<时,无论光的强度有多大,不会观测到光电子从电极上逸出;b.每个光电子的能量只与 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c.当入射光频率0υυ>时,不管光多微弱,只要光一照,几乎立刻9 10s -≈观测到光电子。爱因斯坦认为:(1)电磁波能量被集中在光子身上,而不是象波那样散布在空间中,所以电子可以集中地、一次性地吸收光子能量,所以对应弛豫时间应很短,是瞬间完 成的。(2)所有同频率光子具有相同能量,光强则对应于光子的数目,光强越大,光子数目越多,所以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3)光子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对应光子能量越大,所以光电效应也容易发生,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时,则无法激发光电子。 3.简述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它反映了什么? 答:对于一般情况,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它们的线性叠加:1122c c ψψψ=+(12c c ,是复数)也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态叠加原理的含义表示当粒子处于态1ψ和2ψ的线性叠加态ψ时,粒子是既处于态1ψ,又处于态2ψ。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矛盾的统一。量子力学中这种态的叠加导致在叠加态下观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4. 什么是定态?定态有什么性质? 答:体系处于某个波函数()()[]exp r t r iEt ψ ψ=-,所描写的状态时,能量具有确定值。这 种状态称为定态。定态的性质:(1)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及概率流密度不随时间变化;(2)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3)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取各种可能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也不随时间变化。 5. 简述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的关系? 答:算符是指作用在一个波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采用算符来表示微观粒子的力学量。如果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F 在经典力学中有相应的力学量,则表示这个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