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及贸易弹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及贸易弹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及贸易弹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及贸易弹性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分析了1990~2005年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及其贸易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顺差关于本国购买力水平弹性充足,外国购买力的增加反而对贸易顺差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比较弱。因此,本文认为,汇率以及由廉价劳动力所衍生出的低价格产品出口并不是贸易顺差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贸易弹性人民币升值

引言

纵观我国对外贸易形势,自1994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巨大的顺差趋势。西方以及国内的部分学者将贸易顺差归因于人民币汇率过低。但是中国自决定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至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没有再发生行政性、一次性地使人民币或降或升的事件,汇率的变化主要依据市场的力量,使人民币渐进地升值。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贸易顺差的压力仍未得以缓解。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解决贸易顺差问题?人民币汇率究竟对贸易顺(逆)差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试图用一种新的贸易顺差衡量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一、文献回顾

汇率与国民收入是影响贸易收支的重要变量,在国际收支弹性论的基础上,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先后对不同国家的贸易收支弹性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改善贸易收支的汇率变动及其他经济调整策略。

Marquez(1990)分别运用两种方法对1973-1985年之间,中国贸易收支中汇率因素和收入因素进行了分析。按照前一种计算方法,马歇尔-勒纳条件得以满足,汇率贬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按照后一种方法则相反。国内外国民收入水平同时上升,贸易收支有一定改善。厉以宁(1991)从汇率因素分析

了1970-1983年中国贸易收支,得出进出口价格弹性分别为-0.69和-0.05,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满足,贬值不利于贸易收支改善。殷德生(2004)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陈彪如(1992)对中国1980-1989的数据分析得出,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为-1.0248,出口与进口的收入弹性之差为2.11。其认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中性的,经济总体增长能够使贸易收支改善。戴祖祥(1997)年研究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改善,收入对进出口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大。朱真丽、宁妮(2002)对1980-2000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改善;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将使中国贸易收支盈余减少。谢建国(2002)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辜岚(2006)利用协整检验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只在中国与美国和欧元区之间成立,与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之间不成立。

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马歇尔-勒纳条件作为判别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判断在中国贸易顺差巨大的初始状态下是不恰当的。2005年以来,研究者在研究范式方面作了一定的改进,许统生、涂远芬(2006)利用V AR模型对中国1994-2005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仅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很难缩小贸易顺差。但是,其所作分析亦是分别研究出口、进口与各变量的关系,所以并不能准确地判断顺差的整体指标。因此,本文尝试将贸易不平衡指标用出口/进口来>1(<1)替代(因为它们的绝对值都不可能为负,所以可以用1作为参考值)传统的出口-进口>0(<0)。这样就会使各指标很好的统一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下。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价格、世界价格、本国汇率、本国收入以及外国收入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商品的弹性。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首先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the Imperfect Substitutions Model,Goldstein,1985)建立进出口模型。这个理论关键的假定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进出口商品和国内生产的商品不具有完全替代性。中国进出口商品有相当部分是国内尚无能力完全替代的生产资料,而出口商品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不完全替代理论在中国能够适用。

具体的函数形式,我们采用C-D形式,国内外研究也表明C-D函数是符合

实际情况的。因此,中国的出口、进口商品的需求函数可分别表示为:

12341()()()u QX A GDPW IPICH CPIW E e αααα=????? (1)

12342()()()u QM B GDPCH IPICH CPIW E e ββββ=????? (2)

其中:QX 表示中国的出口需求、QM 表示中国的进口需求、GDPW 表示外国收入、GDPCH 表示中国国内收入、IPICH 表示中国国内商品价格、CPIW 表示外国消费物价水平、E 表示人民币汇率。则,

12341

()()()()GDPW A QX QM IPICH CPIW E e B GDPCH αλλλλβ=??? (3)

其中:222λαβ=-、333λαβ=-、444λαβ=-、12u u λ=- 因为实际汇率*E P P ρ=? (其中,E 表示间接法表示的名义汇率,P 、*

P 分别表示本国价格、外国价格),根据实际有效汇率REER 1的定义,其包含了两国价格以及名义汇率E 三个因素。所以,本文采用实际有效汇率R 代替这几个因素,从而可以得到:

111

()()

GDPW A QX R e B GDPCH αλλ

β=?? (4) 对(4)式取对数得:

()()1()1()1A

LN X LN LN GDPW LN GDPCH LNR B

αβλλ=+-++ (5)

其中, X Q X Q M =2

,10α>,10β>,10λ<。

令1βγ-= ,则(5)式可转换为:

()()1()()1A

LN X LN LN GDPW LN GDPCH LNR B

αγλλ=++++

(6)

其中0γ<。

根据弹性的定义,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γ<、10α>;贸易不平衡的

1 1i

W n

i i i P REER E P =??=

???

??

∏,此处的i E 表示由间接标价法表示的本国与i 国报告期的双边名义汇率;P

表示本国价格水平,i P 表示第i 国的价格水平,i W 表示i 国的竞争力权重,一般用本国与i 国的贸易量占本国总贸易量的比例来替代。

2

因为自1994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趋势当中。在本文中,只有1993年的出口/进口<1,其他年份的出口/进口都大于1。因此,在分析中我们把衡量贸易不平衡指标X=QX/QM 定义为贸易顺差。

λ<。

汇率弹性为10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贸易弹性的统计检验

1. 数据与指标

本文截取了1990~2005年间的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指数(X)(顺差,以下同)由出口的商品需求QX/进口的商品需求QM,其中QX、QM由中国1990~2005历年的出口和进口额表示。

中国的收入(GDPCH)用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1990年为基期)。

国外的收入(GDPW)由中国的几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加权(权重为各地区和中国的贸易比重)计算所得。

商品的国内价格(IPICH)用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表示(1990为基期)。

商品的世界价格(CPIW)由中国的几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消费价格指数加权所得。

人民币汇率采取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1990~2005年间的实际有效汇率3

本文全部数据处理均由eveiews5.0完成。

2. 相关性检验

表1: 对外贸易顺差外国收入、中国收入、汇率、等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距阵

从以上相关性检验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NR与对外贸易不平衡指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中国收入指标与贸易不平衡指标负相关。这和我们刚开始

3本文所需数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美国国家统计暑(NBER),《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3、2000、1997、1996》、《中国对外经济年鉴2000、1996、1994》、世界银行对中国的统计数据1987~2005年。

模型预测相符。其他指标都和其相关性并不高,其中国外收入指标LNGDPW与中国收入指标LNGDPCH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中国国内收入指标LNGDPCH与LNX具有较低的负相关关系。

3.单位根检验

在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前,先需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为含截距(或不含截距),但不含时间趋势项。所以我们进行(C,0,1)、(0,0,1)4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几个变量在含截距无趋势项时都具有单位根,对其一阶差分后全部平稳,各变量都属于一阶单整I(1)序列。由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检验。

4(C,T,N)表示含截距项、截距和趋势项、滞后阶数。

4.Granger 因果检验

只有在变量序列的单整阶数相等的情况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才是准确和有效的。所以,基于以上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分别对变量差分5后执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表4: Granger 因果检验

由上表可知,在一阶滞后的情况下,我国贸易不平衡(净出口)LNX 是收入LNGDPCH 的格兰杰原因。二阶滞后下外国收入LNGDPW 是实际有效汇率

LNR 的格兰杰原因。

四、中国对外贸易弹性的长期均衡分析

1.方法

Angle 和Granger (1987)指出,尽管连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具有稳定性,则这些变量序列之间就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这种关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为:(1)对经济学中规律性的很好的定量描述。(2)避免伪回归。因为对没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常常会是取伪的。(3)区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6检验协整关系的方法有Engel 与Granger 的两步法和Johasen (1988)与Johasen-Juselius (1990)的JJ 检验法。基于前文对我国对外贸易各变量指标单位根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本文采用JJ 方法对其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我们对以下变量LNX 、LNGDPW 、LNGDPCH 、LNR 作协整检验。Eviews5.1输出结果如下:

5

差分序列的定义为:(1)i i Yi M M =--,其中,1M LNR =,2M LNGDPCH =,

3M LNGDPW =,4M LNX =。

6

郑长德著:《中国转型时期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P143。

表5

迹检验结果

表6 第一个调整的标准化协整参数

1 Cointegrating Equation(s): Log likelihood 83.83199

注:()内为标准差。

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变量LNX 、LNGDPW 、LNGDPCH 、

LNR 之间存在三个协整方程,取其第一个调整的标准化协整关系为:

19.415750.838707 1.5154380.965333 (4.76989) (0.13356) (0.32625) (0.27572)

LNX LNGDPW LNGDPCH LNR

=--- (6)

从上式可以看出,本国购买力、实际有效汇率变量和事先预测的符号一致。外国购买力与事先预测的符号不一致,这说明在长期内,外国购买力的增长对贸易顺差并不存在扩大作用。外国购买力的弹性、本国购买力的弹性和汇率的弹性分别为-0.838707、-1.515438和-0.965333。外国购买力上升1%,顺差缩小0.838707%,国内购买力上升1%,顺差缩小1.515438%,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顺差缩小0.965333%。常数项为正,表明存在一个外生不变的因素对我国贸易的不平衡产生正向扩大作用。外国购买力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要比本国购买力和汇率的影响大的多。

五、结论

经过对以上1990~2005年16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与贸易弹性的实证研究,可

Hypothesized No. of CE(s) Eigenvalue Trace Statistic 0.05 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 0.863463 71.73511 54.07904 0.0006 At most 1 * 0.792520 43.85892 35.19275 0.0046 At most 2 * 0.678415 21.84083 20.26184 0.0301 At most 3 0.346599

5.957907

9.164546

0.1940

* denotes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the 0.05 level

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结论。

1.我国当期的对外贸易顺差(1993年为逆差)与国内、外国收入;实际有效汇率等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本身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彼此依存的关系。然而,这里的这种当期的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这些指标之间就必然存在着相互解释的能力。

2. 我国的对外贸易指标都属于一阶单整I(1)序列,即表明它们在长期中存在着某种均衡的关系。

3. 分别在一、二阶滞后下,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贸易不平衡(净出口)以及外国收入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4. 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与外国购买力、本国购买力以及汇率之间至少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长期而言,本国收入和包含了价格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对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比较弱,外国收入对贸易不平衡并未起到观念上的扩大作用。

六、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双顺差”的形势当中,为了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并且很好的解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贸易顺差的高增长及其负面影响导致消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上升。所以,应当进一步扩展对外贸易自由化,逐渐放松贸易壁垒,扩大进口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第二、以对贸易壁垒的逐渐放松为契点,促使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化。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消除对外贸易的不平衡现象。

第三、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

从我们前面的分析中看出,长期内,外国购买力的增长对我国贸易顺差起抑制作用,这个结果和我们以前的观念并不相符。从我国目仍然处于属于劳动密集性生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由廉价劳动力所衍生出的低价格产品并不是促成贸易顺差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导致顺差的真正原因在于,国内金融市场

的低效率,加上内需不足,使得国内储蓄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因而形成贸易的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相反的,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本国的消费能力,是有利于促成贸易的平衡的。

第四、汇率的政策目标应回归到作为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的经济政策杠杆的本来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淡化汇率所承担的促进贸易、乃至一些可能的政治色彩,重新回归到将汇率作为一个经济杠杆的经济政策工具的本来功能上来。汇率政策的目标,应当就是服务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易辉丹著《数据分析与Eviews的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张小桐著《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美)迈克尔.J.塞勒著《金融研究方法论大全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郑长德、马俊、熊月二著《中国转型时期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

5.厉以宁著《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国际文化出版社,1991年。

6. 陈彪如著《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出版社,1992年。

7.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1~1995》,《经济研究》1997年第7期。

8.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9.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世界经济》2002第11期。

10.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世界经济研究》2004第11期。

11.辜岚:《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得实证研究:1997-2004》,《经济科学》,2006年第1期。

12.许统生、涂远芬:《中国贸易弹性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附件:

附表1

1990~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及相关数据

注:数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其中实际有效汇率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关于中国的统计数据(1978~2005)。

附表2

中国对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总额及比重

单位:亿美元注:1.表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表示中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总额,各国对应的进出口总额表示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Xi表示中国与i国的贸易权重

Xi=中国对i国的进出口总额/中国对世界的进出口总额

2.1990~1999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对外经济年鉴2000、1996、1994》,2001~2005年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对外贸易统计数据。

附表3

由几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实际GDP、CPI、贸易权重此测算的外国收入水平与商

品价格水平GDPW及CPIW

单位:亿美元注:美国数据主要来自美国国家统计署(NBER),澳大利亚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au/;香港数据来自香港政府统计处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hk/home/index_tc.jsp;其他国家(地区)1990~2003年的数据来自《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3、2000、1997、1996》,2004~2005年日本、韩国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728231058.html,/国家数据统计。

附表4

进行计量分析的主工作表

注:由于2000年的主要贸易国数据缺失,所以2000年的LNGDPW、LNCPIWY由其平均值9.649411、4.259039代替。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 作者:邵来安, Shao Laian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83 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英文刊名: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 年,卷(期):2005(5)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11条) 1.张锡嘏.卢进勇.王福明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 2001 2.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组入世一年来全球贸易摩擦状况及我国面临的形势[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 2003(06) 3.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4.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 5.浦华林解析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期刊论文]-对外经贸实务 2004(07) 6.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4(09) 7.施用海.邵宏华认识新贸易壁垒[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研究 2002(01) 8.王领透视中日贸易摩擦[期刊论文]-经济管理 2002(05) 9.查看详情 10.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12) 11.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4(03)引证文献(16条) 1.阚大学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阚大学.吕连菊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3.李细妹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反倾销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之策[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5) 4.吴聪颖谈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5) 5.耿丹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9(2) 6.孟庆珍.由晓霞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34) 7.王骏后配额时代的我国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08(11) 8.宁继鸣.谢志平.王海兰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8(5) 9.田颖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 10.张世广我国企业的反倾销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07(8) 11.陈伟.孙迟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7(1) 12.陈健.唐琳.徐松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1) 13.余朝锡关注重大问题办精品期刊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近几年编辑工作回顾[期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2009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 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 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 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 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 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 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 (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总体水平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前8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2.2%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4.6亿美元,下降10.4%;鞋类出口183.3亿美元,下降5.8%;家具出口156.6亿美元,下降9.4%;箱包出口80.3 亿美元,下降9.4%。此外,纺织纱线及织物374.3亿美元,下降14.9%;玩具45.5亿美元,下降12.2%。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 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伴随这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长期贸易顺差的问题,近些年,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多国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来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所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战略调整区域合作 正文: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长期存在着对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贸易顺差,这对于很多国家本土企业是挑战,在经济复苏的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各国更多的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2009年上半年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11467.1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206.4亿美元番了五十多倍。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国际贸易组织的一些不利政策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也不完善,不能良好的管理整个出口领域和贸易市场。 3.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混乱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实现利润盈利,反而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同时,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廉价劳动力加工实现的,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难以应对技术壁垒。 4.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且长期贸易顺差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出口贸易的过快增长,高额贸易顺差,对国际市场的压力加大,由此引发贸易摩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二、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也更加复杂。 1.方式上来说,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贸易摩擦的方式开始以隐性方式存在。同时方式也越来越多变,通过所谓的特保调查,反补贴调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陷入大幅减速的和深入调整,而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减产和破产,大量外汇储备也遭受严重损失。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必须对国际经济 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醒认识。因此,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本文立足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就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及对xx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展望 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运行分析: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 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

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出口增速低位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当月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1%和4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三)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2581.6亿美元,增长9.6%。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2504.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1125.1亿美元,增长4.5%。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 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7.7%和2.1%,自日本进口下降6.5%。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论文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 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 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题重点

选择题重点 1、从进出口综合来看,我国第一至第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地区、 东盟。 2、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2004年。 3、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实现年度顺差是在2004年。 4、把对外贸易统制确定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在1949年。 5、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次贸易政策审议是在2006年4月。 6、《对外贸易法》颁布于1994年。 7、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8、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 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 10、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的贷款种类有:中短期额度贷款、境外投资贷款、境外加工贸易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 11、对于实行“非一批一证”管理的货物,同一份《自由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累计使用不得超过6次。 1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最大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美国。 13、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时间是2000年。 14、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第二阶段主要谈具体承诺议题。 15、2003年,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是德国。 16、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规定的普遍性义务的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17、国际经济合作在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其影响。 18、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19、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中国进行中外合作开始的主要方式是风险合同形式。 22、中国开始借用外国贷款始于1979年。 23、中国向境外发行债券始于1982年。 2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营经营企业是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25、自1999年开始,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境外加工贸易。 26、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2000家。 27、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税负最重的是扣除法。 28、完全放弃居民(自然居民和法人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巴拿马、阿根廷。 29、一般适用于缺乏可比对象的某些工业品销售及特许权使用费之类无形资本转让收入的分配方法是:成本利润推算法。 30、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6%。 31、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 32、我国被批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为2001年11月。 33、“WTO后过渡期”是指自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 34、根据修订后的《外贸法》的规定,2004年7月1日前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不适用该法。 35、承保出口企业所有以非信用证为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的是统保保险。 36、对进口许可证,凡符合要求的申请,发证机构一般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发放。 37、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和货样属于法定减免税范围。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姜跃春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蒋学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作者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代理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吴凤娇认为,给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否认,而不仅仅是贸易壁垒层面的技术问题。李金玲、李晓燕认为,WTO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明时,进口方就会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成立与否。刘立权、范陈玉认为,欧美基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发起的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 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且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壹、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壹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壹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能够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和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壹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和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壹)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壹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壹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和国际贸易发展。WTO是壹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仍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且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壹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对外贸易及所面临的摩擦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与令人注目的成绩相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目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进一步加剧之势。 下面是一组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 1980—1989年,我国被外国投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倾销共65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1388起的4.7%。 1990—1999年,我国被国外投诉倾销共308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2321起的13.3%。 2000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58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2225起的26.3%,其中,仅2005年—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 2003年-2012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以上数字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可谓迅猛增多,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变成世界贸易摩擦大国。 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及被施加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居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首,中国是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的受害国。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遭遇各国加强自我保护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案的案件数量、金额、涉案产品的品种呈大幅扩大的趋势。 二、贸易摩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一)关于反倾销摩擦 根据世贸反倾销的规定: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成本价,或低于国际市场售价,则构成倾销。然而欧美国家不是依据世贸关于倾销判定的一般规则,而是基于“替代国政策”这一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判定的特殊规则,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作出裁定的。在替代国政策下,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平的成本和价格,由于受国家干预,不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不能被用来作为判断倾销的依据。而是另外找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替代国)的价格,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倾销与否的判断依据。欧美国家基于这个政策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做出的裁定,很多情况下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他们经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地夸大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倾销幅度。 欧美国家反倾销法的另一个显著的不公正之处当属“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问题了。尽管入世以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欧美国家以种种苛刻的理由,一直未在总体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欧美国家利用论文联盟,使其成为限制中国的手段,事实上导致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待遇。 (二)关于“特保”引发的摩擦 “特殊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对市场进入的限制,根据这一条款,但特定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成员国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和损害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征收临时关税或数量限制。中国在入世时签署了特别限制条款,据其规定,世贸成员国有权以“造成市场混乱”为由,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2009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经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中国轮胎进口扰乱美国市场,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限制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湿湿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但美国对中国轮胎的设限,并没有完全遵循世贸规则的相关规定,世贸组织要求特保措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

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 世纪国际 1987年 。1995 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