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陈则东

2014-3-28

急性胃炎

●多种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

血、水肿、出血、糜烂;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可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分类

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以外的病原体感染及其毒素引起的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本病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病因

(一)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制剂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

非甾体抗炎药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作用而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消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前列腺素能够促进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促进胃黏膜血流量的增加,从而维持胃黏膜的防御。

(二)应激

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微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导致前列腺素合成不足,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三)乙醇

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高浓度的乙醇直接破环胃黏膜屏障。

(四)十二指肠液

上述三种因素促进十二指肠液返流进入胃腔,其中的胆汁和各种胰酶,参与了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造模原理

●通过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胆汁或去氧胆酸钠、

乙醇破坏胃黏膜屏障,打破胃腔-胃黏膜氢离子梯度,导致胃酸反弥散到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或者直接给动物灌胃酸性试剂(乙酸、盐酸),直接腐蚀

胃黏膜。

二、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

胆汁返流性胃炎: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黏膜可引起炎症。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

造模原理

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黏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慢性溃疡

主要病因

HP、胃酸和胃蛋白

非甾体抗炎药

造模原理

●醋酸诱发慢性胃溃疡模型

在大鼠胃浆膜面浸渍或在浆膜下注射一定量的醋酸,由于醋酸的腐蚀作用使胃黏膜损伤而造成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模型

单纯给动物灌服一定量的Hp菌液,只能在感染动物的胃黏膜造成炎症反应,很少引起胃黏膜破损、溃疡。因此,多在动物胃溃疡模型的基础上,使动物感染Hp。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胃肠疾病动物模型 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1)酸制剂诱发急性胃炎模型:Wistar大鼠,雄性,300g,大鼠禁食24h,在清醒状态下,用下述试剂或物质灌胃:①水杨酸制剂(如20mmol/L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溶液)按100mg/kg体重灌胃;②2ml10mmol/L的醋酸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1、10、100mmol/L); ③2ml同种动物胆汁或2mmol/L的牛磺胆酸;④2ml15%的乙醇。4h 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胃粘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粘膜可引起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手术后。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粘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动物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制备上部小肠液,向胃内注入小肠液,2 ml/只(正常对照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缝合腹壁,腹腔注射阿托品5 mg/kg体重,以抑制胃液分泌,利于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形成。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量胃重,以胃湿重/体重之比(胃系数)表示胃水肿程度。肉眼观察并计数整个胃粘膜出血点数,作为损伤指数。 模型组动物胃系数和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肉眼观察模型组胃粘膜

充血、水肿,皱襞减少,颜色暗红,并有大量散在出血点。 2、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酗酒、用药不当、饮食习惯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此病的主要病因。组织病理学是评价造模成功的最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和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数量、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和肠化生发生率等。 综合法一:胆汁(去氧胆酸钠)+热水+主动免疫 综合法二:去氧胆酸钠+热糊+主动免疫 综合法三:去氧胆酸钠+酒精+氨水+吲哚美锌 3、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 (1)X线胃局部照射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5~8周龄的Wistar 或JCL/SD大鼠。大鼠麻醉后置于X线光束下,动物体用0.6cm厚的铅皮加以保护,铅皮中央正对胃区处留有直径1.8cm的小孔,经此孔进行X线照射,照射剂量每次5Gy,每日1次,共6次。 (2)X线照射和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诱发鼠胃粘膜肠化生模型:5周龄SD雄性大鼠,先用X线照射,每次0.5Gy,每日1次,共6次,8周后投给50u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4个月,观察至第15个月时,其肠化生发生率可达100%。 (3)烷基硝基亚硝基胍类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随着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致癌性依次减弱,但诱发肠化生的能力依次增强。其中丙基硝基亚硝基胍(PNNG)是目前诱发动物胃粘膜肠化生较为理想的药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 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二)、实验内容: 1.动物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诊断; 2.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等。 (三)、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1.发病情况 某犬场饲养黑背犬和圣伯纳犬,2000年9月,发现两条青年犬出现轻度的呕吐和腹泻,随后相继多条犬发病,导致89条5-11周龄幼犬发病、其中65条死亡,成年种犬未见发病。 2.主要临床表现 食欲废绝、早期发烧40-40.5、第三天后体温或高、或正常、或降低。呕吐、呕吐物有白色或黑绿色,其中17例呕吐前,1小时,一切正常,12小时出现血便,腹泻(水样、粘液样、黄红色)、随后进一步加重,为水样血便、腥臭难闻、肠鸣如雷、腹痛、脱水、皮肤松驰、体温大多不高,部分表现腹部卷缩、萎靡虚弱、出现呼吸困难、和死亡为临床症状。3.剖检 剖检可见腹腔积液。 主要见于空肠、回肠(即小肠中、后段)。血液粘稠暗紫,严重的肠管外观紫红,浆膜下充血、弥漫性出血,黏膜坏死、脱落;肠管扩张,内容物水样,混有血液和粘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还有1例肠套叠(11周龄)、1例由肠套叠引起的脱肛(8周龄),其长度分别为17cm和11cm;肝脏表面广泛出血,高度肿大,切面结构模糊;脾脏有红色斑点,出血或梗死;全身淋巴结和胸腺充血、出血;心脏质地基本正常但柔软,心表面血管高度怒张;有1例心肌纤维受损,可见出血性斑纹;左右心房肿大,心房有血液;右心室有凝固不良的血液,内膜有出血点,有凝血块,两侧心肌同时有出血现象,冠状沟无脂肪。肺脏肿大,边缘变钝,切面有黄色液体流出,切面色彩不匀,局部出血;肾脏肿大,包膜紧张,表面花斑状。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发病第三天采血,发现白细胞为4000-5000个/mm3. 潜血检查均为阳性; 心脏、肝脏细菌学检查,无细菌; 要求: ●初步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如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那些相关检查; ●分析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按病程制定治疗原则,并提出治疗措施; ●每人规范写出治疗处方一份 (四)、分析讨论题: 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疾病动物模型(特选借鉴)

疾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

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九节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造血系统疾病(Disease of hematopoietic system),除了地中海贫血等少数疾病具有明确的病因以外,再盛赞该性贫血等大多数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造血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就成为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新药研究的基本工具。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配方配制,采用EDTA 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系统退行性变,红骨髓总容量不断减少,黄骨髓不断增加,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四种假说:(1)“种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造血干细胞存在某种内在缺陷有关。(2)“土壤”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的造血微环境存在某种缺陷,对造血支持不良有关。(3)“虫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免疫反应、药物、病毒损伤造血干细胞可致再障发生。(4)“遗传”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具有遗传易感性。 目前,再障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都需要大量的

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除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和脂肪都是较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消化,分解成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饲料在消化道内的这种 分解过程叫消化。饲料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为饲料通过的管道,起始于口腔,经咽、 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腺,肝、胰、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系统根据其不同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单胃类包括单胃肉食类、单胃杂食类和单胃草食类。 2?反刍类 3?禽类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动物按其采食习性可分为肉食类,如狗、猫等;杂食类,如家禽、猪等;草食类,如牛、马、羊、兔等。它们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均有差异,但是它们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却具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其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动物口腔内饲料的消化主要是物理性消化。它主要靠动物的咀嚼 器官一一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的表面积,使其易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部位。 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靠喙采食饲料。喙也能撕碎大块食物。鸭和鹅为扁平状的喙,边 缘粗糙面具有很多小型的角质齿,也有切断饲料的功能。饲料与口腔内分泌的黏液混合,再吞咽入胃进行酶的消化。猪口腔内牙齿对饲料的咀嚼比较细致,咀嚼时间长短与饲料的柔软 程度和猪的年龄有关。一般粗硬的饲料咀嚼时间长,随猪年龄的增加,咀嚼时间相应缩短。 非反刍草食动物,马主要靠上唇和门齿采食饲料,靠臼齿磨碎饲料,咀嚼比猪更细致。咀嚼时间愈多,饲料的润湿、膨胀、松软愈好,愈有利于胃内继续消化。草食性的家兔,靠门齿切断饲料,臼齿磨碎饲料,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吞咽。该类动物的饲料饲喂前适当切短,有助于动物采食和牙齿磨碎。 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咽到瘤冒。饲抖在瘤胃受水分及唾液的浸润被软化,休息时再返回口腔仔细咀嚼。这是反刍动物特有的反刍现象,也是饲料在口腔内进行 的物理性消化。经反刍后的食糜,颗粒很细,有利于微生物的进一步消化。 胃肠内物理性消化饲料在动物胃、肠内的物理性消化,主要靠管壁肌肉的收缩,对食糜进行研磨和搅拌。家禽靠肌胃壁强有力的收缩磨碎食物,鸡饲料中有少许砂石,更有利于肌胃机械性的磨碎饲料。 2、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对非反刍动物的营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各种消化酶均有其专一作用的特征,可以将酶分为3类: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是淀粉酶,分解蛋白的是蛋白酶,分解脂类的是脂肪酶。 不同种动物同一部位消化酶分泌的特点不同,动物口腔分泌物中通常含有黏液,用来润湿食物,便于吞咽。人的唾液中含淀粉酶较多,猪和家禽唾液中含有少量淀粉酶,牛、羊、 马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或含量极少,但存在其他酶类,如麦芽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等。唾液淀粉酶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4. 其他皮下肿瘤小鼠小鼠 或裸 鼠 同上,可采用人源肿瘤细胞,更 加贴近实际 12天 (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

动物消化系统的检查

动物消化系统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饮食状态的观察,口、咽、食管和嗉囊的检查,腹部及胃肠的检查,排粪动作及粪便感官的检查,直肠检查,肝脏的检查。 一、饮食状态的观察 (一)食欲与饮欲 在临床检查时,一般先进行问诊,可能的话,应亲自深入厩舍进行观察,主要根据采食量,时间的长短,咀嚼的力量及腹围的大小等判断饮食欲的状态。检查时应注意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饲养制度,饲喂方式及环境是否有改变。在病理情况下,饮食欲可能发生减少,废绝,亢进和异嗜等。 1.引起食欲减退和废绝的疾病主要有:热性病,消化道本身疾病,营养代谢病,剧烈疼痛性疾病,肝脏等其它器官的疾病,饲料品质不良,饲养制度,饲喂方式及环境是否有改变。 2.长期食欲亢进,主要见于寄生虫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营养代谢病,疾病的恢复期及长期饥饿。 3.饮欲减退,主要见于意识障碍性疾病和严重性胃肠道疾病。 4.饮欲增强,除环境和饲料因素等引起的外,主要见于发热性疾病,腹泻,大量出汗,渗出性病理过程及食盐中毒等。 (二)异嗜 异嗜是食欲紊乱的另一种表现,特征是病畜喜食正常饲料以外的物质,如灰渣,泥土,粪水,被毛及污物等。主要见于幼畜,提示的疾病有营养代谢病,胃肠机能紊乱和寄生虫病等。 (三)采食和咀嚼 采食或咀嚼障碍,主要表现为采食不灵活,不能用唇或舌采食,咀嚼时费力、困难或疼痛。主要提示口腔疾病,如唇、舌、口腔粘膜的炎症、舌断裂、齿病(牙齿磨灭不整、牙齿松动)、下颌骨骨折及放线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和脑及脑室积水)。

空嚼、磨牙或咬牙等,见于腹痛、胃肠卡他、前胃疾病等。 (四)吞咽 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动物摇头、伸颈、屡次企图吞咽,但半途而废或伴有咳嗽及大量流涎。提示的疾病主要有咽喉炎、食道阻塞、食管痉挛、食道狭窄、食道憩室、咽喉或食管麻痹、贲门痉挛等。 (五)反刍和嗳气 反刍和嗳气功能障碍可表现出反刍和嗳气时间过迟,次数减少,反刍时咀嚼时间过短和无力,嗳气有时还表现增多。 减少主要提示的疾病有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等),能够引起前胃机能紊乱的疾病,如热性病、代谢病、中毒病、寄生虫和传染病等。 (六)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不自主的经口或鼻反排出来。呕吐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现象。引起呕吐的病因一般有两种,即中枢性呕吐和末梢性呕吐(又称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是由于毒素或毒物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提示的疾病主要有脑病(脑膜炎、脑肿瘤、脑震荡等)、中毒(内中毒和药物中毒等)、某些传染病(猪瘟、犬瘟热、猫瘟热、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及猪丹毒等)。 反射性呕吐,是由于呕吐中枢以外的组织器官受刺激反射引起中枢兴奋而发生的。提示的疾病主要有消化道疾病(咽喉异物、食道疾病、过食、肠管疾病)和腹膜疾病(腹膜炎)及其它器官疾病,如犬的子宫炎等。 呕吐物的检查,主要检查呕吐物的量、性状和呕吐的时间及频度。 二、口腔及舌的检查 (一)口腔的检查 口腔检查主要注意口腔的分泌状态(气味、流涎),口唇粘膜的温度、湿度、颜色及完整性,舌和牙齿的变化,一般用视诊、触诊和嗅诊进行检查。病理变化如下: 1.流涎是指口腔的分泌物流出口外。主要是由于吞咽障碍或唾液腺分泌增多

疾病动物模型

疾病动物模型 1 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制各种模型时必须严格考虑不同对象应采用的不同的刺激强度、频率和作用时间,即按设计要求摸索有关实验条件。例如用扩张的气囊在颅内加压制作急性颅内压增高症动物模型时,应该按不同压力梯度通过几小时逐步加压,待脑的顺应性发生改变后才出现临床“脑缺血-脑水肿”的恶性循环。盲目加压会急速发生脑疝死亡,不可能复制出脑水肿对机体代偿和失代偿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样的模型会丧失或缺乏临床研究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