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锻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锻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锻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锻压2班

姓名:董文彬

学号:140101020084

实验一、零件反求造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

2.了解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

3.通过对机械零件进行测绘及三维实体造型,了解零件反求造型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冲压零件、锻造零件、塑料零件的成形均由模具来实现。在得不到零件的数据资料,只能得到实物零件时,首先要建立零件数模,才能进行模具设计。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将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然后借助CAD/CAM技术在CAD 模型基础上设计模具、加工模具。本实验采用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及PowerINSPECT软件对实体零件进行测量,之后采用CATIA或者UG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

三、实验仪器

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

四、实验内容

对机械零件进行三维测绘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

五、实验步骤

1.确定实验方案

在零件中任选一个(每组选2~3个零件),根据零件特征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课之前完成),实验方案包括零件基本几何体的构成、零件基准面的确定、每个几何体需测量的基本元素等。

2.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测绘几个基本元素

3.对零件进行测绘

1.基准面的建立;

2.坐标系的建立;

3基本几何元素的建立;

4.几何元素的测绘;

5.检查测绘零件的构成,检查测绘的数据是否完整,完整的数据将会为下

一步的三维造型奠定基础。

4.数据格式转换

用Power INSPECT软件测量的数据文件格式为pwi格式,为了下一步数据处理,需将文件格式转换为igs格式。

5采用CATIA或者UG软件对测绘的零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

六、实验报告

1.测绘零件结构分析

本次实验是对零件反求进行造型。实验所用的零件的结构为内凹的圆台型腔,主要特征为上下两个平面为基准面,外围为圆柱型边界,内部为锥形斜面。

2.测绘方案

实验采用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及PowerINSPECT软件对实体零件进行测量,之后采用solidworks2016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鉴于所测绘零件的形状,在测绘时以放置零件的桌子为基准面;以笛卡尔坐标系,即X、Y、Z 三坐标为坐标系;以需测绘4个面为几何元素,即零件的上端面、外圆柱面、内圆锥面和内圆台端面。

3.测绘步骤

(1)首先,先对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进行测试,并熟悉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的相关操作。因为三坐标测量仪像关节一般,不可反转。所以在测量时,需以三坐标测量仪的可转动方向进行操作。

(2)先使用三坐标测量仪的触头在做为基准面的桌子上测量三次,获得被测零件基准面。

(3)接着测量零件上端面的位置,使用触头在上端面选取三个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选取的三个位置的距离应尽可能的远。

(4)测量零件的外圆柱面。

(5)测量零件的内圆锥面。

(6)测量零件的内圆台端面。

(7)在Power INSPECT软件中查看所获得的测绘结果,并将所得文件的格式从pwi格式另存为igs格式,并导入solidworks2016中。

图1-1测量所得的曲面

4.零件三维实体造型方案及步骤

(1)由于所得的三维模型为曲面,因此在三维软件中先确定各个面的交点。此步骤中,使用solidworks2016的草图功能,用直线将个曲面的延长线相交。如图1-2为一曲面交点。

图1-2曲面交点

(2)取得多个交点后,使用线段将这些交点连成一封闭的轮廓截面。

图1-3草图截面

(3)将草图截面旋转后,得到逆向建模后的零件三维模型。

图1-4零件三维模型

实验二、塑性加工生产设备

一、实验目的

1.对模具进行测绘并求出零件体积。

2.通过建模后的零件体积计算出坯料长度。

3.下料。

二、实验原理

锯切能切断横断面较大的坯料,虽然生产率较低,锯口损耗大,但下料精确,切口平整,对于端面质量、长度精度要求高的钢材下料,也采用锯切下料。所以锯床下料使用仍较普遍。

三、实验仪器

电脑、虎钳、钢锯、游标卡尺。

四、实验步骤

1.零件的建模

工具:游标卡尺、电脑、solidworks2016软件。

经游标卡尺测绘得锻模型腔的尺寸,使用软件建模得到锻件的三维图。由此求出锻件的体积。

图2-1锻件三维图

2.下料尺寸的确定

1.零件体积

经三维建模得V零=2957.166mm3。

2.查表确定飞边桥部高度h等参数

1.取h=0.6mm,h1=3mm,b=6mm,b1=5mm,S =0.8,V飞边槽

1=SV1=0.8x828.7mm3=662.96mm3

2.取h=0.6mm,h1=3mm,b=6mm,b1=5mm,S =0.78,V飞边槽

2=SV2=0.78x1647.492mm3=1027.962mm3

3.坯料高度(D=15mm)

1.(π/4)*D2*h坯1=V

h坯1=[(V飞边槽1+V零)x4]/π*D2=[(662.96+2957.166)x4]/3.14x225

=20.45mm

2.h坯2=[(V飞边槽2+V零)x4]/π*D2=[(1029.962+2957.166)x4]/

3.14x225

=22.5mm

4.下料高度

铜:19mm;钢:20.5mm和22.5mm。

3.下料

下料的方法主要有剪切下料、锯切法、砂轮片切割法、气割法这几种。本次下料所使用的方法为锯切法。

下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实验室里的钢锯和虎钳;坯料为直径为15mm的长棒料。下料的步骤为:将坯料固定在虎钳上——>量取所需料的尺寸——>使用钢锯进行锯切,锯切过程中需注意尽量使切口断面平整——>获得所需的坯料。

实验三、零件的热模锻成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饼类及轴类锻件的热模锻成形工艺。

2.了解不同材料锻前加热规范的制订。

3.掌握锻前加热方法。.

4.了解锻造设备的选用。

二、使用设备:

VF1600高温加热炉, NTC-60,NTC-110型曲柄压力机, YQ32-500四柱液压机

三、实验步骤:

1.选择加热设备,制定坯料加热规范

查图3-1得知,坯料的加热时间为5分钟。

图3-1中小钢坯在室式炉中的加热时间

1.1 选择加热设备

金属坯料锻前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锻件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和力学性能。金属坯料的加热方法分为燃料加热和电加热两类。

实验中根据锻坯尺寸,材料,数量选择加热设备为高温电阻炉。

1.2 制定坯料加热规范

实验所用材料:铜、20号钢。

根据铁碳相图,选择始锻温度:1200oC,终锻温度:800oC,装炉温度:900oC,保温时间:15min。铜无需加热。

2. 零件的热模锻成形

2.1 每组选择2个钢模锻件和铜模锻件,按照加热规范对钢坯料进行锻前加热。

2.2根据锻件及锻模尺寸选择合适的模锻设备,分别将2套锻模定位装夹在不同的设备上,调整设备行程,做好锻前准备。

2.3选择润滑材料,在模具型腔喷涂润滑材料。润滑材料为牛油和二硫化钼。其中铜只使用牛油,钢同时添加牛油和二硫化钼。

2.4 先对铜坯料进行模锻,锻后压机数据如图3-2所示.

图3-2铜的模锻力

2.5当钢锻坯保温结束后用夹钳从加热炉膛取出坯料,迅速放置模具中,注意坯料定位,并在坯料表面涂润滑材料。

2.6 开动设备,上模落下至合模锻造结束,记录所用模锻力。所用模锻力如图3-3和3-4所示。

图3-3 20.5mm钢坯模锻力

图3-4 22.5mm钢坯模锻力

2.7 取下模锻件,待锻件冷却后观测锻件形状,尺寸,分析锻件成形质量。锻后零件如图3-5所示。

图3-5锻后零件2.8清理锻模,将模具归位。

实验四、热处理及组织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3.观察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砂纸;

2.抛光机;

3.钢锯、虎钳;

4.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1.取样

使用钢锯和虎钳对锻后的零件取截面。在锯切的过程中,需使截断面尽可能的平整。

2.粗磨

使用600目的砂纸进行粗磨。在磨之前,先在砂纸上撒上水,然后将需要磨的端面放在砂纸上进行粗磨。在粗磨的过程中,零件的磨削方向应始终为一个方向。当磨痕平均一致后去下一道进行细磨。

3.细磨

分别使用800目、1000目、1200目、2000目的砂纸进行细磨,从粗到细换砂纸后试样需转90°与旧磨痕成垂直方向。

4.抛光

细磨之后需使用抛光机对试样进行抛光。试样在抛光前,需涂上抛光膏。用3.5微米/0.5微米的抛光膏对试件进行抛光,直到试样上的磨痕完全出钱而外表像镜面位止。

5.浸蚀

抛光后的试样浸入盛于玻璃器皿的浸蚀剂中进行浸蚀,试样可以细微晃动但不得与器皿接触。浸蚀剂为4%的硝酸酒精溶液。

6.冲洗

试样浸蚀后需立即用水冲洗再用酒精洗净,后吹风机吹干。冲洗完后的试件如下图所示。

图4-1冲洗后试件

7.分析

将试件固定于橡皮泥上,在观察面上垫上滤纸,并压牢后,置于金相显微镜下,分别使用50倍、100倍、200倍、500倍物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先进行粗调焦,当显示器显示出金相后,在进行微调焦。得到的金相组织如图所示。

图4-2 50X金相照片

图4-3 100X金相照片

图4-4 200X金相照片

图4-5 500X金相照片

从金相照片中可以看出,铁素体与渗碳体大体上呈均匀分布的状态。在锻造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变形会破碎粗大的晶粒,从而提高锻件的质量。但是仍有大片的呈灰白色的铁素体为被塑性成型的过程破碎,说明在这一区域,坯料的变形不是特别的剧烈,未完全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实训

目录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 (2) 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2) 一.课题分析 (2)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3)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4) 四.设备清单 (5)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5) 题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控制 (6) 一.课题分析 (6)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7)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9) 四.设备清单 (10)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10) 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小结 (11) 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11) 二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要求: (12) 三电器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12) 四实训线路发生的故障及排除办法 (13) 第二部分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4) 题目三电镀生产线的PLC控制 (14) 一.课题分析 (14) 二、设计主电路 (16) 三、设计PLC的I/O分配表 (17) 四、设计PLC的I/O接线图 (18) 五、设计功能图 (19) 六、设计梯形图 (20) 七、小结 (26)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培训 (27) 一电工基础知识 (27) 二、钳工基础知识 (27) 三、电气安全技术与文明生声及环境保护知识 (27) 四、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一.课题分析 1课题要求 设计三相异步电机可逆双重联锁控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按设计图纸工艺接线,即按横平竖直原则走线,每元件出线需做直角(出线距离6~8厘米),不得背线、跳线、反圈及露铜过多,接线不得松动,保持排线美观;能排查自己或老师设置的故障,并列写故障分析。 2课题分析 接触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双重连锁控制电路的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运行电路的组合。反转电路只需要将电动机三相当中的任意两相接线方法对调,其他保持不变,就可实现电动机的反转。为了避免正反向同时工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运行电路中加设互锁装置,保证同时只能有一个电路工作。按照电动机正反转操作顺序的不同,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而实际运用中则要求直接实现从正转到反转转换的控制(即“正—反—停”控制电路),因为此控制方法电路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廉。通常来说,使用此种控制方式要求电机功率相对比较小,且负荷较低,能够迅速实现电动机的反转,否则电动机可能会因为过热而损坏。 在本课题设计的控制电路中,采用复合按钮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正转启动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串接于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回路,用于接通KM1的线圈,而SB2的常闭触点则串接于反转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工作时首先断开KM2的线圈,以保证KM2不得电,同时KM1得电。反转启动按钮SB3的接法与SB2类似,常开触点串接于KM2的线圈回路,常闭触点串接于KM1的线圈回路中,从而保证按下SB3使KM1不得电,KM2能可靠得电,实现电动机的反转。 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电气的一些基本常识,为防止两个接触器同时得电而导致电源短路,需采用双重互锁来保证其不短路,即利用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KM2分别串接在对方的工作线圈电路中,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锁,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辅助触点称为联锁触点。由复合按钮SB2、SB3常闭触点实现的互锁称为机械互锁。

电气工程综合实验

成绩: xxda学 自动化学院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学生姓名:xx 学号:xx 同组人员: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2012.12.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直流电机闭环调速 基本情况: 1. 学生姓名:xx 2. 学号:x 3. 班级:0830902班 4. 实验项目组长:xx 5. 同组其他成员: 序号姓名班级学号分工系数 1 x 0830x oo4 0.34 2 xx 0x oo1 0.22 3 xxx 083x oo8 0.22 4 xxxx 083x oo89 0.22 6.具体分工: 任务负责人尹辉王玉棣伍沁楠颜鸿运 分析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程序设计√√ 综合实验报告√√√√ 7.本人在项目组的作用描述: 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在于实现直流电机的闭环调速,我在本次实验的主要负责的是软件程序设计,也就是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PID控制主要是要通过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三项的控制来实现调速功能。编写了计时器T0产生PWM波、通过改变占空比实现;用T1记录脉冲来确定转速;在键盘输入上改变转速的额定值,观察实际转速,显示最终的实际数值。最终确定了调解中的各项系数:Kp = 0.4,Ki = 0.02, Kd = 0.02。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介绍): 2.1 实验内容 1) 基于51单片机PWM 输出控制直流电机转速; 2) 可以实时显示电机转速,同时显示设定值以及给定值 3) 可以通过按键设定直流电机转速,即实现加减速(转/秒,r/s ); 4) 可以调节P 、I 、D 参数,通过PID 调速使电机转速逐渐稳定; 2.2 实验原理 2.2.1系统框图 2.2.2实验原理 该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控制系统,由51单片机产生PWM ,由驱 动芯片L298N 驱动电机转动,再由红外对射传感器产生脉冲输入单片机,单片机 经过PID 算法调节占空比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和调节。 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 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的效果基 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 差异。 由于PWM 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较高,仅靠电枢电感的滤波作用就可获得平稳 的直流电流,低速特性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同样,由于开关频率高, 快速响应特性好,动态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获得很宽的频带;开关器件只工作在单片机 转速测量 PWM 驱动 转速显示 按键接口 供 电 电 源 直流电机 图一 转速控制器原理框图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燕山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自习室座位管理系统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09级计算机科学2班学生姓名XXX 090104010XXX XXX 090104010XXX XXX 090104010XXX 指导教师XXX 提交日期2012-6-14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在Windows 7平台上,以VS2010作为界面开发工具,分析设计了“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座位申请、座位退还、座位保留操作;管理员可以通过账户登录获取管理权限,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修改。 本报告中首先说明了该系统的特点与业务需求,构造了系统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动态模型,之后详细说明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系统开发流程,重点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及相关功能的实现方向。 关键词座位管理系统;座位;数据库;VS2010;动态模型;模块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1.1 课题背景 (3) 1.2 课题意义 (4) 1.3 选题依据 (5) 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 (10) 2.1 系统功能描述 (10) 2.2 系统功能需求 (11) 2.3系统功能模块图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3) 2.1 系统方案选取 (14) 2.2 系统功能设计 (15) 2.3数据库设计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53)

第一章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在大学中,公共自习室的座位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到能否让每个同学公平地享用到其应有的公共资源,同时更好的做好配合学校教学的服务工作,所以一个有力的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由于图书馆的座位是免费使用,所以必须要做到公平;但是,图书馆的座位资源有限,应该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所以必须讲究效率。每到学期末或考试周,图书管的公共自习室就变成了紧俏资源,一系列因为管理上的不力所产生的问题接踵而至,例如:一些座位被长期占用却得不到回收,一人同时占用多个座位,座位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同学等等。一个有力的座位管理系统可以公平管理和分配公共资源,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并节省人力物力,避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错误,同时还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使得信息统一从而为同学节省宝贵时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寿命长、实时性好、成本低等。如果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至自习室座位管理系统,那么再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时刻体会到数字化的乐趣。 1.2 主要内容和工作 (1)前期准备:做好需求分析工作,作为一个座位管理系统,使用者应该以学生为主,自习室座位信息更新界面应简单易用,输入方便,针对学生对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特点,要做好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之后要进一步明确问题域,站在用户人群的角度进行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技术、操作等方面入手,看问题能否解决。 (2)设计实施: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查分析,逐步抽象,构造功能模块,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动态模型。然后进行总体设计,完成系统的大致框架,画出层次图。然后再进行详细设计工作,完成数据编码工作,设计出数据库和人机界面。

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电机同步实验报告

实验二:同步发电机综合实验 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同步发电机投入并网运行的法。 2、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条件不满足时的冲击电流。 3、研究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时的静态稳定性。 4、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突然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二、 实验原理 1. 同步发电机的并网运行 发电机与电网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a 、双应有相同的相序; b 、双应有相同的电压; c 、双应有相同或接近相同的频率; d 、双应有相同的电压初相位。 在实际并网中,这些条件并不要求完全达到,只要在一定的 误差围之就可以进行并网,比如转速(频率)相差约 (2%~5%)。 总之,在并车的时候必须避免产生巨大的冲击电流,以防止同步电机损坏,避免电力系统受到重的干扰。 2. 同步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性 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为: δδsin sin max 0P X U E P s e ==

静态稳定的条件用数学表达为0>??δM P ,我们称δ ??M P 为比整步功率, 又称为整补功率系数, 其大小可以说明发电机维护同步运行的能力,既说明静态稳定的程度,用 P ss 表示。 δδcos 0s m SS x U E d dP P == δ角越小, P ss 数值越大,发电机越稳定。由 δd dP E 和P E 可知,当δ小于90°时,δ d dP E 为正值,在这个围发电机的运行是稳定的,但当δ愈接近 90°,其值愈小,稳定的程度越低。当δ等于 90°时,是稳定和不稳定的分界点,称为静态稳定极限。在所讨论的简单系统情况下,静态稳定极限所对应的功角正好与最大功率或称功率极限的功角一致。对应的o 90=δ时达到静态稳定功率极限。为了安全可靠,极限功率应该比额定功率大一定的倍数,即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都远低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燕山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操作系统 题目:多道程序缓冲区协调操作 (模拟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课题负责人: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开发日期:2014年1月13日 自评成绩: A

目录 1概述-------------------------------------------------------------------- ------------------3 目的--------------------------------------------------------3 主要完成的任务----------------------------------------------3 使用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3 本软件解决的主要问题 ---------------------------------------4 2 设计的基本理念、概念和原理------------------------------------------------4 设计的基本理念----------------------------------------------4 基本概念----------------------------------------------------4 基本原理----------------------------------------------------5 3 总体设计----------------------------------------------------5 基本的技术路线:面向对象--------------------------------------------------------5 模块关系及总体流程-------------------------------------------5 4 详细设计----------------------------------------------------7 变量设计----------------------------------------------------7 线程的设计--------------------------------------------------7 button按钮的设计-------------------------------------------8 5编码设计----------------------------------------------------9 开发环境----------------------------------------------------9 注意事项----------------------------------------------------9 主要代码设计------------------------------------------------9 PUTTER线程的设计---------------------------------------------------9 MOVER1线程的设计---------------------------------------------------10 GETTER1线程的设计--------------------------------------------------11 “开始”按钮的设计--------------------------------------------------12 “结束”按钮的设计--------------------------------------------------14 解决的主要难题----------------------------------------------16 6测试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16 7工程总结----------------------------------------------------16 8参考文献----------------------------------------------------16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 综合实验任务书(B) 题目装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学院(部) 电控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22 日至 1 月 2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4年 1 月 2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 (1) 三、系统设计 (2) 四、工作原理 (3) 五、元器件的选择 (3) 六、操作使用说明 (5) 七、主要参考资料 (6) 附录1 指令语句表 (7) 附录2 I/O分配表 (8) 附录3 元件明细表 (9) 附录4 电气原理图 (10) 附录5 安装接线图 (11) 附录6 元件布置图 (12) 附录7 梯形图 (13)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电气原理图,安装布置图、接线图和控制箱的设计,并进行模拟调试。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设计要求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PLC为中心控制单元,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并进行联机调试。 设计原始资料: 1、装配生产线有5个工位,分别由5台电动机控制。M1、M2 功率为3KW,M3、M4、M5功率为5.5KW。 2、自动状态:系统起动后,每隔10秒电动机按先后顺序起停。 即按下起动按钮,10s后M1起动;20s后M1停机,M2起动; 30s后M2停机,M3起动,依次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3、半自动状态:按起动按钮,M1起动;再按同一按钮,M1 停机,M2起动,依此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4、手动状态:各台电机没有联锁,分别用按钮对电动机实现 起停控制。 5、任何一台电动机出现故障,全部停止运行。 6、各种指示及报警。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三微波驻波、阻抗特性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 (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 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 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 (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 三、功率测量 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燕山大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大型骨干电厂电气主接线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1) 1.1电压等级 (1)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方案 (1)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 2.2 具体方案的拟定 (2) 第三章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 3.1 发电机 (4) 3.2 主变压器 (4) 3.4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5) 3.5电压互感器 (8) 3.6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9) 3.7 母线的导体 (10) 第四章方案优化 (11) 第五章短路电流计算 (12) 5.1 等效阻抗网络图 (12) 5.2阻抗标幺值计算 (12) 5.3 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4) Q的计算 (15) 5.4 短路电流热效应 K 第六章校验动、热稳定(设备) (17) 6.1断路器稳定校验 (18) 6.2 隔离开关稳定校验 (18) 6.3电流互感器稳定校验 (19) 6.4 母线导体稳定校验 (20) 第七章心得体会 (20) 参考资料 (21)

大型骨干电厂电气主接线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1.1电压等级 根据原始资料的分析可知,需要设计的是一个大型骨干凝汽电厂,共有两个电压等级:220KV,500KV 1.2 系统(电源)、负荷 电压等级进出线回数负荷(max) 负荷(min) 220kv 4 600MW 300MW 500kv 6 1.3 发电机、主变压器容量及台数 发电机容量和台数为6× 300MW (QFSN-300-2) 因此主变压器的台数选为6台。 1.4 联络变压器 选择三绕组变压器,连接两个电压等级,剩余一端引接备用电源。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方案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的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器通过连接线,按其功能要求组成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成为传输强电流,高电压的网络,它要

电气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硬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实践 系别: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类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1 月 04 日

目录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4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 1.1.1锡焊的机理 4 1.1.2 焊接辅助工具 5 1.2 实验过程 5 1.2.1 焊接五步法 5 1.2.2 对焊点的检查 5 1.2.3安插元器件及引线折角时应注意 6 1.3 实验成果展示 7 1.4 实验心得 8 2直流稳压电源制作10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及LM317工作原理10 2.1.1 LM317T原理10 2.2 实验过程11 2.2.1 实验设备11 2.2.2 装配电路11 2.3 成品展示及实验的试调12 2.3.1 成品展示12 2.3.2 实验的试调13 2.4 实验心得13 3 “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14 3.1门铃电路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4 3.1.1 555定时器15 3.1.2 电路的工作原理16 3.2 实验过程17

3.2.1 实验设备17 3.2.2 操作步骤18 3.2.3 注意事项18 3.3 实验成果展示及实验试调18 3.3.1 实验成果展示18 3.3.2 实验的试调结果19 3.4 实验心得20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1.1.1锡焊的机理 采用锡铅焊料进行焊接的称为锡铅焊,简称锡焊。其机理是焊料母材(焊件与铜箔)在焊接热的作用下,焊件不熔化、焊料熔化并浸润焊面,依靠二者的相互扩散形成焊件的连接,在铜箔与焊件之间形成合金结合层(见图1-1),上述过程为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 图 1-1 焊接机理 1.1.1.1 电烙铁的三种握法及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拿法有三种,如图1-2所示。 图 1-2 电烙铁的拿法 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前先通电给烙铁头“上锡”。首先用挫刀把烙铁头按需要挫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接上电源,当烙铁头温度升到能熔锡时,将烙铁头在松香上沾涂一下,等松香冒烟后再沾涂一层焊锡,如此反复进行二至三次,使烙铁头的刃面全部挂上一层锡便可使用了。 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

哈工大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1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参量的测量------------------------------3 实验二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6 实验三功率衰减器特性的测量-----------------------------------------------------11 实验四功率分配器特性的测量-----------------------------------------------------14 附录一RF2000操作指南-------------------------------------------------------------19 附录二射频电路基本常用单位------------------------------------------------------23 实验总结------------------------------------------------------------------------------------24

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S 参量 网络参量有多种,如阻抗参量[Z],导纳参量[Y],散射参量[S]等。微波频段 通常采用[S]参量,因为它不仅容易测量,而且通过计算可以转换成其他参量, 例如[Y]、[Z] 图1-1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图1-1所示。图中,a1,a2分 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 “2”向外的反射波。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1=S11a1+S12a2 b2=S21a1+S22a2 (1-1) 写成矩阵形式: ?? ??????????????=????? ???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 式中S11,S12,S21,S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 S11=11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的反射系数 S21=12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12=21 a b 0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燕山大学11计算机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安排

大校11计算机《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安排 时间:18周(12月30日-1月3日)地点:信息馆317、318实验室 一、设计目的:研究、改进或自行设计、开发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或其部分功能,加深对编译理论和编 译过程的理解。编程语言不限。 二、设计任务 (学号最后一位%4+1): 1.扩展PL/0编译程序功能 目的:扩充PL/0编译程序功能, 要求:(1)阅读、研究PL/0编译程序源文件。 (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可有选择地补充、完善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解释执行等部分的功能。如以语法分析部分为例,则可以增加处理更多语法成分的功能,如可处理一维数组、++、--、+=、-=、*=、/=、%(取余)、!(取反)、repeat、for、else、开方、处理注释、错误提示、标示符或变量中可以有下划线等。还可以增加类型,如增加字符类型、实数类型;扩充函数如有返回值和返回语句的,有参数函数等; (3)设计编制典型的运行实例,以便能反映出自己所作的改进。 2. 基于LL(1)方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目的:设计、编制和调试一个典型的语法分析方法,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要求: (1)根据LL(1)分析法编写一个语法分析程序,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一项作为分析算法 的输入:a.直接输入根据已知文法构造的分析表M; b.输入文法的FIRST(α)和FOLLOW(U)集合,由程序自动生成文法的分析表M; c.输入已知文法,由程序自动构造文法的分析表M。 (2)所开发的程序可适用于不同的文法和任意输入串,且能判断该文法是否为LL(1)文法。 (3)如完成前两项,可增加运行实例,对于输入的文法和符号串,所编制的语法分析程序应能正确判断此串是否为文法的句子,并要求输出分析过程。 3.基于LR(0)方法(或SLR(1)方法、或LR(1)方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要求: 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一项作为分析算法的输入: (1)直接输入根据己知文法构造的LR(0)(或SLR(1) 、或LR(1))分析表。 (2)输入已知文法的项目集规范族和转换函数,由程序自动生成LR(0) ( 或SLR(1) 、或LR(1))分析表; (3)输入已知文法,由程序自动生成LR(0) ( 或SLR(1) 、或LR(1))分析表。 目的和其它要求参考“基于LL(1)方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4.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目的:设计、编制和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的理解。 要求: 通过对PL/0词法分析程序(GETSYM)的分析,编制一个具有以下功能的词法分析程序: a.输入为待进行词法分析的源程序,输出为单词串,即由(单词,类别)所组成的二元组 序列; b.有一定的错误检查能力,例如能发现2a这类不能作为单词的字符串。 选作题目:若以上题目均不感兴趣,可申请做选作题目。 ①基于Lex和Y acc的C-Minus编译器。 基于W indows环境下的Lex和Yacc集成环境Parser Generator, 实现了以C _ M inus ( C 语言子集) 语言为源语言的编译器。主要从编译技术的角度对C _ M inus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符号表的建立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的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②利用Lex和Yacc工具制作一个小型的计算器编译器。 功能如下:1. 分别能够完成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一些基本运算。可以通过DEC_ON,OCT_ON,HEX_ON三个开关进行控制。 2.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乘方、取模、与、或、非等运算。 3.提供帮助提示操作,如:HELP命令,清屏命令CLEAR等,错误提示信息等。

电气综合实训报告.docx

-! (职业能力综合实训 ) 实习报告 系(部): 实习单位:校内实习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到年月日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一、实习内容 (1) 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 (1) 1.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要求 (1) 1.2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1) 1.3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1) 2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 (2) 2.1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要求 (2) 2.2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 2.3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2) 3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3) 3.1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要求 (3) 3.2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 3.3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3) 4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 (4) 4.1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要求 (4) 4.2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4) 4.3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4) 5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及绕组嵌线 (5) 5.1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 (5) 5.2三相异步电机的绕组嵌线 (7) 6三速起货机控制 (9) 二、实习总结 (12)

一、实习内容 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 1.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要求 当按下按钮时,电机启动运转;当松开按钮时,电机停止运转。 1.2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按下按钮 SF时, SF常开闭合, QA交流接触器线圈得电,电机启动运转; 当松开按钮 SF时, SF按钮打开, QA交流接触器线圈失电,电机停止运转; 1.3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移位与卷积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移位与卷积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检测(2) 学号: 120103020122 学生姓名:赵家德 指导教师:王娜 教师职称:讲师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说明:1、此表一式四份,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报送院教务科一份。 2、学生那份任务书要求装订到课程设计报告前面。 电气工程学院教务科

目录 第一章、MATLAB简述 (1) 第二章、基本原理介绍 (2) 第三章、命令介绍、仿真及结论 (4) 3.1命令介绍 (4) 3.2仿真 (4) 3.2.1仿真总程序 (4) 3.2.2仿真图 (8) 3.3从程序仿真与仿真图得出的结论 (9) 第四章、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 MATLAB简述 MATLAB 是一个可视化的计算程序,被广泛地应用在科学运算领域里。它具有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等特点,内容包括:数值计算、符号计算、数据拟合、图形图像处理、系统模拟和仿真分析等功能。此外,用Matlab还可以进行动画设计、有限元分析等。 MATLAB系统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开发环境:这是一组帮助你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的工具和设备。这些工具大部分是图形用户界面。它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和用于查看帮助的浏览器,工作空间,文件和查找路径。 MATLAB数学函数库:这里汇集了大量计算的算法,范围从初等函数如:求和,正弦,余弦和复数的算术运算,到复杂的高等函数如:矩阵求逆,矩阵特征值,贝塞尔(Bessel)函数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等。 MATLAB语言:这是一种高水平的矩阵/数组语言,含有控制流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征。它允许“小型编程”以迅速创立快速抛弃型程序,以及“大型编程”以创立完整的大型复杂应用程序。 句柄制图:这是MATLAB制图系统。它包括高级别的二维、三维数据可视化,图像处理,动画,以及表现图形的命令。它还包括低级别的命令,这使你不但能在MATLAB的应用中建立完整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且还能完全定制图形的外观。 MATLAB应用程序界面(API):这是使你编写与MATLAB相合的C或Fortran程序的程序库。它包括从MATLAB中调用程序(动态链接),调用MATLAB为计算引擎,和读写MAT-文件的设备。 MATLAB的重要作用与此次课程设计的关系 MATLAB是一款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特别是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的软件,它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线性卷积和循环卷积在工程上的应用亦非常广泛,在MATLAB软件处理下,实现任意两个序列的线性和循环卷积对于工程上的辅助是相当重要的。卷积关系最重要的一种情况,就是在信号与线性系统或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卷积定理。利用该定理,可以将时间域或空间域中的卷积运算等价为频率域的相乘运算,从而利用FFT等快速算法,实现有效的计算,节省运算代价。

电气工程综合实训报告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实验 一.课题分析 接触器控制的电动机正反向运行电路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运行电路的组合。为了避免正反向同时工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运行电路中加设互锁装置,保证同时只能有一个电路工作。按照电动机正反转操作的顺序不同,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二.实训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四.设备清单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W9A-4 0.4KW 一台三相刀开关 HK2-3 15A 一只交流接触器 CJ10-10 380V 二只三联按钮 LA4-3H 一只熔断器 RL1-15 5A 二只热继电器 JR0-20/3 2.4A 一只端子排 10A、20节一个木板(控制板) 650×500×50毫米一块电工工具及导线若干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接通电源之后接触器并没有吸和,检查排除之后才发现是开关按钮中SB2和SB3的常闭节点连接错误,修改之后完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实验; 技能训练题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Y-△自动降压起动控制 一.课题分析 Y-△联结减压起动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凡是正常运行时三相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都可以采用Y-△联结减压起动。起动时,先将定子绕组按星形联结,接入三相交流电源。此时,由于电动机每相绕组电压只为正常工作电压的1/√3,因此能减少起动电流,待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再将电动机定子绕组改成三角形联结,各相绕组承受额定工作电压,电动机进入正常运转。这种起动方法简便、经济,不仅适用于轻载起动,也适用于较重负载下的起动。 二、实训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