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1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找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评价;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 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一门新兴的学派,它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它推动心理学家采用更加开放和欣赏性观点重新认识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探索什么是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最好行为,关注系统地建设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人类自身的性格优势和美德是人类向往未来,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战胜弱点,治愈疾病的力量。积极心理学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学渊源。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首先,积极心理学是对当前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反思的结果,无论是在亚洲、欧洲、非洲还是美洲,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种族和宗教冲突的例子,许多冲突甚至造成了人间悲剧,如非洲的卢旺达、欧洲的科索沃和亚洲的中东地区等。其次,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带来的困惑,如抑郁症患者小龄化,有不安全感人数的增加,青少年性犯罪、儿童自杀、吸毒等问题。再次,西方广大的普通民众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心理学渊源,Seligman自认为积极心理学渊源于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心理健康运动也对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艾库玛尔会议”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内容: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和积极的组织系统。

1. 积极体验

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按时间状态的不同,把积极体验分为针对过去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的积极体验,针对将来的积极体验。针对过去的积极体验主要有满意感、满足感、骄傲感、成就感和宁静感等,针对现在的积极体验主要有福乐感、快乐感和愉快感等,针对将来的积极体验主要有乐观感、期待感等。

1.1对待过去的积极体验-----生活满意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克曼和坎贝尔提出“生活满意点(Life Satisfaction Set

Point,简称LSSP)”的概念,所谓生活满意点指的是一个人生活满意的基准线。他们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是生活满意基准线。有些人生活基准线高,这样的人对自己大部分的生活感到满意;有些人生活基准线低,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很苛刻,似乎什么都不满意。也有人把生活满意点称为生活满意的回归线,这就是说,当一个人经历一件消极事件之后,他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感到沮丧,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心理状态又会回到原来这条基准线附近。反之,当一个人经历一件快乐是事后,他的心理状态也会回到这条基准线附近。后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许多人对活动或事物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状态会有一种适应性,也就是说,当长期处于满意或不满意的状态时,人就会对满意或不满意的状态视而不见,不再表现出原来的满意或不满意体验。但这里要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事件本身的性质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满意点,只有当某一生活事件被我们大脑进行加工时,伴随着加工过程我们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这一情绪体验才影响我们的生活满意点。人的情绪体验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感受一定的外在事件,如我们既可以用积极的态度也可以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外界的同一事件。

1.2对待现在的积极体验-----福乐

福乐事一种非常重要的情绪体验,它最早是由西卡森特米哈伊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福乐就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体验式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引起的。福乐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挑战与才能的相互平衡,也就是说经过努力后的才能正好能够胜任相应的挑战,福乐才能产生。第二,从事的活动具有一定性的结构性特征,也就是说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第三,主体的特点,主要是人格方面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福乐的产生。

1.3对待将来的积极体验-----乐观、希望

社会学和人类学家Tiger认为,“当评价者把某种社会性的未来或物质性的未来期望视为社会上需要的,对他有利的或能为他带来快乐时,那么与这种期望相关联的心境或态度就是乐观。”积极心理学对乐观的理解是:首先,一个人天生的遗传基因为其提供了一个乐观基准线,不同的人在这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其次,一个人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则进一步加深了其乐观或悲观的程度。对于这种乐观或悲观的程度,Seligman [5]和他的同伴是用“解释风格”一词来加以说明的。希望是与乐观紧密联系的又一种针对将来的积极体验。希望既包含认知成分,同时也包含情绪成分。Snyder等人认为希望是一种朝向目标的思想,这种思想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途径思想”,既个体认识到自己能够寻找到实现愿望目标的途径;二是“意志思想”,既个体认识到在实现愿望目标的过程中自己需要意志力。

2.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 positive personality) 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Hillson 和Marie (1999 )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 PI: positive individualism);(2)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PR: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当自己需要

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人格的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类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目前,积极人格研究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和乐观等方面。

2.1 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是积极人格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Ryan 和Deci[6] 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SDT)。自决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Ryan 和Deci 以个体的内在动机为出发点,探讨了人类三种相关的需要: 能力的需要(competence)、归属的需要( belongingness) 和自主的需要( autonomy)。Ryan 和Deci 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 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这些需要的满足带给人们幸福感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重视个人成长、自主、良好的友谊和社会服务条件下的个体,会受到内在的激励,充分发挥其潜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 人们会得到幸福感, 发挥潜能,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由于需要的满足与否和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Ryan 和Deei 还考虑了有利于满足这种需要的社会环境及其相反的社会环境。

2.2 积极防御

在对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心理学家Vailliant [8]提出要描述积极的心理过程必须在生命全程中,或至少要在纵向研究中进行。因为一个真正的积极心理适应机制应在一生中得以展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三个大的成人样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Vailliant 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生活的作用。Vaillant 等人的研究显示,防御机制的成熟度不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虽然Valliant 仍然使用了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术语: 防御,但他对成熟的功能的看法,完全考虑到创造性的、积极的解决途径,则打破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Medvedova L [9]研究发现,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 coping) 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可简单划分为趋近策略( 例如解决问题或者寻求社会支持) 和回避策略( 例如逃避或者否认) 两类,趋近策略比回避策略在应对压力中更为有效。MarieH L, James S.利用“大五”人格来研究人格特质与心理防御机制运用的关系, 结果表明尽责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维度与积极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有显著的关系, 而神经质的维度与消极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相联系, 而神经质的反面, 情绪的稳定性, 则与趋近的应对策略有关。

2.3 乐观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 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乐观(optimistic)。早期的一些心理学家如Lazarus,Beck, Taylor 和Tiger等人认为乐观是人的一种天然本性, 但Seligman, Abramson,Peterson[8]等人的研究表明, 乐观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 它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

Peterson 认为人格其实就是个体在外在的真实事件和个体本身对它们做出的解释之间的中介调节方式。因此, Peterson 认为乐观的功能主要是起着一种中介调节的作用。他把乐观分为小乐观(如我今天晚上会找到一个方便的停车位) 和大乐观(我们的国家正在取得伟大的成就),它们分别对当前的实际行为和将来的长远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但不管是大乐观还是小乐观,它们都包含三个因素: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动机成分, 其中情感成分是乐观人格特质形成的最基本动力。积极心理学还对乐观人格特质作了进一步的区分, 把它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Taylor 等人的研究认为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于疾病。他们在研究中发现: 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晚, 活得也久。他们分析, 乐观的积极效果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积极接受治疗和获得社会支持,而以往学者普遍的观点就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才是健康的。Sandral. Schneider 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 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欺人。这些对乐观的研究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3.积极的社会制度

除了积极体验和积极人格外,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积极的社会制度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积极的社会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是其中几个最重要的方面。

3.1从主权的角度来说,社会是以国家的形式为独立单位,建立积极的社会制度,首先要建立积极的国家制度。建立积极的国家制度就是指国家要在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方面、在社会舆论的营造方面、在国家发展计划的编制方面等要体现出积极的意义,也即要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

3.2现代社会中, 快速的工作节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场所中的个体, 工作倦怠(job burnout)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研究发现, 工作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与生活乃至其所在组织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历经30 多年的探索, 工作倦怠的界定及量化已日趋成熟, 对其影响因素、状况改善等各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许多成果。2001 年, Maslach 等人回顾与展望了工作倦怠的研究,指出研究需往纵深方向发展, 其中, 应扩大工作倦怠的研究范围, 将其积极对立面———工作投入(work/job engagement)也纳入研究框架中。

3.3积极教育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促进积极上,而不是传统的纠正问题上。首先,积极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的幸福;其次,积极教育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作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养学生的优点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再次,积极教育一方面注重对普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转向对天才的关注,使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天才生活的更幸福也是积极教育的一大任务。

3.4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从共同养育的积极模式、积极的文化编码、积极心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可以从培育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入手。

三积极心理学的评价

1.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空档,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两个使

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空间,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使原来具有片面性的心理学变得更完整、更平衡。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幸福生活、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它给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使心理学致力于社会人变成正常人上升为使普通人过得更幸福。过去消极心理学作出了许多相当有价值的研究,但它在心理研究的方向上却出现了偏向,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正好修正了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轨道。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学的许多领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改变了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心理学仅仅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积极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高扬人性的积极性、建设性,它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这也是心理学的最终归宿,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同时,它也批判了“消极心理学”的观点,如认为人要么由本能驱使要么由环境决定的消极、被动的人性观,把人喻为动物和机器。

2.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积极心理学兴起不久,它的理论基础单薄,理论体系不完整。尽管积极心理学吸收了消极心理学中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人本主义的人文关怀和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还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模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和跨文化的研究。首先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价值取向,导致它在其研究对象的取样上还不够全面,忽略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重要的群体。另外,由于积极心理学兴起只有十几年,其发展的历史较短,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重要影响的纵向研究以及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具体表现为方法如何整合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等。目前积极心理学只涉及关于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些概括和笼统的理论,对于具体的操作和实证研究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其实积极心理治疗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积极心理学学科由于本身兴起历史的相对短暂性和复杂性,加上人类心理的多变性,如何吸取已取得的心理学成果来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也是积极心理学家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积极心理学与其说是一个完善的心理科学体系,倒不如说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处女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积极心理学羽毛渐丰,终于与消极心理学分庭抗礼,成为现代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向,但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在拓展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研究方向是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体验。Daniel Kahneman 指出,目前体验的快乐水平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建构基础。包括主观幸福感、适宜的体验、乐观主义和快乐等等,正如Diener(2000)所言:虽然人们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别在我国,幸福感研究刚刚起步,更有待开拓。

第二,研究方向是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在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研究途径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自尊、自我组织(Self-organizing)、自我定向(self-directed)、适应(adaptive entities)、

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

第三,研究方向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即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发展着的社会背景建构着人的素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脱离人们的社会环境孤立地研究积极心理,必须在社会文化生态大系统中考察。

第四,积极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两个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使原来具有片面性的心理学变得更完整、更平衡。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的运动,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这也是心理学的最终归宿。随着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基因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积极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任俊(2006):《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2]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史一场心理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16).

[3]况志华,叶浩生.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J].心理学报,2005,37(5):703-708.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5]Selige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6]Emory L. Cowen,Ryan P. Kilmer. Positive Psychology:Some Plusses and Some Open Issues [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2,30(4).

[7]Ryan RM, Deci EL.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well- being.Am Psychol1,2000, 55 (1):68- 78.

[8]Vaillant G. E. Adaptive mental mechanisms:Their role in a positive psycholog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1):89- 98.

[9]Medvedova 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Little Fiv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early adolescence. Studia Psychological, 1998, 40(4):261- 265.

积极心理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研究与探索 积极心理学研究 学号:2009105070 姓名:陈林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摘要: 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找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评价;发展趋势

目录 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4 - 1.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 4 - 1.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 5 - 2 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 - 6 - 2.1 基本含义 ............................................................................................... - 6 - 2.2 研究方法 ............................................................................................... - 6 - 2.3 研究内容 ............................................................................................... - 6 - 2.3.1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 7 - 2.3.2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 8 - 3 对积极心理学的评价.................................................................................... - 9 - 3.1 积极意义 ............................................................................................... - 9 - 3.1.1 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存在的不足........................................................................................... - 9 - 4 积极心理学发展趋势.................................................................................. - 10 - 5 结束语 .......................................................................................................... - 11 - 参考文献 .......................................................................................................... - 11 -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意义;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

浅谈积极心理学

结合《乱世佳人》浅谈积极心理学 合肥学院教育系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王娟娟0911011056 摘要:为了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背景、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主要观点、运用领域、启示和意义、展望,并结合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斯嘉丽的形象具体描述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什么样的,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哪些内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实证主义、情绪体验、个人特质、斯嘉丽。 前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最早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倡导的“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而提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反思,它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正文: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正式开创的。 (一)定义 积极心理学具体指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 (二)研究对象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三)它倡导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从而促进个人顺

利的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四)诞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1、理论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 年代特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1]。在二战期间这种研究被迫中断,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又重新关注人类的积极层面,重视积极的心理活动。人本主义思潮对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也对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关于“任何一种建构都必须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他人)的互动才能实现”的观点,对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环境,以及把积极组织系统和积极关系的构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都产生了影响。2、现实背景 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三种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但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成为了主导性模式[2]。目前,虽然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孤独、焦虑、精神空虚等负面心理也层次不穷。这让心理学家们不得不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认识到心理学应该注重对第二、三使命的完成,也即是对积极品质、人类的潜能等进行研究,于是积极心理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诞生了。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主题 (一)研究方法 一方面,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承继了西方现代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量表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另一方面,虽然它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但也不拒绝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如:它学习和继承了质性研究的一些优势和长处,还采纳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等。积极心理学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真得可谓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有利于它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二)研究主题 1、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最新)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优课_积极心理学答案精选

2-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1、具备生命意义的消极取向的人具有两种生存倾向:________和向外的社会倾向。(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向内的消极倾向 2、心理学和宗教的差异之一在于,所有宗教都试图回答“生与死”的终极问题,尤其是“死”的归宿问题。心理学关注生死之间________的问题。(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人如何更好活着” 3、意大利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_______用裸体少女和泉水暗示着人类的生殖本能,是歌颂人类生殖本能的不朽之作。(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泉》 4、调查发现,世界上的长寿者都具备四个明显的特征:合理饮食、______、平和心态、生活环境。(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科学运动 5、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阶段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此阶段是对生命意义困惑的最初阶段。(单选题) A、 幼儿园到小学 B、 小学到初中 C、 初中到高中 D、 高中到大学 我的答案:C

6、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生命意义的积极取向称之为()。(单选题) A、 生的本能 B、 爱的本能 C、 性的本能 D、 建设的本能 我的答案:B 7、健康是指()。(单选题) A、 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B、 没有病痛。 C、 没有心理疾病。 D、 身心舒适。 我的答案:A 8、顺境时觉得生命美好;蹉跎时觉得生命多难,逆境时觉得生命枉然,这说明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受制于:()。(单选题) A、 人的认识发展进程 B、 人的追求目标 C、 人的现实社会境遇 D、 人的生命周期规律 我的答案:C 9、下列不属于生命意义的社会取向的是:()。(单选题) A、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参照。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和提出者Seligman 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在动物实验中,若给狗重复施加其无法躲闪的电击,狗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行为,它会对本可以避开的电击不再躲避。人的某些行为或行为结果在一定刺激下也会出现由于对环境事件的“习得性无助”而产生抑郁。在后来的研究中,Seligman 又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 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由于心理学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因此现在有必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 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1)回顾过去———幸福而满足。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主要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幸福的指标。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到1969 年时仅有20 多篇研究论文,但现在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最近10 年间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有几千篇,这些研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也有一部分是金钱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形成了心理发展意义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他们看来,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的完美体验。Dinner 就是这一领域著名的研究者之一。他对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气质和人格以及主观幸福感强烈的群体的个人背景进行回顾,然后进行更为广泛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宏观社会环境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些调查研究发现,并不是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的幸福,而是决定于人们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在内的社会关系和人格特质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面对今天———快乐而充盈。研究发现,在每个年龄阶段虽然都存在着不快乐的人,但还必须承认,同时也有着许多快乐的人。Lyubomirsky 比较了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他们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有所差异,并且这种不同经常是自动化的,而并未被意识到的,主要表现在快乐的人对社会性比较信息较那些不快乐的人稍微迟钝些。快乐与金钱的关系、快乐与信仰的关系以及快乐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等主题也有不少研究。比如,Diener 等调查了福布斯排行榜中最有钱的100 位美国人,结果发现,他们仅比一般美国人多一点点快乐而且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快乐。甚至有人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快乐的感受了。财富对快乐的影响如此小,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事件、环境及人口组成等因素在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被差异中和了。 (3)憧憬未来———现实而乐观。拥有乐观精神是促使希望和乐观增长的关键,因为乐观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Christopher Peterson 认为,乐观涉及到认知、情感和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

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浅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

浅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 周春芳 在一份关于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征集问卷中,有位家长的问题是:孩子对各个课程没有兴趣和爱好,怎么办?从字面意思推测可能该家长的问题本质是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各门功课没兴趣。对此我的回复是:(1)请家长先自己思考或者说弄清楚,您希望孩子具体表现出什么样子才觉得还可以。(2)为此您曾做过哪些努力来帮助孩子,其中哪些比较有效,哪些无效?(3)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增加孩子的积极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信感,而不是每天就孩子的错误、不足进行纠正、批评和说教。并举了一个例子,希望那位家长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例子:美国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往往只打勾,不打叉。如一个学生做了10道题,结果对了一道,错了9道,老师就在他的本子上打一个大大的勾,学生一看发下来的本子,一个大勾,很开心。第二天10题对了两题,老师打了两个大勾,学生一看,昨天一个勾,今天两个勾,更开心,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自信感,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勤奋,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 上述回复中的第三条我是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来的。下面先谈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而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促进积极上,而不是传统的纠正问题上。那么什么才是学生积极性的源泉呢?即如何才能推动学生积极地学习呢?下面我想从大家不陌生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起。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绝对不笨,她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移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并且亲自辅导爱迪生的学习。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爱迪生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与她母亲的激发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激发和鼓励是指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希望的目标前进。

品味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教材

品味塞利格曼的积极 心理学

品味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摘要: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本文主要从塞利格曼的简介、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 关键词: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幸福,内在动机,沉浸体验 1.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浪潮,补充完善了仅仅研究心理缺陷和病态的理论阶段。在美国,塞利格曼教授为积极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这个新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与人的积极力量和幸福有关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个人概况

马丁·塞利格曼(1942-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人。1942 年8 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奥尔巴尼。1964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塞利格曼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998 年,塞利格曼以历史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据海格布鲁姆等2002 年数据统计显示,塞利格曼是20 世纪百名杰出心理学家之一。2006 年,塞利格曼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这一奖项是为在心理学理论和应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推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 3.研究方向与理论 3.1幸福 塞利格曼在2002年提出: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在这里,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或安详,也包括积极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 3.1.1.积极情绪:塞利格曼将积极情绪划分成三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和与将来有关的幸福。与将来有关的幸福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 3.1.2.幸福的作用:塞利格曼认为,积极情绪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更好的关系和显示更强生产力的机会。幸福的人们会高估他们的能力,对积极事件比对消极事件记得更多,但由于他们会运用一些重要策略,因此他们更擅长做生活的规划决策。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 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

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 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 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 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 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 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 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 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 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 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 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 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 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 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 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 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

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悟

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悟 心正是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是仁厚耿直的美好凸现。心正不是伺机的铤而走险,而是真诚的虚怀若谷;心正不是狡猾的利诱相逼,而是坦荡的助人为乐;心正不是阴险的同流合污,而是透明的开诚布公,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积极心理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悟1 非常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先前想不通的都想通了 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问问为什么。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 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 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 和她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她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她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她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撒谎的孩子有出息 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騙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睡不好会发胖 睡眠不足,容易发胖的。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如果早晨必须7点起床,前天晚上最好在11点左右睡。睡觉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读本小说。 科学家发现食指长文科好无名指长数学好 英国巴斯大学量度过七十五名七岁小童的右手手指长度,发现“手指比例”无名指较长的小童,数学成绩较好。食指较长的小童,英文成绩较出色。同样计算方法亦可用在成年男女上,成年女性“手指比例”通常是一,即食指及无名指长度相等,成年男性则多是无名指较长。 管理心理学 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夫妻血型搭配 (1)平等型:A男-A女,O男-O女,AB男-AB女,B男-B女; (2)恩爱型:O男-A女,B男-O女,A男-AB女,AB男-B女; (3)管理型:A男-O女,O男-B女,AB男-A女,B男-AB女; (4)互补型:O男-AB女,AB男-O女,B男-A女,A男-B女。 现在都肿么了?没结婚的像结婚的一样同居,结婚的像没结婚的一样分居;动物像人一样穿衣服,人像动物一样露着肉;小孩像大人一样成熟,大人像小孩一样幻稚;女人像男人一样爷们,

积极心理学文献综述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国外研究现状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2001年4位获John Templeton 积极心理学奖的心理学家中的前3位(Jonathan Haidt;Laura A King;Mc Cullough)都是因他们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的研究而获奖。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方面,在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影响方面,Hillson和Marie (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而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Salovey 和同事也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George Vaillant(2000)认为:没有人能够在一生中都没有痛苦,都体验快乐,但积极的心理适应会渗透于整个人生。这些研究者都认为,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

2019年积极心理学-模拟考试1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 A的上个月收入为5000元,这个月变为5500元;B的的上个月收入为10000元,这个月变为8000元。有人认为A的幸福感更高,他可能是从()的角度进行解释的。 A. 易得性启发式 B. 框架效应 C. 参照点效应 D. 再认启发式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相传为()所作,为儒家经典。 A.

B. 曾参 C. 颜回 D. 仲由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但当今这种观念的泛滥,与( )的著名与普及不无关系。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在心理学中,描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关系的是()。 A.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B. 韦伯定律 C. 首因效应 D. 马太效应 满分:1.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A. 社会幸福观 B. 心理幸福感 C. 主观幸福感 D. 道德幸福感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6. 个体认为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高,而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A. 风险的悲观偏差

关于积极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积极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导语: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关于积极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其实刚开始我并不是很想这门课,是因为室友很想上这门课,然后就拉着我陪她选这节课的。但当真正开始上课后感觉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一次上课我并没有认真听,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说为什么选这门课、以及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让我们学到什么。偶尔听老师的几句话,感觉到确实有道理蕴藏其中,有些道理确实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上课的次数的增加,我们懂得了更多关于身心健康的知识。拥有积极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对成长有着极大的重要性。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用处只会让这种消极的情绪蔓延、传播,而对于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身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大学生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的问题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如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的人际交往的问题等等。通过这门课,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问题即便无法解决问题,但至少我们能过的舒适点,拥有积极的心理。

其实这个学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要考四级、考会从、考国二。考试一个接一个,让人感觉很累。所以呢,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学习让我知道更多的方法去缓解压力以及如何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 种来临的考试。例如,每天早上起来照镜子时给自己一个微笑,笑着对自己说我可以的,这对一天都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一天中都给自己学习的动力。生活、学习都不会像自己想像的那么如意,偶尔还是会有难过、伤心的时候以及某一时刻会有一种特别不想学习的念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给自己放个小假,坐在宿舍看个电影什么的。要想全身心的放松自己,就必须痛痛快快的看电影,而不是一边看电影一边想着:哎呀,我的什么作业还没有完成。这样根本就达不到放松的效果。所以,该放松的时候就尽情的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就认认真真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我也深深的记得这种方法,记得快考会从的时候,有一个周末 真的是不想复习了,感觉自己天天都是看这几本书真的好累。于是我就给自己放了假,那个周末都没有复习,在宿舍看电影,还有和朋友去逛街买东西,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下周也有新心情,和学习的动力了。所以,每当我们感觉压抑或是特别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而是放松放松自己,以便接下来更好的学习。 所谓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认 识世界、发现世界的美,进而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主张心人们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 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