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和易性的分析

混凝土和易性的分析
混凝土和易性的分析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二、砂率的影响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

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三、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1)水泥品种的影响在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用普通水泥时小,这是因为前者水泥的密度较小,所以在相同水泥用量时,它们的绝对体积较大,因此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混凝土就显得较稠,若要二者达到相同的塌落度,前者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必须增加一些,另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2)骨料性质的影响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配、颗粒粗细及表面形状等。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碎石和山砂拌制的好:用级配好的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水性好,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好。(3)外加剂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流动性明显提高,引气剂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者还分别对硬化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四、拌合物存放时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搅拌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塌落度将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一些水分逐渐被骨料吸收,一部分被蒸发,以及水泥的水化与凝聚结构的逐渐形成等作用所致。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的更快,因为这时的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的更快。和易性。混凝土的主要性质是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影响和

易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用水量;2)水灰比;3)砂率;4)其他影响因素: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2)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质。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和抗剪,其中以抗压强度为最高,所以混凝土主要用来抗压。2)普通混凝土受压破坏特点。混凝土受压破坏主要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上。混凝土受荷载之前,粗骨料与水泥石界面上实际已存在细小裂缝。。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A)水泥强度和水灰比。(B)龄期。(C)养护温度和湿度。(D)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因素。4)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采用湿热处理(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改进施TT艺、加强搅拌和振捣(采用混凝土拌合用水磁化、混凝土裹石搅拌法等新技术)、加入外加剂(如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等)。(3)普通混凝土的变形性质。1)化学收缩。2)干湿变形。3)温度变形。4)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变形。混凝土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徐变变形,初期增长较快,然后逐渐减慢,一般持续2~3年才逐渐趋于稳定。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分析)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它至少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项独立的性能。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力作用下能产生的流动并均匀密实地添满模板 的性能。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可见,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有各自的内涵,因此,影响它们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谈谈个人的理解。 1、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泥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 比。在单位混凝土拌合物中,集浆比确定后,即水泥浆的用量为一固定数值时,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较小,则水泥浆较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亦较小,当水灰比小于某一极限值时,在一定施工方法下就不能保证密实成型; 反之,水灰比较大,水泥浆较稀,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却随之变差。当水灰比大于某一极限值时,将产生严重的离析、泌水现象。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拌合物能够密实成型,所采用的水灰比值不能过小,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所采用的水灰比值又不能过大。由于水灰比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为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

而增加用水量时,必需保证水灰比不变,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否则将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决不能以单纯改变用水量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2、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 率。砂率表征混凝土拌合。由于砂率变化,可导致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的变化。当砂率过大时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小;当砂率过小时,虽然集料的总表面积减小,但由于砂浆量不足,不能在粗集料的周围形成足够的砂浆层起润滑作用,因而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更严重的是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与保水性,使拌合物显得粗涩、粗集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等不良现象。因此,在不同的砂率中应有一个合理砂率值。混凝土拌合物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 3、单位体积用水量:单位体积用水量是指在单位体积水泥混 凝土中,所加入水的质量,它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主要是依靠集料及水泥颗粒表面吸附一层水膜,从而使颗粒间比较润滑。而粘聚性也主要是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如用水量过少,则水膜较薄,润滑效果较差;而用水量过多,毛细孔被水分填满,表面张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因素.

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因素 水泥混凝土和易性是,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不易离析、易于捣实等综合性质。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 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一、和易性的概念 ............................................................................................................................................1 二、影响商品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2 5.其他影响因素 ..................................................................................................................................................4 三、和易性的测定方法...................................................................................................................................4 1.坍落度试验..............................................................................................................................................5 2.维勃稠度试验.........................................................................................................................................5 3.增实因数法..............................................................................................................................................6 四、结束语..........................................................................................................................................................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各类商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成为关键控制程序。 适宜的和易性、稳定而匀质的商品混凝土、正确的施工和充分的养护,是保证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因此,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是整个商品混凝土施工工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硬化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与商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商品混凝土的性能。 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对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综合评价。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性能。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测量并评价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混凝土和易性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和易性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和易性是指新拌混凝土易于搅拌、输送、浇筑、捣实等各工序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其含义包括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也称混凝土工作性。 1、流动性 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太大,则流动性差,难以振捣密实;若拌合物过稀,则流动性好,但易分层离析。 2、粘聚性 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 若拌合物粘聚性不好,则易发生浆体与骨料分离,造成拌合物不均匀,振捣后易出现麻面、蜂窝,影响混凝土强度。 3、保水性 是指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泌水现象的性能。 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内部易形成透水通道,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底部没有过多的或是少量的稀浆流出,说明混凝土的保水性好。混凝土在拌和的过程中大量的稀浆流出,说明混凝

土保水性非常不好。 混凝土和易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增加必然引起粘聚性和保水性的降低;粘聚性增加有助于提高保水性,但会降低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流动性提高,但粘聚性变差。 1、流动性与粘聚性 混凝土流动性大的拌合物要求颗粒间的内摩擦较小易于密实,即粘聚性较小,易泌水和离析。粘聚性增加也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提高流动性方式: (1)保持混凝土水胶比不变,增加拌合物浆体用量,浆体包裹 在骨料表面起润滑作用,减少骨料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2)适当提高减水剂和引气剂,增加减水剂的用量可以在混凝 土拌合物中释放出部分自由水,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引气剂可以在混凝土拌合物内形成大量起润滑作用的微气泡,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2、流动性和保水性 混凝土流动性越大,保水性就会相对变差。 选择与混凝土原材料适应性较好的外加剂,能同时获得满意的拌合物流动性及保水性。 在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粒径级配好的骨料、合理的砂率也能起到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改善拌合物保水性。 3、粘聚性和保水性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简介:从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砂率的影响,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关键字: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因素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 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 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

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评定

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评定 更新日期:2008-10-17 粘聚性通过观察坍落度测试后混凝土所保持的形状,或侧面用捣棒敲击后的形状判定,用捣棒在已测好坍落度的试体侧面轻轻敲打,若试体逐渐下沉,则粘聚性好;若试体敲击后有倒塌或部分崩裂或发生离析现象,则粘聚性欠佳。 保水性是以水或稀浆从底部析出的量大小评定。析出量大,保水性差,严重时粗骨料表面稀浆流失而裸露。析出量小则保水性好。 (2)维勃稠度法:维勃稠度法则是在坍落度筒提起后,施加一个振动外力,测试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完全填满面板所需时间(单位:秒)代表混凝土流动性。时间越短,流动性越好;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差。 维勃稠度试验仪 1. 容器; 2. 坍落度筒; 3. 圆盘; 4. 滑棒; 5. 套筒; 6.13. 螺栓; 7. 漏斗; 8. 支柱;9. 定位螺丝;10. 荷重;11. 元宝螺丝;12. 旋转架 3.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用水量增大,流动性随之增大。但用水量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易产生泌水分层离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强度和耐久性。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在原材料品质一定的条件下,单位用水量一旦选定,单位水泥用量增减50~100kg/m3,混凝土的流动性基本保持不变,这一规律称为固定用水量定则。这一定则对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带来极大便利,即可通过固定用水量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的同时,调整水泥用量,即调整水灰比,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单位用水量可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和粗骨料的种类、规格,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按表4-12选用,再通过试配调整,最终确定单位用水量。 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选用表 项目指标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31.5 40 16 20 31.5 40 坍落度(mm) 10~30 190 170 160 150 200 185 175 165 35~50 200 180 170 160 210 195 185 175 55~70 210 190 180 170 220 205 195 185 75~90 215 195 185 175 230 215 205 195 维勃稠度(s) 16~20 175 160 - 145 180 170 - 155 11~15 180 165 - 150 185 175 - 160 5~10 185 170 - 155 190 180 - 165 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如采用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 ② 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可相应增减用水量。 (2)浆骨比 浆骨比指水泥浆用量与砂石用量之比值。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前,水泥浆主要赋予流动性;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以后,主要赋予粘结强度。在水灰比一定的前提下,浆骨比越大,即水泥浆量越大,混凝土流动性越大。通过调整浆骨比大小,既可以满足流动性要求,又能保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浆骨比不宜太大,否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春芳 摘要: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易于搅拌、运输、浇筑、捣实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和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和易性为一综合技术性能,它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和易性有时也称工作性。 Abstract:workability refers to the concrete mixing easily, transportation, casting, ramming construction work,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and to obtain uniform quality and dense. And as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cluding liquidity, cohesiveness, water retention of three aspects, and is also sometimes referred to the work of. 关键词: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1)水泥浆的数量 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一定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拌合物内,如果水泥浆愈多,则拌合物的流动性愈大。若水泥浆过多,将会出现流浆现象,使拌合物粘聚性变差,同时对混凝土耐久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且水泥用量也大。水泥浆过少,不能填满骨料空隙或不能很好地包裹骨料表面时,就会产生崩坍现象,粘聚性变差。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2)水泥浆的稠度 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决定的。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不变增加用水量,这种情况下拌合物中的水泥浆增多,当水泥浆增加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骨料周围水泥浆润滑作用增强,减少了骨料间的摩擦力,使拌合物流动性增大,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是,当水泥浆增加量过多时,骨料用量必然相对减少,这时混凝土拌合物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致使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反而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坏。 保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变增加用水量,当用水量增加不太多时,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受影响,流动性增大,这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改善。但当加水量过多时,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虽然增大,但将会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致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

混凝土和易性的分析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二、砂率的影响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

混凝土和易性的实验报告

混凝土和易性的论文 班级:土木0904 姓名:袁家帅学号:09231121 任课老师:潘雨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坍落度法测和易性 一、三大影响因素 1、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 2、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

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

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 首先是和易性包含的含义: 1、流动性 2、粘聚性 3、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与流动性以及粘聚性相关 2、水泥浆的稠度。 3、砂率 此外水泥品种、骨料种类、粒形和级配、外加剂、时间、温度等,都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 1)和易性。混凝土的主要性质是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影响和易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用水量;2)水灰比; 3)砂率;4)其他影响因素: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

(2)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质。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和抗剪,其中以抗压强度为最高,所以混凝土主要用来抗压。2)普通混凝土受压破坏特点。混凝土受压破坏主要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上。混凝土受荷载之前,粗骨料与水泥石界面上实际已存在细小裂缝。。 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A)水泥强度和水灰比。(B)龄期。(C)养护温度和湿度。 (D)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因素。4)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采用湿热处理(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改进施TT艺、加强搅拌和振捣(采用混凝土拌合用水磁化、混凝土裹石搅拌法等新技术)、加入外加剂(如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等)。

(3)普通混凝土的变形性质。1)化学收缩。 2)干湿变形。3)温度变形。4)荷载作用 下的混凝土变形。混凝土变形分为弹性 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 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 徐变。徐变变形,初期增长较快,然后 逐渐减慢,一般持续2~3年才逐渐趋于稳定。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6.3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是指由水泥、砂、石及水拌制的混合料(水泥砼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砼拌合物,又称新拌砼(Fresh concrete)。如图6.3.1。 图6.3.1 混凝土拌合物 一、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砼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砼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 1.流动性:指砼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模型的性能。反应拌合物的稀稠程度。 (1)拌合物太稠,砼难以振捣,易造成内部孔隙; (2)拌合物过稀,会分层离析,影响砼的均匀性。 2、粘聚性:指砼拌合物内部组分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离析分层现象,而使砼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3、保水性:指砼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4、关系:互相关联,又互相矛盾。 如:流动性很大时,往往粘聚性和保水性差。反之亦然。粘聚性好,一般保水性较好。 因此,所谓的拌合物和易性良好,就是使这三方面的性能,在某种具体条件下得到统一,达到

均为良好的状况。 音频教学 二、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内涵比较复杂,难以用一种简单的测定方法和指标来全面恰当得表达。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并辅以直观经验来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1、坍落度试验(Slump Test) 坍落度试验是用标准坍落圆锥筒(如图6.3.1)测定,该筒为钢皮制成,高度H=300mm,上口直径d=100mm,下底直径D=200mm,试验时,将圆锥置于平台上,然后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标准圆锥筒内,每层用弹头棒均匀地捣插25次。多余试样用镘刀刮平,然后垂直提取圆锥筒,将圆锥筒与混合料排放于平板上,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差,即为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以mm为单位(精确至5mm)。如图6.3.2。 图6.3.1 坍落度筒图6.3.2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坍落度越大,流动性越好。根据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S大小,可将混凝土进行如下分级: T1低塑性砼 S=10~40mm

和易性

和易性 中文名称:和易性 英文名称:workability 定义1: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和、运输、浇筑过程中,便于施工的技术性能。 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水工建筑(二级学科) 定义2: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和、运输、浇筑过程中,便于施工的技术性能。 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 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 和易性概念 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称混凝土的工作性。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常包括有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反映出拌合物的稀稠程度。若混凝土拌合物太干稠,则流动性差,难以振捣密实;若拌合物过稀,则流动性好,但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用水量。 2、粘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粘聚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若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不好,则混凝土中集料与水泥浆容易分离,造成混凝土不均匀,振捣后会出现蜂窝和空洞等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胶砂比。 3、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内部易形成透水通道,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品种、用量和细度。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综合体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四方面性质的矛盾统一。

如何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如何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使用下列措施加以改善。 (1)采用及配良好的集料。 (2)采用合理的砂率。 (3)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水泥浆量(可以小幅度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4)掺入减水剂(可以大幅度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外加剂小料。 多性能调节剂系列(DT-1) ★性能优势:改善萘系脂肪族母料与水泥及品质较差的粉煤灰的适应性;增大初始流动度。 ★掺量:胶凝材料的 0.04%-0.12% (按照2.0掺量计算) ★试验方法: 1、初次实验先在原配方基础上直接掺加DT-1(10-30)KG; 2、若混凝土初始及保坍两方面改善较明显,则建议适当减少母料用量; 3、若混凝土初始流动度有所改善,但是不太明显,则需要逐次增加调节剂的用量(每吨泵送剂中可掺加20-60kg)直至出现理想的效果。★适用范围:适用于萘系、脂肪族、氨基类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调节剂系列(JST-2014-B) ★性能优势:能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对于级配较差的混凝土,在

初始扩展度、损失控制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掺量:胶凝材料的0.006%-0.016% (按照2.0掺量计算) ★试验方法: 1、复配中原有配方不变的情况下直接掺加JST-2014-B(3-8)KG, 可 以增大初始扩展度,改善经时损失或混凝土的和易性; 2、根据混凝土初始及和易性的改善情况可以适量调整原泵送剂配方 中母液和缓凝小料的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聚羧酸减水剂的泵送剂复配。 保 塑剂系列(BS-1) ★性能优势:控制坍落度损失,改善混凝土流动度。 ★掺量:胶凝材料的 0.01%-0.1% (按照2.0掺量计算) ★试验方法: 1、在原配方基础上每吨液体泵送剂中直接掺加BS-1(5-10)KG; 2、混凝土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之后可以适量调整原泵送剂配方中母液 和缓凝小料的用量; 3、根据每个地方的要求及不同的季节合理调整掺量。 ★适用范围:萘系脂肪族氨基聚羧酸等各类减水剂的泵送剂 复配。 缓凝剂系列(HN-2014-B) ★性能优势:改善混凝土流动度,控制坍落度损失又不会造成凝结时 间的大幅延长,超高性价比优势。 ★掺量:胶凝材料的0.01%-0.08% (按照2.0掺量计算)

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是指由水泥、砂、石及水拌制的混合料(水泥砼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砼拌合物,又称新拌砼(Fresh concrete)。 一、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砼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砼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 1.流动性:指砼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模型的性能。反应拌合物的稀稠程度。 (1)拌合物太稠,砼难以振捣,易造成内部孔隙; (2)拌合物过稀,会分层离析,影响砼的均匀性。 2、粘聚性:指砼拌合物内部组分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离析分层现象,而使砼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3、保水性:指砼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4、关系:互相关联,又互相矛盾。 如:流动性很大时,往往粘聚性和保水性差。反之亦然。粘聚性好,一般保水性较好。 因此,所谓的拌合物和易性良好,就是使这三方面的性能,在某种具体条件下得到统一,达到均为良好的状况。 二、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内涵比较复杂,难以用一种简单的测定方法和指标来全面恰当得表达。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并辅以直观经验来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1、坍落度试验(Slump Test) 坍落度试验是用标准坍落圆锥筒(如图6.3.1)测定,该筒为钢皮制成,高度H=300mm,上口直径d=100mm,下底直径D=200mm,试验时,将圆锥置于平台上,然后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标准圆锥筒内,每层用弹头棒均匀地捣插25次。多余试样用镘刀刮平,然后垂直提取圆锥筒,将圆锥筒与混合料排放于平板上,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PPT小组成员:袁小川、吴飞翔、夏挺、马金理、费飞。 负责工作: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其他品种的混凝土。 材料内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书籍:《商品混凝土》、《土木工程材料》 咬定青山不放松,里根扎在岩石中。参天大树有了根基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房屋建筑因为有了混凝土才能抵抗自然的侵蚀。那什么是混凝土呢? 混凝土是从19世纪20那年代自波特兰水泥发明以后,经过人类的不断潜心研究,最终逐步发展成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按适当比例配合(必要时掺加适量外加剂、掺合料),经搅拌、振捣成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硬化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状和一定强度的人造石材。如图是混凝土砌成的砖块: 混凝土由于种类繁多,分类也就成了难事。按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按表观密度分类则又可以分成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还有其他的如:定额分类、使用分类、施工工艺分类、拌合物分类等等。总之混凝土的趣事还有好多好多。 除了制备混凝土时计算配合比和原材料搭配需要注意,还要重点知道混凝土的主要性质:强度、变形性、耐久性、和易性。 1、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2、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注意:当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 3、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含义如下: (1)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中各个角落的性能,流动性好的混凝土,施工时操作方便,易于振捣成型。流动性的大小用“坍落度”或用“维勃稠度”指标表示。 (2)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互相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不分层,能保持整体的均匀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密度和颗粒不同的固体颗粒和水分组成,在外力作用下,各组成材料的沉降各有不同,如果混凝土拌合物中各材料配比不当,黏聚力较小,则在施工中非常容易发生分层(混凝土拌合物各组分出现层状分离现象)、离析(混凝土拌合物内一些组分的分离、析出现象)、泌水(又称析水,从水泥浆中泌出部分拌合水现象)的情况,致使混凝土硬化后产生“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黏聚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使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拌合物截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截锥体试体逐渐下沉(或保持原状),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3)保水性: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宜析出的能力,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一部分是保证水泥水化所需水量(约占水泥用量的20%~25%),另一部分是为了混凝土的拌合物具有足够流动性,便于浇捣所需的水量,前者与水泥水化物形成晶体和凝胶(结晶水和凝胶水),

将永远存在混凝土中,后者在混凝土运输、浇捣中,在凝结硬化前,很容易聚集到混凝土表面,引起表面疏松,或积聚在骨料或钢筋的下表面,形成孔隙,削弱了骨料或钢筋与水泥石的黏结力,这种现象称为泌水性。 泌水现象是材料离析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水性差。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果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我们所叙述的和易性中的三个性质,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相互一致的。例如增加用水量可以提高流动性,但不一定能改善黏聚性和保水性,在通常情况下用水量多总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所以和易性无法用一种指标评定,需用几种指标综合评定。 在施工现场实际工作时,对于和易性的判断,通常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辅以直观经验评定黏聚性和保水性,来确定和易性,可以观察坍落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成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并应予以记录备案。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混凝土的质量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施工整个过程中增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对混凝土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研究了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一、混凝土和易性 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称混凝土的工作性。通常包括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反映出拌合物的稀稠程度。若混凝土拌合物太干稠,则流动性差,难以振捣密实;若拌合物过稀,则流动性好,但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用水量。 2.粘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粘聚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若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不好,则混凝土中集料与水泥浆容易分离,造成混凝土不均匀,振捣后会出现蜂窝和空洞等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胶砂比。 3.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品种、用量和细度。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综合体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性质的矛盾统一。 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简单测定方法。一般用实验测定流动性,以目测和经验评定粘聚度和保水度。混凝土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其测定方法有坍落度与坍落扩展法和维勃稠度法两种。 二、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骨料间的摩擦力及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

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包含的含义: 1、流动性 2、粘聚性 3、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与流动性以及粘聚性相关 2、水泥浆的稠度。 3、砂率此外水泥品种、骨料种类、粒形和级配、外加剂、时间、温度等,都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 1)和易性。混凝土的主要性质是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影响和易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用水量;2)水灰比;3)砂率;4)其他影响因素: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 二、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

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 前言 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由混凝土和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其它加筋混凝土更加扩展了混凝土的应用的领域,混凝土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混凝土技术发展应紧紧围绕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使得对经济效益的理解有了改变,从以往一个企业或行业谋取利益,提高到位一个国家一级人类谋利益。水泥unningtu由于原料丰富,能耗与成本低,适应性好,耐久性好,并能够消纳工业废渣等特点。在今后混凝土原料中的主要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广用途、广用量的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的胶凝材料,而其生产过程又是以大量的消耗能源和造成环境污染为代价,这就使得在今后的水泥混凝土中如何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成为现代混凝土技术的一个新的课题。而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由于其强度和密实效果,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方面作用明显。 一、水泥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性 和易性亦称为工作性:系指新拌混凝土适合于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密实成型的性能。它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可泵性的技术性能。工作性优良即流动性大, 黏聚性好、保水性好。是新拌混凝土适合泵送施工等现代化施工工艺的技术保证,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基础。具有优良和易性的新拌混凝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形成均匀、密实、坚固的硬化混凝土结构,对其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作性不良的新拌混凝土,施工时会在混凝土的上表面或侧面出现泌水,导致其硬化后表面疏松多孔,容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引发收缩开裂,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新拌混凝土施工时还会在其内部出现水泥浆、粗细骨料三者之间发生互相分离或不均匀离析现象,使浇注后模板中的混凝土分层或不密实,产生蜂窝,狗洞等质量事故。 二、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包括水泥浆的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外加剂品种、搅拌站及停放时间、环境温度、水泥浆和骨料之比等因素。 1、水泥浆量:在混凝土单位体积内,如果保持水灰比不变,新拌混凝土中水泥浆量愈多,流动性愈大,反之则小。水泥浆量多,意味着用水量增加,也是混凝土中的浆料除填充混凝土集料间的空隙外,尚可以包裹集料表面形成润滑层,以减少集料颗粒间的摩擦阻力,使新拌混凝土由一定的流动性。但是一味的增加浆量,则使单位额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体积内的集料含量必然减少,当达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出现水泥浆不包裹集料而分层流出及泌水现象,也叫做离析,使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变差。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泥浆的稠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的大小,水灰比小,水泥浆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小,相反,水灰比大,水泥浆较稀,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较大,但粘聚性及保水性差。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过程中,选择并使用一个良好的水灰比,能够做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对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砂率:是指砂子的重量占骨料重量的百分率,是表示砂子和石子两者之间如何组合的一个关系,也是关系到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砂率增大时,细骨料的表面积增加,所需要包裹的水泥浆量亦多,这就使集料的润滑层变薄,甚至减少,新拌混凝土的稠度增大,流动性降低。反之,砂率小不能起到填充粗骨料空隙的需求,而需要消耗过多的水泥浆来填充。造成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易出现泌水、流浆的现象,甚至出现溃散等不良现象发生。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就要有一个最佳砂率,而新拌混凝土是否具有最佳砂率表现,就是表现在能否使新拌混凝土在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黏聚性的条件下,水泥浆用量最少。 4、外加剂:新型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已逐步被泵送所代替,要使新拌混凝土能够达到泵送的要求,使用外加剂(矿物外加、化学外加剂)是比不可少的,而外加剂对和易性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如矿物外加剂的需水量大,就容易造成新拌混凝土要达到良好泵送和易性而要加入较多的水量,或加大化学外加剂的用量。而化学外加剂同水泥适应性的好坏,也是以和易性的好坏为表征的。 5、新拌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相差较大,在负温环境下,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部分拌合水将冻结,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起到抑制和降低的作用。而过高的温度和大风天气,会使环境中的湿度变小,新拌混凝土的拌合水会大幅度的蒸发,从而也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影响到施工和混凝土耐久性能。 当然,还有水泥品种,集料的颗粒级配,这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混凝土和易性同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关系 混凝土硬化后强度同新拌混凝土的水灰比、密实度和孔隙率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混凝土在具备良好和易性的前提下,即在做适当数量的功或拟投入一定功的情况下,使混凝土达到最大容重而充分密实,从密实及其强度之间的关系可明显看出混凝土密实度的重要性。我们将密实度表达为容重比,也就是给定混凝土的实际容重与同一样拌合物充分密实后的容重之比。同样,实际密实的混凝土强度与同一经充分密实之后的混凝土强度之比称为强度比。 在混凝土中,孔隙率的存在可大大降低强度,孔隙率占6%时,强度的降低可达30%以上,即使孔隙率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