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着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着

、水文地质资料

、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计算简图如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r o=0.29)(A+B)=0.29 &0+25)=15.95m

2、平均渗透系数

k=E (kxh i)/ E i h(1 鬼.8+0.1 3+3>6+12>6+5X12+4>5+100+8X).559000000000005)/(0.8+3+6+6+

12+5+6+39.359)=5.985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 d= H i+s-d w=7+0.5-0.2=7.3m

S w= H i+s-d w +r o X=7+0.5-0.2+15.95 0.5>15.275m

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X5.275 (5.985 39.359)0.5=224.082m

R0=R+r o=224.082+15.95=240.032m

4、井点管的长度

H d>H1+s+r o Xi+h+l=7+0.5+15.95 0.5+0.2+6=21.675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

Q=n k(2H-S d)S d/ln(R0/r o)=3.14 咏985 )(2 >39.359-7.3) 7.3/ln(240.032/15.95)=3615.471m3/d

6、井点管数量

n=1.1Q/q0=1.1 3615.471/110=37

7、集水管总长

矩形基坑:La=2X(A+B)=2 X(30+25)=110m

&井点的间距

L d=L a/( n-1)=110/(37-1)=3.056m

9、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q= n k(2HS w) S w /(In(R/r w)+ 艺(ln(R/(20-

sin(j n /n)))))=3.14 X 5.985 X (25239)35915.275/(ln(224.082/0.15)+ 艺(In(224.082/(2 n 祐

)))))=184.37m3/d

S i=H-(H2-q/( n k) X 艺 ln(0Si(X(2j-1) n /2n))0)5=39.359-(39.35$-184.37/(3.14 X 5.985) X 艺ln(224.082/

(2 X o Xsin((2 j-X) Xn /(2 X n-)=)l)4.922m > d=7.3m

满足要求!

最新井控培训试题标准答案

井控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井控是指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的简称。“大井控”是指对油气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溢流是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钻井液的量比泵入的钻井液的量多,(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流。 3、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要进行(短程起下钻)作业,即在起钻前先从井内起出(10~15)柱钻具,然后再下到井底开泵循环一周。 4、起钻过程中主要产生(抽吸压力),它使井底压力(降低),其值过大会导致溢流。 5、每起出(3)柱钻杆或(1)柱钻铤必须要检查一次灌浆情况。 6、关井情况下,气柱在井内滑脱上升过程中,气柱压力(不变),井底压力不断(升高),井口压力不断升高。 7、司钻法压井第一循环周使用(原浆)将井内溢流顶替到地面,第二周用(压井液)将原浆顶替到地面。 8、钻井队(每日白班)开始钻进前要做低泵冲实验并有记录。其他如泥浆性能、钻具结构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重新做低泵冲试验。 9、每次安装完套管头之后,均要进行(注塑、试压)。注塑、试压压力取本次所用套管抗外挤强度的80%和连接法兰的额定工作压力的(最小值)。 10、远控台各操作手柄应处于(实际工作)位置,继电器的压力范围是(18.5~21)MPa。 11、节控箱的油压为(2.6~3)MPa,待命状态时液动节流阀的开度为(3/8~1/2)。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 30分) 1、钻井液静液柱压力的大小与(C)有关。 A、井径和钻井液密度 B、井斜和钻井液密度 C、钻井液密度和垂深 D、井径和垂深。 2、发现溢流后应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尽快(A)。 A、按关井程序关井 B、开泵循环 C、将钻头下到井底 D、加重泥浆。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必须低于(D)。 A、最薄弱地层破裂压力 B、套管抗内压强度的80% C、封井器最高工作压力 D、以上数据中最小的值 4、气侵关井后,天然气在井内上升时井底压力(B)。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不确定。 5、某井溢流关井后套压不断升高接近最大允许关井套压这时应(B)。 A、打开防喷器卸压 B、适当打开节流阀放压 C、憋漏地层以保护环境 D、组织撤离 6、下列四种情况下,(A)时的井底压力最小。 A、起钻 B、下钻 C、静止 D、钻进 7、压井过程中,是通过调节(A)来控制井底压力不变。 A、节流阀 B、防喷器 C、储能器 D、泥浆泵泵速 8、影响波动压力的因素有(a.b c )。 A、起下钻速度 B、环空间隙 C、钻井液性能

降水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原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 (3) 3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5) 4降水设计方案 (6) 4.1降水井井身大样 (7) 4.2降水井布置 (7) 4.3集水坑布置 (8) 4.4施工技术措施 (9) 4.5降水井施工 (10) 4.6抽水试验 (11) 4.7实验目的 (11) 4.8降水的运行 (12) 4.9降水井点的监测 (13) 4.10封井方案 (13) 4.11填坑方案 (16) 5施工部署 (17) 5.1施工管理体系 (17) 5.2质量保证体系 (17) 5.3劳动力组织计划 (17) 5.4机械设备计划 (17) 6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18)

5.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8) 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 7.1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21) 7.2质量控制措施 (21) 7.3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23) 7.4质量控制程序 (26) 8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28) 8.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28) 8.2土方施工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28)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一标段/二标段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设计施工图纸 (2)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 (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白银市人防疏散基地项目主要由一标段、二标段组成,由甘肃再就业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编制实施现场降水措施。 一标段涵盖内容包括疏散指挥中心、物资库房A和物资库房B。建筑面积总面积为:7987.15㎡。其中疏散指挥中心建筑面积为5313.13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15米,地上四层;物资库房A由四个单体组成,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为308.05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7.2米,地上二层;物资库房B由四个单体组成,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为401.78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7.5米,地上二层。基础结构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抗震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两道设防,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第1章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第2章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第3章工艺流程 1. 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接通吸水管→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 降水完毕后拨井管→封井 2. 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 ~10m 间距为5~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 15m 同时应不小于21/2R 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 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 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 1

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第4章质量标准 1.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2.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第5章成品保护 1. 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 2. 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他外界因素破坏降水 第6章安全与环境 1.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建立好标高观测系统并 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 2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底板承压水头计算: h k =(H s r s )/(F s r w ) H S 为基坑最终开挖面到下部承压含水层顶面间的距离(m); γ s 为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上土层的重度(kN/m3); F s 为安全系数,取1.1~1.3; r w 为水的重度(kN/m3); h为承压含水层从顶板算起的承压水头高度(m)。 h s 为实际承压水头高度(m); h s >h k 时:需要进行降压降水,降压水头高度为h s -h k = 6-0.56 = 5.44 m。 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2.73kMS/log(1+R/r )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S=(D-d w )+S w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等效半径(m); M为由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349.22m3。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120πr s l3k1/2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r s 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6个。 4、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 >l y 0=[H2-0.732Q/k×(logR -log(nr n-1r w )/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 r w 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 0=R+r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5.85m。

井点降水计算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避免基坑积水和确保施工方便,除采取井点降水外,还在基坑面四周砌筑250×250的排水沟,四大对称角设四个钢筋笼集水井,(集水井半径500mm,深800mm),每个井内放置一个Φ100单极电动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并派专人进行看管。把水从集水井抽至地面沉沙坑,然后排入市政管道内。基坑降水示意图如下: 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 由于该地域地下水丰富需进行井点降水,井点降水计算如下(此计算按照最大化粪池尺寸计算)。 (1) 基坑中心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由于地下水位深度为-1.8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将近6m,水位要降至基坑一下500mm,故基坑水位降深为-4.7m (2)影响半径R

注:由于地质勘测报告中未提供渗透系数K ,根据施工手册查到的K=10 m3/d (3)基坑等效半径r 0 r 0 = 0.29(a +b )=0.29*(11.8+3)=4.3 基坑涌水量: (2H – S)S (2*6.15– 4.7)*4.7 Q= 1.366K = 1.366*10* Lg(R + r) – lg r lg(73.70 +4.3)-lg4.3 =257.25m 3/d (4)单根井点管的极限涌水量: q=120π rl 3 K = 120*3.14*0.1*0.73* 10 =40.9m 3/d (5)求井点数n : n= 1.1*Q/q = 1.1*257.25/40.9 =6个 (6)井管长度: 井管全长 5.86 + 0.8 + 0.5 + 0.1*13.8/2 – 0.6 = 7.25m 井点降水平面示意图 地下自然水位 降水水面位置 井点降水剖面示意图 集水坑

最新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1 2 1、工程简介 3 着中重说明基础工程中的地质概况、地下水概况以及与降水有关的情况,即4 为什么要降水? 5 2、降水方式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6 现场井点布置,采用的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 7 3、降水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8 在降水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应注意的事项 9 4、计算书(附后) 10 本节主要讨论轻型井点降水有关计算 11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12 一、总涌水量计算 13 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14 用下式计算公式: 15 (2H―s)s 16 Q=1.366K 17 lgR―lgx0 18 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19 (2H―s)s 20 q=1.366K 21 lgR―lgr 22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 23 H—含水层厚度(m); 24 s—水的降低值(m); 25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H? 26 K 27 r—井点的半径(m); 28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 29 30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31 π—圆周率,取3.1416;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32 33 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34 Q 35 n=m 36 q 37 式中 q=65π?d?l 3√K

式中: 38 39 n—井点管根数; 40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41 42 d—滤管直径(m); 43 l—滤管长度(m); 44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45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46 2(L+B) 47 D= 48 n-1 49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50 要求。 51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52 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53 54 四、例题 55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0.5。 56 地下水位-0.6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57 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现采用

管井降水计算

管井降水计算书 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标工程;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180天;施工单位: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合肥市重点局投资建设,北京市政设计研究/合肥市政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合肥市勘察院地质勘察,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邹总担任项目经理,邹总担任技术负责人。 工程说明: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拟建于包河区大圩乡境内,繁华大道(规划道路)以北。一期日处理污水规模10万m3/d,总征地面积13.8ha,占地面积9.9ha,附属建筑面积2950m2,生产建筑面积6045.1m2。 本次工程主要包括进水泵房及粗格栅间、出水井、细格栅间、曝气沉沙池、砂水分离车间、污泥泵房、沉淀池、配水井、提升泵房、滤池设备间、紫外消毒渠道以及场内土方挖填、道路、排水管道等全部工作内容。 建筑物结构形式主要以钢筋砼框架为主,个别为砖混结构,部分构筑物主要为现浇钢筋砼整体结构。 拟建场地现主要为水田,地形较平坦,西部局部为藕塘及沟渠。实测地面高程8.60~12.62m,最大高差4.02m。根据现场地址情况,大部分构筑物地下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处理。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分布于①层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粘土中的孔隙水,水量与地势高低及填土厚度有较大关系,场地地下水较丰富,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为主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及渗入低洼处为主。水位标高8.60~10.53m。另一类为分布于⑥层粉土及⑦层粉土夹粉砂中的承压水,主要由地下径流渗透补给,与南淝河河水联系密切,其承压水头一般大于4m。 鉴于以上地质及水文情况,对于大部分深基坑部位均需要进行降、排水施工,以确保基坑边坡及构筑物自身的安全。

降水井计算

. 可编辑文档 基坑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1、原始条件: 计算模型:此井点系统为潜水非完整井,采用基坑外降水。 2、井点管距边坑距离为1.5m ,滤管长度取1.0m ,直径40mm ,配有配套抽水设备;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室内渗透系数结合当地经验取值)0.2(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书 3.1基坑开挖深度6.00m ,基坑面积约为9738m 2 。 (1)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S ,取降水后地下水位位于坑底以下1.0m ,则有S=6.00+1.0=7.00m (2)含水层厚度H ’=16m (3)影响半径0R 225R m == 基坑等效半径080.69r m = = 0086.36R R r m ∴=+= (4)基坑涌水量()()3 002'1.366298.81 lg H S S m Q k d R r -==?? ??? 二、降水井数量计算 1、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公式验算每根井点的允许最大进水量 3' 1208.81()m q d π== 2、井点管的数量 '1.1 34()Q n q ==眼 经验算,34眼水井管出水量基本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的要求! 三、降水井深度计算 降水井深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123456W W W W W W W H H H H H H H =+++++ 式中: H 1=6.00m (基坑深度) H 2=1.0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 3=2.0m (水力坡度) H 4=2.0m (水位变化幅度) H 5=1.0m (过滤器长度) H 6=1.0m (沉淀管长度) 根据计算,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又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井内必产生沉砂,因此降水井深度取13米,疏干井深度取14米。 20米。 四、补充方案 1、考虑场地南侧有明水影响,降水井加密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32口降水井,井深 13米,另在坑内布置20口14米深疏干井。 2、基坑集水井、电梯坑等处由于开挖较深,可布设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3、降水过程中,若该设计方案中降水井不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可增设降水井。

压井计算公式

井控公式 1.静液压力:P=0.00981ρ H MPa ρ-密度g/cm3;H-井深 m。 例:井深3000米,钻井液密度1.3 g/cm3,求:井底静液压力。 解:P=0.00981*1.3*3000=38.26 MPa 2,压力梯度: G=P/H=9.81ρ kPa/m =0.0098ρMPa; 例:井深3600米处,密度1.5 g/cm3,计算井静液压力梯度。 解:G=0.0098*1.5=0.0147MPa=14.7kPa/m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m)0.0098H MPa H—地层破裂压力试验层(套管鞋)垂深,m。 Ρm—井密度 g/cm3 例;已知密度1.27 g/cm3,套管鞋深度1067米,压力当量密度1.71 g/cm3,求: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解; Pamax =(1.71-1.27)0.0098*1067=4.6 MPa 4.压井时(极限)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压)0.0098H MPa Ρ压—压井密度 g/cm3 (例题略) 5.溢流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 hw=ΔV/Va m ΔV—钻井液增量(溢流),m3; Va—溢流所在位置井眼环空容积,m3/m。 6.计算溢流物种类的密度ρw=ρm- (Pa-Pd)/0.0098 hw g/cm3; ρm—当前井泥浆密度,g/cm3; Pa —关井套压,MPa; Pd —关井立压,MPa。

如果ρw在0.12~0.36g/cm3之间,则为天然气溢流。 如果ρw在0.36~1.07g/cm3之间,则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 如果ρw在1.07~1.20g/cm3之间,则为盐水溢流。 7.地层压力 Pp =Pd+ρm gH Pd —关井立压,MPa。 ρm—钻具钻井液密度,g/cm3 8.压井密度ρ压=ρm+Pd/gH 9、(1)初始循环压力 =低泵速泵压+关井立压 注:在知道关井套压,不清楚低泵速泵压和关井立压情况下,求初始循环压力方法:(1)缓慢开节流阀开泵,控制套压=关井套压(2)排量达到压井排量时,保持套压=关井套压,此时立管压力=初始循环压力。 (2)求低泵速泵压:(Q/Q L)2=P/P L 例:已知正常排量=60冲/分,正常泵压=16.548MPa,求:30冲/分时小泵压为多少? 解:低泵速泵压P L=16.548/(60/30)2=4.137 MPa 10.终了循环压力= (压井密度/原密度)X低泵速泵压 (一)注:不知低泵速泵压,求终了循环压力方法:(1)用压井排量计算出重浆到达钻头的时间,此时立管压力=终了循环压力。边循环边加重压井法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例题
某厂房设备基础施工,基坑底宽 8m,长 12m,基坑深 4.5m,挖土边坡 1:0.5,基坑平、 剖面如下图所示。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以下 1m 为亚粘土,其下有 8m 厚细砂层,渗透系 数 K=8m/d, 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位标高为-1.5m。采用轻型井点法降低 地下水位,试进行轻型井点系统设计。
解:
1)井点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平面形状,本基坑面积较大,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为使总 管接近地下水位,表层土挖去 0.5m,则基坑上口平面尺寸为 12m×16m,布置环形井点。 总管距基坑边缘 1m,总管长度 L=[(12+2)+(16+2)]×2=64(m) 水位降低值 S=4.5-1.5+0.5=3.5(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A?H1 +h+IL=4.0+0.5+ ×( )=5.2(m)(环状井点 I=1/10,L 取

基坑短边) 采用 6m 长的井点管, 直径 50mm, 滤管长 1.0m。 井点管外露地面 0.2m, 埋入土中 5.8m (不包括滤管)大于 5.2m,符合埋深要求。 井点管及滤管长 6+1=7m,滤管底部距不透水层 1.70m(9-7-(0.5-0.2)=1.7) ,基坑 长宽比小于 5,可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 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 H0、K、R、x0 值。 H0:有效带深度,按表 1-16 求出。 S——水位降低值(m) ; R——抽水影响半径(m) ; s’——井点管内水位降落值 l——滤管长度(m) ; 表 1-16 S’/(S’+l) H0 有效带的深度 H0 值 0.2 1.3(S’+l) 0.3 1.3(S’+l) 0.5 1.7(S’+l) 0.8 1.85(S’+l)
s’=6-0.2-1.0=4.8m。根据
查 1-16 表 ,求得 H0:
H0 =1.85(s?+1)=1.85(4.8+1.0)=10.73(m) (当查表得到的 H0 值大于实际含水层厚度 H 时,则取 H0=H ) 由于 H0 >H(含水层厚度 H=1+8-1.5=7.5m),取 H0=H=7.5(m) K: 渗透系数,经实测 K=8m/d R: 抽水影响半径, (m) (m)
x0: 基坑假想半径,x0 = F——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m2) 。 将以上数值代入式 1—28,得基坑涌水量 Q:
Q=
=1.366×8×
(m3/d)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r o=0.29×(A+B)=0.29×(30+40)=20.3m 2、平均渗透系数 k=∑(k i×h i )/∑h i=(1×0.8+0.1×3+3×6+12×7.488)/(0.8+3+6+17.288)=6.302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 d= H1+s-d w=5+0.5-0.2=5.3m S w= H1+s-d w +r o×i =5+0.5-0.2+20.3×0.15=8.345m 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8.345×(6.302×17.288)0.5=110.641m R0=R+r o=110.641+20.3=130.941m 4、井点管的长度 H d≥H1+s+r o×i+h+l=5+0.5+20.3×0.15+0.2+1=9.745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6.302×(2×17.288-5.3)×5.3/ln(130.941/20.3)=1647.937m3 /d 6、单井出水量 q0=120π×r s×l×k1/3=120×π×0.025×1×6.3021/3=17.409m3/d 7、井点管数量

降水井计算

降水井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坑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1、原始条件: 计算模型:此井点系统为潜水非完整井,采用基坑外降水。 2、井点管距边坑距离为1.5m ,滤管长度取1.0m ,直径40mm ,配有配套抽水设备;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室内渗透系数结合当地经验取值)(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书 基坑开挖深度6.00m ,基坑面积约为9738m 2。 (1)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水位深度S ,取降水后地下水位位于坑底以下1.0m ,则有S=+=7.00m (2)含水层厚度H ’=16m (3)影响半径0R 基坑等效半径080.69r m = = (4)基坑涌水量()()3 002'1.366298.81lg H S S m Q k d R r -==?? ??? 二、降水井数量计算 1、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公式验算每根井点的允许最大进水量 2、井点管的数量 经验算,34眼水井管出水量基本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的要求! 三、降水井深度计算 降水井深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H 1=6.00m (基坑深度) H 2=1.0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 3=2.0m (水力坡度) H 4=2.0m (水位变化幅度) H 5=1.0m (过滤器长度) H 6=1.0m (沉淀管长度) 根据计算,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又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井内必产生沉砂,因此降水井深度取13米,疏干井深度取14米。 20米。 四、补充方案 1、考虑场地南侧有明水影响,降水井加密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32口降水井,井深13米,另在坑内布置20口14米深疏干井。 2、基坑集水井、电梯坑等处由于开挖较深,可布设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3、降水过程中,若该设计方案中降水井不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可增设降水井。

钻井公式例题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泥浆池体积计算: V=(A1+A2)/2 * (B1+B2)/2 *h V:体积m3 ; A1:上底长m; A2:下底长m; B1:上底宽m; B2: 下底宽m; H:高m 井眼容积计算: 理论公式:V=(π/4)*D2*H D:井径 m; H:井深 m; 例:某井深2000m,使用93/4英寸(Φ247.0mm)钻头,计算井眼容积?解:根据理论公式:V=(π/4)*D2*H得: V=(π/4)*[(9.75*25.4)/1000]2*2000=96.3(m3) 配制泥浆计算: W土=V泥ρ土(ρ泥-ρ水)/(ρ土-ρ水) V水=V泥- W土/ρ土 W土:配浆用粘土量 t; V水:配浆用水量 m3; V泥:欲配泥浆量 m3 ;

ρ土:配浆土密度 g/cm3; ρ水:配浆水密度 g/cm3; ρ泥:欲配泥浆密度 g/cm3; 例:欲配密度为1.06 g/cm3的泥浆200m3需要ρ土2.4 g/cm3粘土多少吨?淡水多少吨? 解:W土=200*2.4*(1.06-1.0)/(2.4-1.0)=20.6(t)V水=200-20.6/2.4=191.4(m3) 管柱内容积、体积计算 管柱内容积:V容=πd2L/40000 管柱体积:V体=π(D2-d2)L/40000 V容:管柱内容积 cm3 V体:管柱体积 cm3 D :管柱外径 cm3 d :管柱内径 cm3 L :管柱长度 m 例:某井深3000m,钻具结构为:钻铤8英寸*100m+7英寸*100m+钻柱5英寸*2800m,计算钻具内容积和钻具体积。(以知1英寸=2.54cm,8英寸钻铤内径为7.144cm,7英寸钻铤内径为7.144cm,5英寸钻杆内径为11.8cm) 解:8英寸钻铤内容积V1=3.14*7.1442*100/40000=0.4(m3) 7英寸钻铤内容积V2=3.14*7.1442*100/40000=0.4(m3) 5英寸钻铤内容积V3=3.14*11.82*2800/40000=30.6(m3)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计算例题(材料特制)

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示例 某多层厂房地下室呈凹字形,其平面尺寸如图1-76所示,基础底面标高为-4.5m,电梯井部分深达-5.30m,天然地面标高为-0.40m。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标高在-1.40m以上为亚粘土,再往下为粉砂土,地下水静水位在-1.80m处,土的渗透系数为5m/d。基坑边坡采用1∶0.5,为施工方便,坑底开挖平面尺寸比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出0.5m。 图1—76 某地下室现场 根据本工程基坑的平面形状和深度,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并在凹字形中间插入一排井点,如图1-77所示。 井点管的直径选用50mm,布置时距坑壁取1.0m,其所需的埋置深度(从地面算至滤管顶部)用(公式1-54)计算,则至少为: (4.5-0.4)+0.5+17.5×0.1=6.34m 由于考虑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以6m为宜及现有井点管标准长度为6m,因此将总管 埋设在地面下0.6m处即先挖0.6m深的沟槽,然后在槽底铺设总管。此时井点管所需的长度: 6.34-0.6+0.20(露出槽底高度)=5.91(m),(小于6.0,可满足要求)。 电梯井处的基坑深度比其他部分要深0.8m ,所以该处井点管长度改用7m。

井点管的间距,考虑粉砂土的渗透系数不大,初步选用1.6m 。 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 ,长度根据图布置方式算得: 2(67.6+2×1.0)+(46.4+2×1.0)+(46.4-2×1.8-2×1.0) = 276.2 (m) 抽水设备根据总管长度选用三套,其布置位置与总管的划分范围如图所示。 图1—36 某工程基坑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a )平面布置图(1、2、3—三套抽水设备编号、同时表示挖土时情况); b )高程布置图 现将以上初步布置核算如下。 1)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不完整井考虑,由于凹字形中间插有一排井点,分为两半计算:含水层的有效深度H0按表1-9求出: ,所以 m H (99.10)00.194.4(85.10=+=) 基坑中心的降水深度)(2.35.08.15.4m s =+-= 83.00 .194.494 .41' / =+=+s s

管井降水计算书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 S d=(D-d w)+S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 s 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 s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0>l y0=[k×(lgR0-lg(nr0n-1r w)/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 r w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0=R+r0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 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 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工程量计算例题(DOC)

【例】某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已知C20混凝土独立基础85m3,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179.1m2,用工料单价法计算工程造价(按三类工程取费,市区计取税金,预拌混凝土市场价330元/m3),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仅计取“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配合费”。 工程预算表 取费程序表 例题解析:1.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中的其他11项费用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项目和可竞争措施项目(11项费用除外)中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系数计算。 2.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的计费基数是相同的,即按直接费中的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费率,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3.价款调整包括人、材、机的价差调整,价款调整不参与取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 4.注意2012年新定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计算的变化。 【例】如图,计算人工挖土方、钎探、回填土、余土外运、砖基础工程量。 (土质类别为二类,垫层C15砼,室外地坪-0.300)

【例】如下图所示尺寸,求混凝土带型基础模板和混凝土的工程造价。 备注:按三类工程取费,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7%,利润费率为10%,规费费率为25%,税金税率为3.4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为4.25%。 解:(1)带型基础外侧模板 S 1 =[(4.5×2+0.5×2)×2+(4.8+0.5×2)×2]×0.3=9.48 m2 (2) 带型基础内侧模板 S 2 =[(4.5-0.5×2)×2+(4.8-0.5×2)×2]×0.3×2=8.76 m2 带型基础模板工程量 S= S 1+ S 2 =18.24 m2(模板工程量3分) (3)带形基础混凝土 外墙 V=1×0.3×(4.5+4.5+4.8)×2=8.28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内墙 V=1×0.3×(4.8-1)=1.14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 合计:9.42 m3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书

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大路李枢纽施工一标段 基坑降水设计 计算方案 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方案 一、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其他相关资料 二、计算过程 (1)、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Q=lgR lgX 2.73kMS 0 -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 S —基坑中心的水位降低值(m); R —抽水影响半径(m),R=K s 10; X 0—基坑假想半径(m),X 0=π/F ; F —环状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m 2); 结合施工现场,降水范围L=185m,B=192m ;则F=185×192=35520㎡ X0=π/F =0.564F =106.3m R=K s 10= 99.94m k=2.16m/d ;M=6m ;S=6.8m ; 计算得Q= lg99.94 lg106.366.02.162.73-???8 . =8990.64m 3/d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根据规范所计算涌水量往往比实际小很多,因此有经验得出,按两倍理论量计算涌水量。

则实际涌水量为8990.64×2=17981.28m 3/d (2)承压完整井单井涌水量 Q 1=lgr lgR S -H 2.73kM -)( 式中:r ―过滤器半径(m ); H ―含水层厚度(m ); H=20m ;r=0.21m ; 计算得 Q 1= lgr lgR S)-H 2.73kM -( =21 .0lg 94.99lg 8.6-20616.2732-???)(. =174.43m 3/d (3)计算井数 n=1 Q 1.1Q = 174.43 17981.28 1.1? ≈114(眼) (4)间距 结合施工现场布置得: 需要打降水井线路总长L=2290m 则降水井间距D=L/(n-1) =2290/113 =20.27m 因此,降水井间距控制在20m 左右。 (5)降水井深度 T y Z iX c h L +++++=0 式中:L —降水井深度(m);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A 区: 1 降水范围:为了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开挖线上外1m 处。 2 降水深度:要求将地下水降至建筑物标高-8.0m ;。 3 地下水静止水位:ho=-2.0米。 4 渗透系数:K =30.0m /d ; 5 基坑为长方形箱体,取83.1米长度计算和33.3米宽度计算则 假象半径:ro= 0.29(a+b )=0.29?(83.1+33.3)=33.8米; 6 基坑降水降深:S=1m 。 7 单井涌水量q=120πrlk 1/3 =120?3.14?0.15?2?3.1=350立米/d.采用600直径的降水井,井管内径0.15m ,壁厚5cm ;滤管长度2m 。 8基坑涌水量: 9 井的数量为:1.1?5077.4/350=16个 建筑物总长度:83.1+83.1+33.3+33.3=232.8米。则井点布置采用基坑西侧每10米均匀设置,其余三侧每15米均匀设置,自基坑坡顶线外1米设置。 () d m arsh arsh l l /4.50777 .1786.286)018.022.041.1/(247.0/986.286]22.0lg 1lg 72[ 730366.1]22.0lg lg S KS[366.1Q 35020.4433.820.6633.8502b 0.44l r 0.66l r b 200=?=?--+?=-++???=-++=???

K——渗透系数=30m/d H——含水层厚度=13m S降——基坑降水降深=1.0m 10.井管的埋设深度:H=Hw1+Hw2+Hw3+Hw4+Hw5+Hw6=8+1+0.1 15+2+2+0.5=15.米取H=15米 式中H:井管的埋设深度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 Hw6——沉砂管长度(m)。

《井点降水施工过程控制及验收》考试试题

《井点降水施工的过程控制与验收》考试试题工作部门姓名工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基坑开挖层为细砂,地下水位线低于面1m;开挖深度为12m,降水方法宜采用()。 A、深井井点 B、轻型井点 C、喷射井点 D、电渗井点 2、下面防治流砂的方法中,那种方法是根除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A、水下挖土法 B、打板桩法 C、土壤冻结法 D、井点降水法 3、某沟槽的宽度为7.8m,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布置形式。 A、单排井点 B、U型井点 C、双排井点 D、环形井点 4、土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土体的() A、开挖深度 B、孔隙特征 C、天然密度 D、水力坡度 E、可松性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有() A、防止流砂 B、防止边坡塌方 C、防止坑底管涌 D、保持坑底地干燥 E、增加地基土承载能力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请简述轻型井点降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

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黏土密封、用弯连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2、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点管插入,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滤层。 3、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 150mm 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间断,以防孔壁塌土。 4、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 1~1.5m ,一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 5、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6、在埋设井点管过程中,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采取增大水泵压力,大约在 1~1.4 Mpa ,但不要超过 1.5Mpa 。 7、井点位置应距基坑边 2~2.5m ,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 8、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 2~3排粗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9、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10% ,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10、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 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二、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三、工艺流程 1.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接通吸水管→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降水完毕后 拨井管→封井 2.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 ~10m 间距为5~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15m,同时应不小于21/2R,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 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 沙砾填实上部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四、质量标准 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