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保健浅识

中医儿童保健浅识
中医儿童保健浅识

中医儿童保健浅识

【摘要】通过一部分关于儿童保健方面知识的中医古籍的阅读,从中摘要一些关于小儿哺乳、护养、治疗禁忌等方面的文字,并作以诠释,旨在对当代儿童保健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儿童保健;中医

【中图分类号】r 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2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属对儿童的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但要求进一步控制对儿童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的各种疾病,而且要求儿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中医在几千年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有许多相关知识需要发扬光大,下面就简单的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

1.哺乳

小儿脾胃不足,腐熟运化功能不足,所以对于儿童的合理喂养十分重要,辅食添加不宜太早,喂养又不宜太饱,并且对乳母也有一定要求。

《备急千金方·少小婴孺方》中就曾讲道:“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儿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尩弱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強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就是说儿童喂养,在出生不久就应该喂米谷等厚食,以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一、概述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又幼稚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二、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主要内容为: 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 2、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3、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三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诊,根据儿童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1.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2.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3.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三)、察舌 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 (四)、察指纹

儿童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页眉 2016年《乌兰傲都乡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健康讲座》 主讲人:xxx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页脚 页眉 四、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㈡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四时调摄 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云:“四 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 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他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 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 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 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 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页脚 页眉 ⑶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6月龄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一、中医饮食调养指导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不能盲目添加代乳品,尽量延长夜间喂奶间隔时间。 2.婴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应吃泥状的、糊状的和半固体的食物,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可给宝宝添加动物肝脏、瘦肉、鸡蛋及绿色蔬菜,鸡蛋宜先添加蛋黄。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择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中医起居调摄指导 1.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保障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养成良好的排便(把尿),睡眠,进食及清洁卫生的习惯。 4.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5.春季多穿一点;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三、摩腹、捏脊方法 1.摩腹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婴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3-5分钟。顺时针方向有理气通便功效,逆时针方向可达到止泻效果。 2.捏脊 操作:婴儿俯卧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操作者量收录半握拳,食指抵于背脊之上,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夹住肌肉提起,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自长强穴(尾骨处)起,一直捏到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可,连续3遍,沿直线捏,不要歪斜,手法宜轻柔,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儿童中医体质保健知识

儿童中医体质保健知识 儿童常见中医体质分为以下7型: (1)生机旺盛质;(2)脾虚质;(3)热滞质;(4)湿滞质;(5)积滞质;(6)心火偏旺质;(7)异禀质。 各型体质中医保健常用的方法: 生机旺盛质 ◆ 定义:从小机体就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自然环境适应力强,生长 发育良好,智力发育正常,精神状态好,疾病少,恢复快。 ◆ 表现:食欲正常,饮食量按期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强,进食寒热食品, 体内阴阳都能自行调和,不会出现明显不适。毛发润泽,皮肤柔嫩,面色 红润有光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活泼强健,语声清晰,哭声洪亮和顺,睡眠安静,无盗汗自汗,大便每天1次,成形不干燥,小便正常,舌体正 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或缓。 ◆ 生长发育:发育正常,身体健壮、匀称、生机勃勃、生长旺盛。 ◆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好。 ◆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胃旺盛。 脾虚质 ◆ 定义: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一系列脾虚证状主要特征 的一种体质状态,对外界适应力差,较易引起各种的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 疾病。 ◆ 表现:经常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后消化不好,口气秽臭,进食量少,神 疲懒言,哭声较低,身体虚胖,安静少动,面色苍白或萎黄,自汗乏力,动则汗多,大便溏烂,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每日2-3次,小便量多或 正常,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 生长发育:出现虚胖型的形体。 ◆ 学习能力:容易引起学习能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甚 至影响智力发育。

◆ 成因:后天饮食不当与失调。 ◆ 调理方法:健脾。方药:四君子汤。 热滞质 ◆ 定义:由于脾胃亏虚或饮食不节,积滞日久化热,导致的一种综合症状。 ◆ 表现: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尤其进食“燥热”食品后,易出现 不适。唇红,面色偏红,或有低热,烦躁多啼,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热,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脉滑数。 ◆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 学习能力:容易引起学习能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甚 至影响智力发育。 ◆ 成因:饮食不知自节,恣食、偏食,宿食不消,气机郁滞,久蕴化热; 或气郁、血郁、痰郁、湿郁、情志郁结等日久化热而成。 ◆ 调理方法:清热消滞。 ◆ 方药:小儿热滞汤。 湿滞质 ◆ 定义:由于脾气亏虚,湿浊阻滞,以脾虚湿滞导致的一种综合症状。 ◆ 表现:食欲差,食量不多,平素嗜食肥甘厚腻的食物。自我调节能力差, 尤其进食湿气重的食物后,感觉明显不适。面色萎黄或晄白,精神疲倦,不爱活动,食欲不振,眼屎多,厌食油腻,有时呕吐痰涎,纳呆,有时浮肿,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或泄泻,小便浑浊、量少或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 生长发育:形体虚胖。 ◆ 学习能力:容易引起学习能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甚 至影响智力发育。 ◆ 成因: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失常,体内水湿停聚。或长期在多雨或潮湿 的环境状态下生活。 ◆ 调理方法:健脾化湿。 ◆ 方药:小儿湿滞汤。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1

成都市青白江区 儿童健康管理 中医保健方案 成都市青白江区XX卫生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童健康管理中医保健方案 2

一、目的意义 儿童保健, 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经过卫生、健康、体格锻炼和教育方面的指导, 以增强体质, 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中医具有非常丰富的儿童养生保健方法和经验, 做好儿童中医保健工作, 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人类文明和繁衍昌盛, 以及人类的进步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 》的要求, 制定本指导方案。 二、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日常保健知识; 倡导科学育儿; 运用中医药保健方法如食疗、小儿推拿等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 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 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加强儿童保健, 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三、工作内容 1、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保健指导; 2、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开展中医药育儿保健、疾病康复服务; 3、运用中医药医疗方法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四、实施方案 根据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 3

采取不同的日常保健方法, 本方案只提出普遍性的儿童保健方法。 ( 一) 饮食调养指导 1、工作重点: 提倡母乳喂养和科学喂养, 正如《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说: ”养子若要无病, 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 则不病; 吃冷、吃硬、吃多, 则生病”。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学喂养方法及合理饮食结构。 2、具体措施: ( 1) 经过发放中医食疗药膳配方、健康处方、宣传单, 开设儿童保健主题讲座等方式, 使家长能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正确的饮食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 ( 2) 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宣传, 提高儿童家长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纠正”儿童多吃, 身体胖, 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 ( 3)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指导及食疗药膳方法, 提高免疫力, 避免疾病的发生。 ( 二) 预防接种指导 1、工作重点: 督促家长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具体措施: 4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资料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内容: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 周岁到3 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

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儿童中医保健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主讲人:袁霞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二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三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症通常是指单纯性肥胖症,由于饮食因素所致,即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的范围,与活动过少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单纯性肥胖症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减肥: ⑴限制饮食:使摄入的能量低于身体消耗的能量,从而消耗体内积聚的脂肪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减少食量不能太快,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食物的体积应尽可能大,以产生饱感。但注意饮食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不能减少,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食物中多一些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

儿童保健部组织架构图

儿童保健部组织架构图(初稿)

XXX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是XX儿童健康技术指导中心和儿科急救中心,是XX省首批儿童早期发展与促进示范基地,按照医院分部制建设的要求,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群体与个体相融合”发展方针进行构建。 儿童群体保健科:位于医院办公楼四楼,负责制定全县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全县儿童保健管理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控制,以及新技能新知识推广等工作。 儿童个体保健科:即儿童保健专科,是医院重点特色专科,位于医院门诊2楼,建筑面积4000平米,目前科室现有工作人员46人,其中医护人员30人,中高级职称10人。围绕儿童体检将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专科,运动体质专科,认知心理专科,儿童早期发展、五官科、康复科、中医保健、预防接种等联系起来为每个儿童提供既系统又专业的服务。 儿童临床医疗科:含临床儿科,分为儿科门诊,儿内科,儿外科,新生儿科,中医儿科。各科室既相对独立,最大限度控制院感,又有机结合,发挥多学科参与为患儿提供快捷便利的医疗资源。 儿科门诊:位于门诊大楼一楼,开设普通门诊,门急诊,专家门诊、反复呼吸道门诊。积累了丰富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等诊疗经验,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治上具有专业特色。

儿内科:住院部六楼,编制床位48张,共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名。以西医为主辅以中医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喉炎,腹泻病并中(重)度脱水,重症肺炎,心衰,川崎病等相关性疾病的具有独到的诊疗经验。 新生儿科:位于住院楼5楼。医用电梯直达产房及手术室,编制床位61张,共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9名。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具有空氧混合吊塔装置,拥有呼吸机、暖箱、蓝光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婴儿辐射保暖台、床边B超机、床边X光机、床边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及微量血糖仪等等高端设备。熟练开展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脑损伤、心脏病、新生儿黄疸、感染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感染;DIC;早产儿等疾病的诊治。 小儿外科:科室共有医务人员2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6人,开设床位20张。?开展了“微切口、不缝针、不拆线”的疝气微切口和腹腔镜手术,隐匿性阴茎、阴茎发育不良的综合治疗,尿道下裂免造瘘一期尿道成形术等。并率先在长沙县开展了小儿腹腔镜隐睾、精索静脉曲张、阑尾炎等疾病的微创治疗,环套扎、吻合器手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手术,手术成功率百分之百。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试行) 第一部分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 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 1 / 17

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 3 / 17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四、常用推拿方法 (一)揉脾经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二)揉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位置:无名指朱节螺纹面。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中医保健服务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保健服务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从2013年起, 我国将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我们医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将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运用于儿童保健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力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水平,降低了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了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儿童中医保健技术;儿童保健;应用探讨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又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 腑娇嫩,形气未充。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而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 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 生长发育。 (一)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 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 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起居调摄 1.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 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 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 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 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 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 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 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 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3.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儿童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2016年《乌兰傲都乡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健康讲座》 主讲人:XXX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 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 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四、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㈡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四时调摄 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云:“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 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他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 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 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 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⑶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①感冒的预防;②体瘦儿的调养;③肥胖儿的调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