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观后感

老舍故居观后感
老舍故居观后感

老舍故居观后感

导语:老舍先生是家喻户晓的作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老舍故居

观后感

,供您参阅。

老舍故居观后感1

前年冬天,走进老舍故居。院落并不大,很简单。院中只有两口水缸,两棵柿子树。雪片

打在柿子上,点缀着灰白的院墙。

初三的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观看过话剧骆驼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赏到话剧版老舍先生

的作品。随后又借了老舍作品集,老舍先生的作品确实语言质朴生动,但可能由于时代原因,还是有地方不能看懂。

老舍先生的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就是他与市井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正因如此,他

才能把他们的生活,举动等一切描写得清楚生动,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北

京人,很多北京的土语我都是从老舍的书中才真正见识到的。

老舍先生作品的“接地气”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接地气并不完全一样。接地气说白了是要广泛

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

然而在我看来,前者的“接地气”是刻意的,有些许矫揉造作的,是自己单方面的接近,才

会给人带来接地气的感觉。而老舍先生的“接地气”,是双向的,彼此接近,这样则会显得

更加自然,是他发自自己心底的流露,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体现,从而让人爱看,想看。因此,老舍的作品,读起来让人感觉亲近,活泼,字里行间透着京腔京韵,纯朴自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一位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作家,最终却没能善终。自绝于人民听起

来多么可笑。骨灰都没能够留下。我们无法想象那样惨绝人寰的苦楚,无法体会那样切肤

的痛。

人民艺术家,出身于人民,为人民创作,最后却自绝于人民,多么可笑。投湖自尽可能就

是他的归宿。

老舍故居观后感2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

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

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

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

家庭

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最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

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

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

数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

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

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老舍故居观后感3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这么多年来,我都津津乐道于

老舍先生独特的“老舍式幽默”。今天有幸来到了老舍先生的故居,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老舍先生的故居真是很难找,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了那个丰富胡同。那是个绝对安静的小院,跨过门槛,一打眼的就是一个很娟秀的“福”字,然后便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微笑着迎了

上来。

小院不大,安安静静的气候,三棵柿子树的树冠已经漫到了屋檐上,树上拳头大的柿子就

那么挂着。一簇簇的花中间围着一尊人物的塑像,干瘦干瘦的,带着眼镜,面色安详坚毅,那就是老舍先生啊。

三个展厅分布在三个方向,里面还有一位老人在安安静静的整理馆内的东西。那就是人民艺术家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么?安静极了,满园的花花草草,恬静的气氛美极了。但是真的,太简单了。舍予舍予,难道真的舍了自己予了我们?

我在里面跟家人一起细细的看了每一处地方,一字一句,每一个图画和视频都仔细的看完,最后来到了老舍先生生前的房间。里面布局很简单,然而谁又能想到那其实是总理和齐白

石大师、郭沫若先生等一位位名人饮茶赏文的地方呢。里面有老舍先生的大幅遗像,那位

在馆内工作的老人跟我详细的说了很多老舍先生的故事:“……我啊,这每天早上穿上工作服,我就开始把着院里每一处地方好好拾掇拾掇,先跟老舍先生说说话,也免得他寂寞……这玻璃啊,我都擦出感情了你说是不是?”那时候,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人们对老舍

先生的留念。

已经下午三点了,我足足在这个不大的小院里呆了三个小时,走出来的时候,再回望那柿

子树,那老舍先生和他夫人热爱的丹柿小院,看着他们一起斗鱼的鱼缸,看着老舍先生去

世后他夫人每年回来写的由“多”“福”组成的“福”字,看着那拿起抹布细细擦拭木门灰尘的老人,和那位湿了眼眶讲述老舍先生一生的老人,我也默默地,转过身,对那宁静的一切深

深地鞠了一躬。

门口写着免费开放的四个字,迎着匆匆过往的游人,不论蓝眼睛的黑眼睛的还是什么别的,都只是想起来老舍先生勤俭爱国的一生,和家人们的那种温和。

高二作文: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最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老舍

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探访名人故居

康有为故居 看到这栋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幽静,一个又大又幽静的房子静静地立在那里,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墙上有一些裂痕,显得整栋房子又有些 苍凉,写着“康有为故居”的门匾有些骄

傲的高高的挂在上面,宣告着他曾经的拥有者。 刚踏进屋,康有为的雕像先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个雕像线条柔和,栩栩如生,仿佛康有为就坐在了我的面前,和我讲述他的故事:“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和洪秀全、严复、孙中山,代表了

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我有些想哭,他们为了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受了多大的苦啊!更何况那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为了中国人,他们不畏艰辛的向西方国家进发了,他不后悔!只因为他是中国人,不愿看中国人被欺负。 这是一张康有为的全家福,一家人显得很幸福美满。

这是康有为的一个书柜,他把教授弟子的书都放在这里面。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I )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按要求填写。 ①李白在《行路难》中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醉翁亭记》中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书写 (共2题;共9分) 2. (4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通讯员sā________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liào________了几丈远。我的脚粒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________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________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3. (5分) (2015七上·黄冈期中)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7分) 4. (11分)(2013·徐州)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两天。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__________很大。但依米花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__________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地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1) 请为文中的横线上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需求要求积淀积聚 对水分的________很大一点点________养分 (2) 选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 发挥想象,在选文的横线处写一句描写依米花的话。(不超过20个字) 5. (6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

青岛旅游简介

青岛推荐去处: 栈桥、第一海水浴场、鲁迅公园、中山公园、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收费)。 (崂山太远,时间不足,就不推荐了) 黄岛推荐去处: 唐岛湾、金沙滩、轮渡、海底隧道。

行程安排: 中午下火车后: 先到海边,去栈桥看看。还可以顺便去中山路,看下天主教堂,有兴趣的话,再到劈柴院看下。(这都在火车站附近) 看时间情况,如果早了,就坐轮渡来我们学校附近住宿(海上风大,所以。。。);如果晚些,就直接坐隧道公交过来。 第二天: 坐公交直接去青岛(1小时左右),到极地海洋世界(1小时左右),中午大概能到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青岛地标:五月的风。市政府也在此)(半小时左右)。 下午去八大关(半小时左右),在里面转转。接着去天泰体育场,坐车返回。 晚上吃了饭,没事的话,可以直接来学校门口的唐岛湾转转。 第三天: 坐隧道公交到中山公园下车(一小时左右),进去玩。出来后去第一海水浴场,接着去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看看。 (括号内为行车时间) 附图:

其它看时间啦,有空就去金沙滩看看。。。 附: 1、公交线路: 石油大学-轮渡:长途站坐车,18路,1元,50分钟石油大学-金沙滩:北门坐车,4B路,1元,40多分钟石油大学-银沙滩(鱼鸣嘴):城市桂冠坐车,3路 石油大学-小珠山:长途站坐车,6路(部分到达)

石油大学-青岛中山公园:南门坐车,隧道6路,2元 石油大学-青岛四方长途站:南门坐车,隧道8路,2元 石油大学-薛家岛枢纽站:北门坐车,4A路 青岛火车站-极地海洋世界:321、301专,2元,一小时多些 青岛火车站-八大关(武胜关):321路,312路,1元,半小时青岛火车站-五四广场:321、312、802专、316学生专线,1元,近40分钟 青岛火车站-崂山:321、802专,1元,1小时10分钟 青岛火车站-台东(啤酒街):320、301专,1元,半小时 青岛火车站-中山公园:312、321、316学生专线,1元,半小时 青岛火车站-崂山:802专,1元,1小时20分钟 2、景点介绍: 市内景点:先从海边由西向东说起:八大峡、栈桥、中山路、天主教堂、天后宫、信号山、海军博物馆、小青岛、鲁迅公园、海底世界、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八大关景区、滨海木栈道、东海路雕塑街、音乐广场、五四广场、奥帆基地、极地海洋世界、啤酒城、海尔科技馆、石老人海滨……崂山。 市北区景点:电视塔、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再就是台东步行街、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等

北京及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北京及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作者:————————————————————————————————日期:

?蓝调薰衣草庄园¥43 ?地址: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 51269269 ?标签:景点/郊游朝阳其它 ?南锣鼓巷¥52 ?地址: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 ?标签:景点/郊游安定门地安门 ?雍和宫¥25 ?地址: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64049027 ?标签:景点/郊游安定门 ?石景山游乐园¥96 ?地址: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5号 68874060?标签:景点/郊游游乐游艺古城/八角 ?颐和园¥32 ?地址: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62881144?标签:景点/郊游公园颐和园 ?世界公园¥62 ?地址:丰台区花乡丰葆路158号 83613344 ?标签:景点/郊游公园 ?十渡¥133

?地址:近郊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畔 61348888?标签:景点/郊游房山 ?天坛公园¥26 ?地址:崇文区天坛路甲1号 67022617 ?标签:景点/郊游公园天坛 ?恭王府¥40 ?地址: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 66168149?标签:景点/郊游什刹海 ?八达岭长城¥48 ?地址:近郊延庆县八达岭长城景区 69121383 ?标签:景点/郊游延庆县 ?巴克公社¥189 ?地址:近郊怀柔区雁栖镇莲花池村158号 61629616 ?标签:景点/郊游怀柔 ?龙庆峡¥103 ?地址:近郊延庆县古城村北 69191020 ?标签:景点/郊游延庆县 ?故宫博物院¥57

?地址:西城区景山前街4号 65132255 ?标签:景点/郊游地安门 ?后海公园¥55 ?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50号 ?标签:景点/郊游什刹海 ?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206 ?地址:近郊密云县蔡家洼 89089999 ?标签:景点/郊游密云县 ?青龙峡¥76 ?地址:近郊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北 89696781 ?标签:景点/郊游怀柔 ?潭柘寺¥53 ?地址:近郊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 60862505 ?标签:景点/郊游门头沟 ?红螺寺¥43 ?地址:近郊怀柔区雁栖镇红螺山下 60681639 ?标签:景点/郊游怀柔 ?圆明园遗址公园¥16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转载) 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海淀香山正白旗39号 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郭沫若故居 北京前海后街18号 鲁迅故居 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茅盾故居 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国恩寺13号 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宋庆龄故居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詹天佑纪念馆 北京八达岭特区 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53号 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毛主席故居 东城区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电话暂无婉容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住宅 东城区朝内北小街仓南胡同路东电话暂无 孚王府 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电话暂无 孙中山行馆 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电话暂无 崇礼大院 东城区东四六条63、65号电话暂无 寿恩公主府 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电话暂无 淳亲王府 东城区正义路5号电话暂无

清末兵部尚书志和住宅 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电话暂无 那王府 东城区国祥胡同2号电话暂无 循郡王府 东城区方家胡同15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3号电话暂无 安亲王府 东城区东交民巷15号电话暂无 欧阳予倩故居 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电话暂无 僧忠亲王府 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电话暂无 豫亲王府 东城区东单三条内电话暂无 庄士敦故居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恭俭胡同北口电话暂无梁启超故居 东城区北沟沿23号电话暂无 和敬公主府 东城区张自忠路东部路北电话暂无 可园 东城区帽儿胡同9号电话暂无 奎俊宅院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电话暂无 荣禄故居 东城区菊儿胡同中部电话暂无 冯国璋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东部电话暂无 田汉故居 东城区白米仓胡同内电话暂无 叶圣陶故居 东城区东四八条电话暂无 沙千里故居 东城区东四六条内电话暂无 杜聿明故居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电话暂无

2018年老舍故居导游词-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老舍故居导游词 篇一:老舍导游词 zJefa “老舍纪念馆”导游词 【导游词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导游词衔接。“游客朋友们对老舍先生有多少了解呢。。。。。。”】 老舍,生于1899年,于1966年辞世,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导游词。“下面向各位朋友详细介绍老舍纪念馆。。。。。。”】 现纪念馆所在的“ 老舍故居” 是北京市人民政府 1987 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 也就是老舍先生 1950 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我记忆中是用100匹布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导游词。“大家看,这就是老舍故居的正门,门口的竖匾已经经历了上百年。。。。。。”】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导游词。“大家跟我来,走进大门。。。。。。”】

老舍故居观后感

导语老舍先生是家喻户晓的作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下面是为您准备的老舍故居,供您参阅。 老舍故居观后感1 前年冬天,走进老舍故居。院落并不大,很简单。院中只有两口水缸,两棵柿子树。雪片打在柿子上,点缀着灰白的院墙。 初三的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观看过话剧骆驼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赏到话剧版老舍先生的作品。随后又借了老舍作品集,老舍先生的作品确实语言质朴生动,但可能由于时代原因,还是有地方不能看懂。 老舍先生的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就是他与市井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正因如此,他才能把他们的生活,举动等一切描写得清楚生动,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北京人,很多北京的土语我都是从老舍的书中才真正见识到的。 老舍先生作品的“接地气”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接地气并不完全一样。接地气说白了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然而在我看来,前者的“接地气”是刻意的,有些许矫揉造作的,是自己单方面的接近,才会给人带来接地气的感觉。而老舍先生的“接地气”,是双向的,彼此接近,这样则会显得更加自然,是他发自自己心底的流露,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体现,从而让人爱看,想看。因此,老舍的作品,读起来让人感觉亲近,活泼,字里行间透着京

腔京韵,纯朴自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一位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作家,最终却没能善终。自绝于人民听起来多么可笑。骨灰都没能够留下。我们无法想象那样惨绝人寰的苦楚,无法体会那样切肤的痛。 人民艺术家,出身于人民,为人民创作,最后却自绝于人民,多么可笑。投湖自尽可能就是他的归宿。 老舍故居观后感2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 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 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 3 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 篇)作为一名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 WTT为大家收集的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 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很高兴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允许我代表阳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很荣幸的能在今天作为大家的导游,和大家一块来游览我们的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旅途线路有点长,可能较辛苦,我会尽力尽心为大家服务,同时大家也配合好的们的工作,让我们吃得高兴,住的舒心,游得尽兴,满意回家。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山海风光,深厚的人文景观,风格独特的各个国家的建筑,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宗教建筑。景点可谓是数不胜数了,栈桥,海水浴场,小青岛,崂山金沙滩各个景点熠熠生辉。还有老城区的的名人故居,鲁迅公园,徐福东渡扶桑的起航地琅琊台,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这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古迹征服了众人。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即是大自然的杰作,

又是人文荟萃的胜地,青岛可谓是山海林泉瀑布交相辉映。 除了传统的观光游,青岛作为集旅游,文化,经济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工业城市,现在还推出了新的旅游特色,度假分健身游,海滨垂钓游,海洋文化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一定会让您的旅途更加有趣。 来到青岛不得不介绍青岛的美食了,当然,海鲜是代表,吃海鲜,喝啤酒,洗海澡是夏季来青岛旅游的一大乐趣。青岛的海鲜种类繁多,海参,鲍鱼等,还有蛤蜊,鱿鱼等小海鲜,从街头小店到五星级宾馆都能吃到新鲜的海鲜。当然了,正值炎热的夏季,一定不要贪吃哦,保护好自己的肚子最好了。 各位游客,不知你对青岛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从历史的角 度看,青岛既古老而又年轻。为什么说她古老呢?因为早在五 六千年前东夷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说她年轻,是因为青岛从1891 年建置开始到现在,只有100 多年。这一百多年过后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青岛,是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青岛正在打造国内更高水平,国际一流的水平的海洋科技产业域,在不久的将来大家看到的是更加辉煌的青岛。 好了,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海边了,风光旖旎的青岛一定会让您身心舒畅的,大家注意安全,尽情的玩去吧! 预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 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 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 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 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 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解放前九处,解放后一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故居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老舍,生于1899年,于1966年辞世,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7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我记忆中是用100匹布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进了大门,有一座砖影壁,有两间小南房,是看门的工友住的,冬天也是石榴树,夹竹桃的避寒处。老舍先生搬进来之后。在大门靠着街墙种了一棵枣树,砖影壁后,老舍先生求人移植了一棵太平花,这是故宫御花园才有的名花。不过并不娇贵,在百姓家照样欣欣向荣,叶繁枝茂。小南屋房檐下还放着一大盆银星海裳,也是一个多高,常常顶着一团团的红花,老舍先生送客人出门时,常常指着它说:这是我的家宝! 砖影壁后面是个小外院,自成体系,有三处灰顶小房,一为厕所,二为贮藏室,三为正房两间。正房坐北朝南。由男孩住,兼作老舍先人私人秘书南仁芷先生白天的办公室,也兼作外地客人的临时客房。这个外院正好坐落在里院南房的位置上,将里院勉强在外形上凑成一个四合院。外院有一街门通向今灯市口西街,但从不使用。 里院修饰之后还很像样子,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进大门绕过太平花有一个二门通向里院,迈进二门又有一个木影壁,漆成绿色。有十字甬道通向东,北,西房。南道之外是土地,可以栽花种树。老舍先生很看得这点,他一生喜爱花草,却少有机会实践,有了这块空地,可以试验了,完全随信所欲,去培育,去美化,去创作。 头一件事是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走超过了海碗。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省的火柿子,个头不大,只有拳头的一半,皮薄,很甜,无核,橘红色。老画家于非闇曾来给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 时间:2018-12-19 10:26:07 | 作者:董瀚隆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最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收集的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很高兴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允许我代表阳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很荣幸的能在今天作为大家的导游,和大家一块来游览我们的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旅途线路有点长,可能较辛苦,我会尽力尽心为大家服务,同时大家也配合好的们的工作,让我们吃得高兴,住的舒心,游得尽兴,满意回家。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山海风光,深厚的人文景观,风格独特的各个国家的建筑,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宗教建筑。景点可谓是数不胜数了,栈桥,海水浴场,小青岛,崂山,金沙滩.......各个景点熠熠生辉。还有老城区的的名人故

居,鲁迅公园,徐福东渡扶桑的起航地琅琊台,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这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古迹征服了众人。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即是大自然的杰作,又是人文荟萃的胜地,青岛可谓是山海林泉瀑布交相辉映。 除了传统的观光游,青岛作为集旅游,文化,经济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工业城市,现在还推出了新的旅游特色,度假分健身游,海滨垂钓游,海洋文化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一定会让您的旅途更加有趣。 来到青岛不得不介绍青岛的美食了,当然,海鲜是代表,吃海鲜,喝啤酒,洗海澡是夏季来青岛旅游的一大乐趣。青岛的海鲜种类繁多,海参,鲍鱼等,还有蛤蜊,鱿鱼等小海鲜,从街头小店到五星级宾馆都能吃到新鲜的海鲜。当然了,正值炎热的夏季,一定不要贪吃哦,保护好自己的肚子最好了。 各位游客,不知你对青岛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从历史的角度看,青岛既古老而又年轻。为什么说她古老呢?因为早在五六千年前东夷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说她年轻,是因为青岛从1891年建置开始到现在,只有100多年。这一百多年过后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青岛,是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青岛正在打造国内更高

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报告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社 会实践报告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 2012年2月19日

目录 一、项目简介 1、团队名称 (2) 2、活动口号 (2) 3、课题名称 (2) 4、选题背景、意义 (2) ●现实背景 (2) ●意义 (2) 二、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 . (3) 1、活动时间 (3) 2、活动形式 (3) 3、活动内容 (3) 三、活动记录................. . (4) 1、日程安排 (4) 2、部分采访问题 (5) 3、访谈记录 (5) 四、活动成果 (8) 1、各地故居现状 (8) 2、部分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1) 3、部分关键问题的解答 (14) 五、部分活动照片 (17) 六、后记 (22) 七、附录:调查问卷 (24)

项目简介 团队名称“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 活动口号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积淀! 所属单位************* 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状走访调查 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 活动背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活动的意义学史可以明智,历史人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教育,历史的生命和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挖掘地方高校所在地区和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品味大师的伟大人格,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途径。同时,名人故居,是一枚枚钉在城市文化地图上的符号,承载的是文化,传承的是精神。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走访,我们要发现故居在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它们,并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措施。

青岛名人故居简介

青岛名人故居简介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了游客心中的旅游天堂。“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康有为的话成为青岛标志性的评语。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浑为一体的。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青岛留下了他们的故居,这些名人故居见证了青岛人文发展中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 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座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康

有为先生长期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方得以回国。1917年他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在此下塌,先生对此处十分满意,于次年购买并进行改进装修。嗣后先生在此会见文化要员,潜心研讨书艺,因此故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青岛市对故居的维修十分重视,1986年曾作过维修并对外开放,其时86岁高龄的康有为弟子刘海栗来青时,亲笔为康有为故居题词,并为康有为墓撰写了碑文。2000年初青岛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议案精神,拨出专款,由市文物局全面维修,并于同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康有为来青时,当时居住青岛的清朝第二代恭亲王溥伟欲举家北迁大连,二人私交甚笃,溥伟便将其家具赠送先生。现故居内起居室、会客室、书房等室内家具,均为当时亲王所赠。康有为故居虽不豪华,却十分高雅,足以反映康先生的审美康有为故居陈列馆重新修复开放后,增加了《康有为生平图片展》和《康有为藏品珍品展》二个展览。图片展以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先生坎坷奋斗、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藏品珍品展出了康有为书法原作、使用过的器物以及先生流亡海内外时收藏的艺术珍品,康先生后裔捐赠的不少珍品也同时与观众见面,这两个展览的不少文物资料均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 孔祥熙故居:郧阳路33号。孔祥熙早年留学美国,是基督教徒,与同学王正廷同属基督教一个兄弟会,王正廷还担任兄弟会会长。他们回国后都成为基督教中国青年会理事。当时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世界基督教青年会有着密切关系。五四运动后,中国与日本谈判收回青岛及山东的权益,王正廷是中国首席委员,在国际外交界中成了知名人士。还在中国参加奥委会之前,1922年王正廷就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这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称胶澳商埠,原拟由王正廷任督办,后改任他为外交总长,由熊炳琦任胶澳督办。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中国收回青岛仪式。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任胶澳商埠电讯局长、实业处长,这是孔祥熙迈入政坛的第一步。孔祥熙认为青岛是中国城市中

工业实习报告个人总结

工业实习报告个人总结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1、时间201*.5.24-201*.6.5。 2、地点:xx的xx总部。 3、人员:xx学院08级工业设计专业所有同学及xx老师。 4、实习目的:同学们只在校园里学工业设计的知识,虽然从 书中和网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见过真的工业设计,没见 过工业设计的规范流程,不知道车间里工人师傅是如何操作的, 也没见过工业产品的生产流水线。这次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出 去实习参观的机会,主要是为了提高对大自然和工艺品的认知水平,培养和提高美的修养和感觉,增强创作、造型能力,活跃构思,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工业产 品设计公司的操作模式,产品设计流程,以及工业设计师所需要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明确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将在学 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实际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充 实和拓展专业知识。 二、实习内容 5月22日我们来到xx集团,xx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我们先参观了xx大学,xx大学是仿古建筑,建筑别具特色,走入xx大学古色古香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讲解小姐亲切的笑我们讲述xx大学的概况。xx大学始建于1999

年12月26日,是xx集团培养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是在 xx集团提出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背景下,在信息化 时代新经济的浪潮中为满足xx集团国际化战略转移而成立的,是 xx集团培养员工管理思路创新的基地。依据功能xx大学主体建筑分a、b两座,由中心位置的“勺海”相簇而拥,四周零星点布着 日新轩、镂金舫、源头瀑布、曲水流觞、扇厅、致远亭等,一草 一木、一亭一阁、一山一水,处处都散发出浓郁的xx文化气息, 伴随着“勺海”深邃的“海”的底蕴,构成了xx大学有机的整体。之后我们来到一个会议室中观看了xx发展的历程。让我感触最多 的是xx的倒三角型管理模式,充分展现了xx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最后我们在xx展厅观看了xx的展览产品。包括xx洗衣机、xx冰箱、xx空调、电脑、手机、电视、整体厨房等等。xx集团1994年开始成立工业设计部门,现在已经在全球推出了极具影响的产品200多项,xx自主研发的外观设计无疑是促使xx产品打入国际市 场的利器。由此我们也看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5月23日,老师要求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好友高峰从五四广 场出发徒步旅行70多里,沿途参观了奥帆中心,太平角公园、八 大关景区、第二海水浴场、中国科学院xx研究、中山公园、康有 为故居,沈从文故居、中国xx大学、童第周故居,xx市基-督教堂、信号山、老舍故居、鲁迅公园、天后宫博物馆、栈桥。虽然 很累但是我们都很兴奋,这一天我们观看了xx市的许多有着地域 特色的风景,风情,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我想这对设计师而

东城区主要名人故居情况的介绍

毛主席故居 位于东城区景山东街三眼 井吉安所左巷8号。是北京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所简 陋的小院,北房三间,左右各 带一间耳房,东房两间。1918 年9月,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 工俭学事首次来京,开始住在 湘乡会馆,后住在豆腐池,终因交通不便,同来几人联系不便,同新民会总干事肖子升出面,以北大学生的名义租了此地的三间北房。据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记载,当时同住的有肖子升、陈绍林、毛泽东、罗章龙、欧阳玉山、蔡和森共8人。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提到:"八个人居三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罗章龙回忆他们寓此期间,为了节省开支,自己做饭吃,因南方人不会做面食,闹出种种笑话,房东曾教他们做面食。从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泽东在此地住了六、七个月,后离京赴上海。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位于东城丰富胡同19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 内容丰富,《四世同堂》、《龙 须沟》等名篇家喻户晓,在文 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这 里是老舍先生1949年从美国 回国后买的一所小宅子,稍事 修葺后,于1950年3月携全家迁入。该院为北京旧式极普通小院,小门坐西朝东,门内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其西有一狭长小院,北为一座三合院是故居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老舍写了著名的《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东城交 道口后圆恩寺胡同13号。 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9626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Tour guide of Laoshe's former residence in Beijing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北京老舍故居导游词 老舍,生于1899年,于1966年辞世,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乃兹府丰盛胡同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 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7 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 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我记忆中是用100匹布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10 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进了大门,有一座砖影壁,有两间小南房,是看门的工友住的,冬天也是石

榴树,夹竹桃的避寒处。老舍先生搬进来之后。在大门靠着街墙种了一棵枣树,砖影壁后,老舍先生求人移植了一棵太平花,这是故宫御花园才有的名花。不过并不娇贵,在百姓家照样欣欣向荣,叶繁枝茂。小南屋房檐下还放着一大盆银星海裳,也是一个多高,常常顶着一团团的红花,老舍先生送客人出门时,常常指着它说:“这是我的家宝!” 砖影壁后面是个小外院,自成体系,有三处灰顶小房,一为厕所,二为贮藏室,三为正房两间。正房坐北朝南。由男孩住,兼作老舍先人私人秘书南仁芷先生白天的办公室,也兼作外地客人的临时客房。这个外院正好坐落在里院南房的位置上,将里院勉强在外形上凑成一个四合院。外院有一街门通向今灯市口西街,但从不使用。 里院修饰之后还很像样子,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进大门绕过太平花有一个“二门”通向里院,迈进二门又有一个木影壁,漆成绿色。有十字甬道通向东,北,西房。南道之外是土地,可以栽花种树。老舍先生很看得这点,他一生喜爱花草,却少有机会实践,有了这块空地,可以试验了,完全随信所欲,去培育,去美化,去创作。 头一件事是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走超过了海碗。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省的“火柿子”,个头不大,只有拳头的一半,皮薄,很甜,无核,橘红色。老画家于非闇曾来给柿树写生。作工笔国画一幅,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这棵柿树, 和来夫人为小院取名“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老舍先生去世后,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连续写了三篇悼念文章,全以这两棵柿树作篇名,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