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有效教学设计》(吴正宪)整理

名师讲座-------《有效教学设计》(吴正宪)整理
名师讲座-------《有效教学设计》(吴正宪)整理

名师讲座-------《有效教学设计》(吴正宪)整理

疑问:有了教案,为什么还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意义:教案主要是记录教学流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教学设计则是要比较理性、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主张,要回应教案中“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教育理论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列化程序。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与学生);(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流程;(5)特色(课前)、反思(课后)。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我的基本观点: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

“三读懂”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例举《因数与倍数》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部分。

教学背景分析:

1、整体把握教材(专业地读)

2、直面学生现实(用心地读)

3、动态生成的课堂(智慧地读)

学情分析:

1、“因数与倍数”的名称并不陌生。

2、乘法与除法是两种孤立的运算。

3、前认知干扰------此倍数非彼倍数。

结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因数与倍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及个数特征,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重难点: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确定重、难点:

是重点的不一定是难点是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重点是对教材而言,难点是对学

生认知而言

教学流程:

依托原有认知,操作中建构概念-----自主探索尝试,对话中体会方法-----反馈巩固,体会数学的美妙与神奇----课堂总结,梳理知识,提升认知。

本课设计特点(课前说课)

在拓展训练中,体会知识奥秘;在对比交流中,深化理解概念;在动手操作中,补步认识概念。 直面学生现实,用心读懂学生(用心地读)

学生怎样学数学?学生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的经验基础是什么?

直面学生现实: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真正读懂学生、读懂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是改善教学行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问题开始的,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教学设计建议:

1、创设良与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活动是面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有效效教学目标的确定来自于对教材、学生、课堂的读懂。为实

现本堂课教学目标选取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会怎样?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什么这样做?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实效性与操作性如何?老师如何优化课堂、驾驭教材、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受价值-----产生需要(兴趣)

直面现实------因材施教-----打好基础(个性)

注重过程-----促进互动-----提升思考(本质)

精心预设-----关注生成------满足需要(可持续)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李艳(MZ12008)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有效教学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国培计划有效教学设计讲座,深有感悟。所谓“有效教学”并非仅指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在知识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上有无进步。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厌学或者学生学无所得,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但各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学。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摒弃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 1)“讲”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师觉得:上课时老师多“讲”一些,就可以帮助其掌握好所学知识,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尽心尽力,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的依赖性也就越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差,从而造成他们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片面追求“时尚”的教学方式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有些老师脱离学生的实际,片面追求“时尚”的教学方式,比如在现有的职校学生实际状况下为:学生普遍存在着“读中职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职没出息”的错误偏见,缺乏理想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无心向学,痴迷网络聊天、游戏,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以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者居多,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在还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赵才欣老师说的好;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对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赞成。 1)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着重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定要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尽管老师会在上课时告诉学生今天课的重点和学习任务是什么,但是学生很少有人会在其脑中形成印迹。因此我觉得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所要教的内容。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学习,否则会造成老师在前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知所云。那么如何预习呢? 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讲多学,讲学结合 2)记得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上课时并没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课,而是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后老师着重讲解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讲完后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讲解再看书,直到弄懂为止。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合情境教学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课堂神采飞扬,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

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呢?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设计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学生是否达到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我们教师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课标总体目标的指导下,还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细统地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 二、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课堂上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设计得科学、合理,避免偏离目标光图热闹而学生并无所获。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考虑到它的目的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三、合理利用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就是师生为了完成某个教学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例如录音机、单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等。教师选择活动材料要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还要看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发挥了其价值和作用。 四、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层次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需先设计语言的理解活动,其次是操练与巩固活动,最后才是语言输出即交际活动。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是层层迈进,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学生主体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师足够的关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降低,慢慢就会掉队。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层次和需要,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充分预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引导。 六、适时给予评价。

浅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的要素

有效教学设计应具备的要素和注意事项: 1、必须体现课程标准和理念 2 、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教学流程舒畅 3、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既要呈现知识,又要促进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指导学生要规范和约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4、导入合理,要善于吸引学生。 5、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6、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板书要起到纲要信号的作用。 总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有效教学设计要经过的过程如下: 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

分析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一般认为,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并将影响后续各环节。 学习内容分析:即分析学生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通常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中各知识点的关系,分别采用归类分析、层级分析、图示分析等分析方法,也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出发,采用信息加工分析方法,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学生的心理操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进行的全部思维过程,这种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学习内容。有效分析学习内容,可以为教学序列的安排提供更多的指导。 学习者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常常会在认知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达到稳定,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不仅违背了人的正常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畏惧。 学习环境分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习环境的差异,保证设计出的方案能够施行。 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各环节的安排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学习目标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编写需要 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从过去的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课堂上反复讲解过的知识,有些孩子一做题就出错。”针对频繁的出错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叹气这些题课堂上经常讲,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就是做不对呢?孩子们没有听懂吗?怎么有时对有时错呢? 家长无耐这孩子就是粗心!做题时一定不认真。 学生无辜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呀!怎么会错了呢?我又粗心了吧。 作为老师的我,会经常思考以上的问题,有时将答案归结为做题出错,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怎么才算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不出现错题呢?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教育”后,有了明晰的方向,仔细回味其中,收获颇丰。 一、马虎一定要归因;。 多数时候,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将错题的原因归为“马虎”了。好似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但不管是做题或考试前你强调多少次“要认真、要细心、不要马虎”,最终学生还会因“马虎”出错。吴老师说对待“马虎”不能马虎,必须要归因。“归因”就是要找到错误的实质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个性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查看学生书写的过程和步骤,留心学生写题的习惯和态度。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询问出错点的想法。切记不给孩子概括性的下定义你就是粗心,马虎。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后,对症下药。 二、计算题一步一回头;。 计算题是学生感觉最没有技术含量,思想上不重视的题目。但往往在考试中出错又特别多,出错的原因让老师家长无耐,孩子们自己

都会觉的失分可惜。吴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教给学生做计算题时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回头就是抄完题后不急于往下做,而是回头看看数有没有抄错,运算符号有没有写错,都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得到结果时,再回头检查加出来的和对否,进位点是否点上了。一步一回头,不着急,不敷衍,稳健地做出题目。此法妙哉! 三、精练、检查得法;。 吴老师在讲座中一再讲,平时给孩子们出练习时,一定要精准的选择题目,不贪多,不图量,让孩子在不烦躁的心态下高效的练习。学生自查作业时也是如此,不要非逼着孩子自己检查出自己做错的地方,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不妨给孩子缩小范围,提醒他、引导他检查出错误的题目。没有目的的检查不易于浪费时间,也会让孩子对检查这件事情深恶痛绝。检查出错误后,不妨对孩子说你能自己找出错误,真是太厉害了。谁都不是完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哟! 吴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犹如一沐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创造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课堂,真正让学生在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好吃”,让学生真正地去喜爱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谢谢!

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设计 《新标准》八年级英语 Module 4 Education Part 1: Teachi 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Unit 1 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English? ■Warming up Hi, everyone! Do you know how long I have studied English?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twenty years. That’s a long time. I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long before you were born! Now go to page 26. We shall take Unit 1, Module 4, today. ■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1 Listen and repeat. Now you are to look at the table on page 26 and listen to some numbers and repeat after the tape.

2 Write. Now go to page 26. Repeat after me the numbers on the left and write them on the right. 3 Say these years. Now we learn to say years in English. Say after me. 4 Listen and read. On page 26 Betty and Lingling are talking about classes they have. Now listen first and then read to understand. Now let’s go on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While reading try to cut(断句)/ the sentences into parts, blacken(涂黑)the predicates, shade(加影)the connectives and underline (划线)the expressions. Now write all the expressions in your Expression Book.

吴正宪老师讲座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后的感受 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来说,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把握能力还是很薄弱的。在刚上岗不久就能幸运地听到吴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非常激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快乐、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吴老师本身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她那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吴老师讲的是《商不变的性质》,用故事设疑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表情亲切和蔼的给学生们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小故事。由6个桃子分给3个小猴,到60个桃子分给30个小猴,再到600个桃子分给300个小猴,最后小猴终于满意的笑了,猴王也笑了。由此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并说明原因。通过这个小故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说出猴王的笑是聪明的笑,一名学生发现6÷3=2,60÷30=2,600÷300=2,吴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表扬了这位同学。 接下来指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商都是2。吴老师打开课件利用坐标的形式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做分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十分钟左右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的,并根据所给的信息编写题。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开发智力,团结合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吴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商不变规律,有位同学发现总结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吴老师用肢体语言提醒大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又有学生发现除数、被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也不变,吴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如果除数、被除数同时乘2,商还是不变,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商不变的关系式,这样的式子可以写出多少个,为什么?学生发现,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也要扩大几倍。自己总结商不变定律,通过本节课愉快有趣味性的学习,和吴老师的细心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自己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在讲课过程中,吴老师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走进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情感。课中不断的进行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充分信任学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出了

听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论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有效互动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具体表现为: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

吴正宪讲座《做高素质的老师》

吴正宪讲座《做高素质的数学老师》 一节好的数学课,我想她首先源于理念,我首先写了16个字, 叫作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这是我对一节好的数学课的理解。这两天我们在这个体育馆里看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有朱乐平老师、刘德武老师、赵震老师。这一节一节的好课,首先新在他们的理念,我想巧在他们的设计,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但是赢是赢在了他们的课堂实践。我还想说,一节好课是成在后续,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他的后续学习当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劲头,那么就是我们为他的后续学习注入了活力。 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数学课为例,解释一下新在理念,新课程理念太多,我只说两点: 第一点:好的数学课堂会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注入活力。 从下课铃声和我们对后续学习当中可以看出来,两位老师都给学生留了弹性作业,还是自由选择的作业,给了他们学习的空间。 第二点:关注数学。 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学习过程,使课

堂教学充满数学味,让数学课深刻而厚重。不管是课改前还是之后,这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话题。 巧在设计赢在实践 简洁且深刻——(思维力度)数学味 清晰且厚重——(数学思想方法)灵魂 刘德武老师的课在整节课中,学生的猜想直觉到理性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到学生的亲自实践,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学习化的过程。 赵震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过去简单的相遇问题,量上的变化引出了今天的工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迁移了旧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上没有花架子,非常简洁。但是我想:简洁且深刻这是对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题做得越难越厚重,也不是题做得越多越深刻,为什么提出“简洁且深刻、清晰且厚重”也是源于在北京一个区的三天听课,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现在与大家共同分享。 从一节课当中我所想到的: 在北京西城区的评优课活动中,黄城根小学薛铮上的一节《三角形的分类》,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一、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直奔主题 我喜欢这样简洁清晰,研究主题鲜明的课堂开首,在分类的这节课中很多老师,运用了从生活中来,比如自行车的模型图,哪里有三角形,奥运会的鸟巢,生活中大量的图片,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去找三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长沙学习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宁远县印山小学李勇军2014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的活动。或者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的计划,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科学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可以用冯校长的精髓之句来概括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来谈谈。 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操作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2.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民族这个目标就是很具体明确,学生一看便知道掌握什么内容。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这个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课前看课文去设定自己应能完成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要精当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第一内容选择和加工确定。用教材的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熟悉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

听吴正宪老师的讲课及讲座有感

2014年寒假作业 听吴正宪老师的讲课及讲座有感 -------------如何做孩子们喜欢的数学教师 今年寒假我有幸在网上聆听了北京著名教育家吴正宪老师的几节讲课,这是第一次听聆听吴老师的讲课,听后有一种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的感受。平时老师们课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抱怨:孩子们不喜欢数学课,上课不听讲,这课真没法上;今天领导听课,孩子们都跟哑巴一样,谁也不回答问题了,真生气;那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做,太笨了等等。听了吴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我们都能像吴老师那样去驾驭课堂,那我们何愁孩子们上课不听讲呢?何愁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呢?何愁孩子们不爱学习数学呢?又何愁孩子们学不好数学呢?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要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教师本身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注意情感的交流,尊重、善待、理解每一个孩子。 听了吴老师几节课,我发现了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自己当成孩子们中的一员,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共同成长,她注重对孩子的情感的交流,尊重、善待、理解每一个孩子。例如,吴老师的《平均数》那节课,就是让学生去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最大的数大概是1300,最小的数700,共5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很多同学猜1000,900,1100,980,1050,突然间有一个学生冒出来2000,当时吴老师没动声色,2000,接着猜。但是这时候,吴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你们猜的,准不准呢?”孩子们马上说:“我们自己试试吧!”试的结果平均数正好是1000。一般情况下呢,老师们就可能会说那个学生:“怎么会是2000呢?最大的数才是几?你先坐下吧。”试想一下,如果这样说,那个孩子势必会觉得自己错了,其他的孩子也会嘲笑他,他就会不好意思而抬不起头,下面的课还能听进去吗?以后还敢回答问题吗?吴老师没有这样做,吴老师说:“哎,2000那位你在哪儿呢?你问问同学们,人家怎么都是1000,1100,900呢?”他也挺有意思,问道:“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其他学生反问他:“你看看最大的才是几?1300。”老师就要这样挑动学生,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互动。老师们看学生问话多好:“最大的才是1300,那平均数可能是2000吗?”他说:“哎呀,我错了!”挠挠头“我错了!”吴老师问:“为什么错了?”那位学生说:“平均数不是多的给少的,少的长高了,匀乎匀乎的那个数吗?对呀,那怎么可能比最高的还高呢?”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它的区间,通过孩子的对话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这个知识点的完成不是老师枯燥的讲解,告白,而是通过学生的自问自答弄明白的,是他们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填鸭式地教会的。这个时候吴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情感的交流,吴老师没让这个孩子尴尬的回去,也没有让他很难为情地坐下,而是对他说了一句话:“今天你们的思考有根有据,不过今天吴老师呢,更要表扬我身边刚才说错的同学。”吴老师看看他继续说:“正是由于你的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讨论,你看看,通过你们的问题的交流,互动,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思考,我们才知道,原来平均数必须得比最高的少一些,比最小多一些。这是刚才你说的,人家都在这里边去转呀转呀,你跑外边溜达去了,你看你的这个思考,你的这个问题,不是带来了我们很好的思考吗?这就是你今天对我们数学学习的贡献,大家把掌声送给那个同学!”这就

《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读书心得

《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高邮市卸甲镇八桥实验小学张生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的学习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质。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有点纠结:教师是抓住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吴正宪老师是这样子回答的:“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这可能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我觉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注重数学核心素养还是注重知识的培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从教十几年来,每天都在备课、上课,周而复始,有人说单调,有人说没劲,其实让我说,只要每天都是在用心感受,感受学生丰富的思想,旺盛的生命,感受教学创意无限,意犹未尽。那麽,每天都是生活趣味无穷的。其实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每篇课文都是照例案去上,每次备课都如同抄字员在机械抄写,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可真是单调没劲。但你只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并用心、用情去渗透每一次的教学设计,每一节的课堂讲授,那么你就会感受到教学设计以其所带来的令你意想不到的课堂氛围给你的幸福和喜悦,说到底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会让你的课堂精彩无限,也会让你的教学生活魅力四射,那么,什么是有效地教学设计呢?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整体特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肤浅的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了解学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了解学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备学生。在进行每次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所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课堂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这样心中有数,我们才能针对学生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提问方式,问题难度,否则,我们就是在打无准备之仗。 至今不能忘怀的是那次在校内执教的《孔子游春》公开课,课堂的冷清让人难以忍受,课堂氛围始终掀不起高潮。虽然一个个问题问过去,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大多学生不能畅所欲言。课后,老师们评课时说课讲得不错,但就是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反思后,觉得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他们无话可说。其原因是学生对孔子生平了解不够,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这问儒家大思想家。学生只能就课本内容做简单的理解,不能深入的理解孔子借物抒情,托物喻理的思想内涵,应在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或在网上查找有关孔子的故事书,正确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位大思想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学情,学生才会言无不尽。 “吃一堑,长一智”,一堂失败的课使我明白,要想上好一堂课,我们必须在课前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而有效地教学设计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的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读,上课时对教材不慎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能取得高效。 1 / 2

怎样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论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有效互动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

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具体表现为: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