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数学衔接班教程

高一升高二数学衔接班教程
高一升高二数学衔接班教程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节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 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 乘法公式 引入:回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项的角度变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3=+b a , 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方―――立方)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 ··················① 那?)(3=-b a 呢,同理可推。那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①式看出结果?将3)(b a +中的b 换成-b 即可。(R b ∈ )▲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但要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代换 3223333)(b ab b a a b a -+-=-············符号的记忆,和――差 从代换的角度看 问:能推导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吗?即( )( )=33b a ± 由①可知,))(()33()(2222333b ab a b a ab b a b a b a +-+==+-+=+ ······② 立方差呢?②中的b 代换成-b 得出:))((2233b ab a b a b a ++-=- ▲符号的记忆,系数的区别 例1:化简)1)(1)(1)(1(22+++--+x x x x x x 法1:平方差――立方差

法2:立方和――立方差 (2)已知,012=-+x x 求证:x x x 68)1()1(33-=--+ ▲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 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 (1)十字相乘法 试分解因式:)2)(1(232++=++x x x x 要将二次三项式x 2 + px + q 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 、b ,使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 ,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 x 2 + px + q = x 2 +(a + b)x + ab = (x + a)(x + b).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1 a 1 b a + b (交叉相乘后相加) 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0(2≠++a c bx ax ,如:3722+-x x 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1 -3 2 -1 -6 + -1 = -7 )12)(3(3722--=+-x x x x 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 2+bx+c (a ≠0),如果二次项系数a 可以分解成两个因

高一数学 初升高衔接班 第五讲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讲义

第五讲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一.理解性概念 b?cax?b??c(cx??0ax)a?(a?0)ax型不等式的解法与型不等式与与解集 ??a?a?x(a?0)x?x?a; 的解集是不等式??a??xa,或xx??a(a?0)x不等式的解集是??)0(c?cax?b?)(c?0bx|?c?ax??c; 的解集为不等式??)?0?ax?bc(c)0c或 ax?b?c?(?x|ax?b?c,不等式的解集为三、讲解范例:5500?x??5. 1例12 解不等式解不等式< | 2x-1 | . 例 不等式:例4 解例3 解不等式:|4x-3|>2x+1. |x-3|-|x+1|<1. x)(?)aa?Rxa?xa(?R , 解关于5. 的不等式①②例 x)R?(???2x31aa. 6.例解关于的不等式 1 课堂练习卷分满分100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a?6a得( ) <-61.已知,化简aaaa-6 D. +6 B. - -6 A. 6- C. x( ) 8-3|≤0的解集是2.不等式|8?? D. C. {(1,-1)}

R B. ?? 3??3.绝对值大于2且不大于5的最小整数是( ) A. 3 B. 2 C. -2 D. -5 AxxBxxAB等于( ) | || |∩-2|<3},-4.设={={1|≥1},则xxxxx≥2} 5} B. {≤0或|A. { |-1<<xxxxx<≤0或2≤|-1C. {<|-1<5} ≤0} D. {A B}??1?10?x A?{x x?Z且}x?5 x?Z且B?{x 中的元素个设集合,则,5.数是( ) A. 11 B. 10 C. 16 D. 15 23??x?R2yyy?x?2x?3,NMMN)︱},则集合={y(6.已知集合∩={ }, 1???4?yy1??y?5yyy??4 } C. {} B. {A. { 5??x3x)或7.的否定是(语句 5x?x?或x?35?3或x A. B. 5x3且?x3x?且x?5? C. D. 二、填空题xx . 2 ,不等式||≥3的解集是-1的解集是1.不等式|+2|<31x??11的解集是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 2.2 cab三数的点的位置,化简3.根据数轴表示,,2 cacbab|= ___ . +-|+|||-|+三、解答题x?21解不等式1.??0xx|-3 >0 1.- 2| 2.解不等式22x2 2 x Bx AUxxx+3|<2},||- 2求:- 8>3.已知全集,= R0},={ |={ ABABABAB))∩(C,(,C(∪C) (2) C,C(1)∪uuuuu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最全经典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 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 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 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

高二数学上学期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二数学上学期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 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

初三升高一数学衔接资料

(一)数与式----------立方和(差)公式 1.公式: (1)()()22b a b a b a -=-+ (2)()222 2b ab a b a +±=± (3)()()2233b ab a b a b a +-+=+ (4)()() 2233b ab a b a b a ++-=- (5)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6)()3223333b ab b a a b a +++=+ (7)()32233 33b ab b a a b a -+-=- 2.公式及运用 例1.计算:(1)()()964322+-+x x x (2)?? ? ??++??? ?? -2242412121b b a a b a 思考:化简(1)()()()()42422222+++--+a a a a a a (2)()() ()11122++---x x x x x (3)()()211x x x ++- (4)()() 3211x x x x +++- 例2.因式分解(1)66y x - (2)33662n m n m ++ (3)()()() 116119222+-+-+x x x (4)432 3-+x x 例3:已知2,2==+xy y x ,求33y x +的值 思考:(1)已知2=+b a ,求336b ab a ++的值。 (2)已知31=-x x ,求331x x -的值。

练习:1 化简(1)()()2222y xy x y x +-+ (2)()()[]2 222z y z y z y ++- (3)?? ? ??++??? ??+-??? ??- 4121412141222x x x x x 2.已知0152=++a a ,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a a 1+ (2)221a a + (3)331a a + (4)441a a + 3.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二)十字相乘法与分组分解法 一、十字相乘法: 两个一次二项多项式n mx +与l kx +相乘时,可以把系数分离出来,按如下方式进行演算: 即 ()()()nl x nk ml mkx l kx n mx +++=++2 把以上演算过程反过来,就可以把二次三项式()nl x nk ml mkx +++2 分解因式 即()()()l kx n mx nl x nk ml mkx ++=+++2 m n k l ()n mx +的系数 ()l kx +的系数 mk nk ml +nl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仙桃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1.代数部分:

高二升高三英语衔接课程要点

高一升高二英语衔接班课程安排及课时计划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高一升高二暑期英语衔接课程 课程定位 高一升高二英语知识衔接,对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们英语知识更 系统化、搞好衔接、平稳过渡,为高三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对象新高二学生 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做好相关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使他们的英语知识更加系统化,熟练掌握考高题型及应对方法。 2. 为学生的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打好更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从语言知识的巩固入手,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成绩。 课程理念1.课程的编写适应高一升高二学生的暑期使用,共十讲内容,每讲建议2课时。 2.所讲知识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高一的难点、重点以及高二英语学习的 方向和要求)。 3. 课程的编写以学习基础为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4. 按层次设置练习,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学有所得。 5. 由于学生基础层次不一,因此各个学生所学习需课时根据学生已有基础而定。 二、课程结构 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总计) 核心语法 第一讲 冠词 1.掌握冠词的基本用法 2. 不用冠词的情况(零冠 词) 3. 习语中的冠词用法 4.特指与泛指 2小时 第二讲 代词、介词 1.掌握代词的基本用法及活用复习 2.掌握介词的基本用法及固定搭配 2小时 第三讲 名词和数 1.加深对转化词的理解 2.有些名词在不同的情境中可数和不可数可能发生 2小时

词变化 3.复合名词和合成名词的认识 4,。增加对数词的认识:小数、倍数、分数、百分数等 第四讲形容词和副词1.掌握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修饰语及 倍数的比较表达2.掌握形容词副词考点2小时 第五讲时态、语态1.掌握基本时态语态、结构,能识别并正确运用时间 状语2。能联系语境正确使用时态语态 2.了解复合句中时态的呼应及特殊用法 6小时 第六讲非谓语动词1.掌握非谓语动词的结构 2.熟练运用非谓语动词2小时 第七讲情态动词1.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的功能和意义 2.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表示猜测的用法 2小时 第八讲 虚拟语气 掌握虚拟语气及做题方法2小时 第九讲定语从句1.了解定语从句的语法功能。能识别定语从句并正确 使用关系词 2.了解关系代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用法 3.能造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在书面表达中增加语 言的丰富性 2小时 第十讲状语从句及名词性从句1.了解状语从句及名词性从句的语法功能,掌握各类 从句 2.了解更多的从属连词,掌握它们的含义 3.学会用名词性从句及状语从句表达信息4小时 第十一主谓一致、倒装句1.掌握主谓一致及倒装句的概念及高考题型 2.熟练运用及灵活解题 2小时 核心 词汇 高一教材中的词汇,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词汇的运用进行巩固。8-10小时

2019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及习题

数学 亲爱的2019届平冈学子: ?恭喜你进入平冈中学!你们是高中生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吗?其实学好高中数学并不难,你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认真做题,善于总结归纳,持之以恒,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数学试题使用全国I卷,纵观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我们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分度特别大,选拔性很明显,难度相比以前广东自主命题难度大大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让自己变强大才是硬道理。假期发给你们的这本小册子,是为了使你们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上形成较好的连续性,能有效地克服知识和方法上的跳跃,利于激发你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你们一定要利用好暑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里给大家几个学数学的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记录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呼应版块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9.角度问题,三角函数问题。在初中只涉及360°范围内的角,而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初中也只是锐角三角函数,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范围大大不同。同时,度量角也引进了弧度制这个新的度量办法。 10.高中阶段特别注重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初升高衔接班

前言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逻辑运算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为了有效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本篇讲义共28课时初高中课时比例约为1:5,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第二部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旨在为高中数学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 1

【初高一衔接】专题02 乘法公式-走进新高一之2020年暑假初升高数学完美衔接课(解析版)

乘法公式主要讲解几个常见公式的证明,并补充一些常用的公式公式一、平方差公式 公式二、完全平方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公式进行变形,常见的变形如下:1. 2. 3. 4. 5. 公式三、立方和公式 公式四、立方差公式 例1、计算 例2 例3、已知a、b是方程的两个根,求: (1)(2);(3);(4)

【解答】(1)77;(2);(3)112;(4)24 【解析】∵a、b是方程a+b=7,ab=11. (1); (2); (3); 乘法公式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A.m3?m2=m6B.(﹣m)﹣2= C.m2+m2=2m2D.(m+n)2=m2+n2 【解答】C 【解析】A、m3?m2=m5,故A错误; B、(﹣m)﹣2=,故B错误; C、按照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该运算正确. D、(m+n)2=m2+2mn+n2,故D错误. 2.如图(1),边长为m的正方形剪去边长为n的正方形得到①、②两部分,再把①、②两部分拼接成图(2)所示的长方形,根据阴影部分面积不变,你能验证以下哪个结论()

A.(m﹣n)2=m2﹣2mn+n2B.(m+n)2=m2+2mn+n2 C.(m﹣n)2=m2+n2D.m2﹣n2=(m+n)(m﹣n) 【解答】D 【解析】图(1)中,①、②两部分的面积和为:m2﹣n2, 图(2)中,①、②两部分拼成长为(m+n),宽为(m﹣n)的矩形面积为:(m+n)(m﹣n),因此有m2﹣n2=(m+n)(m﹣n), 3.将图甲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乙位置,能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关系式是() A.(a+b)(a﹣b)=a2﹣b2B.(a﹣b)2=a2﹣b2 C.b(a﹣b)=ab﹣b2D.ab﹣b2=b(a﹣b) 【解答】A 【解析】(a+b)(a﹣b)=a2﹣b2. 4.如图1的8张长为a,宽为b(a<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如图2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长方形ABCD 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差为S,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则a,b满足() A.b=5a B.b=4a C.b=3a D.b=a 【解答】A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π π+ =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π π π π+ + + = 5 球的表面积2 4R Sπ =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h S V? = 底 2锥体的体积h S V? = 底 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 + =) 3 1 下 下 上 上 ( 4球体的体积3 3 4 R Vπ =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 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 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2 2 2r rl Sπ π+ = D C B A α

高一升高二数学试题卷及答案

高一升高二数学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4分, 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函数33log y x 的定义域为( ) A 、(,9] B 、(0,27] C 、(0,9] D 、( ,27] 2.设集合 },51|R x x x A ,},41|{R x x x x B 或, 则B A 是( ) A .} 54|{x x B .} 4|{x x C .}2|{x x D .R 3. 三个数2 0.6 0.6,ln0.6,2 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a c b B. a b c C.b a c D .b c a 4.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 它的前4项和是1, 则它的前8项和为( ) A.15 B.17 C. 19 D. 21 5.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 y 的值是( ) A .15 B .31 C .63 D .127 6. 在平面内,已知3 2,4||,1||AOB OB OA ,则 | |OB OA ( )A .3 B . 13 C . 19 D . 21 7.满足A =60°,c =1,a=3的△ABC 的个数记为m ,则m a 的值为( ) A .3 B . 3 C .1 D .不确定 8.在数列n a 中,n a =3n-19,则使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n S 最小时n=( ) A.4B.5 C.6 D.7 9.如果 ,} 01 |{2 ax ax x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4 0a B.4 a C.4 a D.4 a (第5题) 是 否 x=0,y=1 x=x+1 y=2y+1 x>4? 输出y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 ?,则p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真真真 真假假真 假真真真 假假假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一假必假).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一真必真);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是真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 p x”. p x成立”,记作“x ?∈M,()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高一升高二数学学习方法和计划

高二数学:高考数学成绩的决定阶段。 和高一数学相比,高二数学的内容更多,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二之后很不适应。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曲线方程,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高一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二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培养浓厚的兴趣: 高中数学的学习其实不会很难,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当你 敢于猜想,说明你拥有数学的思维能力;而当你能验证猜想,则说明你已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天赋!认真地学好高二数学,你能领悟到的还有:怎么用最少的材料做满足要求的物件;如何配置资源并投入生产才能获得最多利润;优美的曲线为什么可以和代数方程建立起关系;为什 么出车祸比体育彩票中奖容易得多;为什么一个年段的各个班级常常出现生日相同的同学…… 当你陷入数学魅力的"圈套"后,你已经开始走上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培养分析,推断能力: 其实,数学不是知识性,经验性的学科,而是思维性的学科,高中 数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

关于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当你愿意去看懂大 部分题目的答案时,你的考试成绩应该可以轻松及格;当你热衷于研 究各种题型,定期做出小结的时候,你一定是班级数学方面的优等生;而当你习惯根据数学定义自己出题,并解决它,你的数学水平已经可 以和你的老师并驾齐驱了! 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状态低迷而苦恼,请按如下要求去做: 预习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想要做出完美的作业是无知的,出错并认真订正才更合理;老师要求的练习并不是"题海",请认真完成,少动笔而能学好数学的天才即使有,也不是你;考试时,正确率和做题的速度一样重要,但是合理地放弃某些题目的想法 能帮助你发挥正常水平.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成绩进步缓慢而郁闷,请接受如下建议:收集你自己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这些材料是属于你 个人的财富;对于考试成绩,给自己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你获得稳定的学习成绩,所以,请制定好学习计划并努力坚持;把很多时间投入到一个科目中去,不如把学习精力合理分配给各个学科.人对于某一 知识领域的学习常出现"高原现象",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程度,再努力时,进步开始不明显. 下列学习方法比较经典:

(完整word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解法一:原式=2222 (1)(1)x x x ??-+-?? =242(1)(1)x x x -++ =61x -.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 ()9423 a b b a -=+( ) ; (2)(4m + 22 )164(m m =++ ); (3 ) 2222 (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 1 2 x mx k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 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 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高二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