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

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
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一种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和传播规律的可复制的“程序软件或设计模版”,进而把某些电视新闻节目元素固化到某种结构之中,使之任何其他电视传媒都可以据此复制出相同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 扫描当今国内和国际电视屏幕,所有的划分方法都显得捉襟见肘,各种元素在不同形态中互相渗透,元素嫁接和融合成为形态创新的本体策略。 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基本元素 题材、叙事、新闻、视听 题材元素是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具体的题目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题材选择的三个范围: 迅速的事实信息、丰富的情感信息、鲜明的个性信息 叙事元素是电视新闻见证人的叙事,通过新闻播报和现场取景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见证现实的感觉。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属于基本叙事元素,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属于拓展叙事元素。 在以观众为核心的现代传播理念指导下,叙事元素的组合特点: 1、主题事件化:精心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报 道主题的载体。勾勒、突出、深化报道主题。

2、事件故事化:用故事来结构新闻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事件,解释事件,以此来构造起伏和悬念,吸引观众。《60分钟》 3、故事人物化:用人物命运变迁和具体感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以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切入来反映大主题。 4、人物个性化:对人物的刻画和描述中,注意细节的描述和拍摄,用细节突出人物个性,神态、表情、动作,加深观众印象。 新闻要素包括时效、真实、新鲜、形象四个基本元素和重要、接近、互动三个拓展。 视听元素包括视觉和听觉元素。 视觉元素有1、画面(再现、实证、表意)、 2、字幕(功能:说明字幕、复述字幕、信息字幕)(形式:整屏字幕、滚动字幕、插入字幕、特效字幕) 3、动画:通过动画语言报道和评论事实。 听觉元素有1、音响(实况、背景、环境) 2、同期声 3、解说 4、音乐 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摘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和广泛性,以激发各类观众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端于1990年《综艺大观》,尽管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十余年来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综艺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和真人秀阶段。在这些阶段里,电视综艺节目的主题趋向明确,内容更集中,受众更细分,电视化手段更灵活多变。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是其主要创新点。当然就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精神内涵、内容低俗等。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该文章既总结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推动中国综艺节目再创新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平民化互动性创新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它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娱乐享受①。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广泛性等特征。电视综艺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和参与,为广大观众提高放松身心的平台,因此娱乐性是首要因素。综艺节目保持艺术性是保障节目本身格调的高雅、内容的深度的基石。互动性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与最终目标。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了解未知外界事物的平台具有认知功能,“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们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社会热点、紧跟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行为舒缓身心,起到娱乐功能。当然。有的综艺节目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是由节目性质决定的。综艺节目的功能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而如何策划和制作好综艺节目,如何评判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尺度是电视行业的两大难题。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

媒介融合案例【媒介融合时代的办学定位】

媒介融合案例【媒介融合时代的办学定位】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建本科,在本文中是指近三年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设立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在设立时就面临对口就业难的局面,但依托媒介融合趋近与文化产业兴盛的时代背景,又显示出高考招生易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中,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建本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争论该专业应该上马还是下马。面对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建本科的高考招生易与对口就业难的矛盾,如何通过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定位办学方向,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使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建本科健康发展,是新闻教育界亟待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创建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的粗浅认识,借此机会就教于各位同行。 发展背景:媒介融合与文化产业 媒介融合,是2000年左右在发达国家逐渐呈现出来的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包括“技术网络化、产品多媒体化、业务融合化、市场一体化、组织整合化,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媒介产业融合”。由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全球范围内加速了媒介融合的战略进程,“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某种流程控制实现资源重整,电视台帮衬报纸,报纸联动网站、网站呼应广播电视,利用各自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在国内,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如广播、电视、报纸纷纷上网,移动电视、手机电视、

手机报纸等相继出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广播电视类人才的要求突破单一化而呈多样化的趋势,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培养的人才类型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且,在媒介融合的大势驱动下,特别是近年来数字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以媒介传播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的价值在人类创造文明历史和实现人们各自追求的各项生活目标中凸显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强调的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第七项则是“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类职业的热衷必将受到这一文化产业振兴走势的影响而持续升温。 这些来自业界学界和政府高层的信息,给开拓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办学思路提供了启示:在媒介融合加速与文化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新的变化,为该专业新建本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和创新空间。 培养目标:新闻专才与媒介通才

广电总局推出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广电总局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 2010-03-08 11:53:42来源: 广电总局网站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致富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天津电视台《中国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 这些精品栏目导向正确、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发挥了优秀节目的引导作用。总局特予以通报表扬。 朱虹指出,这次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两届创新创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甄选出来的。这批优秀的电视栏目、节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以医药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坚持十几年不改初衷,难能可贵。《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观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节目,提供致富榜样,努力帮助农民学习致富技术和方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既不故作高深,又不媚俗跟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新载体。天津电视台《中国人》记录凡人、名人、好人,弘扬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精神,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节目的立足点和归宿。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努力把儿童节目做精、做专,打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挖掘、图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弘扬武学文化,展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大众参与是“武林风”得以成功的重要元素。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强化特色、关注民生、贴近百姓,探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路子。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彰显人文理念,担当社会责任。为高端文化走出象牙之塔,提供了借鉴。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初步形成中国故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讲得健康、好听、耐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心贴农牧民,服务老百姓,调动多种手段满足农牧民信息、致富需求。 这些栏目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昂扬格调和健康品位,自觉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服务功能和引导能力。这些栏目坚持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领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热情颂扬真善美、不断揭露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二是聚精会神抓创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固有模式。这些栏目积极探索提高策划立意、优化节目制作和增强品牌特色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掘优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形态、先进制作理念及其制作技术,在吸引观众、好看有趣与传达主流价值观方面找准结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提升节目内在品质。三是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切实抵制低俗之风。这些栏目脱离了虚假“纪实”、情感“卖点”、边缘“丑闻”等低级趣味,坚持不跟风、不媚俗,不搞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俗化的有益探索,提高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试论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5438333.html, 试论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与创新 作者:王瑞欣 来源:《商情》2014年第26期 【摘要】电视节目形态指的就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提供着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简单地说,电视节目形态就是电视节目的存在样式和运动状态。如今随着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成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文章从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为基础,探讨现今电视节目的形态,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节目形态,现状,变化,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借鉴和模仿外国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凭,我国的电视节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电视节目的样式众多,节目的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中国电视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及,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20世纪末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已经得到了普及。伴随着21世纪数字电视的推广,中国的电视传播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形成了如今的大繁荣局面,节目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0年左右,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主要以新闻、电视晚会和电视剧为主,模仿的痕迹比 较严重,只是单纯的成为“喉舌”发展到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视传媒的推动,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开始自身的飞速发展。这一时期,许多新兴的节目类型连续不断的涌现出来,而且原有的节目形态也焕然一新,我国传媒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视荧幕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真人秀节目和民生新闻节目,这两个节目成为名符其实的热点,被各大电视台前赴后继的复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然而,中国电视节目形态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同质化、自主创新能力微弱的主 要问题,只有很好地认识与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才能在节目形态创新上获得大的突破。 首先就是模仿现象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意识。现在的中国电视观众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收看三十到七十多个频道,但是各个频道的节目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回顾历史,从综艺节目一涌而上到娱乐节目克隆成风,再到电视剧的泛滥,中国电视带给广大电视观众的亮点并不多。 例如,在江苏台的《非诚勿扰》获得巨大成功,成功吸引观众目光之后,各大电视台分别推出相类似的节目,在节目形式和设置上都没有创新,只是单纯的模仿。近两年引进大量的外国的节目,例如韩国的《爸爸去哪儿》,虽然也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是仍然只是单纯的模仿。

案例:全媒体融合——企业品牌传播的法宝利器

案例案例::全媒体融合 全媒体融合 ————企业品牌传播的法宝利器企业品牌传播的法宝利器 企业品牌传播的法宝利器 2018年08月27日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媒体业态,其形式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局)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脉搏,在战略上确定了以新媒体开展企业品牌传播的思路,在战术上有效融合自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在策略上精准定位品牌传播的受众群体,走出了一条全媒体融合推动集团品牌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 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 激活企业品牌传播新的激活企业品牌传播新的““能量源能量源”” 中铁四局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与运用,积极作为,掀起了运用新媒体传播企业品牌的热潮,形成了新媒体平台引领示范、各子分公司新媒体平台各放异彩的良好态势。 营造氛围,激发运用新媒体的动力。集团率先搭建企业网站群,开通认证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集团下属各子分公司也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两微”平台具有信息即时性、传播广泛性和推送针对性的特点,为企业品牌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集团时刻关注新媒体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主动与国内短视频平台——梨视频、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多家新媒体平台建立了联系紧密的非商业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有深度的视频及稿件。先后策划了“武九铁路拨接千人大会战”“中国高铁首次集体出海亮相迪拜展会”“中国高铁亮相俄罗斯”等新闻报道,媒体平均阅读量数以亿次计。编辑推送50余个高质量原创视频,点阅量均在100万次以上,其中有多个视频点阅量超5 000万次,累计点阅量破5亿次。 培训提素,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集团建立了新媒体业务交流微信群,提供互相交流提高的平台;建立局无人机训练基地,提供能力提升的平台;定期举办新媒体宣传培训班,邀请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学院以及梨视频的专家讲授新媒体宣传业务知识;选派优秀人员赴梨视频学习互联网短视频的策划、拍摄以及剪辑制作技巧;参加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媒体运营官培训班,培养运用新媒体的骨干力量。目前,集团已拥有超过2 000人的影像及文字新媒体创作团队,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全球10多个国家;组建了无人机航拍大队,拥有无人机300多架,分布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多个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 完善机制,焕发运用新媒体的活力。在集团系统内率先成立了网宣办,整合开拓局内外新媒体资源,打通局与子分公司横向联系网络;每季度和重大节假日要求各子分公司上报品牌传播题材,由集团网宣办整合梳理,策划组织,在自媒体发布传播的同时,提供给集团外新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每年对新媒体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布置和安排,对子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具体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定期公布各子分公司新媒体工作动态,每年底进行统计考核和情况通报,督促各子分公司加大运用新媒体的力度。

电视节目创新

电视节目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娱乐动态仅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节目提出 了很大的挑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了大量的时评写手。这些写手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博客、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 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法短信息的方式传播开来。 新媒体评论的出现更加注重评论的快 捷和时效性,在新媒体评论中,时效性表现

为即时性——对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一些热 点问题,非常迅速地发表评论,可以说,在新闻发生的同时,新媒体的评论就会以各种形式接踵而来,在网上当天登载的事情当天当时就会有评论跟进。这种以时效性为首要重视因素的做法,在给观众带来极大方便快捷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民生新闻和娱乐节目提出 了挑战,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拓展,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不创新,不仅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 1.新闻观念创新 责任观从法律角度来说,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的新闻新闻信息、言论、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电视新闻工作者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员,同时也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宣传员。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

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陈思如 引言:电视节目研发创新是电视市场主体进行原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资本投入和消化吸收应用等方面。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研发很不理想,整个电视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研发比较零散,一般是停留在举行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或创意策划的层面,而真正投入一大笔资金、建立创新机制用于内容研发的情况不很普遍。近几年来,不少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立了名目不一的研发部门,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简单搜集汇总国外最新节目的层次上,实质性的创新开发工作远没有展开。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盲目的节目改版跟风导致不少电视机构存在着短视的倾向和态度,无心考虑建立长远持续的创新体系,电视台内部又大都不具备创新激励机制,造成原创动力缺乏。国内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能力呈现出整体贫弱的“亚健康”状态,节目生产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已然成为恶性循环。 一、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力现状 1. 电视节目创新的“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级电视台成立了研发部门,其中75%的研发部门直属台领导管理。这似乎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电视媒体的创新能力仍然整体上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似已成业界的惯性反应,许多电视台的研发部门没有固定或比例合理的研发投入,甚至没有应有的编制,有被边缘化、虚置化之虞。绝大多数电视台在走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的“模仿创新”之路,而纯粹的自主创新实属凤毛麟角。模仿创新固然可以大大减少研发成本,不必或者最少地承担新产品的试错与新市场培育的风险,在中国电视市场化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过渡意义和可操作性。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电视媒体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市场对创新者的激励机制失效,以致电视节目创新能力的贫弱乃至衰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被誉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的中国传媒市场,已有国际传媒巨头不断尝试曲线型的实际进入,要应对狼来了的巨大挑战,必须苦练内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电视媒体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精神的缺乏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律动的敏锐反映和挖掘不够。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过程中,双眼紧盯欧美,一心只想往外求得真经的做法,未免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2. 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 根据一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显示,创新系统的建设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在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中也未形成共识。“容忍失败”这一环节的缺失,成为阻挡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思想障碍。蒂姆·安姆勒认为:“尽管适当的文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创新,但是没有适当的文化,创新就必然会受到阻碍。”良好的媒体创新文化可以激励、保护、支持电视节目创新者的活动。允许挫折、宽容失败应当成为鼓励创新的同义词。只有培植一个适合于创新的土壤,创意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可否认,业界管理者在鼓励创新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各种高级别的培训、观摩、交流,高额的创新奖励,先进的创新机制,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在我们看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视媒体,做好了大刀阔斧创新应变抢夺空中阵地的准备,却没有接受失败、容忍失败的心理准备。而容忍失败与创新奖励均是保证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前提,缺一不可。因为不能容忍失败,无形中给人们戴上了“紧箍咒”,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动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坚持导向引领、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入手,力求在新的起点上凝聚起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能量,开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把握正确导向,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无论怎么融合、怎么发展,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内容为王”,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递正能量。 一是坚持党管媒体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新闻媒体原则,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媒体从业人员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使命担当,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社会效益至上,扭转唯发行量、点击率、销售额的倾向,积极创作生产出更多传递正能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努力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二是坚持正确工作导向。新闻媒体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渠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坚守主阵地,伸张正义、褒扬正气。这就需要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盗版行为,广泛开展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执法行动,真正让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保持舆论生态空间清朗明净。 三是坚持公共惠民服务。新闻媒体担负着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使命,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公共惠民服务。这就需要不断整合我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探索建立数字农家书屋,开展全民数字阅读活动,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数字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二、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需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规范管理。媒体的融合发展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良莠不齐。只有不断提高媒体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在规范媒体融合中实现繁荣发展。 一是在转变职能中体现管理。在深化机构改革、积极转变职能的新形势下,需要不断强化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媒体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切实履行好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职责,大力推动媒体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新兴媒体可管、可控,在不断融合中推进发展。 二是在依法行政中规范管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对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传媒企业行政审批效率,激发新兴媒体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媒体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管理手段,坚持融管并重,实现媒体融合和监管同步到位,不断加大对新兴媒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三是在主动作为中强化管理。推进媒体融合和繁荣发展,不仅要靠上升的媒体融合数量,更要靠上乘的媒体融合质量。这就需要媒体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改进作风,主动作为,牢牢抓住媒体融合质量这个关键环节,突出加强对重点出版物的“三审三校”审读监管,探索建立新媒体监管系统,切实加强出版发行、内容制作、渠道传播等全方位、全时空的立体监控,切实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 三、创新推动机制,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电视节目形态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形态分析及创意建议一、新闻类电视节目形态概述 电视节目形态指的就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提供着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在各种电视节目充斥着观众眼球的今天,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收视的竞争,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就目前国际电视市场节目形态而言,大致可分为,新闻信息形态、访谈对话形态、评论类节目形态、综艺娱乐节目形态、记录片节目形态、电视剧等不同的节目形态。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化,但在电视时代,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新闻传播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电视新闻节目以鲜活的现场、及时的报道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电视新闻的主要形态分为消息类新闻,包裹式新闻、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访谈、新闻直播。 二、《焦点访谈》节目的形态分析 《焦点访谈》于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创办,节目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栏目平均每天收到数千条来自观众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QQ等方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其结构模式: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演播室主持人引入(1分钟左右)+ 新闻事实及陈述(10分钟左右)+ 演播室主持人评论(1分钟左右)。 我们小组分析: 1.在新闻事实陈述部分,它往往通过主持人的同期声,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围绕着这个主题,从多个侧面展开。但是这些问题的局限性比较明显,都不够深入。 比如在12月23日的“快递为何夺人命”一期中,主持人的同期声配的问题是“何为氟乙酸甲酯”;“那么,既然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氟乙酸甲酯这种剧毒液体又是如何得以流入快递路线呢?”“那么为什么化工公司明知违规,还要借用普通快递公司渠道呢?”“事实上,若是

电视新闻创新浅论

电视新闻创新浅论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2:36.41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作者:扎比拉·阿布力哈斯 [导读] 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 扎比拉·阿布力哈斯(新疆巩留县广播电视台哈编部新疆巩留 835400) 摘要: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电视新闻最能体现“新”这一特点,如何做到创新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诸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83-01 伴随着新闻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受到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双重压力,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就个人而言,需要电视新闻能够进一步重夺昔日老大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追求创新与卓越。通常来说,由于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为了可以确保电视新闻进行有效地创新,电视新闻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核心是需要将新闻编辑进一步强化其创新意识,对已有的创新方法进行进一步掌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电视新闻的收视率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也可以达到最优化效益,获得较大生存空间。 1、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就电视新闻的内容自身而言,就是新近发现或发生的事物,当然,这还不能说电视新闻离创新先行者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仍然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陈旧思维,还是有一些期待开发的领域,这里还是存在着一些形式需要进行更新[1]。 1.1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 就电视新闻内容而言,首先是对需要进行报道题材相关的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已经逐步转化为现代传媒,这样需要将传递知识、送达信息作为全面的报道内容。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人们在对获取信息的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最快捷、简单的方式,正因如此,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应该顺应这样的形势要求,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新闻信息化的实现。此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很好地结合电视新闻的新闻性与知识性。 1.2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通常来说,为了能确保电视新闻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就需要电视新闻观念进行有效地创新。就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就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确保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所提出来的要求,首先需要从思想观念入手,这就必须全面考虑平民意识,衡量电视新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人民满意的程度。所以,人民群众应该是电视新闻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对内容和形式的采制过程中,必须要面向群众,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电视新闻能体现出良好的生命力,人民群众认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它的影响力[2]。 1.3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 针对电视新闻的形式,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在对报道形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多样性进行创新突破。就目前许多的电视媒体来说,通常而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采制直播式和增强节目互动性。首先采访制作新闻事件的现场,然后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采制直播式。就新闻播出滚动式而言,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重要新闻反复播放,或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角度报道,这样除了可以加强新闻的时新性和时效性以外,还可以对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与此同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起到了增大的作用[3]。 2、电视新闻创新的几点思考 2.1电视新闻要进行精细提炼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精细的提炼过程中,通常来说,首先需要在立意方面要先做到有一定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电视新闻的主题就是立意。具体来说,应该对当前的现实需要进行充分地考虑,从中尽可能的提炼出具有一定意义的主题。在进行实际提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尽可能的做到精粹、具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视新闻具有指导价值。此外,我们对电视新闻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按照其需要的不同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提炼。其中加入一些哲理化的内容应该会更加倾向于重理的内容;另外,加入一些诗意化的内容更加倾向于重情的内容。最后,需要对观众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2.2电视新闻要深入细致拍摄 就新闻采访而言,在进行较为深入的拍摄过程中,通常来说,就会更为容易的发现困难。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一般来说火热的生活是良好的新闻感性材料主要来源。在进行实际采访拍摄过程中,记者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亲自的感受,同时,为了可以确保写成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剪辑成一条好的电视新闻片,这样需要经过头脑的选择、过滤,把捕捉到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3电视新闻要贴近现实生活 通常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广大群众而言,出现了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的需要和兴趣,在这里面不仅包括直接兴趣,而且还包括间接兴趣,当然除了眼前需要,还存在长远的需要。这里面包括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精神需要如:娱乐、学习和社交。就当前而言,由于这类新闻传播的信息没有同群众的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少数观众对经济新闻和会议新闻不感兴趣。通常来说,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被观众接受,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必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因此,只要对观众的服务进行真正的关注时,大量传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新闻,这样将直接出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2.4通过交融化,制作出“融合新闻” 就目前来说,独家新闻的不断缺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具体说来,如果某地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要不了多久,各种媒体、各路记者都会争先恐后地抢发。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不论哪一家媒体所能做的,除了自己抢发,就是整合报道。就整合报道而言,其中包括将本台记者采制的新闻整合,将本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和其他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进行整合,将本媒体获得的新闻和编者自己掌握的其他媒体的新闻进行整合,甚至直接转引其他媒体的新闻。在刚开始出现突发事件时,通常来说,仅仅是简单的引用一些信息。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8 第2卷第5期 十九大专栏以“新的宣传、经营业态下,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主题,结合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以下思考。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开始,绵阳广播电视台筹建全媒体中心,搭建新闻中央厨房,以官方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建设为核心,推进资源整合,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通过“新建平台——打通渠道——重塑工作流程——重新定义表述语境”,全媒体中心以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为抓手,以“新闻中央厨房”为平台,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并以新媒体发展反哺传统广播电视栏目。 2016年下半年,《直播绵阳》将成功经验和技术平台向各县市区推广,支持绵阳的各区、市、县低成本、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移动传播终端。直播三台、直播平武、直播北川、直播盐亭、直播梓潼等手机APP相继快速建成。市县两级电视台APP独立运行又互联互通,互为二级页面,共同发展用户、共享用户。 目前,《直播绵阳》系列手机APP平台成为绵阳市用户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APP。截至2018年8月底,《直播绵阳》注册用户近9万,下载安装用户约45万。 二、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促进媒体融合,以媒体融合为引领实现创新发展,既是绵阳广播电视台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紧迫性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移动端优先发展这个大趋势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全媒体中心一家之事,谋划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欠缺主动性、积极性,新媒体整体包装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联动,缺乏相关方面的有效支撑与互动。 (二)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不是单纯的传播形态改变,不是简单地建设起所谓的“两微一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我们生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尚任重道远。 比如:“全能记者” “超级记者”我们提了许多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得上这个称号的凤毛麟角。伴随广播电视行业的“唱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奢侈,部分编辑记者 功力欠缺,思维方式固化,满足于按部就班,新闻敏感不强、 对口联系不足、表达方式陈旧老套,出精品难,出有影响力的重头稿件难。 再比如:台部分自办节目在新媒体的呈现,往往是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或“忠实”的节目上载,“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不能以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加工,从根本上忽视传播效果。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互动不足“用户中心” “服务意识” “产品思维” “交流互动”,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目前,从移动端来讲,我们已经让这些理念植根于发展之中。但从传统电视栏目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传统电视栏目创新发展步伐较慢。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更加趋向于对新媒体的单向打造而忽视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反哺。 (四)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融互动不足以《直播绵阳》为抓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不代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直播绵阳》是唯一抓手。到目前为止,各部门、各栏目“两微”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指导,新媒体矩阵尚未形成,“两微一端”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未形成整体合力。 三、推进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从大处讲,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战略举措;从小处讲,是绵阳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必然,事关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目前,本台媒体融合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全台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上到下,从骨子里转变观念,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给予最大热情和支持。尤其是要牢固树立移动端优先这一理念,关注新媒体,维护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为新媒体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二)坚守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已经从单纯的报道逐渐演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媒体架构、采编流程、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演变,作为主流媒体来讲,媒体的属性不会变,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的新闻理想不会变。智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而这也将是成就主流媒体主流地位的优势所在。 内容生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表现力不断提供着新的载体。文字、视频、照片、动图各有所长,近年来大家趋之若鹜的直播也许即将被各色短视频夺去市场。新媒体语境下,着眼传播效果,我们必(下转第10页) 摘 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是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内容生产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有责任着力提升“四力”,更好地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5-0008-02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张 静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绵阳 621000) 作者简介:张静,女,汉族,山东荣成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辑。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创新——以“澎湃新闻”为例 第一、二章 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每一种媒介技术的重大更替都会改变新闻的面貌和受众的接收方式。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报业在新媒体竞争、受众需求变化、技术革命等因素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媒体凭借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旧有的单向线性的消息传播方式,转而以个性化、交互性、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取悦”用户,这种天然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单纯依靠平面媒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突破传统纸媒的定位。 作为国内报业体制改革的先锋,都市报对社会环境和市场趋势的变动有着天然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当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大影响力时,都市报敏锐地发现纸媒的危机与挑战,认识到只有借助新技术实现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型,才能使自身走出困境。拥抱新媒体、开拓新市场也成为许多都市报的战略共识。作为国内较为成功的都市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东方早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上线的“澎湃新闻”具有很显著的特征,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对地方报业探索成功转型的合适道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1.1研究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由此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在具有较强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不断减少。互联网终端已经成为当前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而其主要表征则体现在媒介融合上。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澎湃新闻”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来总结出一条试用于中国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转型与创新的道路,从而把握和舆论的中心,引领舆论的方向。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系统并深度研究媒介融合的含义与特征,对其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经行分析,为传统媒介的创新与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总结并分析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的转型方式与特点,使对其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三、本文对媒介融合的转型与创新将以“澎湃新闻”案例为基础,结合现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 孙宝国 【内容摘要】 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不同的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本文在对电视节目形态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电视节目形态的四种创新方式。 【关键词】 电视节目形态;元素;创新 电视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本质变化,揭开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的序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和谐化的趋势一方面使电视飞速发展,满足人们的信息和娱乐需求,一方面又直接影响了观众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和节目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必然引导电视节目生产机构将这种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诉诸于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载体———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已成为电视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界定,见诸有关著述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指与电视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①;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指“节目的主要安排形式”②。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电视节目形态的界定尚无定论。 本文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亦即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 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刺激元素、情感元素、故事元素、时间元素、空间元素,甚至经济元素、政治元素、文化元素、社会元素、技术元素等。不同的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曰编码构成了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从理论上说,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编码方式,就会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形态。从元素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新元素,旧组合、旧编码;第二种是旧元素,新组合、新编码;第三种是新元素、新组合、新编码。不同电视节目形态的元素相互交叉,互为文本,这又成为当代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媒体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在作为传播者的电视媒体希望传播的信息和作为接受者的电视观众愿意接受的信息中寻找到的一种最能体现电视节目生产和创作规律的可复制的模板,进而把某些电视节目元素固化到里面,使得任何其他电视媒体都可以据此生产出相同形态的不同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形态受电视节目容量大小、内容取向、接受者需求等条件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反映不同的节目本质属性,以及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对电视节目而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将节目内容转化成相应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电视节目形态,而内容的差异又往往决定着电视节目形态的差异。从这一意义上讲,电视节目形态又是节目形式、气质、神韵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同样,一般意义上讲的“内容为王”中的“内容”实际上是电视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气质、神韵的有机结合。 并非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具有形态意义。有些电视节目刚一诞生可能就意味着一种新形态的产生;而有些模仿和复制的节目只会增加节目数量,却不会对电视节目形态有所贡献。 二 随着观众收视需求的逐渐变化,电视节目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建构和解构的过程中,并日益呈现出细分化与专业化的趋势。一般说来,目前电视节目形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8种: 根据节目来源,可分为电视自办节目、电视联办节目、电视交换节目、电视转播节目、电视联播节目等; 根据选题范围,可分为电视综合节目、电视时政节目、电视经济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医药节目、电视文教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等; 根据观众需求,可分为一般性电视节目、综合性电视节目、专题性电视节目和对象性电视节目; 根据观众是否参与,可分为参与性电视节目与非参与性电视节目; 根据是否有主持人,可分为主持人电视节目和非主持 孙宝国: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7年第2期(总第145期)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