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原理、工艺与应用

磁性材料:原理、工艺与应用
磁性材料:原理、工艺与应用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万方数据

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等。 图1磁性材料 2.1永磁材料 一经外磁场磁化以后,即使在相当大的反向磁场作用下,仍能保持一部或大部原磁化方向的磁性。对这类材料的要求是剩余磁感应强度Br高,抗退磁能力强,磁能积(BH)大。相对于软磁材料而言,它亦称为硬磁材料。永磁材料有合金、铁氧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三类。①合金类:包括铸造、烧结和可加工合金。铸造合金的主要品种有:AINi(Co)、FeCr(Co)、FeCrMo、FeAIC、FeCo(V)(W);烧结合金有:Re--Co(Re代表稀土元素)、Re—Fe以及AlNi(Co)、FeCrCo等;可加工合金有:FeCrCo、PtCo、MnALC、CuNiFe和A1MnAg等,后两种中BHC较低者亦称半永磁材料。②铁氧体类:主要成分为MO?6Fe203,M代表Ba、Sr、Pb或SrCa、LaCa等复合组分。③金属间化合物类:主要以MnBi为代表。根据使用的需要,永磁材料可有不同的结构和形态。有些材料还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之别。 2.2软磁材料 它的功能主要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因此,对这类材料要求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同时磁滞回线的面积或磁损耗要小。与永磁材料相反,其Br和BHC越小越好,但饱和磁感应强度Bs则越大越好。软磁材料大体上可分为四类。①合金薄带或薄片:FeNi(Mo)、FeSi、FeAI等。 ②非晶态合金薄带:Fe基、C0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适当的si、B、P和其他掺杂元素,又称磁性玻璃。③磁介质(铁粉芯):FeNi(Mo)、FeSiAI、羰基铁和铁氧体等粉料,经电绝缘介质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压制成形。④铁氧体:包括尖晶石型一一MO?Fe203(M代表NiZn、MnZn、MgZ.、Lil/2Fel/2Zn、CaZrt等),磁铅石型一一Ba3Me2F也40141(Me代表Co、Ni、Mg、Zn、Cu及其复合组分)。 2.3矩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主要用作信息记录、无接点开关、逻辑操作和信息放大。这种材料的特点是磁滞回线呈矩形。旋磁材料具有独特的微波磁性,如导磁率的张量特性、法拉第旋转、共振吸收、场移、相移、双折射和自旋波等效应。据此设计的器件主要用作微波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常用的有隔离器、环行器、滤波器、衰减器、相移器、词制器、开关、限幅器及延迟线等,还有尚在发展。 3磁性材料的应用及行业发展 3.1磁性材料的应用 我们知道,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03或Cr02细粉。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一368~并使它磁化。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应用于计算机磁性存储设备和作为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所用的磁性材科及作用原理,同磁带所用的磁性材料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用处不同而已。在磁性卡上有一窄条磁带,当你乘地铁从甲站到乙站时,在甲站向仪器中投入从甲站到乙站的票钱(硬币),之后投出一张磁性卡,在投出这张磁性卡的过程中已录上了到乙站下车的磁记录,拿这张磁性卡乘车到乙站后投入到仪器中,门开,出站。如果没在乙站下车,而是在比乙站远的丙站下车,投入的硬币不够,出站门不开。要拿磁性卡补票后才能出站。在乙站或丙站投入磁性卡的过程,就是磁记录经过磁头变成电信号的过程。再用电信号控制站门开关。电机的铁芯所用的磁性材料一般用硬磁铁氧体,这些材料的特点是磁化后不易退磁。对磁通的阻力小。磁性材料的用途广泛,磁性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2磁性材料的行业发展 中国地大物博,金属和稀有元素矿藏非常丰富,有着丰富而天然的原材料资源优势,磁性材料产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几乎国内都能满足。磁性材料行业,离不开稀土。因为稀土成本占磁材原料成本的30%,而中国是稀土的故乡,世界上80%的稀土储量在中国,因此中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决定了磁性材料行业的中国优势。 2006年中国出口各类磁体23万吨,出口金额仅8.6亿美元;进口各类磁体6.9万吨,而进口金额达5.7亿美元。2007年1—8月中国电磁铁;永磁铁等;电磁或永磁工件夹具等进口数量为57,031,992.00千克,用汇513,161,987.00美元;出口数量为193,840,035.00千克,创汇809,909,620.00美元。 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在产量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发展速度很快,但与日本等磁性材料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管理水平、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及产品档次都存在一定差距。中低档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但在高档产品上还缺乏竞争力。随着高清晰度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汽车、通信业的发展,对高档磁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的磁性材料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开发高档磁性材料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大发展时期,世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预计中国铝镍钴磁钢产量为3,000吨(全球产量7,840吨),铁氧体永磁产量195,000吨(全球产量676,000吨),稀土钕铁硼磁体9,400吨(全球14,400吨),软磁铁氧体产量98,800吨(全球431,000吨)。到2010年中国各类磁体的产量均稳居世界之首,占全球的份额还将继续增大。到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的产量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 参考文献 [1]胡双锋,黄尚宇,周玲,吕书林.磁学的发展及重要磁性材料的应[J].稀有全属材料与工程。2007.(9). [23余声明.智能磁性材料及其应用EJ].磁性材料度嚣件,2004,(5).[3]宋振纶,李卫.钕铁硼永詹材科表面防护技术:特点?应用?同题 [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8,(1).万方数据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教案资料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 一.前言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结构材料 ,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1-100 nm)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是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介观体系。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因此 ,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可以说是属于纳米磁性。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作战所用的指南针是人类首次对磁性材料的应用。而今纳米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磁流体力学,原子核磁学,机体物理学,磁化学,

天文学,磁波电子学等方面。随着雷达、微波通信、电子对抗和环保等军用、民用科学技术的,微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 ,磁性纳米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磁性材料也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的利益。 本次综述,主要针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两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其次,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类。------再次,重点介绍磁性纳米材料是怎么制备的。其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1.由上到下,即由大到小,将块材破碎成纳米粒子,或将大面积刻蚀成纳米图形等。2.由下到上,即由小到大,将原子,分子按需要生长成纳米颗粒,纳米丝,纳米膜或纳米粒子复合物 3. 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等。第四、介绍磁性纳米材来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将全文主题扼要总结,并且找出研究的优缺点和差距,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主题 1、纳米磁性材料的发展史 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类繁多、与时俱进的一类功能材料,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的磁石(磁铁矿Fe3O4),,据传说,那是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迷雾漫天,伸手不见五指,黄帝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备了能指示方向的原始型的指南器,遂大获全胜.古代取其名为慈石,所谓“慈石吸铁,母子相恋”十分形象地表征磁性物体间的互作用。人们对物质磁性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前半叶开始发展起来的。1788年,库仑(Coulomb)把他的二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推广到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上。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ersted)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pere)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认为物质磁性起源于分子电流。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每18个月芯片的性能和速度均提高一倍,每隔12年软件生产大约提高一倍。 2.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诚信度。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 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即:软件= 程序+ 文档 3.软件的特征: 软件的开发不同于硬件设计、不同于硬件制造、不同于硬件维修。 4.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软件维护费用的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是家居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 -------------------------------------------------------------------------------------------------------------------------------------------------------------------- 5.软件工程学的范畴: 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度量学)。 6.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目的是为了实现按照预期的进度和经费完成软件生产计划,同时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可靠性。 7.软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程序、软件、软件产品3个阶段。 8.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2大支柱。 9.3种编程泛型: 过程式编程泛型、面向对象编程泛型、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泛型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对象之间则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11.构件:标准化/规格化的对象类。 12.常用变成力度的大小来比较3种编程泛型的差异。 粒度由小到大依次是:过程式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范式、基于构件的编程泛型。 13.软件工程的分化: 传统软件工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面向过程编码-》软件测试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OO分析与对象抽取-》对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码与测试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以可复用构件和测试工具为后盾): 领域分析和测试计划定制-》领域设计-》建立可复用构件库-》按‘构件集成模型’查找与集成构件 14.分析先于设计,设计先于编码,使程序(的结构)适合于问题(的结构)。 第二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1.软件生存周期:计划、开发、运行3个时期。 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2.需求分析(用户视角):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约束、外部接口描述。 3.软件分析(开发人员视角):建立与需求模型一致的,与实现无关的软件分析模型。 4.软件设计: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确定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 5.单元测试通常与编码同时进行。 6.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7.Boehm软件生存周期的划分:系统需求、软件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纠错、测试和预运行、系统维护。-------------------------------------------------------------------------------------------------------------------------------------------------------------------- 8.瀑布模型特点:阶段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保证质量的观点。 9.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只有在需求分析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快速原型模型:原型系统只包括对未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的重要接口。特点:快速开发工具、循环、低成本。种类:渐进型、抛弃型。

关于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的探讨

关于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15T14:05:45.49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9期作者:程俊峰[导读] 对磁性材料的相关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磁性材料的不断发展。 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 315000 【摘要】磁性材料的用途多种多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磁性材料的相关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磁性材料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磁性材料;应用;探讨 1引言 磁性材料的种类多种多样,例如磁性纳米材料、磁性气凝胶材料、磁性吸附材料等,不同的材料其用途各不相同,可以被应用与不同的领域。目前,磁性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根据其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本文介绍了几种磁性材料以及其应用。2磁性纳米材料 与大多现有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不同,以纳米氧化铁为代表的医用磁性纳米颗粒既可介导外场产生局域磁场、热效应、力学效应,又兼顾了本征的类酶催化活性。同时,纳米氧化铁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临床的无机纳米材料. 因此,将多功能集成于一体的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造影成像(MRI)、磁感应热疗、细胞命运调控、生物催化等生物医学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影像方面,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增强的磁共振 T 2 成像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在肿瘤精准治疗方面,集成影像与热疗为一体的磁性氧化铁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材料也展现了巨大潜力;在生物催化方面,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类生物酶的催化特性,且稳定性高、经济以及可规模化制备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磁性纳米材料在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重要的挑战. 比如,传统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T 2 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上存在易与低信号区产生混淆,且图像分辨率仍有待提高的问题,作为磁热疗剂,其低的磁热效率也一直是临床靶向磁热疗应用的障碍.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磁性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磁性纳米材料不断涌现,不仅有效改善了以往存在的科学问题,而且也进一步扩展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面. 如利用准顺磁氧化铁作为T 1 造影剂已被成功开发,高磁-热效率的纳米热疗剂也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在脑神经调控、生物体器官冷冻复苏、细胞命运调控以及肿瘤诊疗一体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多个领域都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高效介导外场产生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3磁性气凝胶材料 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的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气凝胶最初由 Kistle制得,他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因此将气凝胶定义为湿凝胶通过超临界干燥所获得的材料。随着气凝胶材料的不断发展,具有特殊功能的气凝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磁性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磁响应性能的气凝胶材料,它同时兼具气凝胶的特性和磁响应性能,在吸附、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都有独特的优势。磁性气凝胶主要采用将磁功能化的材料分散在溶液中,经过凝胶化、老化和超临界干燥等步骤制得,通常的方法是将磁性纳米颗粒物理分散或化学接枝到气凝胶基质中,如在常规气凝胶上负载磁性纳米材料,以赋予其磁性能。因磁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和气凝胶基质的不同,磁性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也会变化,这为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气凝胶提供了条件,具有很广的研究前景。磁性气凝胶可分为无机磁性气凝胶和有机磁性气凝胶两类:无机磁性气凝胶的基质主要是 SiO2 和 TiO2 等气凝胶,主要研究磁性颗粒与气凝胶基体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而有机磁性气凝胶的基质主要是石墨烯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等柔性气凝胶,它们主要应用于吸附、催化和医药载体等领域,且具有磁分离效果好、催化效率高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在水处理中,磁性气凝胶材料能在保持其自身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有效吸附污染物,并且能够通过在外部加载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分离与回收,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吸附剂。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磁性能,磁性气凝胶在催化效率和磁响应性能上有巨大的优势,也可以作为高效催化剂使用。此外,磁性气凝胶材料还在生物医药和电极材料等领域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研究与应用潜力巨大的新型材料。 4磁性吸附材料 工业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各种化学反应和材质,生产过后带来的环境垃圾以及废水的排放和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废水的排放会导致新的环境安全问题,国家对排放进行了限制,专家们也致力于研究出新的方式来处理废水,那么磁性吸附就是新兴的一种方式。 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就可以加速重金属离子与液体的分离,因此确保吸附材料具有稳定的磁性,就需要通过一番实验制得。实验发现制得的磁性氧化石墨烯取得了良好的吸附效果,比如实验将 FeCl 3 ·6H 2 O 作为前驱体制备出 Fe 3 O 4 修饰的三元磁性氧化石墨烯AMGO 很好的对 Cr(VI) 进行了吸附。还有 Cu 2+ 、Pb 2+ 、Ni 2+ 、Hg 2+ 、Cd 2+ 、As 3+ 、As 5+ 、Cr 6+ 等重金属离子存在于水和土壤中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不能高效的除去这些重金属离子,那么研究出完备的吸附法就可以解除燃眉之急。 我们都知道水体中各种成分都是可以共存的,如果采用化学反应之类的除去重金属离子,会对原来的水体造成化学污染,而且浪费了资源,过滤和回收都是需要耗费很大的代价的。在这个基础下,水中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是有可能发生反应从而影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的,为了避免这个弊端,需要保证吸附材料具有稳定的磁性,同样还要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合成物就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方式,Fe 表面含有很强络合重金属离子能力的丰富的官能团,被相关人员拿来做研究,经实验发现在此基础下具有一定的吸附量,而且吸附量深受 PH 的影响,为了达到高效的吸附量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调整。 在不同的 pH 下还有在不同金属离子的存在下,所具备的吸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 pH 为 5.3 的情况下 GO/Fe 3 O 4 对 Cu(II)的最大吸附容量是 18.26 mg/g,但是在 FA 存在时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19.09 mg/g。除此之外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还和吸附顺序有关,所以对于不同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也是不同的。如何制备出更加强效的稳定性的材料就需要通过各种离子的尝试。运用化学反应将实验收获的具有吸附能力的离子制备成稳定的合成物,在加上磁性条件的情况下加强吸附效果。比如将 Fe 3+ 和 Fe 2+ 与 GO 上的羧基形成配合物制得的磁性氧化石墨烯就对许多重金属离子有明显的吸附成效。因此专家和研究人员把目光和研究方向投向具有磁性的吸附材料上,经过尝试和摸索,确实得到比较完备的实验报告和收获,相信在未来会制备出更加高效的吸附材料。

磁性材料制作工艺

第一节铁氧体磁性材料概述 铁氧体磁性材料可用化学分子式MFe 2O 4表示。式中M 代表锰、镍、锌、铜等二价金属离子。铁氧体磁性是通过烧结这些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制造出来的。铁氧体磁性的主要特点是电阻率远大于金属磁性材料,这抑制了涡流的产生,使铁氧体磁性能应用于高频领域。 首先,按照预定的配方比重,把高纯、粉状的氧化物(如Fe 2O 4、Mn 3O 4、ZnO 、NiO 等)混合均匀,再经过煅烧、粉碎、造粒和模压成型,在高温(1000~1400℃)下进行烧结。烧结出的铁氧体制品通过机械加工获得成品尺寸。上述各道工序均受到严格的控制,以使产品的所有特性符合规定的指标。 不同的用途要选择不同的铁氧体材料。有适用于低损耗、高频特性好的系列,有磁导率的线性材料。按照不同的适用频率范围分为:中低频段(20~150kHz )、中高频段(100~500kHz )、超高频段(500~1MHz )。 第二节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各项物理特性定义与计算公式 01) 初始磁导率μi 初始磁导率是磁性材料的磁导率(B/H )在磁性曲线始端的极限值,即 H B H i 00lim 1→μ=μ 式中 μ0:真空磁导率(4π×10-7H/m ); H : 交流磁场强度(A/m ); B : 交流磁通密度(T )。 02) 有效磁导率μe 在闭合磁路中(漏磁可以忽略),磁芯的有效磁导率可表示为: μe 72104××= e e A l N L π 式中 L :装有磁芯的线圈的自感量; N :线圈匝数; e e A l =C 1=磁芯常数(mm -1) 03) 饱和磁通密度B s

磁化到饱和状态的磁通密度。 04) 剩余磁通密度B r 从磁饱和状态去处磁场后,剩余的 磁通密度。 05) 矫顽力H c 从饱和状态去处磁场后,磁芯继续被反向的磁场磁化,直至磁通密度减小到零,此时的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 06) 损耗因素tan δ 损耗因数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三者之和: tan δ=r e δδδtan tan tan h ++ =111r f e i V L h ++ 损耗因数也可用电阻和电抗之比来表示: L R R L R w eff m ωωδ?==tan 式中:tan δe :涡流损耗因数; tan δr :剩余损耗因数; h1:磁滞损耗因数; L :装有磁芯的线圈的自感量(H ); V :磁芯体积(m 3); i :电流(A ); e 1:涡流损耗系数; f :频率(Hz ); r 1:剩余损耗系数; R m :磁芯损耗的等效电阻(Ω); 0HH

磁性材料论文

磁性材料论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摘要磁性材料最开始在中国被发现并应用于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上,随后历经多年的发展,磁性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对磁性材料的认识,磁性材料的分类与相关概况,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磁性材料的机理与生产工艺,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 Abtract:Magnetic materials in the beginning in China was found and applied in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compass, and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magnetic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ur life, and with the information, autom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national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gnetic material understanding, magnetic materials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surve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gnetic material, the mechanism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etc. Key words:Magnetic materials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materials 磁性材料 关键词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的发展前景 1 磁性材料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物质磁性现象和应用磁性材料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天然磁性材料(如磁铁矿)的记载。11世纪就发明了制造人工永磁材料的方法。1086年《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1099~1102年有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述,同时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的现象。 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金属磁性材料——硅钢片(Si-Fe合金)的研制。永磁金属从 19世纪的碳钢发展到后来的稀土永磁合金,性能提高二百多倍。20世纪40年代,荷兰.斯诺伊克发明电阻率高、高频特性好的铁氧体软磁材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摘要】铁氧体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分析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展望了研究和开发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铁氧体磁性材料;研究进展;制备 铁氧体是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又称磁性陶瓷。人类研究铁氧体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早期有日本、荷兰等国对铁氧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软磁铁氧体的商品问世;20世纪50年代是铁氧体蓬勃发展的时期。1952年磁铅石硬磁铁氧体研制成功;1956年又在此晶系中开发出平面型的超高频铁氧体,同时发现了含稀土元素的石石型铁氧体,从而形成了尖晶石型、磁铅石型和石榴石型三大晶系铁氧体材料体系,应该说铁氧体的问世是强磁学和磁性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至今铁氧体磁性材料已在众多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铁氧体磁性陶瓷材料的研究动态进行总结以及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改进磁性材料的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其重点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铁氧体吸波材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武器的隐身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防信息泄露技术中,以及在生物学中的热效应方面,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铁氧体吸波材料通常分为尖晶石型铁氧体与六角晶系铁氧体两种类型,其中尖晶石型铁氧体应用历史最长,但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比较小,而且难以满足相对介单一铁氧体难以满足吸收频带宽、厚度薄和面密度小的要求,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主要集中研究复合铁氧体材料以及纳米尺寸的铁氧体来控制其电磁参数[1]。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作为微波的吸收体,纳米级的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吸收率高,一方面,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的分子或介质中其他分子通过成键方式连接在一起,造成各向异性的改变。另一方面,在微波场中,活性原子及电子运动加剧,促使磁化,最终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吸收体的吸波能力。在应用方面,铁氧体吸波材料可分为结构型(整体烧结成一定形状的器件)和涂敷型(用铁氧体颗粒的涂层作为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二版)答案

软——应 课习题 件工程原理、方法与用后答案最完整版 绪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 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 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 (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 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5.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谈谈你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答: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例如在批处理时代,用户开发的程序是分批送入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的,有了错误,就得下机修改。程序员对自己写的程序只能继续地跟踪,思路经常被迫中断,效率难于提高。分时系统的使用,使开发人员从此能在自己的终端上跟踪程序的开发,仅此一点,就明显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6. 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 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 (1)中小型软件:软件工程对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程序员生产率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很大的作用。(2)大型软件:这类软件必须从头至尾坚持软件工程的方法,严格遵守标准文档格式和正规的复审制度,才能避免或减少混乱,真正开发出大型的软件。 8. 什么是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实现这类开发的困难和出路在哪里?

磁性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磁性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磁性材料是功能材料的重要分支,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元器件具有转换、传递、处理信息、存储能量、节约能源等功能,广泛地应用于能源、电信、自动控制、通讯、家用电器、生物、医疗卫生、轻工、选矿、物理探矿、军工等领域,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磁性材料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为铁磁有序的金属磁性材料;其二绝大多数为亚铁磁有序、具有半导体导电性质的非金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以前主要研究金属磁性材料;50到80年代为铁氧体的黄金时代,除电力工业外,各领域中铁氧体占绝对优势;90年代以来,纳米磁性材料崛起。磁性材料由3d过渡族金属与合金的研究扩展到3d-(4f,4d,5d,5f)合金与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同时,磁性功能材料也得到了显著的进展。 一、磁性的描述 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流,或者说磁及磁现象的微观机制是电荷的运动形成原子磁矩造成的,而且,所有的物质都是磁性体,只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原子结构不同,而显示出的磁学性能不同。有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以及无磁性等。描述材料的磁性的物理量有磁化强度M、磁化率χ、磁感应强度B、磁导率μ。 根据物质磁化率的符号和大小,可以把物质的磁性大致分为五类:抗磁体、顺磁体、铁磁体、亚铁磁体和反铁磁体。影响材料性质的有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即在不同温度下,磁化强度不同的性质。铁磁材料的自发磁化在居里温度Tc处发生相变,Tc以下为铁磁性,而Tc以上铁磁性消失。同样亚铁磁性材料也具有类似的特性。另外一个必须注意的因素便是磁各向异性,即磁学特性随材料的晶体学方向不同而不同的性质,典型特征便是在不同方向施加磁场会测得不同的磁滞回线。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 (1)完全由物质本身(成分组分比)决定的特性。主要有饱和磁化强度Ms和磁感应强度Bs; (2)由物质决定,但随其晶体组织结构变化的特性。主要有磁导率、矫顽力Hc和矩形比Br/Bs,以及磁各向异性。 由此,利用和开发磁性材料就需要有分析技术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的进展。从历史上而言,按材料加工技术进展区分,大体可有以下几个阶段: (1)熔炼铸造技术,获得铁及其合金等软磁和永磁材料。 (2)粉末冶金,开发绝缘性磁性材料、陶瓷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 (3)真空镀膜,开发了镀膜磁性材料及非晶磁性材料,制成磁纪录介质及微磁学器件。 (4)单原子层控制技术,制备了定向晶体学取向型、巨磁电阻多层膜、人工超晶格等有特殊用途的磁性材料。 而磁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采取以上这几种技术工艺方法来加强所需要的性能,抑制不利于所需性能的因素。 二、软磁材料和永磁材料 软磁材料,也是高磁导率材料,是应用中占比例最大的传统磁性材料,多用于磁芯。是指由较低的外部磁场强度就可获得很大的磁化强度及高密度磁通量的材料,对这种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1)初始磁导率μi和最大磁导率μm要高,以提高功能效率; (2)剩余磁通密度Br要低,饱和磁感应强度Ms要高,以节省资源并迅速响应外磁场; (3)矫顽力Hc要小,以提高高频性能; (4)铁损要低以提高功能效率;

磁铁的原理知识

精心整理 磁铁原理知识等等 磁铁是指可以产生磁场的物体或材质,通常用金属合金制成,具有强磁性。传统上可分作“永久性磁铁”与“非永久性磁铁”。 永久性磁铁可以是天然产物,又称天然磁石,也可以由人工制造(最强的磁铁是钕磁铁)。 非永久性磁铁,有时会失去磁性。 古希腊人和中国人发现自然界中有种天然磁化的石头,称其为“吸铁石”。这种石头可以魔术般的吸起小块的铁片,而且在随意摆动后总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这种磁铁作为其最早的指南针在海上来辨别方向。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今天磁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强力材料。通过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达和钐钴(SmCo)] 没有取 南极。 摄氏度 软磁包括硅钢片和软磁铁芯;硬磁包括铝镍钴、钐钴、铁氧体和钕铁硼,这其中,最贵的是钐钴磁钢,最便宜的是铁氧体磁钢,性能最高的是钕铁硼磁钢,但是性能最稳定,温度系数最好的是铝镍钴磁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硬磁产品。 怎样来定义磁铁的性能? 主要有如下3个性能参数来确定磁铁的性能: 剩磁Br:永磁体经磁化至技术饱和,并去掉外磁场后,所保留的Br 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 矫顽力Hc:使磁化至技术饱和的永磁体的B 降低到零,所需要加的反向磁场强度称为磁感矫顽力,简 称为矫顽力 磁能积BH:代表了磁铁在气隙空间(磁铁两磁极空间)所建立的磁能量密度,即气隙单位体积

的静磁能量。由于这项能量等于磁铁的Bm和Hm的乘积,因此称为磁能积。 磁场:对磁极产生磁作用的空间为磁场 表面磁场:永磁体表面某一指定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如何选择磁铁? 在决定选择哪一种磁铁之前应明确需要磁铁发挥何种作用? 主要的作用:移动物体,固定物体或抬升物体。 所需磁铁的形状:圆片形,圆环形,方块形,瓦片形或特殊形状。 所需磁铁的尺寸:长,宽,高,直径及公差等等。 所需磁铁的吸力,期望价格及数量等等。 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性质发明的 1指南北 2 3 4. 5 (主 “山 。 在讲述磁性材料的磁性来源、电磁感应、磁性“器件”时,我们已经提到了有些磁性材料的实际应用。实际上,磁性材料已经在传统工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如果没有磁性材料,电气化就成为不可能,因为发电要用到发电机、输电要用到变压器、电力机械要用到电动机、电话机、收音机和电视机中要用到扬声器。众多仪器仪表都要用到磁钢线圈结构。这些都已经在讲述其它内容时说到了。 「生物界和医学界的磁应用」: 信鸽爱好者都知道,如果把鸽子放飞到数百公里以外,它们还会自动归巢。鸽子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认家本领呢?原来,鸽子对地球的磁场很敏感,它们可以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在鸽子的头部绑上一块磁铁,鸽子就会迷航。如果鸽子飞过无线电发射塔,强大的电磁波干扰也会使它们迷失方向。 在医学上,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诊断人体异常组织,判断疾病,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核磁共振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PPT里弄一些分子对接的照片,照片素材文件里有) 分子对接 是将已知三维结构数据库中的分子逐一放在靶标分子的活性位点处。通过不断优化受体化合物的位置、构象、分子内部可旋转键的二面角和受体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和骨架,寻找受体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并预测其结合模式、亲和力和通过打分函数挑选出接近天然构象的与受体亲和力最佳的配体的一种理论模拟分子间作用的方法。 通过研究配体小分子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预测其亲和力,实现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原理: 按照受体与配体的形状互补,性质互补原则,对于相关的受体按其三维结构在小分子数据库直接搜索可能的配体,并将它放置在受体的活性位点处,寻找其合理的放置取向和构象,使得配体与受体形状互补,性质互补为最佳匹配 (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彼此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配体与受体结合必须满足互相匹配原则,即配体与受体几何形状互补匹配,静电相互作用互补匹配,氢键相互作用互补匹配,疏水相互作用互补匹配) 目的: 找到底物分子和受体分子的最佳结合位置 问题: 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以及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 方法: 1、首先建立大量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 2、将库中的分子逐一与靶分子进行“对接” 3、通过不断优化小分子化合物的位置以及分子内部柔性键的二面角,寻找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计算其相互作用及结合能 4、在库中所有分子均完成了对接计算之后,即可从中找出与靶标分子结合的最佳分子 应用: 1)直接揭示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2)预测小分子与靶点蛋白结合时的构象 3)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磁铁的种类及应用

钕铁硼的种类及应用 钕铁硼强磁圆环 钕铁硼圆环磁铁,直径100mm,厚度30mm以内都可以做,内径没要求,具体的尺寸也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做。性能:N35-N48,耐温80-200°,表面可以电镀锌、镍、铬、环氧黑处理等。 电机磁瓦性能:N35H-N48H,N35SH-N45SH,N35UH-N40UH,耐温80-200°。镀层:镀镍和镀锌、环氧黑处理。具体尺寸可以按照客户的图纸定做。生产钕铁硼磁铁的主要原材料有稀土金属钕、稀土金属镨、纯铁、铝、硼铁合金以及其他稀土原料。

钕铁硼圆环气缸磁铁 钕铁硼圆环磁铁,直径100mm,厚度30mm以内都可以做,内径没要求,具体的尺寸也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做。性能:N35-N48,耐温80-200°,表面可以电镀锌、镍、铬、环氧黑处理等。 强磁磁铁镀镍 钕铁硼方块磁铁没有标准尺寸,具体的尺寸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做。性能:N35-N48,耐温80-200°,表面可以电镀锌、镍、铬、环氧黑处理等。 电抗器磁钢 主要应用于直流电抗器,规格为29*18*1.7 镀镍 N35UH

磁钢座、强磁座 磁力架 磁力吸盘、磁性固定器 镀金镀镍

方块 环氧黑处理

铁氧体 铁氧体

磁性挂钩 以上这些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机械、各种工具、医疗器械、电力电器、玩具、包装、五金机械、航天航空等领域,较常见的有永磁电机、电抗器、接触器、断路器、扬声器、传感器、气缸、去毛刺机、磁选机、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磁共振成像设备仪表等。 永磁起重器 手动型永磁起重器和全自动永磁起重器,吸重在100公斤到10吨之间。手动型永磁起重器手柄开关附有安全钮,可单手操作,方便安全。全自动永磁起重器无需人力扳动手柄,靠电动吊车下钩的升降控制吸附,可起吊相对应的圆钢、钢板,不用电,使用安全。 永磁起重器分为手动型永磁起重器和全自动永磁起重器两种,采用当代高性能磁性材料钕铁硼,使之体积更小、自重更轻、吸持力更强,独特磁路设计,剩磁几乎为零。安全系数高,最大拉脱力是额定起重力的 2.8-4 倍,起重底面“ V ”型槽设计。广泛用于钢材的起重搬运,平整的机械零部件及各种模具的安装和搬运以及造船、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常温钢板起吊、搬运等作业的起重工具。

磁性材料原理及应用

磁性的起源和常见磁性材料应用 陈阳,王皓,徐航,信跃龙 磁性,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自然界中存在一种磁石,它们可以相互吸引或吸引铁石。人们以丰富地想象力将此现象比喻为母亲慈爱地对待幼儿,《吕氏春秋·季秋记》中就有“慈石召铁,或引之也”的记述。现今汉语中的“磁”字就来源于当时的“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磁性的实例。我们知道,所谓磁石其实也就是铁矿石(一般为磁铁矿Fe3O4)。我们也知道,铁会被磁铁吸引而且会被磁铁磁化。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磁性或会被磁化?磁性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解释物质的宏观磁性的性质,我们从原子着手来考察一下磁性的来源。 一、磁性的起源 “结构决定性质”。磁性当然也是由物质原子内部结构决定的。原子结构与磁性的关系可以归纳为: (1) 原子的磁性来源于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 (2) 原子内具有未被填满的电子是材料具有磁性的必要条件; (3) 电子的“交换作用”是原子具有磁性的根本原因。 1.电子磁矩的产生 原子磁性是磁性材料的基础,而原子磁性来源于电子磁矩。电子

的运动是产生电子磁矩的根源,电子有绕原子核旋转的运动和自身旋转的运动,因此电子磁矩也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两部分组成的。按照波尔的原子轨道理论,原子内的电子是围绕着原子核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沿轨道的运动,相当于一个圆电流,相应得就会产生轨道磁矩。原子中的电子轨道磁矩平面可以取不同方向,但是在定向的磁场中,电子轨道只能去一定的几个方向,也就是说轨道的方向是量子化的。 由电子电荷的自旋所产生的磁矩就称为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磁矩只可能与轨道磁矩平行或反平行。 很多磁性材料中,电子自旋磁矩要比电子轨道磁矩大。这是因为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要受晶格场的作用,它的方向是改变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矩。这也即一般所谓的轨道动量矩和轨道磁矩的“猝灭”或“冻结”。所以很多固态物质的磁性主要不是由电子轨道磁矩引起的,而来源于电子自旋磁矩。当然这里还会有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但一般都比电子自旋磁矩小得多(相差三个数量级),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了。 2.原子的磁矩 在原子中,由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又一个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电子,所以当一个轨道被电子填满,其中的电子对必然自旋相反,那么它们的电子自旋磁矩会互相抵消。要想让原子对外形成磁矩,则必须有未被填满的电子轨道。当然从实例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像Cu、Cr、V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诚信度。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 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即:软件 = 程序 + 文档 2.软件的特征:软件的开发不同于硬件设计、不同于硬件制造、不同于硬件维修。 3.软件工程方法学: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三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4.软件工程学的畴: 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度量学)。 5.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目的是为了实现按照预期的进度和经费完成软件生产计划,同时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可靠性。 6.软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程序、软件、软件产品 3个阶段。 7.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2大支柱。 8.3种编程泛型:过程式编程泛型、面向对象编程泛型、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泛型 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对象之间则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10.构件:标准化/规格化的对象类。 11.3种编程泛型的差异: 粒度由小到大依次是:过程式编程式、面向对象编程式、基于构件的编程泛型。 12.软件工程的分化:1、传统软件工程2、面向对象软件工程3、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13.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①正确认识计算机软件;②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 同工作的工程项目;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③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第二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1.软件生存周期:计划、开发、运行3个时期。 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2.需求分析(用户视角):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约束、外部接口描述。 3.软件分析(开发人员视角):建立与需求模型一致的,与实现无关的软件分析模型。 4.软件设计: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确定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 5.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6.软件开发方法可区分:形式化方法、非形式化方法。 7.形式化开发模型:转换模型、净室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