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

精心整理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

《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入北81

2)、陈(也在位48年。《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

均无

5)、西魏(

6

讳。。7

官。8、颜之推自南朝入北朝做官,隋统一后再出仕,故曰“始自南入北”。[今译]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勤礼君的高祖名讳为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登基,他绝食数天,一声痛哭,与世长辞,此事记载于《梁书》、《齐书》和《周书》中。勤礼君的曾祖名讳为协,曾任梁湘东王的记事参军,《梁书·文学》中有传记。勤礼君的祖父名讳为之推,曾任北齐的给事黄门侍郎,后任隋朝的东宫学士,《齐书》有传记。

从之推公开始从南朝入北朝为官,所以颜氏如今是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zhǔ文1,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2、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3,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4,臻屡屈焉。《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5,後加踰岷[yúmín]将军6。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7。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8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

]1、属,shǔ,

2

又载:“皇太子勇引为学士,甚亲狎之。臻无吏干,又性惚怳,耽经覃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又载“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可见刘臻是个皓首穷经的老夫子,太子杨勇与之亲昵。5、史称颜之推为“颜黄门”,故鲁公称“颜之推传”为“黄门传”。《北齐书》列传第三十七《颜之推传》载:“之推在齐有二子,长曰思鲁,次曰敏楚,不忘本也。之推集在,思鲁自为序录。”6、踰岷将军:根据网上流传的《隋唐以前的将军名号》,踰岷将军的

级别为“从六品下”。7、仪同:仪同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岩石司的简称,又可简称为仪同。或言仪同即“仪同三司”,三司即三公(太尉、司空、司徒),西汉时为军务政务首脑,后泛滥为散官,仪同三司即虽然不是三司但仪制同于三司。与如今的“相当于厅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大致一个意思。

8、《英童集》,这里应加书名号,应当是殷英童的个人诗文集,该书中称

书》

,后世史家修《唐书》皆以此为底本。《温大雅传》当首见诸唐史官《国史》,后世旧新《唐书》因之。颜真卿“事具唐史”即是指唐史官所辑录的《实录》和《国史》。清人编《全唐文》时,将这四字改为“事具国史”,更精当,亦可免除后人混淆。[今译]勤礼君的父亲名讳为思鲁,他学识广博,擅写文章,特别精通训诂学。在隋朝时他担任司经局的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的侍读等官职。他曾与刘臻辩论经籍义理,刘臻屡屡理屈辞穷。《齐书·颜

之推传》记载,《颜之推集》的序都是思鲁亲己撰写。后来他被加封为踰

岷将军。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精选手下的幕僚,他被授予记室参军的职务,并加授仪同一职。他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的女儿为妻,《英童集》所说的颜郎就是指他,而且该书还收录了他们之间来往唱和的诗二十余首。《温大雅传》记载,最初他在隋朝,与大雅先生同在东宫做官,思鲁公的

[注解]1、“晤”字的今义,以“会晤”为主,不过该字的本义却是“聪明”,这是个形声字,从日,表日光,吾表声。在《颜氏家庙碑》中,作“朗悟”,可

见二字的含义非常相近。2、篆籀:篆,专指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籀,即秦之前的大篆。有“史籀所作为大篆,李斯所作为小篆”的说法,史籀,

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作《史籀篇》。3、诂训,即训诂学,探究古文字义的学问,是传统“小学”之一。4、此处断句破费思量。秘阁,是宫廷藏书机

构,自晋、南朝宋至隋、唐,皆设有秘阁藏书,宋《淳化阁帖》全称实为《淳化秘阁帖》。司经,或为秘阁的官职名,或为司经局简称,这里取后一种。全句义:秘阁和司经局的史籍,都属都是经过他修正、定稿的。5、义宁元年:隋恭帝杨侑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李世民挥师攻破长安,次年,隋灭唐立。6、根据唐朝官制,朝散大夫等级为从五品下,正议大

责来往政务文书的收发、审核、用印的职务,品级为从七品上。太子内直监:正六品,此时的太子是太宗长子李承乾,该职务的权责暂未详。崇贤馆学士:贞观十三年(639年)设置崇贤馆,归东宫直辖。上元二年(675年)因避太子李贤名,改为崇文馆。置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学生均为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东宫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置太师,太傅,太保及少师,少傅,少保,专司训导。此外,在其府下还有一套文武人马,

其制拟中央官制,门下坊拟门下省,统领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典书坊拟内史省,下文的“太子通事舍人”即任职典书坊。家令寺、率更令寺、仆寺,制拟中央诸寺诸监。欧阳询便曾任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10、“宫废”,指东宫太子李承乾被废一事。蒋王,唐太宗子李恽封蒋王。文学,官名,汉代于州郡及国王设置文学,或称文学掾、

又称“具位”。13、陈王、曹王,李世民的皇子皇孙封王,不查名字了。曹王友,不是朋友,而是辅佐、侍从之类的官职,与上文“文学”类似,合称“友学”。可见王爷连朋友都不能自己随意交,那也得封。[今译]勤礼君小时候就明朗聪颖。他见识气度宽宏深远,擅长篆书,尤其精通训诂学,秘阁和司经局的史书,很多都经过他修正、定稿。义宁元年十一月,他跟随太宗平定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和正议大夫的勋官,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

武德年间授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一职,武德九年十一月授予轻车都尉,并兼职于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任雍州的参军职务,六年七月授予着作左郎,其年六月授予詹事主簿,转任太子内直监,加任崇贤馆学士。东宫太子被废后,勤礼君出宫补任蒋王的文学一职,后任弘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皇帝下诏令说,官员勤礼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于是官拜陈王

士,

于京字。

有二者混写的习惯,《颜氏家庙碑》有两个字形各五处。参见专文考证。兄弟三人同时进入唐太宗的智囊机构,果是世代望族。不过颜氏在官场的顶峰,还是颜真卿,下文有述。2、依仁服义:仁义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后世儒家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成为中国人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服”,即践行、从事之意,《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依仁服义”四字采用了古诗文中常见的互文修辞句式。怀

文守一:“文”,本义为饰纹,引申为文字、文章,儒家典籍中又专指礼仪制度。守一,出自《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在道家、儒家的修为中均有专指,此处就是遵守专一之意。履道自居,下帷终日:自居,究竟是“独自居住”,还是“以??自任”?字面上看应当是前者,但后者似更有深意,取之。下帷,放下室内的帷帐,引申为闭门苦读,或讲学。德彰素

字略有出入,当以《全唐文》为准。3、颜勤礼先后娶两位夫人,原配殷夫人生二子,继配柳夫人生五子,参见下文。柳夫人之兄中书令柳奭是唐高宗皇后王氏的外祖父(李治还得管颜勤礼叫表姥爷),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柳奭与顾命大臣褚遂良力阻,事败,柳奭被诛,褚遂良外逐而没,颜勤礼受连累被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柳夫人所生的五个儿子终生不得进仕。4、窆,下葬之意。5、臮,形旁为下面的“众”,声旁为“自”,古同“暨”,

“和、与”之意。碑中颜真卿写作“自+水”,为其异体字,非“洎”,更非“泉”。而在《颜氏家庙碑》中,二种写法均有。6、合祔,即合葬。注意,“祔”从“示”(表祭祀、礼仪),而不是“衣”字旁。[今译]勤礼君与两位兄长秘书监颜师古,以及礼部侍郎颜相时名望相齐,师古、勤礼同时任崇贤馆和弘文馆的学士,相时任礼部任天册府学士,勤礼君的弟弟,时任太子通事舍人

弟,“依仁

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刾史1,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2。殆(dài)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着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3,考功员外刘奇特标牓之,名动海内,从调4以书判入高等者三5,累迁太子舍人属6。玄宗监国,专掌令画7,滁、沂、豪三州刾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jī]赤8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

德业具陆据神道碑。会宗,襄州参军。孝友,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cuì),犀浦蜀二县尉9。故相国苏頲[tǐng]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10,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11,擒其心手何千秊、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

第16

,通班19,

21,

官22

县。2、刘子玄,字知己,661~721年,唐代史家,毕其一生撰《史通》,是我国首部史学理论着作。3、唐朝承袭了隋朝科举制并完善之,成为王朝选拔人才,运行文官制度的主要形式。唐朝的科举分明经、进士两个主要的科目,明经重经学,即对经籍的熟稔程度,属于记诵之功,而进士重诗赋策问,难度远远高于明经。故登进士科犹如登龙门,时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颜氏世代重经学,子弟多登明经科,如下文称春卿“明经拔

萃”,唯有颜元孙、颜真卿二人登进士科。4、从调,又作“从调选”,即参与吏部铨选,以期得到官职。5、唐朝选拔人才从身、言、书、判四方面考察,身即体貌,言即言辞,书即书法,判指文理。“书判入高等”,即书法优美,文理优秀,被列入高等。6、属,犹言“之类”,并非“部属”之意。该句意思是,屡次升迁太子舍人之类的官职。7、皇帝因故暂不能亲自主

(公元

陉”之口,因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故称井陉。土门关东扼滹水燕赵,“远通秦晋,诚东西之咽喉,而往来之冲要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故颜真卿在多通神道碑中屡屡提及堂兄杲卿“开土门”的战功。

12、颜杲卿起兵平叛,已在洛阳称帝的安禄山派重兵回击常山,太原唐军拥兵不救,颜杲卿孤军拒敌,最终矢尽粮绝,城池失陷,杲卿子季明战死,颜氏死难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执解洛阳(即文中之“东京”),遭凌迟而死,

时在公元756年正月。楚,古指行刑的荆条。楚毒,指酷刑。参,并也。楚毒参下,意为酷刑齐下。詈,痛骂。13、唐之所谓隶书,实为今之正楷,非指汉隶。14、犍为,县名,在四川。15、讽,本意即背诵朗读,劝谏、讽刺为其后起之词义。16、唐代科举,由京兆府考试后选送前十名升入礼部再试,称为“等第”。17、酝藉,简化字作“酝藉”,同“蕴藉”,宽容含蓄。18

注3

书、刑部尚书(隶尚书省)等中央级官员。22、倜佶汲伦,查不到相关资料,暂断为“倜、佶、汲、伦”。[今译]勤礼君有七个儿子:昭甫,曾任晋王、曹王侍读,逝后追封华州刺史,他的事迹在真卿所撰写的神道碑中有详细记述。敬仲,曾任吏部郎中,事迹记载于刘子玄所撰写的神道碑中。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学问品行卓着,因为是中书令柳奭的外甥,未能做官。勤礼君的孙子:元孙,举进士科,考功员外郎刘奇专门予以夸奖,

因而名声震动海内,吏部铨选时,因为书法、文理而三次被列入高等,多次升任太子舍人等职。玄宗以太子身份监国期间,元孙专门掌管政令筹划,后任滁州、沂洲、豪州三州刺史,逝后追封秘书监。惟贞,多次因书法、文理而被列入高等,历任京畿数县的县尉和县丞、太子文学、薛王友,逝后追封国子祭酒、太子少保,他的品德和业绩记载于陆据所撰神道碑。会

文理多次被列入等第,历任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次担任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乔卿,仁爱敦厚,有为政才干,任富平县尉。真长,为人耿直,举明经科。幼舆,敦厚,风雅,宽容,含蓄,精通班固《汉书》,任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举进士科,官拜校书郎。后再举博学文词秀逸科,任醴泉县尉,因为有清白的名声,被黜陟使王鉷所闻知。真卿七次担任御史宪官,九次担任省官,被荐举为节度采访观察使,封鲁郡开国公。允臧,

敦厚诚实,有治理才干,被举为县令,主管延昌县,四次任御史,担任太尉郭子仪的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长卿、晋卿、邠卿、充国、质,大多没有官禄,早年过世。名卿、倜、佶、汲、伦,都是武官。玄孙:紘hóng,通义尉,没於蛮1。泉明,孝义有吏道,父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诩、颇、泉明男诞2,及君外

翘、

希庄、日损、隐朝、匡朝、升庠(xiáng)、恭敏、邻几、元淑、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着述,学业文翰,交映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裕11,则何以流光末裔,锡cì羡盛时12?小子真卿,聿[yù]修是忝[tiǎn]13。婴孩集蓼liǎo,不及过庭之训14;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15。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16。铭曰:(铭阙)17[注解]1、通义,唐时县名,治今四川眉山东坡镇。

没于蛮,即死于荒蛮之地。唐时的剑南道为西南边陲,多族杂居,故曰蛮。

2、季明,杲卿之子,常山陷落后,为叛军所害。叛乱平息后,颜真卿派人寻得季明首骨,悲愤交集,作文祭悼,此即《祭侄文稿》。泉明男诞,即颜泉明的儿子颜诞。

3、濬,同“浚”。

4、熲,同“炯”。明经,即举明经科,参见上文注释。大理司直,唐官职,待查。剑南,指剑南道,唐贞观

庙碑》有记载。)、国子祭酒、太子少保,此处简称“小监、少保”。《颜氏家庙碑》铭曰:“小秘监,盛名鸿。”10、群从,堂兄弟及诸子侄。11、《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后以“诒谋”、“贻谋”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按,古经传中,诒、贻二字互通。电影名导张艺谋本名为张诒谋,因常被人误读为台谋而改今名。12、末裔,即后辈子孙。锡,同“赐”。羡,富足。锡羡,即先人神明赐福之意。13、颜元孙字聿修,不过此处非指颜

元孙,而另有义。聿,本义为毛笔,又用作句首助词,无义,如《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修,即修撰本神道碑文。忝,本义为愧,用作谦辞,如“忝为人师”、“忝列门墙”。是,助词,无义,把宾语提前,用作强调,多见于“惟命是从(从命)”、“马首是瞻(瞻马首)”、“唯利是图(图利)”等句式。聿修是忝,原本句式是“忝修”,意即有幸愧而为曾祖修撰神

'

17

刻以为基址,此原先几毁而存,然已摩去其铭文,可惜也!”可知此碑就是在元佑间被摩去了铭文及立碑年月,并被埋入了地下,直至1922年在西安出土。由此可以推断,清朝董诰编篡《全唐文》收录《颜勤礼碑》时,其文本乃依据北宋元佑年间铭文被损以后的拓本,且有衍文讹字。可惜元佑年间之前的拓本,早已荡然无存了。[今译]勤礼君的玄孙:颜紘,通义县尉,死于荒蛮之地。泉明,孝顺,仁义,有做官为政之道,他父亲杲卿

攻克土门关,便是泉明辅助谋划,后任彭州司马。威明,邛州司马。季明、子干、沛、诩、颇、泉明的儿子诞,以及勤礼君的外曾孙沈盈、卢逖,都被逆贼杀害,均被追封为五品京官。濬,喜欢写文章。翘、华、正、(岳页),均早年夭亡。熲,喜作好五言诗,任校书郎。頲,仁厚,孝道,方正,举明经科,任大理司直,后任岭南道张万顷营田判官。顗,任凤翔参

亡。靓,

颀,,

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大多凭名声道德着作,学业文章,在儒林中交相辉映,所以同代人都称他们为学家。若非勤礼君道德仁爱累积,训诲丰裕,怎么会光照后辈,赐福于盛世呢?晚辈真卿,现有幸为曾祖立传。可惜我孩童时遭受丧父之难,无缘接受父亲教导勤礼君的事迹;而今我于暮年为曾祖立传,长辈均已故去,再也无缘为我讲述勤礼君的事迹。所以,勤礼君虽有显赫美德,但遗憾的是很多都散佚,没有流传下来。铭

曰:(铭阙)译注后记以上句读、译注完成于2008年4月至5月。当时习练《颜勤礼碑》半年余,有感于清人编《全唐文》辑录该碑文字及今人标点谬误甚多,而今人习颜字者对此碑文义不甚关注,乃有买珠还椟之叹。于是在工作之余,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逐字推敲,钩沉探微,草成文字六辑,陆续发布于博客上。其间,为了求证个别词句之意,陆续购买了《四

《颜

(西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修订版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文《颜勤礼碑》标点、注解及今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lángyá)1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2,事见《梁》、《齐》、《周书》3。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4。 祖讳之推,北齐5给事黄门侍郎6,隋东宫学士7,《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8,今爲京兆长安人。[注解] 1、琅琊:国内有琅琊山数处,此处则指秦置琅琊郡。秦时,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东汉,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开阳(今临沂老城)。琅琊临沂(即琅琊国临沂县之简称)自此始。历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为郡望,如东晋“王谢”的王家。诸葛亮也是山东琅琊人,为避战乱随叔父迁到荆州。据记载颜氏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颜子后裔世居于鲁之曲阜,至二十四代嫡孙颜盛,迁琅琊临沂孝悌里。颜氏后人皆自称“琅琊临沂人”。 2、东晋灭亡后,南朝宋(420-58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如穿梭般交替更迭。在齐朝,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僚的最高官员。齐朝倡节俭,政治清明,后因内乱被梁武帝萧衍所代,颜见远绝食而殉国,可见颜氏的忠烈源远流长。梁武帝就是编《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的老爹,倒行逆施士族门阀制,对百姓则实施残暴苛政,竞也在位48年。《梁书》列传第四十四《颜协传》载:“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3、《梁书》、《齐书》和《周书》名列“二十四史”,为贞观十年(636)魏徵主持编写,历时七年修成。《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称五代史,时称良史。 4、梁湘东王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绎。记事参军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员。颜见远为梁朝篡国而死节,儿子颜协也得接着当梁朝的官,他没去采薇。《梁书》列传第四十四《文学》有《颜协传》,《南史》列传第六十二《文学》亦有《颜协传》。但唐姚思廉撰《梁书》、唐李延寿撰《南史》均无《文苑传》,倒是李延寿撰《北史》之《文苑》有《颜之推传》。所以,此处“文苑”可能应为“文学”,系鲁公笔误,清董诰编《全唐文》上作“文学”,是对的。 5、北朝先后有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和北周(557-581)等朝代。南朝禁碑,书法以尺牍行草为时尚。北朝刻石书法棱角锋利,质朴劲健,后世统称为魏碑。 6、给事黄门侍郎:黄门即皇宫门。给事黄门侍郎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官员,史称颜之推为“颜黄门”,在下文中鲁公直接以“黄门”代颜之推的名讳。《颜氏家训》就是颜之推的传世之作,后世序跋中又称作《黄门家训》。 7、太子所居之宫称为东宫。东宫学士为太子东宫里掌管典礼、编撰的文官。8、颜之推自南朝入北朝做官,隋统一后再出仕,故曰“始自南入北”。 [今译]君名讳勤礼,字为敬,琅琊临沂人。勤礼君的高祖名讳为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登基,他绝食数天,一声痛哭,与世长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docx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原文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 ,而卒葬之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 ,其文漫灭⑦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 。 注释: ①浮图:梵( 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 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②而:连词,并且。卒:终,最后。之:指褒禅山麓。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名:命名, 动词。禅:梵语译音“禅那” 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 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 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 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 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第四十八写作“华阳洞”,看正文 下句,应写作“华阳洞”。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 意思。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名:命名,动 词。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 存的文字)”的“文”不同。漫灭,指碑文剥蚀,模糊不清。 ⑧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 文字。犹:还,仍。 ⑨今言“华”(huā)如“华( huá)实”之“华( hu 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花(huā)”字,没有“华”字,后来有了“华”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 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 huá奢侈、虚浮)实”的 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 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原文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①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⑤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⑥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⑦ ,然视其左右,来而⑧ 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⑨ 。方是时⑩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⑾ 。既其出⑿ ,则或咎其欲出者⒀,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⒁ 。 注释: ①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②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③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 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虽:即使。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 头。 ④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⑤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⑥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注

颜勤礼碑 唐故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 ?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寜元秊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勳,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秊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秊七月授着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

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礼部为天册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太宗甞图画崇贤诸学士,命监为讃,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讃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龠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六秊以後夫人兄中书令柳奭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秊加上护军。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秊县寜安乡之凤栖原。先夫人陈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礼也。? ?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刾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玄神道碑。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着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牓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属。玄宗监国,专掌令画,滁、沂、豪三州刾史,赠秘书监。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会宗,襄州参军。孝友,楚州司马。澄,左卫翊卫。润,倜傥,涪城尉。? ?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蜀二县尉。故相国苏頲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秊、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参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諡曰忠。曜卿,工诗善草隶,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旭卿,善草书,胤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 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 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 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 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篇一】 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huā)”

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全)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 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a)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a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 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 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 (huā)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 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是学生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是分享的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

道理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颜勤礼碑高清大图欣赏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后有《颜勤礼碑》部分高清大图) 碑文内容 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学书,黄门传《集序》,君自作。后加逾岷将军。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仁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事具《国史》。君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宏文馆学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

初中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也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命名此山为褒禅山。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

。 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它的。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

。 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

。 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我与四个人打着/持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则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盘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注

颜勤礼碑 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 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齊書》黃門傳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將軍。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溫大雅傳》云,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秘閣。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事具唐史。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義寜元秊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勳,解褐秘書省校書郎。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内直監,加崇賢館學士。宮廢,出補蔣

王文學,弘文館學士。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与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甞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龠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六秊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秊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東南萬秊縣寜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臮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七子:昭甫,晉王曹王侍讀,贈華州刾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劉子玄神道碑。殆庶、無恤、辟非、少連、務滋,皆著學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進。孫:元孫,舉進士,考功員外劉奇特標牓之,名動海內,從調以書判入高等者三,累遷太子舍人屬。玄宗監國,專掌令畫,滁、沂、豪三州刾史,贈秘書監。惟貞,頻以書判入 高等,歷畿赤尉丞、太子文學、薛王友,贈國子祭酒、太子少保,德業具陸據神道碑。會宗,襄州參軍。孝友,楚州司馬。澄,左衛翊衛。潤,倜儻,涪城尉。 曾孫:春卿,工詞翰,有風義,明經拔萃,犀浦蜀二縣尉。故相國蘇頲舉茂才,又為張敬忠劍南節度判官、偃師丞。杲卿,忠烈有清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