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学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学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学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学案

主要内容:

引言

承担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需要了解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亚洲经济中美欧纺织品贸易……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朝核六方会谈“八加五会议”……

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中国文化年”在美国举行神州五、六号载人飞船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活动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表现为: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改变;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还不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D、我国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结论:不发达,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活动三】交流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发射成功;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加入世贸等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活动四】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房屋建筑:由草房、平房发展到楼房、洋房,狭窄发展宽敞、明亮;城市摩天大楼耸立

电信事业:从缺少或没有有线电话到有线电话普及、无线电话迅速推广

环境保护:由污染蔓延扩散到得到有效控制,青山绿水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

(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有哪些?)

答: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什么是初级阶段?答: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存在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4)国家的根本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活动五】四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华民族新纪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意义

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基本路线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活动一】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答: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活动二】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如何(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活动一:】①、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除了上述民族外以,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五十四个民族。③、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略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活动二】①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A、相互学习各民族的歌舞艺术;B、一些学校专门设置符合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堂;C、不同民族在一起欢度藏历新年等等。②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答:A、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B、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活动三】认识上面两幅图片的含义吗?

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像徽,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

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

(1)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①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活动四】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

答: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即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②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④“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关于台湾问题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D、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典型题目:

1、“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答:(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意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4、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即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参考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材料二:2003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解决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的言论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材料三:2004年9月15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不将乍得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2300万台湾人民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连续第12次遭到挫败。

阅读回答问题:

(1)、陈水扁的言论为什么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

答:陈水扁的言论充分暴露了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真实面目,企图分裂国家,把台湾同胞推向战争的边缘,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造成台海关系紧张。因此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答: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己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B、当前,在国际上有极少数国家和反华势力的做法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断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美国的介入,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对此我们要坚决斗争。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D、“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你谈谈这原则的认识。

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意义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可见,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离不开“一国两制”的方针。

(4)结合上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A、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E、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在维护台湾统一方面,我们青少年的职责是什么?

答:A、树立与祖国荣辱与共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对抗和否认中央政府领导、搞地方分裂的行为。B、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奋发向上。C、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

5、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答:祖国的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6、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7、材料一:陈水扁坚持“台独”立场。2003年竟提出了所谓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首次实施“公投”,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正式实施“新宪法”,使“台湾成为正常的完整的国家”。

材料二:①2005年4月26日—5月3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举行正式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2005年5月5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抵达咸阳机场,开始了为时9天的大陆访问。

②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出台,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1)读材料一回答

①、截至1999年12月20日,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得以解决的是什么?解决了那里?(2分)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香港和澳门。

②、在中国的版图上,至今有“一子”与大陆隔海相望,那是什么地方?(1分)

答:台湾。

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历史知识加以说明。(至少说出三方面)(3分)

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台湾的稳定与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是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读材料三回答:

①、《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意义。(3分)

答:制定此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有利于遏止“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②、请你谈一谈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4分)

答: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政府。C、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D、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台独势力都是不得人心的。E、青少年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第三课比画风教案

第三课.比画风(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片课文培养学生遇到难题时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课型:新课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能画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我们都会画画,小狗,小猫,小猴也喜欢画画,他们画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画了什么吗?……………..那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课.比画风。 板书课题,第二课. 比画风 二,讲授新课 (一) 词语学习 师:我们为了跟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比理解的词语,你们打开书第21页边预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时老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师:同学们这些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和词语,这里面有没有你们课外学习的或认识的字和词呢?如有学生举手说说,对的老师肯定,错的老师纠正,并表扬学生课外自学汉语的习惯和鼓励其他学生像这些学生学习. 师: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和词语 1.鸟(niao ) 5.大拇指(da mu zhi ) 2.嘴唇(zui chen ) 6.枝干(zhi gan ) 3.烟囱(yan cong ) 7. 帆(fan ) 4.风车(feng che ) 8.旗杆(qi gan) 8. 眨(zha ) ___ 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

《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消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本课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入手深入浅出的分析关于生活消费的知识,同时是对前两课关于商品和价格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学习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消费原则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3.在学习“消费心理”时,可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深入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增强比较和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心理3.消费原则 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全市属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学习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 2.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多彩的消费》,完成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深圳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多媒体视频)导入(包括火爆的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2: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

三、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四、免疫学应用有哪些?(阅读教材P38-39以及39页资料分析,进行归纳)。 反馈练习 1.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C.DC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细胞能激发T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2.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3.下页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通过下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幼儿 年龄 应接种的疫苗接种方式预防疾病出生时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病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1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2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一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3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二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百白破混合 制剂第一次肌肉注射 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 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科学研究表明: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下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下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可为HIV的增殖提供原料、酶和场所等条件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在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篇一:高三《文化生活》第3课学案】 《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教学案 【考点解读】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的多样性的内涵: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也都是通过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能深切感受。 ②a、庆祝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文化既是的又是的。 (3)在文化交流中,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具有多样性原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怎样理解文化是世界的?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导学案汇编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 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 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 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 体内细胞生活在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 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细胞外液中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 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 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何为内环境?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细胞外液的成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 液的成分。思考血浆与组织 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 __________含量很少。 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 细胞外液的渗透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 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压和酸碱度法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 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 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第三课教案

B2 U3 A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 教学重点: 1.To have knowledge of Odyssey, Odysseus and the odyssey years 2.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words, phrases, structures, rhetoric in the text 3.To be acquainted with the writing skills of a comparison/contrast essay 教学难点: 1.Apply the phrases and patterns 2.Writing paragraphs with the structure of a comparison / contrast essay. 教学过程: Part I Warm-up I. Knowledge of The Odyssey, Odysseus, and the odyssey years 1.Assignment Check Students are going to share their assignments. Read our their reflection. The assignment has to be given when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last meet. Their last assignment is to: Watch the movie The Odyssey and write a reflection. Thee reflection should includes: ? a short summary of the movie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案(必修1)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b (2)恩格尔系数a (3)消费的类型b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b (2)做理智的消费者c 消费及其类型[学生用书P8]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当前收入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消费类型 (1)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2)按照消费的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b)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

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含义: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参数。 (2)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通常表明人们消费结构越完善合理、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3.消费的类型(b) 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种消费类型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轮复习学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复习案 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 【高考考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类型 3、消费结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2、消费行为 【课前预习案】 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 2、主要因素: (1)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①居民当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和前提。 ②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 ③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 如何影响? 思考: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 (二)消费类型: ①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②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③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点拨】对于消费者偏爱何种消费方式,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具体分析,避免盲从;对于贷款消费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不同的消费方式有不同特点和适应范围。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特点:消费结构不是,它会随着的发展、的变化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②变化影响: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2)(注意三个避免) (3)(注意掌握:绿色消费的含义、核心、特征)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体系构建】 【预习检测】B层 1、(2012高考重庆卷28)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由图8和图9可知 A.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电影票价偏低 B.人均电影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C.相对票价越低,人均电影消费水平越高 D.人口数量越多,人均电影消费水平越高 2、(2011北京卷)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3、(2012高考海南卷9)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词学案

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 2 词汇学案Ⅰ学案序号2---1 总序号(7)重点单词:balance limit benefit combine curiosity balance v.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 ad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义词) 翻译下列句子,确认balance的词性和句意。 1.He helped his daughter balance on her bicycle when she learnt it. 2.The actor’s able to balance his work with family life. 3.Dancers need a good sense of balance. 4.Eating a balanced breakfast is important. 5.She had trouble keeping her balance as the boat rocked back and forth. 用法:balance… with…___________________ a sense of balance___________________; keep /lose one’s balance_______________ limit v.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确认limit的词性和句意。 1.I should limit my monthly costs to 1000 yuan. 2.Lisa limits herself to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within 2 hours a day. 3.Visits are limited to 30 minutes. 4.Two drinks are my limit. 5.There is no limit to what you can do if you work hard enough. 用法:limit…to…_____________; be limited to _____________; benefit vt/vi.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adj.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动词benefit为及物还是不及物: 1. The new plan may benefit many students. 2. All of actors benefited from the film. 3. He will benefit a lot by the experiences he had. 用法:benefit from___________ 翻译句子体会benefit作名词的用法。 She is just now starting to enjoy the benefits of all her hard work. With the benefit of the stranger I found the place. These changes will be of benefit to all of you. 用法:with the benefit of…___________; be of benefit to______________ combine vt/vi.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确认combine的词性和句意。 1. The plan combined your idea with her method. 3. The new company belong to a combine that is made up of two small ones.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第三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第三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②消费量就越大。因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③稳定增长,增加④居民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⑤加大;反之,人们会⑥节制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⑦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⑧提高。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⑨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⑩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温馨提示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除上述因素之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和结构、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的影响。2.消费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按照消费的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特点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分开;劳务产品的消费往往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按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会

逐渐增加,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温馨提示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条下,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我们目前消费的主要方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所有权以及相关责任发生转移。租赁消费,该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变更的是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使用权。3.消费结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温馨提示恩格尔系数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相对量,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恰恰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总支出的量。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会误导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

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消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本课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入手深入浅出的分析关于生活消费的知识,同时是对前两课关于商品和价格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学习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消费原则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3.在学习“消费心理”时,可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深入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增强比较和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心理3.消费原则 难点: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全市属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学习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 2.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多彩的消费》,完成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案博苑 02-29 0816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2.能说出描摹音乐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的感情。 [知识链接] 1、及背景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熟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朗诵, 1、注音: 钿()头银篦( ) 水浆迸()湓浦()铮铮然()迁谪() 贾人()沾湿()恬然自安()徙()荻花()捻() 霓裳()()六幺()呕哑嘲哳()()()() 幽咽()铁骑()红绡()渚()清名属教坊( ) ( ) 间关( ) 虾蟆陵()敛容( ) 琵琶()()裂帛() 2、古今异义: 明年秋(古:,今:)

因为长句(古:,今:)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今:) 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今:)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今:) 客去朝来颜色故(古:,今:) 老大嫁作商人归(古:,今:) 呕哑嘲哳难为听(古:,今:)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今:) 二,[问题预设] 1、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诗节的内容,可尝试用七言诗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梳理文章的两条线,概括的感情。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问题预设] 1、文中的琵琶女有何遭遇? 2.听曲后有何感受?一曲普通的乐曲为何能引起的共鸣? 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一、课程简介 1、课题: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第一课时——《消费及其类型》 2、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 3、课型:常规课 4、授课时间: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变化。 (3)、理解贷款消费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待贷款消费。 (4)掌握恩格尔系数变化对家庭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物价飞涨的突出典型,引出物价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以及通过给小A同学支招,导出消费的类型。 (2)、图表比较法:采用图表方式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进行直观的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本节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审视我们日常的消费,吸收理性消费的理念,并为下节课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下铺垫。 (2)、通过本框学习,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难点:贷款消费 四、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与教师课堂讲解相结合 五、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等知识,那么同学们,当你有了钱,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你会干什么?也就是当你有了钱,你会干吗?买东西,也就是消费。对,那么这节课,我就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消费的有关知识。马上就元旦了,家家户户又得买新的日历了,下面就让大家看一个关于“日历变迁”的视频,同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日历的变化?(插入视频)提问:是什么导致了日历的变化?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24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必修三第24课学案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对于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复习,要从社会需求和技术、经济保障两个角度归纳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为人类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难点解析 1、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①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兴起,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 ②民族乐派也颇具浪漫主义的音乐元素,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它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民族感情被赋予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 3、影视艺术的功能特点 ①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天气预报); ②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 ③雅俗共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透过影视艺术的产生看现代科技的影响 ①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③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 四典题解析 例1、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何种心理诉求( )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D项正确。例2、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A

国学第九册第三课教案

国学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道与自然第3课道无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惚hū、恍huǎng、窈yǎo、冥míng、甫fǔ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熟读成诵。 3.重点理解“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词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简介 这一课内容选自《道德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二、诵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对于不认识和易错的字重点强调,标准拼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跟着音频试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

3.学生练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2.重点字词解释 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③、容:运作、形态。 ④、恍惚:仿佛、不清楚。

必修三unit3(学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Book 3 Unit 3(学案) 一.重点词组归纳: 1. bring up抚养 2. on the scene(spot)在现场 3. without permission未经许可 4. time permitting时间允许的话 5. go ahead前进;往下说 6. by accident偶然 7. stare at盯着看;凝视 8. find fault with sb.挑剔某人 9. account for是…的原因10. seek for寻找11. with patience耐心地12. on the contrary与此相反 13. 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14. take a chance冒险 15. in this manner用这种方式16. scream out尖叫17. in rags衣衫褴褛 18. as for关于19. bow to sb.给某人鞠躬20. give up放弃 21. mind sb. doing sth.介意某人做某事 二.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Time ______ ( permit), I will go with you. 2.It takes time and _______ ( patient) to photograph wildlife. 3.I can’t stand his _______ (rude) any l onger. 4.He is an ___________( adventure ) who likes to do something challenging. 5.What he said is ________ ( believe ), nobody survived in the accident. 6.He calmed down and ______ (seek ) help from his neighbor. 7.The audience ________ ( scream) with excitement when they saw the singer. 8.We should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_________(appear). 9.Dickens is one of his favorite _______( author). 10.Everyone ______(bow) as the old Japanese man came into the room. 三,完成句子 1. 他没有生气,相反,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He was not angry, ______ ______ ______ , he was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2. 她无法解释错误的原因。 She couldn’t _______ ________ her mistake. 3. 盯着别人看是不礼貌的。 It is impolit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others. 4. 他正要出门,这时,电话响了。 He was about to leave_______ the phone ______. 5. 那就是他今天早上迟到的原因。 ______ _______ ______ he was late this morning. 6. 他花了一大笔钱来装饰他的房间。 It cost him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money to decorate his room. 7. 没有允许,你不可以离开课室。 You can’t leave the classroom ______ ______. 8. 众所周知,这位作家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 the author is popular with teenagers. 9. 那个衣衫褴褛的人曾经是个有钱人。 The man _____ ______ used to be a rich man. 10. 当我去到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自行车坏掉了。 When I got to school, I ______ my bike ______. 四,单项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