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业交叉口设计步骤

鸿业交叉口设计步骤
鸿业交叉口设计步骤

2.鸿业平面交叉口设计

应用鸿业设计软件进行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以获得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地面高程。

设计题目:某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斜坡地形上,相交道路行车道的中心线及其边线的纵坡i1和i3均为3%。路拱横坡i2为2%,车行道宽度B为15m,转角曲线半径R为10m,交叉口控制标高为3.0m,若等高线h采用0.10m,试绘制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图。

2.1绘制平面交叉口

(1)打开鸿业软件在CAD界面中右击鼠标→选项→显示,将背景颜色改为白色

(2)画交叉口,交叉口宽度为15,圆弧半径为10

2.2 构造边界线和路脊

(1)点击交叉口→构造边界线(在命令栏选择逐根选择构造,逆时针点击边界线)

(2)点击交叉口→路脊线定义,用鼠标选择中心路脊线,先横后竖

2.3基本参数输入

(1)点击交叉口→基本参数输入(将跳出的页面中计算线间距改为5,最大横坡2%,中心控制点高程3,文字高度0.5,等高距0.1)

(2)点击道路1 ,将横坡纵坡分别改为-2%,-3%,道路2同道路1

(3)点击道路3横坡纵坡分别为-2%,3%,道路4同道路3

(4)点击生成基本控制点按钮,出图

(5)点击交叉口→路脊线桩号→路脊线定桩号

(6)点击交叉口→板块处理,按ENTER键确定

2.4生成计算线

(1)点击交叉口→生成计算线

2.5生成等高线

(1)点击交叉口→生成等高线(2)点击交叉口→圆顺等高线

2.6交叉口标注

(1)点击交叉口→标注工具→计算线标注

(2)将计算现等分份数改为3份→确定

(3)点击交叉口→交叉口标注(调整箭头大小,与图匹配)

(4)交叉口设计完成

2.7小结

鸿业交叉口设计我们只学了一次课,所以相对于纬地来说,算是简单多了,我上课都做了笔记,所以课后自己做也简单多了。

在画交叉口的时候,等于复习了一遍CAD,偏移、镜像、倒圆角、剪断。老师在看我们画交叉口的时候很是着急,颇有点无奈。每个人方法都不一样,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总之,相对于纬地,鸿业简单多了。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摘要:竖向设计是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由于平交口的多样性及其设计的复杂性,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原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宜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及行车的舒适性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 0 引言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小、美观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竖向设计高程。由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具有多种复杂的设计形式,加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多种设计方法,其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线法、圆心法、等分法。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适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进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叉口设计表面平顺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并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1 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 1.1方格网法 如图1所示,已知交叉口中心点A及其设计高程HA,相交道路半幅宽w1、w2,道路中线(路脊线)的纵坡坡度iv1、iv2,横向路拱坡度it1、it2,路缘石曲线半径R、曲线起终点(切点)D、E;分别过点D、E作路脊线的垂线DB、EC,其中点B、C为垂足;延长BD及CE交于点O,当路缘石曲线为圆曲线时,该点为圆心;根据路脊线纵坡可计算出点B、C的设计高程HB、HC,再通过路拱横坡可得到点D、E的设计高程HD、HE。 方格网法以路脊线及与之垂直的横断面线为高程计算线(如图1所示)。计算网格点N的设计高程时,先过点N作与其距离最近的路脊线的垂线NQ(点Q为垂足),根据路脊线坡度计算点Q的高程,再由路拱横坡即可得到点N的高程[1,2]。路缘石曲线与网格线交点(图1中点F、G)的高程,可依据邻近格点插值计算得到。 由此可见,当网格点与两侧路脊线的距离相等时,采用方格网法将可能得到两个不同的高程值;由于高程计算线严格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故不能考虑右转车道的行车舒适性,在交叉口中心附近区域直行车道及右转车道表面均不能平顺过渡,该方法只适合于普通的小型交叉口;但方格网法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其

城市交叉口渠化方法

城市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与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拥挤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在交叉口处“瓶颈”现象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渠化设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极大地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等优点。因此渠化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交通特点,同时各交叉口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如何根据成都市具体情况,用渠化方法设计出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正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1.渠化概念及渠化设计作用 道路交通渠化,就是在道路上使用交通标志、标线或用各种岛状构造物,或将路面漆刷成不同颜色,或利用护栏、分隔带、隔离墩以及其它设施和方法,对行人与各种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及不同运动状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隔离和管制,使交通实体像渠内水流一样顺着一定的方向和线路,互不干扰安全有序的运行,以达到分离和控制交通流的目的。 渠化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是规范车辆行驶、减少车流冲突,有效组织车流有序地经过交叉口,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资源的利用率;2是能够有效地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减少车流的冲突。 2.成都市交叉口特色 2.1交通组成复杂、交通组织困难 如图1所示为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图,以及部分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表(表1),由图表可知,成都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所占比例很大,其中电动自行车的比例比其它城市更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都市交叉口交通组成的复杂度,尤其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介于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电动自行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情况也将导致成都市交通交叉口设计的特殊性。?

初学者鸿业市政道路设计操作步骤

鸿业市政道路设计操作步骤 一、地形处理: →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 →自然等高线→离散 →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 可能存在多余的点,则:自然标高离散点→标高检查:选择要检查的点 (ALL ),输入最小和最大标高→开始检查。可以逐个或全部删除。 二、场地土方优化: →定义土方边界:(绘制土方网格外包罗线,必须闭合) →网络划分(绘制网格):首先选择网格区域,输入区域编号,点取划分网络的基点(该点位置不影响计算结果),输入间距。 →网格处理:(处理完方可计算,同时形成一系列的资料点) →角点标高(用以定义各网格交叉点的自然标高及设计地面标高)→标高定义方式:由离散点计算→选点→框选 →土方优化:选择土方优化计算(根据优化结果定义区域内各点的设计标高,黄线为零线)→土方标高:框选 →边坡计算:输入填挖方边坡坡度,框选土方区域的边界。(自动计算边坡土方量,并绘制边坡示坡线,相邻边坡自动生成土方系统表 →土方断面:用来绘制土方网络区域的断面图(可做任意方 向的转轴剖)

三、平面设计:先绘制好倒线(定线),再进行平曲线设计 →导线法线型设计→基本型缓和曲线设计。步骤:1 动态设计→缓和段:LS 控制方式:R+LSR;2基本参数→输入转角半径R ,缓和曲线长LS →桩号→定义桩号(选择需要转化的中心线,点取桩号定义基点,输入起点桩号,选择方向,输入桩号代号) →线转道路:(选择需要转化的中心线,板块类型,输入道路名称) →纵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提取出中心线处的自然标高),修改提取标高 后保存文件! →横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按照指定的宽度提取横断自然标高,修改提取 范围)提取标高,保存文件 →工具:→图层控制→关闭选中的 →超高架宽设计(计算前先确定断面形式,定义板块是否加宽,保存横断面形式。)→单弯道设置→计算。计算后生成加宽文件,超高文件,超高图文件。 →平面规范检查(平面线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从图面→查看结果 →道路绘制(选中交叉处理,绘制道路) →标注:→平曲线参数标注 →道宽自动标注 渠化:→右转车道 →港湾停靠站 →工具:→图层控制→所有图层打开 →平面:→自动截图→生成截图桩号→截图

鸿业市政【道路运输】设计操作步骤

鸿业市政道路设计操作步骤 1、地形处理: →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 →自然等高线→离散 →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 可能存在多余的点,则:自然标高离散点→标高检查:选择要检查的点(),输入最小和最大标高→开始检查。可以逐个或全部删除。 2、场地土方优化: →定义土方边界:(绘制土方网格外包罗线,必须闭合) →网络划分(绘制网格):首先选择网格区域,输入区域编号,点取划分网络的基点(该点位置不影响计算结果),输入间距。 →网格处理:(处理完方可计算,同时形成一系列的资料点) →角点标高(用以定义各网格交叉点的自然标高及设计地面标高)→标高定义方式:由离散点计算→选点→框选 →土方优化:选择土方优化计算(根据优化结果定义区域内各点的设计标高,黄线为零线)→土方标高:框选 →边坡计算:输入填挖方边坡坡度,框选土方区域的边界。(自动计算边

坡土方量,并绘制边坡示坡线,相邻边坡自动生成土方系统表 →土方断面:用来绘制土方网络区域的断面图(可做任意方向的转轴剖)3、平面设计: 先绘制好倒线(定线),再进行平曲线设计 →导线法线型设计→基本型缓和曲线设计。步骤:1 动态设计→缓和段:控制方式:;2 基本参数→输入转角半径R,缓和曲线长 →桩号→定义桩号(选择需要转化的中心线,点取桩号定义基点,输入起点桩号,选择方向,输入桩号代号) →线转道路:(选择需要转化的中心线,板块类型,输入道路名称) →纵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提取出中心线处的自然标高),修改提取标高后保存文件! →横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按照指定的宽度提取横断自然标高,修改提取范围)提取标高,保存文件 →工具:→图层控制→关闭选中的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前先确定断面形式,定义板块是否加宽,保存横断面形式。)→单弯道设置→计算。计算后生成加宽文件,超高文件,超高图文件。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 1、分离原则 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 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 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 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 题。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⑷设置调头车道时,可与左转车道合并,使用一个绿灯时段,调头车辆需在左转车辆放行时间内完成调头动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交叉口的通行安全性。

道路交叉口设计

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6-2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6-3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6-4交叉口的视距 §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 §6-6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6-7交叉口的环形设计 §6-8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特征、设计要求、交通组织设计,掌握几种常用交叉口的类型及设计、计算方法。 重点:普通交叉口、拓宽式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难点:交叉口的立面计算。

§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了解交叉口交通的基本特性,掌握减少冲突点的途径。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车辆和行人汇集、转换方向、相继通过。降低车速、阻滞交通、易发生交通事故,耽误行程时间。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因此,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交叉口的特征 1.1 交通特征 1)交通流在交叉口要产生危险点 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互相交叉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2)交叉口交通复杂行车状态复杂。车辆进入交叉口要减速、制动,出交叉口时又要起步、加速,均为变速行驶,使行车的惯性阻力增加。 交通干扰复杂。交叉口一般处于人口集中的繁华地区,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转换方向,使交通干扰更为复杂。 1.2 构造特征 共有的公共平面,在几何上应满足各条道路的平、纵面线形和排水的要求。 2 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 2.1 使交通流线在时间上分离 如装置自动交通信号灯、由交警指挥、限制通行时间等。 2.2 使交通流线在平面上分离 1)设置专用车道; 2)合理组织、变左转为右转;如设环岛、街坊绕行等 3)组织渠化交通;如使用划线、绿带、交通岛和各种标志等 2.3 使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分离 设置立体交叉。 3交叉口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3.1 设计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类型;

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原则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 1、分离原则 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 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题。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⑷设置调头车道时,可与左转车道合并,使用一个绿灯时段,调头车辆需在左转车辆放行时间内完成调头动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交叉口的通行安全性。 3、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处理: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通一直是管理的难点,也是交通渠化中较难处理的环节,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 在处理非机动车通行的交通渠化中,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 (1)、自行车交通应该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如果没有条件分离,也必须给出适当的空间,让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 (2)、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到最小。为了简化驾驶人员在交叉口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采取措施的过程,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应该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

鸿业管网设计步骤

第四章污水管网设计 一、布污水管 点取“布置管线”菜单项,首先提示输入管代号。如果是第一次绘制制定类型污水管线,程序还提示输入管线起点端最小覆土深度(单位为米)和管代号。功能和方法与布给水管相同。 当用鼠标点取“交互布管”菜单项时,出现如下图3-1对话框: 图3-1 管代号是用来区分某一区域或某一道路上的管线的,包括用来统计管材、标注、管线等等。输入要设计给水管的代号后,再选择该管所用管材,点取“确认”按钮。 命令行提示:参考线P/参考点D/已有管线L/坐标Z/管线起点: 1 参考线定位P: 输入“P”选择参考线定位, 提示:选择参考线: 提示:输入起点与参考线的距离(m): 提示:定管线起点: 用鼠标在屏幕上定义管线起始位置,程序即由选择点向参考线引垂线并由垂点向选择点一侧换算所输入距离,得到管线起点。 2 参考点定位D: 当输入“D”选择参考点定位时,出现 提示:选择参考点(交叉点int/线终点end/线中点mid/园中心(en)): 可以直接点取参考点或输入提示的字母辅助选择参考点。

提示:输入距离参考点横向距离(m): 提示:输入距离参考点竖向距离(m): 注意:以上两个距离为沿坐标网格横向和竖向的距离。 3 已有管线上L: 当输入“L”选择已有管线上定位, 提示:选择管线: 提示:相对尺寸定位D/靠近选择点端点E/<回车取选择点>: (1)相对尺寸定位D: 选择“D”时,提示用户输入管线起点距所选管线较近端点的距离,其单位为米,然后程序取得起点。 (2)靠近选择点端点E: 当输入“E”时,将把所选管线距选择点较近一端作为管线起点。 (3)回车取参考点: 当直接回车时,选择管线的点作为管线起点。 4 坐标定位Z: 当输入“Z”选择坐标定位, 提示:输入横向坐标(m): 提示:输入竖向坐标(m): 5 管线起点: 用鼠标直接在屏幕上点取起点。确定管线起点后, 提示:回退U/参考点D/方向和距离F/管线上L/坐标Z/到点: (1)方向和距离定位F: 输入“F”选择方向和距离定位时,出现 提示:选择方向: 可以移动鼠标动态观看由起点到出动态线的方向,在所需方向时按鼠标点取键。 提示:输入距离(m): (2)管线上L: 输入“L”选择已有管线作为到点时,出现 提示:选择管线: 选择管线后,程序自动由起点向所选管线方向垂直引管线。

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要点解析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问题: 交叉口里有竖曲线怎么办? 1。交叉口里有竖曲线的话,标高要人为调吗? 2。程序生成基本控制点后,还想再设一些控制点的话,“控制点定义”这一项程序不认可,算出的结果与所设置的控制点不相符。 回答: 交叉口竖曲线已经基本做好了。采用的是读道路设计标高文件的方法。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将补丁发给你。(仅供测试) 2 如果用的是计算线法那么就只有路脊线及边界线上的控制点起作用。另外,图面没有计算线时程序是根据基本参数进行计算的。所以如果定义了其他控制点或改变了基本控制点的标高、位置的话,需要先在图面生成计算先后再生成等高线或角点标高。 1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为解决相交道路间、交叉口以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合理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上各个点的设计标高,以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能获得一个平顺的面,从而保证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和建筑造型的美观和谐[1][2]。 交叉口竖向设计有如下基本原则和要点: (1) 通过交叉口的主要道路可保持其设计纵坡、横坡不变。 (2) 公路等级相同的道路交叉,当交通量相近时,设计时应尽可能使相交道路的纵坡大致相等,且差值不大于0.5%为宜。当彼此纵坡不同时,一般可保持相交道路的设计纵坡不变,并改变较小纵坡道路的横断面使其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 (3) 为了利于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能将交叉口范围内汇流的地面水排出。车行道两侧的边沟纵坡不宜小于0.3%。并在该条道路交叉口路缘石转角曲线的切点处设置必要的雨水口以截住来水。 (4) 在较平坦地形设置交叉口,其竖向设计宜采用伞形。即适当提高交叉口中心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并以此控制点为中心沿路脊线向四周倾斜,以利排水、行车、美观和衔接处理。 (5) 交叉口范围内由于车速通常小于公路各等级的设计车速,故要求横坡平缓。通常情况下其横坡不大于直线路段设计横断面的横坡度。 (6) 平面交叉的交叉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宜。当受地形及其它持殊情况限制必须斜交时要进行专门的交叉口设计。 2 常用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3]: (1) 方格网法: 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出5m×5m或10m×10m的方格网,测出各方格点的地面标高,计算确定设计标高和挖、填施工高度的方法即为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便于施工放样,通常适用于道路正交或接近于正交的简单交叉口设计。 (2) 设计等高线法:

【良心出品】鸿业市政管线9.0设计操作流程

鸿业市政管线9.0设计操作流程 以下先是以雨水管为例,污水管相似,只是从另一个下拉菜单中选取 1、定义道路中心线: 先画出一条线段来→平面→定义道路中心线→选取线段→确定 如果路不直,需要用多条中心线段 2、定义道路桩号: 平面→道路桩号→定义桩号→选取中心线→确定→选取基点→起始桩号0→图中箭头所 示方向(如朝西)→减小S(增加不选)→桩号代号000/道路名称:XX大街→确认 3、标注道路桩号: 平面→道路桩号→自动标注桩号 4、绘制道路: 平面→道路绘制→简绘道路0.6→线转道路→点击中心线→确定 5、布置管线: 雨水→平面管线→自动布管按管长→管线号(自己定义如YL/YR)/二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顶最小覆土0.7m/检查井形状:圆形/管道规格1000,坡度0.0008(千分之八)→确定→回车起始布管→输入桩号(如100)→输入起点检查井与桩号距离(如11.25)→输入管道起点布置方向→回车逐段布置→输入管道长度(如35)→输入管径(如800)→输入坡度(如0.0008)→回车继续逐段布置 也可以选择z自动布置→输入管道长度(如35)→输入本次布管最大桩号(这个之前一定要算好,少写了米数的话会布不上,然后用交互布管也可以,多写的话应该会正好,如果多一点点的话,就用节点移动来修改,这个的做法见下面)如果用了自动布管,有一些管的节点位置不合适,需要进行节点移动修改 雨水→管线整理→节点移动d→选择节点→线上移动x→选择拖动方向(只需向左向右任意一个方向点一下即可)→移动距离(如5)→退出即可

6、管的末端设置出水口 雨水→布置井类→排出口→八字形→选那条排出口管道→确定 7、预埋管:(一般在工厂和十字路口处才会有,而且一般管的另一端不会有检查井) 雨水→布预埋管→预埋管站点是否布置检查井n否→选择检查井→选择平行线x→选平行线(一般是路中心线)→再选择管道方向→输入预埋管长度→预埋管直径→预埋管坡度(注意这里是按千分数算的,就是输入2就是0.002)→井连接处标高(旁边的地形图上附近有标)→标注点(可输入可不输) 8、井编号 雨水→节点编号→主节点编号→选择起点井(最左边,虽然右边是上游,不过这个因图而论)→选择重点井(最右边)→输入起点编号1→如果设置成功的话井是应该会闪烁的(注意鼠标应该点到井沿上才算选中它) 9、定沉泥井 雨水→定沉泥井→隔一落底井y→起点是从第一个沉泥井开始→选择终点井→如果闪烁则设置成功 10、标管径数据 雨水→编辑标注→标线中管径→点要标的管径线即可(如果标高和坡度确定了以后,流向自然就确定了) 11、线性标注 CAD的标注→线性标注(主要是标注一些距离,如管道距离路缘石的距离)12、布雨水口 雨水→布雨水口→边沟式双箅雨水口→手动选点布置z→用鼠标在图上选点,左键布上→在调整一下方向即可(注意雨水口的连接管方向要与水流相一致)雨水→接雨水口→回车自动连接→坡度0.01→管径300→选择要连接的雨水口和检查井→回车结束(路口处一个井布置两个雨水口) 13、标注位置

鸿业管网设计步骤

鸿业管网设计步骤

第四章污水管网设计 一、布污水管 点取“布置管线”菜单项,首先提示输入管代号。如果是第一次绘制制定类型污水管线,程序还提示输入管线起点端最小覆土深度(单位为米)和管代号。功能和方法与布给水管相同。 当用鼠标点取“交互布管”菜单项时,出现如下图3-1对话框: 图3-1 管代号是用来区分某一区域或某一道路上的管线的,包括用来统计管材、标注、管线等等。输入要设计给水管的代号后,再选择该管所用管材,点取“确认”按钮。 命令行提示:参考线P/参考点D/已有管线L/坐标Z/管线起点: 1 参考线定位P:

输入“P”选择参考线定位, 提示:选择参考线: 提示:输入起点与参考线的距离(m): 提示:定管线起点: 用鼠标在屏幕上定义管线起始位置,程序即由选择点向参考线引垂线并由垂点向选择点一侧换算所输入距离,得到管线起点。 2 参考点定位D: 当输入“D”选择参考点定位时,出现 提示:选择参考点(交叉点int/线终点end/线中点mid/园中心(en)): 可以直接点取参考点或输入提示的字母辅助选择参考点。 提示:输入距离参考点横向距离(m): 提示:输入距离参考点竖向距离(m): 注意:以上两个距离为沿坐标网格横向和竖向的距离。 3 已有管线上L: 当输入“L”选择已有管线上定位, 提示:选择管线: 提示:相对尺寸定位D/靠近选择点端点E/<回车取选择点>:

(1)相对尺寸定位D: 选择“D”时,提示用户输入管线起点距所选管线较近端点的距离,其单位为米,然后程序取得起点。 (2)靠近选择点端点E: 当输入“E”时,将把所选管线距选择点较近一端作为管线起点。 (3)回车取参考点: 当直接回车时,选择管线的点作为管线起点。 4 坐标定位Z: 当输入“Z”选择坐标定位, 提示:输入横向坐标(m): 提示:输入竖向坐标(m): 5 管线起点: 用鼠标直接在屏幕上点取起点。确定管线起点后, 提示:回退U/参考点D/方向和距离F/管线上L/坐标Z/到点: (1)方向和距离定位F: 输入“F”选择方向和距离定位时,出现 提示:选择方向:

交叉口导流岛设计

交叉口导流岛设置 交叉口是制约道路网整体效率发挥的关键,典型城市的研究结果表明,若道路网中的所有平面交叉口进行渠化,则路网容量可以提高40%-50%。交叉口渠化代价小,效益大。通过渠化可以明确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行走位置、减小交叉口面积、使横过人行道的步行者更安全。常用的渠化方法有:拓宽渠化、设置导流岛、施画诱导线等,而渠化导流岛配合渠化拓宽,在一定条件下对规范交叉口车辆行走轨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渠化交叉口导流岛通常布置在交叉口内车行道的“死区”,及行车轨迹很少压倒的空间范围或不做行车之用的区域。导流岛一般设在较大的(红线大于50m)、不规则的、复杂的交叉口上,他将进入交叉口的不同方向交通流指引到不同的车道或者是规定的线路上,以防止车流偏离方向。 1、设置原则 (1)与车辆的行驶轨迹相吻合; (2)避免在交叉口内设置多个小的导流岛,使驾驶员判断失误; (3)导流岛一般最小不低于7m2,以保护步行者为目的而设置的导流岛,根据导流岛与人行过道宽度之间的关系,最低需要10m2左右; (4)是选择实体导流岛还是标线导流带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作 为步行者安全岛的情况下选择导流岛,在设置导流岛之前可考虑设置暂时的导流带,待车辆的行驶轨迹稳定以后,再将其改设为导流岛。 2、设置类型导流岛按其景观材质构成特点可分为划线导流岛、硬质铺装导流岛、软质铺装导流岛与混合铺装导流岛等四种类型;按其导流岛的交通功能特点, 可将导流岛分为一般导向岛、含人行道导流岛和允许自行车左转待停的组合式导流岛三种类型.

3、设置导流岛的优点 (1)交叉口设立导流岛后,通过限制行车路线,可以减小交叉口面积、明确车辆行驶轨迹、减少车辆冲突; (2)左转自行车可以临时停靠,人、车各行其道提高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通畅; (3)导流岛和绿化配合,能够明显提升路口设计档次,景观效果较好。 4、设置实体导流岛的弊端在交叉口内部区域做实体导流岛存在以下弊端: (1)建设投资较大,对交通需求动态变化的适应性差,如进出交叉口车道的数量、右转车道的宽度等,日后的交叉口改造工程投资也较大; (2)自行车流量较大时,导流岛设计面积不足,则可能不能满足左转自行车停留,造成自行车侵占车行道。 另:对城导流线的主要介绍 (导流线的形式主要为一个或几个根据路口地形设置的白色V形线或斜纹线区域,表示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的匝道口或其他特殊地点。) 根据交通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导流线属于禁止标线的一种,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也不得随意在导流线区域掉头或停放。

平面交叉竖向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谭利英 摘要:基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的目的、原则,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讨论了复杂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对目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由于道路的纵横交错而形成很多交叉口。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因此交叉口的设计在整个道路设计中显得特别重要。交叉口设计内容包括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两个部分,本文讨论了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1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为解决相交道路间、交叉口以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合理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上各个点的设计标高,以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能获得一个平顺的面,从而保证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和建筑造型的美观和谐[1][2]。 交叉口竖向设计有如下基本原则和要点: (1) 通过交叉口的主要道路可保持其设计纵坡、横坡不变。 (2) 公路等级相同的道路交叉,当交通量相近时,设计时应尽可能使相交道路的纵坡大致相等,且差值不大于0. 5%为宜。当彼此纵坡不同时,一般可保持相交道路的设计纵坡不变,并改变较小纵坡道路的横断面使其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 (3) 为了利于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能将交叉口范围内汇流的地面水排出。车行道两侧的边沟纵坡不宜小于0.3%。并在该条道路交叉口路缘石转角曲线的切点处设置必要的雨水口以截住来水。 (4) 在较平坦地形设置交叉口,其竖向设计宜采用伞形。即适当提高交叉口中心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并以此控制点为中心沿路脊线向四周倾斜,以利排水、行车、美观和衔接处理。 (5) 交叉口范围内由于车速通常小于公路各等级的设计车速,故要求横坡平缓。通常情况下其横坡不大于直线路段设计横断面的横坡度。 (6) 平面交叉的交叉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宜。当受地形及其它持殊情况限制必须斜交时要进行专门的交叉口设计。 2 常用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3]: (1) 方格网法: 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出5m×5m或10m×10m的方格网,测出各方格点的地面标高,计算确定设计标高和挖、填施工高度的方法即为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便于施工放样,通常适用于道路正交或接近于正交的简单交叉口设计。 (2) 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划出设计等高线并计算出各点填、挖施工高度的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与方格网法相比,能更清晰地反映交叉口的实际地形和竖向设计形状;但存在着设计等高线上各点位置不易放样的缺点。该法普遍用于一般道路的交叉口设计。 (3)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集两者之长处。它先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设计计算,再进一步利用内插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 路设计 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题目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设计指导教师:杨广军 学号: 110905125 姓名:彭怀力

目录 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1)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1) 2.1交叉口的选择 (1) 2.2衔接方式的确定 (2) 2.3连接纵坡 (3)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完善 (3) 3.1平面口立面设计 (3) 3.2对交叉口进行去渠设计 (3) 四、平面交叉口去化设计要点 (4) 4.1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4) 4.2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满足要求 (4) 4.3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畅,减少交通隐患 (5) 4.4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 (5) 4.5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 (5) 五、平面交叉口现状及改善 (5) 1. 兰州市交叉口特色................................................ (5) 2. 渠化设计方法 ................................................... (6) 3. 结语 (8) 六、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交通立交设计.................................. .9 6.1立交概述......................................................... .9 6.2立交的功能.......................................................... .9 6.3互通式立交.......................................................... .9 6.4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现状...................................... .1.1 七、结语 (13)

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使用步骤 (1)

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使用步骤 一、新建工程 打开“设置”,选“新建工程”,在对话框中输入工程名(比如ddd),然后确定,左侧界面出现一个ddd名工程的文件夹,下含有图形文件、纵断面自然标高文件、纵断面设计标高文件、横断面自然标高文、超高文件等的文件目录。 二、平面设计 (自动选线)画线导线法设计(基本型缓和曲线) (如果出现所选直线不在同一平面,按Ctrl+1后选中直线,修改直线特性中所有Z坐标为0,再按Ctrl+1退出特性编辑即可)中心线定义(回车,框选,回车,线变黄)桩号定义(框选,中线成红线)自动标注桩号(如果出现桩号不显示数字,单机左上方设置—综合设置—全局文字样式设置,修改SHX字体为txt.shx,大字体为hztxt.shx,单击确定即可)修改道路信息线转道路定义主桩号,动裁图(模型,) 超高加宽设计出一个对话框选单弯道设计出一个超高加宽设置表对话框,里面有设计路线的所有弯道,可进行各弯道的超高方式、超高渐变率、加宽发生、缓和段长度等设置,还可进行规范查询确定上述各值,最后保存。 三、地形(地形标高处理,如输入纵断和横断高程可不用此项) 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按下对话栏指示:任选图中一高程点框选整个图幅 四、横断面设计 标准土方断面定义边坡定义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横断面出图设置 或标准土方断面边坡定义逐桩输入自然标高(下面对话框出现,选择已定义桩号的道路中线,选择后出现一个横断面数据编辑器的页面,在里面可输入各桩号的平距和高程,可选择绝对高程、相对中桩高程或相对前点高程,输入时如点数不够,可回车加点。)横断面出图设置 五、纵断面设计 由横断面文件转换自然标高纵断面设计 或由纵断交互输入自然标高纵断面设计 点纵断面设计出现在屏幕上方一个“纵断面设计”的对话菜单,可进行绘制草图、动态拉坡、竖曲线设计、存盘等设计内容。 六、回到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计算绘图出现在屏幕中间一个“横断面计算绘图”的对话菜单,可进行出图设置、计算、绘图等设计内容。 七、表类 在表类下拉菜单中可进行平曲线表、逐桩坐标表、土方计算表、路基设计表(出现超高文件不存在等待,不要按回车)、路基土石方计表的的CAD输出。

交叉口渠化配时设计

前言 (2) 第一部分交通调查 (2) 一、调查时间及地点 (2) 二、调查内容 (2) 2.1 交通流量调查方案及人员安排 (3) 2.2 交叉口现状调查 (3) 2.2.1 交叉口基本情况 (3) 2.2.2 交通流量调查 (5) 2.2.3 交叉口现状渠化情况 (5) 2.2.4 现状信号控制情况 (6) 2.3 其它 (7) 2.3.1 交叉口附近土地利用情况 (7) 2.3.2 人行过街情况 (8) 第二部分交叉口渠化现状及改善 (8) 一、交叉口现状渠化评价 (8) 1.1 高峰小时流量 (8) 1.2 饱和流率估算 (8) 1.2.1 各类矫正系数求解 (9) 1.2.2 各进口道饱和流量 (11) 1.3 流率比分析及关键车流确定 (11) 二、交叉口现状延误及服务水平分析 (11) 2.1 软件界面 (12) 2.2 道路设置、流量及信号设置情况 (12) 2.3 现状服务水平 (13) 2.4 现状路口延误 (14) 2.5 其它 (14) 三、交叉口现状通行能力分析 (14) 3.1 参数计算 (14) 3.1.1 各相位的绿灯间隔时间 (15) 3.1.2确定信号损失时间 (15) 3.1.3 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15) 3.2 各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绿信比 (15) 3.3 通行能力计算 (15) 四、交叉口改善方案设计 (16) 4.1 交叉口信号控制基本参数计算 (16) 4.1.1 计算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 (16) 4.1.2 各相位的绿灯间隔时间 (17) 4.1.3确定信号损失时间 (17) 4.2 优化设计 (17) 4.2.1 路口优化后 (18) 4.2.2 优化后道路参数设置 (18) 4.2.3 优化后信号设置 (19) 4.2.4 优化后交叉口通行能力 (20) 4.2.5 优化后交叉口延误及服务水平 (21) 五、心得体会 (21)

交叉口渠化理论

城市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与评价——以成都市为例 2008-10-23 摘要:在指出渠化概念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交叉口的特色,同时结合了交叉口常用的渠化设计方法,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最后对这些渠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交叉口;渠化;方法;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拥挤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在交叉口处“瓶颈”现象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渠化设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极大地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等优点。因此渠化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交通特点,同时各交叉口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如何根据成都市具体情况,用渠化方法设计出具有成都特色的交叉口正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1.渠化概念及渠化设计作用 道路交通渠化,就是在道路上使用交通标志、标线或用各种岛状构造物,或将路面漆刷成不同颜色,或利用护栏、分隔带、隔离墩以及其它设施和方法,对行人与各种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及不同运动状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隔离和管制,使交通实体像渠内水流一样顺着一定的方向和线路,互不干扰安全有序的运行,以达到分离和控制交通流的目的。 渠化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是规范车辆行驶、减少车流冲突,有效组织车流有序地经过交叉口,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资源的利用率;2是能够有效地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减少车流的冲突。 2.成都市交叉口特色 2.1交通组成复杂、交通组织困难 如图1所示为成都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构成图,以及部分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表(表1),由图表可知,成都交通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所占比例很大,其中电动自行车的比例比其它城市更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都市交叉口交通组成的复杂度,尤其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介于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电动自行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情况也将导致成都市交通交叉口设计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 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 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 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鸿业道路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20100531更新版)

目录 一、软件运行 (3) 二、土方 (3) 三、平面 (4) 四、纵断 (6) 五、横断 (7) 六、交叉口设计 (12) 七、其他 (13)

一、软件运行 1.打开市政道路软件的时候看不到SZDL的菜单,如何解决? 答:方法一:6.0版本在命令行输入“HYSZDL6”。 方法二:删除配置文件。可以通过软件中【选项】-【配置】除相对应版本的配置文件,如7.0的就是HySzDl_7_pro,再启动软件。 方法三、按病毒处理。若是CAD2000/2002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0.lsp改名为acad.lsp,文件尾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若是CAD2004~2006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X.lsp不改名,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 注意:方法一和方法三不适用于HYSZDL7和HYSZDL8.0中。 2.在SZDL软件中,为什么只能打开一张图。打开一张图的话必须关掉前一张图才可以,是什么原因? 答:是CAD的系统设置问题,可在命令行输入“SDI”,把值改为0即可。 3.打开市政道路软件时的版本类型不对,用[帮助]中的[关于]切换也不行,如何解决? 答:通过在Windows【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找: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HongYe\SzDl\8.0\SzDl-154 对licenceType的类型进行修改.其中的三个数字分别代表:1:试用版,2:单机版,3:网络版。 注:因为CAD版本的不同,在SZDL7.0中是SzDl-85,在SZDL8.0中是SzDl-154。 4.在市政道路软件中,怎么修改图框的内外间距? 答:可以在软件安装目录下\USING\TKSET.CFG中修改图框的参数值。 ("A4" "1" "0" "1" "0" "0" "1.0" "5.0" "25.0" "1.0")代表的意思是: 图框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内框pline线宽下边距左边距 A宽度注意: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的设定最好通过软件中的[设置图框]命令来修改,尽量不要手工修改。 二、土方 1.在土方边坡计算时,命令行总是出现“图元无法用自身圆角”这样的提示,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软件进行土方边坡计算时,无法处理圆曲线(处理后的边坡线跑出边界很远)。 解决方法:绘制土方边界时用直线段来组合代替圆曲线,再计算边坡的量;也可用直线段绘制好后把图层刷到土方边界图层上面再重新进行计算。 2.一块区域,进行标高标注和土方标注时,文字全都重叠在一起了,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情况? 答:因为土方网格尺寸设置的太小了,标高的标注位置是从角点45度方向向外斜长1m处标注的。 可以把网格的尺寸调大一点,参照软件默认的网格尺寸大小20m。 3.由四条道路包围的扇形区域,四条道路都有各自的坡度,怎么进行土方计算? 答:大致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