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力制衡机制

美国权力制衡机制
美国权力制衡机制

美国权力制衡机制

一、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制衡机制的当代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制衡机制建立300多年来,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在当代社会形成了四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总统制模式;以英国、日本、德国为典型代表的议会内阁制模式;以法国为典型代表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内阁制模式;以瑞士为典型代表的委员会制模式。下面就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制衡机制的四种典型模式,分别作以下初步简介。

(一)总统制政体是美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国现行总统制政体下国家权力制衡机制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同时又是政府的首脑,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是执掌国家行政大权的实位国家元首。

第二,立法权和行政权完全分立,总统选举与议会议员选举分别进行,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议会缺乏通过行使选举总统权而对总统权力作出制衡的机制。

第三,总统及其领导的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只对所谓的选民负责),议会无权对总统及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与此相适应,总统亦无权下令解散议会。

第四,政府成员与议会议员实行不相容原则,即政府成员不得兼任议员职务,以此表示政府与议会是彼此完全分离、相互制衡的关系。

(二)议会内阁制政体是英国、日本、德国等国现行的政体形式。在议会内阁制政体下形成的国家权力制衡机制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不具体领导政府掌握行政实权,国家元首是不执掌行政实权的虚位国家元首,莫国的女王、本的天皇、德国的总统皆是如此。

第二,内阁由议会下议院多数竞议员组成、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政府总理)。内阁首相(政府总理)领导政府行使行政权。

第三,政府成员与议会议员实行相容原则,即政府成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英国),或者多数可以兼任议员职务(如日本)。

第四,内阁对议会负连带责任,内阁应与议会保持一致,如果内阁与议会在执政过程中,偶然发生政见相左、互不信任的对立僵局时,则两者中有一方就要换届。或议会提出对内阁的“不信任案”,迫使内阁集体下台;或内阁拒绝接受议会要其下台的“不信任案”,而采用提请国家元

首下令解散议会的方式,解散议会。在议会被解散后,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以此保持内阁与议会的施政方针一致。

(三)半总统制半议会内阁制政体是法国一国现行的一种政体形式。该政体可以说是总统制与议会内阁制两种政体的混血儿,它既部分具有总统制政体的某些特征,又部分具有议会内阁制政体的某些特征。在该政体下,总统、议会、内阁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总统权力对议会权力的制衡机制主要是,总统有权将议会通过的法案退回议会,令其重新复议,议会不得拒绝总统的要求;总统在与议会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总统认为在必要时,可以置议会的反对于不顾,绕过议会直接将有关重大问题或立法议案提交公民表决,如公民投票表决通过了该法案,则不论议会是否通过该法案,该法案即生效实施。

第二,总统权力对政府权力的制衡机制主要是,总统参与组阁,总统直接挑选、任命政府总理,然后根据总理的提名,任命政府其他成员。总统出席并主持内阁会议,签署内阁作出的决议和法令,但并不承担内阁决议的政治责任,也不向议会负责,而是由总理承担内阁决议的政治责任并向议会负责。

第三,议会权力对政府权力的制衡机制主要是,政府要对议会负责,议会可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或否决政府的总政策声明和施政纲领时,总理必须辞职。

第四,政府权力对议会权力的制衡机制主要是,政府有提出立法议案权及修宪倡议权,而且政府提出的立法议案,议会应予以优先讨论。议会通过的法律在公布前,总理认为必要时可将其提交宪法委员会审查,以审查其是‘否违反宪法。政府向议会提出财政预算案70天以后,若议会两院未作出决议,政府便有权撇开议会,将由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以法令的形式付诸实施。

(四)委员会制政体是瑞士现行的政体,该政体的显著特征是,

第一,国家行政权不是由某个个人(总统制国家的总统,议会内阁制国家的总理)负责行使,而是由若干人组成的行政委员会集体负责行使。

第二,立法机关的权力地位高于行政机关,联邦议会选举联邦委员会,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领导的下属执行机关,它只能服从和执行联邦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无权否决和不执行联邦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联邦议会虽在权力地位上高于联邦委员会,但联邦议会无权提出对联邦委员会的“不信任案”,联邦委员会也无权提出解散联邦议会的要求。

第三,在联邦委员会内部,全体委员权力地位平等,集体共同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每个联邦委员领导联邦一个部的行政活动,都要接受联邦委员会的集体制衡。每个联邦委员只能依次轮流担任联邦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各1年,不得连选连任。

第四,联邦委员会主席虽在名义上是国家元许和政府首脑,但其实际权力有限。联委员会主席的主要职权是,对外代表瑞士联邦,从事接受国书等外交礼代方面的活动,对内负责主持联邦委员会工作,无个人裁决权、无权解除任何一个联邦委员的职务。

二、美国权力制衡机制

以美国1787 年宪法为标志,三权分立制度在美国确立下来。三权分立的宪法化是美国确立三权分立制度的重要标志。美国宪法的本文由序言和七条正文构成,可以说是一部精炼的宪法。该宪法第一条至第三条就是按三权分立原则设定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另外,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宪法如何修改,三权分立的思想从未改变过。

(一)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工

美国宪法将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以及法院行使,三权分工,相对独立。

国会掌握立法权,制定法律。国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为了保障国会能够独立的行使权力,不受总统的干预,宪法还设定了保障机制: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不能决定议员的工资待遇。在国会内部又进一步对权力进行了分配,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的权力体现在:制定法律权、修改宪法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及弹劾权等。

(美国最高立法机关(legislative branch),由参议院(the Senate)和众议院(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 Chamber of Deputies; the Lower House)组成,议员总数为435人。参议员(senator)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每州2 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现有议员100名。当选参议员必须年满30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9年,当选时为选出州的居民。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 ,连选得连任。众议员(congressman)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州至少1名,人数固定为435名,必须年满25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7 美国国会年,当选时为选出州的居民。任期2年,连选得连任。两院议员长期连任现象极为普遍。议员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职务。)

行政权由总统行使。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不得增减总统的报酬,非经审判定罪不得罢免总统。总统的主要权力体现在:统领陆海军,对外缔结条约,宣布缓刑和特

赦,任命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官员,签署或拒绝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等。

最后一项权力是司法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宪法对司法权适用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应包括在本宪法、合众国法律和合众国已订的及将订的条约之下发生的一切涉及普通法及衡平法的案件;一切有关大使、公使及领事的案件;一切有关海上裁判权及海事裁判的案件……。美国宪法为了保障法官能独立行使职权,规定法官只要能尽忠职守,应终身任职,这是法官任职终身制。另外在薪金方面,为了解除法官的后顾之忧,规定要高于政府官员,而且不得任意减少,即“按期接受俸给作为其服务之报酬,在其继续任职期间,该项俸给不得削减”。同时,宪法还规定:在法官任职期间,不得担任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公职活动等,以保证法官组织上的独立性。另外,作为联邦最高法院还拥有一项重要权力——司法监督权。虽然在美国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已经实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三个权力行使的独立性,美国宪法又规定,这三个机关的官员在任职上应保持彼此的独立,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二)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制衡

在对权力进行分工的基础上,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权力”理论,规定了三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强调相互性,而不是一种单向制约。

首先三权制衡体现在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上。这是三权制衡的核心内容,因为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行政专权或立法专权时期,而这两种权力都握有实权,一个掌控钱袋,一个持有利剑,所以制宪者对立法权与行政权设定了彼此约束的手段。

1、国会对总统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会享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高级官员的弹劾权。

这是国会控制总统的有力武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总统有制约和监督作用。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的总统是第17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被弹劾的理由是南北战争后在重建问题上与国会产生了争执,因此遭到众议院的弹劾、参议院的审判。因“水门事件”险遭弹劾的尼克松,以及人们依然记忆犹新的20 世纪末对总统克林顿的弹劾,这些都是国会通过弹劾权对总统制约的例子。

第二,在人事任命权上,国会对于总统提名的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拥有批准权。

第三,在外交权上,国会拥有对总统对外缔结条约的批准权和对外战争的宣战权。宪法以权力分享的形式,将条约的缔结权和战争权分配给国会和总统,目的是加强国会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自从美国建国后,一共有十几个条约被拒绝批准,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威尔逊总统曾亲自参加这项条约的谈判。参议院对《凡尔赛和约》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

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这说明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在重大事件上具有不可思议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作为美国总统,宪法同样赋予其制约国会的权力。

总统对国会的制约集中体现在其有权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对于有悖于自己意志和所代表集团利益的法案,国会可以通过否决权的行使致使该法案失效。最初的几位总统很少行使否决权,到了杰克逊总统的时候,总统对国会议案享有的否决权被充分利用。随着美国总统对否决权的重视和利用,总统的否决权实际上由最初对立法部门的限制,演化成了一项参与立法的权力。但是总统的这种否决权是有限的,美国宪法为了避免总统把它作为限制国会的“杀手锏”,防止总统滥用权力,又规定了国会对于总统的否决可以进行反否决,或称之为“否决的否决”。根据宪法的规定,如果总统不签署法案,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了2/3 多数通过,法案就可以生效了。在美国历史上,国会对总统的否决权进行的挑战也是不乏其数的。据统计,被总统否决掉而又被国会再度推翻的例子有一百多次。

但是对于国会送交的法案,如果在10 天之内总统不进行签署的话,而这时候如果国会休会,那么就意味着这项议案自然失效,这项否决权通常被称之为搁置否决权。

总统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时机,行使其任命政府官员的“休会任命权”,无须经过国会参议院批准同意,直接任命部分政府高级官员。

美国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总统在提出拟任命的政府高级官员人选时,要报请国会参议院批准同意后,方可加以正式任命,国会可以否决总统提出的拟任政府高级官员人选。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参议院批准后方可正式任命的政府高级官员,包括政府部长、总统办事机构领导人、驻外大使和公使等政府高级官员。但是,美国总统却在执政实践中创造出一种无须国会参议院批准、总统即可直接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总统“休会任命权”,即总统可在国会休会期间不经国会参议院批准,直接任命部分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

美国总统巧借国会休会期间,不经国会参议院批准直接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的“休会任命权”,是由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首创的,而自华盛顿以后美国多任总统都曾使用过“休会任命权”。美国最近几位总统使用“休会任命权”的统计数宇是;罗纳德·里根总统使用243次;乔治·布什总统(老布什)使用77次;比尔·克林顿总统使用140次;乔治· W·布什(小布什)总统,己171次使用“休会任命权”。

小布什总统最近一次使用“休会任命权”的记录是:2007年4月4日,小布什总统任命共和党筹款人萨姆· 福克斯为美国驻比利时大使。萨姆· 福克斯是在2004年小布什竞选连任总统

期间,为小布什竞选连任总统成功立有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与小布什私人2下,小布什总统考虑他提名萨姆· 福克斯担任大使,肯定不会获得由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批准,所以在国会参议院开会期间,小布什总统始终稳坐白宫、“按兵不动”,不露出半点要任命萨姆福克斯担任大使的声色。等到2007年4月4日,趁国会参议院春季开始休会之机,小布什总统立即动用他手中的“休会任命权”,将萨姆· 福克斯送上美国驻比利时大使的位子。由于小布什总统刻意等到国会春季休会时才提出这一任命,国会内民主党参议员批评小布什总统这种“钻空子”的行为是“无法无天”。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克里在一份声明中说:“白宫滥用总统权力,不顾参议院的反对,这是可悲的。”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 多德说,总统“休会任命权”最初设立的初衷,是给总统在国会休会期间某些必要的处置应急人事任命的灵活性,而不是让总统用来规避议会审查批准而赋予总统的权力,小布什总统的做法歪曲了总统“休会任命权”的本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会与总统之间的这种制衡关系非常微妙。以权力分工为基础,宪法设定了某些权力领域的共享,使总统与国会交织在一起共同行使,从而在这种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运行的平衡。

3、三权制衡体现在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制衡上。美国宪法把司法权赋予法院。美国的法院包括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根据亚里士多德最初的三权分立思想,司法权尤其是要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这也是司法独立和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所以美国宪法中有关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制衡的内容相对较少。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和任命,由参议院批准;国会可以对联邦法院法官行使弹劾权。这项规定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制约。除此之外,对于最高法院的裁决,如果国会和各州不赞同,可以联合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其推翻,也可以将已经被法院判为违宪的法律重新通过。反观之,司法权对立法权、行政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最高法院对总统和国会的司法审查权上。这项权力在1787 年美国宪法及1789 年的司法条例中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但已经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判处100 多项国会所制定的法律违背宪法。1916年当威尔逊总统未经参议院同意罢免了邮政总长时,最高法院认为,根据国会通过的官职保障法,总统未经参议院同意罢免邮政长官是违宪的。最高法院的裁决既符合美国宪法,又纠正了总统的违宪行为,保证了国会顺利地依法行使其职权。司法权对立法权、行政权的限制,已经显现出了其威力。以至有人感慨到,真正创造法律的是法官,最高法院变成了立法机关。

(三)联邦制权力制衡机制

美国是一个实行“立体分权”、“双层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它不仅在立法、行政、司法上按照“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作了横向分权,并且在联邦权力和州权力之间,也形成了纵向的权力制衡机制。

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联邦权力列举、各州权力保留”的分权制度。

1、联邦对各州的的制衡在于:

各州应执行联邦宪法和法律,不得在本州实施与联邦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法律。

联邦有批准新州加入及建立新州的权力。

联邦拥有修正联邦宪法的提案权。

明确授予联邦有铸造和发行货币,建立军队,缔结对外条约等权力,明确禁止各州行使上述诸权力。

2、州权力对联邦权力自下而上的制衡在于:

各州享有批准联邦宪法修正案的权力。

各州拥有选举国会两院议员、联邦总统的权力。

各州政府有权在本州范围内,实施某些笨联邦政府否决了的联邦政策。

2006年7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 ?布什(小布什) 首次行使总统“立法否决权”,断然否决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此前通过的要求联邦政府拨款支持干细胞移植研究的法案(此后国会未能推翻总统对该项法案的否决,该项法案因此成为废案),这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奉行不支持干细胞移植研究的国策。谁知仅仅一天之后的7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却郑重其事地公开宣布,尽管小布什总统否决了在联邦范围内拨款资助干细胞移植研究的法案,但是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决定拨款支持在本州范围内开展干细胞移植研究。施瓦辛格当天发布州长行政命令时表示,加利福尼亚州一定要在干细胞移植研究领域领先全美甚至全世界,不能落后于那些把干细胞移植研究作为科研重点的国家。这样一来,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就在本州范围内,实施一项刚刚被联邦政府否决了的、与联邦政府政策截然相反的本州政策。

股东与董事的权力制衡

股东与董事的权力制衡 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2010年11月10日,国美电器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发公告称,国美电器与黄光裕方面在当天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国美同意委任由黄光裕提名的邹晓春与黄燕虹分别任公司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至此,纷纷扰扰近一年的“潮汕狼”黄光裕与“上海绅士”陈晓控制权之争暂告一段落。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反目为仇,再到暂时握手言和,黄光裕与陈晓制造的这起中国企业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企业控制权之争真是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一、“陈黄之争”暴露出国美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 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关键事件是2006年黄光裕修改国美章程,将原属于股东会的职权赋予了董事会,如随时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于股东大会设置的董事人数限制。再如各种方式增发、回购股份,包括供股、发行可转股,实施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等。 考虑到自己并非绝对控股国美公司,为了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排除其他股东的影响,黄光裕将原本属于股东会的权利授权给董事会,再任命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公司董事,这样黄光裕就能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了。应该说这一安排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黄光裕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锒铛入狱,更没有想到自己亲自任命的董事会“背叛”自己。 而在与“背叛者”的商战中,黄光裕可谓自食其果。当时自己控制股东会对董事会的授权漏洞百出,如董事会职权不明确、董事会治理结构不合理、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等等,又让黄光裕不断陷入被动,并最终败下阵来。 二、股东会可以给予董事会部分职权的授权,提高公司决策效率 董事会作为现代公司的业务经营决策机关和执行机关,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中枢。董事会的治理水平影响着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相比较股东会来说,董事会站在公司运营管理的前线,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专业与合理。因此,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股东会可以通过章程将原属于自己的职权授权给董事会。

从美国政治制度看美国总统为什么是靠不住的

观望美国总统为什么靠不住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行政管理123班龚婷 7101012107 摘要:2012年11月6日,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当选美国第57届,第44任总统。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国家元首,政治首脑与三军统帅。这让我对美国奥巴马,这个泱泱大国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利。 本文是在阅读林达所著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①的基础上,立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尼克松任内的重要事件,讲述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航人,他为什么是靠不住。 关键词:克林顿尼克松美国政治制度总统靠不住 从三权分立制看美国总统是靠不住的 诚如民主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因此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美国政权运行的原则是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中权力相互分立。诚如作者林达所言,美国政府的三个分支实际上还有更为严密的相互制约的机制,以避免单纯的一层高于一层的简单构架,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讲,高高在上的权利是非常危险的。正是为了避免某一个分支爬上权力的顶端,所以美国政府的三个分支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之间始终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花了大力气,硬是把原来可以建成个宝塔的 ①【中】林达l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作者以信件的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垫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领导权力的异化与防范

领导权力的异化与防范 中文摘要:当前,我国腐败渎职事件时有发生,行政权力异化现象不断出现。要遏制这些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关键词:行政领导权力异化防范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时报道有关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纪检监察立案查处,无不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凸现出政法、监察机关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加强。要遏制行政权力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一、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表现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而权力的异化最终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到遏制的。”[1] 2、权力寻租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在行政领导权力归少数人所有与支配的社会形态中,利益错位、权力角逐和特权化等腐败现象司空见惯。权权交易、权法交易、权钱交易以及权力寻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正形象,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对权力流程监督不力 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我国大部分的领导腐败案件,都是在领导调离原岗位后才被揭发出来,领导任职时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像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可以不按法律程序,直接干预土地批租和出让事务,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近年来,媒体报道腐败案件中,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集体腐败”特征明显,领导的部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目睹了领导权力的“至高无上”,以致习以为常,这些现象暴露了没有及时的监督与约束,领导们就容易将手中的权力异化。 二、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原因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5043091.html,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作者:李俊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11期 摘要: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政治历史中,君权和相权为代表的中枢权力之争伴随始终, 对于那些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来说,坐皇位如坐针毡。出于维护皇权及封建统治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穷其智慧精力制衡和平衡各种权力,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地位。 关键词:古代政府;权力;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24-02 引言 明代官修正史《太祖宝训》中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棼乱,故凡遇事,必精思而后行,唯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以此不敢顷刻安逸。”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皇权的绝对权威与皇权载体的局限性使相权应运而生,相权实际上是皇权的一种延伸,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形成的用于稳定皇权的一种权力补充。皇权的稳定与巩固离不开通过分化权力达到权力集中的一般形式,而在这种形式中最能有效起到保护皇权的手段就是确立相权,并且利用相权来维护皇权体制。但是如果皇权不能有效驾驭相权,或权力的分配体制下本身不利于皇权对相权约束控制,相权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或者取而代之。因此,中国古代政府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体制是一个大学问。 一、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的构成及演变 夏朝的世袭制,商朝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使权力问题开始显现。夏商周三代权力按身份等级分配,行政机构混于血缘宗族,官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治制度建设简单,中央集权无从建立,对权力的制衡主要依靠道德伦理来实现,如《周礼》强调的“亲亲、尊尊”两条基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为了生存,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形成,更多的势力参与治国理政,相互间的利益取代了宗法和血缘,伦理已经对权力失去有效的制衡,所以新的制衡理念和机制在这个时候迅速发展。首先是儒家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来道德制衡思想。其次是法家“以法为本”的权力制衡观。《商君书·壹言》说“治法明,则官无邪”。“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

浅谈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浅谈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决地惩治腐败,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必须使权力在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下运行,才能确保权力在运行的规范性、公正性、和实效性上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确保政府机构依法行政,从根本上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也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而依法治国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从权力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支配性、稀缺性来看,权力最容易成为脱缰野马,掌握权力的人总是借助权力的力量而把自我凌驾于权力的作用范围之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当掌权者为了私人利益而操纵权力,这种权力又受不到有效规范和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人民的权利。人类文明的历史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就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

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权力的运行从决策、执行到检验全方位进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权力监督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方便有效而又能得到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现有机制的现状,该继承的继承,该废除的废除,该完善的完善,该创新的创新。 一、完善对权力运行启动的监督机制 在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权力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具有一种国家或群体权力的代表性,该权力只有相对的使用权和履行权,而无处置权和占有权,一旦失去了岗位,将会自动地失去;另一方面,权力的最终载体是人,因具体的职责而产生的权力,带有个人色彩,由于监控不力,往往会产生借国家的力量给个人谋收益的现象。权力主体是腐败行为的主导因素,必须将公共权力主体的产生和更替纳入法制化、公开化、程序化的轨道,这是我们遏制腐败的“第一道屏障”。 (一)逐步完善公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机制。 逐步扩大领导干部公众选举产生的范围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强调决策民主,忽视选举民主,使宪法赋予人民的选举权打了折扣。因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任用领导干部问题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 ——漫谈决定美国经济的制度体系(十三) 陈思进2013/7/1 09:49 (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是独立的司法与国会制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篇写到,美国总统控制着行政部门,于是人们猜想,总统可以下令政府部门和机构办任何事情,而且他们也会按命令去做。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实际上,政府一天的日常运作,总统不可能盯着每一个政府官员和雇员。总统一般只发出指令给他的下属,希望他的愿望被忠实地执行。但是较低级别的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比如为免于被解雇,可能会服从自己体制内的规范和惯例而做出有悖于总统意愿的事。

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当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要求美国拆除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交换(苏联将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时,肯尼迪总统才惊讶地得知,早在一年前他就下令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撤走,是底下的负责人没有遵循这项指令。 其实,总统在下达指令之前,很大程度上必须说服其他行政部门官员,他考虑的是国家最高利益,必须讨价还价、妥协、并说服别人。因此政治学家诺伊施塔特(Richard Neustadt)称:“总统的权力是说服的力量而非命令的力量。” 当然除了说服以外,总统还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任命与他目标一致的高级官员、把白宫观察家的职位放在二级部门,包括洗牌、重组,或者获得国会同意取消不听话的机构等。 然而,总统的这些权力想要获得官僚的默许,仍然是有限的。联邦官僚一部分体现于独立的政府行为,尤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在国会的力量。而国会,毕竟是拨付资金的地方,这就限制了总统“为所欲为”,并有助于确保行政部门的力量来回应社会,而不是简单地只服从一个领导人。 事实上,总统和国会也经常会产生分歧。这是美国立国先驱为防止暴政,故意在国会和总统之间创建的一个制衡机制——“以野心对抗野心”。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结构性事实。 一些政治学家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总统青睐的法律草案是否由国会制定成法律,是衡量总统成败的标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国会中与总统在意识形态上一致的人数的多寡。当一个政党同时控制着总统宝座和国会的席位,总统更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doc

第二章:领导权利与束缚 一、单项挑选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1.下列关于权利来历的学说,除了()外,其他建议都有必定程度上的合理性。挑选一项: A. 暴力说 B. 神权说 C. 才智说 D. 契约论 正确答案是:神权说 2.在()时期领导权利与宗教权利或迷信权利等从前彼此结合。 挑选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传统社会 3.()的领导权利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利。 挑选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现代社会 4.领导权利的开展改变是与()严密相连的。 挑选一项: A. 人道 B. 社会开展阶段 C. 阶层 D. 经济 正确答案是:社会开展阶段 二、多项挑选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1.领导权利的首要内容包含()。

挑选一项或多项: A. 领导权利的主体 B. 领导权利的客体 C. 领导权利的方针 D. 领导权利的效果办法 E. 领导权利的性质 正确答案是:领导权利的主体 , 领导权利的客体 , 领导权利的方针 , 领导权利的效果办法 2.领导权利在本质上是()。 挑选一项或多项: A. 社会联络 B. 人际联络 C. 阶层联络 D. 利益联络 E. 遵守联络 正确答案是:社会联络 , 阶层联络 , 利益联络 3.依据在授权时所凭仗的前言的不同,能够将领导授权分为()。 挑选一项或多项: A. 正式授权 B. 口头授权 C. 非正式授权 D. 书面授权 E. 弹性授权 正确答案是:口头授权, 书面授权 4.下列归于权利载体的承当者的是()。 挑选一项或多项: A. 政党 B. 常识 C. 血缘 D. 年纪 E. 位置 正确答案是:政党 , 常识 , 血缘, 年纪, 位置 三、名词解说(每题 4 分,共 32 分) 1.领导权利

高中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如:分析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机制的内涵;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如,利用教材提出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的探究活动,有关行政监督体系的合作学习,有关我国政府改革的自主学习,提高相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主要从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学习了政府的有关知识,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造福于民,运用的不好,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新课: 师:本框第一目“群众喉舌,政府镜鉴”,同学们学完本课后自已阅读并思考所给问题,,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习下一目。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师:首先,我们学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大家齐读教材46页第一自然段。好!我们请几位同学从正反两方面举一些我国政府官员的例子,好官通过正确运用权力,如何造福于民的;而不好的官又因滥用权力而给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已造成了什么危害,以从中体验和感悟对政府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学生:任长霞,焦玉录,郑筱萸,罗理成… 师: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必要的,但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呢? 2、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人力资源】XXXX秋领导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资料

《领导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3、矩阵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10*3=30)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

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2.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的阶段; (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3.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领导文化是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式,其功能是一般文化功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延伸。主要有:(1)内化功能;(2)规范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15*2=30) 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浅谈我国行政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浅谈我国行政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一、我国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行政权力运行的部门化。体现为权力运行过程中一体化程度低,权力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我国行政权力的正常行使,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这种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行政权力的运行,造成了权力更多的集中在某些部门手中。这种部门化的现象将影响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效能提高的一大障碍。(二)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异化。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异化是行政权力运行中的非正常现象,表现表现为行政权力的弱化、扩张、人格化。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弱化即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不能有效的行使行政权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行政权力运行的扩张即行政权力超越了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权力的行使超越了自身的权限范围。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人格化即使行政权力以个人意识为依据,破坏了行政权力的客观性,从而表现为行政权力人格化倾向明显,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三)行政权力运行的控制系统不完善。控制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权的权限小。本应合理的配置行政权的地方,存在行政权力权限小的现象,必要影响政府正常行政行为的行使。二是行政权的滥用。在行政权力运行中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权力的行使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造成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存在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的现象。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缺乏。权力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对权力的监督,对权力的监督可以防止权力滥用,把违法

滥用权力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行政权力的正常运行,更好的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二、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一)公务员整体行政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行政道德是行政体系的重要根基,是指引政府公职人员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良好的行政道德可以指引公务员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察民情、规范行政行为。目前公务员整体行政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表现为公务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良好的素质形象。全体公务员的行政道德素质代表着国家形象,是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前提。(二)公务员权力意识定位的错位。公务员的职责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障政府政策的顺利执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公共权力行使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谋取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务员权力意识定位的错位,有的公务员没有充分意识到行使公共权力的最终目的,而是把权力视为自己以权谋私的工具,滥用手中的职权,最终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不满。(三)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不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的不规范会导致行政权力的部门化和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的不规范表现为行政权力运行既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不遵循自身的运行程序,不安程序办事。表现为行政主体滥用自由裁量权,加大行政相对人的义务,非法地限制甚至剥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直接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三、针对行政权力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建立行政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正确的道德评价可以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起到一定的

美国总统权力的中心

风雨中的白宫 白宫作为美国的总统府,是一座拥有白色墙壁的小楼房,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 这座带有圆柱门廊的宫殿矗立在华盛顿市中心一片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场地上,虽然有高高的铁栅栏把它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行人相隔离,但它依然透露着一种质朴的魅力,与昔日欧洲王朝红为宫殿的华丽雍容迥然不同。难怪在来访的英国人眼中,它显得格外亲切,甚至认为它更像“一座英国的乡村俱乐部”。 这座古典建筑物的正面看起来类似都柏林德伦斯特公爵府邸,该府邸被认为是白宫设计的依据。其内部的安排和布局也参考了英国和欧洲的现代建筑。 白宫的主体建筑共分为主楼和东西两翼。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三层。 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椭圆形的外交接待大厅,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墙上挂着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以天蓝色为底配以椭圆形花纹的地毯上,绣着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 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发表过著名的“炉边谈话”。 图书室大约60多平方米,按19世纪早起风格在室内布置古典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这里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保存着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还珍藏有各种版本的地图集和一副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其中包括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 二战期间,这里曾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金银器陈列室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镀金银器。 主楼一楼的北面是白宫的正门,进门后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墙﹑地板和许多柱子亦均为大理石结构,气势宏伟,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20世纪历届美国总统的肖像东大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宴会厅依次相邻。 白宫中面积最大﹑装饰最富丽堂皇的厅堂是东大厅,长约24米,高约2.5米,可容纳200多人。东大厅是用白色和金色装饰的,窗帘是柠檬色﹑金色和白色相间的锦缎,涂以白色瓷釉的木镶板覆盖着墙壁。在装饰辉煌的灰泥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枝形水晶吊灯,那是1902年的作品。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 两千多年的中国专制政治历史中,君权和相权为代表的中枢权力之争伴随始终,对于那些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来说,坐皇位如坐针毡。出于维护皇权及封建统治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穷其智慧精力制衡和平衡各种权力,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地位。 标签:古代政府;权力;权力制衡 引言 明代官修正史《太祖宝训》中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棼乱,故凡遇事,必精思而后行,唯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以此不敢顷刻安逸。”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皇权的绝对权威与皇权载体的局限性使相权应运而生,相权实际上是皇权的一种延伸,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形成的用于稳定皇权的一种权力补充。皇权的稳定与巩固离不开通过分化权力达到权力集中的一般形式,而在这种形式中最能有效起到保护皇权的手段就是确立相权,并且利用相权来维护皇权体制。但是如果皇权不能有效驾驭相权,或权力的分配体制下本身不利于皇权对相权约束控制,相权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或者取而代之。因此,中国古代政府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体制是一个大学问。 一、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的构成及演变 夏朝的世袭制,商朝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使权力问题开始显现。夏商周三代权力按身份等级分配,行政机构混于血缘宗族,官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治制度建设简单,中央集权无从建立,对权力的制衡主要依靠道德伦理来实现,如《周礼》强调的“亲亲、尊尊”两条基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为了生存,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形成,更多的势力参与治国理政,相互间的利益取代了宗法和血缘,伦理已经对权力失去有效的制衡,所以新的制衡理念和机制在这个时候迅速发展。首先是儒家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提出来道德制衡思想。其次是法家“以法为本”的权力制衡观。《商君书·壹言》说“治法明,则官无邪”。“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以爵禄和严刑峻法的赏罚手段控制群臣,以刑名之术,察奸之术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种种设计,为君主专制集权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以后历代王朝权力制衡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再次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超然”的态度看待权力,以“无为”境界启发权力执掌者,以天地共生,万物合一的理念,化

[资料5-2-4]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演变

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演变 为什么很多美国人的宏愿都是成为总统?因为总统风光体面、大权在握。那么美国总统究竟有多大权力呢? 首先总统是国家元首,虽然这一称谓更多具有象征意义,使得人们一提到美国,自然就会想到其总统,就像英国女王之于英国一样;但作为国家元首,总统也拥有一些具体实用的权力如赦免权,当年福特接班总统职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前总统尼克松的罪责,而更诱人的是这项权力可以不受国会的制约。 其次总统还是政府首脑,也就是整个国家的CEO,这是最能体现他价值的地方。国家行政长官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各个部委和行政机构的运作,他们都要对总统负责,也要听命于总统,与总统意见不一时只有选择沉默或者辞职,然后到民间再去抨击现行政策,可见总统是行政部门货真价实的龙头老大。具体来说他的权力就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权,比如总统可以在地方出现骚乱后以州政府违反联邦法律为由派出军队前去维持秩序。然后就是人事任免权,也就是要由总统来任命内阁部长、驻外使节、出现空缺的最高法院法官等高级官员,当然这些还要经过参议院的审议表决。而对于自己任命的政治官员,总统可以随时自由撤换。此外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宣布国内紧急状态,之后总统就可以行使平时受到制约的权力如接管工厂、冻结物价。 第三是总统的立法权。虽然宪法规定美国的全部立法权属于国会,但为了保持平衡,总统也变相获得了一些类似的权力,主要包括立法倡议权,也就是总统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主动提出一些立法建议,提交国会审议;其次就是立法否决权,也就是国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但总统可以进行否决,除非国会以2/3的多数再度表决通过后就能直接成为法律,但是国会能够这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总统对抗的先例很少,毕竟国会当中还有半数左右的议员与总统同属一个党派,驳自己人的面子还是要慎重。 第四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总统的外交权和军事权。虽然宪法规定外交权由总统和国会分享,但原则上国会一般会承认总统在外交决策方面的主导地位,毕竟总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外交决策也必须迅速高效的作出,一件事情国会那么多议员吵来吵去很可能会误事。所以我们在电视中谈到涉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如伊拉克、伊朗、朝核问题时,总是可以看到总统或者其下属国务卿在那里指点江山,没有哪位议员能同样出风头。至于军事权则更明显,宪法规定总统是美军的总司令,虽然只有国会才拥有宣战权,但总统完全可以各种理由不宣而战,美国建国以来总统派遣军队到国外作战有150多次,而由国会宣战了的只有区区五次,朝鲜战争和战争都是由总统直接下令进行的,结果到打完国会都没招。 此外,总统还是本党的天然领袖,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提升本党地位或帮助本党竞选。 以上这些权力主要是宪法赋予总统的,也有一些是总统利用宪法规定不明的灰色区域自己抢来的,但基本上都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从美国的历史进程来看,总统的权力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大量的行政手段显著增加了行政部门的权力,在他以后,总统的权力继续得到加强。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首先,在国家不稳尤其是处于危难之中时,人民自然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也愿意给予他更多的权力;而危难过后,总统自己一般不会主动放弃到手的权力,有些当时经过国会批准的权力以后也不能轻易再要回去;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问题愈发复杂多样,总统需要关注的领域、设立的机构和雇佣的幕僚也不断增多,这无形中也会扩大总统的权力;再次,真正能够制约总统权力的只有国会和法院,但国会传统上愿意承认总统在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而且国会否决总统的决定需要的多数票也并不容易得到;至于最高法院方面,除了一些法官是由在职总统直接任命因而不愿和他撕破脸皮以外,法官们更关注的是公民权利、司法解释等方面的抽象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总统的权力不断膨胀,有时总统甚至会被称为“专制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基础模拟试卷

《领导学基础》综合练习(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领导主体: 2、领导权力: 3、领导体制: 4、领导文化: 5、领导效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真正意义上的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 A、军事领域 B、政治领域 C、工业领域 D、经济领域 2、道家的政治思想是() A、以德治国 B、仁政 C、无为而治 D、法治 3、()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权力。 A、原始社会 B、转型社会 C、现代社会 D、传统社会 4、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 A、双重属性 B、自然属性 C、人文属性 D、社会属性 5、对于领导者来说,()是第一位的。 A、汉语素质 B、道德素质 C、能力素质 D、知识素质 6、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占据主导地位。 A、自然属性 B、管理属性 C、权利属性 D、社会属性 7、为决策中枢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 A、智囊系统 B、信息系统 C、执行系统 D、监督系统 8、人力资源区别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于它的() A、开发性 B、能动性 C、增值性 D、时效性 9、领导艺术美的内核是() A、形式 B、品德 C、技巧 D、内容 10、()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是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A、领导效果 B、领导目标 C、领导效益 D、领导效能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分工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它们是()

A、横向分工 B、纵向分工 C、结构分工 D、功能分工 E、专业分工 2、领导学的学科特点有() A、综合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交叉性 E、理论性 3、领导权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领导权力主体 B、领导权力客体 C、领导权力目标 D、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E、领导权力的性质 4、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 A、全局性 B、根本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E、长期性 5、领导群体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 A、性别结构 B、智力结构 C、年龄结构 D、心理素质结构 E、体质结构 6、按照老子原则处理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A、主动出击 B、理顺法 C、避开法 D、不干涉法 E、预防法 7、领导选才的方法主要有() A、上级领导指定法 B、竞争考试法 C、竞争上岗法 D、领导亲自考察法 E、绩效考核法 8、领导用人的原则主要有() A、诚信不疑 B、只用不养 C、独断专权 D、环境原则 E、数量原则 9、领导者的自然影响里包括() 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C、职位因素 D、知识因素 E、情感因素 10、领导协调的种类有()、 A、纵向协调 B、横向协调 C、关系协调 D、知识协调D、组织协调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2、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热点专练附解答: 权力制衡与民主政治

热点权力制衡与民主政治 热点导读: 民主政治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也是中国中国政治发展的大势。而权力制衡则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这些力量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机构和组织等等,他们在权力主体行驶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等,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这些制衡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合理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整体的目标的实现。 权力制衡,在中国古已有之。西汉的内外朝,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都运用了权力的制衡,但都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伴生物。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这种约束中行使权力,而行使中又约束权力的机制。孟德斯鸠提出的权力分立制衡的主张,反映了早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公开挑战,表达了正在成长的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要求保护私有财产和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的强烈愿望。列宁晚年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权力制约主张。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如何完善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制

如何完善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制 毛小玲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四川617002) 摘要:权力,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依靠国家强制力所拥有的支配和指挥的能力和力量。人类政治发展史表明,作为一种社会客观现象,权力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过深重的灾难。究其原因在于权力的运行是否受到了合理有效的制约。因此,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进一步走向现代政治文明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权力;权利制约;法治;道德制约; 构建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是现代社会法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任务。只有建立科学和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执政党的权力才不会走向腐败,才不会人亡政息,才能保证权力为人民的利益所谋,才能保证权力的廉洁运行。 一、权力制约的作用 就权力的产生来看,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就其本质而言,权力乃是一种公共意志,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 在权力制约与法治关系的理论方面,西方学者论述得最早、最多,可以说,权力制约和法治关系的理论起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政治家亚里士多德。他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1](p194)亚里士多德的分权论可以看作是国家权力制约论的萌芽。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

腊政治家波利比阿认为,在罗马的制度中存在着一种各个权力互相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的关系,并认为这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他断言,如果国家由各种权力互相帮助、互相牵制,那么无论在什么危急的时候,都可以成为一种很坚固的团体。除了这种政制之外,再也不能找出更好的政制。近代资产阶级权力制约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了立法权、执行权和联盟权分立的主张。他认为,政府权力如果成为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就会成为专制的,而必然会危害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并且明确地提出“用强力对付强力”的原则。[2]孟德斯鸠在国家权力制约与分权理论方面比洛克又前进了一步。他认为,自由只存在于权力不被滥用的国家,但是有权者都容易滥用权力却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3]因此,保障自由的条件就是防止权力的滥用。他主张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够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体制,以确保人们的自由。 从上述西方学者对国家权力制约的论述和历史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⑴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来赋予执掌者的,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法律的赋予,就没有权力;⑵一切法治国家都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否则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这是一条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⑶国家权力制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社会公正的国家,人民是没有自由可言的;⑷只有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才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选择一项: A. 暴力说 B. 神权说 C. 智慧说 D. 契约论 正确答案是:神权说 2.在()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传统社会 3.()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现代社会 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紧密相连的。 选择一项: A. 人性 B. 社会发展阶段 C. 阶级 D. 经济 正确答案是:社会发展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领导权力的主体 B. 领导权力的客体 C. 领导权力的目标 D.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E. 领导权力的性质 正确答案是:领导权力的主体, 领导权力的客体, 领导权力的目标,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阶级关系 D. 利益关系 E. 服从关系 正确答案是:社会关系, 阶级关系, 利益关系 3.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正式授权 B. 口头授权 C. 非正式授权 D. 书面授权 E. 弹性授权 正确答案是:口头授权, 书面授权 4.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党 B. 知识 C. 血缘 D. 年龄 E. 地位 正确答案是:政党, 知识, 血缘, 年龄, 地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领导权力

论权力制衡

论权力制衡 掌握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政治定律。为了防止腐败,使权力良好运用,就必须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然而权力的制约向来是一项政治难题,要如何规范权力的运用,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分权模式。我们最熟悉的是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后经古罗马西塞罗发展,最终经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而完善的“三权分立”学说,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由三个行政机关分别享有,相互约束,相互牵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封建时代的皇帝就是因为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因而不受约束,权力的运用十分随意,导致专制独裁。所以,为了防止专制独裁,防止权力腐败,保障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就要将权力分散开来,形成三足甚至多足鼎立的局面。最常见的如美国就是这种三权分立的权力模式,议会、总统、联邦法院三权分立,彼此约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政权相对稳定,没有专制,也很少出现腐败,民主得以盛行。但是这种模式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为权力被分散了,所以在处理重大事件时三方任意一方的权力都不够用,都无权单独处理,需要三者的联合。这是若三者不能够团结一致,而是相互对立,就无法解决重大事情,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比如美国国会关门事件: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总统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互不让步,国会未能通过新财政年度临时拨款预算案,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10月1日起“关张”。由此带来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所以权力的分散也会使得事情的解决、重大决策的制定变得更加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二是以法律制度规范政治权力。简言之,就是将权力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减小权力所有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是一种对权力的静态制约方式,将政治权力转化为职权,通过法律设定职权的界限,禁止越界行使权力。当今很多国家都有宪法,就是为了约束国家权力,将政治权力置于法律之下,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没有界限,可以说其权力延伸到任何他想要的地方,极易侵犯老百姓乃至官员的正当利益。而将权力以明文形式作出规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很清楚,防止了各种形式下的越权和滥用职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还将运用政治权力的后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