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汤

二仙汤
二仙汤

二仙汤

【组成】: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方解】: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功效和作用】:

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临床应用】: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使用方法】: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

【注意事项】:

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

2.抑郁症:加用菖蒲、夜交藤;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者,加合欢皮、茯神;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经验

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经验 发表时间:2009-10-18发表者:高健生(访问人次:81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具有时间多发性、空间多灶性的特点,多发于青壮年。西医多采用激素或免疫疗法,因不能有效预防复发,副作用较大,尚未取得满意疗效。因导师1975年不幸罹患此病,经中药及激素治疗,病情控制,至今未复发。导师在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为很多MS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改善症状,防止复发方面见解独到。现将其总结如下: 1对MS病因病机的认识 MS以视力障碍、肢体活动不利或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症状的缓解与复发常交替出现,且渐次加重。中医学并无与此对应的病名,可依其主要症状进行归类,如以反复感冒,动则汗出,神疲乏力为主者归为“虚痨”范畴;视力障碍轻者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以肢体运动障碍,甚至瘫痪为主要表现者属“痿证”,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者相当于“骨繇”[1]。 导师认为,虽然MS临床表现有别,但正气不足是其根本病因,即所谓“气所虚处,邪必凑之”;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夹杂,正邪相摶,是本病的根本病机;肺、脾、肾为主,五脏皆可受累。肺为五脏之天,因其主一身之气,肺气一伤,多见发热、咳嗽、反复外感等,常诱发本病;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于紧张、压抑或情绪不宁,六欲、七情皆可化火,热气怫郁,玄府密闭,便成为发病的导火索;脾为百骸之母,气血生化之源,脾脏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目,则视物模糊;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故周身皮肤感觉障碍、肢体乏力;肾脏乃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若病久及肾,致肾不藏精,精亏致头目失养,则萎靡不振;骨髓乏源,则肢体瘫软无力;脾肾受损后,更易复发。 2对MS治疗方法的认识 导师按其发病过程将MS分为三期: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主张分阶段论治,但均需予玉屏风散扶正固表,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急性期以邪实为主,重在驱邪,辅以扶正;缓解期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兼顾;恢复期以正虚为主,重在扶正,防止复发。 2.1急性期发病之初,多因劳累过度或情志内伤致玄府郁闭,病情急且重,药贵神速。症见发热、咳嗽、烦躁、视力骤降、肢体活动不利或感觉障碍等,治以疏利玄府,扶正托毒;以丹栀逍遥散、玉屏风散加减;丹皮、栀子以散郁化火;柴胡、当归、白芍、茯苓以疏肝健脾;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以清热解毒;威灵仙清热解毒,疏经通络;黄芪、白术、防风以益气固表托毒。若食后腹胀,加青皮、陈皮;腹痛腹泻者加厚朴、炒山楂、神曲等;少寐多梦者,加煅龙牡、生炒枣仁、夏枯草;肝郁重者,加白蒺藜等。 2.2 缓解期此期以脾气虚弱为主,病情稍缓;治以补气升阳,疏散郁热;症见周身乏力、困倦、纳差、无力排便、视物不清或皮肤感觉障碍等,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以益气聪明汤加减;人参、黄芪补益元气;葛根、升麻、蔓荆子、防风轻扬升发,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开启玄府,则九窍通利,目明耳聪;脾气健旺,则气血充足,皮肤感觉如常,四肢健运;炒白芍、炒白术补中焦顺血脉;黄柏治肾水膀胱不足;淫羊藿、威灵仙以益气力,坚筋骨,补肾托毒外出[2];筋脉挛急者,加蜈蚣、全蝎;四肢无力,上肢重者,取桂枝、桑枝,下肢重者加牛膝、桑寄生、独活等。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救逆 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剂。在太阳病上篇,伤寒“重发汗,复加烧针”致阳气内虚者,应 用四逆汤以救逆。在太阳病中篇更是直接指出了附子“救里” 的作用,身体疼痛的症状 在太阳病多见,但亦有因少阴里虚寒所致,故单纯以四逆汤救里即可,虚寒得化,疼痛自解,四逆汤应用在其他篇章亦多是与此相类。附子在、四逆汤中的应用体现了《本经》中 对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的认识,里气虚寒,下利不止,外可见“身体疼痛”、“大热不去”、“四肢拘急、手足厥冷” 等病情,放胆应用四逆汤,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甘草t 温脾肾之阳救虚寒以止利。除热。正如陶节庵云“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尤其是生附子配干姜,透达阴寒,回阳救逆,其力精专。在干姜附子汤用以治疗“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汗 下之后阳气爆虚, 阴寒独盛,生附子。干去浓煎-次顿服,以救虚脱之阳。若阴寒内盛病 情人里渐深,出现阳气虚微,被阴寒格拒于外,形成内寒外热之时,仲景则以通脉四逆汤 处之,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温阳通脉,当病情进一步深人出现“吐巳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时”,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治之。古人在注解此条时认为,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以咸寒猪胆汁,引药人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或许有些牵强,猪胆汁在 这种病情深重的情况下应是直接发挥其治疗作用,而不是仅仅为引经佐使之药。根据现代 药理研究,猪胆汁含有大量胆汁酸、胆盐等,抗菌谱广,抗炎作用强,尤其是对消化系统 更为突出,口服后还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在少阴病,出现下利脉微、干呕烦躁 之时,胃肠消化系统已经极其混乱,整体功能衰竭,此时应用附子井直接配伍口服猪胆汁,可破阴除寒救逆,并恢复病人的胃肠功能,助消化,促吸收,急危症时可保得病人胃气, 挽留生命。在白通汤中体现得更为明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 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可以明显看出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加猪胆汁应该是直接来纠正胃肠功能,助正气的恢复。总结四逆、白通之类·应用,其一,可医恶寒、下利厥逆、脉沉微等全身性阴寒、功能衰退证候;另外对里寒外热、大汗出、大热不去、干呕烦躁等症,亦可回阳复脉,潜纳浮阳,如冬医宗金鉴诊所云“能 大壮元阳,主持内外,共招外热返之于内”,我们在临床中对于大热不去,兼见太阴、少 阴虚寒者,应用四逆汤类方,其退热之效确实可以一剂而愈。 二、温经散寒除湿痹 温经散寒除湿痹的作用多体现在太阳病篇、痉湿昭病脉证篇以及中风历节病脉证篇, 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自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汤。以桂枝芍药知 母汤为代表,“诸肢节疼痛,身体尴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 汤主之”,历节病程日久,风寒湿郁痹气血经脉,以附子温经散寒除湿,配伍麻黄、桂枝、白芍、防旧、知母、生姜疏通经脉、畅通气血阴阳,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正。病情轻 浅者仲景处以桂枝附子汤类温通经脉气血,桂枝辛温发散,通阳利水,行里达表,无所不到;附子温阳散寒,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二药相须为用,可作用于全身1 密滞不

研读桂枝汤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 王业龙 《伤寒论》桂枝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主治太阳中风证。殊不知,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营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窒者通,逆者顺,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要在因宜制裁……由此权衡变化而推而广之,则全论诸方之法,皆可一意贯之,而治之之法,亦不外乎此矣”(《伤寒本旨》)。 方本解肌,不是发汗剂 《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如此而达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之目的。诸如《金匮要略》治柔痉的栝楼桂枝汤、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等方皆同,这是因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桂枝汤。 桂枝汤以芍药为君,臣以苦酸微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伍杏仁之制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泻皮毛而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辨,亦可见麻黄汤发汗与桂枝汤解肌之一斑。仲景强调:“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解肌之剂,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出病愈。这就是桂枝用于治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要求所在。 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这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仲景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以说明本证并没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是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 滋补气血 桂枝汤中,以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利,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由此可知,桂枝和芍药皆有益气之能,桂枝辛甘温属阳,为气分药,芍药酸苦微寒属阴,为血分药。两药等量用之,阴阳相济,气血相和,通敛相适,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伤寒论》第62条:“发汗,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无表邪、表证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仲景仍取桂枝汤加以变通,可见桂枝汤本具有补益气血之能。用此方治周身疼痛,或全身关节疼痛,但无红肿,无明显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 燮理阴阳 桂枝汤可调和营卫,而调和营卫之义,大而言之,即是调和阴阳,调和气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眩发落,脉虚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之

痹病论治朱良春

痹病论治 朱良春 朱良春,生于1917年,江苏镇江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66载。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委员会副主席,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1990年家确认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竭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先后应邀赴日本、

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做学术演讲。 1痹证之概念 痹乃闭阻不通之意。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豁,风、寒、湿、热等外邪袭人,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变生痰浊、瘀血等邪,留滞于筋骨与关节,导致肢体疼痛、重着、麻木、曲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甚则肌肉萎缩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也就是说,痹证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风湿免疫病(包括结缔组织病及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中的一些病可属于痹证范畴,如风湿热、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狼疮、增生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等。 2.痹证之分类和名称 痹证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有关此类病证的名称在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依照不同的命名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以病邪性质命名类:风痹、寒痹、湿痹、风湿痹、风寒湿痹、热痹、湿热痹、燥痹等。 (2)以病状特征命名类:行痹、痛痹、着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尪痹等。 (3)以发病部位命名类:皮痹、肌痹、筋痹、脉痹、血痹、骨痹、肩痹、历节、周痹等。

二仙汤应用经验

效,症状得以缓解。 按:该例冠心病患者,患病日久,阴阳两虚是病机根本,瘀血和痰饮则是虚损失运变生的病理产物,故临床治疗上,应以扶阳和阴为主,兼祛痰瘀,通心脉。故用桂枝汤中桂枝、芍药与甘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育心阴,扶心阳,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以通心脉,黄芪、党参、大枣健脾益气,助陈皮、半夏涤化痰湿。药证合拍,疗效满意。 4 慢性支气管炎 赵某,男,57岁,农民。2001年12月5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7年余,大多以感冒后或冬季急性发作。近3年来,冬季急性发作后,用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后缓解,但午后潮热,上半身汗出,恶风寒要持续2个月余,结核菌素试验,痰涂阳性试验均阴性,多次测体温,都在正常范围。该次症状再现,西药无效,求治中医,按脾肾虚进补益之剂,服药5剂,无效,且服药即吐,疑药不对症,遂来求治。刻诊:面部及上身多汗,纳差,咽干,偶咳少量粘痰,舌质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证属痰热蕴肺,营卫不和。宜清热化痰,调和营卫。方以桂枝汤加味:桂枝、冬花、知母、黄芩各10g,白芍、鱼腥草各20g,杏仁12g,胆南星6g,玄参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服药2剂,潮热汗出大减,共服6剂,诸症除。 按:该例慢支患者,用西药抗菌消炎后好转,但潮热汗出恶风寒等症状不去,中医辨证属痰热蕴肺日久,未能彻底清除,肺气宣肃功能不复,所主腠理不密,营卫不和,营阴外泄,故有汗出,非风邪所致也。阴虚痰热交结,故有潮热。用桂枝汤化气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助肺气之宣肃,除上半身多汗之苦。加知母、玄参,助芍药滋阴清热,杏仁、冬花、胆南星化痰止咳,黄芩、鱼腥草清肺热,痰热清,肺气肃,腠理臻密,营卫调和而病愈。 5 人工荨麻疹 王某,女,48岁,教师。1999年11月初诊。患者3年多来反复发作皮肤瘙痒症,搔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开始发作时间短,可自行缓解,多由风寒诱发。以后渐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必服抗组胺药方退,但不久又起。亦曾延中医治疗(服药不详)效不佳。观其患者,畏寒怕风,舌淡,苔白,脉弦细,遍身散布红白相间大小不等之风团。证属邪郁肌表,营卫不和。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白芷各15g,甘草6g,黄芪、当归、白藓皮各20g,防风12g,水煎服,1d1剂。共服6剂,搔痒缓解,效不更方,继服10剂,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人体肌表,营卫司职,风寒湿邪侵袭肌表,不得透发,营卫被郁,滞而不和,而致皮肤瘙痒,搔抓后风团涌现之象,即人工荨麻疹。此亦宣解和表,开郁滞。该案例反复发作,且常以风寒诱发,宜显见肺气虚,肌表不固,宜兼补肺气,实腠理。故用桂枝汤化气调营卫,透邪外达开郁闭,加黄芪、当归益气活血,固肌表,谐营卫,合防风、白芷、白藓皮祛风寒,病邪去、营卫调而搔痒除。 体 会 以上病案,虽病症异,同主用桂枝汤加减施治,均获佳效,究其病机均为阴阳失和所致。笔者认为,桂枝汤用于调和人体阴阳不调之病证,治疗范围广泛,只要辨证准确,随症加减,就会获得良效。 (收稿2004201220;修回2004202202) 二仙汤临床应用经验 谢小兰 中国化建巨石九江工厂 职工医院(332000) 汪 波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内科(332000) 二仙汤为著名的方剂之一,为内分泌科、妇科所常用。其方中主药仙茅、仙灵脾刚柔相济,具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功效。多用于治疗阳痿、风湿疼痛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各科诸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多发性骨髓瘤 陈某,男,63岁。患者半年前起渐感头昏乏力,心悸,动则气促,畏寒,腰膝酸软,腰背疼痛不适,晨起时有少量鼻衄。在当地就诊,查血象示三系减少,W BC2.5×109 L,H b 53g L,PL T70×109 L。初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治疗疗效欠佳。故转某市人民医院就医。经全面检查并行骨髓穿刺、骨髓象提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临床 期)。予顺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化疗1疗程。病情稍有好转。因肾功能不全(BU N15.3mm o l L,C r342umm o l L)停止化疗,来院求诊。入院时,查血象示W BC2.6×109 L,H b35g L,PL T60×109 L。症见面色苍白,低热,少气懒言,夜难入眠,骨骼疼痛,畏寒纳呆,

中药配方及功效

四物汤 配方: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桃红四物汤 配方:桃仁6克、红花4克、熟地12g,全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三白汤 配方:白芍5克、白术5克、茯苓丁5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养阴、润肤增白,延缓衰老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发表时间:2015-10-08T16:36:23.92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蔡云刘昳[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蔡云刘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名中医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方法:跟师临证学习,对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三仁汤是治疗上中二焦湿热证的要方,可根据不同主症加味,以达到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之效。。 【关键词】三仁汤;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01-02 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师承于全国首批有独到专长的老中医专家刘茂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对临床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跟师学习期间,郑老师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共享。 郑老师熟读《温病条辨》,深领三仁汤方义,临证善于把握三焦辨证论治要领,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取得良好疗效。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书中并没有对三仁汤做详细方解,只是指出“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叶天士也说:“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利膀胧,此为良方。”(《临症指南医案?湿)。湿气弥漫,闭阻阳气,病位偏于肺表,治疗重在轻开宣化。主要病邪为“湿”,治疗目的为祛“湿”。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当代方书对本方的解读,多从以药解方的角度,认为本方有“宣上、畅中、渗下”之功。如秦伯未[1]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它的配合,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蔻仁、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也说:“方中杏仁辛开苦降,开肺气,启上闸;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燥湿化浊之力颇强;苡仁、滑石、通草皆甘淡渗湿之品,使湿邪从下而去;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甘淡渗湿于下,芳化燥湿于中。” 此方宣肺之力较胜,故尤适于湿在上焦。郑老师则认为:吴鞠通创立的三仁汤方包涵了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等治疗湿温病的普遍治疗法则,其治疗范围实在远不止于上焦卫气分湿温病一证。因此对于急慢性胃肠炎、痤疮、汗证、黄疸等病症, 病位在中上二焦的均以其加减论治。 对于急慢性胃肠炎湿热阻滞中焦,挟食,症见胃脘闷痛较甚,嗳腐,有饮食不调史,加入鸡内金、炒麦芽;对于呕吐较剧者,三仁汤和胃止呕之力稍逊,加入生姜、半夏;对于腹胀、纳呆者,加入莱菔子、干姜;对于大肠气机不畅所致便溏或便秘,此便秘多为先硬后塘,以大便困难,大便时间长为特征,苔黄厚腻者,可在方中加入莱菔子、白术、大黄。典型病例; 孙某,男,36岁,以“胃脘闷痛半年,加重2周” 主诉就诊,1年来饭后胃脘胀闷,甚则闷痛,未就医,自服健胃消食片等可减轻,2周来胃脘胀闷痛不适,饭后加重,嗳腐,无泛酸,服药无效,伴腹胀、纳呆,便溏粘滞不爽,口粘,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莱菔子12g 干姜6g 生芪30g白术12g鸡内金15g 麦芽15g 公英30g),服药3剂症状即明显减轻,再服10剂而愈。 对于痤疮等属湿热者,加入车前子、公英、生芪。 典型病例; 张某,女,22岁,以“面部痤疮2年”就诊,2年来面部痤疮,逐渐增多,色红,部分可见脓点,伴口粘,自汗,月经不规律,多梦,手足心热,余无不适。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莱菔子12g 公英30g 丹参30g 生芪30g 车前草15g 鱼腥草30g),并配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该例患者初诊时面部大量痤疮,部分有脓点,面红,口粘,苔腻脉弦,一派湿热之征,而热盛伤阴,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多梦之阴虚火旺之象。故以三仁汤清热利湿,更加公英、鱼腥草以增清热之功,车前草以利湿,生芪以托毒排脓。服药20剂,面部痤疮基本消失。治疗湿热汗证,则加入浮小麦以敛汗,汗出过多,则再酌加麦冬以防汗多伤阴。典型病例: 陈某,男,30岁,以“汗出2月”主诉就诊,2月来汗出明显,汗出如水,以活动、进食、进水等后更甚,伴口干、口粘,头油多,面部潮红,余无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滑。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浮小麦30g 麦冬12g 生芪30g)。服药7剂后,汗出减少,伴随症状消失,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微滑,后再诊服药14剂而愈。上中二焦湿热证用三仁汤,本方原意治疗重在轻开宣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故清热之力薄弱。郑老师临证若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俱重者,加入黄芩、二花、鱼腥草等清热药,热象愈重加入愈多。故郑清莲教授认为三仁汤是治疗上中二焦湿热证的要方,可根据不同主症加味,以达到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之效。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真武汤治验三则

真武汤治验三则 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临床中,笔者还用于治疗其他病证,疗效较好,现列几则验案如下。 自汗案 患者,女,37岁,2004年8月就诊。患者自诉:自汗不止4月余,曾在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西医调节神经的药物不起作用,服其他中药效果也不明显。3天前患感冒服西药及中成药后,汗出更多,低热(体温37.5~C)。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头面部汗出如洗,筋脉拘急,身体瞤动,舌苔白干,脉沉细,此系阳虚不固。治以回阳固脱。药用制附子30g(先煎),生姜30g,白芍30g,白术20g,茯苓30g。1剂,煮取1000ml。频频饮之,1日饮完后汗出稍止。改用小剂量。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各12g,白术8g。日1剂。又服4剂热退身凉,汗止神复。半年后随访,自汗未再复发。按:本病人素体表里阳气俱虚,阳虚不固常自汗出。本次感冒服西药发汗更伤其阳,因此汗出不止;汗出过多,阴随阳伤,阴阳两虚,筋脉失养,故肢体拘急、身体膶动、精神疲倦。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可回阳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伍茯苓温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可扶脾之运化;白芍既可敛阴和营以解筋脉拘急、身之膶动,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引阳药人阴。诸药相伍,使阳气得回,表气得固,故不汗出。阴液得复筋脉得养,肢体膶动可解。阴回阳复,阴阳平衡,病即可愈。 眩晕案 患者,女,50岁,2004年11月18日初诊。主诉:旋转性眩晕3天。病史:平素自感体倦乏力,稍有不甚即伤风感冒,且持续时间较长。本次病发即感冒10天(基本痊愈)后,早晨起床时突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清水,头昏沉胀疼,心动悸汗出,不欲食,食入即吐,曾服西药及输液,病不见轻,才求服中药。症见舌淡胖有齿印,苔白稍厚微腻,脉沉尺部若无,四肢发凉。诊断为脾虚湿阻型眩晕,投以苓桂术甘汤加味,3剂后症状无改善。考虑病重药轻,即改用真武汤加减。药用制附子15g(先煎),白术20g,白芍15g,茯苓30g,泽泻15g,半夏12g,生姜30g。用2000ml水先煎附片半小时以上,再加入其他药,煎至600ml,分3次饭前半小时服,1日l剂。服1剂后诸症均减。2剂后眩晕大轻,呕吐,动悸,汗出瘥。守原方又服3剂,欲食,肢温。前方共服5剂,病瘥。随访1年未复发。按: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气不化,湿聚。脾主运湿,脾阳不振,湿气不运而停聚于中,湿浊中阻,清阳不升,元阳不充,脑失所养,故头目眩转;浊阴上冒,故呕吐清水痰涎;脾肾阳虚,则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药用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水气;白术健脾以燥化水湿;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可导水下行;半夏化水饮、降水逆;生姜行散水湿而暖脾;白芍酸苦微寒,配白术、茯苓、泽泻使渗湿而不伤阴,伍附子令其温燥而不伤血,白术与附子相合,补中而升阳气。诸药合力,脾肾健,阳气复,清阳升,眩晕停,水湿化,浊阴降,呕吐止。脾肾阳复,纳增,肢温,其病可愈。 失音案 患者,女,56岁。2004年7月19日初诊。声音嘶哑半月余。病史:近3个月来入夜咽喉干燥,甚或难眠,半月前感冒同时伴见咽痛音哑,经治疗感冒痊愈,音哑加重。曾服用清热利咽丸、金嗓子、华素片等药不见好转,转中医诊治。症见精神不振,咽干音哑,夜间尤甚,口干欲漱不欲咽,咽部鲜红,小腹不温,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本病由于阴盛阳衰,入夜更重,虚阳上冲,音哑加重,用真武汤加减。药为:制附子6g(先煎),干姜10g,桂枝10g,茯苓15g,白术10g,白芍12g,甘草6g。2剂,服后咽干症状似有减轻,他症如前,原方附子改为15g。又进3剂,咽干痛明显减轻,腹部也转温。守方共进11剂,诸症全失,半

名医周琦经验方

周琦老师常用方剂总结唐世球周琦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人才“268”计划导师,安徽省师带徒导师,在皖北地区享有崇高声誉。现将其常用方剂总结如下。 1.加味一阴煎 功效:滋阴润燥,清热利咽 主治:咽炎,喉源性咳嗽 方药:生熟地各20g 麦冬15g 白芍15g 丹参30g 怀牛膝12g 合欢皮20g 郁金12g 香附12g 按:朱丹溪云“阴虚火旺之人,津液生痰不生血”,阴虚火旺则咽干咽痛,生痰则咳嗽咳痰,痰凝气滞血瘀则咽喉如有物梗,咽喉后壁则生结(滤泡增生),累累如串珠。本方以生熟地、麦冬、白芍滋阴祛病之源,丹参、牛膝活血,香附、郁金、合欢皮理气解郁。全方起滋阴清热、理气化瘀、活血散血作用。对咽炎、喉源性咳嗽证属阴虚火旺、痰瘀阻滞者颇具效果。若咽喉后壁滤泡较多者加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咽痛加青果10g,桔梗12g,甘草10g;声音嘶哑加诃子10g,胖大海5g,木蝴蝶8g。 2.五号方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排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方药:黄芪30g 黄柏12g 制大黄9g 贯众30g 垂盆草30g 叶下珠30g 虎杖15g 蚕沙15g 按:本方为周师自拟方,为治疗乙肝常用方。周师认为: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有:大黄、黄柏、贯众、蚕沙、虎杖、叶下珠等,其中大黄作用最强。以上药物临床疗效较佳。,但需辨证加减。 ①转氨酶升高加败酱草30g,金钱草30g,五味子10g,湿象不显去蚕沙,因其性偏燥; 垂盆子、五味子有反跳现象,应适当延长治疗期。 ②球蛋白、谷酰胺转肽酶升高表明病情向慢性转变,活血化瘀药物有治疗作用,常用当 归10个,丹参30g,桃仁15g,大黄9g,土鳖虫6g等。 ③白蛋白降低、白球比倒置表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可加四君子汤,重用人参 10g,焦白术25g,配适量广陈皮可补而不滞。 ④高胆红素血症、皮肤黄染、瘙痒表明肝细胞炎症水肿、变性坏死,导致胆红素合成、 排泄障碍,,可重用赤芍30-40g,皮肤黄染加茵陈蒿汤,皮肤瘙痒加生地、丹皮、赤芍、大蓟、白鲜皮、蝉蜕等。 ⑤肝脾肿大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桃仁、大黄、土鳖虫(下瘀血汤)和鳖甲煎丸交替服用, 转氨酶、胆红素均高时可口服五味子糖浆。 3.降压汤 功效:清热平肝,散瘀降压 主治:高血压症 方药:决明子30g 夏枯草30g 钩藤18g后下丹皮10g 按:凡血压升高的病人,或服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病人,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对肝阳亢、肝火旺者,临床有较好疗效。伴水肿可加汉防己,伴肢麻、半身不遂可加臭梧桐20g,伴头疼、耳鸣、颈项强痛可加葛根30g,伴腰膝酸痛加桑寄生30g,伴失眠加莲子芯5g。 4.祛斑汤 功效:养血活血,祛斑排毒

巴戟功效和作用

巴戟功效和作用 巴戟的功效和作用 治小便不禁 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 巴戟一两半,牛膝三两去苗,羌活一两半,桂心一两半,五茄皮一两半,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判,干姜一两半炮裂,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饮下三十丸。《圣惠方》巴戟丸 治白浊 菟丝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纸炒、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于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降压 巴戟天对猫和大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维持时间短,并有安定和利尿作用。 抗癌 巴戟天蒽酮类粗晶对Ll210白血病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对S180有抑制作用;对EB病毒活性有抑制效果,因而具有抗致癌促进剂的作用。 巴戟的药理作用 一对内分泌 1.巴戟天具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 2.巴戟天能使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子宫重量增加,能增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促黄体功能,促进卵巢排卵和黄体生成,并维持黄体功能。 二强壮 1.巴戟天能明显增加小鼠体重,延长持续游泳时问,升高白细胞数量,抑制小鼠胸腺萎缩。

2.抗应激反应巴戟天或人参能纠正应激所致的雌鼠性周期紊乱;能提高记忆学习行为;使应激小鼠的肾上腺肥大,提示巴戟天或人参有抗应激反应的作用。 三降压 巴戟天对猫和大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维持时间短,并有安定和利尿作用。 四抗癌 巴戟天蒽酮类粗晶对Ll210白血病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对S180有抑制作用;对EB病毒活性有抑制效果,因而具有抗致癌促进剂的作用。 巴戟的临床应用 1.治疗药物性肾病库兴征。 2.治疗更年期高血压。 3。治疗妇女雌激素功能减退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8~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浸酒服,研末吞服。 巴戟的临床体会 一关于提高雌激素 补肾壮阳古代男用、女用没有明确分清。对巴戟天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为“补五劳,益精,利男子”,似为男用之药,该书所载两个巴戟丸方剂,一治男性,一治女性,说明男女都能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主要是提高雌激素,应该是女性使用为主。近代二仙汤治疗女性更年期,方中巴戟天既能提高雌激素,又能降低血压,所以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关于雌雄激素的问题 中医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阳消长。男子体内以雄激素为主,也含雌激素;女子体内以雌激素为主,也含雄激素。这两种激素是按一定的比例存在,相互平衡,此消彼长的。

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21T11:22:27.4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作者:梁文 [导读] 探讨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益阳市人民医院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眩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6.6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具备一定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大补元煎;八珍汤;眩晕症;临床疗效 眩晕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在神经科的发病率仅次于头痛。一般而言,眩晕发病时还会经常伴随其他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性影响[1]。西医中针对眩晕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对症、改善前庭微循环或脱水及激素治疗,其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治疗难度度,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故具备一定的局限性。祖国医学认为眩晕主要为风火痰瘀、病邪入络、络脉瘀阻、痰瘀互结、阻滞脑窍而为眩晕,瘀则始终贯穿其中[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眩晕患者实施了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的中药方案进行治疗,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眩晕症患者,纳入标准:(1)经西医相关诊断确诊为眩晕;(2)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诊断学》中眩晕的分类标准;(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等。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妊娠期女性等。将符合上述标准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46.29±3.11)岁,平均病程为(1.68±0.32)年;对照组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49.41±3.04)岁,平均病程为(2.03±0.46)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即包括谷维素30mg、维生素B6 20mg、培他司汀8mg,tid,氟桂利嗪5mg,睡前口服,连服两周,观察组则实施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其中大补元煎的组方为:党参30g、杜仲15g、枸杞15g、熟地20g、炒山药20g、、山茱萸15g、当归10g、炙甘草5g,以水煎服,取汁后每天口服2次,连服两周,血瘀者加桃仁和红花,恶心呕吐加代褚石和竹茹等;八珍汤的组方为:葛根30g,黄芪、党参、白芍各20g,白术、酸枣仁和当归15g,茯苓、威灵仙和川芎各12g,甘草和红花各6g,以水煎服2次,连服两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客观比较。其中疗效评定标准为:(1)治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有时尚有不适感;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减轻,时有轻度发作;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眩晕是一种机体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患者感到外境旋转或运动,有时亦可感到外周景物向一侧移动、摇晃感或上升下降感。目前,临床中关于部分眩晕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关于该病的病理基础则已经确定,认为其主要因患者的前庭系统的供血不足,以及患者血管痉挛等致使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措施不仅需要对症治疗如改善微循环,还需要分析不同病症进行辩证治疗[3]。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清窍,病机为清窍失养或被扰,与肝脾肾有关,尤其和肾脏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症。笔者经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文献认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夜间睡眠不佳为导致眩晕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眩晕患者实施了不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中药所用方案中的大补元煎救本培元,以补肾益髓和补充气血为目的,组方所用党参和炙甘草均可以发挥补气之用,杜仲、枸杞、熟地和山药可以补肾益气,熟地及当归养肾补血;诸药合奏可以起到补肾益髓和气血双补的功效[4]。此外,再联合实施八珍汤进行

妇科温病研究述要

妇科温病研究述要 摘要:妇科经带胎产疾病与温病发病病因联系密切,笔者通过对两者近年文献的整理研究,对其做一简要概述,提出温病学说在妇科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温病学说在妇科方面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指导。笔者认为,今后对于妇科温病可以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等温病学辨证方法在妇科临床的运用以及妇科温病病机方面进行。 关键词:妇科;温病;述要 经、带、胎、产疾病被称妇科四大病种,多为寒热湿所致,温病致病因素与湿热亦甚密切,因此妇科疾病与温病有密切关系。温病医家在其理论和著作中对妇科也有所论述,如《温热论》中第35至37条文,《湿热病篇--解产难》等。可见温病与妇科疾病相关研究,有助于妇科临床诊疗的指导,故笔者就妇科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的研究做一述要。 1 单一方剂为主随症加减治疗 1.1 三仁汤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该方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徐妙燕[1]等运用在妇科临床:①湿热蕴结,肾气不固的先兆流产,予清利湿热,益肾固胎。去通草,加桑寄生,白扁豆,苎麻根,炒杜仲。②外感湿热,邪热气血搏结的急性前庭大腺炎。去竹叶,通草,加川连,川柏,紫地丁,蒲公英,红藤。③湿热熏蒸肌表,迫津外泻的术后自汗。加郁金,枳壳,藿香。黄垚[2]总结何迎春应用三仁汤经验:①健脾化湿,软坚散结治疗痰湿壅滞的卵巢囊肿;②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治疗痰湿壅滞、脉络不通的闭经;③化湿清热,益气养血治疗产后低热。马春芬[3]根据三仁汤特点及功效,用于治疗相应病机的妇人口渴,头痛。 1.2 增液汤 增液汤见于《温病条辨》,作用滋阴清热,润燥通便,用以阳明温病,津亏便秘。高美格[4]以为基本方化裁治疗妊娠恶阻重症:气阴两虚合并生脉散加减,脾胃虚弱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小柴胡汤加减。那素梅[5]用以加味治疗阴虚导致的闭经、缺乳及产后热毒内陷的发热。李文广[6]认为中下焦阴虚湿滞可合用平胃散滋阴、燥湿、行气。并报道验案1例。王苏阳[7]同样配合其他方剂治疗阴虚内热,阳明燥结,耗津伤液的妊娠病4例。王锦春[8]等合用丹桅逍遥散加减治疗血海燥涩,化热伤阴,气机逆乱的月经后期,服药后月经正常。1.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组成。具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孟昭良[9]报道1例经行40余日,经治疗仍血流不止的崩漏,经诊断辨为湿热内蕴,以此方化裁,清热解毒,利湿健脾,佐以止血。3 剂血止,9剂告愈。白玉先[10]总结马桂文运用该方治疗妇科经验:对于湿热交结,邪扰冲任导致的崩漏、痛经、带下、经行皮肤瘙痒等妇科疾病都可随证加减治疗。刘观秀[11]报道1例盆腔炎

真武汤配方及功效

真武汤配方及功效 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武汤是什么东西,经常听到却不常看到。真武汤经常在老中医口中听到。人有时候难免会觉得有眩晕的感觉,而真武汤恰恰可以治眩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真武汤,对孕妇而言,真武汤的作用和孕妇十分冲突。还可能产生极坏的影响。下面就告诉大家关于真武汤的配方及功效。 本方主要由于阳虚不能化水所致,故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中阳气,以散在里之寒水为主药;辅以生姜温散水气,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里,并制熟附子、生姜之辛燥,使利水而不伤阴。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配方组成】:熟附子6克、茯苓9克、白芍9克、白术6克、生姜9克。 【功效和作用】: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舌淡而润、苔白、脉沉细者。 2.发汗过多,阳气太虚,寒水内动,水气凌心,而见心悸、头晕,身体振动而欲地,舌淡润,脉沉细者。 【临床应用】: 1.急性肾炎水肿,心脏水肿而因脾肾阳虚者,可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 2.如脾肾阳虚、痰饮上泛,咳嗽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自利应去茯苓;如见泄泻者应去白芍,加干姜。

3.凡心力衰竭引起的眩晕、心悸、下肢乏困无力、面部浮肿、舌淡、脉沉细;或虚损病出现形寒怕寒、四肢不温、腰酸腿软、动则气喘、脉细迟弱者,均可酌情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真武汤的配方及功效。相信以上内容也样大家对真武汤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如果家中有孕妇的,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孕妇接触到真武汤,真武汤对孕妇和孕妇腹中的胎儿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真武汤也可以治咳嗽和腰酸腿软,作用非常大。对人体也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