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算法讲解

BM算法讲解
BM算法讲解

由于毕业设计(入侵检测)的需要,这两天仔细研究了BM模式匹配算法,稍有心得,特此记下。

首先,先简单说明一下有关BM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BM算法是一种精确字符串匹配算法(区别于模糊匹配)。

BM算法采用从右向左比较的方法,同时应用到了两种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决定向右跳跃的距离。

BM算法的基本流程: 设文本串T,模式串为P。首先将T与P进行左对齐,然后进行从右向左比较,如下图所示:

若是某趟比较不匹配时,BM算法就采用两条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计算模式串向右移动的距离,直到整个匹配过程的结束。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

首先,诠释一下坏字符和好后缀的概念。

请看下图:

图中,第一个不匹配的字符(红色部分)为坏字符,已匹配部分(绿色)为好后缀。

1)坏字符规则(Bad Character):

在BM算法从右向左扫描的过程中,若发现某个字符x不匹配,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字符x在模式P中没有出现,那么从字符x开始的m个文本显然不可能与P匹配成功,直接全部跳过该区域即可。

ii. 如果x在模式P中出现,则以该字符进行对齐。

用数学公式表示,设Skip(x)为P右移的距离,m为模式串P的长度,max(x)为字符x在P中最右位置。

例1:

下图红色部分,发生了一次不匹配。

计算移动距离Skip(c) = 5 - 3 = 2,则P向右移动2位。

移动后如下图:

2)好后缀规则(Good Suffix):

若发现某个字符不匹配的同时,已有部分字符匹配成功,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在P中位置t处已匹配部分P'在P中的某位置t'也出现,且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与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不相同,则将P右移使t'对应t方才的所在的位置。

ii. 如果在P中任何位置已匹配部分P'都没有再出现,则找到与P'的后缀P''相同的P的最长前缀x,向右移动P,使x对应方才P''后缀所在的位置。

用数学公式表示,设Shift(j)为P右移的距离,m为模式串P的长度,j 为当前所匹配的字符位置,s为t'与t的距离(以上情况i)或者x与P''的距离(以上情况ii)。

以上过程有点抽象,所以我们继续图解。

例2:

下图中,已匹配部分cab(绿色)在P中再没出现。

再看下图,其后缀T'(蓝色)与P中前缀P'(红色)匹配,则将P'移动到T'

的位置。

移动后如下图:

自此,两个规则讲解完毕。

在BM算法匹配的过程中,取SKip(x)与Shift(j)中的较大者作为跳跃的距离。

BM算法预处理时间复杂度为O(m+s),空间复杂度为O(s),s是与P, T相关的有限字符集长度,搜索阶段时间复杂度为O(m·n)。

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m),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m·n)。

模式匹配的KMP算法详解

模式匹配的KMP算法详解 模式匹配的KMP算法详解 这种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同时发现的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简称为KMP算法。大概学过信息学的都知道,是个比较难理解的算法,今天特把它搞个彻彻底底明明白白。 注意到这是一个改进的算法,所以有必要把原来的模式匹配算法拿出来,其实理解的关键就在这里,一般的匹配算法: int Index(String S,String T,int pos)//参考《数据结构》中的程序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if(S[i]==T[j]){++i;++j;} else{i=i-j+2;j=1;}//**************(1) } if(j>T.Length) return i-T.Length;//匹配成功 else return 0; } 匹配的过程非常清晰,关键是当‘失配’的时候程序是如何处理的?回溯,没错,注意到(1)句,为什么要回溯,看下面的例子: S:aaaaabababcaaa T:ababc aaaaabababcaaa ababc.(.表示前一个已经失配) 回溯的结果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如果不回溯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样就漏了一个可能匹配成功的情况 aaaaabababcaaa ababc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是由T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因为T串本身有前后'部分匹配'的性质。如果T为abcdef这样的,大没有回溯的必要。

算法案例 - 简单 - 讲义

算法案例 知识讲解 一、更相减损术 1.概念: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2.步骤: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数和较小的数构成一对新的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小数,以同样的操作一直做下去,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此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3.等值算法:用“更相减损术”设计出来的算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称为“等值算法”,用等值算法可以求任意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4.原理:《九章算法》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原理:以求117和182的最大公约数为例:(117182)(11765)(6552)(5213)(1339)(1326)(1313),,,,,,,, →→→→→→ 每次操作后得到的两个数与前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而且逐渐减少,故总能得到相等的两个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二、辗转相除法 1.概念: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是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来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2.步骤:对于给定的两个数,以其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一个余数,将较小的数与余数看成一对新的数,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余数为零为止,此时上一步中较小的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如:(117182)(11765)(6552)(5213)(130) ,,,,,,故13即为所求. →→→→ 三、秦九韶算法 1.用途: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 2.具体内容:已知一个多项式函数,计算多项式在某点处的函数值的一种算法,是我国古

代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具体如下: 对任意一个n 元多项式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如下形式:12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 231210(())n n n n a x a x a x a x a ---=++ +++ = 1210((()))n n n a x a x a x a x a --=+++++, 求多项式的值时,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的一次多项式的值,即11n n v a x a -=+,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 即212n v v x a -=+,323n v v x a -=+, ,10n n v v x a -=+. 这样,求一个n 次多项式的值,就转化为求n 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令1(1)(())k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则递推公式为01n k k n k v a v v x a --=??=+?, 其中12k n =,,,. 到目前为止,此算法仍然是世界上多项式求值的最先进的算法. 3.秦九韶算法与其它算法的比较: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 (1)直接求和法:先计算各个单项式的值,再把它们相加,乘法次数为 (1) (1)212 n n n n ++-+++= ,加法次数n ; (2)逐项求和法:先计算x 的各项幂的值,再分别相乘,计算幂值需要乘法1n -次,将幂值与多项式系数k a 相乘需要乘法n 次,故共需要乘法21n -次,加法n 次. 注:此方法对直接求和法有所改进,但仍然比秦九韶算法计算量大很多. (3)秦九韶算法:计算量仅为乘法n 次,加法n 次. 4.秦九韶算法的特点: 1)化高次多项式求值为一次多项式求值; 2)减少了运算次数,提高了效率; 3)步骤重复执行,容易用计算机实现. 注意: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关键是能正确地将所给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逐

模式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五、详细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000 #define M 69 class String { private: int n; char *str; int *count; //记录子串在主串中出现的位置 int Find(int i,String &P); // 简单匹配算法找到最近的匹配串后立即停止,而不向下继续且缺乏一个数组记录位置 int *f ; //记录失败函数 void Fail(); int KMPFind(int i,String &P); //改进的失败函数 void ImproveFail(); int KMPFindImprove(int i,String &P); public: String(); //建立一个空串 String(const char *p); String(const String &p); //拷贝函数 ~String(); int Length() {return n;}; //返回当前串对象长度 void Output() {cout<

int KMPFindImprove(String &P); //改进的KMP匹配算法 void Output2(); //输出子串在主串中出现的位置 }; int String::KMPFindImprove(String &P) { int sum=0; int j=KMPFindImprove(0,P); while(j!=-1) { count[sum++]=j; if(j<=n-P.n) j=KMPFindImprove(j+P.n,P); } return sum; } void String::Output2() //输出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 { int i=0; while(count[i]!=count[i+1] && i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在前面的图文中,我们讲了“串”这种数据结构,其中有求“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字符串的模式匹配)这样的算法。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我们的方法是枚举从A串(主串)的什么位置起开始与B串(子串)匹配,然后验证是否匹配。假设A串长度为n,B串长度为m,那么这种方法的复杂度是O(m*n)的。虽然很多时候复杂度达不到m*n(验证时只看头一两个字母就发现不匹配了),但是我们有许多“最坏情况”,比如: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b”,B=“aaaaaaaab”。 大家可以忍受朴素模式匹配算法(前缀暴力匹配算法)的低效吗?也许可以,也许无所谓。 有三位前辈D.E.Knuth、J.H.Morris、V.R.Pratt发表一个模式匹配算法,最坏情况下是O(m+n),可以大大避免重复遍历的情况,我们把它称之为克努特-莫里斯-普拉特算法,简称KMP算法。 假如,A=“abababaababacb”,B=“ababacb”,我们来看看KMP是怎样工作的。我们用两个指针i和j分别表示,。也就是说,i是不断增加的,随着i 的增加j相应地变化,且j满足以A[i]结尾的长度为j的字符串正好匹配B串的前j个字符(j当然越大越好),现在需要检验A[i+1]和B[j+1]的关系。 例子: S=“abcdefgab” T=“abcdex” 对于要匹配的子串T来说,“abcdex”首字符“a”与后面的串“bcdex”中任意一个字符都不相等。也就是说,既然“a”不与自己后面的子串中任何一字符相等,那么对于主串S来说,前5位字符分别相等,意味着子串T的首字符“a”不可能与S串的第2到第5位的字符相等。朴素算法步骤2,3,4,5的判断都是多余,下次的起始位置就是第6个字符。 例子: S=“abcabcabc” T=“abcabx”

模式匹配KMP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四:KMP算法实验报告 一、问题描述 模式匹配两个串。 二、设计思想 这种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同时发现的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简称为KM P算法。 注意到这是一个改进的算法,所以有必要把原来的模式匹配算法拿出来,其实理解的关键就在这里,一般的匹配算法: int Index(String S,String T,int pos)//参考《数据结构》中的程序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if(S[i]==T[j]){++i;++j;} else{i=i-j+2;j=1;}//**************(1) } if(j>T.Length) return i-T.Length;//匹配成功 else return 0; } 匹配的过程非常清晰,关键是当‘失配’的时候程序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要回溯,看下面的例子: S:aaaaabababcaaa T:ababc aaaaabababcaaa ababc.(.表示前一个已经失配) 回溯的结果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如果不回溯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样就漏了一个可能匹配成功的情况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是由T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因为T串本身有前后'部分匹配'的性质。如果T为a bcdef这样的,大没有回溯的必要。 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我们从T串本身出发,事先就找准了T自身前后部分匹配的位置,那就可以改进算法。 如果不用回溯,那T串下一个位置从哪里开始呢?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T为ababc,如果c失配,那就可以往前移到aba最后一个a的位置,像这样:

17算法流程图(锻炼逻辑思维)

1.【201604学考】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变量x 的值是 A.0 B.1 C.2 D.3 2.【201509】对输入的2个整数a 和b ,找出其中的较大者赋给c 并输出。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如第2题图所示: A . B. C. D. 3. 【201608温州模拟卷】某算法的部分流程 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变量x 和Flag 的值分别是: A.2,True B.3,True C.2,False D.3,False 4. 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算法执行时, 若输入n 的值为5,则输出s 的值是 A .10 B .13 C .16 D .25 5.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第5题 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后, “x ←x —2”被执行的次数为 A. 0 B. 1 C. 2 D. 3 6.随机产生10个[1,99]中的整数,依次存储到数组变量a(1)~a(10)中。实现此功能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学了VB 对应函数后才能做) 图中空白处理框①和②处应填入的是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A )① i ← i + 1 (B )① i ← i + 1 ② a(i) ← Rnd * 100 ② a(i) ← Int(Rnd * 100) (C )① a(i) ← Int(Rnd * 100) (D )① a(i) ← Int(Rnd * 99)+1 ② i ← i + 1 ② i ← i + 1 第6题图 第7题图 7.计算s = 1 + 3 + 5 + … + 99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中空白处理框①和②处应填入的是 (A )① i ← i + 2 (B )① i ← i + 1 ② s ← s + i ② s ← s + i (C )① s ← s + i (D )① s ← s + i ② i ← i + 2 ② i ← i + 1 8.有流程图如右图所示: 若输入a 的值为3,则该算法输出的结果为 (A )-3 (B )0 (C )3 (D )9 9.如图所示,流程图所表示的算法属于 (A )枚举算法 (B )排序算法 (C )解析算法 (D )对分算法 10.计算某球队平均年龄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中:c 用来记录已输入球 第9题图

实验三____串的模式匹配

实验三串的模式匹配 一、实验目的 1.利用顺序结构存储串,并实现串的匹配算法。 2.掌握简单模式匹配思想,熟悉KMP算法。 二、实验要求 1.认真理解简单模式匹配思想,高效实现简单模式匹配; 2.结合参考程序调试KMP算法,努力算法思想; 3.保存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 1、通过键盘初始化目标串和模式串,通过简单模式匹配算法实现串的模式匹配,匹配成功后要求输出模式串在目标串中的位置; 2、参考程序给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next数组的计算方法,请完善程序从键盘初始化一目标串并设计匹配算法完整调试KMP算法,并与简单模式匹配算法进行比较。 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GetNext1(char *t,int next[])/*求模式t的next值并寸入next数组中*/ { int i=1,j=0; next[1]=0; while(i<=9)//t[0] { if(j==0||t[i]==t[j]) {++i; ++j; next[i]=j; } else j=next[j]; } } void GetNext2(char *t , int next[])/* 求模式t 的next值并放入数组next中 */ { int i=1, j = 0; next[1]= 0; /* 初始化 */ while (i<=9) /* 计算next[i+1] t[0]*/ { while (j>=1 && t[i] != t[j] ) j = next[j]; i++; j++;

if(t[i]==t[j]) next[i] = next[j]; else next[i] = j; } } void main() { char *p="abcaababc"; int i,str[10]; GetNext1(p,str); printf("\n"); for(i=1;i<10;i++) printf("%d",str[i]); GetNext2(p,str); printf("\n"); for(i=1;i<10;i++) printf("%d",str[i]); printf("\n\n"); }

串的朴素模式匹配算法(BF算法)

//算法功能:串的朴素模式匹配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匹配算法,又称为 Brute Force 算法,简称为BF算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L 255 #define FALSE 0 #define TRUE 1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unsigned char SString[MAXL+1]; //生成一个其值等于串常量strs的串T void StrAssign(SString &T, char *strs) { int i; T[0] = 0; //0号单元存储字串长度 for(i = 0; strs[i]; i++) //用数组strs给串T赋值 T[i+1] = strs[i]; T[0] = i; } //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pos个字符开始匹配的位置,若不存在,则返回0 int Index(SString S, SString T, int pos) { int i = pos, j = 1; while(i <= S[0] && j <= T[0]) { if(S[i] == T[j]) //继续比较后面的字符 { i++; j++; } else//指针回退,重新开始匹配 { i = i -j + 2; j = 1; } } if(j > T[0]) return i - T[0]; else return 0;

int main() { SString S, T; int m; char strs1[MAXL]; //建立主串S char strs2[MAXL]; //建立模式串T printf("请输入主串和子串:\n"); printf("主串S: "); scanf("%s", strs1); printf("子串T: "); scanf("%s", strs2); StrAssign(S, strs1); StrAssign(T, strs2); m = Index(S, T, 1); if(m) printf("主串 S = {%s}\n子串 T = {%s}\n在第 %d 个位置开始匹配!\n", strs1, strs2, m); else printf("主串 S = {%s}\n子串 T = {%s}\n匹配不成功!\n", strs1, strs2); return 0; }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实验报告 篇一: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串的匹配算法——bruteForce(bF)算法 匹配模式的定义 设有主串s和子串T,子串T的定位就是要在主串s中找到一个与子串T相等的子串。通常把主串s称为目标串,把子串T称为模式串,因此定位也称作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成功是指在目标串s中找到一个模式串T;不成功则指目标串s中不存在模式串T。bF算法 brute-Force算法简称为bF算法,其基本思路是:从目标串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和模式串T中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的字符;否则从目标串s的第二个字符开始重新与模式串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以此类推,若从模式串T的第i个字符开始,每个字符依次和目标串s中的对应字符相等,则匹配成功,该算法返回i;否则,匹配失败,算法返回0。 实现代码如下:

/*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pos个字符之后的位置。若不存在,则函数返回值为0./*T非空。 intindex(strings,stringT,intpos) { inti=pos;//用于主串s中当前位置下标,若pos不为1则从pos位置开始匹配intj=1;//j用于子串T中当前位置下标值while(i j=1; } if(j>T[0]) returni-T[0]; else return0; } } b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若n为主串长度,m为子串长度则 最好的情况是:一配就中,只比较了m次。 最坏的情况是:主串前面n-m个位置都部分匹配到子串的最后一位,即这n-m位比较了m次,最后m位也各比较了一次,还要加上m,所以总次数为:(n-m)*m+m=(n-m+1)*m从最好到最坏情况统计总的比较次数,然后取平均,得到一般情况是o(n+m).

关于快速高效的模式匹配算法的剖析与改进

关于快速高效的模式匹配算法的剖析与改进 摘要:模式匹配算法是现代化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模式匹配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快捷、更高效的改进方法,以提高模式匹配的效率与质量,确保网络安全。 关键词:模式匹配入侵检测改进 随着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网络攻击问题也备受关注,给网络安全性带来挑战。传统的网络防御模式,主要采取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但是与当前网络发展不适应。在此背景下,入侵检测技术营运而生,并建立在模式匹配基础上,确保检测的快捷性、准确性,应用越来越广泛。 1、模式匹配原理概述 模式匹配是入侵检测领域的重要概念,源自入侵信号的层次性。结合网络入侵检测的底层审计事件,从中提取更高层次的内容。通过高层事件形成的入侵信号,遵循一定的结构关系,将入侵信号的抽象层次进行具体划分。入侵领域大师kumar将这种入侵信号划分为四大层次,并将每一个层次与匹配模式相对应。以下将分别对四大层次进行分析: (1)存在。只要存在审计事项,就可以证明入侵行为的发生,并深层次挖掘入侵企图。存在主要对应的匹配模式就是“存在模式”。可以说,存在模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检查系统中的特定状态,

同时判断系统状态。 (2)序列。一些入侵的发生,是遵循一定的顺序,而组成的各种行为。具体表现在一组事件的秩序上。序列对应的是“序列模式”,在应用序列模式检测入侵时,主要关注间隔的时间与持续的时间。 (3)规则。规则表示的是一种可以扩展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and 逻辑表达来连接一系列的描述事件规则。一般适用于这种模式的攻击信号由相关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之间往往不存在事件的顺序关系。 (4)其他。其他模式是不包含前面几种方法的攻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难以与其他入侵信号进行模式匹配,大多为部分实现方式。 2、几种常用的模式匹配算法 2.1 ac算法 ac算法(aho-corasick)是一种可以同时搜索若干个模式的匹配算法,最早时期在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通过使用ac算法,实现了利用有限状态自动机结构对所有字符串的接收过程。自动机具有结构性特征,且每一个前缀都利用唯一状态显示,甚至可同时应用于多个模式的前缀中。如果文本中的某一个字符不属于模式中预期的下一个字符范围内,或者可能出现错误链接的指向状态等,那么最长模式的前缀同时也可作为当前状态相对应的后缀。ac算法的复杂性在于o(n),预处理阶段的复杂性则在于o(m)。在采取ac算法的有限状态自动机中,应该在每一个字符的模式串中分别建立节点,提高该算法的使用效率与质量。目前,应用有限

BM模式匹配算法图解

Boyer-Moore 经典单模式匹配算法 BM模式匹配算法-原理(图解) 由于毕业设计(入侵检测)的需要,这两天仔细研究了BM模式匹配算法,稍有心得,特此记下。 首先,先简单说明一下有关BM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BM算法是一种精确字符串匹配算法(区别于模糊匹配)。 BM算法采用从右向左比较的方法,同时应用到了两种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决定向右跳跃的距离。 BM算法的基本流程: 设文本串T,模式串为P。首先将T与P进行左对齐,然后进行从右向左比较,如下图所示: 若是某趟比较不匹配时,BM算法就采用两条启发式规则,即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来计算模式串向右移动的距离,直到整个匹配过程的结束。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坏字符规则和好后缀规则。 首先,诠释一下坏字符和好后缀的概念。 请看下图:

图中,第一个不匹配的字符(红色部分)为坏字符,已匹配部分(绿色)为好后缀。 1)坏字符规则(Bad Character): 在BM算法从右向左扫描的过程中,若发现某个字符x不匹配,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字符x在模式P中没有出现,那么从字符x开始的m个文本显然不可能与P匹配成功,直接全部跳过该区域即可。 ii. 如果x在模式P中出现且出现次数>=1,则以该字符所在最右边位置进行对齐。 用数学公式表示,设Skip(x)为P右移的距离,m为模式串P的长度,max(x)为字符x在P中最右位置。 可以总结为字符x出现与否,将max(x)=0作为初值即可。

例1: 下图红色部分,发生了一次不匹配。 计算移动距离Skip(c) = m-max(c)=5 - 3 = 2,则P向右移动2位。 移动后如下图: 2)好后缀规则(Good Suffix): 若发现某个字符不匹配的同时,已有部分字符匹配成功,则按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i. 如果在P中位置t处已匹配部分P'在P中的某位置t'也出现,且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与位置t的前一个字符不相同,则将P右移使t'对应t方才的所在的位置。 ii. 如果在P中任何位置已匹配部分P'都没有再出现,则找到与P'的后缀P''相同的P的最长前缀x,向右移动P,使x对应方才P''后缀所在的位置。

数据结构-模式匹配算法

模式匹配算法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t index_KMP(char *s,char *t,int pos); void get_next(char *t,int *); char s[100],t[20]; int next[20],pos=0; //主函数 main() { printf("------------------------模式匹配算法 ----------------------\n"); printf("0---匹配失败,k---匹配成功,k--指主串中第一个字符出现的位置\n"); int n; printf("请输入主串s:\n"); gets(s); printf("请输入模式串t:\n"); gets(t); get_next(t,next); n=index_KMP(s,t,pos);

printf("匹配的结果:%d\n",n); } //KMP模式匹配算法 int index_KMP(char *s,char *t,int pos) { int i=pos,j=1; while (i<=(int)strlen(s)&&j<=(int)strlen(t)) { if (j==0||s[i]==t[j-1]) { i++; j++; } else j=next[j]; } if(j>(int)strlen(t)) return i-strlen(t)+1; else return 0; }

void get_next(char *t,int *next) { int i=1,j=0; next[0]=next[1]=0; while (i<(int)strlen(t)) { if (j==0||t[i]==t[j]) { i++; j++; next[i]=j; } else j=next[j]; } } 运行效果如下:

模式匹配KMP算法实验步骤

一、问题描述 模式匹配两个串。 二、设计思想 这种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同时发现的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简称为KM P算法。 注意到这是一个改进的算法,所以有必要把原来的模式匹配算法拿出来,其实理解的关键就在这里,一般的匹配算法: int Index(String S,String T,int pos)//参考《数据结构》中的程序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if(S[i]==T[j]){++i;++j;} else{i=i-j+2;j=1;}//**************(1) } if(j>T.Length) return i-T.Length;//匹配成功 else return 0; } 匹配的过程非常清晰,关键是当‘失配’的时候程序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要回溯,看下面的例子: S:aaaaabababcaaa T:ababc aaaaabababcaaa ababc.(.表示前一个已经失配) 回溯的结果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如果不回溯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样就漏了一个可能匹配成功的情况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是由T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因为T串本身有前后'部分匹配'的性质。如果T为a bcdef这样的,大没有回溯的必要。

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我们从T串本身出发,事先就找准了T自身前后部分匹配的位置,那就可以改进算法。 如果不用回溯,那T串下一个位置从哪里开始呢?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T为ababc,如果c失配,那就可以往前移到aba最后一个a的位置,像这样: ...ababd... ababc ->ababc 这样i不用回溯,j跳到前2个位置,继续匹配的过程,这就是KMP算法所在。这个当T[j]失配后,j应该往前跳的值就是j的next值,它是由T串本身固有决定的,与S串无关。 《数据结构》上给了next值的定义: 0 如果j=1 next[j]={Max{k|1aaab ->aaab ->aaab 像这样的T,前面自身部分匹配的部分不止两个,那应该往前跳到第几个呢?最近的一个,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向右滑移最短的长度。 到这里,就实现了KMP的大部分内容,然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求next值?先看如何用它来进行匹配操作。 将最前面的程序改写成: int Index_KMP(String S,String T,int pos)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模式匹配法分析波导滤波器

Ka波段波导H面膜片滤波器的MMM分析 学号:XS13042008 :田遥岭

摘要 在平时的微波滤波器分析与设计中,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使用电磁仿真软件直接仿真,但是由于数值解法的先天性缺陷,我们在仿真时可能会花相当长的时间运行仿真程序。对于一些滤波器的设计人员而言,这个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当滤波器阶数多了以后,电磁软件的运行时间将会相当长。 本文主要是对一定尺寸的矩形波导,通过理论分析和程序仿真研究具有一定尺寸的矩形波导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按照要求,本文将对a=22.86mm、b=10.16mm的矩形波导进行具体的研究讨论:首先选定的频率围Ka波段;利用模式匹配法分析这种结构,较快速的得到这种结构的滤波特性,并与HFSS中相同结构的矩形波导滤波器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上述的分析,将会掌握另一种较为精确的滤波器分析方法。 引言 一般来讲,微波元器件的设计先用包括等效电感的等效电路进行初步设计,在用比较严格的方法,比如模式匹配法或其他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和优化。下面就将介绍用MMM法分析矩形波导滤波器的响应理论推导及仿真过程。

理论推导 对于对称的H 面波导阶梯如下图,其模式匹配法分析不连续性两边的场的过程如下: (1)首先进行模式分析: 当TE10模入射时,由于TE10模只有Ey 分量、无Ex 分量,而且阶梯在y 方向是均匀的,即不会激励出Ex 模式。由阶梯处的边界条件可知:在阶梯处将会激励出TEm0模式。又由于此阶梯的对称性,可由阶梯两边场模式的对称性得激励模式为21,0m TE 。 (2)模式展开: 由于场的展开方式与非对称H 面阶梯中场的推导过程相同,故可以直接给出 I 区和II 区的横向场分布: I 区的场分布为:

模式匹配算法

/** *时间:2010年8月26日7:09:57 *功能:模式匹配算法代码 */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void kmp(int *ikmp,char *t,int t_length) { int k=0; int q=0; ikmp[0]=k; for(q=1;q0&&t[k]!=t[q]) { k=ikmp[k]; } if(t[k]==t[q]) { k=k+1; } ikmp[q]=k; } /*测试*/ for(q=0;q

while(t[t_length]!='\0') { t_length++; } /*测试*/ printf("t_length is %d\n",t_length); /*求t的kmp值*/ ikmp=malloc(t_length*sizeof(int)); kmp(ikmp,t,t_length); /*匹配过程*/ for(q=0;q0&&t[k]!=s[q]) { k=ikmp[k-1]; } if(t[k]==s[q]) { k=k+1; } if(k==t_length) { free(ikmp); return (q-t_length+1); } } free(ikmp); return -1; } main() { int i=0; char *s;/*主串*/ char *t;/*匹配串*/ printf("input s: "); scanf("%s",s); printf("input t: "); scanf("%s",t);

C语言字符串模式匹配

数据结构面试之十四——字符串的模式匹配 题注:《面试宝典》有相关习题,但思路相对不清晰,排版有错误,作者对此参考相关书籍和自己观点进行了重写,供大家参考。 十四、字符串的模式匹配 1. 模式匹配定义——子串的定位操作称为串的模式匹配。 2. 普通字符串匹配BF算法(Brute Force 算法,即蛮力算法) 【算法思想】: 第(1)步;从主串S的第pos个字符和模式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之,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的下一个字符起再重新和模式串的字符比较之。 第(2)步骤;依次类推,直至模式T中的每一个字符依次和主串S中的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则称匹配成功;函数值为和模式T中第一个字符相等的字符在主串S中的序号,否则称为匹配不成功,函数值为0。 比如对于主串S=”abacababc”; 模式串T=”abab”; 匹配成功,返回4。 对于主串S=”abcabcabaac”; 模式串T=”abab”; 匹配不成功,返回0。 【算法实现】: //普通字符串匹配算法的实现 int Index(char* strS, char* strT, int pos) { //返回strT在strS中第pos个字符后出现的位置。 int i = pos; int j = 0; int k = 0; int lens = strlen(strS);

int lent = strlen(strT); while(i < lens && j < lent) { if(strS[i+k] == strT[j]) { ++j; //模式串跳步 ++k; //主串(内)跳步 } else { i = i+1; j=0; //指针回溯,下一个首位字符 k=0; } }//end i if(j >= lent) { return i; } else { return 0; } }//end [算法时间复杂度]:设主串长度为m,模式串的长度为n。一般情况下n

字符串匹配算法总结

Brute Force(BF或蛮力搜索) 算法: 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算法了。 首先将匹配串和模式串左对齐,然后从左向右一个一个进行比较,如果不成功则模式串向右移动一个单位。 速度最慢。 那么,怎么改进呢? 我们注意到Brute Force 算法是每次移动一个单位,一个一个单位移动显然太慢,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办法,让每次能够让模式串多移动一些位置呢? 当然是可以的。 我们也注意到,Brute Force 是很不intelligent 的,每次匹配不成功的时候,前面匹配成功的信息都被当作废物丢弃了,当然,就如现在的变废为宝一样,我们也同样可以将前面匹配成功的信息利用起来,极大地减少计算机的处理时间,节省成本。^_^ 注意,蛮力搜索算法虽然速度慢,但其很通用,文章最后会有一些更多的关于蛮力搜索的信息。 KMP算法 首先介绍的就是KMP 算法。 这个算法实在是太有名了,大学上的算法课程除了最笨的Brute Force 算法,然后就介绍了KMP 算法。也难怪,呵呵。谁让Knuth D.E. 这么world famous 呢,不仅拿了图灵奖,而且还写出了计算机界的Bible ( 业内人士一般简称TAOCP). 稍稍提一下,有个叫的家伙,不仅拿了Turing Award ,顺手拿了个Nobel Economics Award ,做了AI 的爸爸,还是Chicago Univ 的Politics PhD ,可谓全才。 KMP 的思想是这样的: 利用不匹配字符的前面那一段字符的最长前后缀来尽可能地跳过最大的距离 比如 模式串ababac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在c 处不匹配,然后我们看c 前面那串字符串的最大相等前后缀,然后再来移动 下面的两个都是模式串,没有写出来匹配串 原始位置ababa c 移动之后aba bac 因为后缀是已经匹配了的,而前缀和后缀是相等的,所以直接把前缀移动到原来后缀处,再从原来的c 处,也就是现在的第二个b 处进行比较。这就是KMP 。 Horspool 算法。 当然,有市场就有竞争,字符串匹配这么大一个市场,不可能让BF 和KMP 全部占了,于是又出现了几个强劲的对手。 第一个登场的是 Horspool 算法的思想很简单的。不过有个创新之处就是模式串是从右向左进行比较的。很好很强大,为后来的算法影响很大。 匹配串:abcbc sdxzcxx 模式串:cbcac 这个时候我们从右向左进行对暗号,c-c ,恩对上了,第二个b-a ,不对啊,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放弃么。于是,模式串从不匹配的那个字符开始从右向左寻找匹配串中不匹配的字符b 的位置,结果发现居然有,赶快对上赶快对上,别耽误了。 匹配串:abcbcsd xzcxx 模式串:cbcac

简单的模式匹配算法

简单的模式匹配算法_Brute-Force算法 在串的操作中,子串的定位操作Index_string(s,t),通常称之为模式匹配(其中:子串t称之为模式串)。其功能是:主串s=“c0c1...c n-1”中,去查找子串t=“t0t1...t m-1”,若找到则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的位置,否则查找不成功,返回-1。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例进行说明。 1.例子 例如:主串s=”ababcabcacbab”,t=”abcac”。其匹配过程如图6-12所示。 第一趟匹配: i=2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j=2 第二趟匹配: i=1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三趟匹配: i=6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a c j=4 第四趟匹配: i=3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五趟匹配: i=4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六趟匹配: i=10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a c j=5 图6-12 Brute-Force算法中串的匹配过程 2.算法思想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分别设置计数指针i和j指示主串s和模式串t中当前正待比较的字符位置。从主串的第一个字符和模式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的下一个字符起再重新和模式串的字符比较。依次类推,直到模式串中的每个字符依次和主串中的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则称匹配成功,函数值为和模式串中第一个字符相等的字符在主串中的序号,否则称匹配不成功。 这个算法简单,易于理解,但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主串指针i在若干个字符序列比较相等后只要有一个字符比较不等便需回溯。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串的匹配算法——Brute Force (BF)算法 匹配模式的定义 设有主串S和子串T,子串T的定位就是要在主串S中找到一个与子串T相等的子串。通常把主串S称为目标串,把子串T称为模式串,因此定位也称作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成功是指在目标串S中找到一个模式串T;不成功则指目标串S中不存在模式串T。 BF算法 Brute-Force算法简称为BF算法,其基本思路是:从目标串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和模式串T中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的字符;否则从目标串S的第二个字符开始重新与模式串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以此类推,若从模式串T的第i个字符开始,每个字符依次和目标串S中的对应字符相等,则匹配成功,该算法返回i;否则,匹配失败,算法返回0。 实现代码如下: /*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pos个字符之后的位置。若不存在,则函数返回值为0. /*T非空。 int index(String S, String T ,int pos) { int i=pos; //用于主串S中当前位置下标,若pos不为1则从pos位置开始匹配int j =1; //j用于子串T中当前位置下标值 while(i<=S[0]&&j<=T[0]) //若i小于S长度且j小于T的长度时循环 { if(S[i]==T[j]) //两个字母相等则继续 { ++i; ++j; } else //指针后退重新开始匹配 { i=i-j+2; //i退回到上次匹配首位的下一位 j=1; } if(j>T[0]) return i-T[0]; else return 0; } }

B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若n为主串长度,m为子串长度则 最好的情况是:一配就中,只比较了m次。 最坏的情况是:主串前面n-m个位置都部分匹配到子串的最后一位,即这n-m位比较了m 次,最后m位也各比较了一次,还要加上m,所以总次数为:(n-m)*m+m=(n-m+1)*m 从最好到最坏情况统计总的比较次数,然后取平均,得到一般情况是O(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