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A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A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A物理复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A)

—物理期末考试说明

责任教师林朝金

物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小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6学分,课内总学时108学时。

物理课程的理论体系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力学:包括第一章质点运动学;第二章质点动力学;第三章刚体的转动;第四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主要阐明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包括第五章气体动理论和第六章热力学基础。主要阐述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部分电磁场:包括第七章静电场;第八章直流电路;第九章稳恒磁场;第十章电磁感应和电磁场。重点介绍静电场、直流电路、稳恒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概念、规律和计算一些基本电磁学量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部分物理光学:即第十一章物理光学。主要讲述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

第五部分近代物理:即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简介。主要介绍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为了便于同学们搞好期末复习,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我们提出以下复习要求和复习要点,共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一、复习要求

1.了解参考系、坐标系、质点等概念。

2.理解时刻、时间、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注意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3.会用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求解有关直线运动的问题。

4.深入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

5.熟练掌握已知运动方程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掌握根据初始条件由速度、加速度求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二、复习要点

1、什么是质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为质点?

2、位移与路程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不同?速度与速率有什么不同?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是否相等?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大小是否相等?

4、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一致?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增量方向有什么关系?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是什么?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1-5;1-6;1-7;1-8;1-9。

(二)补充题:

1.质点沿χ轴作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χ=9+6t2,χ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求质点于t=2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2.一质点的运动规律是χ=2+3t –t3,式中χ的单位是m,t的单位s。质点在头两秒内的位移△χ= ;第2秒末的速度是;第4秒初的加速度是。

3.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是。

A.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C.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

D.加速度减小,速度的变化率也一定减小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一、复习要求

1.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力学中的三种力,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理解惯性和质量的概念,深入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并掌握其应用。

3. 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4.解功和功率、动能、保守力和非保守力、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会计算恒力和变力的功,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二、复习要点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力的效果是什么?质量与惯性的关系是什么?

2.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有压力P,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N,物体受到重力G,这三个力是哪一对平衡力?哪一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不能抵消?

4.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与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是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

5.什么是动量、冲量?什么是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内力是否能改变物体系的动量?

6.怎样计算功?什么情况力对物体作正功、负功或不作功?

7.什么是动能定理?内力作功能否改变质点系动能?

8.什么叫保守力?保守力作功与势能变化有什么关系?

9.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机械能和动量是否守恒?

10.什么是功能原理?为什么说质点系功能原理与动能定理是等价的?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2-1;2-2;2-3;2-4;2-5;2-6;2-7;2-8;2-9;2-11;2-12;2-13。

(二)补充题:

1.对一质点施以恒力,则。

A.质点沿着力的方向运动B.质点的速率变得越来越大

C.质点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质点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质点做曲线运动时,质点的动量(填守恒或不守恒),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填一定或不一定)变化,所受合力的冲量(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

3.一质量为65kg的人带着一个5.0kg的铅球,在冰上以1.0 m·s-1的速度向前滑行,当把铅球以5.0 m·s-1的速度向前抛出以后,滑冰者的速度变为多少?

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做负功。(两空

均填一定或不一定)

5.保守力做功的大小与路径;摩擦力做功的大小与路径。势能的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择,势能的增量与势能零点的选择。(四个空均填有关或无关)

6.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滑块由轻绳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T1、T2为两绳子的张力,求T1:T2、T2:F。

7.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的磅秤上,当电梯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a时,此人的视重为多大?当电梯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时,此人的视重又是多大?什么情况下,他的视重为零?

8.一个物体在水平冰面上沿直线滑行,在某位置时,其速度为V0,经过路程x后停下来,求物体与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9.总质量为M的载货气球,在空中正以一定的加速度a降落,为了给气球以向上的加速度a。需将货物减轻多少?设气球的浮力不变,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0.质量为m的弹头,以水平速度V0射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砂箱中,设砂箱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μ,求砂箱被射中后能滑行的距离。

11.质量m=2kg的质点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位于X=0处时速率为V1=2m/s,质点在沿OX方向的合外力F=(2x+1)N作用下运动,求质点运动到X=2m处时的速率。

12.一质量m=2.0kg的木块由h=0.40 m高处落在一竖直弹簧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0 N·m-1,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第三章刚体的转动

一、复习要求

1.理解刚体的概念,了解平动和转动的特点。

2.理解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理解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3. 会计算简单情况下刚体的质心。

4.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的概念,会计算简单情况下刚体的转动惯量,初步掌握定轴转动刚体的转动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5.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概念,初步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复习要点:

1、什么是刚体?在国际单位制中角坐标和角位移的单位是什么?

2、在匀变速转动公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对比中。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角量与哪些线量相对应,角量与线量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力矩?力矩矢量的方向如何确定?什么叫冲量矩?

4、什么是转动惯量?转动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哪些对应之处?

5、什么是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对比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后,有什么对应之处?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3-1;3-2;3-3;3-4;3-5;3-6。

(二)补充题:

1.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角动量(填一定或不一定)为零。

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直线外任选一点O为参考点,若该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相对于点O的角动量常量;若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相对于点O的角动量常量。(三空均填是或不是)

3.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质点的动量,质点相对于圆心的角动量。(两空均填守恒或不守恒)

4.一刚体由静止开始,绕定轴作匀角加速转动,测得刚体上某点的切向加速度为a1,法向加速度为a2,试证明a2/a1=2θ,其中θ为任意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5.一轮子的质量为50kg,半径为1.80m,能绕它的中垂轴转动,用一个19.6N的恒力沿圆盘边缘的切线方向作用于圆盘轮上,试计算轮子转动的角加速度,以及开始转动后

经过5 s轮子所转过的角度和这时轮子对轴的角动量。

6.A、B两个溜冰人,他们的质量各为70kg,各以4m·s-1的速度在相距1.5m的平行线上相对滑行,当他们要相遇而过时,两人互相拉起手,因而绕他们的对称中心作圆周运动,将此二人作一个系统。求:①该系统的总动量和总角动量。②求开始作圆周运动的角加速度。

第四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复习要求

1.理解振幅、周期、频率、圆频率、相位和初位相等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

2.掌握简谐振动的特征和运动方程。了解简谐振动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与转化规律。

3.了解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特点。

4.理解波、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等概念,掌握其关系式。

5.初步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明确波动方程与振动方程的联系和区别。

6.了解波的叠加原理以及波的干涉和衍射。

二、复习题

1、什么是简谐振动?什么情况下弹簧振子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同号的?什么情况下是异号的?

2、弹簧振子当其(1)通过平衡位置时,(2)达到最大位移时。

在速度、加速度、动能、弹性势能中,哪几个达到最大值?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是什么?声波和水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4、什么叫波的衍射?波的干涉?什么叫相干波?

5、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

(二)补充题:

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为x=0.050cos(10πt-π/4)(SI制),

该振动的振幅A= ,圆频率ω= ,初相φ=。

2.一质点的振动方程是x=Acos(ωt+φ),质点的质量为m,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υ0= ,质点的最大加速度a m= ,振动系统的机械能E= 。

3.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

x1=4cos(5πt-π/4)cm

x2=3cos(5πt-3π/4)cm

则合振动的振幅A= 。

4.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y=0.05cos(10πt-4πx)(SI 制)

则这列波的振幅A= ,频率ν= ,波长λ= ,波向x 轴 方向传播。

5.已知振动方程X=0.1Cos(20πt+π/3 ),式中X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为s 。求:(1)

振幅、频率、圆频率、周期和初相位;(2)t=2s 时的相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6.一个质量为0.1kg 的物体作简谐振动,其振幅为0.01m ,加速度的最大值为0.04m/s 2,

求(1)振动周期;(2)通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3)总能量。

7.一平面简谐波以200m/s -1的速度沿OX 轴正向传播,已知在原点处的质点按

y=0.03Cos10πt 的规律振动,试求:(1)波动议程;(2)在X=10m 处的质点的振动议程;

(3)在t=0.05s 时,在原点处和在X=20m 处质点的位移各是多少? 第五章 气体动理论

一、复习要求

1.了解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2.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简单习题。

3.理解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三种统计速率。

4.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及统计意义。能运用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计算相关宏观量及微观量的平均值。.

二、复习要点:

1、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注意统计观点。

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什么?注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

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阿伏加德罗公式是什么?

4、气体分子的三种统计速度是什么?怎样计算?

5、什么叫热力学温标?什么叫气体系统的平衡态?

6、什么是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5-1;5-3;5-4;5-5;5-6;5-7。

(二)补充题:

1.在不受 影响的条件下,热力学系统的 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2.公式kT 23=ε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的 就越大,表示平均说来物体内部分子 越激烈。

3.若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的温度、压强、质量均相同,则它们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均填相同或不相同)

4.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装在一个密闭的不变形的容器中,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气体分子的密度,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5.氦气处于压强P=1.0atm,温度t=27℃的状态。(1)计算1 m3体积中的氦气分子数;(2)氦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K=1.38×10-23 J·K-1,μ=4g·mol-1)6.试用气体动理论解释:当温度升高时,只要适当地增大容器的容积,就可以使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7.一瓶氧气和一瓶氢气具有相同的压强和温度。

(1)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2)它们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是否相同?

8.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恒定时,其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当体积保持恒定时,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微观角度看来,这两种使压强增大过程有何区别?(提示:由P=nkT推出)

9.判断正误:

(1)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则它们分子的平均平动能相同()

(2)平动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

(3)系统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叫平衡态()

10.2×10-3kg的氮气,在温度为27℃时占有体积2升。求它的压强多大?如果将这些氮气的压强加倍,温度升到127℃,求它的体积。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

一、复习要求

1.理解内能、功、热量等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应用。 2.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功、热量、内能增量的计算。

3.了解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4.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二、复习要点:

1、什么是系统的内能?为什么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2、改变系统内能的方法有哪两种?

3、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什么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

4、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

5、在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Q、△E、A各等于多少?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6-1;6-2;6-3;6-4;6-5;6-6;6-7;6-9。

(二)补充题:

1.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气体向外

界放热620J,则气体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E2 - E1= J。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内能,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

3.克劳修斯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不可能把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

4.开尔文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使之完全变为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的。

6.一定质量的气体吸热200卡,气体对外做功500焦耳,求气体内能的变化。

7.一定质量的空气,吸热410卡,并保持在1个大气压下膨胀,体积由10升增加到15升,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内能改变多大?

8.一瓶氧气,在高速运输过程中突然被迫停下来,瓶内氧气的压强和温度会升高,请解释这个现象。

9.在标准状态下,质量为0.016kg氧气,分别经历下述过程都从外界吸收80卡热量,氧气可看成理想气体C V=(5/2)R

(1)若是等容过程,求氧气的终态压强。

(2)若是等压过程,求氧气内能的变化。

10.理想热机作卡诺循环,低温热源温度为280K,效率为40%,要使效率提高到50%,高温热源的温度应提高多少?

第七章静电场

一、复习要求

1.理解点电荷概念。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2.掌握电场强度概念及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会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3.掌握真空中的高斯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4. 理解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理解电势与电势差的概念;会用计算电势的基本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会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知道静电平衡时导体的基本特性。

6.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二、复习要点:

1、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传递的?

2、电场能有什么特征?

3、高斯定理说明了静电场是什么样的场?环路定理说明了静电场是什么场?

4、静电场力作功有什么特点?静电力是什么样的力?

5、等势面有哪些性质?

6、静电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导体在静电平衡时的性质有哪些?

7、什么是孤立导体的电容?什么是电容器的电容?

8、①场强大的地方,电势是否一定高?电势高的地方场强是否一定大?②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是否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是否一定为零?③场强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是否一定相等。

9、一电场中①如果把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需反抗电场力作功,问a、b两点中哪一点电势高?②如果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势能减少,问c,d两点中哪一点电势高?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7-1;7-2;7-4;7-6;7-7;7-9;7-10;7-11;7-12;7-13;7-14;7-16;7-17。

(二)补充题:

1.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总是从电势处向电势处运动(填

高或低),电场力对电子做功,电子的电势能(填增加或减少)。

U b

2.静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为 U a< U b,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电势能。

3.两个同号的点电荷相距r,要使它们的电势能增加一倍,则应该。

A.电场力做功使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增大为2r

B.电场力做功使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增大为4r

C.外力做功使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少为r/2

D.外力做功使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少为r/4

4.在一对等量同号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点O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为零

B.点O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不为零

C.点O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为零

D.点O的电场强度不为零,电势为零(取无限远处为电势参考点)

5.在一个负点电荷激发的电场中,将一个电子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限远的过程中,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少

B.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增加

C.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少

D.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增加

6.高斯面内没有电荷时,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为零,高斯面上的场强处处为零时,高斯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为零。(两空均填一定或不一定)7.在静电场中作一球形高斯面,A、B分别为球面内的两点,把一个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时,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的分布,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两空均填改变或不改变)

8.将2X10-9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外力作正功10×10-8J。求A、B两点的电势差,A、B两点哪一点电势较高?(答:-50V,B点电势高)

9.有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面内外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10.在半径为R1、R2 (R1

11.半径为R1的金属球带有电荷q,球外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2和R3的同心金属球壳。试计算内球与球壳之间的电场强度分布和电势差。

第八章在流电路

一、复习要求

1.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和电流强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电流的功和功率,了解焦耳定律。

3.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4.理解三种形式的欧姆定律,会用三种形式的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电路问题。

二、复习要点:

1、什么是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电动势的定义式如何?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电动势、电势差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3、如果电路不是由纯电阻组成,电功和电热应怎样计算?

4、什么叫超导现象?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8-1;8-2;8-3;8-4;8-5;8-6;8-7;8-8;8-9;8-10;8-11;8-12。

(二)补充题:

1.有一只110伏8瓦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伏的电源上,需要串联多大阻值的电阻?该电阻应用多大瓦数的?

2.有一只220伏,60瓦的电灯,接在220伏的电源上,试求通过电灯的电流和电灯在220伏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如果每晚用电3小时,一个月消耗电能为多少千瓦时?

3.有一电池用3欧的电阻连接时,路端电压为6伏,用5欧的电阻连接时,路端电压为8伏。求电池的内电阻和电动势。

4.已知通过AB的电流为I,写出A、B两端的电压。

·B

R ε r

I

5、已知,ε1=4V,ε2=2.4V,R1=2Ω,R2=2Ω,R3=3Ω,求: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

(2)A、B两点间的电压。

A

R3

第九章稳恒磁场

一、复习要求

1.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

2.会用毕─萨定律计算某些典型载流导体的磁场。

3.会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简单的、电流分布具有对称性的电流的磁场。

4.深入理解安培力公式和洛仑兹力公式,会计算磁场对载流直导线的安培力的大小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洛仑兹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

二、复习要点:

1、奥斯特实验表明了什么?安培磁性起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2、磁感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有什么类似之处?电荷元dq产生的场强dE与毕奥—萨伐尔定律对比有什么类似之处?

3、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与载流圆环导线轴线上磁场方向怎样确定?磁感应强度怎样计算?

4、磁感应线有什么特征?磁感应线数等于什么?

5、什么叫磁通量?磁通量的正、负如何确定?

6、磁场中的高斯定理说明磁场是哪一种场?安培环路定理说明磁场是哪一种场?与静电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7、什么叫洛仑兹力?怎样计算?什么叫安培力?怎样计算?

8、什么叫磁力矩?什么叫磁矩?二者有什么关系?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9-2;9-3;9-4;9-5;9-7;9-8;9-9;9-10;9-11;9-12。

(二)补充题:

1.一电荷以速度 运动,它既 电场,又 磁场。(填产生或不产生)

2.一电子以速率υ进入某一区域,如果观测到该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区域 。

A . 一定没有电场,但不一定没有磁场

B . 一定没有电场,也一定没有磁场

C . 一定有电场,但不一定有磁场

D . 既可能有电场,也可能有磁场

3.磁场是 产生的场。磁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 有作用力。

4.通以稳恒电流的长直导线,在其周围空间 。

A .只产生电场

B .只产生磁场

C .既产生电场,又产生磁场

D .既不产生电场,又不产生磁场

5.在仅考虑磁场力的条件下,如果一个平面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为

零,则它 不运动(填一定或不一定)。 6.电流元 在磁场 中受到的安培力 。 7.当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电荷以速度 射入均匀磁场 中时,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 ,运动周期T= 。

8.一长直螺线管,每厘米有20匝,当导线中通有10A 的电流时,求螺线管轴线上B

的大小。

9.有一长为L=2.5×10-2米的直导线,通有I=15安的电流,此直导线被放置在磁感强

度大小为B=0.2T 的匀强磁场中,并与磁场方向成30°角,求导线所受的磁场力。

10.当一直径为0.02米的10匝圆形线圈通以0.15A 电流时,其磁矩为多大?若将这

个线圈放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5T 的匀强磁场中,所受的最大磁力矩为多少?

第十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一、复习要求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流的方向。

2.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了解涡旋电场和静电场的联系与区别。

二、复习要点:

1、什么是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数学表达式。

3、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这两者所对应的非静电力分别

是什么?

4、涡旋电场是怎样产生的?它与静电场有何不同?

5、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的两个假说是什么?

6、什么叫电磁波?它有哪些性质?它的传播需要媒质吗?

l Id B =F d υ B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10-1;10-2;10-3;10-4;10-5;10-6;10-7;10-9;10-10;10-11;10-13。

(二)补充题:

1.引起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 ; 电场是引起感生电动势的原因。

2.如图3所示,AB 、CD 为两均匀金属棒,各长1.0m ,放在B=2.0T 的均匀磁场中,

AB 、CD 可以在导轨上自由滑动,当两棒在导轨上分别以υ1=4.0 m ·s -1 ,υ2= 2.0m ·s -1 向

右做匀速运动时,求ABCD 导体框中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ε=4.0v,方向沿导体回路的逆时针方向.

3.如图4所示,一金属杆ob 在均匀磁场中绕一端o 作匀角速转动。已知杆长L=20

㎝,转速n=5.0rev ·s -1,B=0.20T 。求杆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并指出哪端电势

较高?

答案: ε=0.13v,方向由o 指向b.

4.将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ABC 导体回路,置于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若磁感应强度以恒定的dB/dt 速率减小,导体回路的电阻为R ,如图5所示。求导体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有一面积S=6 mm 2的密绕线圈共50匝,放入B=0.25T 的均匀磁场中,且B 的方向与线圈的轴线平行,若使磁场B 在0.05秒内均匀地下降为零,求线圈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6.有一无限长螺线管,每米有线圈800

匝,在其中心放置一个圆形小线圈,其匝数

为30,半径为1.0厘米,且使其轴与无限长螺丝管平行,若在0.01秒内,使螺丝管中电流均匀地从0增加到5.0A,求圆形小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多大?

7.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T 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0.5米的导体棒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如果让此导体沿图示的方向以速度V=4米/秒向右移动,试求:

(1) 导体棒内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 导体棒两端电势差U ab (10-10)

8.处于匀强磁场中的导体回路abcd ,其边ab 可以滑动,若磁感应强度B=0.5T ,电阻R=0.5Ω,ab 边长L=0.5米,ab 边向右匀速运动的速率为v=4米/秒,求(1)作用在ab 边上的外力;(2)外力消耗的功率。 9.电磁波是 波,电矢量 和磁矢量 相互 ,且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 与 的相位 (填相同或相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为 。 第十一章 物理光学

一、复习要求

1.理解光的相干条件;理解光程的概念;会进行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及光程差的简单计算;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的原理。

2.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了解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3.了解光的电磁本性。

4.理解光的量子性;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二、复习要点:

1、光波的相干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干光源?

2、杨氏实验中亮纹或者暗纹的条件是什么?相邻两明纹(暗纹)中心距离Δχ=?

3、什么叫光程?半波损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阳光下的油膜、肥皂膜上呈现彩色条纹?

5、什么是惠更斯—菲湿耳原理?

6、光是横波还是纵波?偏振现象证明了什么?

7、什么是光电效应?当我们增大入射光强度,会不会增大光电子的初动能?

8、什么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9、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11-1;11-2;11-3;11-4;11-6;11-7;11-8。

(二)补充题:

1.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由a 点传到b 点相位改变了π,则对应的光程差为 ( )

A. λ/2n

B. n λ/2

C. λ/2

D. λ

B B E

E

2.光波从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当它在界面上反射时,其()

A.相位不变 B.频率增大 C.相位突变π D.频率减小

3.两束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束光的,

和。

4.一束波长为λ的光线,投射到一双缝上,在观察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对应于第一级暗纹的光程差为。

5.用有两个波长成分的光束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其中一种波长为λ1=550nm,已知双缝间距为0.600mm,观察屏与缝之间的距离为1.20m,屏上λ1的第6级明纹中心与未知波长的光的第5级明纹中心重合。求:

(1)屏上λ1的第3级明纹中心的位置;

(2)未知光的波长λ 2 。

6.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在距双缝1.10m处的观察屏上测出第7条暗纹中心与中央明纹中心相距2.5cm,双缝间距为1.5O×10-4m。求:

(1)入射光的波长λ;(2)条纹间距△y。

7.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射向单缝并通过透镜在焦平面处的观察屏上形成衍射条纹。当缝宽a增大时,衍射图样的中央明纹的线宽度,当a不变而入射光波长λ变大时,中央明纹的线宽度。(两空均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光电效应实验中,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则光电效应的红限频率

ν0=。

9.波长为λ的单色光,其光子的能量ε=,动量P=。

10.金属钠的红限为4.39×1014Hz,求(1)金属钠的逸出功;(2)以波长500nm的光入射时的遏止电势差。

11.用波长为400nm的紫光去照射某种金属,观察到光电效应,同时测得遏止电势差为1.24V,试求该金属的红限和逸出功。

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简介

一、复习要求

1.理解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理解长度收缩、时间延缓和同时性的相对性;理解狭义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

2.了解原子光谱和特征谱线;了解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的内容和能级、基态、激发态的概念;了解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3.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了解波函数的统计意义;了解不确定性原理。

二、复习要点:

1、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否定了什么?证明了什么?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哪两条?

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的三个结论是什么?

4、什么是质能关系式?什么叫静能?

三、复习题

(一)教材上的习题:

习题12-2;12-3;12-4;12-5;12-6;12-7。

(二)补充题: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原理和原理。

2.静止质量为m0、以速度u运动的粒子,其总质量m=,总能量E= 。

3.能量为E、动量为P的实物粒子,其频率ν= ,德布罗意波长λ= 。4.具有200万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它的质量是电子的静质量的多少倍?

5.有一基本粒子,其质量为静质量的10倍,试求其速度。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L K dt d l d E φ ,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力线不是闭合曲线。 (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2.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周期是 (A) 2.62s (B) 2.40s (C) 2.20s (D) 2.00s 3.横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 的波形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 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0)/(cos φω+-=u x t A y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D) })]/([cos{0φω++=u x t A y 5.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20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0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A )100000A (B )40000A (C )50000A (D )60000 A 6.若星光的波长按55000A 计算,孔镜为127cm 的大型望远镜所能分辨的两颗星2 4 1

自然科学期末考试题

09-学前教育班自然科学期末考试题 出题人:姜玉华份数:130 一、填空:(30分) 1、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是力的作用;箭从拉弯的弓弦上射出去,是弓对它的 力的作用;皮带运输机运送货物,是靠皮带对货物的力来完成的。2、在平稳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列车在。 3、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物体,物体没有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静摩擦力;如果力的大小恰好使物体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 4、在电梯的顶棚通过弹簧秤悬挂一重物,当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一瞬间,弹簧秤的示数将,电梯由静止开始下降的一瞬间,弹簧称示数将。 5、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跟空气混合后遇火爆炸。 二、选择:(20分) 1、地球自西向东转,这对跳远运动员来说{ } A 运动员面向东跳最有利。 B 运动员面向西跳最有利。 C运动员面向南或北跳最有利。 D 地球自转不影响运动员成绩。 2、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某一刻,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乙。 B 甲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 C甲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3、下列说法中,一般有机物所不具有的是{ } A难溶于水B易燃烧 C不易导电D反应速度快 4、下列操作中,不能达到消毒作用的是{ } A用食盐水洗涤B用75%的酒精洗涤 C开水煮沸D紫外线照射 5、下列物质中:(1)天然气(2)液化石油气(3)沼气(4)水煤气其中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有{ } A(1)和(2)B(1)和(3)C(2)D(2)和(3) 三、判断:(20分) 1、一位同学沿着200米跑道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处,他跑的路程是200米,位移是0米。 ()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很大。() 3、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只受滚动摩擦力,不受重力作用。() 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小球,靠在一起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只有弹力作用()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上册)10套附答案

n 3 电机学院 200_5_–200_6_学年第_二_学期 《大学物理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 2006.7 开课学院: ,专业: 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90 分钟 考生: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一、填充題(共30分,每空格2分) 1.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62x t t m =-,则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s 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___,在该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系一小球,绳长0.9L m =,现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OA 后自由释放,小球沿圆弧落至C 点时,30OC OA θ=o 与成,则 小球在C 点时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10g m s =)。 3.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215 5.010cos(5t )6x p p -=?m 、211 3.010cos(5t )6 x p p -=?m 。则其合振动的频率 为_____________,振幅为 ,初相为 。 4、如图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400d nm =的薄膜,为 2 1.40n =, 且12n n n >>3,则反射光中 nm ,

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透射光中 nm 和___________ nm 可见光得到加强。 5.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s m 300的平面波,波 长为___________,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差为3 π ,则此两点相距 ___m 。 6.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折射率为1.4的液体上,反射光是全偏振光,则此光束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題(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一质点运动时,0=n a ,t a c =(c 是不为零的常量),此质点作( )。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曲线运动; (C )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2.质量为1m kg =的质点,在平面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3t ,315t y -=(SI 制),则在t=2s 时,所受合外力为( ) (A) 7j ? ; (B) j ?12- ; (C) j ?6- ; (D) j i ? ?+6 3.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振幅的4 1 时,其动能为振动 总能量的?( ) (A ) 916 (B )1116 (C )1316 (D )1516 4.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 射角为300的方向上,若单逢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 ) (A.) λ (B) 1.5λ (C) 2λ (D) 3λ 5. 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以速率v 在水平方向滑行,质量为m 的物体从h 高处直落到车子里,两者合在一起后的运动速率是( ) (A.) M M m v + (B). (C). (D).v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 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A、金 B、银 C、铜 D、铁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5、我国的种茶养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6、我国的天文学不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 ()8、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叫核的聚变。 ()9、南北大运河以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闻名于世。 ()10、“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空间”,时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塞尔维特血液小循环的主要内容: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 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

12 级 小学教育 专业《 自然科学 》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 2 )卷 注意事项: 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开(闭)卷 4、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复查人 得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 评卷人 1、下列哪位是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 A.牛顿 B. 伽利略 C.恩格斯 D.达尔文 2、下列不属于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的是( ) A.比较—分类法B. 分析—综合法C. 归纳—演绎法D. 数学方法 3、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是 ( ) A. 恒星 B.宇宙 C.银河系 D.星云 4 、细胞内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5、关于加速度的正确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火车刚开启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 C.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 6、关于四季的产生,正确说法是( ) A.有一定的气候意义 B.完全是由于气候的分类需要 班级 姓名 学 号 密 封 装 订 线

C.东、西方四季分明 D.不是一种天文现象 7、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A.捕获光能,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 B.本身分解放出氧气 C.本身吸收二氧化碳 D.是植物的营养素 8、下列属于小学生的营养和膳食应该做到的是() A.保证吃好早餐 B.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C.重视户外活动 D.以上都是 9、土地作为资源有如下主要特征,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生产能力 B. 数量是无限的 C. 具有固定的空间的地域 D. 土地利用具有时间性 10、目前,已知的金属元素有()种 A.79 B.84 C.89 D.104 11、水作为一种煤质,他的临界角为() A.40.5度 B.47度 C.48度 D.48.5度 12、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点小于()的物体 A.5米 B.8米 C.10米 D.15米 13、我们通常离墙()才可以听到回声 A.12米 B.15米 C.17米 D.20米 14、以下不属于生物成分的一项是() A.生产者 B.组织者 C. 消费者D。分解者 15、根据地表环境中的水分状况,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类型可分为三类, 以下说法不属于该基本类型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答案

第三军医大学2011-2012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C 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xxx 级 专业: xxx 答案部分,(卷面共有2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共10小题) 1.C 2.C 3.C 4.D 5.B 6.C 7.D 8.C 9.A 10.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共10小题) 1.m k d 2 2.20kx ;2021 kx -;2021kx 3.一个均匀带电的球壳产生的电场 4.θ cos mg . 5.θcot g . 6.2s rad 8.0-?=β 1s rad 8.0-?=ω 2s m 51.0-?='a 7.GMR m 8.v v v v ≠=? ?, 9.1P 和2P 两点的位置.10.j i ??22+-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60分,共6小题) 1. (a) m /s;kg 56.111.0?+-j i ρρ (b) N 31222j i ρρ+- . 2. (a) Yes, there is no torque; (b) 202202/])([mu mbu C C ++ 3.(a)m/s 14 (b) 1470 N 4.解 设该圆柱面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借助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在距离r 处的场强公式,即r E 0π2ελ=,可推出带电圆柱面上宽度为θd d R l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在圆柱

2 轴线上任意点产生的场强为 =E ρd r 0π2ε λ-0R ρ=000π2d cos R R R ρεθθσ- =θθθεθσ)d sin (cos π2cos 0 0j i ρρ+-. 式中用到宽度为dl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荷线密度θθσσλd cos d 0R l ==,0R ρ为从 原点O 点到无限长带电直线垂直距离方向上的单位矢量,i ρ,j ρ为X ,Y 方向的单位矢量。 因此,圆柱轴线Z 上的总场强为柱面上所有带电直线产生E ρd 的矢量和,即 ??+-==Q j i E E πθθθεθσ2000)d sin (cos π2cos d ρρρρ=i 002εσ- 方向沿X 轴负方向 5.解 设邮件在隧道P 点,如图所示,其在距离地心为r 处所受到的万有引力为 23π34r m r G f ??-=ρ r m G )π34 (ρ-= 式中的负号表示f ρ与r ρ的方向相反,m 为邮件的质量。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22d )π34(dt r m r m G =-ρ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大学物理 》下期末考试 有答案

《大学物理》(下)期末统考试题(A 卷) 说明 1考试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请把答题纸撕下。 一、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Acos(ωt+φ),当时间t=T/4(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A) -Aωsinφ; (B) Aωsinφ; (C) -Aωcosφ; (D) Aωcosφ 参考解:v =dx/dt = -A ωsin (ωt+φ) ,cos )sin(2 4/?ω?ωπA A v T T t -=+?-== ∴选(C) 2.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A) 7/6 (B) 9/16 (C) 11/16 (D )13/16 (E) 15/16 参考解:,1615)(221242122122 1221=-=kA k kA kA mv A ∴选(E ) 3.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参考解:这里的条件是“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平衡位置时的形变最大,所以势能动能最大,这时动能也最大;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最大位移处时形变最小,所以势能也最小,这时动能也最小。质元的机械能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中,同时也把该机械能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选(D )

4.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 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 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参考解:半波损失现象发生在波由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现象中。两束光分别经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是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同时存在着半波损失。所以,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是2n 2 e 。 ∴选(A ) 5.波长λ=50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d=12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2m (B) 1m (C) 0.5m (D) 0.2m ; (E) 0.1m 参考解:由单缝衍射的暗纹公式, asin φ = 3λ, 和单缝衍射装置的几何关系 ftg φ = d/2, 另,当φ角很小时 sin φ = tg φ, 有 1103 310500061025.0101232==?=---?????λa d f (m ) , ∴选(B ) 6.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参考解:从我们做过的实验的经历和实验装置可知,最为准确的方法光栅衍射实验,其次是牛顿环实验。 ∴选(D ) 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 (C) 3 I 0 / 8. (D) 3 I 0 / 4. 参考解:穿过第一个偏振片自然光的光强为I 0/2。随后,使用马吕斯定律,出射光强 10201 60cos I I I == ∴ 选(A ) n 3

《自然科学基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维生素C属于。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和。 6.新陈代谢包括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人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 )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 C.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D.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 B.垂直于地面 C.垂直于水平面D.与海拔高度有关 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 )元素的化合物。 A.氢 B·氧 C.氮D·碳 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内胎“放炮” B.铜器上长铜绿 C.蜡受热熔化 D.气球爆炸 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牛奶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库

1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6+3t-5t 3 ,则该质点作 ( D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2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x 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示。设21t t →时间合力作功为 A 1,32t t →时间合力作功为A 2,43t t → 3 C ) (A )01?A ,02?A ,03?A (B )01?A ,02?A , 03?A (C )01=A ,02?A ,03?A (D )01=A ,02?A ,03?A 3 关于静摩擦力作功,指出下述正确者( C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在任何情况下,每个静摩擦力都不作功。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必定静止。 (C )彼此以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两个静摩擦力作功之和等于 零。 4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经过时间T 转动一圈,那么在2T 的时间,其平均 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B ) (A ) , (B ) 0, (C )0, 0 (D ) T R π2, 0 5、质点在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1t ?,速率由0增加到υ;在2t ?, 由υ增加到υ2。设该力在1t ?,冲量大小为1I ,所作的功为1A ;在2t ?,冲量大小为2I , 所作的功为2A ,则( D ) A .2121;I I A A <= B. 2121;I I A A >= C. 2121;I I A A => D. 2121;I I A A =< 6如图示两个质量分别为B A m m 和的物体A 和B 一起在水平面上沿x 轴正向作匀减速直线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μ,则A 作用于B 的静摩擦力F 的 大小和方向分别为(D ) 轴正向相反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反 与、x a m D x a m x g m x g m B B B B ,,C ,B ,A μμT R π2T R π2T R π2t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1、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银 C 、铜 2、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4、 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 、泛函分析 、数理逻辑 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 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6、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球形 、椭球体 、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梨状体 D 、苹果形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填空 1、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 和 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_ 。 3、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 、 ____ 、 _____ 三大阶段。 4、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 科学、_科学、 ____________ 科学所构成。 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7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核酸可分为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二、选择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

2008年下学期2007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A 卷) 一、选择题(共27分) 1. (本题3分) (2717) 距一根载有电流为3×104 A 的电线1 m 处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3×10-5 T . (B) 6×10-3 T . (C) 1.9×10-2T . (D) 0.6 T . (已知真空的磁导率μ0 =4π×10-7 T ·m/A) [ ] 2. (本题3分)(2391) 一电子以速度v 垂直地进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A) 正比于B ,反比于v 2. (B) 反比于B ,正比于v 2. (C) 正比于B ,反比于v . (D) 反比于B ,反比于v . [ ] 3. (本题3分)(2594) 有一矩形线圈AOCD ,通以如图示方向的电流I ,将它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一致,线圈平面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α,α < 90°.若AO 边在y 轴上,且线圈可绕y 轴自由转动,则线圈将 (A) 转动使α 角减小. (B) 转动使α角增大. (C) 不会发生转动. (D) 如何转动尚不能判定. [ ] 4. (本题3分)(2314) 如图所示,M 、N 为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金属导轨,ab 与cd 为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自由滑动的两根直裸导线.外磁场垂直水平面向上.当外力使 ab 向右平移时,cd (A) 不动. (B) 转动.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 5. (本题3分)(2125) 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 v . (B) Bl v sin α. (C) Bl v cos α. (D) 0. [ ] 6. (本题3分)(2421) 已知一螺绕环的自感系数为L .若将该螺绕环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c a b d N M B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 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 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 三、元素周期律 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 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 次大综合 三、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和热力学 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 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 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 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 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 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思考题 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 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 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 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 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 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目录 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答: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确立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在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随着恩格斯这部着作中译本于 1929 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以后, 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的哲学着作和,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和辩证法、开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答:重大意义:第一,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6.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 程? 答: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所谓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过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①所谓对称,是指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最高的对称性就是在一切变换下都不变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实际上对应着无序,最对称的世界时没有任何秩序和结构的,没有任何特殊方向的特殊点,这是平衡态的特征】。②与对称相反,破缺是指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它实际上是对应着系统的有序状态。【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③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A 卷) 一、选择题(共27分) 1. (本题3分) 距一根载有电流为3×104 A 的电线1 m 处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3×10-5 T . (B) 6×10-3 T . (C) 1.9×10-2T . (D) 0.6 T . (已知真空的磁导率μ0 =4π×10-7 T ·m/A) [ ] 2. (本题3分) 一电子以速度v 垂直地进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A) 正比于B ,反比于v 2. (B) 反比于B ,正比于v 2. (C) 正比于B ,反比于v . (D) 反比于B ,反比于v . [ ] 3. (本题3分) 有一矩形线圈AOCD ,通以如图示方向的电流I ,将它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一致,线圈平面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α,α < 90°.若AO 边在y 轴上,且线圈可绕y 轴自由转动,则线圈将 (A) 转动使α 角减小. (B) 转动使α角增大. (C) 不会发生转动. (D) 如何转动尚不能判定. [ ] 4. (本题3分) 如图所示,M 、N 为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金属导轨,ab 与cd 为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自由滑动的两根直裸导线.外磁场垂直水平面向上.当外力使 ab 向右平移时,cd (A) 不动. (B) 转动.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 5. (本题3分) 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 v . (B) Bl v sin α. (C) Bl v cos α. (D) 0. [ ] 6. (本题3分) 已知一螺绕环的自感系数为L .若将该螺绕环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c a b d N M B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 内容: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5)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特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其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辩证的论述了人、自然与社会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要达到“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由此使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及冲突得到解决,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统一。随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自然理论的内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我带来的当代启示如下:(1)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须以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支撑,企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构建一个企业、社会与政府的多方协作平台。(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循环持续的生产方式,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时转变“官本位”思想,向现代新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国家应坚持环境保护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增强其贯彻力度。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特点:1.生态自然观倡导人人平等;2. 生态自然观坚持整体性的思想,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3.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4.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启示同上1)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体化 的特征。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