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单位:

班级:

实验操作人:实验同组人: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验操作时间:

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分析叶绿素铜钠的纯度,计算产率。

2.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叶绿素并算提取率。

3.利用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

4.初步研究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茎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催化剂。叶绿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通常说的叶绿素是指由多种含镁卟啉化合物共存的混合物,有a,b两种R=CH3者为a型

R=CHO者为b 型

叶绿素一旦离开活性植物体,就很不稳定,;把叶绿素转化为叶绿素铜钠盐,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叶绿素铜钠盐也有a,b型。

b 型中的—CHO在多步反应中易被氧化,以钠盐形式存在。

将蚕沙中萃取的叶绿素粗品(无溶剂物称糊状叶绿素),经皂化、置铜、纯化和成盐等几步后,就可得出叶绿素铜钠盐成品。

鉴别叶绿素铜钠盐的纯度要看它的吸光度(E1%1cm405nm),在

规定条件下,吸光度值大,叶绿素铜钠盐含量高。其中E1%1cm不低于568。

利用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对产品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测定叶绿素铜钠质

量的三项指标:吸光度比值、游离铜含量、干燥失重。

a和叶绿素b分子式如下:

叶绿素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子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一个被四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钠盐:

C55H72MgN4O5+ 2 NaOH →C34H30O5N4MgNa2+ CH3OH + C20H39OH

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素酸:

C34H30O5N4MgNa2 + 4 H+→ C34H34O5N4 + Mg2+ + 2 Na+

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C34H34O5N4 + Cu2+→C34H34O5N4Cu + 2 H+

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

蚕粪叶绿素铜钠盐的光谱特性蚕粪叶绿素铜钠盐水溶液在360~700之间有2个吸收峰在波长440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为114;在630处有一较小的吸收峰,其吸光度为017"在波长440的吸收峰为叶绿素铜钠盐特有,而在630处的吸收峰为叶绿素特有,叶绿素铜钠盐的含量约是蚕粪中叶绿素含量的2倍,所以试验中均采用440的波长测定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下图是蚕粪叶绿素铜钠盐的光谱特性[5]。

本实验采用稀碱性溶液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成分分析方法:叶绿素酸铜钠含量、产品酸碱度、产品干燥失重、游离铜均按GB 3262-82中规定方法进行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一)、试剂:

A、叶绿素铜钠合成

101.3g干竹叶,95%乙醇(>600),5%固体NaOH,浓盐酸,丙酮,500-600mL石油醚,CuSO4,蒸馏水,40%乙醇,5%NaOH水溶液,5%NaOH-乙醇溶液,温度计

B、叶绿素铜钠质量分析

1、磷酸盐缓冲液(pH=7.5)取0.15mol/L磷酸氢二钠与同浓度的磷酸氢二钾以21:4混合

(二)、仪器:

A、叶绿素铜钠合成

粉碎机,带温度计,搅拌器的烧瓶1个,回流冷凝管1支,恒温槽,100ml个烧瓶,冷凝管,1个抽滤瓶及漏斗,胶管若干,玻璃棒,100mL量筒1个,500ml圆底烧瓶,旋转蒸发器一台,台氏天平1台,试纸若干

B、叶绿素铜钠质量分析

751分光光度计1台,台式天平、分析天平各一台

四、实验步骤

(一)叶绿素铜钠的合成

1、蚕沙的浸泡及溶液的合成:

称取干燥蚕沙50g于500ml的烧杯中,加适量水润洗,加入150ml 80%的丙酮溶液使其完全浸没,置于30-4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回流,3小时后取出并立即过滤,滤渣复浸一次。分离得墨绿色溶液转入500ml圆底烧瓶,于60-70℃水浴蒸出丙酮,当温度计读数骤然下降时,蒸发结束。回收的丙酮可循环用于下一批蚕沙的浸泡,将剩下的溶液从圆底烧杯移至布氏漏斗,抽滤浓缩、风干、称量。

2、皂化:

将浓缩液置于带搅拌子三口烧瓶中,用2%到5%NaOH水溶液调节使其p H等于11,用水浴加热在60℃下皂化回流0.5到1小时,收取下层。

3、萃取:

将皂化液冷却后转入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石油醚萃取2-3次,除去杂质(黄色)静置分层,下层为可溶性叶绿酸盐(绿色),取下层溶液,上层溶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回收石油醚。平行萃取3次。

4、调酸铜代:

将下层溶液装入三口烧瓶中,往其中慢慢加入稀(1:1)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7后,按卒取液:加入20ml10%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硫酸铜,搅拌均匀后,再用盐酸将溶液调节pH为2-3,60℃搅拌1小时。

趁热过滤,用95%乙醇洗涤4次后抽干。合并滤液和洗液,加入2-3倍的纯水,析出叶绿素铜,静置4小时后过滤,滤饼用适量石

油醚洗涤3次至石油醚层变为浅绿色,以除去其中的H+

Cl及残留的叶黄素和其他有机杂质。

5、成盐:

洗涤结束后滤干,滤饼用丙酮溶解,加入5%NaOH-乙醇溶液,调节pH为11,搅拌,成盐(用滤纸法检验成盐情况:用玻棒点少许溶液放在滤纸上,滤纸不显绿色则说明完全成盐),过滤,滤饼用95%乙醇洗涤4次。取滤液于小烧杯在60℃下加热蒸发以除去水分得墨绿色结晶物,然后再在60℃下烘箱中烘干结晶物,即制得墨绿色光泽的成品(略有胺味)。

(二)叶绿素铜钠质量鉴定

1、标准叶绿素铜钠盐的标准曲线

称取标准样品0.01克(精确至0.0002克),加水溶解,移入1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准确取1mL溶液以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为100mL,摇匀,即为0.001%

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15分钟内用1cm 的比色杯,在4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A),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类似地配制0.0005%溶液、0.0015%溶液、0.002%溶液、0.0025%溶

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15分钟内用1cm 的比色杯,在405nm 波长处测定它们的吸光值(A),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并绘制标准曲线。

2、标准叶绿素铜钠盐的吸收曲线

称取标准样品0.01克(精确至0.0002克),加水溶解,移入

1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准确取1mL 溶液以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为100mL ,摇匀,即为0.001%

溶液,此液最大吸收峰为405nm 与630nm , 吸光比A405nm/A 630nm 为3.2~4.0。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用1cm 的比色杯,在350nm-700nm 波长处测定溶液吸光值A (每隔5nm 或10nm 测定一次),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并绘制吸收曲线。

3、产品叶绿素铜钠盐的吸光比测定

称取烘干成品0.1克(精确至0.0002克),加水溶解,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从容量瓶中准确取2mL 溶液移入50mL 容量瓶,用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0. 004%溶液,此液最大吸收峰为405nm 与630nm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用1cm 的比色杯,在350nm-700nm 波长处测定溶液吸光值A (每隔5nm 或10nm 测定一次),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并绘制吸收曲线。

计算

吸光比=A A

nm

nm

630405

五、注意事项:

1. 水浴加热时温度控制不宜加热过快;

2. 减压蒸馏时对压力的要求不能过高;

3. 保证浸润时间足够、提取完全;

4. 实验操作的规范及安全问题。

六、实验结果:

(一)产品的产率计算

1%水的PH=8.13

原料蚕沙的质量M=50.2g

滤纸的质量:1.0440g

滤纸加产品的质量:1.0704g

产品叶绿素铜钠的质量:M1 =1.0704g-1.0440g =0.0264g

产品叶绿素铜钠的外观:块状有墨绿色金属光泽固体;

叶绿素铜钠产率为W= M1 / M = 0.0264/50×100% =0.0528%

(二) 产品叶绿素铜钠纯度

由叶绿素铜钠盐标准曲线(见附表一)可得,其标准方程为

Y=83460x+0.00987

通过测定得0.001%叶绿素铜钠溶液在415nm、655 nm下的吸光度值分别为:

A 415=0.403,A 655 =0.139

吸光比:吸光比=A A

nm

nm

655415=

139

.0403.0=2.9

故当A415nm=0.403时,百分含量:

x=(0.403-0.0987)/83460=0.00000365=0.000365%,

即在称取的样品叶绿素铜钠0.0157g 中实际含有的铜钠盐质量为:

m=0.00000365×100=0.000365

所以本次实验制备的产品纯度为η=0.000365/0.0157×100%=2.32%

表 1 叶绿素铜钠盐标准曲线的测定数据表(光波长405nm)

溶液百分数(%)A

405

0.0005 0.291

0.001 0.543

0.0015 0.771

0.002 0.998

0.0025 1.150

叶绿素铜钠盐标准曲线

表 2 标准样品叶绿素铜钠盐吸收曲线的测定数

据表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350 0.407 470 0.150 590 0.140 355 0.432 475 0.136 595 0.145 360 0.464 480 0.127 600 0.152 365 0.502 485 0.119 605 0.162 370 0.545 490 0.114 610 0.179 375 0.609 495 0.112 615 0.212 380 0.677 500 0.112 620 0.250 385 0.756 505 0.110 625 0.280 390 0.818 510 0.106 630 0.297 395 0.888 515 0.099 635 0.290 400 0.939 520 0.096 640 0.264 405 0.966 525 0.094 645 0.227 410 0.939 530 0.093 650 0.197 415 0.820 535 0.094 655 0.166 420 0.637 540 0.094 660 0.140 425 0.487 545 0.094 665 0.121 430 0.325 550 0.096 670 0.108 435 0.323 555 0.097 675 0.094

440 0.280 560 0.099 680 0.084 445 0.247 565 0.103 685 0.066 450 0.221 570 0.110 690 0.066 455 0.201 575 0.119 695 0.059 460 0.181 580 0.128 700 0.054 465 0.164 585 0.135

绘制标准样品的叶绿素铜钠吸收曲线

表3 产品叶绿素铜钠的吸收曲线的测定数据表

产品叶绿素铜钠的吸收曲线

七、实验分析:

本实验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叶绿素是一种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将蚕沙中萃取的叶绿素粗品(无溶剂物称糊状叶绿素),经皂化、置铜、纯化和成盐等几步后,由于叶绿素中的—CHO 在多步反应中易被氧化,以钠盐形式存在,这样就可得出叶绿素铜钠盐成品。

皂化反应生成钠盐:

C55H72MgN4O5+ 2 NaOH →C34H30O5N4MgNa2+ CH3OH + C20H39OH

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素酸:

C34H30O5N4MgNa2 + 4 H+→ C34H34O5N4 + Mg2+ + 2 Na+

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

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C34H34O5N4 + Cu2+→C34H34O5N4Cu + 2 H+

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

误差分析:

实验中,由于叶绿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搅拌回流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的量不足、时间、温度等的影响,没有能使蚕沙中的叶绿素全部萃取出来,有部分叶绿素还留在滤渣中,使得到的结果偏低;在抽滤时,由于叶绿素没有过滤完全,部门还残留在滤纸上,这样也会使得到的结果偏低;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滤液要从布氏漏斗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在转移过程中有部分叶绿素沾在容器壁,不能完全的转移,得到的结果也会使产品偏低;同理,在浓缩的同时,转移的同时不能使产品完全的转移,部分留在溶剂壁,也会使结果偏低;在皂化中,水浴加热时间不足,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得到的产物会减少;在铜代过程中,由于铜钠盐易溶于水,在加水静置时,加入的蒸馏水不足,不能使叶绿素铜完全析出,得到的产品相对的降低,在过滤时,有部分为过滤完全,流到滤液中,使部分损失;在铜钠的滤渣清洗中,用了工业酒精,由于工业酒精含有4%的水,而叶绿素铜钠易溶于水,所以得到的产品有部分溶在水中,不能过滤得到溶于水中的叶绿素铜钠,所以得到的产品相应的减少,使产率降低。在反应中,搅拌回流需要3小时的时间,且滤渣要重复浸取,故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试验中,每个环节多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使反应得于充分进行,便于得

到更高的产率。

本实验有如下影响因素:1、浸提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浸提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极为显著。随着浸提时间的增加叶绿色的提取率并不是增加的,这可能是由于浸提提取的同时,还会有温度及其它因素对色素稳定性产生的影响;2、水浴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不同的水浴温度对提取率影响差异较大,并且有随水浴温度升高,叶绿素提取效率逐渐提高的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水浴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到提取叶绿素的保存率,而且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成本以及提取液的逸失;3、固液比与提取效率间的关系固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原因可能是因为固液比过高后在水浴浸泡和蒸馏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相对流失的溶解在提取液中的叶绿素较多;丙酮-石油醚比例丙酮-石油醚的比例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没有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每增加相同单位的混合液比例,所提取到的叶绿色含量就更高。由此推测混合比例越大,提取率越高。

本实验的验证性试验初步确定的提取工艺参数组合对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比较稳定甚至有超过前期试验结果的迹象。原因可能是前面实验时,是待所有的绿色素提取过程全部完成后,集中进行比色测定的;而验证性试验是在叶绿素提取完毕后立即进行比色滴定。这便可证明,提取的叶绿素会随其溶解在石油醚中的时间延长而发生分解。因此实验应尽快进行浓缩分离,以提高叶绿素的提取率。

实验心得:

本实验是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提取溶剂浸泡蚕沙,提取叶绿素,通过对提取液中叶

绿索含量及稳定性的研究,确定最佳叶绿素提取方案。结果以丙酮:无水乙醇=2:1的混合溶剂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液最稳定。叶绿素是以蚕沙为原料提取而得的食用天然色素。作为天然绿色食品,色泽优良,性质稳定,安全性高。蚕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率和质量。生产叶绿素是,要选用优质的蚕沙,这样得到的产品率才比较高。蚕沙在提取叶绿素前,蚕沙要脱水,经软化后的蚕沙水分较多,影响产品的热减量、纯度及萃取溶液的浓度,为止要在萃取前脱水处理。用90%以上的丙酮脱水,丙酮的用量1:1.3(重量比体积),得到的效果比较好。丙酮脱水后就可以进行萃取,第一次萃取进液浓度要在90%以上,用量为1:3.5(重量比体积),25度以上萃取90分钟;第二次萃取丙酮浓度要在88%以上,用量为1:2.5,25度以上萃取60分钟;第三次条件与第二次相同,在35度到40度之间萃取40分钟,这样得到的叶绿素产率就相对较高。经萃取后的丙酮要进行回收,回收后的丙酮可以进行下一次实验的萃取。本实验对丙酮回收的方法是旋转蒸发回收,在旋转蒸发器中以60-70度蒸发回收丙酮。在对萃取液进行浓缩前,静置沉淀,过滤后就可以对萃取液进行浓缩。本实验浓缩是在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温度为60-70度,浓缩30-60分钟。浓缩时,罐内伴有大量泡沫产生并逐步布满整个表面,注意不要等泡沫

上升,就可以停止加热,放冷。使用夹层浓缩罐时要注意不能用气相温度来判断终点,浓缩过程中不能有压力产生,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在静置分离时,当丙酮浓度浓缩到50%一下时,糊状叶绿素就会与浓缩液分离,但分离出的糊状产品又会部分溶在丙酮黄水相中,不同的丙酮浓度存在不同的溶解平衡。当丙酮浓度降至30-40%时,分离出来的糊状叶绿素产品纯度最高,呈绿色,热量低,收率高。因此,必须严格把握丙酮的浓缩程度。

叶绿素成品、半成品不能长期放置在容器中,与空气、阳光、热源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得到的产品会偏低,产率降低。所以,本实验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搅拌回流、蒸发、浓缩等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反应得以充分的进行,才能使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比较完全的分离出来,得到的产品才多,产率才高。要是在实验过程,反应、静置等时间不足,提取出的叶绿素就比较少,在进行皂化、铜代等过程中就会少,又由于在浓缩、蒸发、过滤等过程中得到的产品有损失,最终得到的产品少,产率就很低。所以,实验的过程必须合理、严格进行。

参考读物

1 周维纯, 王金秋. 松针叶绿素铜钠盐的研制和运用[J].北京:林产化学与工业,1986

2 李严巍, 邹昌淇, 林笃江. 苎麻天然绿色色素的研制[J].上海:食品科学, 1993

3 甘廉生. 柑桔、荔枝、香蕉、菠萝优质丰产栽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1.

4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主编. 栲胶生产工艺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152.

5 林秀兰,高君强,陈亿远,等.黑荆树枝丫材、间伐材提炼栲胶可能性研究[J].福建: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

6 马自超, 吴伟志, 陈亿远,等.由竹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研究[J].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

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实验日期 同组姓名

摘要:为探究植物叶绿素理化性质,根据不同的叶绿体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吸附剂上的吸附性差异,本实验在提取菠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后,利用纸层析法将不同的色素分离的方法,对植物叶绿素的理化性质进行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1、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分子吸收光能后,从基态转变到激发态。叶绿素分子有两种单线激发态,对应两个主要的光吸收区。 分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不超过数纳秒(10-9秒) 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衰变(Decay)。 叶绿素a:C 55H 72 O 5 N 4 Mg,MW=893.4891 叶绿素b:C 55H 70 O 6 N 4 Mg,MW=907.4727 胡萝卜素:C 40H 56 , MW= 536.8726 叶黄素:C 40H 56 O 2 , MW=568.8714 实验目的: 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菠菜 2、实验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 管等 3、实验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 醋酸铜 三、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 (2)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 3 ,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ml; (3)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 2、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 (1)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0.5cm的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绪论 食品的色泽是人们对食品的第一感性接触,色泽美观的食品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观性质,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增进食欲。因此,色泽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为了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在食品加工中往往需要对食品进行人工着色。食用色素就是一种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色素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的及化合的两类。化学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坚牢度大,性质稳定,曾一度广泛应用。但随着食品色素安全性试验技术的发展,发现有的合成色素有致癌作用和诱发染色体变异,因而许可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有所减少,产量降低。近年来,国外在合成色素方面正在致力开发大分子聚合物合成色素。天然色素色泽较差,但安全性高,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且来源丰富,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增长趋势很快。在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日本居世界前列。在当前食用色素的使用方面,天然色素已占主导地位。开发天然色素是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 叶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是糊状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生产叶绿素的原料很多,最早使用的是蚕沙,近年来有人试验用竹叶、芦苇、芭蕉叶、甜菜叶、菠菜叶等各种叶子作为生产叶绿素的原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就游离的叶绿素来说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易氧化裂解而褪色,故用作食品添加剂有其局限性。而将叶绿素用碱水解,除去甲基和叶绿醇基,并将中心离子镁用铜或锌取代生成叶绿素铜(锌)钠盐,其稳定性增加,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食用色素[3]。本研究以茶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并用铜代和锌代分别制得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通过研究其溶解性的强弱、PH值的影响、稳定性的差异、安全性的异同及着色能力的强弱,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作为食用色素的优劣性,探求影响其稳定性的条件及为三种色素的应用优劣性提供科学依据。 1. 叶绿素、叶绿素铜(锌)钠盐的形成机理及其性质研究 1.1 叶绿素 叶绿素(chlorophyll)属卟啉类化合物,和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同时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子或微生物体内,在植物和微生物的光合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叶绿素的系统研究始于1818年,1913年Willstatter 确定了叶绿素a和b的分子式,本世纪30年代,Fischer[4.5]确定了叶绿素a和b的结构(图1-1): 图1-1 叶绿素a和b的结构 叶绿素a:R=CH3; 叶绿素b:R=CHO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生姓名罗玉玲学号 20102501014 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 10科四 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植物生理学第一次实验 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12 年 11 月 8 日 实验指导老师叶庆生、冷佳奕实验评分 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1.实验目的 1.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2.实验原理 2.1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 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2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 开;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 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3.实验器材和试剂 3.1实验仪器与器具 研钵、漏斗、剪刀、、圆形滤纸、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移液管、滴管、试管、试 管架、酒精灯等 3.2实验试剂 丙酮、石英砂、碳酸钙、四氯化碳、无水氯化钠、乙醚等 3.3实验材料

勒杜鹃叶片 4.实验步骤 4.1叶绿素提取 取2g 勒杜鹃叶片 去掉主脉,剪碎 研磨 圆形滤纸过滤 收集提取液 4.2荧光现象观察 透射光下观察溶液颜色 叶绿素提取液 反色光下观察溶液颜色 4.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色素提取液少许等量分装于两试管 一支处于黑暗 、另一支于太阳光下 经2h 后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 4.4铜代反应 取一支作为对照 各取色素提取液2ml 于两支试管中 取另一支 变褐色后 观察颜色的变化 4.5皂化反应 加入20mL 丙酮 少量乙酸铜粉末 滴加一滴稀盐酸 少量石英砂、碳酸钙 △

叶绿素的提取和薄层色谱

叶绿素的提取和薄层色谱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它是人类所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它们所呈现的颜色和在叶绿体中含量大约比例见表12.1。 叶绿素(chlorophylls)是叶绿酸的酯,它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吸收可见光,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在绿 色植物中叶绿素主要以叶绿素a(C 55H 72 O 5 N 4 Mg)和叶绿素b(C 55 H 70 O 6 N 4 Mg)两种结 构相似的形式存在,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叶绿素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叶绿素的基本结构见图47.1。在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吡咯环,它们由四个甲烯基联结成卟啉环,在卟啉环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它以两个共价键和两个配位键与四个吡咯环的氮原子结合成内配盐,形成镁卟啉。在叶绿素分子中还 有两个羧基,其中一个与甲醇酯化成COOCH 3,另一个与叶绿醇酯化成COOC 20 H 39 长链。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不饱和的四萜类碳氢化合物(例如胡萝卜素,carotenes),或它们的氧化衍生物(例如叶黄素类,xanthophylls)。所有 的类胡萝卜素均源于非环状的C 40H 56 结构。类胡萝卜素在强光下可防止叶绿素的光 氧化;在弱光下,可作为辅助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叶绿素分子。胡萝卜素有三种异构体,即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为重要。β?胡萝卜素还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由两分子维生素A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_王正平

工程师园地 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9-0050-02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王正平,单旭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的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天然卟啉-叶绿素的衍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对叶绿素铜钠盐的结构表达、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述。 关键词: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卟啉;结构中图分类号:T Q20213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rep 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chlorophyll W ANG Zheng -ping ,SH AN Xu -feng (Chem 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As the derivative of natural perphyrinchlorophyll ,chlorophyll Cu -Na salt has a special bioactivity ,it has a extensive us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truction expressi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ophyll Cu -Na salt. K ey w ords :chlorophyll ;chlorophyll Cu -Na salt ;porphyin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04-07-22 作者简介:王正平(1958-),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 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的研究开发工作。 对植物食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 日益增加的水果和蔬菜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1]。叶绿素就是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之一,金属卟啉作为叶绿素衍生物,是所有天然色素中最独特的一种,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天然叶绿素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不溶于水,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2]。因此,对天然叶绿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使其变成稳定金属卟啉结构。近年来,金属卟啉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而倍受关注。叶绿素铜钠盐作为金属卟啉的一种有着很高的稳定性,金属卟啉广泛应用做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着色剂、药品、光电转换材料等领域[3]。叶绿素铜钠盐由于是从叶绿素转化而来,而天然叶绿素具有两种结构[4],这就使得其铜钠盐有着更为复杂的组分和结构。在实际中只以分子式表达铜钠盐与其广泛应用相比有其缺憾。下面对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各种成分含量及结构分析、生成机理、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制备 1.1 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皂化→回收乙醇→石油醚洗涤→酸化铜代→抽滤水洗→溶解成盐→ 过滤→干燥→成品 112 实验步骤[5~6] 将富含叶绿素的原料(国内生产以蚕沙为主)于40~50℃烘干后,研细成粉末状。加粉末量3倍的乙醇丙酮混合液(1/1)于40~45℃提取2.5h ,抽滤,滤渣用同等体积乙醇丙酮的混合液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并加NaOH 调pH 值为11,加热皂化(50℃左右)30min 。皂化是否完全可用石油醚萃取来判断,上层液呈黄色即为皂化完全。皂化完全后蒸馏浓缩回收混合液(60℃左右)直至体积为原来的1/4~1/3即可。再用石油醚萃取4次。下层用盐酸调至pH 值为7,加硫酸铜后调pH 值为2,并在50℃下铜代2h 。反应结束既有颗粒状沉淀形成,静置冷却。室温下收集沉淀,先用50~60℃水洗涤,再用30%~40%的乙醇洗涤至乙醇层为浅绿色。再用石油醚洗涤至石油醚层为浅绿色。滤饼用丙酮溶解,用5%的NaOH 乙醇溶液沉淀,pH 值为12,收集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既得产品。在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不易过高,调节pH 值时要小心,温度过高以及pH 值过大或过小都能使叶绿素分解。 113 金属卟啉的稳定性 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分子中的镁极易被络合能 力更强的金属取代从而使稳定性增强[7]。可采用下述公式定量的描述金属卟啉的稳定性系数:S M = ZE M │R -r M A │ ×A 式中 S M :稳定系数;Z :金属离子M 的电荷数; Sum 108N o 19 化学工程师 Chem ical Engineer 2004年9月

叶绿素提取实验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性质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掌握板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叶绿体色素的部分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一)叶绿体色素: 1.叶绿素 叶绿素a:叶绿素b=3:1 2.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2:1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 (二)叶绿素的光学性质 叶绿素a在663nm有吸收峰;叶绿素b 在645nm有吸收峰。但在蓝光区也有一个吸收峰。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峰是在蓝光区(440nm)。 三、叶绿素含量测定: 1.取新鲜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1.0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及2-3ml (或80%丙酮)研成匀浆,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分。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80%丙酮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人漏斗中,过滤到25ml。 4.用滴管吸取80%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80%丙酮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比色杯内。以80%丙酮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下测定吸光度。 6 计算:按下列公式: Ca(mg/L)=12.7OD663-2.69 OD645 Cb (mg/L) =22.9OD645-4.68 OD663 C总(mg/L) = Ca+ Cb分别计算叶绿素a、b的浓度。 四、光合色素鉴定(板层析) ?支持物:硅胶层析板 ?流动相:石油醚:丙酮:(v:v=65:35) ?步骤:1、取板划线 2、点样 3、配展开剂 4、展开 5、前沿到达2/3处时停止,取出凉干并观察各色素带计算Rf值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桔黄色 叶黄素:黄色 六:叶绿素前驱物的荧光观察 七、作业 1、计算你的实验中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2.研磨提取叶绿素时,为何要加入CaCO3? 3.画图说明叶绿体色素板层析结果,并解释原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叶绿素铜钠

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并计算提取率; 2. 初步研究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 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计算产率; 4. 利用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 5. 通过本实验继续学习及巩固各种实验仪器的安装及操作。 二、叶绿素铜钠产品的验收指标 1. 60℃烘干(恒重)所得产品质量; 2. 产品水溶液的pH值; 3. 绘制叶绿素铜钠水溶液(1%)的吸收曲线(A~λ); 4. 绘制A405/ A630的值, 给出A405/ A630的值; 5. 绘总铜量与游离铜量关系图(时间紧可不做)。 三、实验原理 蚕沙又称蚕屎,是我国丰富的农副的资源,其主要成分有:粗蛋白13.47%—14.45%,粗脂肪2.18%-2.29%,粗纤维:15.79%-16.24%,可溶物:56.92%-57.44%(其中 果胶占12%),灰份:9.58%-9.95%。叶绿素:1%,有少量粪胡萝卜素,叶黄素和 三十烷醇等。我国广大蚕区的蚕沙产量很大,价格低廉,风干后便于存放。显然,以蚕沙为原料制取叶绿素及其铜钠盐,较之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成本低、方法简易、资源充足、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叶绿素铜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和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批准使用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叶绿素铜钠以其固有的鲜亮绿色性,较叶绿素对光、热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其特有的杀菌除臭性 能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卫生和日用化学工业,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很高,在我国, 生产叶绿素铜钠一直以蚕砂为原料。 叶绿素不仅在医药、食品和日用工业中有着广泛用途,由它制得的叶绿素铜钠盐,更 是生产治疗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的重要原料。蚕儿排出的蚕沙(即粪便)中, 含叶绿素高达0.8~1.0% (干物) 。我国广大蚕区的蚕沙产量很大,价格低廉,风 干后便于存放。显然,以蚕沙为原料制取叶绿素及其铜钠盐,较之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成本低、方法简易、资源充足、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中国农业仪器网更新时间:2010-9-28 15:34:23阅读23次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片中叶绿素分子结构与人体内的血液分子相似,非常易溶入红细胞中,能抑制细菌、排出毒素,有“绿色血液”之称。同时叶绿素含量的测量能让我们了解植物缺氮的情况,叶绿素又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叶绿素的测量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来进行快速的测量,比如使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来进行测量,同时叶绿素还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先对叶片进行提取在进行测量,不过在进行叶片提取的时候,提取方法不同还是会影响结果的。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研磨法、浸提法、冷冻浸提法对于叶绿素a、b提取结果表现一致,以冷冻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研磨法,再次为浸提法。 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差,一方面可能提取不完全,也可能在提取的过程中叶绿素有分解,相对冷冻浸提法,由于经过了冷冻过程破碎了细胞,提取完全而且提取过程快减少了叶绿素分解,效果最好。研磨法在研磨、过滤等操作的过程中有损失,而且提取时间过程长造成弱光下叶绿素的分解,效果不及冷冻浸提法。 叶绿素含量在提取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且测量的时间花费比较的久,同时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必须将叶片采集下来之后才能进行测量,对植株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不方便在

室外进行操作,而使用手持叶绿素仪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操作快捷,方便在室外进行操作,同时有时无损伤的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直接浸提法和Arnon法从冷冻处理前后的玉米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室温(10℃)下浸提和冷冻处理后浸提,丙酮和乙醇(甲醇)的混合液比同类含水的提取液要好,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叶绿素快而完全,表现最好;丙酮∶乙醇∶水为4.54∶.51∶提取液最慢,丙酮∶甲醇∶水为 4.54∶.51∶提取液提取量最少;冷冻处理后叶绿素效率明显提高,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速度加快最明显。在玉米田间大量样本叶绿素测定时进行冷冻处理,既能提高叶绿素浸提的效率,又能适当储存,调节用工高峰,值得推广使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739203409.html,/view/77e3dd2f2af90242a895e5f5.htmll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玉米叶片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

玉米叶片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 摘要:利用80%的丙酮提取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663nm和645nm特征波峰下的光密度值,进一步算出玉米叶绿素的含量。 关键词:叶绿素;提取;含量测定 Abstract: corn leaf chlorophyll were extracted by 80% acetone, and then the optical density were measured at the wave length of 663 and 645 nm by spectrophotometer.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formulation we can circulat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Key words: Chlorophyll,Withdraws,Determination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 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 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能蓄积太阳能,还能保护环境。这一切都 离不开叶绿素体这个细胞器,而组成叶绿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叶绿素,叶绿素的 作用就是先吸收太阳光能[5] ,然后固定CO2并与H2O同化有机物质。 除了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之外,叶绿素对人体也有相当大的作用。比如:造 血作用(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提供维生素、维持酶 的活性、解毒作用(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 还有止痛功能)、抗病强身(叶绿素在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方面也有很多作用。 如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还有抗衰老、抗癌、防止基因突变等功能)。 叶绿素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种成分,其他生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因此,其他 生物体如动物是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能量,供给自体消耗和利用,只能从大自然 中摄取,而植物就可以自供能量。 叶绿体中主要有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 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在颜色上叶绿素a(C55H72O5N4Mg)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C55H70O6N4Mg)呈黄绿色。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的两个羧基分别与甲醇(CH3OH)和叶绿醇(phytol,C20H39OH)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叶绿素[1]。 叶绿素分子含有4个吡咯环,它们和4个甲烯基(==CH—)连接成1个大环,叫做卟啉环。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另外有1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环(同素环V),羧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叶绿醇则以酯键与在第IV吡咯环侧链上的丙酸相结合。图1是叶绿素a的结构式。叶绿素分子是一个庞大的共轭系统[7],吸

叶绿素铜钠盐著色剂

叶绿素铜钠盐著色剂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申报 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相关材料1、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 申请扩大使用范围:方便米面制品; 申请扩大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申请报告:申报该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说明 3、工艺必要性说明: 使用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可以保持食品颜色的一致性,具有很好的修复产品颜色的效果,同时产品稳定性较好。 4、所申报的食品工艺流程及标签 5、叶绿素铜钠盐标准QB3783-1999及合格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国内外相关文献 (1)GB2760-2007标准 (2)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三版)及其它有关叶绿素铜钠盐的文献资料 (3)日本《新食品添加物》、 (4)加拿大国家许可食物色素 (5)欧盟食品添加标准 (6)美国FDA---认证的色素添加剂清单(70、71、72、73、80) 7、食品中该着色剂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情况说明 8、拟添加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的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

叶绿素铜钠盐生产工艺流程图

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盐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情况说明一、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我公司查询了大量的书籍及网站 相关书籍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2003年版) 2、《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 食品添加剂卷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2002年版) 3、《食品添加剂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凌关庭主编(1989年版,1997年版及2003年版)4、《食品添加剂标准应用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衣薇主编(2005年版) 5、《食品着色剂及其分析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王清滨、陈国良编(2004年版) 6、《食品卫生检验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秉栋主编(2003年版) 7、《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8、《食品检验与分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黄伟坤编(1989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潘正安编(2005年版) 10、《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成分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赵陆华编(1994年版)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doc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 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

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 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 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 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 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 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

【实验报告】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实验目的】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 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 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 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 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 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4、若最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层,可以加入几滴丙酮帮助分层。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 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及测定生物资源系食卫101 韦琪(20102023) 指导老师:张倩、刘新梅 一、实验目的 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研究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计算产率; 4.通过试验提高综合能力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 蚕沙是桑蚕的排泄物,由蚕沙制取天然色素——叶绿素酮钠盐,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最佳途径。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在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联形成的卟吩环.卟吩环闭合的共轭体系提供了包围镁离子(或其它相似离子)的刚性平面.高等植物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子式如下: 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其纯含量达0.8—1.0%,居所有天然色素之首,故可用蚕沙来提取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脂性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来提取。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又不溶于水。110度左右会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高。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子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一个被四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钠盐:

C55H72MgN4O5 + 2 NaOH →C34H30O5N4MgNa2 + CH3OH + C20H39OH 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素酸: C34H30O5N4MgNa2+ 4 H+→C34H34O5N4 + Mg2+ + 2 Na+ 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C34H34O5N4 + Cu2+→C34H34O5N4Cu + 2 H+ 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 由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铜钠的过程也可用化学反应方程表示: (1)皂化: COOCH3COONa C32H30ON4Mg + 2NaOH → C32H30ON4Mg + CH3OH + C20H39OH COOC20H39 COONa (2)酸化: COONa COOH C32H30ON4Mg + 2H2SO4 → C32H30ON4H2 + MgSO4 + NaSO4 COONa COOH (3)铜代: COOH COOH C32H30ON4H2 + CuSO4 → C32H30ON4Cu + H2SO4 COOH COOH (4)成盐: COOH COONa C32H30ON4Cu + 2NaO H → C32H30ON4Cu + 2H2O COOH COONa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一个),分液漏斗(2个),250mL锥形瓶(1个),烧杯(100ml、250 mL、 500mL )各1个,容量瓶(100mL、250mL)各1个,蒸馏装置,减 压过滤装置,玻璃棒,电子天平,圆底烧瓶(250mL)2个,酸度计, 分光光度仪(一台)。 2.试剂:(50g)、95%乙醇,丙酮,石油醚,2%~5%NaOH乙醇溶液,硫酸铜溶

表2:标准叶绿素铜钠盐标准曲线

表1.产品叶绿素铜钠的波长-吸光度记录表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380 0.376 500 0.106 635 0.164 385 0.399 510 0.097 640 0.162 390 0.422 520 0.091 645 0.155 395 0.449 530 0.089 650 0.140 400 0.468 540 0.089 655 0.133 405 0.484 550 0.090 660 0.121 410 0.474 560 0.084 665 0.111 415 0.442 570 0.091 670 0.100 420 0.385 580 0.099 675 0.091 430 0.286 590 0.099 680 0.084 440 0.233 600 0.105 685 0.078 450 0.205 610 0.115 690 0.074 460 0.187 615 0.124 695 0.071 470 0.151 620 0.138 700 0.071 480 0.126 625 0.150 490 0.108 630 0.160 图1.产品叶绿素铜钠吸收曲线 0.000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波长/nm 吸光度A

表2:标准叶绿素铜钠盐标准曲线的测定数据记录表 标准叶绿素铜钠盐溶液质量分数/% A 405nm 0.0005 0.054 0.0010 0.101 0.0015 0.211 0.0020 0.213 0.0025 0.274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班级:11级生科2班 组员:XXX XX 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又称光合色素,在高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后者包括胡萝卜素(橙色)和叶黄素(黄色),它与们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蛋白复合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酯,因此可用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一种流动相(即一种液体或气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一种支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色素中各种色素分子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色素分子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色素分子向四周移动时,各种色素分子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色素分离,出现不同颜色的环。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种这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色,是因为叶绿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激状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子。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

不稳定,容易受强光、高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又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色转变成蓝绿色,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比原来的绿色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材料与设备试剂: 1. 材料 新鲜的菠菜或小白菜等其他绿色植物叶片。 2. 设备 电子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皿、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刀、圆形滤纸、小漏斗等。 3. 试剂 丙酮、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6mol/L 盐酸、醋酸铜粉末、碳酸钙等。 方法与步骤: 一、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2.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主脉后剪碎,放入研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