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释比占卜考略

羌族释比占卜考略
羌族释比占卜考略

亟待抢救保护的羌族戏剧文化遗产(一)

亟待抢救保护的羌族戏剧文化遗产(一)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008年,震级为8、烈度达11的5·12汶川大地震,把全世界的目光引向了中国西部,引向了四川。在这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600万的土地上,世代栖居着汉、藏、彝、羌等诸多民族。这里有邻近西藏的第二大藏区,有地处凉山的最大的彝区,更是羌民族在今天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以“羌”命名的这个西部民族,其族名在数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记载。追溯历史,“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分布很广,传说他们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不同的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土家等民族的历史,都必须探讨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中华大地上许多民族都流淌着羌族的血液。随着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本为“西戎牧羊人”(《说文·羊部》)、居住在西北的羌民族在迁徙中不断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发生融合,惟有栖居四川境内岷江上游地区的这部分羌人得以执着地延续至今。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现有人口31.65万,主要聚居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等地,身处藏彝走廊上、以“尔玛”自称的他们,大多居住在高半山地区,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守护着本民族的古老文化及习俗,成为今天我们研究羌民族社会

历史的活标本。然而,5·12大地震恰恰就发生在羌人聚居的这高山峡谷的岷江流域,从汶川到北川,从茂县到理县,大禹故里,羌绣之乡,巨大的自然灾变给羌区人民的生命和文化带来了空前的劫难。城市毁灭,村寨坍塌,碉楼开裂,文物损坏,艺人伤亡,一桩桩一件件,让每个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无不心疼。此时此刻,对于羌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倍加严峻地提到了国人面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直线距离5·12地震中心很近的成都市区,尽管因不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而有惊无险,但也实实在在地领教了强震的厉害及其所带来的惊心动魄。时间推移,已逾万次的余震至今未息,时不时的晃动,使川西坝子上的我们早就没有了惊慌。坐在书房,翻开今年4月下旬刚刚拿到手的《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身为本书编委之一,心中真是百感交集。该书乃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12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下,联合全国各省区艺术研究机构人员历时三年完成的。2006年元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召集各省区艺术研究机构负责人开会,商讨有关艺术科研的若干问题。当时尚在四川省戏剧研究机构任副院长的我,前往北京昌平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确定的集体攻关课题之一便是编纂《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当时,主持人通知了西藏、新疆、内蒙、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同志参加该课题商讨会,却没有四川。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四川向来不被视为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省份。但事实上,少数民族(尤其是藏、彝、羌)在四川地区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丰富多彩的四川少

外国传教士对四川羌族地区文化的研究

外国传教士对四川羌族地区文化的研究 经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发现外国人对四川羌族地区的研究的主要是先通过宗教原因,以基督教在羌族地区的传播活动为主。如在《羌族史》、《茂汶羌族自治区概况》中,从政治角度出发,部分谈及了外国传教士在进入羌族地区的情况,汶川、北川、理县的《县志》中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时间、人物、事件对于外国传教士在羌族地区的活动进行简单的罗列,《四川基督教》虽详细介绍了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但其仅在一小部分内容里谈及了在羌族地区办学和设立医院。此外就很少有对与外国传教士在四川羌族地区的记载了。在此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外国传教士还是处于一个很浅显的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认识。直到此后出现两位在羌族研究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外国人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解开了序幕。这两个人便是芝加哥人类学博士兼传教士葛维汉和传教士陶然士。/ 两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写出了比较详细深入的关于四川羌族文化研究结果。其中葛维汉研究成果体现在他的《羌族的习俗和宗教》与《川西调查记》著述里。而陶然士则是在《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中国西部的土著居民》、《羌族宗教的基本灵性概念》、《中国最早的传教士》等。/尽管两人都有传教士的身份,但其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就葛维汉而言,其还是一名人类学家,所以他在研究羌族文化是采用的花上很长的时间,与羌族民族的人们对话,调查他们的宗教遗迹,探察历史档案。这样做很可能会产生一些靠得住的结果。陶然士则是作为一个细心的考察者,经过长期的切实接触,与该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且参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从而得到更加贴近真实的结果。/我们具体来看看两位传教士是如何在四川的羌族地区进行文化研究的。/葛维汉,芝加哥人类学博士,1911年以教士和学者的身份来华,1913年抵四川,至1948年从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退休回国,总共在四川度过了36年。其多次进入羌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1925年夏,葛维汉为史密斯·索尼学院到松潘和黄龙沟考察中途经汶川、威州、茂州和叠溪等羌族地区,于归途中还参观了瓦寺土司的官寨,并与一些羌人接触,拍摄了不少照片。1933年夏,利用暑假到羌族地区(克枯、阿尔、龙溪寨、东门外、桃坪、嘉绒所在县的杂谷、涂禹山脑等),为史密斯·索尼学院搜集羌族自然历史方面的资料。在九子屯,观看了羌族舞蹈,拜访了羌人的家、神庙、神林、神龛,进行了记录和拍摄。1941年夏,到了茂州、理番、威州、汶川、克枯、木上寨、龙溪寨、东门外、桃坪、大和平寨、簇头寨、簇头沟以及涂禹山等地。次年夏,又更远的羌族地区。此外他还带了羌人到成都研究,多次参观过羌族的驱鬼仪式,进入羌族神林观看盛大的祭典。同时,葛维汉还在中国和美国收集了许多中文史籍中有关羌族的记载,以及现代中国学者近期发表的关于羌族及其历史文化的文章。/陶然士,传教士,于1896年从苏格兰来中国传教,最初是中国内地会的一员,后来转入美国圣公会,供职于四川成都的华西传教士组织中,做了40年的福音使者的工作,于1937年返回爱丁堡。/他作为基督福音的忠诚使者,努力“要引起基督教会对生活在四川西部山区的羌人和他们的宗教之普遍关注” ,在向住上海的中国执行秘书J·R·海凯斯博士直陈了想要了解羌族一神论信仰更多的情况的意愿得到批准之后,陶然士大约于1916年在进入四川与西藏接壤的边疆地带的基督福音传播旅行途中首次发现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族部落,他发现高地羌族的白石崇拜是羌族原始宗教神灵信仰的最主要的特征,认为生活在高地上的羌人信仰唯一的最高天神———白石。羌人尚白是因为在羌族的宗教观念中,白色代表宗教与道德上的纯净。所以“上帝是圣洁的,而白石神是人类得救和祈福的根源,这就构筑起了羌族信仰之基本的真理”。那么在羌族起源于万能之上帝的显圣的最高神观念与犹太人关于现身于祭坛的耶和华是他们的光明希望和救世主的观念之间惊人的一致,说明二者的关系亲密无间,以至不能把羌族宗教看作另类,而只能是一神教,和犹太人的宗教同源。”因此这更加吸引他深入羌区,与羌民一起生活,从内部仔细地了解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他们传播福音,发展信徒。/从上我们可以得到陶然士研究羌族文化真正想做的是要拾遗一个古老民族保持至今的原始宗教信仰的风貌,希望得出与基督教之上帝信仰一样的解释;而葛维汉则注重羌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之现状的采摘。尽管加曼教授(著有《关于羌族起源和信仰的几点评论》与《四川西部的羌族:被误称为“中国西部的犹太人”》两文。)他根据自己1938年在中国西部生活的亲身经历,比比较陶然士和葛维汉在羌人中所做的工作,几乎反对陶然士的所有观点。他指出,陶然士把羌族宗教说成是一神教,或把羌族的信仰习俗作为犹太人习俗的特定参照物之范例,都是没有任何真正联系的,或是最不理智的。并总结道:“陶然士之…中国西部犹太人?的命题,只是他自创神话中的想象人物。但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早期研究者各为其功,构建了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及其变迁的宽阔视角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摘要: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关键词:百年;羌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81.7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3-0112-05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Century Qiangs CHANG qia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Pepartment ,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Qiang Qia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in favor of a more accurate collation and mining its cultural context.The past century the study of the Qiang Qiang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and interac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this article describes in more detail the relevant monographs and theses,and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a brief,pointed out that the nee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intensity. Key words:A hundred years ,Qiang ,Research 收稿日期:2009-03-24 [作者]常倩(1979-);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讲师,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反向为中国古代史。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常倩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 2009年第3期 (第29卷总第127期)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3,2009(Vol.29.February.No.127) 羌族研究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中期至今,学界展开了对于重建羌族文化的活动,为了更准确的整理和挖掘羌族文化本来面目,笔者认为对于羌族史的回顾是至为重要的。本文就近百年来羌族史的研究成果作以总结。 民国初期做开创性研究的学者有董作宾、胡鉴民、王文萱、闻宥、刘恩兰、庄学本、马长寿等。他们研究的重点倾向两个方面:一是羌族的族源。例如董作宾《殷代的羌与蜀》(《说文月刊》1942,7)、丁骕《史上羌民之记载分析》(《边政公论》1944,5)、刘朝阳《小乙征羌方考》(《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五卷,1946)、白川静《羌族考》(甲骨全文学论丛第九册,1958)等;二是探讨羌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如庄学本《羌戎考察记》(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胡鉴民《羌民之经济活动形式》(《中山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集刊》,第四期)、王文萱《四川西部羌人之信仰》、吕朝阳《羌民生活一瞥》、闻宥《川西羌语之初步分析》(《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等。国外学者中,目前能检索到的最早有关羌族研究的论文是日本学者中岛敏1934年发表在《历史学研究》1卷6号,主要探讨宋和西夏战争对西羌的影响[1]。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了大批专家学者,对羌族地区进行详细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羌族语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1年四川少数民族调查组羌族小组编印了《羌族简史简志合编》、《羌族》二书,主要对当时羌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进行了详细的考查。60年代以后,民族研究工作迟滞。80年代以后,羌族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使对“羌”的112 ··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羌族人使用羌语,大多数通汉语。 1、宗教信仰 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2、节日 最隆重的是两个,“祭山会”和“羌年节”。 第一,“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祈祷风调雨顺。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第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于每年家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其他节日还有:“牛王会”,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羌族端午节”,也是羌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男女老少都要饮一点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无恙。凡能走动的人,尽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认为沾了端午露能强身健骨。 3、饮食 羌族饮食以自产的玉米、小麦、乔麦、豆类、土豆及蔬菜为主食,一日三餐。饮食主要有蒸蒸饭(面蒸蒸)、烧膜膜、刀片子膜膜、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土豆磁粗等。 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膜膜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1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由此产生出羊崇拜。北川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羊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了一个独特的崇拜时期——羊图腾崇拜阶段。北川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一些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现在的羌族地区,

仍然存在许多视羊为血缘关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羌人死后,要杀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杀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在一些羌族地区,还有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的习惯,以预测吉凶。羊图腾崇拜是羌族先民较普遍的一种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许多遗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民俗:搜山求雨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神林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

羌年简介

羌年简介 “十月过羌年”是羌民族的传统佳节。羌语叫Rrmea jea(日麦吉)相传羌历(夏历)最早为平阳历。古羌人以羊角卜推历时,计羌年,一年分为十个月,是根据羌人所居住的高纬度实际地理位置和实际气候制订的。所以,羌历法与羌族地区的实际气候和农时相符合的,故羌族人民自夏朝起沿袭了五千多年。 十月是羌族人民的金秋时节,粮食丰收,牛羊肥壮。为了庆祝丰收:定俗“十月过羌年”。为了答谢天神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举行“过羌年、祭山、还愿、放生”。为了给牛感恩,报答耕牛的辛勤劳作,让耕牛也过节。因此羌年也是“牛王会”,人畜同乐。九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十曰,羌族人民以家族为单位吃团圆饭。这一天,羌寨张灯结彩,炊烟四起,烟雾缭绕,咂酒飘香,爆竹声声,鞭炮齐鸣,充满了节日气氛。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不出远门,不下地干活,团聚家中筹办年饭,用面粉制作半月形肉馅大蒸饺。有的家庭还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武装的祭品,祭祀天地、祖先。 吃团年饭是羌族人民最为隆重和讲究的场面,宴席前,先请神入席,主人手擎九品香烛,敬酒,刀头焚香。神台灯火通明,主人面对神台答谢天地之祖先赐给家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消灾祛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今天家人团聚,庆贺丰年是托天神、祖先的福。天神、祖先在上,一如既往保佑家人安康,但愿明年又是一个好兆头……” 鞭炮声催促着家人入席就餐,第一轮是上糖食(用蜂蜜制作的五谷杂糖);第二轮上干盘(又名“下酒菜”,心、腰、肝、舌、凉拌猪头、耳

朵、香肠、肚条等);第三轮上荤菜(花碗、肘子、咸盐烧白、甜烧白、膀);第四轮上炖菜(排骨、蹄花、炖鸡),专为老者准备。吃完第二轮菜后,在老者们的提议下,高举酒杯,下桌围火塘一周,挪动脚步,边舞边唱“足索”(年歌),三圈后,继续回到原位连吼三声,同饮一杯酒,方才坐下继续用餐。先有老,后有小,儿女们依次给老人敬酒,用宏亮的嗓子唱起了酒歌,表达对老人的敬意,酒敬到哪里,酒歌就唱到哪里,祝老人们健康长寿。这种热闹的场面驱散了老人们的倦意,歌声振奋了他们的精神,老人们心情愉快,喝酒也就不在话下了。数小时后,大家酒足饭饱,扶老携幼,各自就寝。十月初一清晨,女性擎香背水,为感谢上天赐给寨人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四季平安,免受病痛之苦、灾害之忧。男性祭山杀羊还愿,祭山结束,羌人有放生的习俗,把鸡放回大自然,是古羌人保护动物,禁止打猎杀生的一种方式。通过祭山,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乱采滥伐,充分表明古羌人十分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羌人需要世事万物生生不息。 回到羌寨,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庆祝羌年,喝团圆酒,团圆饭,举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体育活动。最令人赞叹的是舞草龙,舞龙是二人扛着祭山还愿的羊,走在草龙前面,草龙制作精美,舞龙手熟练自如,首尾呼应,动作优美整齐,显得栩栩如生,就像一条活龙。在舞龙的过程中,妇女们用锅烟灰抹在舞龙小伙子的脸上,把小伙子们打进草丛,变成草丛中的虫子,虫子会糟蹋庄稼,所以,妇女们看似打击,其实在共享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刘筝筝 【内容摘要】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对羌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研究比如释比、婚葬之俗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对羌族遗址文化的研究较少,较强专业性的著作不多,对于羌族的剪纸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也较欠缺。 【关键词】羌族;羌族文化;民俗特点 【作者简介】刘筝筝,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12(2008)03-0040-03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从1998年以来,对羌族的研究硕果可谓丰硕。在此,笔者拟对近十年来有关羌族文化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不足之处,在此肯请各位学者指正。 一、思想文化方面 在研究羌族思想文化方面,高恒天、汤剑波两位先生通过对秦汉时代羌族人民的道德生活方面的研究认为,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分、繁多、广泛分布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

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等具有道德合法性[1]。杨健吾先生却认为,羌族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氏族形式,主要是通过民间文学作品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社会观念以及伦理观念,这些构成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2]。 徐铭先生从解析羌族白石钟信仰方面入手,得出羌人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多数人受汉人民间信仰影响,信仰的神灵增多(以前只是白石钟信仰),祭祀也以原来的部落为重转变为以家庭为主,但是其宗教制度与祭仪仍保留羌族固有的特色[3]。邓宏烈先生从西方传教士的眼光进行考查认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是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分别做出不同的阐释[4]。 在羌族生活中,法律的研究方面亦取得一定成就。龙大轩从历史长河中来考查羌族诉讼习惯法,他将习惯法的历史进程分为独立运行、国家法对诉讼习惯法的介入、国家对诉讼习惯法的挤压、彼长此消长等四个阶段[5]。李鸣通过分析羌族继承习惯法得出:无论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对继承关系的法律调整,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得到羌民的普遍承认和严格遵循,在羌族地已发挥积极作用[6]。龙大轩得出羌族民约的习惯法特征:首先具有浓郁的民族独特性;其次,相对国家制宪法而言它具有依赖补充性;最后,它也具有执行性[7]。在我国,对羌族习惯法的研究显然处于尝试阶段,但研究成果却较为显著。申秀清认为:羌族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保护思想,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能为解决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些启示和价值[8]。

西南科技大学羌族文化在线自测与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羌族文化在线自测与答案(百分百正确) 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 1 .古羌人是古时中国主要居于______,从事______的族群。 ?A.北部,渔猎 ?B.南部,农耕 ?C.西部,游牧 ?D.东部,贸易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______一部羌族英雄史诗,讲述了羌人祖先历经万险而最终从西北迁居至岷江上游地区的历史。?A.《羌戈大战》 ?B.《木姐珠与斗安珠》 ?C.《大禹治水》 ?D.《西羌传》 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 ?A.女神崇拜 ?B.生殖崇拜 ?C.白石崇拜 ?D.酒神崇拜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______ 又称“领歌节”,是羌族人的“女儿节”,是为纪念天上掌管歌舞的沙朗女神,已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转山会 ?B.“瓦尔俄足” ?C.六月节 ?D.塔子会 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羌人手工技艺精湛,尤其以______最具羌族传统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剪纸和刺绣 ?B.羌笛和刺绣

?C.挂饰和银饰 ?D.木雕和漆器 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羌族建筑技术高超,自古以来就有垒石筑屋的传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众皆依山居止,累 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为羌语音译借词,意为碉楼,是羌族最具有特点的建筑,碉楼的功能有______等。 ?A.储物 ?B.居住 ?C.防御 ?D.以上三项 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羌绣”以______为传承者,主要采取______方式进行传承。 ?A.女性,身体示范 ?B.男性,身体示范 ?C.女性,“口传心授” ?D.男性,“口传心授”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羌绣”色彩鲜艳彩,主要选用黑、白、红、黄、蓝、绿色,在色彩搭配上皆原色相配,无渐次色,民 族特色浓郁。从这些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出羌文化的信息: ?A.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历史 ?B.神话、考古、文献 ?C.生态、民俗、神话 ?D.历史、地理、风俗 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羌绣”图案分为实物纹样和抽象纹样,其中实物纹样主要由花卉、瓜果、鸟兽、虫鱼等组合而成,其 寓意传达出: ?A.羌人对自然的热爱 ?B.羌人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化再现 ?C.羌人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 ?D.羌绣适用耐磨的功能 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0 .______是古羌游牧部落的主要生产资料,现代羌人虽转变为农业定居生活,但他们对它一直都怀有 特殊的感情,故在羌绣服饰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这种动物的纹样:

羌族日常用语

羌族日常用语 一、问候 1、你好!(汉文)Unn nan(羌文)悟喃!(羌译) 2、你们好!Ili naye 哦勒呐衣 3、大家好! Ssuxxi ngugu nay嚅基咕呐呀! 4、你好吗?Wu nan mi悟喃眯? 5、好得很!Nagule那咕勒衣! 6、上午好!Ozugvu nan 哦阻古喃! 7、下午好!ZzanDu Na咋都那! 8、晚上好!Mavha na嘛哈那! 9、见到你真高兴。Unn Ejueny Vggen duoBa悟爵呢嘎更多吧。10、北川人民欢迎你!JuDA mi Lavshea Unn Duobu 炬达眯拉合舍悟多不! 11欢迎到北川来作客!Ili JuDa Elugei Bbaya额磊炬达额路给嘛呀!12、你觉得北川好吗?Unn RuoJuny JuDa nami悟若举呢炬达那眯? 13、请坐!Vhzzunn啊祖恩。 14、请过来!咱滋路!Za sseLu咱滋路! 15欢迎在到北川!JuDa lugJieqi Bba炬达路戈洁起嘛! 16吉祥如意!NaJJi Vhlu纳基阿路! 17、谢谢!Ke Ddea Bea珂德百! 18、不用谢!Vu meaQi咕墨起! 19、以后再见!Eaji QeaBea Sha额基洁白啥! 二、交谈介绍[/B][/B] 20、请问你是哪位?Unn SeleaWunNa悟斯勒文那? 21、你叫什么名字?Unn Ny Rmmen na悟呢日们那?

22、我叫若木基。Va Ruomoji Rma嘎若木基日嘛。 23、这是我妻子。Zzea Va Zeam Wu泽嘎泽们悟。 24、这是我丈夫、ZeaVa Bbafea Wu泽嘎罢沸悟。 姐姐、ZeaVa ZziZZiwU泽嘎滋滋悟。 妹妹,Zea Va mei meiWu泽嘎妹妹悟。 局长悟、(略)县长(略)等。 25、你会羌语吗?Unn ReMear dhin mi悟日麦日知眯? 我会。Va dha 嘎吒。 26、认识你真高兴! Unn Yeasani Va Gen duoba悟爵泥嘎更多吧! 27、以后再见!EAJi Jebea Sha额基洁白啥! 28、慢走!KaJJi Ggenba卡更吧! 29我送你回去。Va Unn Ddea QiiLa嘎悟德起儿了。 30、你今天玩得开心吗?UnnBes Shuada DoBen Mi悟不斯耍踏多本眯?非常开心!Va Gen DuoBa 嘎更多吧! 31、祝你旅途愉快!SeaLesda NaJi Hvgun Bba色尔勒嘶达那基啊衮吧! 32、希望以后在见到你。Ggsu EaJi JeaBea Xi 古酥啊基洁白昔。33、对不起!VumeaQi Bba顾嘛器! 34、请别生气!DeJi Kuean Bba德基阔吧! 35、今天天气很好。Bes Mu Na不嘶目那。 36、你抽烟吗?Unn Muk Chean Mi 悟牟苦扯眯? 37、祝你们全家幸福!Elei Avuba Duo Beiji Halu Wa哦垒啊鼓吧多辈基阿路哇! 三、约会[/B][/B] 38、今晚你有空吗?Unn Ben Mava Dhe Wea Mi悟本嘛哈知玉眯? 没空, Ebbasayuo额嘛霞哟!

西羌部落组合简介(1)

羌族,一个曾缔造华夏文明的古老民族;一个保留着最原始民俗风情的民族;一个在碉楼里生活了千年的民族;它古老、神秘、又独具神韵。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使得民族文化受到未有冲击和挑战,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西羌部落组合:中国羌族第一支原创音乐男子组合,组建于2007年,2010年1月份发行首张组合专辑———《舞动山寨》,此张专辑将羌族最古老的音乐与现代流行完美结合,开辟羌族音乐通俗化、流行化。 组合成员简介: 余宗正(翔子)羌族、四川茂县人,从小酷爱音乐,2006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演艺和音乐创作。 赵忠(森格玛)羌族、四川茂县人,毕业于汶川威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三江艺术团当独唱演员,3年之后来到成都。。。。。。。。 在一次偶然的酒吧演出两人相遇本着对音乐的热爱两人不谋而合经常搭档演出,组建了西羌部落组合。然而在演出时发现一个问题:唱本土的羌族民歌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她们想听有羌族风味的通俗歌曲。于是两人找到音乐制作公司把自己写的歌曲《云朵上的歌谣》制作出来在酒吧演出时试着唱一唱,结果很多人很喜欢听这首歌。于是两人策划出张羌族通俗音乐唱片。于是去找川内知名的音乐人写歌可是创作费太高买不起名家大作。哪怎么办?两人决定开始采风!跋山涉水、走村访寨搜集了大量的羌族民歌进一步创作和整编。在2007年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30余首歌曲。同时自筹资金找音乐制作公司进行制作和录音。为了让唱片的受众面更广一些决定制作成VCD。于是找到汶川三江风景区赞助拍摄外景。然而蹊跷的是接到景区领导电话同意赞助我们是在2008年5月11日。让我们第二天到办公室签协议书。可是第二天(5月12日)地震了!景区毁坏极其严重无能赞助我们,一切计划安排都停了下来。至到2009年6月份找亲戚朋友借钱完成了视频拍摄和制作。但是拿版号、做母盘、做封面、压光盘。。。。。。。的资金又怎么办????于是得到茂县古羌神韵大舞台赞助后期的经费,终于在2010年1月份这张耗资12万元羌族第一张通俗歌曲唱片隆重推出。很多音像店人满为患排队购买此专辑,场面极其的火爆!!!! 业内著名乐评人士纷纷发表言论:这张唱片在羌族音乐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羌族音乐开通了“国际航班”!!!!!!!!!

羌族文化

《羌族文化》练习题 1.在羌族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女神“俄巴巴瑟”在人间设定男女姻缘的信物是 ______,因此也成为羌族姑娘送给心上人的“云云鞋”上的的典型纹样。 A、牡丹 B、羊角花 C、桃花 D、鸳鸯正确答案:B 2礼仪是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羌人世代相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仪习俗,它们均是围绕着生活的大事而进行,反映出羌民族的仪规惯制,具有代表性的______,包括喝咂酒、挂红、宴饮、唱歌等礼仪程序。 A、年节礼仪 B、婚俗礼仪 C、婚俗礼仪 D、生子礼仪正确答案:B 3.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 A、女神崇拜 B、生殖崇拜 C、白石崇拜 D、酒神崇拜正确答案:C 4.“羌绣”色彩鲜艳彩,主要选用黑、白、红、黄、蓝、绿色,在色彩搭配上皆原色相配,无渐次色,民族特色浓郁。从这些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出羌文化的信息: A、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历史 B、神话、考古、文献 C、生态、民俗、神话 D、历史、地理、风俗 5. 羌人工艺制作技艺精湛,尤其是刺绣,作为羌族民间工艺的代表,自______ 起,已在羌族地区十分盛行。 A、先秦时期 B、汉代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正确答案:D 6.“羌绣”以______为传承者,主要采取______方式进行传承。 A、女性,身体示范 B、男性,身体示范 C、女性,“口传心授” D、男性,“口传心授” 7.“羌绣”图案分为实物纹样和抽象纹样,其中实物纹样主要由花卉、瓜果、鸟兽、虫鱼等组合而成,其寓意传达出: A、羌人对自然的热爱 B、羌人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化再现 C、羌人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 D、羌绣适用耐磨的功能 8.古羌人是古时中国主要居于______,从事______的族群。 A、北部,渔猎 B、南部,农耕 C、西部,游牧 D、东部,贸易 9.羌人的饮食有节令食俗、礼仪食俗和信仰食俗,其中______是羌民传统,在举行重要仪式时,用一根中空的麦秸或竹管咂饮而拒杯饮。 A、喝茶 B、吃酥油茶 C、喝醪糟 D、喝咂酒 10. ______是古羌游牧部落的主要生产资料,现代羌人虽转变为农业定居生活,但 他们对它一直都怀有特殊的感情,故在羌绣服饰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这种动物的纹样: A、牛 B、羊 C、马 D、猪 11. 羌人的巫师,又称“______”;尊称“阿爸许”或“许”,俗称“端公”。 A、祭司 B、释比 C、酋长 D、长老 12.羌族建筑技术高超,自古以来就有垒石筑屋的传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记载“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为羌语音译借词,意为碉楼,是羌族最具有特点的建筑,碉楼的功能有______等。 A、储物 B、居住 C、防御 D、以上三项 13.羌人手工技艺精湛,尤其以______最具羌族传统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剪纸和刺绣 B、羌笛和刺绣 C、挂饰和银饰 D、木雕和漆器 14.羌族历史久远,通过考古发现,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陆续发现了许多______的

羌族导游词

羌族导游词 【篇一:羌族导游词讲解】 羌族的信仰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离开成都,经过近3个小时约160公里的车程,一路我们途经了漩口、映秀等地,现在就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地 区了。离我们的目的地九寨沟还有约270公里,6个小时。 请大家透过窗户向左侧的远处望去,那个色彩班驳、呈八卦阵形的村寨,就是著名的“西羌第一寨”了。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最早生活在古昆仑山脉一带,那时的中国有三大部落,一是黄河一带的黄帝部落,二是昆仑山脉的炎帝部落(整个炎帝部落都是羌族人)三是云南一带的蚩尤部落, 当时炎帝和黄帝部落连手击败了蚩尤部落,于是我们才有了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后来由于昆仑山脉越升越高,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羌族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其中一支沿岷江往下游迁徙进入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形成了灿烂的古蜀文明,说到底羌族是我国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韧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曾经在古昆仑山脉一带繁荣的羌族人在历史长河中慢慢的和其他民族融合,由于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古羌文化也慢慢被同化.而传程到现在在中国只有十几万羌族人才保留先祖们的足迹,而这仅有的20万羌族部落生活在哪里呢,他们主要聚居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汶川、黑水、松潘和绵阳市的 北川一带。 说到这些地名,大家心里一定马上会捏一把冷汗,对,这些地方就是世 界震惊的 5.12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 代表羌族文化精华的羌寨在此次地震 中70%都垮塌了,十几万羌族人近一半人遇难,尤其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羌族聚居县北川县几秒之间就夷为平地, 由于羌族文化主要靠口授相传,熟知羌族技艺的民间传人遇难可能就意味着羌族文化从此“断了香火”,我们只能用”毁灭”两个字来形容,房子倒了,路断了,我们可以重新修,而文化断了也许再也找不回来了再加上羌族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弱势的、被边缘化的民族,,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也迅速紧急启动了”拯救羌族文化”预案,用全力保护这个云朵上的民族,重建的过程是艰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羌族的饮食主要是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羌族的饮食文化是羌族的一些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风俗,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代表。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羌族的饮食习惯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羌族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羌族的饮食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

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已经4000多年,虽然羌族随着时代的变化风俗也有所变化,但是羌族的饮食一直都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是羌族文化的一大分支。 羌族民族历史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 《诗地理考》曰:“羌本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羌族民族性格特征及风俗

羌族民族性格特征及风俗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是河煌地区的牧羊民族,以后向东向南迁徙,是华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也是古代蜀族和今天藏族、彝族的主要族源。它们大部分融合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之中,只有在四川的岷山地区保留了全国唯—一块羌族聚居区,这包括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其中以茂县羌族集中聚居最多,占全部羌族人口总数的60%。 羌族具有独特的物质文化成果和民族风情,绵延几千年而不间断,被称为中国各民族演化史上的一个“活化石”。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至今仍存的碉楼、栈道和溜索等建筑形式。碉楼在羌语里叫做“邛笼”,“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著名的有茂县黑虎乡的群碉、明嘉靖年间修筑的桃坪碉。栈道在羌族地区的特色是险峻,茂县较场一带的栈道遗迹,传为是蜀人的祖先蚕丛氏的遗作。溜索古称“窄”,是用于渡河的竹索,羌族中心区茂县古有“绳州”的设置,其名称即来源于古羌的绳桥。现存的历史文物中,以横架于滔滔服江之上、长达100多公尺的茂县石鼓“鸳鸯溜”最为著名。 羌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有蚕丛和大禹的遗迹。“禹兴于西羌”,汶川刳儿坪和茂县石鼓乡(原名石纽乡)以及北川的石纽,都有大禹诞生的纪念地。茂县县城名“凤仪镇”,也是源于歌颂大禹的“凤凰来仪”的古语。在茂县维城乡有蜀汉大将姜维修筑“维城”的遗说。叠溪本为古蚕丛重镇,因地震而变成今日风光秀丽的地震湖。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着白石崇拜习俗,户户羌寨庄房都供奉白石。羌笛传自远古,各种歌舞欢快多情,羌族服饰有独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节日有羌历年、祭山会、牛王会,娱乐活动有跳莎朗舞、爬天杆、射兽馍、放索套。其它如挑花刺绣、云云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风情。羌族地区盛产花椒,“茂椒”至今仍是烹好川菜的重要调味品。 羌族文化 羌族的“羌”字,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故字型从羊从人。羌人就是从事畜牧并以养羊为特色的民族,其文化也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羌族过去的服饰,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或有少数人穿布鞋或牛皮鞋,裹羊毛或麻织的绑腿,束腰带。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或于头顶置瓦状的青布一叠,然后以两根发辫缠绕其上作髻,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较人的耳环、项圈、簪子、银牌等饰物。绣花鞋有状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上绣有各色云彩图案,俗称“云云鞋”。 羌族的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常烹制的食物有王米粥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目录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羌族语言面临的困境及抢救对策 (2) 第一章.摘要 (2) 第二章.羌族与羌语 (2) 第三章.羌语的使用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3) 1.羌语的使用范围日益缩小 (3) 2.羌语的使用频率减弱 (3) 3.羌语的使用环境恶化 (4) 4.羌语的传承障碍重重 (4) 5.羌汉语双语教育岌岌可危 (5) 第四章.抢救与保护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民族文化遗产的对策 (5)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羌族语言面临的困境及抢救对策 第一章.摘要 羌语不仅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媒介,其本身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民众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了羌族的民族记忆,展示了羌族文化;羌语也蕴藏着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医术、传说,是羌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传承载体,也是维系羌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及事实告诉我们,羌语的传承日益困难,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使用范围正日益收缩、使用频率日益减少、使用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因此,抢救和保护羌族语言文字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对羌族本身的发展具有莫大的意义,也对保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第二章.羌族与羌语 羌族自称“尔玛”(Ramer),主要聚居在四川西北部高原的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北川县,贵州省的石阡县、江口县以及云南省的文山州等地。数千年来,羌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然而,在岁月的变迁中,羌族的文化正在遭羌族自称“尔玛”(Ramer),主要聚居在四川西北部高原的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北川县,贵州省的石阡县、江口县以及云南省的文山州等地。数千年来,羌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然而,在岁月的变迁中,羌族的文化正在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羌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中,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象征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羌语已经成为了“显露濒危特征的语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只用羌语一种语言交流的人口占羌族总人口数的6.9%,用双语(即羌语和汉语)交流的人口占羌族总人口数的55.37%,而只用汉语交流的人口占羌族总人口数的37.7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数据是该书作者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1982年人口资料推算而出。时隔26年,由于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使用羌语的人口不足一半,羌语的使用范围也日趋缩小。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21世纪,羌语是否能继续存在值得我们深思。然而,羌语不仅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达媒介,其本身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民众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如果羌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就失去了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羌民族文化的传承就会受到极大的妨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着手开展并加强羌语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