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施方案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41049793.html,)/文秘知识/活动方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施方案

我们始终在不断探索,深入企业调研,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出的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除了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外,创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小教学”(即小项目、小班制、小竞赛)模式改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专业部及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设计培养方案和改革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真正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有的放矢,为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优良的校风形成。

二、目标

1.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与人数,实行小班制,提高教学效果。

2.科学设计实训内容,实施小项目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3.引入竞争评价机制,搞好每学期的技能竞赛及平时课堂教学小竞赛,提高学习效率。

4.制定奖励制度,对平时技能表现突出及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进行及时表彰、鼓励。

三、工作措施

(一)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与人数,实行小班制,提高教学效果。

1.根据我校的实际,坚持在铣工、线切割、数控铣工、数控编程等工种中开展小班化教学。

2.根据XX春、XX春数控专业班级数合理安排好各班的实训时间,可以交差安排实训,提高实训室场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技能。

3.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二个组组成a、b小班,每个小班26人左右,每个小班安排一个老师负责开展小班化教学,再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实现了小班化教学,根据机床的数量及“差优搭配”原则,每一台机床安排学生2—3人,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步

骤,使每位同学的有效实训时间大大增多,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项目。

4.强化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平时做好集体备课,每次课前做好各班学生的分组,并张贴公示,加强对平时学生过关考核,及时做好学生成绩的登记。

(二)科学设计实训内容,实施小项目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1.突出实用,创新实训内容。对铣工、线切割、数控铣工、数控编程等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若干个小项目,选择基本和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分别有基本项目、提高项目、综合项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完善原有制定的小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控制在1周左右,即用6节课来完成这个“项目”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小项目中“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XX年10月整理成册。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项目分析环节。针对每个教学项目,分析教学项目的要求、了解教学项目的目的、教学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应掌握的能力等。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1 数控车工数控车工数控车削加工 2 数控铣工 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3 加工中心操作工 4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教学管理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教学点能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办学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教学点教学管理应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条教学点教学管理应以“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四条教学点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育良好教学风气,便学校持续健康向上发展。 第二章专业建设管理 第五条教学计划规定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授课时数和教学要求,是教学点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校本部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点实际制定。 教学点教学计划由校本部教务科拟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第六条为了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学点应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方向,创办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第七条教学大纲规定开设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和结构。 教学点开设的每门课程 (含实习及单独开设的实验和实训课)均应有教学大纲。教学点原则上应采用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颁发的通用教学大纲。对无通用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点应制定试用性教学大纲,并报校本部审批。 教学大纲(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应在课程开设前备齐。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执行中允许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增删,但需经校本部批准,并不得减少实践教学时数。 第八条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 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6: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 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 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 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 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 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 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 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 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 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 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 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 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V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第二章专业与课程设置 第三条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应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或五年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工作目标、改革及工作重点、专业设置条件和保障机制等。

第五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冃录》范围内专业,应使用目录规定的专业名称;设置《目录》以外专业,可选定相近专业名称或自定名称,专业名称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须向区教委申报,区教委初审同意后,向市教委申报,经市教委评估审批后,方可进行招生。 第七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的联系,培养具有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校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明确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措施具体、适应市场。 笫八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计算机、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将实习实训纳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合理,符合国家、市区规定要求,符合市场、岗位和技术发展需要。 第三章教学计划 第九条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总纲领。教学计划分为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年任课教师制定)。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级市专业指导性教学计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雍阳中专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市中职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条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要以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成才愿望为出发点,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教学秩序,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条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有利于推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拓展其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与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教学事务管理 第五条每学期学校均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科(室)及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用以确定学校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由分管校长提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于新学期开学前下达贯彻。 教务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拟定月教学工作计划。 各教学科(室)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组具体情况按学期制订。 第六条教务处应在放假前编制完毕新学期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其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整体安排和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也应结合实习、实验条件等具体情况。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经教务例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以学校名义印发至各科(室)实施。 编制校历应注意: (1)新学年开始为9月1日(逢双休日顺延); (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共42个教学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与毕业教育、公益劳动、考试和机动时间等(含公休);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自查总结报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自查总结报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自查总结报告 近年来,学校为了贯彻落实《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认识到职教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教学管理职能。我们对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归纳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查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疏漏,自查自究,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 1、师资情况。学校现有在职在编专任教师328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9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96人,“双师型”教师117人,实习指导教师8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2人)。 2、专业建设。我校现有专业为: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幼儿教育、现代农业技术等。 3、课程建设。我校现有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都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 4、教研教改情况。到目前为止,我校共立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个。其中,国家级教改项目1个,省级教改项目4个,校级教改项目16个。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5、教学工作评估。近年来,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本科上线人数不断攀升,位居孝感市同类学校前列:连年夺得“体艺类上省线人数领先学校”奖牌,荣获孝感市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四次“综合高中本科上线率优胜奖”。

6、实习基础建设。学校占地面积101亩,建筑面积4万1千多平方米,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设施齐全:有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气实验室、金加工实验室、机械测量实验室、数控模拟实验室和学生实验实训基地等。XX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72个班级的“班班通”;XX年又投资70余万元,为每位教师配置一部教学用手提电脑。 二、教学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端正办学思想加快行动步伐 我们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理念,使学校各项政策和规定能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促进职教工作规范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不断深化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学校资源分配向教学部门倾斜,不断增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品牌效应。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了做大做强这一品牌,学校通过行政例会、班主任月例会、全校教职工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等形式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责任意识,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是每个人的事, 是每一天的事,是每一节课的事。每个人要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每个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己所任学科的表现对学生多做思想工作。 2、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教学过程。 针对本校实际,学校把制度建设与情感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了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并逐步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如学校制定了《大悟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焊接技术应用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2.学制:3年(初中毕业),2年(高中毕业)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常用焊接操作技术,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工艺和质量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焊接技术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焊接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条、焊剂、焊丝、保护气体等; 2.能进行焊接组对及定位焊; 3.能正确选择和应用常见焊接方法及相关设备和辅助装置; 4.能运用常用的焊接与切割方法对常用金属材料进行焊接与切割;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6.能选择低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之一的焊接工艺; 7.能对焊接接头外观检验和进行返修;并根据X光片评级。 8.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分两学年学习,每学年128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教职成厅[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为做好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 5.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遵循专业建设规律。注重吸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兼顾行业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现状。 三、专业教学标准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第—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市中职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职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条中职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要以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成才愿望为出发点,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教学秩序,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条中职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有利于推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拓展其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与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教学事务管理 第五条每学期学校均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科(室)及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用以确定学校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由分管校长提出,经

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于新学期开学前下达贯彻。 教务部门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拟定月教学工作计划。 各教学科(室)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组具体情况按学期制订。 第六条教务部门应在放假前编制完毕新学期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其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整体安排和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也应结合实习、实验条件等具体情况。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经教务例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以学校名义印发至各科(室)实施。 编制校历应注意: (1)新学年开始为9月1日(逢双休日顺延); (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共42个教学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与毕业教育、公益劳动、考试和机动时间等(含公休); (3)寒暑假每学年共10周,一般寒假3周(含春节),暑假7周。 学校在编制校历时,因特殊原因要延迟开学或减少教学周数,应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指区、县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及其他主管部门,下同)的同意。 第七条教务部门在学校印发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的同时,下达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师任课计划)。各科(室)应根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合理负荷等原则对新学期的教师任务作出初步安排,并报教务部门。教师教学任务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分管校长批准后正式确定。教务部门应于放假前颁发教师教学任务书,开学后制成各班教师任课一览表,印发各科(室)。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50 —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急需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深化,其优势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持续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但不可否认,当前仍有一部分家庭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还处在一个转型期和认知期,部分家长还存有这样几种心态:一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到职业学校只为了学门技术,好就业;二是平时忙于工作,孩子在家无人管理不放心,把学校当作看管孩子的地方;三是送孩子进职业学校仅仅为了拿个文凭。这种进职业学校不是学习不好的,就是调皮捣蛋的负面心态,其社会作用不容低估,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也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偏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冲击,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教书与育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对待学生,不但要教他们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做事,成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理解到,提升学生的素质,应把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把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树立起荣誉感、自信心、进取心,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我们实行了深入的研究,摸索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是浅显道理灌输法。 灌输不是那种死搬硬套的教学方法,而是像浇灌庄稼那样耐心、精心、细心,以学生为本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最本质体现。教学工作不但仅简单的知识传播,它是以知识传播为育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把浅显的道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从中受到启迪。 在从事《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们虽然整体素质较低,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注意引导、启发,使他们感觉到你的亲和力、感化力,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在他们身上产生出好的效应。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三大”、“三种水平”和做到“四个对得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三大”即说话大声;做事大胆;处事大方。“三种水平”即独立生活的水平;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水平;适合社会、与人相处的协调水平。“四个对得起”即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学校;对得起社会。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灌输,同时采取“请进来”,让家长、

(完整word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民权职教中心任鑫 【摘要】数学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学的授课课时受到专业课的抑制,数学的重要地位也逐渐被学校和教师所忽视。因此,为了适应教学课堂的新要求,使中职数学课更加具有吸引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探讨 近年来,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拥有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重视职业教育内部的深化改革,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改革。从现实出发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然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却远未尽如人意。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树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给职业教育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定位,才能帮助职业教育方法改革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过去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淘汰教育、封闭教育、终结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人才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其发展也是个性化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功者,使学校教育成为一个“因材施教的柔性教育系统”。 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现在生产一线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从业人员的主体。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强调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规范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我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第三条本规范所指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与教学监控、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以及与教学工作相关的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情况等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 第四条教学文件 1.专业教学方案。专业教学方案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 教学文件。专业教学方案分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和专业实施性 教学方案两类。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 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 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由学校按照《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教职成〔2006〕74 号)的规定,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组织制定。专业教学方案包括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规格(含人才规格、职业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必修课教材等部分。各部分内容均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或表格形式编制。各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的制定应当由教务部门组织拟定、教务工作会议(或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教学副校长和校长审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工作,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的依据。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均应 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各门课程原则上采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