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作者:————————————————————————————————日期:

十二经络图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一日不养生天天养医生,推荐大家加QQ 2291467075一位资深养生营养护肤导师,帮助爱美的你,解决关于面部肌肤斑点、痘痘、敏感等问题,护理保养!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原创)-lls1995的博客-搜狐空间

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原创) -lls1995的博客-搜狐空间 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原创) 2010-10-07 10:29 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原创)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原创)站桩功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兼谈我的治疗经验一、前言 1、我只谈自己的治疗经验,不谈别家疗效的优劣。 2、站桩功法我选择了大成拳,但不代表别家的功法不好,不要因门户之见以此作为人身攻击的理由。 3、本人平素不太上天涯,因为曾经在这里受益频多,所以作为回报选择选择在这里发贴。并在此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0545204.html,/techforum/content/100/630872.shtml的作者致敬,因为在这个贴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东。

4、本贴宗旨,度人即为度已。但由于个体差异,我练站桩功能治好病,并不代表所有的病友均能练好,所以希望大家理解支持。二、病史 1、第一次发病。 本人身近不惑,年轻气盛的时候不注意保养,20多岁便患腰椎间盘突出,并住院治疗了1个月。那时也没有什么好好的治疗,就是住院1个月,推拿+牵引由于牵引把腰肌拉伤,刚出院时走路比老太婆都不如,走路那个慢,深刻理解了 “踯躅”这个词。后来经南市区一位民间高手的针灸+推拿,基本痊愈。 2、第二次发病。2003年末单位内部清理物品,由于没有注意,弯腰搬重物后没几天就发现腿部有压迫感,这时意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再次发作。之后时好时坏。儿子出生后,由于日夜操劳,至2005年夏天,已经严重到走路走不动了。上班时,从家中到车站只要5分多钟的路,我可以走15分钟。后来LD去买了腰托回来,又吃了日本进口的坐骨神经痛丸,结果恢复了一大半,压迫痛还是有,但已经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了。 3、第三次发病。2007年11月,又是一次不经意的弯腰,结果第二天就开始疼痛不已,而且这一次发病远比前二次严重的多。至今年3月份,已经发展到晚上起床上厕所也要爬着去,根本就站不起来。上班时坐在座位上真是煎熬,一般最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 经络主治 ①本经、本脏腑病证 ②相表里脏腑的病证 ③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④其他特殊治疗作用 穴位主治 ①本经、本脏腑的病证 ②局部近治作用 ③特殊作用 ④表里经病证 ⑤特定穴治疗作用 穴位定位 ①大致解剖位置 ②横纵坐标 ③简便取穴法

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②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 (2)手阳明大肠经 ①头面五官病:目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②热病,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癫狂等 ③肠腑病证: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3)足阳明胃经 ①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 ②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鼻衄,齿痛,耳病 ③神志病:癫痫 ④热病:热病汗出 ⑤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转筋,腰膝冷痛、半身不遂(4)足太阴脾经 ①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②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③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5)手少阴心经 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②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 (6)手太阳小肠经 ①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②热病、神志病:昏迷,发热,疟疾等 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①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 ②神志病:癫,狂,痫等 ③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 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等 (8)足少阴肾经 ①头和五官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 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 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9)手厥阴心包经 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②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 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 (10)手少阳三焦经 ①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 ②热病:热病汗出 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胸胁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11)足少阳胆经 ①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 ②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等 ③热病、神志病:发热,癫狂等 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12)足厥阴肝经 ①肝胆病:黄疸,胸胁胀痛,呕逆及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 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 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

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 方法。每次呼气都从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下丹田。 2. 时间。每天依法练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丹田周围的脏器,如大小肠、肾、膀胱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会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精品

第三步,凝神调息守丹田。 1. 方法。呼气注意丹田,但要避免过份用力呼气往下送,以造成丹田发热太过,耗伤阴液。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肋。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肋。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精品

每天简单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每天简单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气功博采众长,功法中藏有众多的练功诀窍。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因此,想进行气动健身及想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 蹲墙首先从身形入手,对照书本细扣全身各部。然后在身形正确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练功强度,蹲墙前要组场,带着混元气蹲,意念导引形体放松。当然,蹲墙使形体很紧张,站庄是要放松的,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有矛盾,怎么协调还要靠自己。其实,站庄与蹲墙并不矛盾,目的都在于松腰,腰一松形气就整了,神统帅形气的功能也就强了。这两种功都是智能气功的基础功。智能气功特别强调意识的作用,主动运

用意识,强化形气功能。这两种功作为初练者来讲,可先练站庄,把内气练足了,再练蹲墙就不累了。蹲墙重点在于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时不要单纯的腿部用力,否则容易引起两腿肌肉紧张。站庄时两腿松不下来就会累。蹲墙之重点是以百会带动,上起意注天上之虚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虚空,同时要善于运用“化”的意识,把全身的僵劲化开,尤其是脊柱、脊柱两侧的神经、血管。平时我们不注意放松,多年来造成僵劲充斥,要松腰就要把这些僵劲去掉。有些1、2岁的小孩子作蹲墙就很容易,大人就不行,关键就在僵劲去没去掉,去不掉僵劲就达不到柔若无骨。所以在蹲墙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的骨头没有了,全身柔软放松、气充斥在全身各处,这样蹲墙才轻松一点,不然蹲墙的时候脸红脖子粗,就没有练功的味道了,如此让气似乎慢慢的渗透到紧张的组织里,逐渐的紧张和疼痛消失了,将拙力、别扭、紧张、疼痛等转变为气腾、自然、轻闲、舒适,这样才能继续安静的蹲下去。通过蹲墙引动气机升降,用心体悟,微妙自在其中,总之要在松静上下功夫,主动将意念锁定在运动过程中,将意念和意念的作用统一起来。通过运动,使体内气机自然旺盛起来,并按照气的自然轨道运行,使身体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渐提高而不容易出现偏差。 蹲墙功的功用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

10.蹲墙练习的难度衡量(2014年5月6月)

10.蹲墙练习的难度衡量(2014年5月6月) 10.蹲墙练习的难度衡量(2014年5月6月)本文中所说的“蹲墙”,均指庞明先生公开的“面壁蹲墙功”。 另外还有几种非面壁的蹲墙,不便文字形容,此处略去不谈。 一、论坛推广蹲墙最早是庞明先生教的,作为智能功简明功法之一,主要是帮助松腰。 随着庞先生的隐退,蹲墙功就只在智能功学员中流传。(面壁蹲墙功、直腿松腰坐。)直到十年前,高峰先生做武术教学时,把蹲墙作为拳术内功训练(正道内功、千斤神腿功),蹲墙功重新在武术界得以宣扬。 后来在武术界又被民间练太极拳的人引为松腰工夫。流行起来之后,又通过太极转为健身功夫,才重新变得火热。站长在2004年就在西陆BBS推荐“面壁蹲墙功”。(求真斋论坛是2005年才建立的。) 当时还没有在太极拳圈子流行。但我公开后,大家也还没有重视。

面壁蹲墙功在求真斋论坛逐渐被重视,大概是经由四个时期。1.网络流行。2004-2006 从太极松腰到健身运动,网络上各种鼓吹效果,才渐渐流行起来,论坛同学此时才跟着重视。2.教学参考。2006-2007 丹法筑基课程中有个蹲式,新手练习难度太大,所以就推荐大家做相对容易些的蹲墙。3.治疗感冒。2007-2008 多个案例确定,蹲墙对于感冒和发烧有奇效。于是推荐大家重视练习和对治。(调养区的滚背也有用,体力不足的可以做这个。)4.纠正身形。2008-2010 2008年在北京给学员们做免费面授时,发现好几个人体感迟钝都是脊椎有问题。于是强调通过练习蹲墙来调整身形。 调整身形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简单易学的就是蹲墙。(目前资深论坛有个相对全面的《正形法》免费课程。)5.体能锻炼。2010-2012 不少人练着练着,就追着感觉跑掉了。要么是想不吃苦就进步,要么是想轻松的当神仙变超人,要么是想纯精神面升级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原络配穴法 一、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 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 原,根源。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如:咳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本经容纳不下时,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 1、太渊穴为肺经腧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功能为止咳化痰,扶正祛邪,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 2、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 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3、腕骨穴:简便取穴法:沿后溪穴赤白肉际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支正:小肠经络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4、京骨:膀胱经之原穴。位置在足外侧,第5跖(zhi)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功用: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5、大陵: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手掌的太渊和神门之间,腕掌横纹的中点处。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6、阳池(三焦经原穴):在腕背横纹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疟疾;女性手脚冰凉。 7、丘墟:胆经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据历代针灸文献记载,丘墟穴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 光明穴:胆经的络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编辑本段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编辑本段主治疾病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8、偏历:大肠经络穴,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主治:鼻衄,耳聋,耳鸣,目赤,齿痛,咽

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和作用

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和方法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之不易。不过,这个修练脉络,却清楚标示从身体到心灵、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灵性的质变过程,是具体可循的。至于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中虽确实可见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但除了武侠小说,正典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说。布气治病,是在当时医学环境条件下,面对疾病的无奈对策;当今医疗科技已百倍于布气之功效,若说藉由外力就能轻易打通任督二脉,应属夸张之词。医家与道家对任督两脉行径的说法,就我个人练功的心得,其差异可从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的锻赞区隔。经书说「顺成人,逆成仙」,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只要练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体原气,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性命双修,即此是也。 任督二脉经络循行 01、 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循腹里 03、 上关元,至咽喉 04、 上颐循面入目 05、 属阴脉之海也 以上为难经?第二十八难中的经络循行描述 01、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02、 以上毛际 03、 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04、

面对墙壁做竟有神奇的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面对墙壁做竟有神奇的效果 导语:蹲墙功又叫面壁蹲墙功,由武术学者庞老师传出。它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健身方法,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蹲墙功又叫面壁蹲墙功,由武术学者庞老师传出。它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健身方法,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练习蹲墙有松腰、強化人体气机和减肥等功效。 面壁蹲墙功的动作要领为:面壁而立,脚尖抵墙,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眼闭合,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舌抵上腭,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始终将两腿并拢,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每次蹲30个为一组,多多益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以我的实践经验看,第一天、第二天只蹲30个,第三天、第四天可增加到60个,以后只能10个为阶梯递增,到一个月头上,可增加到200个左右。我一般是在家里蹲墙的,早晨一起床就开始蹲,夏天只穿小裤头、冬天也仅是秋衣秋裤之类。在这个阶段,我一个小时蹲300至500个,这个运动量就不小了,大概蹲到100个就开始冒汗了,对肺活量的锻炼是相当大的。需要提及的是,刚开始蹲墙时,蹲到2至3天,就可能双腿有酸痛感,这时不要停止蹲,每天继续坚持蹲,过七天闯过去也就不痛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发布: 2009-6-27 22:12 | 作者: 汉医艾灸 | 查看: 189次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

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十二经脉原文

十二经脉原文《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 ào)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a)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bì)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fū)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zhuàn)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zì),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zhuō),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bó)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

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 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 《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

督二脉?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 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延长生命。 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 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 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

高频鼓荡内功训练

功力训练 格斗没有功力就是花拳绣腿,这套教程为了提高效率,给大家推荐两种功法,都是经实践证明确实效果不错的,虽然不能让你练成菲多、泰森,但对于防身自卫还是够用了。 一,48小时超级自卫术中的“高频鼓荡”和“深度刺激”: 这两个功法是心意六合拳里的以气摧力的练法,可以迅速提高肌肉质量,增强爆发力和抗击打能力,虽然效果不象广告里说的那么神,但实践证明的确有效,而且每天耗时很短,不需要任何器械,适合在家练习的朋友。 具体功法可从网站下载《48小时超级自卫术》学习。 训练安排: 在原教程中这两个功法是以时间为单位,比较不好把握运动量,经过计时对比,换算成如下按次数练习的计划。 高频鼓荡一、二、三段各15次起步,每天各增加一次,到每段练习50次就不要再增加,保持即可。 深度刺激完成一套9个动作一般需时20秒左右,从10次起步,每两天增加一次,到30次为止,不要再增加。保持即可。每完成一次9个动作后稍微放松全身,深呼吸两次进行下一次练习。 二,蹲墙功: 高频鼓荡和深度刺激对上身锻炼效果很好,但对腿部效果较弱,所以配合蹲墙功提高腿部力量。蹲墙功被高峰的教程采用,命名为千斤神腿功,其实是一个传统功法,不但增强腰腿部力量,而且可以最

大程度伸展脊柱和腰部肌肉,对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不错的恢复作用。 练法:面墙而立,脚尖、鼻尖轻贴墙面,直线下蹲,下蹲过程中鼻子、膝盖、脚尖始终保持贴墙状态。刚开始难以保持平衡可以两腿分开一点站,随着腿部力量增强,逐渐将两脚并拢。(如下图) 可以先自己测试一下最多做多少个,然后以最大数量的70%起步,每两天增加一个,到能做100个时可在手上提两个哑铃进行练习。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1.心经歌诀 一手少阳是心经,止于少冲起极泉。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有关。极泉腋窝动脉览,青灵肘上三寸牵。少海肘后五分连,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腕后半寸间。神门掌后锐骨端,尺屈肌腱挠侧缘。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2.心包经歌诀 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中冲尽。心胸肺胃效皆好,吐泻痒疮亦可寻。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肘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3.肺经歌诀 三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4.肝经歌诀 四足厥阴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前阴生殖肠胆病,气血五脏治最灵。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间纹端趾缝寻。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尽横纹。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阴廉气下二寸中,急脉阴旁二五分。十一肋端章门是,乳下二肋寻期门。 5.胆经歌诀 五足少阳是胆经,从头走足行身旁。起于外眦童子髎,止于足部窍阴上。头侧耳目咽喉病,神志热妇运动恙。外眦五分童子髎,听会耳前珠陷祥。上关颧弓上缘取,内斜曲角颌厌当。悬颅悬厘在下方,相距半寸君莫忘。曲鬓耳前发迹边,率谷入发半寸量。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乡。头窍阴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寸寸寸半量。脑空池上平脑户,粗隆上缘外两旁。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肩井大椎肩峰间,渊液腋下三寸见。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现。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章下平脐看。五枢骼前上棘前,略下五分维道见。居髎膈前转子取,环跳髀枢陷中间。风市垂手中指尽,其下二寸中渎陈。阳关阳陵上三寸,腓头前下阳陵泉。阳交外丘骨前后,踝上七寸丘在前。光明踝五阳辅四,悬钟三寸骨前缘。外踝前下丘墟寻,临泣四趾本节扪。侠溪穴与地五会,跖趾关节前后寻。四指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 6.肾经歌诀 六足少阴肾经属,起于涌泉止腧府。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足心凹陷为涌泉,舟骨之下是然谷。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泉稍后主。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处。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踝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大赫气穴井四满,中柱肓腧平脐看。商曲又凭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相距一寸连。再从中线开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间。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间。或中愈府平璇玑,都隔一肋仔细研。

传统内功面壁蹲墙

传统内功面壁蹲墙 传统养生内功---面壁蹲墙功。但凡认真练习者都取得极大的功效。对减肥、强身健体有较好的帮助。对胃肠病、心脏病、腰痛、膝关节痛,风湿痛、失眠、颈、腰骨增生、头痛、神经衰弱、肥胖症及对发育不良、身材矮小者有极明显的作用。 (1)先练习原地下蹲。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网友不要一上来就把脚靠在墙根上,这样往下蹲100个人会有99个摔屁股的。第一次练习的网友不要对着墙练,应该先试一下原地下蹲,看能不能蹲下去,如果原地下蹲都感到困难,就不要练蹲墙了,先练点别的。 (2)膝盖有毛病的不要蹲墙。有网友问膝盖有骨刺增生能不能蹲墙?又有网友说家里人膝盖痛要不要坚持练蹲墙。我的意见是膝盖有毛病的不要蹲墙,把毛病治好了再说。如果有减肥的网友蹲墙以后出现了膝盖痛的现象,那就暂停练习,休息几天再恢复练习,恢复练习后把练习强度降低一下,这也叫循序渐进。 (3)找准临介距离。正式练蹲墙时要先找准临介距离,就是能蹲下去又不摔倒的那个距离,然后再往后撤一点才开始蹲墙。意思就是既不能太松懈,又要留有余地。 (4)注意调整难度。调整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调整脚与墙的距离,另一个是调整两脚之间的距离。脚与墙的距离远一点,难度就低一些;双脚分开一点,蹲起来就容易一些。在蹲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作一些调整。 (5)不要蹲得太快和太多。减肥蹲墙宜稳打稳扎,不要心急火燎,也不要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减肥人士容易犯心急的毛病,蹲墙缓慢有利于把心沉住。有网友蹲墙练了几天就想加数量,想法是好的,但我建议不要加得太快,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有时候欲速则不达。 (6)不要管呼吸。对于减肥的网友来说,蹲墙不要管呼吸。就算是专门练蹲墙来松腰健身的朋友,我认为也不必过早去加呼吸,等把蹲墙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以后再加呼吸会好一些。 (7)不要仰头。仰头是蹲墙练习中常见的一种毛病,这样不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对治这个毛病用收下颏的方法,先把下颏往里往喉头部位收一下,然后再蹲墙。收下颏蹲墙难度要比仰头大一些,可以把脚往后挪一点,宁可拉开距离也不要动作变形。 (8)要集中精神。蹲墙是武功和气功的基本功,中国的传统功夫练习都讲求形神合一,就是说练功不仅要运动形体,还要运用意识。在蹲墙的过程中怎样运用意识呢?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在蹲墙的前和后很明确地想:蹲墙能够减肥!然后把瘦身以后的形象想象一下。第二点是在蹲墙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做动作,别的不用想,跑神了就收回来继 续做动作,这可以看作是初步的形神相合。

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默认分类2010-10-21 18:43:11 阅读0 评论0字号:大中小 任督二脉是气之根本,所谓打通,其实是回归根本,人刚出生时是通的,但随后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气不能贯通二脉,只好通过修练来达到贯通的目的.如何打通任督两脉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 次为宜。呼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练功约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穴位歌诀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三边、三间(肌肉、肌腱、骨骼)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与温溜,下廉(lian)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liao)迎五里,臂臑(nao)肩髃(yu)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liao),终以迎香二十止。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手丛经,二十二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泠(ling)中,消泺(luo)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you)经翳(yi)风,瘛(chi)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于小指设,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yuan)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quan)髎入听宫。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也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xi)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足阳明胃经穴歌(胫骨嵴旁开1横指——小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方屋翳(yi)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bi)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du)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明穴,大趾次趾之终端。 足少阳胆经穴歌(腓骨前缘——小腿) (风市——大腿)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客主颔(han)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液长,辄(zhe)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临。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承扶——委中——大腿)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引肺俞,厥阴 ,大肠小肠膀胱如,中膂(lv上髎次髎会阳须下尻(kao)旁 取。还,二椎三寸半相当,癿户膏盲(huang)与门噫嘻(yixi)旁,阳纲意舍及胃仓, 肓胞肓(同“黄”)(yin)门穴,浮郄(xi)相临是委阳,委中 次长。飞扬跗(fu)阳仆(pu)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太阴脾经穴歌(股骨内上踝248——股内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ji)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足厥阴肝经穴歌 )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出太溪,大钟水泉连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he),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值,步廊(lang)神封出灵墟,神藏彧(yu)中俞府毕。 督脉穴歌(三七开——2、4、8、12、15椎下无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任脉穴歌

中医十二经络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抉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