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

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

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

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

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

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而在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中,以下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净化空气(大气调节)、调节城市小气候、减低噪声污染、降雨与径流的调节、

废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文化娱乐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

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

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经过近几年的

治理,城市的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依然严重,

城市缺水情况严重,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全国约有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有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供水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近

个城市地下水水质恶化。年,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数严重超标。在城市地区表现突出的是城市缺水和水污染。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国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近重点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其中水源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个,主要分布在“三河三湖”流域。水源污染的直

接后果是一些水源被迫停止使用,从而导致或加剧城市缺水,而寻找和建设新水源又需要耗费巨额投资;水源污染的间接后果是影响供水水质,进而损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新“肿瘤”。城市垃圾是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医疗垃圾、城市污水处理厂固体沉淀物、工业生产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总称。它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P28思考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维持平衡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生态学复习资料总

一、填空(40空,20分) 1.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间接作 用特点。 2.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_、隐芽植物 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5.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法瑞学派、北欧学派、英美学派 和前苏联学派等四大学派。 6.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绝对密度。 7.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 8.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夏绿阔叶林。 9.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和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因子。 10.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12.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 的_最小面积__。 13.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4.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1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他感作 用。 18.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 别为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19.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Haeckel 。 20.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21.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2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上、下限,其间的范围称作该生物的生态幅。 23.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和进化单位是__种群___ _ 。 24.《中国植被》的三级分类单位分别是: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25.《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定义为群系。 26.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最终以热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因此,能量是单向 流动的。 27.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只有能量锥体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生物量金字 塔倒塔形。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这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生态系统负荷力(carring capacity)是涉及用户数量和每个使用者强度的二维概念。在实践中可将有益生物种群保护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此时,种群繁殖速率最快。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容纳污染物要与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相匹配。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应该强调指出,生态系统纳污量不是无限的。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3.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生态系统在进行多种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粮食、药物、农业原料、并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形成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4.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自调控(self regulation)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生物经常不断地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生态系统调控功能主要靠反馈(feedback)来完成。反馈可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前者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而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后者则倾向于削弱和减低其作用。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不可缺少的。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保证了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生态系统也和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态系统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从而具有生态系统自身特有的整体演变规律。换言之,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具有鲜明的未来性。生态系统这一特性为预测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数十亿万年中发展起来的整体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活动已损害了生态系统健康。为此,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园林生态学绪论

园林生态学 ——自然与社会的桥梁教材: ?冷平生主编. 园林生态学(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李博等.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许绍惠, 徐志钊. 城市园林生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孙儒泳, 李博等. 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曹凑贵等. 生态学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冯采芹. 绿化环境效应.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2 ?杨士弘等. 城市生态环境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吴征镒等.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杨京平等. 生态工程恢复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J. L. Chapman, M. J. Reiss. 生态学?a?a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1 ?何兴元等. 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北京:标准出版社,1990 ?钟林生赵士洞等.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时数:45课时 2.0学分 考试形式:闭卷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笔试):60% 绪论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生态学的起源 ?Ecology源于希腊文oikos + logos,意为“住所、栖息地”和“学科、学问”。生态学是 研究生物居住环境的科学,也就是管理自然界生物的科学。 ?生态学起源于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其英语词根与经济学相同(Ecology、Economics), 因此生态学在早期又译为“自然经济学”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1.定义(掌握) 2.形成与发展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掌握)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 1.生态学 2.环境科学 3.恢复生态学 4.其它相关学科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 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 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 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 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 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

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 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 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2.学科任务 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f.生态系统管理 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3.发展趋势 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4.研究方法 4.研究方法 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 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 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因此,在诸多的相关学科中,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生态学的定义 a.海克尔(Haeckel)(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给出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是对生态学一词最早的一个定义。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2010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603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生态学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071012 生态学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 油菜 B. 水稻 C. 菠菜 D. 番茄 2.原始大气中不具有的成分是。 A. N2 B. H2 C. CH4 D. O3 3.某个种群基因库中有50% A和50% a, 则Aa基因型的频率是。 A. 25% B. 50% C. 75% D. 100% 4.在一定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于适度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的增长起限制作用。这个规律被称为。 A. 阿伦规律 B. 阿利规律 C. 贝格曼规律 D. 竞争排斥原理 5.生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质量称为。 A. 生物量 B. 物种量 C. 生产量 D. 现存量 6.如果人口按照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dN/dt=rN)增长,则人口倍增时间 为。 A. 0.3/r B. 0.5/r C. 0.7/r D. 0.9/r 7.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修复污染土壤和水体的方法所应用的植物修复技术是。 A. 植物萃取 B. 植物固化 C. 植物转化 D. 根际过滤 8.1953-1961年,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发生了严重的“水俣事件”,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该物质具有高毒性的原因是。 A. 高水溶性 B. 高脂溶性 C. 高挥发度 D. 高分散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1. 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是。 A. 经纬度 B. 温度 C. 共生 D. 坡度 E. 寄生 2.下列关于种群调节的理论中,属于外源性学派观点的是。 A. 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 B. 捕食、竞争、寄生等生物学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 C. 动物社群行为,如社群等级和领域性等,是调节种群的一种机制 D. 食物短缺是影响种群数量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E. 种群中的遗传双态或多态现象有调节种群的意义 第 1 页共 4 页

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思是:隐蔽所,居所,居住环境。 1866年,E.Heackel(海格尔,德国)最早给生态学下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标志着生态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2、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学科,其重点是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学。 4、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学问 题。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66年以前,1866—1970,1970年以后 1、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66年以前) 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有一些相关著作,但是,显得很肤浅、零碎、片断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 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1866—1970) 1866年海格尔给生态学下定义后,标志着生态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在此阶段,为之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 (1)德国Mobius(摩比乌斯)于1877年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2)德国Schroter(斯洛特)于1896年创立了个体生态学。 (3)德国Schimper(新柏尔)于189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城市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所属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学号:20140054 姓名:魏宇 摘要: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所谓动态平衡系统是指把城市当作由物质流、能量流所联系起来的各种关系的整体。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光、热、水、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要素以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系统等则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的消费者是人,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远小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而且均为次生的植被,城市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不能依靠自然调节来维持,需要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生态系统,由于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自给,依赖农田、河湖、海洋、草原、森林以及矿区、工厂等生态系统提供。另一方面,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弃物因不能在城市内分解和释放,向其他生态系统输送,造成河湖、海洋、农田、大气等环境污染。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丶环境污染丶人工生态系统丶能量不能自给丶调节能力弱。

引言:世界发展,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会城市化,于是演变出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当然它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环境问题。 ①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创建的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城市生态系统无论是从营养结构.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特点,还是从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看,都有显著的区别。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巨大而开放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如下特点: (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城市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创造的。人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心愿。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部分,人类亦具有其自身的再生产过程。 人类又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动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现存量计很少,且主要为一些伴人害虫或家养动物,体现着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生物物质现存量不仅大大超过系统内的动物,也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与绿色植物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处在营养级倒金字塔的顶端。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其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参与生态系统的上述各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

组胚四大基本组织整理

Chapter 0 Introductionto Histology Histology(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对象太小——显微镜 (microscope) 光学显微镜(LM) 明场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EM) 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镜(SEM)对象无色——染色 (staining) H&E 染色法 苏木精(Hematoxylin)——染嗜碱性物质(细胞核、核糖体)——蓝紫色 伊红(Eosin)——染嗜酸性物质(细胞质、ECM)—— 红色 其他染色法 硝酸银 醛复红 对象生化成分不同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PAS 反应识别糖类 (紫红色) 免疫组化 (Immunohistochemistry)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对象是活体 培养→制片 (切片、涂片、铺片、磨片)

Chapter 1 Epithelium Tissue 定义: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特点:Ⅰ、细胞多、排列紧密、间隙少。 Ⅱ、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Ⅲ、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Ⅳ、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um cell):帮助腺泡排出分泌物。收缩+分泌两种功能。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Chapter 2.1 Connective Tissue 定义:由多种无极性的细胞和大量ECM构成。 其中,ECM包括纤维(fiber)、基质(matrix)和组织液(tissue fluid)。Origin: Mesenchyme (间充质). ●Fibers in CT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肝微细结构:肝表面被覆一层结缔组织的被膜,被膜在肝门处随进入肝门的管道深入肝内,将肝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肝小叶为肝的形态结构和肝功能的基本结构。 3肺的微细结构;肺分为实质和间质2个部分,间质由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和神经等组成,实质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 4肾的微细结构;肾实质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在肾实质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 2骨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脊柱位于背部正中,是躯干的中轴,由24块椎骨(颈7腰5胸12)1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脊柱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脊髓等功能还参与胸腹盆腔后壁的构造,保护腔内脏器。 5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一块胸骨连接而成。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脏器及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6骨盆骶尾和左,右髋骨连接而成,具有保护盆腔脏器和传导重力等功能,骨盆又以界限划分为上部宽大的上骨盆和小骨盆,界限由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小骨盆有上下两口,其内腔称为骨盆腔,容纳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部分器官,在女性又是胎儿娩出 的产道。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分为椎弓和椎 体两部分,椎体位于 前部,呈短圆柱状, 主要由骨松质构成。 表面的骨密质薄,易 外力压缩性骨折,椎 弓位于椎体后方,可 分为椎弓根和椎弓 板两部分。椎弓和椎 体共同围成锥孔。全 部椎骨的锥孔连成 椎管、容纳脊髓。上 下相邻的椎弓根部 围成椎间孔,孔内有 脊髓神经和血管通 过。 8颅的组成、颅分为 面颅和脑颅两部分, 脑颅位居颅的后上 部,由8块颅骨组 成,包括额骨,筛骨, 蝶骨和枕骨各一块, 顶骨、颞骨各两块。 他们共同围成颅腔。 容纳、支持和保护 脑。颅腔的顶盖称为 颅盖,其低称为颅 底。面颅位居颅的前 下部,由15块颅骨 构成,包括鼻骨、泪 骨、上颌骨、颧骨、 下鼻甲。腭骨各两 块。舌骨,下颌骨、 犁骨各一块,他们构 成面部的骨性基础。 0下颌骨位于前部, 上缘有牙槽。下颌支 位于后部,其向上的 突起称髁突,下颌支 后缘与下颌体相交 形成的钝角称下颌 角。 9关节的运动形式: 屈伸。2内收外展。 旋转。环转。 1肩关节:由肩胛骨 的关节盂和肱骨头。 关节盂浅小,肱骨头 膨大。关节囊薄而松 弛,其上前后都有肌 和腱等加强。下臂薄 弱。全身幅度最大, 最灵活的关节。可做 前屈后伸内收外展, 旋内旋外和环转运 动。 2肘关节:包括3个 关节,由肱骨下端和 尺,桡骨上端组成, 其包在一个关节囊 内,关节囊的前后壁 较薄弱而松弛,内外 侧壁较紧张,并有韧 带加强。肘关节可做 屈伸运动。前臂骨的 连接:尺桡骨体的相 对缘,借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的骨间膜相 连接。桡,尺骨的两 端分别以关节相连 接。桡尺近、远侧关 节同时活动时,可使 前臂旋前旋后。 3桡腕关节由桡骨下 端和尺骨远侧的关 节盘和腕骨组成,可 做屈伸内收外展和 环转运动。 4髋关节。由髋臼和 股骨头组成,髋臼与 股骨头的接触面大, 关节囊厚而紧张,关 节囊内有股骨头韧 带,内含营养股骨头 的血管。可做屈伸, 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和环转,较肩关节运 动幅度小,稳固性 强。 5膝关节:由股骨下 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组成。关节囊宽阔而 松弛,但韧带发达, 其中前壁的髌韧带 最强大,在关节囊内 有膝交叉韧带和关 节半月板,关节半月 板分内侧关节半月 板和外侧关节半月 板,分别位于股、胫 两股相对应的内外 侧髁之间,上面微 凹,下面平坦,使股 胫两骨的关节面更 为适应,有利于关节 的稳定和运动,膝交 叉韧带分前交叉韧 带和后交叉韧带,连 于股胫之间。起稳固 作用。关节可做屈伸 运动,处于半屈还可 做轻度旋内和旋外 运动。 6距小腿关节又称踝 关节,由胫腓骨下端 和距骨组成,关节囊 前后壁薄弱而松弛, 两侧壁有韧带加强, 内侧韧带坚韧,外侧 韧带薄弱。足内翻易 发生损伤。背屈伸和 足石屈屈运动,与 付骨关节协调可使 足内翻和外翻。 1咀嚼肌有咬肌和颞 肌,配布在颞下颌关 节周围,参与咀嚼运 动。 2躯干浅层肌的位 置及功能。是躯干与 上肢相连的肌。主要 是斜方肌和背阔肌。 1斜方肌位于项背 部,为三角形扁肌, 两侧相对成斜方形。 起于枕骨和颈骨和 颈、胸椎棘突,止于 肩胛骨和锁骨。其不 同部位的肌束收缩, 可使肩胛骨上提,下 降,靠拢脊柱;若肩 胛骨固定,可使头后 仰。2背阔肌:位于 背的下部和胸后外 侧部,为全身最大的 扁肌。起于髂嵴,腰 椎和下部腰椎棘突, 止于肱骨头前下方, 肌收缩时,可使臂内 收、旋内和后伸。若 上肢上举并固定可 做引体向上。 1臂肌分前后两群。1 前群位于臂的前部, 主要有肱二头肌,肱 二头肌起于肩胛骨, 止于桡骨上端内侧 面,其主要作用是屈 肘关节和使前臂旋 后。屈肘时在肘关节 前方所能摸到的条 索状结构,即肱二头 肌肌腱。2后群,位 于臂的后部,主要有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 起于肩胛骨和肱骨, 止于尺骨鹰嘴。肱三 头肌是肘关节的主 要伸肌。 2下肢肌按部位可 分为髋肌,大腿肌、 小腿肌、和足肌。 3髋肌后群:臀大肌, 位于臀部浅层,略成 四边形,大而肥厚, 起于髂骨上部的外 侧面和骶骨背面,主 要止于股骨上部的 后面,可使髋关节后 伸、旋外。臀部外上 4分之1区肌质肥 厚,且血管和神经细 少,是临床肌肉注射 的常选部位。 4股三角;为腹股沟 韧带及其下方的肌 围成的三角形间隙, 表面覆有筋膜和皮 肤,股三角内由外侧 依次排列有股静脉, 股动脉,和股神经。 5新生儿颅的主要特 征。新生儿颅的某些 骨之间,仍有尚待骨 化的结缔组织膜。其 中面积较大的称为 颅囟。主要的颅囟 有:位于矢状缝与冠 状缝交汇处称前囟, 呈菱形,1到2岁时 闭合,位于矢状缝与 人字缝交汇处的称 后囟。呈三角形,在 出生后不久闭合,颅 囟未闭合之前,颅内 压增高时,前囟饱 满。佝偻病患儿,颅 囟的闭合时间延迟。 二.消化系统的组 成。由消化管和消化 腺组成,消化管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12指肠,空肠、 和回肠)大肠(盲肠、 阑尾、结肠、直肠和 肛管)2口腔到12 指肠为上消化道。空 肠及其以下的消化 管为下消化道;消化 腺包括唾液腺、肝、 胰、和消化管壁的小 腺体。 1咽位于颈椎前方, 上接颅底,下端在第 六颈椎下缘处连于 食管,全长约12CM, 咽分为口咽、鼻咽、 喉咽。 1鼻咽的是软腭平面 以上的部分,向前经 过鼻后孔通鼻腔,在 其外侧壁上,有通向 鼓室的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咽口后上方 有一纵行深窝,称咽 隐窝,是鼻咽癌好发 部位。 2喉咽的梨装隐窝 是异物容易滞留的 部位。 8食管的位置和形 态。食管为前后略扁 的肌性管道,上端于 咽相接,沿脊柱前方 下入胸腔,经气管, 左主支气管和心包 的后方,穿隔的食管 裂孔入腹腔。续于胃 的喷门。2在食管的 粘膜下层内含有食 管腺,能分泌粘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食 管作用 2胃是消化管膨大 的部分,具有容纳食 物,分泌胃液和初步 消化食物等作用。形

普通生态学笔记

(课堂笔记) 普通生态学 2012年12月01日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 普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2.1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四大学派: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前苏联学派。 2.2总体而言,现代生态学发展趋势:★ (1)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 (3)研究重点从个体转向种群和群落;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非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要点: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及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之间作用特征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1 物种 1.1 物种的概念 物种 功能单元。 1.2 物种的特点 (1)物种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理、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集合;(2)物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 (3)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得个体集合; (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2 环境 2.1 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意外的空间, 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成为环境因子。

2.2 生境★ 生境是不同于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 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2.3 条件和资源★ 环境因子可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不可消耗的称为条件,可被消耗的成为资源。 3 生态因子 3.1 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2 生态环境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3 生态因子的分类★ (1)通常分类: ①生物因子: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②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2)有的学者分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3)Simith等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3.4 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1)维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级,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受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度变化影响。(2)垂直地带性 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 自山麓至山顶呈垂直地带分布的规律性变化。受海拔高度引起的温度变化影响。 (3)经度地带性 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布。受水分分布不均匀影响。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黎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 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一个池塘,一片森林或一块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同时,它又是在空间范围上抽象的概念。生态 系统和生物圈只是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其复杂程度不同。小的生态系统 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生物群落与其栖息的环境相结合,进行着物种、能量和物质的交流。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条件下,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动态之中。关于这部分内容,蔡晓明作了相应阐述,生态系统具有如下10项重要特征。 1以生物为主体,具有整体性特征 生态系统通常与一定空间范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生物多样性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物理状况有关。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复杂垂直结构的环境能维持多个物种。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包含了更 多的物种。同样,热带生态系统要比温带或寒带生态系统展示出更大的多样性。各要素稳定的网络式联系,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 2.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 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层级系统。较高的层级系统以大尺度、大基粒、低频率和缓慢速度为特征,它们被更大系统、更缓慢作用所控制。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修订版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 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 城市规划发展阶段 ⑴计划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①50年代初期“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与具体化”。②规划的模式③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表现出这种模式的不适应性,从而逐渐被抛弃(叶舜赞,1987)。 ⑵商品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规划事实上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土地国有的反映,由于城市建设经费渠道多元化和城市土地市场初步建立,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城市的规划布局,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从而很快被现实的城市发展所突破。 ⑶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在强调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研究,目标集中在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如何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静态规划的弊端突出(张庭伟,1994;李大智,1998)。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1、城市生态系统载体布局分异2、居民具有较差的环境意识3、生态矛盾激化4、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缺失5、大城市中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成6、城市环境问题 ⑷注重生态的城市规划模式进入21世纪,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既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背景,另一方面还要维持城市生态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困惑:1.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不足 2.传统城市规划内容需要充实 3.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待创新 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1.生态学概念的提出2.生态学学科的发展 3.人类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4.可持续城市目标和生态城市建设 二、国内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1.国内生态学思想回溯 2.人类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的结合与发展 3.可持续城市发展目标与山水城市导向 ㈠生态学的发展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1866年创造“生态学”这一名词 ●二十世纪20年代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受到认可(Stanffer,1957)。 ●科学家们对生态学的认识或定义互不统一,从把生态学作为生理学的一部分到博物学分支各抒己见(Adams,1990)。 ●科学家们将博物学和生理学的几个侧面结合到一起,创立了生态学学科,才使生态学成为一门可以赢得公认的学科(麦金托什,1992)。 ●20世纪60年代,“环境危机”之后,生态学理论被认为能够对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缓解和协调作用(Sargent,1997;Ashton,1997)。 ●20世纪30年代末以绰而(Troll,1939)为代表提出的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主要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归属于生物学学科,即:有机物的生态学;二是归属于地理学学科,即:生态环境的生态学或称生态系统生态学(Chorley,1973) 国外生态学科的发展: ⑴生态学从属于生理学开始作为分支学科阶段(1900以前):——以研究个体生态学为主 ⑵生态学作为独立学科广泛发展阶段(1900-1935)——生态学从相关学科中以独立学科的身份分离出来,个体生态学与群体生态学混杂。 ⑶生态学作为综合学科在各个学科中蓬勃发展阶段(1935-1980)——个体生态学与群体生态学分离,应用生态学研究起步。 ⑷应用生态学受到重视并展开研究阶段(1980-现在)——应用生态学得到广泛发展 ㈡城市生态系统特点:1、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2、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3、复杂开放的巨生态系统4、自适应的具有反馈特征的生态系统 城市人类生态系统的地位: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1、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网络构成简图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动力场运行示意图 ㈢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转换功能-城市区域能量流2、物质循环功能-城市区域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功能-城市区域信息传递流程4、人口流动功能5、金融融通功能 传统人类生态学思想影响下的城市生态学启蒙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