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是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许多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结构单一雷同,企业生存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一味拼价格、拼劳力、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企业小而全,小而弱,知识产权观念不强、保护不力,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加之财务报表未审计,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容易出现人为的操控,影响银行的评级指标。其次,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固定资产较少或专用性较强,产权证明文件不齐备,抵押物法律权属关系不明晰,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收费高,手续繁琐,尤其是政策环境不完善,中小企业担保难,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投资行为较为短视,一般很重视眼前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行业的选择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产品销售上,许多企业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关联关系复杂、隐蔽,关联风险不易被银行监控和管理,尤其是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便借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一些生产正常的企业也通过多头开户、资金不入帐等方式不履行还款协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是时间紧、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经营的不确定性及高风险性使得安全性为前提的银行在授信业务活动中难有作为,而且,不同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银行自身来说,考核企业静态财务指标过多,深入了解和分析企业发展潜力不足,加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奖励机制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的几点务实思考:

1、美国的《亚洲商业监察》前不久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在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在当前银行存差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传统目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贷款集中度越来越高,利差收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企业和客户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授信政策,本着"择优扶持,风险定价",合理确定客户的授信总量、期限、利率等,尽量简化审批流程,针对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的问题,建立适应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模版,不断完善各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分类标准及评价尺度,采取分类授权管理,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实行特别授权,依靠合理的产品定价覆盖其相对较高的授信风险和经营成本。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和发展,银行不盈利谈不上生存,银行不发展谈不上盈利,"小客户"、"大市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业务并不单纯是使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便利,而是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市场定位发展的战略需要。

2、现代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在各个层次上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授信业务的拓展必须加快从"控制"风险到"经营"风险的转变,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汇、汇兑、转帐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核算和电子银行网上服务等一揽子服务。授信业务的拓展要上下配合,做好联动营销,定期公布行业信贷风险等级,坚持注重素质,不重外表;注重实绩,不注重帐表;注重现金流量,不注重大小,按照风险与收益优化的原则进行资本配置,不断提高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经过审计合格的财务报表,因此,银行不能单纯依赖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必须逐步加大对非财务信息的了解去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如通过税务、行业协会、工商等部门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通过了解企业员工的收入情况等来分析企业经营者的个人素质、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完善融资方案及相关授信条件,不断增强客户对

银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植一批忠诚客户。

3、改变过去主要依赖资产抵押、企业互保的贷款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已有的存货抵押、仓单抵押、应收帐款质押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建议开办浮动抵押(借款人以现有的和将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贷款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一种物权担保),如专利技术、品牌、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等。积极探索开办中小企业保理业务,在贷款方式上可以逐步实行整贷分期还款或零贷整还授信方式,这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特点。也可以通过试办"三包一挂"贷款,即信贷人员包贷款发放、包贷款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并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将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把为中小企业服务打造成银行的一个特色,一个经营品牌。环顾当今世界知名的金融企业,无不拥有业务专长:美国花旗银行的"花旗"服务,运通银行的运通支票,摩根士丹的投行业务等。只有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从而树立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观,银行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从中信银行抓大不放小看中小企业授信发展

截至2006年6月末,中信银行行中小企业客户数量近6000户,占该行企业贷款总户数的53%;贷款总额近400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11.7%。从地区分布来看,该行中小企业客户主要分布于杭州、南京、广州、深圳、东莞、福州、宁波等地区经济发达、信用环境相对较好的分行,上述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合计占全行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74%。

中信银行通过建立和实施七项创新机制,使一大批优质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有力地促进了中信银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如广东志高空调,已由最初与该行合作时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空调生产商;浙江华通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经过多年与该行的良性合作,已成为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该企业所从事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优质客户群的形成,就像一个果园,不断地种植,不断地收获,从而使这片果园充满生机和希望,为企业和银行同时带来收获和喜悦,实现了中信银行与中小企业客户共发展同成长的多赢格局。

对公业务历来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以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例,拥有一批对公优质大客户是该行的传统优势,但在贯彻总行双优大客户战略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放弃中小客户。对于区内主流行业的中小客户,该行的策略是抓大不放小。

近年来,该行通过一系列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该行开发出存货质押贷款业务,专门适应中小型商业和贸易企业的融资需要;2004年以来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金融业务,该行已迅速成为广州地区汽车金融签约厂商最多、经销商覆盖网络最全、业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知名汽车经销商都说:“想发展、找中信”。现在,广州绝大部分主流品牌和畅销车型,以及超过一半经销商都与该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除此之外,该行近年来专门用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中,影响较大的还有“银行-生产商-经销商”三方合作模式的保兑仓业务、国内综合保理、“关税e点通”——税费在线支付、远期结售汇、出口非证打包贷款、空运提单担保、出口应收款融资等业务。目前,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的客户中,8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为促进和发展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规范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有效防范风险,2006年初,中信银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指导意见》、《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小型生产企业授信审查要点》等文件,为各分支行开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分行试点情况,该行对《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并下发执行《中信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

与此同时,根据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该行在公司银行部内专门成立了“小企业授信发展”重点项目执行小组,负责全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工作的推进和管理。通过明确杭州、宁波分行为该行首批开办小企业授信业务的试点分行,并要求试点分行设立小企业客户部门,其下属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的重点支行设立小企业客户科室或小组,实现专业化经营和管理。

银联信分析:

中信银行中小企业授信的快速发展,与其有针对性制定的七项机制是密不可分的,这些举措和机制,都是值得各银行借鉴的。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管理机制。

为有效识别和衡量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保障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中信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竞争力,该行研究制定了“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确定该行重点支持、审慎介入和禁止支持的中小企业类型。同时,该指引也为中信银行贷款定价和客户结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定价遵循风险收益匹配的定价原则,用利率覆盖风险。具体来讲,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风险评价等级,确定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实行差别利率。

建立高效贷款审批机制。

一方面,适度扩大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同时,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操作流程。对于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内的项目,由行内信审部审核和有权审批人审批后即可放款;实行授信额度管理,额度内用款,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即可放款,无需再报信审部门审核,通过上述一系列手段,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机制,提高了该行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效率。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核算机制。

通过单独设立中小企业存、贷款相关科目,探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单独核算体制。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不良贷款设立了专门科目单独核算。

建立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以核算机制为基础,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重点行实行单独考核,并提出考核指导意见。其中,杭州分行主要从收益、资产质量、工作质量、业务发展四方面开展;宁波分行根据独立核算机制的建设情况,按照风险收益平衡原则,构建针对小企业授信业务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

该行试点分行均在公司银行部内成立了中小企业客户管理部,在中小企业重点支行组建了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客户经理队伍,并通过组织开展小企业授信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建立客户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通过建立行内“特别关注客户系统”,该行可以查询客户违约信息,以有效防范授信风险。

中小企业授信要点

一、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满足投向管理政策 各分行应切实强化小企业贷款投向管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源头。分行小企业业务管理部门应明确小企业目标市场和客户,围绕“一链两圈三集群”确定重点营销的客户范围。 1.审查审批人员应判断业务是否符合分行制定的投向管理政策要求。若单笔业务之前已对集群客户进行了整体授信安排,应判断单笔业务是否符合整体授信安排所确定的单户准入条件及其它相关要求。 2.对重点支持的集群客户范围之外的零散客户,原则上应落实强担保条件。 (二)落实收益覆盖风险的要求 小企业授信业务要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即业务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支出和目标利润之后应不低于业务的预期损失。授信调查及审查审批人员应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其资金成本和日常经营的影响,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定价水平。 (三)还原真实信息 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应建立在企业真实信息基础之上。授信调查及审查审批人员应通过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检验、渠道检验等多种交叉检验方法(附件1-1),还原企业的真实信息。 1.授信调查及审查审批人员应注重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重点关

注水电表、海关报关表、纳税单、企业及企业主个人的银行流水、征信记录、业务合同及发票等。 2.授信调查及审查审批人员应通过独立的渠道进行信息核实,重点关注上下游企业、公众媒体、相关管理部门等信息渠道,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 (四)坚持本地化原则 鉴于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以及信息采集的复杂性,对“一链两圈三集群”的集群客户之外的小企业授信应坚持本地化原则,即原则上应在我行机构所在地范围内开展业务。对于本地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小企业,原则上也应将客户范围控制在分行所在省内。 (五)符合审慎性原则 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应坚持审慎性原则。 1.对于新客户要深入审查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的背景,其中:对申请金额超过500万元(含)的业务或采用保证、信用担保方式的,审查人员原则上应进行实地调查;申请金额低于500万元及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审查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调查。 2.对于他行退出的客户,应审慎介入;对于符合我行退出标准的客户,应坚决退出。 (六)坚持合规性原则 授信基本条件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我行管理制度的规定。在授信审批环节,审批人员应对授信流程使用、小企业客户认定等进行最终把关,并严格执行授信审批权限,不得违规越权操作。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571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 察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现令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浙江现象”。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浙江创造了良好的授信环境,使浙江金融机构的授信业务和其它金融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又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XX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XX年12月末,XX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XX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

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XX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银监发〔2007〕63号 第一条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科学评估小企业贷款质量,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及其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企业贷款是指《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各类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本办法将小企业贷款至少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和担保因素,参照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见附件)对小企业贷款进行分类。 第六条发生《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十八条所列举的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现该指引“附录” 所列举的预警信号时,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

第七条贷款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第八条本办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特点和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准确的方法对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制定实施细则,细化分类方法,并与本办法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银行业金融机构据此制定的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备。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小企业贷款损失。 第十条本办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现令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浙江现象”。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浙江创造了良好的授信环境,使浙江金融机构的授信业务和其它金融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又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民营企业与金融业务相互促进,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温台(台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起源于家庭作坊经济,其发展的进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浙江沉眠已久的工商文化和敢于闯天下的民风迅速绽放,温州等地的千家万户各起炉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庭作坊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同时,温州等地的市场推销人员走向全国各地,温州当年的十万供销大军“来自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赚来千金万银”,在推销当地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商品的过程当中,既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实现了最初的资本积累。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后期,部分家庭作坊经济开始走向股份合作制,加强了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联合,家庭作坊经济走上公司制的道路,民营公司初具规模,同时,一些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民营企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大批极具规模和品牌效应的集团式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规模和经济份额上都占据浙江经济的绝对优势,浙江经济已成为民营经济的天下。杭州湾

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有所不同,但终究殊途同归。80年代这些地区的经济基本为“苏南模式”,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到80年代末期已形成一定规模。进入90年代,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产权改革,通过职工参股、企业拍卖等方式,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大量转制为民营企业,经济结构由“苏南模式”转型为“温台(台州)模式”,民营经济占据了绝对优势。由于这一地区民营企业的特殊发展历程,使其民营企业的规模比温台地区要大,而其企业机制比苏南更为灵活。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浙江各地遍地开花,除少数基础性行业外,竞争性行业已完全民营化。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浙江民营企业总数占浙江全部企业总数的98%,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2%,民营企业产值占浙江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3%,浙江经济已成为民营经济的代名词。 二、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征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浙江民营经济呈现出与其它地区民营经济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造就了浙江经济的强势和特有活力,也为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草根经济。现在,人们喜欢将浙江民营经济俗称为“草根经济”。它指的是浙江民营企业都是土生土长,在家乡本土成长壮大。浙江民营企业是浙江农民在离乡不离土的家庭作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与开放地区的外来经济所不同的是,它生于本土,长于本土,扎根于本土。即使今天,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后,业务扩展到各地,其公司总部、生产基地、资金中心仍然扎根于本土。 2、块状经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块状特征尤其突出,各地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地区分工明显,各地区的主导产业在浙江、全国仍至世界都较为突出。如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宁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成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3327292.html,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成因及对策 作者:寇月明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15期 摘要: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我国经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中小企业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资金周转“缺氧”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原因;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中小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国内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500万家,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改革创新方面有很强的灵活性,在我国专利申请、技术创新的总量中,贡献度分别为65%、75%。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较小、管理者管理经验的不足,再加上银行对借贷客户资信等级要求较高等问题,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遇到发展“瓶颈”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一)直接融资受限 直接融资主要指企业从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资金融通的融资方式。按照上市条件方法分类,我国的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挂牌交易的公司以经营成熟稳定的大型企业为主,对企业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盈余状况、财务状况的要求较高,因此一般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挂牌交易。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交易的公司为发展迅速并且前景较好的高科技术企业,虽然对于上市企业各方面的门槛要求较低,但是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有较高要求。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并且公司企业本身存在信用评级较低、权责分明较差、财务状况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二)间接融资困难 事实上,商业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虽然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申请门槛较低,但是民间借贷的资本成本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因此非紧急情况下企业一般不采取民间借贷方式融资。而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客户集中于国有企业或者资信程度高的大型民营企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占银行总贷款额度的18.7%,并且呈现逐年缓慢下降趋势。期限短、利率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来自银行贷款,银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随业务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且诚信度差、银行信用评级较低且相关担保法律滞后、信息透明度较低且不对称等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凸显,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真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就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和防范对策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风险防范 1.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1.1金融资源获取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所获得的金融资源确是不平衡的。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其他途径融资仅占2%左右;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私营性质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2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目前,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很高,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有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很多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未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之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序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1.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提。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小、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少,银行常常因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2.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2.1信息不对称风险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非对称关系,企业对自身的了解要远远超过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银行隐瞒某些重大信息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2.2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存续期限短,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生产工艺先进性不强,产品知名度较低、依附性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主导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信贷的市场风险。 2.3信用风险 大多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不健全,有的对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偷逃国家税务现象较普遍,逃废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现象仍有发生,伴生信用风险的因素仍有一定的基础。 2.4经营风险 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集中,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经营管理的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必然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2.5道德风险 由于目前社会征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中小企业表现得较为突

关于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调研报告(20201120232058)

关于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调研报告 一、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通报的今年前三季度中小企业与 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情况表明,1 -9月份,在实现工业增加值方面,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创造产值21399. 44亿元,同比增长24. 6%;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379. 39亿元,同比增长27 . 5%。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相比,在增速上分别高出了7. 76个百分点和11. 2个百分点。此外,在进出口方面私营企业也增势强劲。前三季度,个体私营经济进出口总额1624. 1亿美元,增幅达到41. 9 %,高于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18. 2个百分点。 截止今年9月底,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 290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从大概念来看,中小企业 和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全国就业总 量的75%以上,gdp总量占到全国gdp总量50%以上,中小 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对总体国民经济的贡献已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小企业风险分析 从上述情况分析,作为银行发展转变与中小企业经营合作思想,加快合作步伐显得迫在眉睫。那么,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点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管理风险。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企业,因此家长制作风在企业管理中盛行,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并且企业主素质往往不高,造成了企业运行中决策不科学,管理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了先天性的管理缺陷,难以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策略。 二是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行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改造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赊销现象严重。并且由于企业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所以企业的存活期比较短。 三是信息风险。中小企业运行很不规范,银行很难掌握企业运行的各种真实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不少企业未能依法建帐,财务报表不实,各种交易大多通过现金结算,给银行的资金控制带来相当的难度。 四是信用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长在一个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约束不力的环境中,相应地产生了信用观念淡薄、重贷轻还,有的甚至恶意逃债、赖债、废债,损坏了整个民营中小企业的形象。再加上法律诉讼案件执行难,降低了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任。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没有足值的抵押品,所以给贷款风险控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样在银行稳健经营,审慎放贷,严控风险的政策下,就形成了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银行中小企业授信政策指引

XX银行中小企业授信政策指引 一、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 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是我行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是我行改善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是扩大交叉销售、促进我行精品银行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一)中小企业业务管理口径 本文所指中小企业是剔除我行五大信贷投向后的国标中小企业(国标中小企业标准参看我国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五大信贷投向指交通、土地储备和园区、公共管理行业,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 (二)发展策略 ⅩⅩ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货币信贷回归常态,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将受到考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于以上认识,ⅩⅩ年我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策略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方向、提升两种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其中“坚持一个方向”,是指坚持以模式化经营为主导方向;“提升两种能力”,主要指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就是实现“扩大客户群体、提升收益水平、有效控制风险”三个发展目标。通过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上述“一二三”业务发展策略,力争达到规模、效益、质量的

均衡协调,逐渐形成我行特色,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业务“更有内涵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业务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发展,夯实客户基础,提高业务规模,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全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小企业业务优势品牌,形成我行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比较竞争优势。 1、增加客户数量,构建成长型中小企业基础客户群,形成良性的业务增长机制。 2、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至高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增速高于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平均增长水平。 3、切实扩大交叉销售,增加中小企业综合收益,提高中小企业贡献度,形成全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4、严控授信风险,确保资产质量,新增授信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实际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5、巩固和创新模式化经营,塑造优质品牌,培育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二、中小企业授信营销模式指引 (一)目标客户选择 根据中小企业市场分布和风险控制特点,我行应坚持“3+1”市场定位。一方面以配套型、集聚型和科技创新型三大类目标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客户为主导,实行模式化批量授信;一方面以单一优质、强抵押的授

民营企业授信风险控制

中小民营企业授信风险管控初探 ——以山东为视角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丰富和完善市场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出口、推进城市化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保持国民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 小企业已成为银行授信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尤其在今年信贷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贷款频繁出现问 题,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研究,提高对其授信风险管理已 势在必行。 一、山东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总体发展情况 相比广东、上海、江苏、浙江而言,山东民营经济长期相对滞后, 但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这种情况得到较大改观。至“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历史上注册资本首超公有制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户数 持续缩量调整,五年间户数下降了近三成。在所有制结构中,“十一五” 结束后山东省民营经济比重首次居于首位,与公有制的比重调整为45.6:37.9。个体、私营经济资本(金)比重比2009年上升了4.4 个百分点,已超过公有制经济7.7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中,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占到了68.6%,到2010 年

底,山东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市场主体户数比重调整为4.1:95:0.9。这表明,民间投资有力地承接了政府投资,全省经济发展中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区域发展不平衡。山东民营经济在区域结构上呈现出不平衡分布的特点, 总体来看, 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较多较强, 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市,而中西部内陆地区,民营企业偏少偏弱,东西部民营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2)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一些民营名星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只占销售额的2%-3%;多的也只有5%左右。由于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缺少适应民营企业的科 技创新机制,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山东省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和扩张的主要因素。 (3)管理落后。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相当普遍, 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 决策随意化, 企业缺少创新。此外,中小民营企 业在政策法律观念、资信、劳资状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制约了山东省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山东中小民营企业授信的风险特征 山东省整体信用环境尚可,但今年以来,因内外部经济环境仍比较复杂,企业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通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姓名: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日期

内容提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出口及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然而,在多年的发展中,资金紧缺、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有银行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各方面合力不够到位等原因。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摆在政府和金融各部门面前的重要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1) (一)从企业方面看,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1) (二)从银行方面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是中小企 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 (3) (三)从外部环境方面看,缺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 政策、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体制 (4) 二、解决现阶段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措施 (5)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解决措施 (5)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6 (三)政府的应对措施 (8) 三、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和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各方面合力不够到位等原因使得资金紧缺、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现阶段尤为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但其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使用比率不到30%,银行对其贷款的满足率也仅为30%~40%。由于受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尽管目前各方面积极采取有关政策,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贷款难问题仍然是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摆在政府和金融各部门面前的重要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一、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贷款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必须是由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二是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三是必须还本付息;四是必须有货币资金。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对力量单薄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是它的生命。如果缺乏资金,企业在经营上就会遇到重重困难。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企业方面看,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其本身有着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金融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调研

金融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调研 信用联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近年来,XX 联社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采取扩大信贷投放、创新模式产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着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总体情况截止 2018 年 12 月末,支持小微企业户数达到 XXX 户,发放贷款金额 XXX 万元,其中:企业 XX 户,金额 XXX 万元;小微企业主贷款 XX 户,金额 XXX 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 XX 户,金额 XXX 万元。投向农村合作社成员用于安格斯牛养殖类贷款 XX 户,金额 XX 万元;向符合贷款条件的 XXX 家小微企业授信 XXX 万元。 二、采取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一)创新模式产品,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创新信贷产品。根据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富商贷、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循保商户贷、携手商户贷、小企业循环贷、小企业联盟贷等信贷产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循环使用”的产品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存款、支付、结算、代理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2.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积极采用“不动产抵押+其他补充担保措施”的组合担保方式,扩大抵押率,解决企业足额贷款问题。注重对企

业第一还款的分析判断,在第一还款覆盖充分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适当提高贷款比例。 3.创新还款方式。积极拓宽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通过展期、期限重约、贷款重组、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区分外部原因导致的暂时困难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导致的困难,实行“一企一策”的风险化解策略,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采取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1.加强融资成本管理。结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充分压降内部管理成本,运用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2.严格收费管理。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价格相关政策规定,及时整改不合法、不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调查报告

1.6亿关于华阴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紧缺,逼迫采取减产、停产甚至是关闭破产的方式来应对危局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中小企业从银行那里只获得了不到25%的贷款份额,但是它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60%。根据2008年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只占银行总贷款的15%,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是2%而中小企业却达到了11.6%,贷款风险偏高时中小企业的明显特征;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占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8.5%;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反映出一个问题,政府融资占中长期贷款的70%,中小企业只获得贷款的10%~15%左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包括浙江、广东两省的2000多家的中小企业把资金短缺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首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来自全国400多家的银行、公司、中小企业参加了2009 年9 月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暨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大会,共同研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投资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财务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信用度偏低,难以满足外部贷款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与大型企业相比,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风险高,权益资金比率较低,对贷款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急频率高额度少风险大成本高)的要求,加大了企业贷款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加之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易受经营环境影响,亦加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系统调查得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从经营业绩角度考虑,银行自然不愿意舍低就高。信用的缺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间接原因,个人信用极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向外发放贷款,资金可能收不回来,风险较大,而向上级行转存款,赚取存贷差安全而不带风险,何乐而不为,98年银行推行的抵押担保制度后,纯粹的信用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已不存在,原因系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中小企业因银抵押物品条件苛刻,真正能抵押的物品少之又少 2、中小企业经营的盲目性较大。大多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其经营的盲目性较大,在未做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盲目上项目,出产品,而且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有无可替代产品补充,研发能力有弱,产品容易受市场淘汰,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资金回笼难度大,受市场和资金回笼双重压力,随时会面临关闭破产的危险境界。 3、信用担保机构不完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目前辖区信用担保机构不多,注册资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不完善,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另外中小企业本身资金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太规范,即使有技术、

中小企业授信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授信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部门职责3 第三章情景分析4 第四章授信调查5 第五章授信审批 (6) 第六章授信发放 (13) 第七章集团授信 (14) 第八章附则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 引(试行)》、《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客户范围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亿元(批发类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5亿元)的企业法人客户,具有独立融资权的非法人企业客户。具有独立融资权的非法人企业包括: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持有非法人营业执照、贷款卡的非法人企业。 2、私营企业中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持有工商机关核发《独资企业 营业执照》和《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各分行应结合地区发展特点,综合分析行业特点、发展趋势、信贷状况、抗风险能力、国内外需求变化等因素,分地区分行业确定中小企业新模式具体客户范围、准入标准及管理要求。 符合上述标准,但属于以下情况的企业,不适用本管理办法,其业务叙做 管理继续按我行公司业务的现有规定进行: 1、《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明确为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 目。 2、融资性担保机构。 3、房地产业(“K7200”)、金融业(“J6800”、“J6900”、“J7000”、 “J7100”)、租赁业(“K7300”)、商务服务业中的投资与资产管理业 (“L7412”)、教育业(“P8400”)、卫生行业中的医院(“Q8510”)等不 适用于中小企业授信的行业1。 4、产能过剩行业,以国务院确定的产能过剩行业为准。 5、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 6、集团客户仅具有管理职能的母公司。 7、其他虽符合中小企业定义,但实际业务经营模式不符合中小 企业风险特征的客户或项目。 8、企业设计生产能力超出新模式适用范围的新建企业(含目前 阶段尚未投产、或投产但在试运行阶段未实现正常产能的情况)。 1行业分类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规定。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正式版_2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 察报告正式版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授信考察报告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现令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浙江现象”。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浙江创造了良好的授信环境,使浙江金融机构的授信业务和其它金融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又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民营企业与金融业务相互促进,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 以“温台(台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起源于家庭作坊经济,其发展的进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浙江沉眠已久的工商文化和敢于闯天下的民风迅速绽放,温州等地的千家万户各起炉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庭作坊经济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同时,温州等地的市场推销人员走向全国各地,温州当年的十万供销大军“来自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赚来千金万银”,在推销当地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商品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实现了最初的资本积累。第二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议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刘慧贤,魏宝全 (中国建设银行 黑龙江总审计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近年来,金融业在民营企业投放贷款比率的同时,贷款风险也开始增加。形成信贷风险的因素相对复杂,既 有企业方面的问题,亦有银行方面的问题。有效防范信贷风险银行必须做好贷前调查与分析,严把贷款申请审查关;加强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及时发现关联贷款的隐性风险;加强贷款抵押管理,增强风险缓释能力;切实落实担保措施,谨慎选择保证方式,把握实际偿债能力,以确保贷款的安全。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5-22 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颗颗耀眼的巨星不断升起,并被作为高端客户成为多家银行积极营销的对象,银行在民营经济投放的贷款比率也在快速增长。但在这些 “巨星”升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身边的一些民营企业在一夜之间由高端优质客户变成不良客户。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肌体内部隐藏着随时都会引发的各种风险隐患,这些风险隐患一旦引爆,将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进而引发银行巨额信贷风险。因此,银行对这类高端民营企业的授信,更应慎之又慎、特别小心。 一、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因素分析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混乱,股权关系复杂;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 实现外延扩张,达到便于融资的目的,通过改制、分立、重组或集团化经营等方式设立数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又设立孙公司或者交叉参股设立若干家公司,从而编就了一张环环相扣的关联企业网。母公司利用这些子公司或关联企业作为借款主体,到多家银行贷款。 一家集团公司以成员公司名义在多家银行有贷款,银行很难掌握其实际控制人,关联贷款风险在早期很难发现,大大增加了银行信贷管理难度。 从目前一些民营“巨星”企业陨落的情况看,这些民营企业在形成一定规模的财富之后,往往借助多个融资渠道,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上市公司的复杂的企业家族。这种跨领域的多元化集团运作,增大了公众、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也使得内部的种种经营问题容易被隐藏和拖延。而一旦问题爆发, 就可能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扩散到不同的领域,进而可能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自身资本金不足,银行授信额度外变相再融资,存在过度授信的风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日益增 大。而当前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不断提升的银行贷款利率,又使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成本提高。 面对这一难题,有的民营企业便以非正常手段进行融资,套取银行信用,甚至骗贷。 一是向民间大量高息融资,潜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风险。由于资金实力不强,银行贷款也不能满足企业盲目扩张的资金需求,一些民营企业便向民间高息大量融资,一旦被公安机关查处,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导致企业倒闭,进而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时全额回收,有的甚至造成损失。近几年,由于民间借贷市场不规范,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例频繁爆发,其中涉及民营企业信贷客户的居多。 二是向贷款经办行员工及其亲属高息融资,将融资风险转嫁银行。 为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一些民营企业往往以高额利息回报为诱惑,向贷款银行员工融资。而有的贷款经办行,受利益驱使,在银行授信额度外,采取由员工筹资直接借给企业或发放个人委托贷款等形式帮助企业融资。 这样既增加了企业负债总量,也增大了企业筹资成本,从而加大企业经营风险。一旦企业偿债能力出现问题,风险将转嫁银行。 三是向银行骗取信贷资金,掩盖自有资金不足的风险。一些民营企业众多的控股子公司中有一部分子公司其实并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是一个“空壳”,这些公司纯粹是为满足母公司融资、转移资金或财产需要而设立的。 他们长期通过伪造虚假发票、虚假销售合同等骗取银行信用,用于弥补资金不足,有的甚至用于投资股权或房地产等,尤其是集团成员公司之间利用虚假交易背景相互签开银行承兑汇票、套取贴现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偏离主业盲目扩张至不熟悉的行业,企业经营风险难以控制 第2012年第7期(总第40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7,2012Total No.40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7-0102-02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