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的第三部分,是必修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硫酸的性质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稀硫酸的相关性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必修一的特点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硫元素对应的物质的内在联系,并且浓硫酸是很有代表性的强氧化性酸,因此该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硫酸之前已经学习了硝酸的性质,对于酸的通性有了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已经知道浓硝酸有氧化性的知识基础通过类比思想完成对浓硫酸氧化性的理解,便于学生迁移应用。

【教法分析】

本节课从在介绍了硫酸的物理性质之后,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硫酸的性质。在完成预测后,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对硫酸性质的确认和了解,最后再对硫酸的性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主要性质,对其三大特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硫酸的用途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实验激发探究欲望,通过过程的体验与参与逐渐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则要体现出绿色化学中对环保的要求,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性教学、实验法

【教学工具】

烧杯两个、浓硫酸(98%)、稀硫酸(2mol/L)、试管若干、蔗糖固体、蒸馏水、玻璃棒、CuSO4·5H20粉末、Al片

【教学媒体】

板书、PPT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提问引入,引起

学生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观点

给出观点,实验

分析实验探究

积极观察,主动

参与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师]大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稀硫酸的相关性

质,大家来回忆一下,稀硫酸到底有哪些性质?

[师]大家说的很好,稀硫酸的性质可以归纳为

五条:1、使酸碱指示剂褪色;2、与碱反应;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活泼金属反应;5、

与部分盐反应。那么大家初中所学的稀硫酸只

是硫酸的一部分,硫酸分为稀硫酸和浓硫酸,

浓硫酸又是怎样的一种酸呢?

[生]和碱反应,和碱

性氧化物反应,和

部分盐反应(酸的

通性)

[生]思考

回顾旧知识,引

出新知识

物理性质[师]了解一个物质我们是否可以从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那首先我们来看

看硫酸的物理性质。老师拿一杯浓硫酸和一杯

稀硫酸溶液让学生对比观察。

可以发现二者都是无色液体,而浓硫酸是油状

的。这两份液体是等体积的,老师已经提前称

了重,发现浓硫酸要重一些,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对,浓硫酸的密度大于1,密度大于1的液

体是不是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呢。硫酸则验证

了这句话。纯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所以硫酸溶液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且

硫酸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稀

硫酸的配制是不可以将水直接加入浓硫酸中去

的,那同学们现在可以告诉老师原因到底是什

么吗?

浓硫酸溶于水还会放出大量的热,总结一下浓

硫酸的物理性质有以下几点:无色油状液体,

密度大于水,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最浓

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在这里老师要

强调一下,在我们平时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

稀硫酸是要拆成2H+和一个SO42-的形式的,而

[生]仔细观察,记忆

[生]浓硫酸的密度

更大

[生]从密度的角度

进行回答

让学生从色味态

等物理性质方面

认识硫酸,利用

对比的方法找出

稀、浓硫酸的区

别,渗透新课程

主张提高学生实

践能力的目标知识讲解

讲解硫酸的性

认真听讲

总结归纳硫酸三大性质做好笔记

浓硫酸由于其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是很少的,无法完全电离,所以浓硫酸主要是以硫酸分子存在的,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不拆。并且要在其后注明一个“浓”字。

化学性质[师]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我们已经了解过了,那

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浓硫酸可能会有哪

些化学性质呢?首先老师为大家做一个小魔

术。老师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几滴浓硫酸大

家注意观察现象。

为什么会变黑呢?大家继续看下一个实验。

这是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装有10g蔗糖的小烧

杯,现在我们向其中加入2ml水使其稍微溶解

(搅拌),加入2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同

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师]大家猜想一下这种黑色的固体是什么?蔗

糖与浓硫酸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从氧

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12C+11H2O

浓硫酸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形式

脱去了,进而生成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黑面包”,

这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刚刚小魔术中试纸

变黑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在刚刚写方程式的

时候就可以发现,蔗糖失去了氧原子,体现了

还原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同时根据物

料守恒那么显氧化性的只能是浓硫酸,浓硫酸

其实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刚刚的氧化还原

反应中,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了SO2,所以才会有

蔗糖膨胀变大的现象,刚刚闻到的刺激性气体

也是SO2,同时方程式中的C也解释了为什么

“面包”是黑色的,而且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

应。那么浓硫酸的氧化性到底如何呢?老师为

大家演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大家注意观

察操作要领和实验现象。

[师]这位同学根据品红溶液褪色知道有SO2生

成,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了,很好。酸性高锰酸

钾褪色是不是说明SO2的还原性也是很好的?

刚刚这位同学说品红溶液褪色,细心的同学应

该观察到了品红溶液先变的更红然后才褪色

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品红也是一种酸碱

指示剂,而二氧化硫与水形成的亚硫酸恰好为

酸性的,所以大家可以观察到变得更红而后漂

白的现象,如果品红遇碱则颜色也会变浅。

大家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

[生]试纸先变红后

变黑

[生]蔗糖变黑;轻轻

触摸烧杯壁很烫

手;蔗糖膨胀变成

了疏松的海绵状固

体;有酸雾

[生]猜想,给出自己

的答案

[生]做笔记,认真听

[生]红色的铜片变

少了,溶液由无色

变成了浅蓝色,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了品红溶液褪色

了,应该有SO2气

体产生

Cu+2H2SO4(浓)

通过实验加强学

生对浓硫酸脱水

性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

和思考能力

通过知识的系统

讲解和分析帮助

学生深度理解实

验现象,增强实

验的效果,同时

很好地引出浓硫

酸的强氧化性,

渗透推理和有条

理性思考的能力

学会从实验现象

分析化学反应产

物,深化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实

分析浓硫酸与稀

硫酸氧化还原反浓硫酸

桥标出电子得失情况。

[师]在这个反应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可以把不活泼的Cu氧化生成SO2。大家要注意,SO2是一种污染气体,所以在刚刚的实验中老师利用其可以与碱反应的特性将其吸收。

[师]那我们还记得初中学过的稀硫酸和活泼金属会发生反应,那浓硫酸可以吗?大家猜想一下。

老师为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实验,向分别装有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铝片,观察现象。

[师]大家说的很对。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以使得某些金属比如铁、铝“钝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的原因。

那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的稀硫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黑板上写出浓硫酸与Cu的反应以及稀硫酸与Zn的反应并且标出单线桥)但是稀硫酸的氧化性仅仅是针对活泼金属的,但浓硫酸则是针对不活泼金属的,浓硫酸不仅可以氧化Cu,也可以氧化更不活泼的Ag、Hg(除Pt、Au)。大家从黑板上的两个方程式中也可以发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6价的S元素体现的,而稀硫酸则是由+1价的氢离子体现的,产物也不同。并且浓硫酸还可以氧化非金属比如C、S等。大家尝试浓H2SO4写出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还可以与一些化合物反应。

比如浓硫酸可以与硫化氢气体反应,产物为S 和SO2还有H2O。大家尝试配平。

讲解配平过程

浓硫酸还可以与HI、HBr反应,大家尝试写出方程式并且配平

[师]氢卤酸还有HCl,但是HCl不可以与浓硫酸反应,大家思考原因在哪里。

氯气的氧化性比硫酸根要强,所以这个反应是无法进行的。

[板书小结]

[师]说完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接下来大家来看老师为大家做一个实验。

向表面皿中加入少CuSO4·5H20

CuSO4+2H2O

+SO2↑

[生]可以

[生]稀硫酸中产生

了气泡,铝片变小

了,浓硫酸中没有

明显现象。

[生]认真听讲做笔

C+

2H2SO4(浓)

CO2↑+2SO2↑+

2H2O

H2SO4(浓)+

H2S=S↓+SO2+

2H2O

[生]思考

应的实质,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者的区别

全面学习浓硫酸

的氧化性,做到

知识的完整性

认识浓硫酸的吸

水性

的粉末,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浓硫酸(3ml),搅拌,观察现象

[师]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这种白色的固体物质到底是什么?可以从CuSO4·5H20与无水CuSO4的转化角度进行考虑。

[师]大家还记得CuSO4·5H20加热失水的反应吗?其实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就与加热的条件

相似,这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板书小结] [师]说到这里,老师就有问题了,既然浓硫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制备H2S时为什么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呢?

[师]大家很聪明,所以浓硫酸的吸水性确实可以在实验中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但是它不能用于吸收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中的水分。吸水性和脱水性仅有一字之差,那么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画表格分析]其实吸水性顾名思义就是吸收水,而脱水性是脱去有机物中的H、O元素。吸水性吸收的是本来就存在的水分子,而脱水性则是指将化合物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所以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化学性质。

硫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化肥、农药等等很多方面。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它可以氧化很多非金属以及不活泼的金属,而和铁、铝这种活泼金属不反应,发生了“钝化”。

在课后请大家完成练习册上对应的习题,谢谢大家![生]无水CuSO4

[生]做笔记

[生]会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生]认真听讲

区分吸水性与脱

水性

联系生活,体现

化学在生活中的

功用

总结归纳,帮助

学生构建知识体

系,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硫酸

一、物理性质

浓H2SO4:无色油状透明液体,ρ>ρ水,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最浓:98.3%,浓硫酸溶于水大量放热

稀H2SO4:无色无味透明液体,质量分数小于70.4%

二、化学性质

1、脱水性

方程式:C12H22O1112C+11H2O

2、强氧化性(一般体现在加热时)

Cu与浓H2SO4反应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品红溶液先变的更红然后褪色,原

浓硫酸

来的浓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

(1)与不活泼金属反应:Cu+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 (2)与活泼金属反应:Mg +2H 2SO 4(浓)MgSO 4+SO 2↑+2H 2O

与铝、铁在常温或遇冷的状况下发生钝化,不反应。

2Fe +4H 2SO 4(浓)Fe 2(SO 4)3+SO 2↑+4H 2O

浓硫酸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

(3)与非金属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4)与化合物反应:H 2SO 4(浓)+H 2S=S ↓+SO 2+2H 2O

H 2SO 4(浓)+HI I 2+SO 2↑+2H 2O

2FeO +4H 2SO 4(浓)Fe 2(SO 4)3+SO 2↑+2H 2O

3、吸水性

实验现象:蓝色固体变为灰白色固体。 不可干燥:碱性气体:氨气 还原性气体:硫化氢

浓H 2SO 4 吸水性 脱水性

对象 H 2O

有机物中的H 、O 元素 本质

H 2SO 4+xH 2O=H 2SO 4·xH 2O

按2H1O 的比例脱去有机物中的H 、O 元素,生成H 2O

三、用途

工业生产肥料、农药等 【副板书】

稀H 2SO 4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显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Zn +2H +=Zn 2++H 2↑ 3、与碱反应:H ++OH -=H 2O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H ++CuO = Cu 2++H 2O

5、与部分盐反应:SO 42-+Ba 2+=BaSO 4↓ 稀硫酸:H 2SO 4=2H ++SO 42- 浓硫酸不拆

△ △

最新浓硫酸教案设计

第三节硫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了解硫酸的用途;使学生掌握枪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学 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浓H 2SO 4 的性质和SO 4 2-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H 2SO 4 的强氧化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导气管 浓核酸、纸屑、木条、棉花、铜片、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蒸馏水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不能没有酸,这个说法并不夸张。我们调味需要酸,消化需要酸,遗传基因中有酸,工业生产需要酸,向科学进军也需要酸。酸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硫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那么硫酸有那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三节硫酸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H2SO42 H++ SO42- 【板书】硫酸的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1.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H2SO4=2H++SO42- 【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 【板书】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酸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酸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学两种酸的用途;通过实验得出浓硫酸的特性,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酸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示剂与酸的作用,自己完成用酸除去铁锈的实验,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 ②认识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③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酸的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的方法;感悟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②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③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三、实验准备及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试管夹、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严重的铁钉。

四、探究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2实验10-2:出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状态;演示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指导学生闻两酸的气味,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演示;总结记录,填写第50页表格。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盐酸和硫酸的用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指导学生做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实验10-3:在纸条、布条和小木条上分别涂上浓硫酸,观察变化,记录现象,归纳总结,填写第51页表格。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意识。 5演示浓硫酸的稀释。实验10-5:强调操作规程,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回答问题,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强化严格的实验操作规程和严谨的科学态度。6引导学生活动与探究。严格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第53页表格,总结探究结论并在黑板上板演。适当引申内容,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实践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酸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复习本节内容。 7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活动反思 1课堂的效率取决于教师的准备 我们老师经常说课堂效率不高,上课老师讲得越精彩,学生学得越累,效率越差。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每一节课的备课上多下工夫,多琢磨学生的学法和课堂的设计,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满意。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浓硫酸》教学设计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硫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必须掌握的 重要知识。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为D级,要求能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化学问题。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在。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 学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涉及的热点。 必修课程《化学1》的目标定位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 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 典型的重要性质,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 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 解浓硫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树立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

办?涂上3%-5%的NaHCO3。培养解决 问题的能 力。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演示实验1】在表面皿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适量浓硫酸,搅拌,观察固体的颜色变化。 【展示】长时间放置后的标本。最终蓝色物质呈白色。 【提问】生成的白色物质是什么?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板书】①吸水性(结晶水或湿存水) 用途:干燥剂 上台探究 【回答】蓝色晶体变为白 色粉末 【学生】回忆、回答:白 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蓝色五 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 硫酸铜。 培养 学生的观 察能力, 主动探 究,激发 学生兴 趣。

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本节课涉及第一、第二和第四两个一级主题。 “一、科学探究”之(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年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⑥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二)化学具体目标: 1.认识氧气、二氧化碳、铁、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 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 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9.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常见的酸;二、酸的化学性质。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在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一般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材重点确定为: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理解并掌握酸的通性 重点知识:酸的主要性质,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学会稀释溶液,。 教材难点确定为:学习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过程与方法:从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依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性质与变化。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入手,通过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2. 丁香结 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公开课浓硫酸教案

公开课教案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2.将棉花撕出一小块置于点滴板 上,滴加一滴浓硫酸,观察现象。 3.取少量蔗糖置于点滴板上,先加 一滴水再加两滴浓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3、浓硫酸的脱水性 概念:是指。 书写葡萄糖脱水的化学方程式 C 12H 22 O 11 12C + 11H 2 O 【思考讨论】:1.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2.万一不小心将浓硫酸见到皮肤上,眼睛上,衣服上或桌面上应分别怎样处理? 3、有两瓶硫酸,一瓶为浓硫酸,一瓶为稀硫酸,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1、观察状态,略摇动,观察。 2、将少量的酸加入水中,观察。 3、取少量酸,投入一小块胆矾,观察。 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酸在纸上写字。 5、取少量试液,加入Fe粉。[讨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归纳]吸水性:指浓硫酸直接吸收现有的水分子。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练习 1、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酸性 B、脱水性 C、吸水性 D、强氧化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2) 某些罪犯用浓硫酸给人毁容。()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4)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6)常温下用铁、铝制的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8)魔术师用玻璃棒蘸无色液体在白布上写字而变黑。()2、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浓H2SO4可用来干燥SO2、NH3、H2 B.浓H2SO4可以使蔗糖变黑,并能产生气体,此气体可能是SO2和CO2 C.常温下可将浓H2SO4盛放在密闭的铝制容器中 D.浓H2SO4可制取HCl、HF等,但不能制HBr、HI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中,浓硫酸所表现的性质有 A.只有酸性B.只有强氧化性C.脱水性D.既有强氧化性,又有酸性 4、若浓H2SO4不慎溅在皮肤上,清洗的方法应该是( ) A.用NaOH溶液去中和B.用纱布擦干后涂油 C.用布擦干后,用水冲洗,然后涂3%~5%的NaHCO3溶液 D.用大量的水冲洗 5、下列对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H2SO4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H2SO4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H2SO4和铜片加热时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D.浓H2SO4和亚硫酸反应制取SO2时,浓H2SO4表现出强氧化性 6、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搞;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高中化学《浓硫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教学设计 板块一:浓硫酸的引入 给学生播放刘海洋硫酸泼熊的图片和家里竹制笔筒的图片,从情感态度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共鸣,引入浓硫酸。 板块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啊?回忆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 【讨论】根据以上的材料和讨论,请概括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总结为两高两大。 【小结】 壱、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沸点:约338 度---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3)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4)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板块三:浓硫酸的特性 【过渡】动手做五水硫酸铜上滴加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本身含有的水。可以做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 【过渡】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出现黑色字迹。 浓硫酸的脱水性:将有机物中H、O 原子按2:1 的比例脱去---物质本身不含水。 【探究实验】黑面包实验 回答五个问题: 1.蔗糖为什么会由白变黑? 2.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会体积膨胀? 3.刺激性气味是什么气体的气味? 4.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反应? 5.实验前滴入蔗糖的水再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H2SO4(浓)+C=2H2O+2SO2↑+CO2↑

【思考】通常用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制取氢气,而不用浓硫酸,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一片铜片,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反应后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蒸馏水中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 试管: b 试管:品红溶液逐渐变为色 c 试管:紫色溶液变色 结论及解释: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停止加热,将 试管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将试管a 中液体倒入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 色,证明CuSO4 溶于水。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思考】那为什么生活中运输浓硫酸的车是铝制或铁制的呢?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铁等金属钝化。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行,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板块四:总结 浓硫酸的性质小结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高一化学《硫酸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

《硫酸的性质》说课稿 一、对标定位说教材 1、地位、作用及处理 从初高中衔接来看,本节是初中酸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新教材把这一节放在基本实验、基本理论、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既可以承前加深对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启后为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搭建框架。参照新课标,依据我校 “明任务、小步伐、多训练、快反馈”的分步达标教学策略,将本节处理为3个课时,硫酸为第2课时,它也将为第3课时硝酸的氧化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参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提高实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提炼——理性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性质对比实验,树立实践出真知的信心,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提高实验安全与环保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据实剖析说学情 1、学生已有认知 学生已掌握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还没有上升为酸的通性理论;浅显知道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但不明确二者的区别;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陌生的。 2、学生已备技能 通过前期基本实验、基本理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自学、观察、质疑的水平,具备小组实验探究学习的技能。 3、新旧知识摩擦 浓硫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知识逻辑,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方法选择说教学 1、教法分析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可以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主要采用“3W ”实验探究教学法(What: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是什么;Why :小组探讨分析为什么;How :解决问题如何做)。在实验教室里,教师将以多媒体为辅,以系列探究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分解知识目标,突破重难点。 2、学法分析 学生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实验为手段,探究为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分析、归纳能力,学会评价与反思。具体措施为:师生共同提出实验问题,确立实验设计、探究方向,经过系列实验的观察、对比、探究、分析构建出本节知识体系,巩固稀硫酸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而多媒体设置的问题情境,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四、流程展示说实施 化 学 实 验 问 题 提 出 化 学 实 验 探 究 设 计 化 学 实 验 现 象 观 察 化 学 实 验 现 象 分 析 对 知识的构 建 、拓 展与应 用

叶翠青教学设计及反思2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浓硫酸的性质》探究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浓硫酸的性质》探究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而且硫酸这节内容,从整个教材看,是非常重要的,它知识点多,难点多,同时又是高考的热点。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硫酸的通性,它的难度不大,所以教学时只需提问复习巩固即可。 学生虽然也学过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实验学生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也不太清楚。因此,做好有关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与铜、碳等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逻辑,这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浓硫酸与铜、碳等的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加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我试着采用探究式教学,并安排两课时。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并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多媒体展示4.教学过程设计

6.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校内的心得公开课,课后组内老师评价:从过程和情感上看,整节课设计很不错,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多,注重细节,教师态度很认真,富有感染力,符合新课程理念,在用教材教而不是交教材。整堂课的教学理念都是在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悟,而不是死记知识。比如,我提出“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深信不疑。学生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这点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求。不足之处就是小组汇报方案时,没有让足够多的组来发言,从知识目标上看,课堂容量有点小。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课程教学设计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时间 45min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一、【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二、【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高一化学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校验 教案

示范教案一(实验七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特性,归纳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2.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验证浓硫酸的特性,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设疑推进 ●教学用具 投影仪、培养皿、大漏斗、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石蕊试纸、火柴、纸片、木条、点滴板、棉花、铁架台、带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镊子、剪刀、酒精灯、品红试纸、烧杯。 浓硫酸、稀硫酸、蒸馏水、胆矾、氢氧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稀盐酸、稀硝酸。 ●教学过程 [趣味实验]将一张空白无字的纸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地来回移动,一会儿,纸上神奇地出现了黑色的字迹,是火焰写的字吗? [引言]是浓硫酸所为。老师预先在干净的白纸上蘸稀硫酸写好了字样。由于稀硫酸是无色的,所以纸上几无痕迹。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烘烤,水分很快蒸发,纸上稀硫酸变成了浓硫酸,进而出现了大家看到的现象。那么,这是由浓硫酸的什么特性造成的(脱水性)?下面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它的特性。 [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 [提问]浓硫酸溶于水有何现象? [回答]放出大量的热 [投影演示]如右图,在一盛有浓硫酸的培养皿上罩一对口吻合的大漏斗,漏斗内壁上贴上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把吸足水的胶头滴管通过漏斗管插入漏斗中至接近浓硫酸的液面,再将水注入,观察。 [现象]液面立即沸腾,飞溅液滴使漏斗壁上的石蕊试纸上出现红色斑点。 [分析]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其密度比水大,当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时,会导致液面沸腾,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造成事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操作规则。 [设疑]为避免上述情况,请同学们设计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以配制体积比为1∶5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高明溪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七、教具准备: 小汽车模型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15-9= 17-8= 12-5= 14-6= 9+6= 8+9= 5+7= 6+8= 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3、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观察储蓄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2)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汽车模型的哪一个面?生答师板书:正面。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 (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 (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是什么颜色? (5)师:想一想,如果把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再看这个汽车模型,看到的结果还和现在的一样吗?验证一下。 2、图形观察,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 出示主题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2)再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3)学生独立连一连后反馈。 3、观察书包,再体会。 出示书包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思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书包的哪个面看到的? (2)学生交流: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 (1)说一说: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看到房子?

《浓硫酸》教学设计

《浓硫酸》教学设计 海南侨中高一化学组许春丽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浓硫酸是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要求能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所在。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而且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设计的热点。 必修课程《化学1》的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解浓硫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树立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 板块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写给水的情书引入: 话说化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但他也有浪漫的一面,下面请看一封由浓硫酸写给水的情书,看完后请思考该封情书中体现了浓硫酸什么性质? 学生:浓硫酸易溶于水,而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 【回忆】 在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 【讨论】 根据以上的材料和讨论,请概括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小结】 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 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板块2——浓硫酸的特性 【过渡】 思考:(1)从H2SO4 == 2H+ +SO42-看,硫酸属于哪类酸? (2)酸的通性有哪些? 学生活动:(1)硫酸属于含氧酸, 硫酸属于二元酸,硫酸属于强酸。 (2)酸的通性: A 与指示剂作用 B 与活泼金属反应 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 与碱反应 E 与某些盐反应 【思考】 通常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氢气,而不用浓硫酸,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迷惑)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Teaching design and reflection of last year's tr ee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2、篇章2:《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以及评估和反思 篇章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去年的树》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被选入了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而且还选入了《世界著名童话选》。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 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 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把课文读通、读懂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 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 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鸟儿与树,是一对好朋友,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齐读课题,课题质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