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以广州港为例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以广州港为例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以广州港为例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以广州港为例

摘要:时至今日,我国的整体物流发展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自上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国内港口设施建设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呈现勃勃生机,我国甚至更拥有十个亿吨级世界性大港,而上海港更是勇夺世界第一大港的美誉。现如今情况之下,港口物流更是成为完成供应链物流供应的重要一环,并且港口物流的系列增值服务已经逐步成为整个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点。本文以广州港为例,对广州港进行基本介绍后,对其和珠三角经济发展间关系情况进行了探究,得知港口物流对于港口所在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推动能力,同时经济增长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港口物流体系发展程度进行管理、约束,所以二者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

关键词: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广州港;珠江三角洲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Logist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 Guangzhou Port as an example

Abstract:Today, our country's log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of rising steadily as a whole. Since the last century,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of port faciliti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presents the vitality, our country even more have ten YiDunJi international port, and Shanghai has won its reputation as the biggest port in the world. Nowadays, port logistics has become complete supply an important part of supply chain logistics, port logistics and a series of value-added servi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entire logistics system. Taking guangzhou port as an example, the guangzhou port after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situ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xplore, learn that port logistics has certain ability to push for port economic area, the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to manage system of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degree, constraints, therefore,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regional economic; Guangzhou Port; Pearl River Delta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港口因其独特的交通枢纽特点,其在整个运输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难以被忽视。因其国内外贸易枢纽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其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整体供应链条建设的基石以及支柱,其重要性也自然不言而喻。而港口与其周边城市的共同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港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与学术讨论焦点,倘若能调节好港城共同发展问题将对于港口和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利益。

港口物流因其运输能力巨大,运输成本低廉,其整体体系都对于临港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且港口更能够立足于港口城市更向其围绕的周边城市以及更为深入内陆的非港口城市进行辐射,向经济注入强有力的推动剂。而当某城市拥有其自身的大型港口后,该城市能够更好地接受外来资源,具有成为该地区中经济带动龙头的条件,并且对于该城市物流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更能平衡地区内产业结构配置,成为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增长极。由此可见进行港口发展与港口区域城市群经济发展内在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更能对于该区域内部的整体经济发展、港口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起到导向作用。

(二)研究意义

伴随着海洋运输的快速发展,很多国家相继把港口作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港口作为境内与跨境贸易的中转站,其为贸易运输提供愈来愈便利的条件,同时减少了贸易运输的距离,极大的带动了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的往来。并且通过海洋获取一系列丰富的资源。港口作为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在运输市场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据此,港口城市的广大腹地城市群其经济增长可受到港口物流发展的极大推动与促进,港口发展对于港区城市群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存在着积极意义。

广州港在进入千禧年后,凭借腹地经济增长的支撑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吞吐量由2004年起连续三年保持5000万吨的增长额。同时已经同世界上500余个港口展开贸易,给广州港物流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同时带动周边腹地经济。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为广州港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与资源基础。因此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港口物流与港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扩大其优势面,积极地调动二者间的促进关系,对于经济整体健康发展进行保障。

(三)研究目的

在当前自由经济时代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港口物流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占据着区域经济发展组成部分中越来越高的席位。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港口物流的建设,推动其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并且当今不断加强的国际间交流活动,以及国际间交通运输活动、国际间商贸活动为现代化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行业整体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如此良性循环中,港口物流业以及港区城市群经济发展都将成为利益获得者,从而不断地发展下去。

(四)港口物流的定义

行业内对于港口物流有着较为清楚的定义,其是指居于港口中心城市以包括临港、口岸、软硬件设施、信息技术等优势条件为基石以加强其对于非港口中心城市的港区城市的物流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辐射,并发挥其自身在港口进行集、存、配货优势进行发展物流全产业链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综合物流体系,在当前物流大背景之下其地位无可撼动,其所完成的任务具体内容则是基本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派生服务。

二、国内外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曾有外国学者根据港城关系、港口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做出过以下研究:伯德于1968年提出Anyport即“通用港口模式”,其理论将整个港口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①原始发展阶段;②顺岸式港口扩展阶段;③顺岸式港口细部变化(突堤、栈桥等)阶段;④船坞细部变化阶段;⑤港地式码头发展阶段;⑥专业化码头(T头突堤或栈桥及深水泊位,为工业专用)发展阶段。国外地理学专家肯杨曾经在1970年的研究中表示:件杂货港口服务的范围在集装箱运输时代来临前基本比现在小,其中绝大多数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其来源于到达位置一般不超过几百公里。麦耶在1978年的研究中提到,航运公司为提高效率将特定区域内的件杂货集中到特定的几个港口进行处理,以追求在海运技术变化中的规模性经济。并且他首次将这些特定港口命名为主枢纽港。另外克林于1995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港口成为连接物流网络中陆地与海上的基本运输节点。安排有关货物在运输方式间进行转换是其核心业务。存储集散制造贸易等四大功能均完备时,港口将提升至物流节点。

宋炳良于2003年进行了调研,其主要方面为国内外港口区位要素发展趋势及其供需特点,同时分析了为何港口相关产业在时空上进行了重新布局。胡林风

在2003年的报告中谈到经过探讨后认为,连云港港口物流在发展模式上更适合采取特许连锁及物流中心等两种经营管理方式。港口物流产业聚集特点由国内地理学家朱意秋在2004年对于探究地方经济受港口物流族群影响状况后首次提出。在经历了2004年的探索后,地理学家丁俊发提到港口物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了重大进步,港口经济发展改革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其管理上的体制改革。同时提出其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市场化仍不形成规模、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是其最大问题,仍然不适应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在结构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2005年丁克义提出港口企业应逐步进行产业转型,逐步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基础为港口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上来。

外国学者在该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相较于国内学者拥有起步早的先天优势,所以在这方面他们拥有更多的经验。但是对于港口领域内的物流研究与国内学者不相上下,国外学者仍然处于相对薄弱、零散的状态。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基础不足、研究程度仍然较低,同时整个行业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视程度随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积累不断受到重视,港口物流业拥有难以估量的体量与辉煌的明天。

(二)我国港口物流现状

1、在如今时期,我国港口物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2005年增长17.7%,货物吞吐总量为49.1亿吨。该两项指标上,我国已经蝉联三年全球第一。同时世界亿吨级大型港口中10个都位于我国,而“世界最大港”更是花落上海港。

2、随着港口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货运量的不断提升,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向专业化以及大型化同步推进中。截至2005年底,我国港口数量已经扩张至35242个,相较去

3、齐全的码头种类、有序合理的港口规划,整体布局已逐渐成形。如今我国的港口带主要由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的三个港口群组成。其涵盖范围包括沿海及内河港口,对于当地干口分工合作及经济发展进行了助推。

4、对于港口物流所处大环境以及软实力进行不断优化,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政策以放宽港口物流的执行政策,并且不断重视港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广州港物发展现状

1、广州港港口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广州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属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在前端的地区。广州紧邻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并且通过珠江密集的水网与珠三角城市紧密相连。

(2)自然条件良好

广州港所在的珠江水域水网密集,便于通航,并且拥有众多岸线资源以及良好的港口建设条件。同时广州港气候温热湿润,降雨量比较大,年均降雨量大约1720mm,其年均湿度值高达79%。

2、广州港港口主营业务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运作网络已经建成,主要包括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另外广州港与空运互补,互相促进,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保证了运输行业的将抗稳定发展。

著名的广州港坐落于中国广州市市区,与珠江入海口相距仅仅40海里。这里被誉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内河交通枢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源于这里,并且从这里的重要在秦汉时期就有了很好的体现。在清朝,大量外商将这里作为货栈和码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有了更好发展。由于大量外商的聚集,这里成为了外商贸易最大也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建国以后,这里的外资企业和私人码头的被几乎安全被政府收购,并且得到了更好地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政府在这里改造了大量小码头。上世纪中叶政府逐步开始筹建新风、东风装载区等码头。20世纪80年代原广州港同黄埔港合并,一举成为现全国第三集装箱大港。广州港货物运输量在2012年已经排名全国第四、全球第六,为4.35亿吨。集装箱运输量排名全国第四、世界第七,共计1455万个TEU,该两项指标预示着广州港世界排名已经达到前十。

三、广州港口物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本论文研究围绕广州港对于珠三角经济作用效果而展开。文章首先分析了港口对于其所在地区经济影响以及介绍了广州港发展状况。为了更好地解释广州港对于珠三角经济影响效果,接下来将从具体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同时针对广州港对于珠三角经济的影响效果展开具体化剖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在此三十年内,地区的经济飞速增长,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超全国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广州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直接贡献

此处所提到的港口的直接经济贡献,主要是指港口及相关产业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首要影响。广州港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其它行业一样对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提升。同时还产生就业机会、上缴国家以及地方税收。广州港自建港以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万元,其营运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实现利润均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2000年全局营运收入达127,615.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804.02万元。此外,港口服务业作为港口服务的核心部门,包括装卸、拖驳、堆存、配送等活动,其附加值、就业机会等也构成了港口贡献的最直接部分。

(二)广州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总量的影响

港口城市的稳定发展正是依托与港口的存在,港口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地区交通的便利,更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港口是港口城市与外交贸易的窗口,带动相关企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广州港分货类吞吐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行业发展的影响

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组成的支柱,许多港口企业依托于广州港而发展,与广州港形成互补的关系,共同发展。广州黄埔新港建成后,黄浦区主要依附于黄埔港、黄埔新港,一直定位于港口和港口工业基地加以发展。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港口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便利,在黄埔区,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这些企业对于整个黄浦区甚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表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港口工业企业

(四)广州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逐年发展,采用航空运输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空运存在成本高、运输量小的缺点,所以海运仍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货物的运输仍然需要采用海运。海运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一个沿海城市而言,海运对其外贸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于港口的建设应加大力度,保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稳步增长,借此带动港口城市的外向经济发展。

(五)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与区域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速比较

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了探寻货物吞吐量对GDP、税收和进出口总量的影响,在此选用2000年到2013年间这四个数据的变换过程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图 1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GDP、税收和进出口贸易增速比较(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和广州港历年统计数据整理而得)从三方面分析图1:

(1)货物吞吐量增速与 GDP 增速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地区 GDP 的增速与货物吞吐量的增速以 2006 年为界,在 2006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 GDP 增速大部分时间都落后于货物吞吐量的增速。在此阶段,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一直处于增长水平,增速保证在15%以上,同时GDP 也稳步增长,处于12%的增速水平。从2007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货物吞吐量增速。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种情况,是因为2007年之后全球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对港口的影

响尤为大,这些因素对港口的影响十分严重,导致港口进出口货物总量降低。广东省是我国的进出口主要省份,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影响,而广州港作为广东省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其影响也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广州港百分之70的货物进出量是由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自改革开放依赖,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得不加大与内陆地区的合作。因此即使2007年以后出口明显下降,但是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一定的速度。

(2)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的比较

首先,从整体分析,广州货物吞吐量是处于增长状态,而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是逐年增长,除了少数年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速度均高于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速度。货物吞吐量增速低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这主要源于二者的计价单位不一样。货物吞吐量以吨为计价单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以亿美元为计价单位。从2005年到现在,人民币的汇率稳步增长,造成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增长速度,比货物的吞吐量增长更明显。

(3)货物吞吐量增速与税收增速比较

通过图1看来,货物吞吐量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在2006年以前,货物吞吐量比地方税收的增速高出一大截。但是2007以后,地方税收的增速明显上升,反超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速。这一情况与GDP增速有明显的关系。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税收以经济总量为基础。随着在2007年以来增速超过货物吞吐量,珠江三角洲地区税收增速也显著高于货物吞吐量。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从上述的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对港口物流的投资也会相应的增大,对港口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只有拥有对经济发展规律正确的认识,能够合理的判断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善于运用机遇,以及能够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才能够很好的对这样的关系进行处理。经过对港口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两者的发展和经济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应的水平,港口物流的建设逐步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匹配,两者的发展才是协调的。

(二)参考建议

今后广州港的发展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对于这些港口而言,他们因为有着稀缺的资源,因此非常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广州港这样具有经济开发的港口而言,珠江三角洲应该给予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从而更好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的调整都可以通过对广州港的充分利

用来实现,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港口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3、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思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

港比较符合国际竞争要求和现代化的建设需求。同时,该区域拥有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等.港口与产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陈雪玫.现代港口的投资经济效应,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

[3] 杜其东,陶其钓和汪诚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港口比较专题系列研究之一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水运管理,1996 年第 01 期

[4] 冯云.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 年第05 期

[5] 谷永芳,何记东.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物流科技,2003 年第 06 期

[6] 高兹. 海港区位论,德国,1934 年

[7] 侯方淼.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财经科学,2008 年第 04 期

[8] 姜华.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研究,2005 年 12 期

[9] 林桦.交易费用理论与物流联盟形成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 5 期

[10]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7 年第01 期

[11] 李子奈,叶阿忠.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黎雪荣,高博轩,申正远. 2014-2018 年中国港口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深圳,中投顾问出版,2014 年

[13] 谭钧.港口物流,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4] 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 1978——2008年的数据,国际贸易问题,2010 年第 01 期

[15] 王力军.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年第 01 期

[16] 王小叶,洪国彬.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价值工程,2007年第 06 期

[17] 郇恒飞,成长春.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与作用机制,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 年第08 期

[18] 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国际贸易,2007 年第 10 期

[19] 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 1995-2004 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 年第 01 期

[20] 张群,程肖冰.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统计与决策,2005 年第 23期

[21] 庄倩玮,王健. 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 物流技术,2005 年第 6期

[22] 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23] 张丽君,王玉芬.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年

[2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2012-2013,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年

[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2011 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年

指导教师:陈婷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鹿特丹港模式,基于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

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安特卫普港模式,实现信息服务现代化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 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276034.html,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邹忠全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1期 北部湾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港口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广西港口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但是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广西港口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广西港口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和发展策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港口的发展史 广西沿海港口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西南 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其中,北海港是我区沿海最早开放对外的通商口岸,但解放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改造,也只以中小泊位为主,规模较小。1968年,防城港作为对越 援助的战备港口开始建设,至1983年随着1、2号泊位的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1986年北海港开辟了石步岭港区并建成投产2个万吨级泊位。1994年, “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建成2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并宣布正式开港,我区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跃上新台阶,港口面貌有较大改善。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关心、重视广西港口的建设。1992年,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提出“建设大通道,开发大西南”,把广西港口的建设作为大西南经济发展重要的交通支撑。以此为契机,全区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以防城、北海、钦州三港为主体,其它地方商贸、工业码头为补充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港口规模和服务范围均长足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西南地区联系国内外市场的 重要出海口。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速,泛珠三角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两廊一圈”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升温,广西和沿海三港在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越来越突出。以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组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已经成为环北部湾乃至泛北部湾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二) 广西港口物流发展的基本现状

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CHINA PORTS集装箱运输 广州港南沙港区自2004年投产以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海、中远、马士基、太平船务以及达飞轮船等国内外著名航运公司进驻及加强紧密合作,不断增加了集装箱内外贸班轮航线的密度,使南沙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由2004年的108万TEU增长至2010年的716万TEU,以年均4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但随着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加深和蔓延,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将考验一直处于顺境中尚未经历过大波折的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基本情况 南沙港区地处广州市最南端—— —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靠近珠江三角洲中、西部经济腹地。南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置,陆上距广州市区以及深圳、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14个大中城市距离都在60km以内,集疏运条件十分便利。 南沙一期工程建设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60万TEU,码头长度1400m,码头前沿水深14.5m;南沙二期工程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240万TEU,码头长度2100m,码头前沿水深14.5m。 2011年1~10月份,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9万TEU,同比增长37.7%,占广州港集装箱的60.8%;班轮航线网络不断加密,截至目前开辟班轮航线49条,其中外贸航线36条,内贸航线13条。 二、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可持续发展条件的障碍 1.成本条件分析 价格历来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港口之间的竞争已由简单费收(作业成本)竞争向综合实力竞争转变,但费收竞争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集装箱货物的综合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内收/发货点至中转港的短途运输费用、港口的作业费用和海运费用。由于海运市场化程度高且海运距离接近,香港港、深圳港与南沙港区的出口直航海运价相差无几;国内短途运输费用由于南沙港区位于珠三角地区地理中心位置,从珠三角城市到南沙港区的费用较深圳港和香港港有200元~1100元的优势;港口作业费用香港最高,为南沙港区的4倍左右;深圳港次之,为南沙港区的 1.0~ 2.5倍左右。 2.码头营运管理体制分析 南沙港区分一、二期建设,分别组建了广州港南沙港务公司和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有限公司2家不同经营主体。在同一优良港口岸线人为划分为两块经营场地及经营管理,形成两套独立的信息系统、财务及操作体系等,使港口设施、设备、机械、堆场、口岸查验场所、航线运作以及人力等资源不能科学、合理统筹和高效运用,大大削弱了南沙港区的竞争力。 3.集疏运系统分析 目前,南沙港区的疏港集疏运网络仍依靠水运运输,驳运疏运压力大;公路运输由于路桥费偏高,公路网络使用率低,未能有效发挥其短距离的便捷优势;铁路网络如铁路设施、编组站、货运站场等尚未建设。 4.港口自然条件分析 深圳港、香港港是属于海港,都拥有优良的港口自然条件,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港区水域辽阔,大型船舶可以全天候进出港口。南沙港区位于珠江出海口,是典型的河口型港口,出海航道长35km,主航道窄、水深不足,航道维护费用高,船舶进港受潮汐影响大,进港时间较长,从珠江口引航锚地至码头需航行2个多小时,船舶进出要比香港、深圳港多2~3个小时,造成船舶周转率低,增加了客户的经营成本。 5.港口投资结构分析 南沙港区现引进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包括 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撰文许兆杰邓进乐

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

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港口物流已成为一个港口发展的动脉和支柱性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境条件,因此,加强港口物流建设,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庆港是我国直辖市中唯一在长江内的港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地位不断攀升。本论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重庆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重庆市及重庆港口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重庆港口物流规划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对重庆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对重庆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布局,最后阐述了重庆港物流系统规划发展对策和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 重庆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的定义: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载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依托虚拟链形成援盖全球的虚拟港。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港口物流运转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论文通过港口系统物流的规划研究,拟寻找一种港口企业现代综合物流发展的模式,促进重庆港口企业根据各自的区位特点,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职分段服务,向一步到位的物流服务转变;为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储运和配送等业务从企业物流中分离出来创建外部环境;同时为重庆市港航企业的结构调整开拓空间。2.通过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研究,提高重庆市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竞争水平和示范作用,加速本土现代物流产业的国际进程,应对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3.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目前,中国沿海和长江港口城市之间围绕建设区域性核心港及集装箱转运枢纽的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本规划研究,将确定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强港口及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重庆港口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港口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钦州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

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推进及自治区政府《在广西南北钦防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纲要》中把钦州市定位为临海工业城市[1],钦州港为临海工业港的契机,将极大地促进钦州港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钦州港将跨进亿吨级世界大港行列,同时形成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进而发展成为工业、生态、旅游、人居协调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因此,钦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对推动临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钦州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 (一)钦州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 钦州港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北部湾,处于广西南( 宁) 北( 海) 钦( 州) 防( 城) 沿海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位置,距广西首府南宁仅128 公里,东南距海南省海口市149 海里,到越南海防港163 海里,距香港456 海里。大西南货物从钦州港进出,铁路运距比湛江港短约145 公里( 走黔贵线) 、294 公里( 走南昆线) ,比广州港短约517 公里( 走黔贵线) 、667 公里( 走南昆线) ,面向东南亚,处于两大经济走廊的交汇点上,是我国大西南和湘西、鄂西地区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钦州港将成为中国内地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1]。是广西及“三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平台,对钦州及大西南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因此,钦州港成为广西规划发展中的以南宁—钦州为中轴的临海工业带的南部海陆运输枢纽。 (2)广阔的经济腹地 钦州港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其直接腹地为广西整个北部湾及沿南海地区,间接腹地为南昆线、黔桂线、昆贵线、黔湘线及枝柳线沿线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五省部分地区。全部腹地土地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资源和市场都十分丰富。钦州港是既是广西的海上通道,也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的海上通道。随着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推进,钦州港的腹地将更为广阔,钦州港也必将成为中国内地与东盟地区合作的连接纽带。且北部湾区域连接华南,辐射大西南,是大西南通往国际市场的主要出海通道。我国外贸货物运量的85%通过海运实现,为钦州港口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便捷的集输海运通道 钦州港交通便捷,铁路方面南防线和钦北线、黎钦线在此相接,通过南防线、湘桂线及南昆线可与全国干线联网,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启

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上海港

摘要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而物流在不仅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国家港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正是运用AHP分析方法以及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港口的物流建设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上海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港物流中心 AHP分析法 SWOT分析法综合竞争力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 (1) 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 (1) 二、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1) 1.2.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 (1) 1.2.2合资型港口物流中心 (2) 1.2.3独立型港口物流中心 (2) 1.2.4联合型港口物流中心 (3) 第二章我国港口现状 (4) 一、AHP 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 二、上海港的SWOT分析 (6) 2.2.1优势(strengh) (6) 2 .2.2劣势(weakness) (7) 2.2.3机会(opportunity) (7) 2.2.4威胁(threat) (8) 2.2.5 上海港物流建设SWOT 战略分析 (9) 第三章改善上海港现状的措施 (10) 3.2.1 加强上海市在陆上运输上配套设施的建设 (10) 3.2.2 强化国际物流方面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10) 3.2.3 完善上海市国际物流管理运行机制 (11) 参考文献 (12)

广州港新港码头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设施设备 完善的服务设施先进的机械设备 具备完善的集装箱疏运网络和丰富的集装箱码头运营经验 兼管近20万M2 的物流场区,可提供全面的物流仓储、物流配送服务 全年全天候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优质、快捷、高效的集装箱运输服务 州黄埔地区唯一的专业化深水集装箱码头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GCT),是由广州港集团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共同投资经营的专业化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01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黄埔集装箱公司,管理和经营新港港区共4个集装箱泊位。GCT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水运、铁路、公路交通网络,是中国华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GCT以广州港为依托,融合吸收了经营世界最大中转枢纽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利用其广大的客户基础和航运网络,促进了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迅猛发展。 在第三、四届中国货运业大奖中,GCT获得了综合服务、集装箱疏运条件、作业

效率、科技管理水平四项优秀集装箱公司大奖。2004年获得"中国港口十强集装箱码头"称号和由《劳氏亚洲海运》杂志颁发的"劳埃德亚洲海事奖之2004年度最佳 新崛起集装箱码头"奖。2005年至2008年,GCT连续3年获得"中国港口前五强内 贸集装箱码头"荣誉称号。2008年,GCT集装箱处理量达149万个标准箱。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是2004年2月26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广州港务 局依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而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石油、煤炭、粮食、化肥、钢材、矿石、汽车等货物装卸(包括码头、锚地过驳)和仓储、货物保税业务以及国内外货物代理和船舶代理;代办中转、代理客运;国内外船舶进出港拖轮服务、水路货物和旅客运输、物流服务。兼营港口相关业务。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万吨级以上装卸作业浮筒13个;万吨级装卸锚地23个(其中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 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1999年全港货 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之后,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到2008年吞吐量达到3.47亿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是中国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其中,2008年广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65.5万标准箱。在 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1999年全港货物 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之后,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到2008年吞吐量达到3.47亿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是中国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其中,2008年广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65.5万标准箱。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介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是全球领先的海港与码头经营者之一,除了所拥有 和管理的在新加坡和比利时的旗舰码头外,其全球经营网络已经广泛地覆盖到了中国、欧洲、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日本等16个国家的28个港口,吞吐能力累计达11100万TEU,码头岸线累计66千米。拥有顶级行业人才的PSA始终为客户提供 可信赖与最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建立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全球航运中心首选的码头运营商,PSA的全球码头网络是世界靠泊港之翘楚。2005年至2008年,PSA连续四年荣膺亚洲货运链大奖之 "全球最佳集装箱码头运 营商"称号。2008年,PSA全球集装箱处理量达到6320万个标准箱,其中新加坡本港完成2900万个标准箱。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滨海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一种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区域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乘数效应,扩散效应。因此,区域经济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获得竞争上的优势,从而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例如,深圳、浦东作为增长极的区域发展为滨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范例。论文首先对区域经济的概念、形成原因、条件、机理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佩鲁增长极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文中阐释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即对非极化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带来经济的原因主要是集群内资源的相对集中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引起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物流成本等。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导致生产要素包括资本、人才、知识、技术从极化地区溢出,向非极化地区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发展区域经济的佩鲁增长极理论,在增长极和非增长极之间发挥“经济联系通道”功能的现代物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然后考察了港口城市中,港口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研究了港口物流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港口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归纳了各种现代物流发展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如港口带动型、工业带动型、商业带动型和交通枢纽型模式。论文讨论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营管理模式,总结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最终论证了港口为增长极带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主要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归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使论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最后给出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港口物流增长极聚集效应扩散效应

我国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发展

国际物流阶段论文 ——我国港口群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问题的探讨 所学专业:物流管理 任课教师:彭东华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日期:2010年6月2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河港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部署,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彼此之间的公平竞争。 关键字 港口群、港口物流、港城物流、竞争、合作、发展

目录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04) 二、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04) ㈠、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04) ㈡、我国最近几年港口发展的特点 (05) 三、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05) 四、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5) 五、我国在港口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06) 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06) ㈡、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06) ㈢、我国港口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07) 六、我国港口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07) ㈠、建立港城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7) ㈡、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07) ㈢、提高物流系统整体化、规模化程度 (08) ㈣、强化港口物流服务理念 (08) ㈤、五大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0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0-07-30T15:55:43.26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刘秋红[导读] 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天津滨海新区海港物流区的建设及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的实现。刘秋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摘要: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天津滨海新区海港物流区的建设及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的实现。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列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获取了天津港物流发展的综合得分。通过分析,得出天津港港口物流综合能力在逐年提高,其硬环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其软环境建设还有待加强。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天津港港口物流 0 引言 天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四大港区,天津港航道最大可进出30万吨级船舶,水深最深达-19.5米,已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滨海新区为实现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将建设海港物流区作为其总体规划中“八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海港物流区的建设及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综合评价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其原理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记为F1,F1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信息用F1的方差来表达,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所选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所以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第二线性组合,称F2为第二主成分,以此类推可以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选取前几个较大主成分,这样做会损失一部分信息,但由于我们抓住了主要信息,所以以几个较大的主成分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应该是可靠的。 2 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2.1 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要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首先要确定指标体系的构成。在确定指标体系时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和现有的统计资料,本文选出腹地物流支持、港口物流规模及发展潜力、港口设施等三组具有代表性的一级指标,它们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13个二级指标。它们是:反映腹地物流支持的城市货运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贡献率;反映港口物流规模及发展潜力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绝对数、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反应港口设施的码头长度、港口泊位、万吨级泊位、堆场总面积、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等13个指标。 2.2 主成分的确定 我们对天津港近10年的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SAS软件分析,得到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变量相关系数矩阵的两大特征值分别为10.2179和1.68922,其累计贡献率91.59%,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用这两个主成分代表原来13个指标来评价天津港港口物流10年来的综合发展水平已有91.59%的把握,故选取这两个主成分,其因子载荷矩阵。 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绝对数、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城市货运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码头长度、港口泊位、万吨级泊位、堆场总面积、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在第一主成分上占有较高的载荷,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作是综合主成分;第三产业贡献率、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我们可以把第二主成分看作是反映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的主成分。 根据公式计算出不同年份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各个主成分及最终的综合得分。 3 结论 3.1 天津港港口物流综合能力在逐年提高 自1999年以来,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是处于一个稳步上行的状态,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综合得分均较上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充分说明随着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滨海新区建设海港物流区的主要载体天津港也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天津港港口物流综合能力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迅速提高。 3.2 天津港港口硬环境呈良好发展态势 码头长度、港口泊位、万吨级泊位、堆场总面积、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等信息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而这些指标恰恰是反映港口硬环境的指标。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见,第一主成分的得分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说明天津港港口硬环境发展态势良好。这与天津港十一五期间将投资450亿元,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等级、完善功能,增强天津港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是一致的。 3.3 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在第二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的是第三产业贡献率、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而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港口建设的软环境。表3的得分可以看出,第二主成分得分与天津港物流综合能力的发展趋势并不一致,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这说明滨海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影响了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明显放缓,我国外贸出口走低,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致使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趋缓。 为进一步发展天津港的港口物流,必须加强港口的软环境建设。第一,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从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服务、智能化服务、网络化服务等理念入手,转变服务方式,从而促进港口协调发展。第二,加大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鼓励金融、保险、信用担保等机构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支持。第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绿色港口,建设生态示范港区。参考文献: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27603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天津港物流金融

天津港:物流金融创出多方共赢新模式 简要内容:一家在天津港从事煤炭贸易的北京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向天津港散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提出融资申请。作为全国港口第一家涉足物流金融业务的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组建两年来已与77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物流金融业务关系,累计为客商争取到了近48亿元的融资贷款,实现收入1100万元。 一家在天津港从事煤炭贸易的北京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向天津港散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提出融资申请。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立即为该企业在众多合作银行中筛选了符合需求的盛京银行。经过短短一个月的银行审贷工作,该企业获得了8000万元的融资贷款,此后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再次为其从光大银行争取到1亿元贷款,让这家民营企业顺利度过了资金关。 作为全国港口第一家涉足物流金融业务的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组建两年来已与77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物流金融业务关系,累计为客商争取到了近48亿元的融资贷款,实现收入1100万元。 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总经理高玉龙表示,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不仅有助于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而且有助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还能提高港口物流供应链

整体绩效和客户资本运作效率,实现供应链良性互动和多方共赢,进而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资信较低,融资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控制。为打消银行对于质押动产风险控制的疑虑,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制定出包括计划申报管理体系、统一的衡重体系、门卫、卡口监察体系在内的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管控了动产质押物可能丢失的风险,解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天津港散货交易公司目前已与深圳发展银行、天津银行、光大银行等20余家银行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力争促成物流金融业务向供应链融资领域转变。”高玉龙说,“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由于供应链中除核心企业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供应链融资就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秉廉表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将注入配套企业,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同时银行的支持还可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多商机 天津港物流金融再出新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2005年11月9日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 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 港口具有了货物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 海运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 商品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集散于一体物流功能。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 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过程。成本理念追求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是获 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 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 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 超过5亿吨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发展经 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集装箱码 头,它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集装箱 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 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政策,是一个典型港城一体化国际城市,拥有大约 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

工作报告之港口物流开题报告

港口物流开题报告 【篇一:合理运输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 姓名: 学院:外语与经管学院专业:港口物流管理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开题报告: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 究】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究 ------福州港厦门港为案例 一、论文选题依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运输业的重视,众多学者在探 讨物流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刘南、李燕(2007)从供需的角度[1]分析了现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浙江省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 发展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两者存在紧密的关系,相互关联。 司林胜、童超(2007)则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2]的建模方法建立中国 物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ev1ews软件定量得分析出物 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宋炳良、宁涛、张萍等运用投入- 产出模型、乘数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模型[3]分别定量研究了上海港、天津港和南京港对腹地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倪蔚颖运用协整理论 和状态空间模型[4],分析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运用经 济计量学模型对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横向比较。但是, 具体研究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目前这还是 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 但是现阶段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现有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方面[5]:①港口

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影响;②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 ③港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但从文献综述的总结 看来,基于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另 外两个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为港口物流的发展与腹地经济的 增长均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两者的关系则更加复杂,因此给定量 分析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带来较大的困难,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文献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法、关联度 分析相关性分析、协调度函数等方法来定量计算港城之间的协调关 系[6]。而这些定量方法存在以 下缺陷:指标过少,不能代表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只 是说明了两子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未明确具体系统互动效应 程度;只能计算出现阶段的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程度,不能反映出系统当时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港口物 流与腹地经济相关性的研究上。taafe等人在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 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上,首次将动力模型运用到研究中,是第一个 将动力学理论引入到现代港城发展模型的研究中。该模型主要解释 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动力问题,并且同时侧重考虑了 交通因子对港口物流的作用[7]。bristowr等从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 的影响以及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和侧重点来分析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8]。bill hillier借鉴taafe的研究提出运 用拟合方程来计算港口与腹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进而分析出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9]。william seabrook则在前人的 基础上釆用定量的方法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10]。wei-bin zhang(2007)研究了在港口区 域运输中港口的运输条件等基础设施情况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带发 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 内在联系性关系[11]。 1.3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 (1)国外研究更侧重于微观层面 国外对于港口物流的研究往往被纳入港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中,而不 是单独针对港口物流进行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范围内

港口物流体系分析

中国五大港口群之物流体系特点 ——C09物流2班竹伊楠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一、环渤海地区港口群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中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其腹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东北、华北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的物流系统复杂,腹地范围广,集疏运体系各具特点。天津港集装箱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完成;大连港和青岛港主要靠水路和铁路进行集疏运。除了集装箱运输外,该区域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港口群,分布着秦皇岛、曹妃甸港和日照港等大型煤炭枢纽港口,业务模式广泛,功能齐全。但由于该区域大多数港口历史性强,发展缓慢,在信息建设和管理模式上仍存在很大问题,需要突破行政束缚,积极进行区域性合作,提高整个港口群物流系统的竞争实力。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三角洲港口是中国港口生产最繁忙、运输发展最快的港口群。该地区14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97年的35199万吨提升到2004年的104760万吨,增长了2.98倍。2004 年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计6180万TEU。其中,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完成了2039.95万TEU,占33%,比上年又增长了31.69%。这一港口群物流系统在大力建设物流系统在大力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保税区、配送中心等)同时,不断完善其集疏运体系,而且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利益为核心”向“服务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尤其在港口群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东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优良深水港湾众多的福建省,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组成。近年来,该港口群的集装箱运输发展稳健,一步上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