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23课亚非上古文明

四大上古文明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1. 古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既是其文明的象征,也是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象征是种姓制度和佛教。

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特点: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

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4.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早期倡导“众生平等”。

第4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而希腊文明的起源于爱琴文明。

2.古希腊著名的城邦:斯巴达(崇尚武力);雅典民主政治发达,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3梭伦改革废止了债务奴隶制,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创设民主机构,民主制度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

4.雅典民主政治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各级官职抽签选,国家大事公民大会决定。担任公职发工资,贫苦公民参政广。

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

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集中制)法律至上

实质:奴隶主民主政治

特点:直接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先进性:开世界民主政治的先河,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局限性: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完全被排除在外,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会

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亚历山大东征

1. 前5世纪在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曾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希波战争。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起源于希波战争。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东征,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3.影响

积极:开创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消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第5课古代罗马

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台伯河畔。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国家权力掌握在奴隶主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大秦)。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结束。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6课古希腊罗马文化

雕塑:

1.希腊古典时代人体雕塑艺术代表作是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女神像》

2.米隆的掷铁饼者。

3.古罗马雕塑艺术沿袭了希腊追求自然真实之美的传统,代表作品有《奥古斯都像》和图拉真纪功柱。

建筑

4.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希腊本土最大、最完美的多利克式建筑。

5.古罗马角斗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

数学和历法

6.毕达哥拉斯被认为是古希腊数学的奠基人,

7.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被誉为“几何学之父”

8.公元前1世纪,凯撒改革历法,首开闰年之先河,史称“儒略历”,文学、史学和哲学

9.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荷马所作的《荷马史诗》,描述了希腊早期历史。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0.古希腊戏剧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悲剧是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希腊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11.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历史叙

事体先河,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

12.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可以与荷马史诗相比肩

13.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的《罗马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通史。

14.古希腊哲学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 “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完全形成的人”: 种人和黑种人。③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是古猿演化成人的决定因素。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南方古猿即属此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正确认识人种的差异: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种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人的体貌特征上,如肤色、发型、眼型、鼻型、身材等,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2.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②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③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血统以父系计算;②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进步,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大于妇女。 氏族制度及氏族产生的作用:①氏族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氏族制度。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②氏族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后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从迁徙生活逐步转变为定居生活;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分工。 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就。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03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美好愿望 D.印第安人在拉丁美洲创造了灿烂文化 2.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历史人物是() A.卢梭 B.伏尔泰 C.圣马丁和玻利瓦尔 D.孟德斯鸠 3.1819年成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包括下列哪些国家?() ①哥伦比亚②委内瑞拉③厄瓜多尔④阿根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独立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拿破仑 D.林肯 5.19世纪中期导致印度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机器棉纺织品的倾销 B.印度手工棉纺织品质次价高 C.印度实行闭关政策 D.英国限制进口印度棉纺织品 6.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时,中国发生的类似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义和团运动 7.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沙皇体制不适应时代需求 C.彼得一世的政治抱负 D.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8.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新式常备军 C.废除农奴制 D.发展文化教育 9.“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了把握这一命脉,彼得一世() A.重视发展军队 B.征收新税,重农抑商 C.禁止工场使用农奴 D.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10.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F、铁生锈(化学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梳理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知识框架】 古代埃及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埃及 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重点梳理】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2.金字塔 名字由来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国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知识延伸】 尼罗河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什么关系?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曾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发源地两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嘴(婆罗门),手(刹帝利),腿(吠舍),脚(首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 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九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一】九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 I.重点词汇Test----exam words----vocabulary Excited----exciting amazing----surprising 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s----some time for example----such as----like begin with----to begin with maybe----perhaps----probably affect----influence problem----question II.重点词组 1.ask…for… 2.speaking skills 3.ask…about… 4.not…at all 5.get excited about 6.end up 7.make mistakes 8.first of all 9.to begin with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5070.html,ter on 11.be afraid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5070.html,ugh at 13.make sentences 14.take notes 15.write down 16.make sure 17.deal with 18.look up 19.make up 20.worry about 21.be angry with 22.go by 23.each other 24.solve a problem 25.regard…as…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5070.html,plain about 27.change…into… 28.try one’s best 29.with the help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5070.html,pare…to… 31.think about 32.break off III.重点句子 1.I learn by studying with a group. 2.It’s too hard to understand the voices. 3.He finds watching movies frustrating because the people speak too quickly. 4.We get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and then end up speaking in Chinese. 5.Why don’t you join an English club to practice English.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5070.html,st year my English class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下边卡片归纳的知识对象是 A.《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3.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 4.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学者认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 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 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8.古埃及的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主要目的是 ①掌握全国人口的寿命②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④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如果奴隶对其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这样的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文明古国? 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印度D.古希腊 10.“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C.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D.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1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 A.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B.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 C.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12.与如图有关的一组概念是

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1—14 单元知识点 Da Wan Middle School of Jing yuan county Mr. Zhang U 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一,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点: 2. 学会运用by+doing的结构表达做事的方式,by “通过……方式或途径”,译成“靠、通过”。By 后面可以加名词或动名词短语。 3.动名词的结构:动词后加ing相当于名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二,language points (1) 1,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我通过小组活动来学习。 By为介词,用法很多。请仔细观察下面的例句,分析by的用法,然后补全结论部所缺的内容。 【例句】 1). Come and sit by us 2) Peter goes to work by bus every day. 3) Tony will come back by 10:00 pm. 4) English is spoken by lots of people 5) My brother studies histor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结论】 1) by 可以表示位置,(1)_____________,如句1 也有“从……旁边(经过)之意”。 2)by 可以表示交通、传递等的方式,如句2 3)by 可以表示时间,“到(某时)之前,不迟于”,如句3 4)by 可以用于构成(2)___________ ,“被、由”如句4 5)by 可以表示方式或手段,(3)“______________”结构在句中做方式状语,“通过……方式(手段)”或“借助……手段”,如句5 【运用】根据提示,用含有by 的短语完成句子。 1) Annie went to Beijing ___________(乘火车)yesterday。 2) His grandfather made a living ________________(靠卖水果) in the past. 3) The scientists have to arrive at the village____________(八月以前)。 4) Allen goes _________________(经过邮局) on his way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5) The book was written ________________(由几个工程师)。 2.What about reading 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1)词语辨析:aloud loud loudly Aloud : 出声地、大声地。常与read,call等词连用。不用于比较级。 e.g Don’t read aloud in thelibrary . loud 大声地、喧闹地。指说话声和笑声,常与talk/speak/laugh/sing等词连用,常用比较级。 例如: We can’t hear you ,Please speak louder. Loudly 高声地、喧闹地。可以与loud互换,含有吵闹的意思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一.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4.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 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和臭氧等。(注意:二氧化碳没有在该项目内) 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 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国家 C.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 D. 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利益受到保护的历史见证是()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狮身人面像 D. 司母戊鼎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 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4.如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佛教 D. 阿拉伯数字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吠舍等级所包含的社会阶层是() ①武士②农民③被征服者④商人⑤牧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6.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历史上它曾经孕育过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这个 国度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 7.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 属于() A. 第一等级婆罗门 B. 第二等级刹帝利 C. 第三等级吠舍 D. 第四等级首陀罗 8.下图这一高大宏伟的建筑位于()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9.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0.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的法 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提到的历史文物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二、材料解析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埃及 1.概况: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 2.《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性质),也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概况:古印度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城邦。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四大文明古国 ①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②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古巴比伦——两河流域;④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课程标准: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一、爱琴文明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起)历时约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⒈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⒉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⒊改革措施:①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②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③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工资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⒈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 ⒉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的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发生冲突,两国在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内容梳理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以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2、《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3、《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5、《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作者作品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5.(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6.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内容梳理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以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2、《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3、《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5、《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作者作品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 精选范本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1、大约____万年前,____生活着早期人类——____。 2、按肤色发型、鼻型、眼型等外貌特征,现代人分为___________。(原因:自然条件长期的影响) 3、①母系氏族的特点: ②父系氏族的特点: 第二课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发源于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九上8页图) 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立法典。 古代印度:发源于____,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____。(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中国(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第三课 1、欧洲文明源于____,而____是希腊早期文明。 ②雅典在____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2、公元前年,建立,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第四课 1、“大化改新”:646年,,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过渡。 2、法兰克王国宫相实行改革,建立____,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3、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五课 1、希波战争:奥运会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 2、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 3、发明0到9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把它加以改进,并传到欧洲,由此产生“阿拉伯数字”。 4、马可.波罗: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了东方的富饶,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六课 1、公元前6世纪,在创立了佛教。时传入我国。 1世纪,在创立了基督教。《圣经》圣诞节 7世纪,在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真主安拉

622年,穆罕默德到达,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第七课 1、创造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发明了楔形文字。 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作者是荷马。 阿拉伯文学代表作是:。又叫《一千零一夜》 20、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中国。 21、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提出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第八课 1、文艺复兴开始于,最早兴起于,提倡,其实质是 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代表作 文艺复兴的“巨人”,代表作和。文艺复兴的作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近代天文学基础。 3、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印第安人) 1498年开通往印度的航线。 1519—1522年,环球航行成功。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对分散、孤立的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美国、法国、俄国、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第九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②重要人物:克伦威尔。 ③通过的重要文献:——1689年。 《权利法案》的作用: 内容:书上50页(记住内容讲的是国王不准干什么) 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影响):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C、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D、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 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测试卷

九年级上测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人类四个发展阶段中,中国北京人属于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2.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的王国是 A.以色列王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犹太王国 D.摩揭陀国3.犹太人的祖先是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来人4.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关于佛教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 B.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C.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D.反对奴隶制度 6.古代印库指的是今天的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南亚次大陆 D.孟加拉 7.雅典的繁荣主要体现在 ①商业兴盛②手工业发达③文化兴旺④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⑤称霸整个希腊⑥全体居民都能参加政治生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8.标志希腊极盛时期一去不复返的是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雅典和斯巴达的内战 D.马其顿南下 9.灭掉波斯的国王是 A.图特摩斯三世 B.亚历山大 C.伯利克里 D.阿育王 10.被马其顿王国所灭的国家的顺序是 ①波斯②希腊③小亚细亚和埃及④古巴比伦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11.在希腊文化东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斯巴达 B.伯利克里政权 C.亚历山大帝国 D.雅典 12.同爱琴文明同时存在的中国政权是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13.在罗马共和国危机中,夺取政权的是 A.屋大维 B.凯撒 C.亚历山大 D.斯巴达克 14.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开始于 A.亚历山大 B.凯撒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15.“罗马和平”出现的时间是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元首制统治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罗马帝国中期 16.罗马帝国与中国哪一个王朝有贸易往来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7.下列这些国家奴隶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希腊②印度③埃及④罗马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8.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B.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斯巴达克起义 二、填空 19.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由贵族担任,贵族组成的________掌握着统治实权,是________的国家。 20.________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阶级,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_____________”。 21.印度等级制度中其中吠舍包含__________________等阶级。 22.古代埃及国王自称是________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________的象征。 三、识图并回答 23.识图并回答

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_仁爱英语 (1)

Topic 2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population? 一、重点词汇 (一)词形转换 1. possible (反义词) impossible 2. rise (过去分词) risen 3. conclude (名词) conclusion 4. medicine (形容词) medical 5. difficult (名词) difficulty 6. less (反义词) more 7. excellent (近义词) great/ good 8. different (名词) difference 9. come (过去式) came (过去分词) come 10. see (过去式) saw (过去分词) seen 11. peace (形容词) peaceful (二)重点短语 1. get lost 走失;迷路 hate to go shopping 讨厌去购物 hear from sb.=receive/ get a letter from sb. 收到某人的来信 be abroad 在国外 at least 至少 take place = happen 发生 China’s one-child policy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 be strict with sb. 对某人要求严格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中国的人口 live longer 活得更长 medical care 医疗保健 control the population 控制人口 be known / famous as 以……而闻名 work well in doing sth. 在做某事方面很有功效 have a long way to go 有很长的路要走 be short of 缺乏…… one of the greatest problems 最大的问题之一 be in trouble 陷入麻烦中/ 在困境中 prefer boys to girls 重男轻女 offer sb. a good education 提供某人良好的教育 a couple of 一些;几个 even though = even if 即使 have a lot of pressure 有许多压力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A与B之间的区别 重点句型 We got lost and couldn’t find each other. 我们走失了,互相找不到对方。 It seems that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were not very good. 似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 It is possible that Kangkang’s father was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 y. 康康的父亲有可能是他家中的独生子。 One answer is known as the one-child policy. 其中一项众所周知的措施是独生子女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