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史

教育思想史
教育思想史

上篇xx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

儒家:

xx:

1、“有教无类”

2、“性相近、xx”

3、“学而优则仕”。孔子关注人事、倡导人本、重视人伦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孟子:

性善,重xx,明人伦。

强调“存心养性”,以塑造完美人格。荀子:

性恶,重理法,讲规范,讲究“化性起伪”。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儒家传授“六艺”,重视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注意学思行结合,因材施教。

墨家:

墨子:

反对以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礼乐”教育,主张以“爱利万民”为出发点,通过“兼爱”教育,以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目标。注重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学习,强调生动、实践、创造的教学方法,形成有别于其他派别的独特个性。

道家:

老、庄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反朴归真。以培养超凡脱俗、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法家:

xx:

重法轻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调以奖惩手段强化法制观念,从而培养“明法”、“行法”的人才,首开法制主义教育先河。

儒家尚理性,讲实用,倡导启发;墨家重实践,讲功利,求创新;道家尚自然,崇直觉,重体悟;法家尚统一,贵法制,重赏罚。

二、《周易》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提倡早期教育:

万物刚诞生的时候都是蒙昧无知的,所以到注重养育。儿童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早进行教育,以防止蒙昧无知的孩童误入歧途。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要同自然中的风那样,教育者当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去引导儿童,使其随风而化。

(三)尊重儿童的自主性:

作为教育者,不要要求儿童来学,要让儿童主动地求学。即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与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自觉。主动精神。

师生相互尊重。一方面,学生要尊重教师,主动向教师求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他们有了求职的愿望之后,便积极加以引导。

三、《礼记》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的起点是胎教:

胎教是指孩子出生之前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始阶段,它通过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来促进其健康成长。并提出男女有别的教育。

(二)儿童教育的前提是慎择xx:

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利于儿童德行才能的发展。

(三)儿童教育的内容重在品德修养:

1、xx;

2、尊重师长;

3、养成良好习惯巩固了封建统治,其中有不少主张充分体现了男尊女卑和宗法等级制度的观念。

第二节xx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秦汉的“以法为教”与两汉的“独尊儒术”

1、商鞅变法时实行法家文教政策,“立法化俗”。

2、吕不韦执政时,强调尊师重脚,注重道德修养。表明此时文教政策逐渐向儒家思想偏转。

3、当秦统一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书同文、行同伦”。

汉朝统一后。

1、叔孙通主张以儒家思想来“守天下”。陆贾提出以“教化”作为“守天下”的主要方式。所谓“教化”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感化,形成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贾谊认为各级官吏担负此种人。

2、xx提出了三个文教政策:

首先,重选举,广取士,实行选贤任能的察举制度。其次,兴太学,置明师,通过办学校培养人才,将“选士”和“养士”结合;最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养士”、“选士”以及教化万民的唯一指导思想。

二、xx的早期教育思想

(一)及早施教、

(二)慎重择师、

(三)三育并举:

体徳xx(核心);

(四)深浅适宜第三节魏晋隋唐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xx玄学之风与隋唐三教调和

二、xx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二)教儿婴孩,勿失良机

(三)徳艺双修,xx专统一

(四)偏宠有害,xx是爱

(五)风化熏陶,闻见结合

第四节xx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xx时期的理学兴盛

理学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佛教的思辨结构为骨架,以到家的“道生万物”宇宙观为基础,把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熔于一炉而建立起来的新儒学。

二、xx重规范的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的意义:

教育氛围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只有抓紧、抓好幼稚时期的教育,才能使其心智得到充分发展。

(二)儿童教育的内容:

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

(三)儿童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

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

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三、xx顺自然的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明人伦”为目的。就是要明白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培养德行为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儿童教育的程序

(三)儿童教育的主要形式:

考德、读书、习礼、歌诗。

(四)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

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

四、xx重禁戒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明清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

二、xx世仪熏陶涵养的教育思想

三、张屡祥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

四、xx“xx”的教育思想

五、xx“善诱”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xx的传播

一、西方近代学前教育观念的输入

二、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

第二节xx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中体西用”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流行

二、“中体西用”观照下学前教育法规的制定癸卯学制(1904年)

第三节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思想

一、《大同书》与公共教育体系理想的规划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理想架构

第四节xx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

二、儿童公育的xx设计

第三章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现代社会教育背景概述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反封建的儿童观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过程

(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一)教育理论的传播

(二)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xx的儿童公育思想

一、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一)改造教育与改造社会的一致性:

以社会需求来决定教育。学校与社会要有相同的改造理想。(二)革命的教育才能改造社会:

二、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

(一)进行儿童公育的理由

1.儿童公育关系到世界的改造和国家的前途

2.儿童公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儿童公育的优越性

1.使教育得到xx

2.教师能够科学地教育儿童

3.儿童公育机构是理想的教育园地

4.幼稚园也不能完全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

三、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1.家庭体育。他主张让孩子适当地过一些户外生活,在户外睡眠、露宿。家庭体育应当包括为孩子从小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定时饮食起居,使之自幼“习于秩序的生活”。

2.家庭智育。智育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3.家庭德育。父母的道德行为提出了四项要求。第一、须自备有秩序的习惯。第二、须自备有勤俭的习惯。第三、须自备有好善之习惯。第四,须自备有清洁之习惯。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原则

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1.潜移默化;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感动他,而不是惩罚;

3.严而有格,扬长补短。“令则必行、禁则必止”,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

4.任其自由、合宜指导;

5.适当暗示,积极防范。

恽代英作为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第一次以唯物史观论述了儿童公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指出儿童公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革命是实现儿童公育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与实践(1891-1973)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幼儿园课程是什么?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幼儿所能做而又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

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实际行动操作,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奴环境的能力。

幼儿只有通过实际行为才能使个体与环境结束,从而产生直接经验。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反对把教材当作科目。一是从个体本身发展而得,二是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三是从社会环境交际而得。

(1)儿童自发的活动,即儿童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

(2)儿童的自然环境,包括儿童周围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

(3)儿童的社会环境,即与儿童现在的生活与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总之,行为课程的内容就是指儿童周围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能为其接受并有助于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经验。

(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原则:

第一,课程固由于自然的行为,却须经过人工的精选;第二,课程固由于劳动的行为,却须得在劳动上劳心;第三,课程固由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须有远大的客观标准。

1.动机,他认为在课程的实施中应把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两种动机)。

2.目的,所谓目的,在张雪门看来,主要是指教师企图使幼儿在这一行为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而不是幼儿自己学习的目的。

3.活动,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认真设计活动。

4.活动过程,行为课程可以包括各科社会过程,但各科设计过程决不能包括行为的整个课程。

5.工具以及材料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主张采

二、行为课程与幼稚师范教育

行为课程不只运用于幼稚园,强调“教、学、做合一”,“行动中心”的行为课程也同样施用于幼稚师范教育中。

(一)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对于儿童的学习,往往不免有些影响。要想儿童得到一种“较切实连贯较专一”的指导,就必须借助教师。

第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人格;其次,还需要有健全的学识。目的在培养为普及平民幼稚教育,培养为改造民族素养的新一代国民而献身的幼儿教育师资。

(二)论幼稚师范教育

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办法,让师范生到特约的部分幼稚园从事实习。

实习的地点:

1.中心幼稚园

2.平民幼稚园

3.婴儿保教园

4.小学

实习的内容:

参观,见习,试教、辅导。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我国幼稚教育第一代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它与同时代的陶行知所热衷的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及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等密切配合,对于冲破中国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教育以及盲目抄袭“外国化”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对当前的幼教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四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1891-1946)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

(一)对当时xx社会现实的体认

(二)对xx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三)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吸收与改造

二、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内涵:

1.给生活以教育;

2.用生活来教育;

3.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教育虽为生活所决定,但它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生活,而是对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改造社会生活

(2)改造人

生活即教育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反应了教育的本质,其基本要义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以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为中心,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以社会生活为教育的素材。

(二)社会即学校

指明了生活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内涵:

1.把社会办成大学校;

2.把学校办成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学校。形成了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教育的大教育体系。

(三)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内涵:

1.生活法即教育法,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2.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强调在行,生活,活动中去认识世界,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生活教育理论的特点

1.从性质上看,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

2.从哲学基础上看,陶行知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辩证主义的发展过程,生活教育理论正是随着他的哲学思想的变化逐步发展成熟的。

3.从教育对象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为中华民族劳苦大众服务的。

4.从内容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科学的,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儿童的实际需要,提出重视生活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注重行动,强调知行结合。

四、生活教育理论在幼稚教育中的应用

(一)论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主张儿童六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是儿童求知的关键时期。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

(二)论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由于当时幼稚园的三大病,xx提出:

1.女工区域需要幼稚园;

2.农村也需要幼稚园。

(三)论创造的幼稚教育

创造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

(4)发扬民主第五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1892-1982)

一、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一)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另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此阶段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原则:

1.好动;

2.好模仿;

3.好奇;

4.好游戏;

5.喜欢成功;

6.喜欢合群;

7.喜欢野外生活;

8.喜欢称赞;

(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P157-165)

1.新生婴儿的发展与教育

(1)发展特点

第一,生理现象;第二,感觉;第三,动作;第四,情绪

(2)教育重点

第一,环境;第二,饮食;第三,睡眠

2.乳儿的发展与教育(新生后到1岁)

(1)发展特点

第一,各种动作的发展;第二,情绪的表现和发展;

(2)教育重点

第一,动作的教育;第二,优良情绪的培养

3.步儿期的发展与教育(1-3岁半)

(1)发展特点

第一,儿童行走的发展;第二,言语的发展;

(2)教育重点

第一,行走教育;第二,xx教育;

4.幼儿的发展与教育(3岁半-6岁)

(1)发展特点

第一,思想的活动;第二,社会性发展,首先,儿童很早就有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感觉;其次,3岁前后开始发展真正的社会生活;再次,对成人给予的帮助或干涉表现反抗;第三,情绪的转变;

(2)教育重点

第一,以积极代替消极;第二,不姑息;第三,让儿童使用自己的首脑;第四,让儿童自己有活动的园地;第五,发展儿童的好问心;第六,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几位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

二、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

(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

1.学习的性质:

儿童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

感觉、联念和动作。

2.学习的原则:

一是刺激;二是联念;三是动作

(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1.卫生教育方面

2.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

3.智育方面

三、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

(一)办好中国化幼稚园的15条主张(P170-172)

(二)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儿童是主体。儿童、教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反对分科

4.课程应采用游戏式的、小团体等教学方法

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课程中心制是编制课程的一种方式,指幼儿在园一天的所有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和方法等安排运用,都围绕自然和社会这个中心,组成一个个单元来实施。以儿童盛洪、儿童经验、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基本上属于活动课程模式。

xx的五指活动。三种方法:

(1)圆周法;

(2)直进法;

(3)混合法

四、特殊儿童的教育

(一)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特殊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目标;

2.内容;

3.方法

(三)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

1.特殊儿童教育必须全部由国家主办;

2.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在国内的散步应当是网状的;

3.必须立刻着手特教师资培养;

(四)特殊儿童教育的实施

五、“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

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和训育原则

(一)目的论:

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

(二)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课程编制有两个原则:

一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景。

(三)方法论:

基本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直接经验。

(四)教学原则:

活动性(做)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

(五)训育原则

第六节张宗麟的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幼稚园课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以儿童的活动为幼儿园课程的中心、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和观察者等关于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生活教育思想:

强调手脑并用,坚持“幼稚教育要合于儿童的生活”。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强调习惯养成和不断的练习。

二、幼稚园课程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幼稚园课程的含义:

一种是以儿童活动进行分类:

开始活动,即幼儿刚入园时养成的习惯;身体活动,即强健身体的习惯和技能;家庭活动,即反映家事和家庭关系的娃娃家游戏、建筑游戏;社会活动,即作为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技巧活动,即自我表达的活动。

另一种是以学科分类。

(二)xx课程的编制:

中心制。

三、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幼稚园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倾向于社会性的,因为教育的灵魂在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社会化的课程两个依据:

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

(一)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目标:

1.增进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

3.协助家庭教育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二)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内容:

课程选择的两个依据:

发展的社会和幼儿的生活。关于生活卫生、日常礼仪、节日和纪念日活动、身体的认识活动和基本卫生习惯、健康和清洁活动、认识党旗国旗、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

原则:

1.互助与合作精神。

2.培养儿童具有爱和怜的情感。

3.培养儿童具有顾到别人的思想。

(三)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实施:

第一,学校教育要与现代的生活打成一片;第二,个别学习而能互助与合作;第三,朋友制。第四章当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当代学前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对新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三、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与吸收对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当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论构建

一、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

(一)面向现代化的儿童观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 思想 四、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他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矛盾的,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但另一方面,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既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创造物,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实生活。在教育作用上,首先,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强调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意义,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其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天赋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2.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贯穿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因此,人的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把遵循这一法则称之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据此把学校划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他的适应自然原则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应该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他的这一贡献使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理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人们以教育思想的解放。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从他的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一主张无疑是进步的。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提出这一主张。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12--18岁)、青年期(18--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他在《泛智学校》中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

《中国教育思想史》A卷试题

2009年秋《中国教育思想史》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杜威在论述教学时提出一个基本的原则,即“____________”。 2、蒙台梭利在论述儿童心理发展时提出了“________”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在环境的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感受能力得到加强的各个阶段。 3、1808年,拿破仑创立____________,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 4、夸美纽斯所著的《_______________》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5、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体系基础的教育家。 6、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7、北宋的三次兴学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__________。 8、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9、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它是《________》。 10、20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一度盛行的两种实用主义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和道尔顿制。 11、宋代科举中将与考官有亲属或其他亲近关系的考生,另行开场考试,考官与考题也另行安排。这被称为“________”。 12、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____________完成其道德。” 13、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____________》、《千字文》。 14、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奏请在福州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 15、19世纪20年代,美国掀起了_______________运动,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 16、昆体良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____________。 17、拜占庭帝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府是________________。 18、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19、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20、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一、教材类 1.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5.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7.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著作类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三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燕国材:《先秦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田正平总主编:《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共七本),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史》(十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五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周天度著:《蔡元培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匡亚明著:《孔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杨泽波著:《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孔繁著:《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卞孝萱、张清华、阎琦著:《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原著、文选及资料类 1.《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是由孙培青主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的一部有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习教材。本书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附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以揭示其内在联系。阅读本书有助于对中国教育发展史宏观把握,将各个朝代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形成一定的系统,详细的掌握有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脉络。 一、语文独立设科的简要过程 人类历史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自从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之初,以“语言文字”为内容的“教”和“学”活动就从未停止过。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教育。“语言”和“文字”除了有传授统治者所需的政治文化方面上层建筑的理论的作用之外,人民大众也有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生产知识和劳动经验的需求。于是语文教育从最初只有官府贵族才能接受逐渐文化下移到民间,使普通民众也有机会接受到关于基本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从孔夫子到汉代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颜元等等,语文教育经过无数教育家的继承和发展变革,逐渐变成中国教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但是人们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看待和研究的历史却是十分短暂的。 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世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语言文字”分科教学这种教学方法。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系统教学。八门必修课中首次出现关于语文教学的“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课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呈报并咨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到大学都开设国文课。语文教学就不仅形成独立一门学科,而且形成了独立的系统。 1919年“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教育部从法令上规定了白话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合法地位。至此,语文学科的体系基本固定,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发展,形成了今日所见语文学科之规模。 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 纵观中国教育思想史,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即融合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精华,又克服了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足,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有三方面,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人难以离开社会而独自存活。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目的使社会化,融入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人”。不仅做“社会人”,还要做特定历史社会环境的人,即做中国人。教育要使人传承中国文明、了解中国历史、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团结同胞、以自己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重点总结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原始时期的教育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人群阶段,人类的教育刚产生,仅是不成熟的雏形;二是氏族公社阶段,教育得到发展,它的特点较为显著,能体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氏族公社末期,在教育上出现了阶级差别,将向阶级社会的教育过渡。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氏族公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集体生产劳动的需要,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原始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虽然有限,但所学习的知识经验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这些是参加氏族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利用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当时还没有比言传身教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第五,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故有男女分工。男女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区别。男的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的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男女分别劳动,为适应这种需要,也分别进行教育。 第六,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多数的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的,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性活动。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长者为师,对年青人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向阶级社会的教育方向转变。 2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社会的阶级分化,是造成教育发生分化的直接原因。原始社会那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由国家来组织和管理,少数贵族才有享受学校教育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训练居于奴隶之上的统治者。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民众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只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接受生活教育和统治者施行的教化。 奴隶社会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兴衰过程。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的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到春秋时代就渐趋没落。商对夏的教育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周对商的教育制度又有所继承和发展,西周教育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特色的典型代表。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按行政管理系统,分设国学与乡学,不同等级学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按贵族子弟不同年龄阶段,分设小学、大学,教育内容有习小艺与习大艺之别,而其要求是先后贯通的。西周贵族教育制度在当时是世界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 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苏美尔的文化教育泥板书楔形文字 考古发掘的最早的学校是巴古伦。 寺庙学校有两极。一级是初级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级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教学方法是师徒传授式,学生首先观察教师的操作,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自己动手,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宫廷学校 古埃及的学校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在古埃及的学校中,教师惯用灌输和体罚。 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种姓},按高下依次为:婆罗门,即僧侣;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 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年;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元-公元前30年。 荷马时代的资料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书中人物,阿喀琉斯有两位教师,喀戎、富尼克斯。 斯巴达教育的主要是任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 雅典的教育: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公正等品质,这是要由国家来规定的。但是,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 智者对教育的活动及贡献? 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在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 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的贡献:1、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2、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古希腊的主要学校是文法学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的三大著名哲学家。

《外国教育思想史》A卷答案

《外国教育思想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公立初等学校 2、演说家 3、君士坦丁堡大学 4、维多里诺 5、恩物 6、智者 7、巴黎大学 8、产婆术 9、理想国10、爱弥儿11、柏拉图12、大教学论13、泛爱学校14、亚里士多德15、学园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快乐之家”: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是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的。他在孟都亚创办学校时为学校制定了四条原则:学校应是一个娱乐的环境;学校应是一个亲密的集体;学校中有良好的纪律;学校中应允许儿童个性自由地发展。学校的整个活动完全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他称这所学校为“快乐之家”。 2、“七艺”:“七艺”是指欧洲从古希腊以来到中世纪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七门课程,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建立了文法、修辞、辩证法三科,柏拉图确立了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四科。 3、赠地学院: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毛雷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便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3万英亩,用其收入开办一种新式学院——农、工学院,培养工农业所急需的专业人才,这类学院称为赠地学院。新学院扭转了鄙视生产的大学传统,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化。 4、《初等教育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工人接受教育。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该法的实施促使英国的初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答:(1)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2)扩大教育对象,兴办多种形式的学校;(3)增加学科设置,扩大教育内容;(4)创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2、答:古代雅典的教育是与其奴隶制民主政治相适应的。雅典教育的宗旨是心灵与身体的和谐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体育、音乐、阅读、书写、道德教育等。阅读与书写是雅典公民必备的能力。在道德教育方面,雅典人认为道德行为应以智慧为基础。雅典的教育可以较充分地发展人的才能。雅典社会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的学校有: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育学校等。女子不进学校接受教育。 3、答:19世纪,英国出现了新大学运动。一些开明人士于1828年在伦敦开办了一所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精神的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不久,宗教派也建立了“国王学院”,在竞争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1836年经协议合并为伦敦大学。新大学运动促进了地方大学的产生与发展,新大学具世俗性、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等特点。 4、答:斯宾塞依据他的教育目的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斯宾塞提出了一个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斯宾塞还提出了以进化论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渐进的原则、自我教育的原则、快乐的原则,强调在教学中应重视四种方法:归纳法、实物教学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斯宾塞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继承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化”这一思想。他将进化论心理学作为改革教学的理论基础,把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引入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成为实验教育学的先声。 5、答:(1)儿童观。她认为儿童的思维和学习与成人不一样,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限制儿童的活动,压制儿童个性的发展。(2)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提出了“敏感期”这一重要概念。(3)强调环境和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4)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两条重要原则:自由选择和重复练习。(5)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6)重视对教师的训练,认为幼儿教师应接受专门的训练,熟悉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要点:(1)论教育的作用。首先,他把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其次,他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植学问、德行和虔信,使人完满地过好现世的生活。 (2)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校制度。夸美纽斯积极主张扩大教育对象,进行普及教育。他认为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应接受教育,都有权接受教育,而且受教育都应在学校里进行。由此,他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学校制度。他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设想了依次相连的四级学校制度,即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和大学。 (3)教学理论 ①以感觉论为基础的教学过程②以“泛智”为核心的课程理论③以“适应自然”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 2、要点:(1)初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强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先后于1802年和1805年公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案。 (2)中等教育改革:1810年制定中学教学计划,削减古典学科内容,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学教师要通过国家考试合格才能任用。(3)创建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创建意味着大学的变革。洪堡德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口号是: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大学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柏林大学无论在研究、教学还是学校事务管理和行政方面都拥有完全的自由。

中国教育名家思想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主讲教师: 种花留与后来人 ——陈寅恪的教育思想解读摘要:陈寅恪不仅仅是一位史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本文以近代教育变迁史为背景,同时挑取了陈寅恪生平的教育事例来展开,着重分析陈寅恪的教育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陈寅恪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今青年教育也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陈寅恪,教育;师生,成才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各家教育思想在文化领域思潮涌动,传统教育思想无以维系,对于教育的探索也随之出现。乃有洋务学堂以及后来更大范围与深度的教育变革,在这一系列的探索与实验中,陈寅恪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所研究得出的教育经验思想可谓是一枝独秀。 一、近代教育思想背景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回顾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发展,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两个历史时期。这其中,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逐渐取代封建教育,新式学校逐渐代替传统的封建课堂。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残酷的战争现实,激发了许多爱国志士开始放眼世界,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要以“师夷”来摆脱被夷所制的困境。自此以后,无论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学习西方,提出改革封建旧教育的意见。于是,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文化教育,就成为资本主义“新学”而在中国传播。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就如何向西方学习表现为“西学与中学之争”。而近代中国的教育,就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萌芽,在这之后一大批的近代教育名家也逐渐涌现出来,陈寅恪作为著名学者,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在当时的教育局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外国教育思想史复习资料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国家教育的高度垄断 2.整个管理和教育过程都贯穿道德教育 3.重视对女子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1.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人本身自然发展原则 3.最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顺序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的尝试 4.在德育方面不仅中是培养德性,而且重视实践 昆体良: 1.培养目的:培养善良和善于雄辩术的人 2.班级授课思想萌芽 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 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 中世纪西欧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石秀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 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从出生到7、8岁 2.礼文教育阶段:7、8岁以后 3.侍从教育阶段:从14岁到21岁。重点是学习骑士“七艺” “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贵族子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年满21岁时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中世纪大学: 基本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自治的特权:1.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 2.设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迁校和罢教的权利 3.大学教师的参政权和大学颁发特许证的权利 特点:世俗性、专业性、国际性、独立性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分为三种: 1.人文主义教育 特点: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2.世俗教育(又称新教教育) 3.天主教教育

《中国教育思想史》A卷试题

2009年秋《中国教育思想史》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杜威在论述教学时提出一个基本的原则,即“____________”。 2、蒙台梭利在论述儿童心理发展时提出了“________”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在环境的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感受能力得到加强的各个阶段。 3、1808年,拿破仑创立____________,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 4、夸美纽斯所著的《_______________》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5、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体系基础的教育家。 6、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7、北宋的三次兴学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__________。 8、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9、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它是《________》。 10、20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一度盛行的两种实用主义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和道尔顿制。 11、宋代科举中将与考官有亲属或其他亲近关系的考生,另行开场考试,考官与考题也另行安排。这被称为“________”。 12、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____________完成其道德。” 13、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____________》、《千字文》。 14、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奏请在福州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 15、19世纪20年代,美国掀起了_______________运动,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 16、昆体良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____________。 17、拜占庭帝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府是________________。 18、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19、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20、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

外国教育史教程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雄辩家的内容和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 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对西塞罗《论雄辩术》颇有心得,热衷于身心 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 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5. 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 1.夸美纽斯的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 索发现这些规律) 2.夸美纽斯

外国教育史思想史

教育思想类 比较分析类 一、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对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 都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过程等教育基本问题。 (二)不同之处 1.在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在课程内容方面,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杜威强调活动课程。 3.在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4.在教师和儿童地位方面,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兴趣。 在教育史上,两大流派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 二、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异同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力“幼儿教育之父”。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推动了新教育运动及儿童教育的发展。二者的幼儿教育理论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 (一)相似之处 1.都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都接受了卢梭的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烁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福禄培尔认为,既然神性是人性的本质或根源,人性肯定是善的。因此,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来看,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他指出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会使存在于人身上的上帝的精神即自由与自决丧失掉,而自由与自决正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与追求。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不仅具有肌体,还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她指出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她指出当时教育的错误在于,没有意识到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儿童具,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命,因而有意无意地压制儿童发展。 2.都非常重视幼儿期的教育。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3~6岁儿童的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福禄培尔明确表示必须为3~7岁的儿童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以便协助家庭更好地教育孩子。他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强调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他指出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为儿童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还应担负起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

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专著

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专著有哪些?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00部教育名著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