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及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宣传及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宣传及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浅谈构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建立舆情监督领导系统。一是从根本上杜绝涉检舆情的发源。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全面落实高检院业务考核实施意见和细则,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办案流程管理、内外监督管理,勇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树立起检察机关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良好形象。二是各级检察机关要尽快配备专门负责监测、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尤其是涉检舆情的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队伍。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市级以上检察院应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积极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三是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和《关于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涉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行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富有成效的推行检务公开,实行院务、业务“双公开”,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及时调查核实,对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认真抓好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把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网上宣传、网上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网上受理、意见征求、在线交流等多功能的统一平台,引导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建立舆情分析研判系统。一是涉检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涉检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先有涉检事件发生,后有舆情出现,可能时间很快甚至几乎同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监测到或收到涉检网络舆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多套跟(回)帖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资料)。二是涉检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向党政有关部门和上级院随时联系、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群体的网上舆情信息监控。三是涉检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动态跟踪、及时研究网络上的重大事件尤其涉检事件,及时准确地把握了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可能诱发的危机事件,要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建立涉检舆情监测引导系统。一是指派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网评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实时巡查,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二是坚持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那些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涉检网络舆情,通过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网上举报线索不明晰的网络舆情,及时跟踪深挖线索;对那些经查不实的网络舆情,及时澄清事实,确保引领主流舆论。三是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四是明确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处置的责任,把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的单位和

个人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做好“阳光检察”的新闻发言工作人。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网络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对民众履行告知义务,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做好负面不实传言的舆论引导,以法言法语、客观评述澄清负面不实言论;依托职务犯罪预防宣讲团和已在乡镇、公安、法院等处建立的检察工作室以及控告申诉部门和每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减少诉求无门引起的涉检涉诉上访事件,减少维权不当引发的犯罪。

建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一是划分等级,确立“四色预警”。按照涉检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涉检网络舆情分为特大(1级)、重大(2级)、较大(3级)和一般(4级)四个等级并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建立相应应急预警机制。二是掌握话语权。第一时间上报涉检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三是制定预警预案。对网上出现的重大舆论动向,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和上级院网络舆情工作办公室报送和反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三是建立预警档案。在办理案件、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发现可能诱发网络舆情的要建立预警档案,对可能产生现实舆情危机的情况及早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四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与互联网管理部门、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构建舆情负面应对系统。一是加大网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二是将影响检察机关声誉和形象的不利因素或负面报道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网络舆情调研工作,及时收集、梳理、研判信息。三是有效应对各种舆情信息,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控制中的作用。有效运用一切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等,及时采用“化、沉、删、正、热”等策略化解涉检舆情危机。四是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引导舆论。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要抢占先机,快速、准确、透明的发布相关信息,占领网络舆论高地。五是大力培养属于检察机关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注重吸纳、培养检察干警中的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和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通过检察业务和网络技能的专业培训,使检察机关网上舆情引导队伍更加知识化、专业化,成为检察机关驾驭互联网的综合性“通才”。六是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查处和严厉打击“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和“网络刀客”,积极规范、引导和治理“网络推手”,使之在网络虚拟世界里遵法守律。

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7205259.html,来源:宜宾新闻网时间:2011-2-21

兴文县人民检察院胡阳国

检察宣传是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检察机关展示自身形象,提高影响力的

重要窗口。近年来,兴文检察院不断采取措施,加大检察宣传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

该院共上稿274件。其中,“检察日报”、“中国广播报”、“正义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68件;“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等省级媒体采用88件;“宜宾日报”、“宜宾晚报”等市级媒体采用114件,县电视台播放4条,较好地提高该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但由于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宣传工作仍存在质量不高、精品少等问题,为切实扭转当前基层检察院宣传的不利形势,下面结合兴文检察院的具体实际谈点认识。

一、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存在问题

1、单兵作战多,全员宣传的氛围不浓。基层检察院的宣传工作基本由少数人负责、大量的业务工作人员很少过问宣传,就兴文检察院来看,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政治处和侦监科两个部门,其他部门撰写宣传稿件少。从该院去年省级以上采用的154条稿件来看,政治处撰写55条,占总数的36%,侦监科撰写83条,占总数的53%,其余部门撰写16条,只占总数的11%。在政治处,也主要集中一两个干警身上,由于政治处任务多、事务杂,往往不可能挤出过多的时间去搞宣传,停于写工作动态的多,对需花费较多时间的专题报道涉及少。

2、重机关内部宣传,轻媒体公开宣传。就兴文检察院来看,全院形成的信息稿件大多只报送上级检察机关和县级有关部门,很少向新闻媒体投稿,缩小检察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制约了检察宣传的全面发展。

3、宣传形成单一,以文字宣传为主。兴文检察院的宣传工作大部分仍停留在文字宣传上,对专题片、系列报道、图片等影响广泛、明显的宣传形式很少接触。由于条件所限,开展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展示检察机关的风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互联网上建立“兴文检察”网,也设立“兴文检察”内部网络,但内容较少,更新不及时,没有在各种媒体上形成宣传阵地,致使不能及时、全面地向社会报道检察工作。

4、宣传内容单一,深度不够。检察工作的重点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兴文检察院也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宣传,但内容单薄,影响不大。在队伍建设宣传上,以工作动态居多,在深度报道队伍建设的举措、推出先进典型等方面少;在业务工作宣传上,以单个案例宣传居多,对业务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新举措以及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宣传少。

二、制约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的原因

1、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很多领导和干警认为办案是首要任务,宣传工作只是可有可无,不碍大雅的次要工作。产生这种想法有两点原因:一是眼前利益作怪。领导和干警大多把眼光停留在办案上,办案数量多,成绩就显著,特别是自侦部门,办案可追赃,可创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而宣传工作是一项软性工作,效果不可能一日而就,故领导和干警都不太重视。二是前途观作怪。检察机关是专业性较强的机关,通过业务工作可能学到具体的法律知识,通过办案能锻炼工作能力,办好案能够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器重,从现实来看,检察机关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都是从业务部门提拔担任的,而宣传工作属检察机关的辅助工作,干好宣传工作,需要比干好业务工作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但要从此获得仕途上的较大发展,难度较大,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检察宣传工作的发展。

2、枯燥、清贫的特点难以产生吸引力。检察宣传工作是一种文字性工作,清贫、枯燥、波澜不惊,干好宣传工作必须依靠宣传人员的“坐功”和“笔杆子”。这些是年轻干警难以做到的。一旦看到办案部门车进车出,忙忙碌碌,检察宣传人员难免产生对比思想,从而滋生厌烦情绪。

3、装备、设施陈旧不齐。基层检察院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致使用于宣传工作的装备和设施比较匮乏,致使许多宣传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制约宣传工作的发展。

4、人员素质偏低。从兴文检察院来看,全院在岗干警41名,没有一名新闻专业人员,个别干警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但要从事检察宣传工作,也得从头学起,由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理论深度,重点不明确,难以达到宣传报道应有的水平,难以发表。

三、加强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首先要提高基层检察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认识,树立抓宣传就是抓形象的意识。基层检察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宣传工作,自觉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所管部门的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抓办案的精力抓好宣传工作。二是提高普通干警的认识。基层检察院的领导班子要引导干警摒弃重业务轻宣传,宣传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制定措施鼓励干警在办案的同时主动抓好宣传工作,着力打造一批既能办案、又能写材料的骨干队伍。三是提高宣传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让他们在政治上看到前途,物质上尝到甜头,切实调动宣传人员的积极性。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每年年初,基层检察院要认真分析自身的工作情况,制订当年的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全年的宣传内容、重点,细化宣传任务,分解到部门和干警个人,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当年的目标考核,对完成较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重奖,对完成差的给予重惩,从任务、制度上扭转检察宣传的被动局面。对宣传工作要加强管理,做到领导亲自抓,宣传部门具体抓,业务部门协同抓,形成宣传工作全院“一盘棋”体系,营造“全面宣传”的工作格局。

3、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加大检察宣传的硬件装备投入。配备必要的摄影、录音、电脑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强检察宣传的科技含量,丰富宣传手段。二是加大检察宣传的奖励力度,对采用的宣传稿件给予重奖,突出奖励在国家、省、市级媒体上采用的稿件,从经济上刺激宣传工作的良性发展。

4、录求外援,开辟宣传新途径。宣传是开放的,多渠道的,要不断摒弃检察宣传对机关的错误认识,主动踏入社会,积极寻求各类媒体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利用外部力量提升检察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深入分析各类报刊、电台、网络媒体的用稿特点,积极迎合各类媒体的用稿口味,有意识地改变写作风格,积极向媒体投稿,争取上稿。二是利用媒体记者的专业优势,与媒体记者签订用稿奖励协议,对媒体记者个人宣传或与干警合作宣传检察工作的,给予经济奖励,

从而提高作品质量,提高采用率。三是与适合报道检察工作的媒体合作,开辟检察宣传专栏。建议上级检察院与媒体联合开办检察宣传专栏,创立检察宣传主阵地,从而提高检察工作的影响力。四是加强与县级宣传部门的沟通,寻得支持。县级宣传部门是各地的宣传主力军,聚集了各地的宣传骨干,利用他们的写作和地理熟悉优势,在提供素材的情况下,由他们撰稿宣传检察工作,必然提高上稿率。

5、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储备人力资源。第一、基层检察院应设立宣传工作专门部门,利用招录、调入或内部培养等形式,引进或培养几个专职宣传骨干。第二,利用走出去培训、单位内部培训等形式,从单位内部筛选一批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每个内设部门至少一名,分批次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整体宣传水平。第三,有计划地招录一批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带动检察宣传的发展。第四,注重传、帮、带。宣传队伍的培养要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要相对固定一批宣传骨干,老同志要搞好传、帮、带,新同志要比、学、超,切实把宣传工作的“接力棒”传下去。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内容提要针对微博(微型博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几个微博网站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并借用“长尾理论”和“短板理论”阐述了微博舆论影响力的来源,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诠释图。 一、问题的提出 舆论,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和舆情、民意相比,舆论的概念相对狭窄,舆论须是公开的公众意见,且舆论必需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局限于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 “模式”是对重复出现的现象的总结,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本文中“舆论生成模式”是对舆论如何被产生、集合及反映等的一种概括,并探索将舆论生成模式分为微观生成模式和宏观生成模式,微观的舆论生成模式倾向于对舆论生成机制的描述,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侧重于探讨社会传播环境改变后舆论生成模式的宏观变化,也就是对大众、互联网络、社会现实、网络受众等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侧重于对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的探讨。 以往生成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我们对原有的方案可以一再利用。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根据现实的宣传需要,可以进行由下而上的舆论反映,或是由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在这个阶段,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舆论是相对集中的,主流舆论的生成模式也较为简单。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了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论坛、群、圈子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出现,使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上的群众意见,以积极发现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我们看到,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山西黑砖窑事件的解决等都受到了网络舆论力量的推动。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即时通信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现在,国内的多数微博还可以进行多种手段的信息发布和同步。 可见,微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手段的特点,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微博对以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的内容特点和用户特征 具体来看,当今多数微博客传播的内容仍比较琐碎,多为用户的个人生活信息,即使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与主流媒体的新闻排行也差异巨大。以嘀咕微博、9911微博和Fllow5微博为例,2010年1月22日的热门榜上的话题与网易新闻、人民网新闻的一周排行相同之处甚少,在这几个微博网站上出现较多的话题是“过年”、“寒假”、“阿凡达”、“海地地震”、“腊八”、“降温”、“考研”等。 从用户特征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热门话题中的“寒假”、“考试”等话题居多,体现出学生群体较为活跃,以9911微博客为例,截至2010年1月22日,最活跃的前50名用户中,除了机构用户和未标年龄的用户外,仅有一名60后,两名70后,80和90后则占到16名,这样的年龄结构符合CNNIC对网络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另外,像新浪微博和9911微博都努力用名人微博提升网站人气,嘀咕微博则有“名人堂”栏目;滔滔微博和Follow5微博对名人效应的依赖则均不明显,滔滔微博的用户特点是以QQ用户为主,Follow5微博与嘀咕微博共有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把全国用户的微博发布按地理位置即时显示在一幅中国地图上。 三、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 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舆情应对机制方案

天桥乡换届工作舆情突发事件 应对机制预案 为做好全乡换届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根据县乡换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全县、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政府网站》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 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换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乡纪委、综治办、司法所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乡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乡党委成立换届舆情突发应急处置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及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职责: 1、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对机制 (一)建立舆情监控信息员队伍。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业务的干部担任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换届工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和引导,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干部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与对策——基于近年来网络舆论暴力的实例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前言 (3) 1.1研究意义 (3) 1.2概念界定 (3) 1.3研究方法 (4) 1.4研究案例 (5) 第二章当前我国网络舆论概述 (7) 2.1网络舆论的形成 (7) 2.2网络舆论的特点 (8) 2.3网络舆论暴力的特点 (9) 第三章当前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分析 (9) 3.1网络舆论暴力不断升级 (10) 3.2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10) 3.3网络造谣问题普遍存在 (10) 第四章网络舆论暴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11) 4.1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11) 4.2舆论引导机制还未建立 (11) 4.3舆论监管体系仍不完善 (11) 4.4网络媒体责任意识缺失 (12) 第五章网络舆论暴力的控制与疏导对策分析 (12) 5.1健全网络舆论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 (12) 5.2完善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 (13) 5.3加强网络媒体的自身建设 (13)

5.4建设网上虚拟社会社工队伍 (13) 第六章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与对策 ——基于近年来网络舆论暴力的实例 中文摘要 互联网自从诞生开始就以一种迅猛的势头发展,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成为第一影响力媒体,同时网络也是第二交流手段。互联网传播具有交互性、自由性和开放性,为网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供了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时至今日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监督引导机制未建立以及网络媒体自身的缺陷,网络舆论中出现了网络舆论暴力的现象。目前网络舆论暴力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本文试通过分析网络舆论暴力的特性和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原因来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健全法规、完善引导监管机制、加强媒体自己建设和建设网络社工机构来控制网络舆论暴力。 关键词:网络舆论暴力;形成过程;控制对策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论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也促进了我国社会民主制度、宣传制度的发展,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来了影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我们更要清楚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息,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大部分网民也很容易将个人情绪和倾向带入言论。此外,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 谣言四起误导网民 舆论并不总是积极、正确的,这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消极、错误的舆论如谣言、谬理等负向舆论同样是舆论的一种,在社会中存在,并起着消极、负向的作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愈益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网络舆论散发虚假信息,或对社会热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造成网络群体理解差异,进而形成谣言,欺骗网民,误导舆论。 谣言在网上传播已经成为一大社会景观,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例如2009年5月网民关注的杭州飙车案,人们质疑“70码”的同时也记住了散布“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谣言的熊忠俊。熊忠俊利用互联网捏造、散布“胡斌替身”的谣言,引发网民猜疑,误导了公众舆论,扰乱了公共秩序,最后被依法行政拘留。再如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北京、内蒙古包头、河北廊坊、邢台四地陆续出现了当地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和恐慌。谣言在网上传播往往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而政治类的谣言则更具煽动性和破坏性,大多数网民缺乏理智判断,无形中推动了负向舆论的扩大,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加剧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从2008年12月,由姜岩的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开始,网络言论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受到广泛重视。“网络暴力第一案”是网民言论不理智乃至升级到现实中暴力行为导致的,凸显了部分网民社会道德准则的扭曲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网络言论带有情绪性、非理性、偏激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基本没个家庭都会有网络方面的接触,因而网络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的迅速快捷等优势,再加上网上的匿名制和无规则性,导致网络舆论的影响愈发强大。中国网民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网络的发展使民众的舆论监督更直接、更有效。“华南虎”的造假案,“天价香烟”的腐败案,孙春龙网络上书案,以及“奥运火炬遭劫”全球华人网友的互动,网络无不以其公众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多元性,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量。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促进了民众参与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但是凡事有利必定有弊,那么网络舆论的迅速发展的利弊在什么方面呢?两者之间需要怎样的协商以致可以达到平衡呢。 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现今网络成为人们群众反映心声的一个良好平台,网络舆论在互联网上传播,对某一焦点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而当今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两会召开期间,许多民众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呼声,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当然做了不小的贡献。例如农民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东被“收容”致死事件,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应,赢得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有利于政府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利益。网络舆论就相当于面对面,它可以解民疑,使政令更加畅通,可以减少腐败,加强民主,杜绝暗箱操作,使见不得阳光的行为无处藏身。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群策群力,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第二网络舆论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汇集各种优秀的思想舆论,推动社会的发展,由于网络的无限制性,因此,在网络上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也更为真实,并且网络的宽容性很高,可以对万千思想进行筛选组合,形成新的想法,可以极大的扩充人们的视野,达到思想的碰撞。网上议政带来的舆论监督已经形成,给政府改进工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网络建立更加便捷通畅的沟通渠道,对推动问题的解决,为国家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舆论的发展壮大除了利以外呢,还存在的几大弊端:首先,由于它是匿名制,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没有追究责任的具体措施,因为很多人在网络上会无所顾忌的发表反共反人民的言论,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响,有少数人提供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混淆视听、经查纯属子虚乌有。这种缺乏自律意识,无视社会责任的轻率行为既浪费了政府的监察成本,又伤害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的声誉。有的与网友讨论不讲道理,乱扣帽子,用强势的言辞压人,甚至危言耸听,动辄对别人进行无理谩骂和人身攻击。这些都给网络的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不利于网络和谐环境的建立,对于舆论的监督也没有起到推进作用。其次,缺乏网络监管易导致“网络暴力”侵犯公民权利,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人肉搜索,由于人肉搜索的不规范性,它已经把舆论跟司法混为了一谈,很多人肉搜索都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安全损失,特别是乱发虚假新闻进行打击报复的人给被害者带来了不小的创伤,,“人肉搜索引擎”导致的权利滥用、恶意诽谤、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混战和道德滑坡反而刺激了更多网民参与进来,当网络群体聚集一起,人肉检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迅速叠加膨胀,随时暗含着社会的隐患。这正是网络舆论不规范化的体现,网络信息过滤机制较少,信息庞杂而缺乏客观性。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心理机制因缺乏有效地监管。最后网络“泛媒体”特性易造成新闻失真,网络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特征为网络传播带来较大的便利,网络舆论监督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看成多人对多人的信息交流融合。网络媒介传播的多维性、网络覆盖的广泛性等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工作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 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与大众传媒的日常新闻报道相似,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的舆情报告形式存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等专门机构都会定期发布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性、跟踪性的汇集整理、分析判断。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通过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和案例库,在长期连续分析网络舆情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并对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排序和总结,让政府在了解整个网络舆情发展的来龙去脉的同时,找到避免矛盾激化的关键节点。 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通过对网络文本和网络词汇的数据性分析,发现敏感句式和词语的高频传播,在问题发生过程中找出规律并预先判断解决路径。 2.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 针对网络舆情中出现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从组织专门的研判人员、确定网络舆情研判主题、寻求相关技术支持到密集分析判断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完整的研判报告。这一过程比起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用来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进而完善

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和群众满意度。这种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目的性强,精准度高,有利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 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是传统媒 体时代的几何倍数,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工具,突发事件爆发的同时可以瞬间传播至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的各个角度,因此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和 网络监管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危机应急机制的同时运作。它不仅要敏锐地反映舆情。并且要及时地做出网络舆情发展趋向的判断,以便迅速地进入应急预警系统和负面舆情的应对系统。否则,如果按照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和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很可能会造成滞后效果,成为单纯的反思式和经验总结式的“亡羊补牢”行为。因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是建立在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完善的 工作链条上,针对某个突发事件临时应急采取行动。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扶持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多家齐头并管的局面,多头管理只会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其次,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都要通过网络媒体才能起作用,他们的态度和责任感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是我国未实行网络实名制,政府对人的管理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引导网民自发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特别要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管理作用,要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我国的互联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网络事件的处理机制 首先,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一方面,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我网络舆情中心设立了舆情信息监看与报送小组,每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分局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华宁公路分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中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新闻爆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群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涉及华宁公路分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以及可能或已经对华宁公路分局形象、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 第二章舆情分类 第三条根据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网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

网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舆情。二级舆情是指网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云南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网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网络舆情。 第四条舆情级别由省公路局党委和玉溪公路局党委和市网管办确定。 第三章舆情处置 第一节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分局主要领导和分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处置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市网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部门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明确一名成员分管网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网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舆情管理员,武装多名高素质网络评论员。全分局上下形成涉

最新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培训资料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瓜州”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领导小组设置 成立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局长王鸿勇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刘兴中和经责办副主任王玉春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雷晓玲为成员。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瓜州县审计局”网公众留言等瓜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审计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瓜州政府网公众留言板、瓜州审计网、瓜州论坛、瓜州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发现涉及瓜州县审计局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局领导、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经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关单位或人员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或个人收到批办的意见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局、政府。 4.跟踪督办。审计局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或个人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局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本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对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

试论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引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7205259.html, 试论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引导 作者:万龙康钊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5期 摘要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认知因素、情绪情感因素及其动机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影响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动因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民在和谐与健康的环境下发表相对客观的意见。 关键词网络舆论动机心理机制舆论引导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不良网络传播媒介与大学生性道德认知偏差的相关研究[XXYJC1106]。 作者简介:万龙,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康钊,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171-03 我国社会舆论表达的平台多种多样,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自己的主页、微博、QQ及微信等网络媒介来传递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因而网络舆论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已然成为最活跃、最自由、最激烈的舆论新形式。网络舆论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和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十分必要。蒋乐进研究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所有的网络舆论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网络舆论不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的一致的意见,而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与使用网络。网民在网络上可通过各种方式就某件事件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各网民在评论中互动,从而推动网络舆论得以形成。积极的舆论有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轻易表达的情绪化言论便会在网络平台上毫无顾忌地表达,并且可能在信息相互交流中得到强化,而一旦某种非理性的情绪化言论占主导地位,必将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2014年7月10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在网络上传开后,一时间网络舆论铺天盖地,网民对吴某的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把该事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该事件还未平息之时,2014年10月11日,一网友爆料“川美副教授在馆子里亲吻年轻女人遭偷拍”,更造成网民的心理失衡,因而在网上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质疑。当然正确的宣泄无可厚非,但是也有些过于情绪化的言论同样在散播开来。通过对这两个事件的思考,人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会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败坏行为如此关注?这种强大的舆论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试图以厦大吴某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并研究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舆论已成为网民表达自己言论的主要渠道。网络舆论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有不少网络舆论引发的事件,例如:“动车事件”和“虐猫事件”。本文通过写一些具体的的案例来分析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及其应对的措施。最终达到使网络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更多的实现网络舆论的正面价值。 【关键词】 网络舆论事件效应舆论监督理性发展 这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伴随这网络的迅速发展壮大到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这就形成了网络舆论。 一、网络舆论即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有公众舆论、媒体舆论及各种利益集团制造 的舆论等。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作为网络时代的一个产物,他不仅有网络具有的普遍特点即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便捷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还具有自身拥有的本质特征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开放性、难控性的特点。 二、随着网络舆论的普遍与发展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影响越来越大。 (一)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可以充分的反映民情,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所有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信息的传播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可以与他人沟通交流。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更多的人在网上参政议政也使得网络问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网络问政有利于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坐到敢说话、说实话,同时也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民情,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人翁的地位。 (二)有限的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化、公平化、公开化、透明化,让人民群众了解实情,揭晓真相。 去年7月23日,涌温线动车追尾事件。事后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使得整个事件的情况都暴露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网民通过对铁道部的质疑,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不满与看法。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政府一再做出承诺,要彻查此事。温总理也表达要还真相给大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网民的愤怒质疑情绪愈演愈烈,事故至少导致39人身亡,192人以上受伤。因此,中国铁道部已有几位高官因腐败被调查落马,而且发现同样的几个高铁项目也存在技术故障问题。通过这件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不得不重视网络舆论,不得不承认网络舆论压力之强大,同样通过这件事网民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也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三)推动防腐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政府及其各级官员觉悟,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打造纯洁的干部队伍。 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防腐工作也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 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

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 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

宣传及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浅谈构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建立舆情监督领导系统。一是从根本上杜绝涉检舆情的发源。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全面落实高检院业务考核实施意见和细则,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办案流程管理、内外监督管理,勇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树立起检察机关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良好形象。二是各级检察机关要尽快配备专门负责监测、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尤其是涉检舆情的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队伍。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市级以上检察院应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积极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三是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和《关于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涉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行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富有成效的推行检务公开,实行院务、业务“双公开”,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及时调查核实,对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认真抓好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把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网上宣传、网上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网上受理、意见征求、在线交流等多功能的统一平台,引导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建立舆情分析研判系统。一是涉检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涉检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先有涉检事件发生,后有舆情出现,可能时间很快甚至几乎同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监测到或收到涉检网络舆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多套跟(回)帖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资料)。二是涉检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向党政有关部门和上级院随时联系、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群体的网上舆情信息监控。三是涉检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动态跟踪、及时研究网络上的重大事件尤其涉检事件,及时准确地把握了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可能诱发的危机事件,要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建立涉检舆情监测引导系统。一是指派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网评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实时巡查,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二是坚持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那些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涉检网络舆情,通过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网上举报线索不明晰的网络舆情,及时跟踪深挖线索;对那些经查不实的网络舆情,及时澄清事实,确保引领主流舆论。三是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四是明确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处置的责任,把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的单位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