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帮乾博士入选全球农业信息技术TOP100高产作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帮乾博士入选全球农业信息技术

TOP100高产作者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23()1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全球农业信息技术高产作者及高质量论文Top100排名。中国热科院橡胶所栽培生态研究室陈帮乾博士入选,排名全球第34位。本期排名数据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016~2020年的SCI和SSCI论文数据,将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数据集中发文量排名前5万的作者,按h指数高低进行排名,取前100位定义为该学科高产作者。农业信息技术全球Top100高产作者主要来自15个国家,涉及58个机构。中国有48位,排名第一,美国有27位,排名第二。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问题研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为例

2.农业科研院所单独招收博士后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例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精品西瓜新品种"琼丽"入选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名录

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办热带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商新时期中国热带农业发展大计

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澜湄国

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做到: (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技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完成的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含休学),特殊情况下,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在第6年12月前完成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时,研究生必须办理离校手续,不再保留学籍。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2.进行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3.指导、组织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保证课程质量;4.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 (一)课程学习 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2. 课程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13学分。课程60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需修读至少2学分的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3.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 ①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3学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考试通过计2学分。硕士期间选修过英语二外且成绩在7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 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③农业科技进展专题:2学分 (2)专业学位课 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属于回所课程,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研究所统一组织或导师负责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成果奖励及补助办法【模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科技成果奖励及补助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根据我所人才兴所战略规划,为奖励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奖励与竞争机制,体现档次分明、重点奖励的精神,特制订相关奖励及补助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经费由所专项经费和课题经费组成。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对象为在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论文著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 第三条我所的科研奖励实行一次性奖励,以奖金形式发放,每年度核定一次。 第二章获奖成果奖励 第四条科研获奖成果是指获得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评定授予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的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的成果。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10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5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二)国家发明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6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3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三)国家科技进步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40万元。其中所支付80%,课题组支付20%。 2、获得二等奖,奖励20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四)省级奖(指政府奖励) 1、获得一等奖,奖励8万元。其中所支付70%,课题组支付30%。 2、获得二等奖,奖励4万元。其中所支付60%,课题组支付40%。 3、获得三等奖,奖励2万元。其中所支付50%,课题组支付50%。 (五)中国农科院奖 1、获得一等奖,奖励2万元。其中所支付70%,研究课题组支付30%。 2、获得二等奖,奖励1万元。其中所支付60%,研究

农业毕业实习报告8篇

农业毕业实习报告8篇 农业毕业实习报告篇1 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银行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中国农业银行五角场支行是坐落在五角场商业区的一个支行,领导杨浦区的各个营业点。经过在农行的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第三方存管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等等。工作包括最先简单的录入、统计和后来的前台营销、接待工作。实习过程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农业银行的实习,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 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二)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与操作方式 (三)学习银行卡业务的操作流程与录入复合工作

(四)推广第三方存管业务实习内容在实习的前两个星期,我在五角场支行的电子产品部学习银行的最基本工作,如录入、统计、制表、复核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了银行卡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未接触银行工作前看似简单的一张信用卡,是必须经过评估、审核、录入、复核、存档、编制、打印等一系列完整严密的手续才能完成的。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带来繁琐的纠正工作。刚开始认为对于简单的电脑操作完全可以胜任的我,慢慢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准。 除了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在做一些杂事,如电话联络各所业务人员、大堂经理等工作时,我也深刻体会到银行不是简单的存款取款的渠道,而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完整的金融机构。银行的后台业务也包罗万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工作的操作流程,而我这次接触的是电子产品部,主要学习的是第三方存管业务。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有幸有机会被分配到黄兴所营业点进行前台的第三方存管业务处理。每天我和一名银行操作人员还有三名实习生一组人来到营口路上的中心建投证券所,推广第三方存管业务。“第三方存管”是指证券公司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交由银行存管,由存管银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客户资金的存取与资金交收,证券交易操作保持不变。对于这个国家刚出台的新型业务,我们要做好介绍和营销工作。在证券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人都是退休离职人员,年长的不在少数。我们除了需要耐心

科技中心成立是联盟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访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科技中心主任蔡典雄博士

科技中心成立是联盟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访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科技中心主任蔡典雄博士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年(卷),期】2015(000)022 【总页数】2页(P82-83) 【正文语种】中文 蔡典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与产地环境质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光召基金会“农业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科带头人。他经16年潜心研究,提出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新理论;先后取得并建立了我国北方旱作农区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主要类型旱地农田水肥耦合模式、旱地水肥胁迫下的CGR植物生长动态模型、土壤水肥调理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及模式、农业立体污 染新概念等一系列新成果。 为了更好地整合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加快协同合作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领导和蔡典雄博士的倡议下,由联盟近10家核心科技企业成员共同参与,于10月15日在联盟总部召开了生态农业科技研讨会,同时组建 成立了联盟科技中心。联盟科技中心推选蔡典雄博士为联盟科技中心主任和首席专家。 为了让大家对联盟科技中心有更多的了解,记者近日对中心主任蔡博士进行了采访,

请他谈谈联盟科技中心的详细情况。 记者(以下简称“记”):蔡主任您好,我了解到,您在联盟筹备之时,就参与了联盟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成立之后,又多次指导联盟工作,现在在您的积极倡议下又成立了联盟科技中心,首先我代表联盟向您表示深切地谢意和祝贺。现在,我想先请您谈谈科技中心在联盟的整体规划中占有什么地位,对联盟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蔡典雄(以下简称“蔡”):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已开始从传统经营模式步入现代经营模式,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更多地依赖于运营的市场化、导向的社会化和经营的组织化,即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地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超越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体现为能否建立具有优势的知识体系。然而,企业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获取这些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组建联盟科技中心这一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因为这种中心通常包含更高层次的知识转移,企业从中获得的知识不仅大大超过自身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互补后为企业带来的益处更大更持久。联盟组建科技中心(R&D)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联盟内各相关成员 提供一个彼此交流知识和经验,合力研发创新的高效运作的平台。企业借此可以学习合作者的关键技术、相关的信息等优势知识并将其内化,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动联盟产业化目标的更快实现。 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科技中心成立后,将逐渐构建起更有效的行业竞争规则和秩序,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中国农业健康产业的形象认知,积极推动农业健康产品品牌升级换代的梦想;在资源整合方面,加强相关行业间的优势互补,以行业间抱团的方式优化供应链;联盟企业通过联盟获得的新知识在内部进行二次转移并实现知识创新,前一阶段知识转移的程度将对后一阶段的知识转移和创新产生影响;为企业

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当前形势下中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建设效果增强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中为了增强玉米高产栽培效果,提高与之相关的栽培质量,丰富栽培工作完成值的技术内涵,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使用,将具体的研究计划实施到位,避免玉米产量、生长效果等受到不利影响,更好地体现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价值。基于此,该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农业信息化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技术;玉米;高产;栽培;利用价值 根据玉米的高产栽培要求及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明确相应的技术要点,可使栽培作业开展中取得良好的成效,保持玉米栽培计划良好的实施状况,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在加强玉米栽培研究、增加其产量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关注度,促使玉米栽培活动开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实践经验,拓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1 种植地处理 结合农业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形势变化,为了满足玉米高产栽培要求,增强栽培作业开展效果,需要加强种植地处理。在此期间,相关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合理选用符合玉米生长要求的种植地,借助农业信息化技 术的应用优势,实现玉米生产模型构建目标,对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

叶片形态变化、植株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地了解生长情况,为高产栽培效果增强中提供技术保障,保持种植地处理计划良好的实施状况。 (2)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技术引入及应用的综合考虑,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于玉米种植地处理过程中,并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全面了解根系的发育情况、穗部分化程度等,为种植地的合理选择、水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等提供技术支持,防止玉米栽培过程中发生问题,确保好产量高、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品种,满足玉米高产栽培及种植效益最大化要求,为农业生产领域长效发展中注入活力,避免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种植地选用不当的现象。 (3)当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得到足够的重视后,可为玉米种植地的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与之相关的整地技术方案,保持相应工作计划良好的实施状况,确保整地机械设备选用有效性,为种植地处理效果增强中提供技术保障,给予玉米栽培水平提升及产量增加中更多支持,并达到农业信息化技术利用价值最大化的目的,防止玉米种植地处理中出现问题。同时,在实施种植地翻耕处理计划时,需要考虑由旋耕整地向着深耕或者深松方式转变,并在深耕整地处理的作用下,将犁底层打破,为玉米根系生长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土壤空间,从而增加这种农作物的产量,更好地体现出种植地处理的重要性。 2 优选玉米品种

十位优秀农业科技专家事迹简介

十位优秀农业科技专家事迹简介 王庆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63年11月出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农业英才奖、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CCTV2008年度十大三农人物。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11项。 王庆煌和他的科研团队身上有一种魅力,那就是他们始终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泥腿子”精神,就是他们勇于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农业农村经济主战场的奉献精神。多年来,他们为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和热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突出贡献。 徐一戎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学委会副主任,研究员。1924年出生,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 经过60余年的潜心科学研究,他最终攻克了寒地水稻栽培领域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被誉为“中国寒地水稻之父”;长年坚持深入基层、农户、田间推广种稻技术,年近九旬,仍坚持为基层服务;谦虚勤奋、无私奉献、品格高尚,对基层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2008年,他捐出自己一生的积蓄100万元,设立一戎水稻科研奖励基金。 胡承霖 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1929年出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1986年以后曾受聘为农业部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安徽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担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会小麦组成员、小麦栽培研究会理事。他主持的项目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省星火奖、省农村科技进步奖等。 他建议并参与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已经成为安徽小麦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他是安徽农业大学“走大别山道路服务‘三农’事业”的典型代表。安徽省委张宝顺书记曾批示:对胡承霖教授不仅要表彰,而且要宣传,他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榜样。 郭进考 河北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951年出生,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

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09.16 •【文号】农人发[2009]8号 •【施行日期】2009.09.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劳动法其他规定 正文 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农人发[20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委、办、局)、农业(农林、农牧业)科学院,各农业(农林、农牧业)大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三农”模范人物,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农业部决定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受表彰的100名同志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勇攀高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科研人员;有一心为民、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实用人

才;有扎根基层、积极传授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人员;有牢记宗旨、恪尽职守,终身为农民群众谋福祉的党员干部。他们在60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全国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村干部要向“三农”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牢记宗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心系“三农”、献身农业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规划了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全国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要认真学习中央有关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名单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附件: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一带一路”和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

“一带一路”和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 作者:张程 来源:《农经》2021年第06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科技;走出去 对外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使臣借古丝绸之路,从中西亚带回葡萄和苜蓿等作物,并将冶铁和掘井等生产技术带到中亚。农作物品种和相关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交流,有力推动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新时期,农业仍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的愿望强烈,开展农业合作依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 “一带一路”沿线既有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又有农业资源贫乏的国家,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齐冠钧表示,目前中国农业“走出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要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这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和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在育种、植物保護、畜牧医药、农用机械等领域的60余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走出去”。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杂交水稻技术、菌草技术、杂交小麦技术被广泛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打造了中国现代农业高技术成果“走出去”的一张张名片。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60多个国家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口粮之一。20世纪以来,为了应对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各国纷纷围绕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展开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1966年,袁隆平院士的一篇名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在了《科学通报》中文版第17卷第4期,这篇论文开启了我国水稻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曾评价道,“这篇论文,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指明了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战略方向,对后来全国杂交水稻育种和发展的协作攻关,具有永恒的指导性。” 1971年,我国科学家育成雄性不育系;1973年,我国科学家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成立了“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成功实现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前后只用了6年时间。1976年起,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生产,平均比常规稻增产约20%左右;1981年,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了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2014年,超级杂交水稻再一次获颁“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理由就是我国独创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这也是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招生简介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招生简介 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基本情况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前身是1984年组建的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989年更名为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集农业科研、开发、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正局级事业单位。 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所、两个中心及三个直属公司。即蔬菜科研所、畜牧兽医科研所、水产科研所、农业科研所、林业果树科研所、农业机械化科研所、农业干部培训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慧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 现有各类人员1068名,其中在职职工547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人,其中高级职称145人(含正高27人),中级职称14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11人,研究生5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7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35人;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1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 从1984年建院以来,市农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80余项,获国家、部省、市级科技奖244项。与此同时,取得国家新专利16项、产品登记4项、湖北省品种审(认)定36项。先后承担完成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建设部、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引智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等省部以上项目30余项。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有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农业部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由院蔬菜所主持承担的国家行业计划《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及《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确立了市农科院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国内的主导地位。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吴志祥;谢贵水;杨川;周兆德;陈帮乾 【摘要】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晚期(7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各土壤层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度而降低;(2)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开割树(16龄),各土壤层次的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度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54 3,P< 0.001);(3)不同林龄胶林的土壤全磷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且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样地(胡椒地),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4)不同林龄胶林的土壤全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且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样地(胡椒地),而且随着胶林林龄的增加,土壤的全钾含量依次减少,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本研究发现,随着热带土壤植胶的进行,土壤肥力和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为保证土壤肥力,必须增施肥料;本研究也可为热带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及橡胶林碳氮耦合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热区的大然橡胶种植提供理论依据.%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soi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rubber plantation ecosystem and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plantation and replantation of rubber trees in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方智远Fang Zhiyuan(1939.9.3-)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市科协副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 长期主持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3年与课题组成员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1979年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并带领课题组于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主持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20个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蓝面积的50%,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5本,

培养硕士、博士生20余名。

邱式邦(1911年- ),XX吴兴人。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毕业于XX沪江大学生物系。曾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51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农业昆虫研究。70年代以来,积极倡导和研究害虫综合防治,开展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和国外天敌资源的引入工作,建立我国生物防治的专业研究机构,创办和主编《中国生物防治》刊物,对发展我国害虫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劳动模范金质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法国农业部功

勋骑士勋章,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等项奖励。发表论文106篇。培养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3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