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摘要:在我国的文坛之中老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舍的作品由于具有着浓重的舞台意识观念,其所有作品在写作时都将事件的发生地点进行了集中,这导致老舍的文学作品极为适合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展现,所以老舍的作品多被认为是剧本。老舍的作品多为戏剧促使在文坛之中将老舍先生称为话剧“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从老舍先生在文坛中的称呼就可知具有这浓重的基层特色,其作品应所在展现普通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行了艺术加工,从而形成了老舍的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老舍的生平与作品,并结合老舍的生平系统的分析了老舍所有戏剧作品的总体艺术特点,然后结合了老舍作品中较为著名的《茶馆》《龙须沟》两部作品具体的分析了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分别从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戏剧结构、语言特色这四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析,以期对老舍的戏剧特色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老舍;戏剧作品;艺术特色;《茶馆》;《龙须沟》

目录:

一、老舍简介 (3)

(一)老舍生平简介 (3)

(二)老舍作品简介 (3)

二、老舍全部的戏剧作品特色分析 (4)

(一)老舍戏剧作品鼓动目的 (4)

(二)老舍戏剧作品间隔时间短 (4)

(三)老舍戏剧作品具有舞台意识 (5)

三、老舍戏剧艺术特色具体分析 (5)

(一)老舍戏剧冲突特色分析 (6)

1. 随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 (6)

2.从小人物冲突展现社会冲突 (6)

(二)老舍戏剧人物塑造特色分析 (7)

1. 人物具有独一无二的性格特色 (7)

2.人物性格来源于生活 (7)

3.人物的塑造具有两面性 (8)

(三)老舍戏剧结构特色分析 (8)

1.地点相同,时间不同 (8)

2.缺少中心事件 (9)

(四)老舍戏剧语言特色分析 (9)

1. 语言简洁且性格鲜明 (9)

2. 多口语化对白 (9)

3. 语言幽默风趣 (10)

4. 语言具有浓重的北京当地特色 (10)

参考文献: (11)

一、老舍简介

(一)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出生于1899年的北京,其出身为当时的满洲正红旗。老舍的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身为八旗子弟出身,其身份在出生时相对较高,属于当时我国的清政府统治阶层后代,其父为当时的京城护军,按照老舍的出身本应一生无忧,但由于其出生在满洲的晚期,其一生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老舍出生的次年老舍父亲与八国联军侵华中丧生,随后中国进入了动荡时期,老舍在经历了清政府倒台、军阀割据、日军侵华等动荡后带家人投身抗日活动,在文学方面通过自身的不懈创作为抗日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老舍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担任多个与文化有关的职位,但由于其出身问题在文革中遭受到了严重的迫害,最后在经过多次的批判后在太平湖自缢身亡,当时享年六十七岁。后期在文革结束后老舍被平反,与1978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一生充满了忐忑,其满洲正红旗的出身在清政府灭亡后面临着极大的自我矛盾,老舍一生的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远远不断的灵感。在老舍成年懂事后清政府已经灭亡,但老舍的出身对其在生活中还是有着影响,这导致老舍希望通过某种途径来挣脱自身的枷锁,于是在亲身经历过第一次革命战争后,老舍立身与真实生活来时投身到文学上的革命斗争之中,通过对北京基层贫困人民的生活进行展现创作出多部作品。

(二)老舍作品简介

老舍的第一步文学作品是创作于1918年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在创作这部作品上的灵感来源主要是自身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老舍以独自养育自己成人的母亲为经典形象,在作品中讲述了母亲会洗三、刮痧、剃头等,描写出一位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老舍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创作与1939年的北平。这时已经成立民国将北京更名为北平,在这部

作品中老舍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线索,展现了北京基层民众的生活。在《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体现了一定的反抗思想,并通过祥子这一代表人物的反抗展现了个人奋斗是必将失败的。在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有创作了经典的戏剧作品《龙须沟》在剧中通过普通的人民群众生活歌颂了共产党。随后老舍有创作了《茶馆》,甚至有这部作品形成了“茶馆派”,在《茶馆》这部作品中老舍结合了北京中下层群众进行了创作。

二、老舍全部的戏剧作品特色分析

(一)老舍戏剧作品鼓动目的

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具有着明显的鼓动群众思想与观念的目的。老舍的作品都有着明确的教育意义,在观看完老舍的戏剧作品后会明确的理解老舍所希望被观众了解到具有教育意义的观念。如在《龙须沟》中就明确的会让观众通过几个基层群众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体现到老舍对执政党的歌颂,教育观众应支持政府的统治。老舍作品这种明确的鼓动目的主要是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作品需求的影响。老舍的作品多创作于动荡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的人民受到了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观念、资本主义观念与马克思观念的多重冲击,并且在当时的人民群众所熟悉的封建观念已不再适应,群众对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都未太熟悉,且这两种观念的传播时间都相对较短,这种现状导致了当时人民在思想上处于迷茫时期,人民群众需要有人基于其明确的观念引导。老舍在创作戏剧作品时考虑到当时的人民群众思想需求,作品在创作中就展现了明确的鼓动目的,希望通过这种明确的鼓动目的来教育观众。老舍戏剧作品鼓动目的也造成了老舍戏剧具有了广泛的传播性的戏剧特色。

(二)老舍戏剧作品间隔时间短

老舍的戏剧作品在创作时间上的间隔十分短暂,其作品属于短期创作的高产产品。在老舍的作品中仅有较少的长篇戏剧作品,主要的作品多为中短篇戏剧作品。老舍在戏剧作品创作时基本保持着七八月创作一篇的效率,在当时的作品创

作绝对属于高效创作。老舍在进行戏剧作品创作时曾公开表示“我等不得,我急”,甚至为了缩短戏剧作品是创作时间在投入战争前放弃了两部长篇作品。老舍在戏剧创作时尽量缩短时间主要是受当时的需要影响造成的,在战争时期文学上的革命人士相对较少,基本在文学上的战场上仅有几名较为著名的文坛工作者在奋斗着,如鲁迅、老舍等。在文坛上的革命文学工作者较少,文学革命又必须在发表上保持着一定的发表频率,以此来保证高强度的文学宣传性,这种情况就导致未来保证作品思想的有效传播老舍先生必须多创作一些篇幅较小的作品,并保持着较高密度的戏剧创作频率。老舍戏剧作品适应了文学创作的需求,在戏剧创作时间隔的时间十分短暂。所有戏剧作品的创作时间短是老舍戏剧作品的特色。

(三)老舍戏剧作品具有舞台意识

老舍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作品从小说可以转换为戏剧,而老舍在创作发表时多数作品以小说的形式进行发表,在小说完成后又将小说转化为戏剧作品。如老舍先生极具代表性的《四世同堂》在早期鲁迅作品发表的就是小说,但后期转化为了剧本。小说到剧本的转换就要求小说在创作时最好具有一定的舞台意识,这样才能将作品搬上戏剧舞台。老舍作品在创作时就有着一定的舞台意识,将作品立足于人民群众观看的基础上,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了作品在地点上的一致。如老舍是作品《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这三部作品在地点上都基本一致,展现的都是不同时间段的同一地点的不同事件。而且老舍在创作上较少有心理描写,多数都是对在直接通过人物的对话与动作展现人物独特的人物性格。这种通过对话与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老舍作品舞台意识的体现。现在的老舍作品以大部分搬上了戏剧舞台成为了戏剧作品,且在展现时极少进行戏剧化的改编,这主要就是由于老舍作品具有着浓重的舞台意识特征。

三、老舍戏剧艺术特色具体分析

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茶馆》《龙须沟》这两部作品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具体分析了老舍戏剧艺术作品特色。本文在分别从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戏剧结构与语言特色这四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老舍戏剧冲突特色分析

1. 随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

在戏剧创作中必须要含有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事件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戏剧中戏剧冲突有些是在戏剧开场就展现的,有些则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来体现戏剧冲突的。开场就展现的戏剧冲突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在戏剧开场就表明了戏剧的冲突,也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两人所处的家族有着世仇。而随着情节发展而体现的戏剧冲突则是随着情节的变化会发生戏剧冲突的变化,这种戏剧冲突展现的时间或地点跨度要相对较大。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其戏剧冲突都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展现的,且展现的戏剧冲突十分含蓄内敛并不激烈。

2.从小人物冲突展现社会冲突

老舍的戏剧作品描述的多是小人物的生活,即便在作品中出现统治阶级也是一些基层的官差、太监等小人物。由于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展现的人物都是小人物,这就决定了老舍的戏剧冲突都是围绕在这些小人物为展开的,但老舍在展现这些小人物间家长里短的冲突过程中又会通过小人物间冲突的悲剧性展现整个社会的冲突。如在《茶馆》中展现的是裕泰茶馆内的各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小人物间的冲突,而这些小人物在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又通过这些小人物映射了社会上的不同阶层,通过他们的对话与冲突暗中映射了社会冲突。在《茶馆》中的庞太监与秦仲义分别代表着在维新革命中的守旧派与维新派。庞太监就是封建的守旧派代表,所以在设定庞太监的身份时将之设定为同慈禧太后利益相同的基层太监形象。秦仲义则是维新派的代表,在设定时将之设定为新兴资本家代表。他们两个基层小人物在茶馆中的冲突就是两个不同派别的社会冲突缩影,在戏剧中两人围绕谭嗣同的事件代表各自的势力进行斗嘴,并通过对两人的对话设置,反映出在社会上维新变法后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龙须沟》这部剧本中更是典型的通过小人物与龙须沟的冲突展现了社会的冲突,在该剧中龙须沟与龙须沟四合院的基层群众冲突变化,暗自体现了随着统治政府的变化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改变。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经常会通过小人物的变化展现当时的社会冲突变化。

(二)老舍戏剧人物塑造特色分析

1. 人物具有独一无二的性格特色

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人物都是十分独特的,在他的戏剧作品中人去都具有这独一无二的性特特色,并针对人物的性格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老舍的作品中人物性特塑造最为成功的就是《龙须沟》中的人物形象,在龙须沟中的包括了大杂院内的四家人,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如《龙须沟》内的程疯子形象,他典型就是一个基层的受挫小人物形象,程疯子在戏剧作品中是一个十分胆小逃避现实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满怀梦想的人。程分析渴望着自己过去从事的艺人饭碗,在面对恶势力时又由于没有屈服而切实了养家糊口的饭碗,从此他被靠着妻子养活,但仍无法丢失自己的傲骨,以此在遇到流氓必须要保护妻子时他选择了被打。这种人物性格是十分独特的,只有经历过程疯子这种完全一样的经历的人才会出现这种人物性格,但人物遭遇由于选择的不同经历就会不同,从而造成人物性格上的差异,以此造就了程疯子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这种独特的性格特色让人物直接鲜活立体起来,让人物性格成为了剧本的主要亮点。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在情节上十分淡薄,而老舍为了让剧本出彩在塑造人物的时就十分注重人物具有独一无二的性特特点。

2.人物性格来源于生活

老舍的戏剧作品在创作是主要借助的就是生活经历,其创作的作品多围绕着他一直生活着的北京,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更是取材自生活。老舍生活的北京最具特色的就是杂居的四合院与茶馆,而这两个地方正是《茶馆》与《龙须沟》两部剧的故事发生地点。老舍与母亲就生活在大杂院之中,老舍在塑造《龙须沟》这部剧的不同人物形象之中,必将与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联系,甚至有些人物性格在塑造时与老舍在生活实际观察到的人物形象存在共通之处。而《茶馆》这部剧中汇集了三教九流之徒,在真实的北京茶馆中遇到这种人物的机会也十分大,老舍在进行戏剧人物创作时必将借鉴了自己观察到的人物形象。认知老舍曾经言《茶馆》就是老舍先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与汇总,从而通过对政治话题的讨论形成的作品。综上所述,老舍的人物性格塑造具有源于生活的

特点。

3.人物的塑造具有两面性

在戏剧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要考虑到人物的多面性,人物要真实必须要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一个人物要真实就不能只存在优点或者缺点,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或者毫无可取之处。老舍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就极为注重人物的两面性,会体现人物在性格上的不足,有不会完全否定一个人物的人物性格。如在《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这一人物性格塑造,从整体来说程疯子有着颇多的不可取之处,如没有能力、忍气吞声、怕事等,但这一人物在塑造时又有着一定的优点,如护老婆、有傲骨等。正是人物这种多种性格造成的矛盾让程疯子这一人物更加形象饱满。在《茶馆》中的庞太监在塑造时具有仗势欺人、贪婪等负面形象,但同时也有着衷心的性格优点。在塑造人物是老舍极为注重人物的两面性,人物即便在正面的人物也有着缺点,在反面的人物也有着自身的闪光点。

(三)老舍戏剧结构特色分析

1.地点相同,时间不同

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在都具有着地点高度集中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时间同一地点的人物关系变化来展现事件,从而来对人民群众起到某种思想观念的教育意义。在《茶馆》中该剧全程都在一个茶馆内发生,地点的布置在全剧中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在剧中通过三个不同的时间短内的人物关系变化,来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变化与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在该剧的三个时间段内,出现了七十多个人物在茶馆内做着自己是事情,并时不时的发生小范围的冲突。在剧中总体而言结构十分容易松散,但老舍在创作时又通过地点的高度集中有效的把控了该剧的叙事结构。在《龙须沟》中戏剧的地点同样集中在龙须沟附近的大杂院内,而时间上也发生了三次变化,从而对事件进行来展现。老舍戏剧结构在地点上相同时间上不同就是其结构上的重要特点。

2.缺少中心事件

在老舍的作品中并不会存在明确的中心事件,一般都是根据意散而形聚的方式来传达剧作的思想观念。在《茶馆》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事件,也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整个故事就是通过对茶馆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缀合,从而表达出对不同阶层的悲剧人物的同情与对社会混乱现状的批判,向观众传达着革命的思想。在《龙须沟》中也并没有统一的主线,四家生活在一个大杂院内的人,展现着各自的生活状态与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向观众传达着对新中国能够有效的改善人民生活的思想。老舍的戏剧作品缺少中心事件是其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四)老舍戏剧语言特色分析

1. 语言简洁且性格鲜明

在戏剧作品中语言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戏剧语言可以体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体现作者的创作风格。在老舍的戏剧作品创作中其语言都十分简洁明了,并且通过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真正做到什么性格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如《茶馆》中黄胖子是出场就说了两句话:“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和“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充分体现了黄胖子多管闲事的性格特点与身为各种纠纷调解人的身份,并且通过简单的两句话就为戏剧情节的发展做出了铺垫。在《龙须沟》中的开场是丁四嫂出场与小妞说的三句话,通过简短的三句话体现出了丁嫂子嘴硬心软的性格特点,就通过三句简短的语言就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2.多口语化对白

在老舍的戏剧之中多使用了白话的形式进行了创作,这种白话的写作手法在当时并不的文学的主流,当时仅是白话文刚刚开始改革的时期。但老舍的话剧剧本中并没有文言文的痕迹,在文中运用了相当口语化的对白描写。如《茶馆》中的王力发在第二幕被恶势力逼迫到极致时,他喊出:“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那些狗男女都活的

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这句话在描写的时候相当的直白,是明显现在使用的白话文。在现在白话文盛行的今天看来这段对话也相当的口语化。在《龙须沟》中写的也都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描述的时候语言多是北京当地直白的口语化对白。

3.语言幽默风趣

老舍的戏剧作品多写的是一些悲剧作品,通过对悲剧作品来引发观众的深思。老舍选择悲剧主要是由于悲剧作品有着令人反思与感动的力量,这样更加有利于将作者要传递给观众是思想与情感进行有效传达。但老舍描写的虽然是悲剧,但在语言上却并不悲伤,而是十分的风趣幽默。这种风趣幽默的语言是一种在幽默中的暗讽,如在《茶馆》这部剧本中庞太监曾说:“您比当官的还厉害呢!”这句话具有着幽默的讽刺意味,在全剧中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十分常见。在庞太监这句话中实际还含着对秦仲义的讽刺,讽刺秦仲义夸张着自身的权利。

4.语言具有浓重的北京当地特色

老舍的戏剧作品来源于生活,这就导致老舍在语言创作中就具有这浓重的地方特色。老舍一生多在生活在北京,所以在进行言语创作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北京的方言。如在《茶馆》中的人贩子在第一幕出场中说:“我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做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就是明显的北京当地语言,尤其是这句话中将“亲爸爸”进行对比,更是在当时的北京下九流群体讨好上位者的常用语。在《龙须沟》中更是直接塑造了一个受到打击的北京艺人程疯子形象,这一形象具有这浓重的北京特色,是北京京剧曲艺艺人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在老舍的戏剧作品中也存在部分的戏曲化元素与北京的特色文化。如在《茶馆》中为了幕与幕间是转场,该剧的转场在设定的就是结合剧本设计的数来宝,通过数来宝对一幕进行总结与转场。在《龙须沟》中也存在着数来宝的设计,将北京极具特色的数来宝与戏剧进行了融合。甚至老舍的戏剧剧本在创作是就参考了部分戏剧特色,可将部分剧本翻译为戏曲剧本,现今还存在根据老舍的话剧而改变的京剧。

结束语:老舍的戏剧作品具有这浓重的戏剧特色,为我国的戏剧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促进了我国的戏剧艺术发展。老舍的戏剧作品从横向来说,所有的作品都具有着明确的剧本思想鼓励意识、创作时间间隔极短、舞台观念强、情感表现激烈、适合群众观看的特点。老舍的戏剧作品从纵向来说,则具有随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从小人物冲突展现社会冲突、人物具有独一无二、人物性格源于生活、人物性格具有双面性、戏剧结构地点相同时间不同、结构缺少中心事件、语言简洁性格鲜明、多口语化对白、语言幽默、北京特色言语鲜明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茶馆》与《龙须沟》这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对老舍的戏剧作品特色进行了详尽分析,以期能够促进读者对老舍戏剧作品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黄青. 论老舍《猫城记》的艺术特色[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23-125+135.

[2]凌云国. 简论老舍儿童剧的艺术特色[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64-66.

[3]董雯雯. 老舍戏剧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4.

[4]李俊雄. 老舍戏剧的西方影响及其超越[D].山西师范大学,2014.

[5]庄悦. 老舍话剧的美学内涵及其艺术表现[D].内蒙古大学,2013.

[6]Anka Lazarevic. Lao She and Ivo Andric:An Analogy Study of Two Literary Canons[D].复旦大学,2012.

[7]郑芃芃. 老舍话剧“艺术现象”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

[8]赵冬颖. 老舍话剧的文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8.

[9]张雁泉.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J]. 南都学坛,2001,(04):58-64.

[10]章罗生. 论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58-61.

[11]老舍.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12](德)乌苇.克劳特:东方舞台上的奇迹[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版

[13]Evan King,Asia for the Asiatics:The techniques of Japanese occupation

[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5.

[13]George Gao,The Novels of Laosheh[J],China Institute Bulletin,1939(3).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 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题旨鲜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论老舍戏剧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无疑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语言运用的别具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的戏剧结构设计的别具匠心,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讨论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产生独特戏剧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对《茶馆》和《龙须沟》等作品的分析,从戏剧冲突、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阐述老舍戏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老舍、戏剧创作、艺术特色、戏剧冲突、朴素自然、结构、语言幽默、民族性、今京味护话剧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六六年,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作为中国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话剧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经典。作者生活的年代为十九世纪末到文化大革命,创作期由1924年开始到1966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动乱的时期,而老舍更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进入新主义革命阶段的社会变革,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所以老舍的作品是时代历练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结晶。他虽然在话剧创作的时间上晚于田汉、禺、夏衍,而且开始创作的多为抗战宣传剧,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田、、夏三人,但他却后来居上,在社会体制大转型、意识形态一体化的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传世精品,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时代。 老舍对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有着直接、集中、鲜明、突出的影响,它甚至形成了一个“茶馆派”。比如叔阳、龙云和何冀平等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都深

戏剧老舍茶馆个人观后感

戏剧老舍茶馆个人观后感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 嘲和历史动向。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戏剧老舍茶馆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戏剧老舍茶馆观后感1 近日去新华书店,在书之海洋中,惋叹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书者,名曰《茶馆》,置于书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书而视,受益无穷于其中,故有感如下:书名为《茶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外公每次带我去茶馆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馆就是一个热闹而常常笼罩着烟雾的地方。可翻开了书,才发现它并不是仅仅讲的是在茶馆里的事,而是以对话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的黑暗社会,老舍从小小的一个茶馆中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以小见大。是由茶馆中的客人的话中而得。语言朴素却能体会出许多意味。书虽短小而精致。把我印象中的茶馆的形象完全颠覆,同《骆驼祥子》一样,老舍也是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书的主人公是王利发,他是他裕泰茶馆的老板,他也是整本书的线索。在第一阶段中,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王利发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而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 我第一遍读它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它,此书短小,且为剧本式的,还被拍成了真正的话剧,我虽未深入去读,但也能浅薄的感受到当时社会下厚重的历史画面。 戏剧老舍茶馆观后感2 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倒是写作背景得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戏剧语言与人物性格

戏剧语言与人物性格 ——语言塑造人物性格凸显戏剧艺术魅力 摘要:本文是对戏剧语言与人物性格这一论点进行论述的,通过戏剧语言中说明性语言、人物的语言和潜在的语言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戏剧语言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心理,戏剧离不开语言,语言凸显戏剧艺术的魅力。 关键字:戏剧语言、人物性格、舞台提示、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艺术魅力 如果说绘画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那么线条和色彩就是它得以耸立的建筑材料,如果说音乐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那么声音和节奏就是它得以耸立的建筑材料,如果说舞蹈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那么动作姿态就是它得以耸立的建筑材料,如果说戏剧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那么得以让它耸立的建筑材料就是语言。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戏剧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戏剧分文学上的戏剧和舞台上的戏剧,文学上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剧本,剧本通常都是用大量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所以说戏剧离不开语言,就像诗词、小说、散文等离不开语言一样,但是戏剧语言和诗词、小说、散文语言又有所不同,戏剧语言不用叙述语,而是用口语化的,戏剧语言还要满足戏剧的舞台性、表演性的要求,要能够让演员当众在舞台上演出,在舞台上,在观众眼前要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的表现更加立体直观,同时戏剧语言也要有动作性、个性化与抒情性等基本特征,所以说,戏剧语言与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戏剧语言可以使得戏剧中的人物性格表现的更加真实、生动、形象,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戏剧语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戏剧中一种说明性的语言、戏剧中人物的语言和戏剧中潜在的语言,戏剧语言中的这三个部分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心理方面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一、戏剧中说明性语言——剧作家的“舞台提示” 戏剧中剧作家的舞台提示是一种说明性的语言,是剧作家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通过文字的方式给予导演和演员一定的提示,其中包括对戏剧中人物外部特征、内心思想的描绘,对戏剧中某些特殊人物性格的强调,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及生活状态的交代,还有就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当中一些重要表情、动作的提示,这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及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 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在叙事性方面与小说相比较都是差不多的,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显得不够明显,所以不少剧作家在创作过程当中不太注重此方面,但是有的剧作家在创作就很注重此方面,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就非常注重“舞台提示”,“舞台提示”可以说是曹禺戏剧形态构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学标志之一,也是曹禺戏剧创作的特色所在。曹禺的“舞台提示”具体、生动,极其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曹禺这样解释说“我写戏时有个想法,演出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准演出,也能叫人读。也就是说,我写的剧本能读也能演,以前没有人写那么长的舞台提示,我是想多写点,主要也是增加剧本的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人物,也希望有助于导演和演员理解人物,为此,我写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的,是用心写的。”曹禺在写剧本是可谓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他要让读者通过阅读去感受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和场景,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开心茶馆

《老开心茶馆》项目启动策划书 一、前言五月 “针对杭州书场艰难的生存现状,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孔玉莉认为,评弹艺术已经到了需要大家来呵护的时候了,她呼吁社会各界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为评弹艺术提供生存的土壤,不要让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层”。” ——《浙江日报》 曾经,小热昏、杭州评话、独角戏都是老底子杭州人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现代资讯的丰富和娱乐生活的多样化,这些曲艺样式离我们越来越远,其中,杭滩已经消失了很多年。许多老人提起这些将要失传的民间曲艺,都忍不住要潸然泪下。 从2006年起,杭州小热昏、评话等曲艺形式相继被文化部门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还有许多民间自发性的组织和个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和保护这些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协会员、省曲协主席团委员、市曲杂协副主席,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主播,《开心茶馆》主持人——周志华就是杭州曲艺类非遗保护的中心骨干,他师从陈锦林演唱杭州小热昏,又拜师杭州话评名家陈俊芳学习杭州评话,不但每个剧种他都能演,更难得的是他还直接从事创作,将这些老曲艺模式和新社会生活结合,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现代滑稽戏。《开心茶馆》是西湖明珠频道收视率前三位的金牌节目,虽然《开心茶馆》里多的是小热昏、独角戏等传统曲艺形式的节目,但通过家常的题材、新颖的组合、幽默的风格,观众对《开心茶馆》喜爱非常。这离不开“老开心”周志华的苦心策划。本来即将失传的民间曲艺艺术通过《开心茶馆》的热播,又重新回到老一代人的生活中,重新被新一代人所熟知。 现在,《开心茶馆》将被“老开心”周志华搬出荧屏,搬到真实的市民生活中去!《老开心茶馆》地处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内外游客来杭旅游的黄金地段,良好的环境背景为《老开心茶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老开心茶馆》也决心发挥所长,在茶馆里兴办书场,将杭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小热昏、绍兴莲花落等引进《老开心茶馆》大舞台,配合主题茶馆和高档茶座的经营,将“运河文化”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国内外游客展现出来,努力打造《老开心茶馆》旅游文化品牌的金名片!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大二下,现代文学(一))

语言的大师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摘要: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运用语言要素和语用角度等诸多手法,使文章语言拥有多种特色:幽默风趣、俗白精致、富含的潜台词,浓郁的“京味”,等等。让人不禁感叹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 关键词:老舍、语言大师、语言特色、“京味”、幽默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地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1 研究和回顾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 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其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 还是从意韵俱全的描写, 多姿多彩的修辞, 或者从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 都足以让后来者欣喜惊叹。其实, 老舍的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 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 年, 老舍的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 便可以看出其试验的影子; 到1925 年《老张的哲学》, 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 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个过程体现了老舍对白话文的探索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不好,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 便被忘掉。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与他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除了一般文学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还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2 一、幽默风趣 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是“提炼过的, 艺术性的, 有丰富表现力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2《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范成祥,东京文学,2009年第6期,第32页。 1

读老舍茶馆有感

读老舍茶馆有感 读老舍茶馆有感一 书由文字构成,书的文字构成了令人难忘的情节。而一些书更是只通过一个很小的点,叙述了整个面的特况,这种奇妙的感受,是我读完老舍的《茶馆》之后才萌生的。 泡一杯茶,紧跟着老舍,就走进了那些波涛汹涌的年代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尽管如此,社会上的xxx 仍波及茶馆。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以独特的角度在上演着整个社会的戏。 一切还在继续,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这种场景容易想象,令人难忘、发指。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安然了结他的一生。这种安静的凄景,比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还要

令人心酸!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 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 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难以忘记 那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 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 令人压抑的气氛。 在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难忘 那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 大的危机。 一转眼,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 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 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难忘世态的炎凉、冷漠刻骨铭心 全文只有三幕,一幕一段,简洁、干净,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这便是这本剧的最大优点。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人物表现年代,而 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 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探究戏剧语言的特点

探究戏剧语言的特点 北京延庆三中高兆娣 大多数教师在讲解《雷雨》时,主要关注的是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交叉的多重矛盾,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的激烈的戏剧冲突,或者是三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和他们所反映出的各自的个性特点。这固然很重要,也是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的问题。但还有一个我们应该深入品味但却常常浅尝辄止的问题,就是对人物语言特点的深入分析。 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如果说在舞台演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人物,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剧本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个独具的特点。而正是对这个特点进行探究性阅读,才出现了有价值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对学生分析文章,提高写作能力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意义。 在对话剧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之始,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相应的语段,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几句台词,如: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的概括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又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 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顶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语言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一、题材: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 1)从题材来说,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 民等不同的一系列人物。 2)老舍擅长描写北京市民尤其是下层贫民生活。老舍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条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三年写作自述》)。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认”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3)在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旧派”,保守、闭塞,“乡土”中国 的子民。在这一方面其艺术风格体现在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面的批判。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1929年写成的长篇《二马》中,老马一个“迷信、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1932年的《猫城记》反应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寄托在一部寓言体小说所构设的荒诞世界中。 还有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以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这一类最引人注目的是《离婚》中张大哥的刻画。小说以开头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的使命:做媒人和反对离婚”《离婚》所描写的张大哥的家庭纠纷及其危机,可视为传统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危机。小说辛辣的揭示了张大哥的“哲学”困境。最后,张大哥成了悲剧角色,只会绝望的哀叹:“我得罪过谁呢?招惹过谁呢?”---老舍以幽默的笔法,真实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老派市民与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4)“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老舍笔下的这类角色因为嘲讽的意味太浓,刻画并不算深入,又类型化的倾向。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离婚》里的张天真就这种“德行”:“高身量,细腰…….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也是这类被嘲讽的“洋派青年”,不过更令人恶心的时“洋”味中又带有汉奸味。 5)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表现底层市民命运的形象。《月牙儿》,在两代人生活道路的分离与相聚背后,隐伏着精神上的分离与合一。耐人寻味的的是,老舍笔下的,矛盾解决的方式,不是母亲的生活向女儿的新思潮靠拢,而是正是母亲的生活真理能够通向真正的觉醒。《骆驼祥子》的底层人民的苦

试论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最新范文

试论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本人通过认真阅读语言大师老舍的现代戏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学习了戏剧创作的语言特色,深有感触!老舍的戏剧打破陈规,没有统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剧本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以极其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们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剧本语言,具有浓厚的北京口语的地方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二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关键词: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北京口语,简洁凝练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或学习工作中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地进行交际和工作,必须好好学习语言。当代艺术大师曹禺①说:“老先生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学家”。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是老舍话剧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锤炼我们的语言,从而更好地我们进行教学服务! 一、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对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1)“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2)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本人试从老舍戏剧的代表作《茶馆》(3)揭示其特有的艺术结构及语言特色。 二、老舍的戏剧语言特色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语言是老舍话剧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他所熟悉的北京话,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的戏剧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经过他下功夫提炼和润色,成为精当、简洁而又生动、性格化的语言。同时,他的戏剧语言也是朴素的,没有什么浓烈的色彩,以“白描”见长。老舍的语言风格对于他的戏剧创作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人就以《茶馆》为例,谈谈老舍的戏剧语言特色。《茶馆》中的话剧语言,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同他的小说语言一样,既生动形象,又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副生动的人物肖像,充分显示出老舍精深的语言功力。王瑶②说,《茶馆》这个剧本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简洁凝炼是老舍遣词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自从三十年代意识到了语言控制的重要性之后,老舍就自觉地把简洁凝炼作为其毕生追求的目标。他十分推崇精炼而有表现力的古典

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三李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

论老舍的戏剧语言 摘要:老舍的戏剧中,语言艺术的独特发挥,是老舍戏剧的突出成就与精粹。其戏剧创作中对台词的巧妙运用,通过舞台表演,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突出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变化,最突出的是京味风格,充满生活气息,又透露着幽默,具有哲理意味,是一种中和了的话剧语言,为中国的话剧发张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民族戏剧口语化的典范。 关键词:戏剧语言人物性格京味儿幽默 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他以其图特的戏剧语言“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去反思过去和现在。早在四十年代,在纪念老舍创作20周年时,郭沫若就尊称他为’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的“文章一代宗”。曹禺也评价老舍的话剧“道理扼要,深入浅出,笔下生风”,其语言“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警句”,“没有一句话里的词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的”。老舍从自己的剧作实践出发,针对当时戏剧舞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对戏剧语言的一系列精辟见解。有了老舍的戏剧语言艺术和戏剧语言理论的独创,我国的戏剧语言有了新的突破,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写戏主要是写人”,戏剧语言—台词,是表现喜剧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一出成功的戏剧离不开有戏剧人物性格的完美表现,而这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必然要有性格化的语言。托尔斯泰说过戏剧化语言的

重要:“让登场人物说的话,不论如何娓娓动听和含义深刻,只要他们是赘余的,不合乎环境和性格的,那就会破坏了戏剧作品的主要条件—幻想,而读者或观众正是由于这种幻想才会全神贯注于剧中人物的感情的”。这说明作为一部好的戏剧,要有合乎环境和性格的语言,才能激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有种幻想,甚至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和戏剧中的人物同悲喜,才是观众所要看到的。 老舍的戏剧创作就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在他的戏剧中,小说式人物“开口就响”的语言手段,使人物的对话能随人而发,而且符合人物的身份。他说“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话,”即“甲说甲的话,乙说乙的话,不能混同或互换”。老舍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把表现的“话到,人物到,情节到”这样就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突出了剧情,而且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如《茶馆》中开幕后王利发和唐铁嘴的两句对话: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你相相面吧!首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早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这一段话非常自然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和典型环境,与此同时,通过王利发的几句话,我们看到他的世故圆滑,善于应酬的生意人面貌以及唐铁嘴江湖骗子的形象,确实做到了人物一开口,其性格就一目了然。而且老舍语言好,人物也活,几笔就勾出来了,画龙点睛式的手法。抓得准确,人物一上场,三言两语就出来了。如马五

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

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茶馆》的戏剧结构 1、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的确如此,《话剧》整部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在《茶馆》中,大大小小人物有70多人,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老舍先生巧妙地采用了让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每个人物都说自己的话,人物在剧中商场、出场不用作者交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茶馆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命运,但是都与时代发生关系。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演绎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的命运,从而揭示主题。 《茶馆》从“侧面透露”的角度进行总体构思,对传统的戏剧结构有所突破。全剧以人民群众同时代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用以王利发的命运故事为中心的、联合其他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几条经线和大大小小戏剧冲突形成的几条纬线,织成了“球网状”的结构。这种“球网状”的结构,凸现了戏剧构图的多层次、多色调、立体化的特色。这就是说,在表现戏剧冲突时,不是以同一组对立面人物的矛盾冲突作为推进情节的主轴,而是令接踵而来的社会矛盾穿插切人。所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就在同一场面里“集合”了几个生活片断,形成戏剧冲突的此起彼伏,使场面异彩纷呈。应该说,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和作

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语言的特点 ——《雷雨》人物语言及性格分析 罗桂根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语言(主要指人物语言)的一般特点: 1、普遍了解个性化语 言 (cba) 2、进一步了解潜台词(ba) 3、再进一步掌握动作语言和前两种语言的运用(a) (c-b-a为能力要求层次) 二、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所有语言,包括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旁白、画外 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 三、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 四、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 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例: 葛朗台--- 鲁大海---

守财奴的语言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 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 ” (什么性格,) 鲁大海的语言 ,、,102 鲁大海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p103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 ,、p104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什么性格,) 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 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戏剧语言的品味

以《雷雨》为例浅谈品味戏剧语言 郭艳君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 艺术的总称。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 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体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 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 节。而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 所以鉴赏戏剧语言关键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潜台词一个都不能少。 一品味关键性的人物对白 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个性化、动作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特征,让 读者闻其声而知其人。《雷雨》中周朴园是虚伪的、狡诈的、阴险狠毒的,鲁侍 萍是勤苦的、善良的、愤恨不平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经由个性化、动作 化的语言而栩栩如生。 (一)通过一种句式品味人物个性语言。 《雷雨》中,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 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疑问句特别多, 并且这些疑问句都非常地短小。如: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针对这几个句子小组讨论5分钟并推荐发言人,第一小组发言较好:“简短 的疑问词充分给人一种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写出了周朴园得知鲁侍 萍还活着时的惊愕和不安,周朴园的“惊愕”表现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说明他 思念鲁侍萍时虚假的。”又有一小组联系“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这里三 个疑问句分析了短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 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惶恐 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的真实心态。 (二)通过外在动作添加品味人物内心语言。 戏剧的媒介是演员,或者说是演员的身体和语言。正如黑格尔在《美学》 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就是活的人。”因此,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的特 点。所以课堂教学中不妨让学生为戏剧语言添加动作,来细细品味语言背后的人 物情感。 如《雷雨》中当周萍打鲁大海时,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 盗!(走至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让学生揣摩 诵读“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诵读时根据自己理解添加鲁侍萍的动作表情,同学 们有双手捂脸痛苦的“哦”的,有颤抖的怒指“真是......一群强盗。”无论怎么添加都品读出鲁侍萍的愤怒,痛苦,至此她彻底认清了周朴园狠毒、贪婪、残 忍、狡猾、虚伪的丑恶面目。也推动者情节的发展,她将离开这个肮脏的所在, 离开这帮凶狠的强盗!不能再吃了强盗的亏了。

《老舍茶馆》读后感老舍茶馆读书心得读老舍茶馆有感

《老舍茶馆》读后感|老舍茶馆读书心得| 读老舍茶馆有感 更多《老舍茶馆》读后感相关文章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老舍茶馆》读后感一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 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 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 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 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 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 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 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 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儿时的境遇 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 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 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 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 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

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 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文,起着核心作用。一、 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确不坏)三、 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 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 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 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 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换包装不 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 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 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于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 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论戏剧话语动作性的翻译_以_推销员之死_的两个译本为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2008年4月第8卷第2期 Apr,2008Vol.8No.2 [收稿日期]2008-01-10 [作者简介]张发勇(1973-),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论戏剧话语动作性的翻译 ———以《推销员之死》 的两个译本为例张发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文章介绍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内容、 特点、作用,从文本功能的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了如何处理戏剧话语的动作性的翻译问题,认为应尽可能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保留原文的意动功能,使戏剧话语的动作性得到体现,使剧本的戏剧性饱满充分。 [关键词]动作性;戏剧话语;文本功能;意动功能[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08)02-0103-03 一、戏剧文本简介 戏剧文本的翻译决不应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他文本的翻译,原因就在于戏剧是要放在舞台上表演的,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对白)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得到体现的。“戏剧文本在阅读时是不完全的,还未得到完整展开,因为只 有在表演时,文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P120) 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就是抱着上演的目的的,因此,剧本包含着其他文本没有的特殊的语言和结构的特色。一位戏剧翻译家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去确定这些特色是什么以及如何把它们转换到目的语当中去。而这其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是表演的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行动的艺术。因此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时刻都想着舞台上的表演,想着让台词能启发演员的表演,并且给演员表演、创造角色留下丰富的余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剧本的台词具有丰富的动作性。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总是富含动作性的暗示,强调人物已经表现过的动作和引发起将要发生的动作。“戏剧语言 如果不具有动作性,那就没有戏剧。” [2](P43)二、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及话语的意动功能针对戏剧语言(本文主要指戏剧人物的话语)的 动作性,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出于某种需要,或是为了某种目的才想说话,才要说话。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有所感而发中的“感”和有所为而发中的“为”,指的也正是产生语言的这种需要和目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也称语言的动作性。如果直接把它称为语言的目的性,我想似乎亦无不 可。” [3](P34) 马威在他的《戏剧语言》中是这样给动作性定义的:“如果人物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矛盾冲突中行动着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希望和他的行动目的的化,那么这种戏剧语言必然是充满了强烈的动作性的。具体地说,所谓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无非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表现人物的外形动作;二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二者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同时又指出动作性的两大主要功能:“推 动戏剧情节的发展。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2](P53) 英若诚在《推销员之死》译本的序言中明确地提出:“ 剧本中的台词不能只是发议论,抒情感。它往往掩盖着行动的要求或冲动,有的本身就是行动。例如挑衅、恐吓、争取、安抚、警告,以至于引为知己、 欲擒故纵等等。” [4]“ 所谓台词的动作性,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