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摘要:微纳米力学为微纳米尺度力学,即特征尺度为微纳米之间的微细结构所涉及的力学问题[1] 。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深量[2],适用于微米或纳米级的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采用Oliver–Pharr方法研究了Al2O3薄膜,附着在ZnS 基底,得到了Al2O3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力学纳米压痕杨氏模量硬度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现代表面技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十大技术之一。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极薄表层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和材料内部的性能常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摩擦磨损、物理、化学、机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要求表层不但有优良的电、磁、光性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小、耐磨损、抗化学腐蚀、组织稳定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材料的纳米级表层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3]同时随着材料设计的微量化、微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传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微米级及更小尺度样品的测试精度,不能够准确评估薄膜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寿命 ;另外在材料微结构研究领域中, 材料研究尺度逐渐缩小,材料的变形机制表现出与传统块状材料相反的规律 ,以上趋势要求测试仪器具有高的位置分辨率、位移分辨率和载荷分辨率 ,纳米压痕方法能够满足上述测试需求。[4]

现在,薄膜的厚度己经做到了微米级,甚至于纳米级,对于这样的薄膜,用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己经无法解决。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是一种在传统的布氏和维氏硬度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它通过连续控制和记录样品上压头加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和位移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压痕深度可以非常浅,压痕深度在纳米范围,也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样该方法就成为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首选工具,如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测试等。

1纳米力学简介

1.1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材料,是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控制在 100nm 以下尺寸的材料。

1.2纳米材料分类

纳米材料分类: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

1 零维:在空间三维尺度上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

2 一维: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 二维: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

1.3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基本单元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薄膜、纳米结构。

纳米材料有下列基本特性:

1量子尺寸效应

2小尺寸效应

3表面效应

4库仑堵塞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5介电限域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对于介于原子、分子与大块固体之间的超微颗粒而言,大块材料中的连续的能带分裂为分立的能级,能级间的距离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当超微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物质波的波长)、超导态的相干长度(能够发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或与磁场穿透深度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出现异常的现象。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1.4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特殊的光学性质是指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因为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特殊的热学性质是指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nm量级时尤为显著。

特殊的磁学性质是指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显著的不同,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 A/m,而当颗粒尺寸减小到 20nm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千倍,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大约小于6nm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可制作高贮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应用于磁带、磁卡以及磁性钥匙等。特殊的力学性质是指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的原子排列是相当混乱的,原子在外力变形的条件下很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甚佳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

1.5表面效应对纳米材料的影响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趋于稳定,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当颗粒细化时,粒子逐渐减小时,总表面积急剧增大,比表面积相应的也急剧加大。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而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位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如存在许多悬空键,配位严重不足,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趋于稳定,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纳米压痕实验原理及方法

2.1纳米压痕实验原理

为了便于理论分析,通常用一个轴对称压头作为纳米压痕试验的理论模型,图2一3为试验过

程中压痕剖面变化的示意图。当压头压入试样后,压头附近的材料首先产生弹性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试样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样品中出现一个与压头形状匹配的压痕,压痕的接触深度为h 。,接触圆半径为a 。当压头卸载时,仅仅弹性变形得到恢复。图2一4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加载一卸载循环过程的载荷(F )一位移(h )变化曲线。

压痕硬度和压痕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p

max IT A F H (2-1)

Fmax 一最大载荷,Ap 一相应载荷下的接触投影面积。

式2一1是用压痕硬度的普遍定义。由这个定义可知,这里的压痕硬度是由接触载荷除以相应的受载接触面积得到的。这需要与传统的硬度定义接触载荷除以残余压痕面积相区别。

当塑性形变为主或全部是塑性形变的时候,由这两个定义得到的计算结果很接近。但是,对于弹性形变为主的时候计算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纯弹性形变的材料使得压痕残余面积很小,用传统的硬度定义计算得到的硬度为无穷大。因为纯弹性接触、尖压头测试薄膜时压头周围的弹性接触都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用球形压头得到的接触面积的细微差别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些情况下,传统的硬度定义公式计算得到的硬度值要大于式2一1的计算结果。 折合模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一2。

A

S 2E r βπ=(2-2) 这里,S 为卸载曲线顶部的斜率,又称弹性接触刚度或接触刚度,Er 为约化压痕模量,β是与压头几何形状相关的常数[5]。式2一2是建立在弹性接触理论基础上的[6-8],但它也适合其他形状的压头,只不过β值不同。对圆锥压头和球压头,β=l,对维氏压头,β=1.012,对Berkovieh 和eube 一eorner 压头,β=1.034。Er 被用来解释压头和试样的复合弹性形变,由Er 可得出被测材料的压痕弹性模量E IT.。

i

2

i IT 2r E v 1E v 1E 1---=(2-3) 此处V 为被测材料的泊松比,Ei 、V i 分别为压头的压痕模量和泊松比。

从式2一l 和式2一2可知,要计算出压痕硬度0和压痕压痕模量就必须精确地测量弹性接触刚度S 和加载时的投影接触面积A P 。纳米压痕硬度和传统的压痕硬度之间的要差别就是在接触面积的确定方式上,它是通过对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后计算出投影接触面积的。目前确定接触面积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0liver 一Pharr 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将卸载曲线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拟合为一指数关系,

m f )h h (B F -= (2-4)

此处B 和m 为拟和参数,hf 为完全卸载后的位移。

对式(2一4)微分就可得到弹性接触刚度:

1m f max h h )h h (Bm dh dF S max

-=-=??? ??= (2-5) 由式(2一4)所表示的卸载曲线与实际卸载曲线往往有一些偏差,特别是对梯度材料和薄膜材料等深度上不均匀的样品,按式2一4对整条卸载曲线拟合常常导致非常大的误差。因此,确定弹性接触刚度的曲线拟和通常只取卸载曲线顶部的25%到50%[9]。

为了确定接触面积Ap ,首先必须知道接触深度hc ,对于弹性接触,接触深度总是小于总的穿透深度(即最大位移hmax )。根据有关弹性接触理论,可得出接触深度:

S

F h h max c ε-= (2-6) 式中ε是一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对球形压头于ε=0.75,圆锥压头ε=0.72。用于ε=0.75对Berkovich 压头利用式2一6计算弹塑性压痕也是适用的,并己经过了有限元分析的证实

[10]。

有了h C ,就可以根据仪器化压痕试验常用压头的面积函数计算出投影接触面积Ap 。但这些压头面积函数往往仅适合于压痕深度>=6μm 时的情况,这是由于实际压头的形状和尺寸与理想压头有偏差,压痕深度越浅,这一偏差所占的比重越大。例如,对于纳米压痕常用的修正

Berkovich 压头,理想Ap =24.50hc 2,实际压头的投影接触面积表示为一个级数:

212c 70

i i c p h C h 50.24A ∑=+= (2-7)

式(2一7)中,Ci 指对不同的压头有不同的值,它可通过实验求出。面积函数的校准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校准面积函数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直接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建立面积函数,这种方法不方便,所以也很少使用。间接法是在假设弹性模量不依赖压痕深度,样品均匀、表面无氧化污染,并且不考虑凸起(Pile--uP )或凹陷(sink 一in ),在己知弹性模量的参考样品上进行一系列不同深度的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刚度计算公式和接触深度计算公式得到接触面积:

2r

)E S (4A βπ=(2-8) 以A 和hc 画图,拟合出函数形式的系数:

1n 21

80n c

n h C A -∑== (2-9)

式中Cn 为曲线拟合常数。该函数形式可以方便的描述压针的几何形状[11]。

2.2纳米压痕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均为 Al2O3薄膜,附着在 ZnS 基底上,薄膜厚度约为2.5um ,本次实验纳米压痕测试使用Oliver –Pharr 方法确定。钻石三角金字塔Berkovich 压头(TB20114 ISO )与刀尖

半径约20nm ,脸部角度(中心线到面角)65.3 °,杨氏模量1141GPa ,使用泊松比0.07[12]。

图2-10为仪器装置

图2-10 纳米压痕仪

本次实验采用2种方法:一种是位移控制法,根据指定速率接触样品表面,然后根据材料的应变速率加载至指定深度,按给定时间保载,接着按给定速率卸载,最后完全卸载。一种是循环载荷控制法,根据指定速率接触样品表面,假设每次试验加载n 次,那么第i 次加载按照

指定加载速率加载至载荷为:最大载荷n 2i

2 ,直到最后加载到最大载荷,然后按照指定时间进行保载,然后完全卸载。

3.实验结果

图3-1为Al2O3薄膜在载荷控制方法下的纳米压痕实验结果曲线,载荷大小分别为80mN 和40mN 。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载荷/m N 位移/nm

图3-1 载荷控制载荷-位移曲线

图3-2为Al2O3薄膜在位移控制方法下的纳米压痕实验结果曲线,控制深度分别为400nm ,800nm ,1250nm 。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50

55

60

65

载荷/m N 位移/nm

图3-2 位移控制载荷-位移曲线

图3-3为纳米压痕实验完成后,Al2O3薄膜在显微镜下的压痕图像。

图3-3显微镜下压痕图

表3-4为我们组按照2种方法所做纳米压痕实验所得的Al2O3薄膜硬度、杨氏模量和最大压深所列的表格。

控制方式400nm800nm1250nm40mN80mN

杨氏模量E/Gpa80.549 51.41 35.445 50.662 33.221

硬度H/Gpa 3.708 2.041 1.48 2.095 1.475

最大压深/nm446.408 886.937 1402.449 977.753 1666.235

表3-4 Al2O3薄膜杨氏模量和硬度以及最大压深的三线表

4.讨论

从位移法的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控制的深度的增加,卸载曲线顶部的斜率逐渐减小,加载过程中的斜率越小。从三线表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最大压入深的的增加,硬度和杨氏模量越小,尤其是446nm的80.549Gpa和1666nm的33.221Gpa差距很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根据接触理论, 压头与试样表面的初始接触是弹性的,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 开始进入到塑性变形, 最后过渡到完全塑性。初始表面弹性接触的平均压力为零, 即硬度为零。随着压入接触从弹性到完全塑性的转变, 硬度就会从零逐渐变大并趋于稳定值,另一方面,本实验材料的薄膜厚度大约在2000nm,当压入深度接近薄膜厚度时,基底对薄膜的影响就开始显现出来,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对薄膜的影响越大。载荷控制方法和位移控制方法在最大压入深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和硬度差别不大。

5.结论

对于已知厚度的薄膜材料,采用位移控制法较好,能够基本控制最大压入深度,最大压入深度过浅,由于没完全达到塑性变形,杨氏模量和硬度偏大,压入深度过大,基底对薄膜的影响显现,且影响结果显著,载荷控制方法不能预测最大压入深度,容易造成误差,载荷控制法和位移控制法在最大压深差不多的情况下,结果区别很小。对于这种材料应该用位移法以深度为变量多次测量,才能得到较全面的数据。Al2O3薄膜,附着在ZnS基底上,薄膜厚度约为2.5um的材料在900nm处的硬度在2左右。

6.参考文献:

[1] 杨卫、马新玲、王宏涛、洪伟纳米力学进展力学进展第32卷第2期 2002年5月25日

[2] 高鹏、陶敏中、袁哲俊、姚英学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应用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第7卷第5期

[3]王春亮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7-06-28

[4] 郭荻子、林鑫、赵永庆、曹永青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材料导报2011

年7月(上)第25卷第7期[5]S.I .Bulyehevl,V.P.Alekhin,M.Kh.ShorshorovlA.P.T6rnovskii,andQD·Shnyrev, Detemining Young’s Modulus from the Indenter Penetration Diagram,ZaV od·Lab[J」·

V O141(No.9),1975:1137一1140

[6]A.E.H.LOVe,Boussinesq’s Problem for a Rigid Cone,Q.J.Math[J].VOI10,1939:161一175

[7]I.N.Sneddon,The Relation Between Losdand Penetration in the Axisymmetric Boussinesq Problem for a Punch of ArbitraryProfile,Int.Eng.Sei[J].,VO13,1965:47-56

[8] A.Bolshakov and QM.Pharrl Influenees of PIIe一UP on the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by Load and 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Techniques,Mater.Res[J] VOl13,1998:1049-1058

[9]张泰华.微坳米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20一28

[10]A.Bolshakov,W.C.Oliverl and QM.Pharr,An Explanation for the Shape of Nanoindentation Unloading Curve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in Thin FIIms一Stress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V,MRS Symposium Proc[J].VOI356,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1995:675-680

[11] 王春亮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7-06-28

[12]Fanlin Zeng, Yizhi Liu ,Yi Sun, Enlai Hu,Y u Zhou Nanoindentation, Nanoscratch, and Nanotensile Testing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Nanocomposites JOURNAL OF POL YMER SCIENCE: PART B: POL YMER PHYSICS 2012, 50, 1597–1611

纳米材料学教案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 中文名称:纳米材料 英文名称:Nano-materials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32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字数控制在250以内) 《纳米材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各类纳米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表征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 预修课程(编号):高等数学B1(210102000913)、高等数学B2(210102000713)、物理化学A1(2)、物理化学A2(2),无机化学(A1)(2)、无机化学(A2)(2)。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有关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的应用。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1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 1.2纳米科技的研究意义 1.3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1.4纳米材料的研究范畴 1.5纳米化的机遇与挑战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2学时) 1、教学内容 2.1 小尺寸效应 2.2 表面效应 2.3 量子尺寸效应 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5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6 介电限域效应 2.7 量子限域效应 2.8 应用实例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难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三章零维纳米结构单元(4学时) 1、教学内容 3.1 原子团簇

纳米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纳米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由纳米技术而产生一些先进交叉学科技术,本文主要讲述的纳米光电子技术就是纳米技术与光电技术的结合的一个实例,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的结合而产生的纳米光电子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纳米光电子器件应用 一、前言 纳米材料与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性的学科领域,为21世纪三大高新科技之一。而如今,纳米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崭新的活力甚至变革性的发展,该性能的纳米产品也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公众视线中的焦点。[2 纳米技术的概念由已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提出,而不同领域对纳米技术的看法大相径庭,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而根据这一概念,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第二种概念把纳

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技术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角度出发而提出的,而在生物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二、纳米技术及其发展史 1993年,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INTC)在美国召开,将纳米技术划分为6大分支: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发展。由于该技术的特殊性,神奇性和广泛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许多优秀科学家纷纷为之努力研究。纳米技术一般指纳米级(0.1一100nm)的材料、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和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其中纳米技术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 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的表征及其催化效果评价方式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目的是确定纳米材料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如形貌、尺寸、粒径、等电点、化学组成、晶型结构、禁带宽度和吸光特性等。 纳米材料催化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是在光照(紫外、可见光、红外光或者太阳光)条件下纳米材料对一些污染物质(甲基橙、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Cr6+等)的降解或者对一些物质的转化(用于选择性的合成过程)。评价指标为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物质的转化效率以及反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k的大小。

1 、结构表征 XRD,ED,FT-IR, Raman,DLS 2 、成份分析 AAS,ICP-AES,XPS,EDS 3 、形貌表征 TEM,SEM,AFM 4 、性质表征-光、电、磁、热、力等 … UV-Vis,PL,Photocurrent

1. TEM 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微米、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TEM是一种对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和尺寸进行表征的常规仪器,一般纳米材料的文献中都会用到。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a Shimadzu SSX-550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ystem, and a JEOL JEM-2010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1]. 一般情况下,TEM还会装配High-Resolution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EDX(能量弥散X射线谱)和SAED(选区电子衍射)。High-Resolution TEM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晶面参数,推断出纳米材料的晶型;EDX一般用于分析样品里面含有的元素,以及元素所占的比率;SAED用于实现晶体样品的形貌特征与晶体学性质的原位分析。

微纳米

1.简述纳米和纳米科技的定义。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的-9次方米(10亿分之一米)。 纳米科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覆盖面极广、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得到飞速发展. 2.简述纳米科学技术的特征。 3.磁性纳米微粒主要表现出哪些特性?请说明何为超顺磁性。 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使得它具有常规粗晶材料不具备的磁特性. (1)超顺磁性和其他超磁性 超顺磁性:铁磁性的超铁磁性以及具有新磁性特点的超反铁磁性等。当稀释磁材料中的磁团体积和序磁材到可受热扰动影响而呈现混乱排列时,其磁性与具有磁矩原子系统的顺磁性相似,一旦受到外加磁场磁化时,其磁化曲线表现出可逆的磁和矫顽力为零的特点,并且呈现普适磁化曲线,即(M/Ms)——(H/T)曲线可互相重合(其中M为温度T时的磁化强度,H为外加磁场强度,Ms从为温度T时其磁化率也远高于一般顺磁物质的磁化率。故这种磁性称为超顺磁性。 超顺磁状态的起源可归为以下原因: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少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则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2)矫顽力 (3)磁相变温度 (4)磁化率 4.简述纳米微粒主要表现出哪些特殊的光学特性?并选取一个举例说明其应用。 (1)宽频带强吸收例如铂纳米粒子的反射率为1%,金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的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利用此特性可把金属纳米微粒薄膜作为高效光热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红外隐身材料,还可以制作红外敏感元件等。 (2)蓝移和红移现象 (3)量子限域效应 (4)纳米微粒的发光埋藏于BaO介质中的Ag纳米微粒产生光致荧光增强现象。 (5)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5.纳米固体材料与常规块材料相比,其力学特性有哪些变化? 1.Hall一Petch关系:(1) 正Hall一Petch关系 (2)负Hall-Petch关系 (3)正-负Hall-Petch关系 当组成固体的微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力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出现了常规材料中从未出现的负Han-Petch关系及正-负混合 Han-Petch关系。 2.模量:纳米微晶材料的模量比大块试样的相应值要小得多。 3.超塑性:所谓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产生较大的拉伸形变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目录 一、纳米材料分析的特点 二、纳米材料的成分分析 三、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 四、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一、纳米材料分析的特点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诸如高比表面、高电导、高硬度、高磁化率等; 纳米科学和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0.1nm~10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高科技。 纳米科学大体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光学、纳米化学等领域。 纳米材料分析的意义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属于高技术领域,许多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对纳米材料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对如何分析和表征纳米材料,获得纳米材料的一些特征信息。 主要从纳米材料的成分分析,形貌分析,粒度分析,结构分析以及表面界面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测分析。 通过纳米材料的研究案例来说明这些现代技术和分析方法在纳米材料表征上的具体应用。 二、纳米材料的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的重要性 ?纳米材料的光电声热磁等物理性能与组成纳米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密切关 系 ?TiO2纳米光催化剂掺杂C、N ?纳米发光材料中的杂质种类和浓度还可能对发光器件的性能产生影响据报;如通过 在ZnS中掺杂不同的离子可调节在可见区域的各种颜色。 ?因此确定纳米材料的元素组成测定纳米材料中杂质种类和浓度是纳米材料分析的 重要内容之一。 ●成分分析类型和范围 ?纳米材料成分分析按照分析对象和要求可以分为微量样品分析和痕量成分分 析两种类型; ?纳米材料的成分分析方法按照分析的目的不同又分为体相元素成分分析、表面 成分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 ?为达此目的纳米材料成分分析按照分析手段不同又分为光谱分析、质谱分析、 能谱分析 ●纳米材料成分分析种类 ?光谱分析:主要包括火焰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物理在纳米材料测试表征中的应用讲解

物理在纳米材料测试表征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及一般的测试表征技术,主要从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成分分析以及结构分析入手,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能谱分析等分析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纳米粒子结构和性能分析上的应用和进展。 关键词:纳米材料;测试技术;表征方法 Abstract: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of nano-materials was described. Depend on the morphology,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of nano-materials,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EDS)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Further,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technologies were described. Keyword: nano-materials; test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 0. 前言 分析科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而且又是观察和探索世界特别是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1 ]。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改进和发展新分析方法、新分析技术和新概念,提高其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从中提取更多信息,提高测试质量、效率和经济性[ 2 ]。纳米科学和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0. 1~100nm)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并且对这些特性加以利用的多学科的高科技。纳米科技是未来高技的基础,而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因此,纳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 1. 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1.1 形貌分析的重要性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摘要:微纳米力学为微纳米尺度力学,即特征尺度为微纳米之间的微细结构所涉及的力学问题[1] 。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深量[2],适用于微米或纳米级的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采用Oliver–Pharr方法研究了Al2O3薄膜,附着在ZnS 基底,得到了Al2O3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力学纳米压痕杨氏模量硬度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现代表面技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十大技术之一。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极薄表层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和材料内部的性能常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摩擦磨损、物理、化学、机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要求表层不但有优良的电、磁、光性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小、耐磨损、抗化学腐蚀、组织稳定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材料的纳米级表层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3]同时随着材料设计的微量化、微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传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微米级及更小尺度样品的测试精度,不能够准确评估薄膜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寿命 ;另外在材料微结构研究领域中, 材料研究尺度逐渐缩小,材料的变形机制表现出与传统块状材料相反的规律 ,以上趋势要求测试仪器具有高的位置分辨率、位移分辨率和载荷分辨率 ,纳米压痕方法能够满足上述测试需求。[4] 现在,薄膜的厚度己经做到了微米级,甚至于纳米级,对于这样的薄膜,用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己经无法解决。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是一种在传统的布氏和维氏硬度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它通过连续控制和记录样品上压头加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和位移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压痕深度可以非常浅,压痕深度在纳米范围,也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样该方法就成为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首选工具,如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测试等。 1纳米力学简介 1.1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材料,是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控制在 100nm 以下尺寸的材料。 1.2纳米材料分类 纳米材料分类: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 1 零维:在空间三维尺度上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 2 一维: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 二维: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 1.3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基本单元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薄膜、纳米结构。

纳米压痕力学模式总结(中文)

::: Application Report 先进表面力学测试 安东帕压痕模式总结 介绍 仪器化压痕技术在当今学术和工业研究以及质量控 制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通常被称 为纳米压痕,因为压痕深度通常比传统的维氏或洛氏硬 度测量要小得多。仪器化压痕技术通过施加载荷和测量 压痕深度来测量多种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由于包括 分析在内的测量是自动化的,许多测量可以在不需要操 作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和分析。鉴于安东帕纳米压 痕系统及其软件的多功能性,可以在特定材料上应用各 种加载方式以揭示特殊材料特性。例如,可以用循环加 载探测具有分级特性或表面涂层的材料,以测量它们的 硬度梯度; 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材料如聚合物可以以恒定 的应变速率模式或以各种压痕速率压痕以获得它们的动 态响应。可以在位移控制模式中有效地实现一些与压痕 相关的实验,例如微柱压缩,以观察滑移现象。 本应用报告总结了安东帕压痕软件中包含的各种方法。 详细描述了每种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档的目 的是指导纳米压痕器的用户选择最佳的测试方法。 1. 标准压痕模式 标准压痕是最常见的压痕类型,用于简单有效的硬度 和弹性模量测量。 它在ISO 14577标准中定义。用户只需 输入最大压痕载荷和保载时间。载荷曲线如图.1a 所示, 载荷位移曲线如图.1b 所示。 图1-a )标准压痕载荷曲线, b )得到的载荷 - 位移压痕曲线。 1.1. 高级压痕模式(单载荷压痕) 高级压痕模式是一种仪器化压痕技术,允许执行一 次压痕测量,用户可以独立定义加载和卸载速率。由于 这种模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加载类型,从而加快总测试 时间或分析不同材料对不同加载速率的响应。此模式可 用于大多数常规压痕测试应用。 安东帕仪器压痕(纳米压痕)测试仪提供三种主要类型 的载荷加载: ? 线性加载 ? 二次方加载, ? 恒定应变率加载。 基于线性或恒定应变率加载类型的试验程序可以是力控 制器或位移控制。 1.2. 具有不同加载速率的线性加载 这种加载式的高级压痕模式可用于大多数常规压痕 测试应用。加载速率的增加会缩短测试时间,尤其是在 运行大型矩阵时。它也可用于聚合物模拟阶跃载荷(载 荷快速增加),并研究随后保载期间的蠕变或应力弛 豫。 压头的加载遵循以下公式:f =k×t (图2),其中k 是加载 速率,单位为m n/min 。假设硬度恒定,深度遵循平方根 演变与时间(f ~√h )的关系。 图 2 –线性加载实例 。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报告 课程名称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电气1241 姓名张伟 学号32 电气与信息学院 和谐勤奋求是创新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及测试与表征。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和表征方法,可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测试技术;表征方法;纳米材料 引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而要探讨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其在原子尺度和纳米尺度上进行表征。其重要的微观特征包括:晶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形貌、晶界及相界面的本质和形貌、晶体的完整性和晶间缺陷的性质、跨晶粒和跨晶界的成分分布、微晶及晶界中杂质的剖析等。如果是层状纳米结构,则要表征的重要特征还有:界面的厚度和凝聚力、跨面的成分分布、缺陷的性质等。总之,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的研究,可为解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纳米材料尺度的测量包括: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状况以及物相和晶体结构的测量;纳米线、纳米管的直径、长度以及端面结构的测量和纳米薄膜厚度、纳米尺度的多层膜的层厚度的测量等。适合纳米材料尺度测量与性能表征的仪器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扫描探测显微镜Χ光衍射仪和激光粒径仪等。 紫外和可见光谱是纳米材料谱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监测胶体纳米微粒形成过程;发射光谱主要用于对纳米半导体发光性质的表征,荧光光谱则主要用来对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质进行表征。红外和喇曼光谱的强度分别依赖于振动分子的偶极矩变化和极化率的变化,因而,可用于揭示纳米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和相界等方面的信息。纳米材料中的晶界结构比较复杂,与材料的成分、键合类型、制备方法、成型条件以及热处理过程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喇曼频移与物质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能级有关,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喇曼频移。喇曼频率特征可提供有价值的结构信息,利用喇曼光谱可以对纳米材料进行分子结构、键态特征分析和定性鉴定等。喇曼光谱具有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方便快速等优点,是研究纳米材料,特别是低维纳米材料的首选方法。 目前对纳米微观结构的分析表征手段主要有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它包括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在纳米级至原子级水平上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及与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用STM不仅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或电子结构,还可以观察表面存在的原子台阶、平台、坑、丘等结构缺陷。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用来观察位错、孪晶、晶界、位错网络等缺陷,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氧缺位的分布、原子的配位情况、运动过程以及电子密度的变化;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未成键电子数、悬挂键的类型、数量以及键的结构特征等。 测试技术的发展 纳米测试技术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纳米测量技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二是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使它们能适应纳米测量的需要;三是多种不同的纳米测量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使之能适应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需要。纳米测试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如何将测试技术与控制技术相融合,将探测、定位、测量、控制、信号处理等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出实用新型的纳米测量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纳米制备技术的进步,将需要更新的测试技术和手段来表征、评价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和团聚

微纳米多尺度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微纳米多尺度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3T16:34:48.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王端 [导读] 摘要:本实验采用微米尺度的矿粉、粉煤灰、硅灰与纳米尺度的纳米二氧化硅协同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中铁十四局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实验采用微米尺度的矿粉、粉煤灰、硅灰与纳米尺度的纳米二氧化硅协同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坍落度分析了微纳粉体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而影响强度。通过孔隙率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分析了微纳粉体对混凝土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解释了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提高的机理。 关键词:微纳粉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 引言 水泥混凝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人造复合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堤坝、市政工程、海工工程、核电工程以及国防工程等诸多领域[1, 2]。混凝土能够得到认可和普及主要得益于其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从古代的白灰、黏土拌和秸秆到现在的水泥、砂石配合钢筋,其原材料主要以廉价易得的无机材料为主。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混凝土强度从最初的十几兆帕提高到了几百兆帕。不仅能够承受几百米高的摩天大楼,还能支撑大跨度的桥梁和恶劣环境的大坝等。这主要归功于混凝土微观结构的改善。影响微观结构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胶凝材料体系来实现微观结构密实化。 随着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矿粉、粉煤灰、硅灰等具有火山灰活性的辅助胶凝材料被普遍应用于混凝土中。矿粉是炼铁产业的副产物,属于冶炼业的工业垃圾。但其中包含的钙、硅、铝等氧化物具有反应活性,应用到混凝土中能明显改善其工作性和后期强度,对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主要归功于矿粉的微集料作用和对微结构的改善[3-6]。粉煤灰是火力发电产生的工业垃圾,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但它的主要成分包含活性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具有反应活性。而且其球形颗粒形状具有“滚珠效应”,能很好的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与和易性[7]。将粉煤灰应用于混凝土,不仅减低了生成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8, 9]。但粉煤灰的惰性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因此需要其他材料的辅助改善。硅灰能较好的弥补矿粉、粉煤灰早期强度低的缺点。因为它的颗粒较小,活性较高,反应速度较快,因此也被当作辅助胶凝材料用于混凝土中[10, 11]。矿物掺合料的使用较好的改善了硬化混凝土的微结构,填充了孔隙。但它们的粒径在微米级,对于毛细孔的改善作用很小。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为混凝土微结构的改善提供了新契机。 本实验采用微米级的矿物掺合料和纳米级的纳米二氧化硅协同作用,研究微纳米尺度的混凝土微结构改善作用对其力学性能的提高。通过孔隙率的分析和显微照片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协同改性的作用机理。为高强高耐久的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实验 1.1 原材料 本实验采用市售的东岳水泥,型号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比表面积为315m2/kg,平均粒径为14.29μm。粉煤灰、矿粉、硅灰均由浙江合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提供。其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640m2/kg,平均粒径为3.79μm;矿粉的比表面积为480m2/kg,平均粒径为 12.15μm;硅灰的比表面积为28300m2/kg,平均粒径为2.96μm,主要以非晶态SiO2为主,含量在97%以上。纳米二氧化硅是购自上海阿拉丁实业公司的亲水300型气相二氧化硅,纯度大于99.8%,颗粒尺寸在4-70nm之间,如图1所示。水泥、粉煤灰、矿粉和硅灰的化学成分见表1。图2~图5分别表示了这4种材料的激光粒度分布。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21世纪,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 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 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 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 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 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 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 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 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 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 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 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 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 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纳米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技术

纳米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技术 作者:马翔(08级理学院材料化学系学生081132班) 摘要 虽然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涉足纳米技术这个领域的工作,但还有很多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刘一纳米材料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如何分析和表征纳米材料,如何获得纳米材料的一此特征信息。该文对纳米材料的一此常用分析和表征技术做了概括。主要从纳米材料的成分分析、形貌分析、粒度分析、结构分析以及表面界面分析等几个方而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纳米材料;表征;测试技术 1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包括: 1化学成分; 2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状况以及物相和晶体结构; 3纳米粒子的表面分析。 1. 1化学成分表征 化学成分是决定纳米粒子及其制品性能的最基本因素。常用的仪器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成分的特征谱线,如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可对纳米材料的整体及微区的化学组成进行测定。而且还可以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配合,使之既能利用探测从样品上发出的特征X 射线来进行元素分析,又可以利用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信号等观察样品的形貌图像。即可以根据扫描图像边观察边分析成分,把样品的形貌和所对应微区的成分有机的联系起来,进一步揭示图像的本质。此外,还可以采用原子l发射光谱AES、原子吸收光谱AAS对纳米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可分析纳米材料的表一面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形貌、表面微细结构状态及表面能态分布等。 1.2纳米徽粒的衰面分析 (1)扫描探针显徽技术SPM 扫描探针显徽技术SPM以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 ,原子力显徽镜AFM、扫描力显微镜SFM 、弹道电子发射显徽镜BEEM、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等新型系列扫描探针显徽镜为主要实验技术,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在纳米级乃至原子级的水平 上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及与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 (2)谱分析法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资料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资料-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纳米技术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纳米技术 英文名称:nanotechnology 定义:能操作细小到0.1~100nm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机械学等。 基本概况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0.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 利用纳米技术将氙原子排成IBM 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这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压痕技术

纳米压痕技术(英:Nanoindentation),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英: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硬度(Hardness)、断裂韧性(Frac ture Toughness)、应变硬化效应(Strain Hardening Effect)、粘弹性 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晶体管,本名是半导体三极管,是内部含有两个PN结,外部通常为三个引出电极的半导体器件。它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 能隙(Bandgap energy gap)或译作能带隙,在固态物理学中泛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的价带(valenc e band)(价带[1](valenc 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绝对零度下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但若该电子受 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 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顶端至传导带(传导带(conduction band)系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材料中,一个电子所具有能量的范围。这个能量的范围高于价带(valence band),而所有在传导带中的电子均可经由外在的电场加速而形成电流)(conduction band)底端的能量差距, 对一个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 onduc tor)而言,其导电性与能隙的大小有关,只有获得足够能量的电子才能从价带被激发,跨过能隙并跃迁至传导带。利用费米-狄拉克统计(Fermi-Dirac Statistics)可以得到电子占据某个能阶(energy state)E0的机率。又假设E0 > > EF,EF是所谓的费米能阶(Fermi level),电子占据E0的机率可以利用波兹曼近似简化为: 半导体:不含杂质且无晶格缺陷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在极低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成为导带,价带中缺少一个电子后形成 半导体一个带正电的空位,称为空穴。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合称电子- 空穴对,均能自由移动,即载流子,它们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运动而形成宏观电流,分别称为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这种由于电子-空穴对的产生而形成的混合型导电称为本征导电。导带中的电子会落入空穴,电子-空穴对消失,称为复合。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变成电磁辐射(发光)

微纳米尺度的力学行为

微纳米尺度的力学行为 杨卫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本文展述微纳米尺度力学行为的若干新进展:(1)微纳米尺度的断裂行为)侧重于从离散位错区到无位错区再到原子运动混沌区的纳观断裂力学描述;(2)微纳米尺度的塑性行为)探讨位错机制被抑制后的塑性变形机制;(3)纳米晶体中的扩散)以不均匀晶界和三晶交网络的扩散为主导;(4)微纳米尺度的接触与摩擦)讨论由于接触区域小而引起的反常行为;(5)微纳米尺度的碰撞)介绍新发现的超音速激波的机理;(6)跨层次算法2从原子/连续介质的可透越区模型到握手区连结的物质点/分子动力学方法。 关键词:微纳米尺度力学断裂塑性扩散摩擦跨层次纳米晶体 The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 of Micro2nanoscale YANG Wei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微纳米尺度力学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确立的5个力学发展新方向之一,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本文仅讨论与著者10年来的科研工作有密切关系的6个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 1微纳米尺度的断裂行为 微纳米尺度的断裂行为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1,2]。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由外至内,裂纹尖端由下述嵌套区域所包围:(1)弹性区、(2)连续介质经典塑性区、(3)基于几何必需位错的应变梯度区、(4)离散位错区、(5)无位错弹性区、(6)裂尖原子运动混沌区。前三个外层区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范畴。我们近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后三个内层区域。 在离散位错区,我们利用位错堆积模型论证了受约束金属薄层的断裂韧性随层厚的下降[1],建立并提出了由裂纹DFZ前位错反塞积所驱动的准解理断裂理论[3]。该理论解释了裂纹钝化后再出现脆性解理断裂的有趣现象,定量地表达了由于裂纹钝化时位错发射而造成的应力双峰分布,导致在裂纹前方的纳米裂纹形核并随之与主裂纹汇合的机制。利用纳米云纹法,我们得到了单晶硅从离散位错区到无位错区的纳观变形场,见图1[4]。由此可获得直至离裂尖4nm的应变场,比以往的裂尖位移量测结果细化了约2个量级。结果表明线弹性断裂力学K场可适用于裂纹尖端几个纳米的尺度解。对裂尖原子运动混沌区,通过探讨原子振动混沌模式在裂纹顶端随应力强度因子历史的时间演化和空间传播特征而发现:在准静态解理断裂前会发生原子混沌运动的前兆,该混沌过程所需的K场激发值仅为准静态下理论断裂韧性值的一半;位错的发射也具有混沌特征,位错在时空位置上飘忽不定的概率分布造成位错云,裂尖位错发生混沌所需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亦仅为准静态理论值的一半。材料韧脆转变决定于解理与位错发射两种混沌模式在时间演化和空间传播的竞争。

CGMD运算方法在纳米压痕上的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2019年第1期 C G M D运算方法在纳米压痕上的应用" 傅仕红 (浙江师范大学先进材料成形技术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19) 摘要:分子动力学是用来描述原子尺度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如果尺度上升到巨宽尺度,分子 动力学所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庞大,其运算时间也需要很长。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将C G M D运算方法运 用到纳米压痕上,并将得到的结果与分子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 G M D与分子动力学这2种运算方 法在纳米压痕的变形机制与物理行为是很接近的,但由C G M D模拟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所估算的薄膜 基板材料性质略高于分子动力学的模拟结果。 关键词:C G M D;分子动力学;纳米压痕;变形机制;变换尺度;节点势能 中图分类号:〇55 文献标志码:B Application of CGMD Operation Method in Nanindentation F U Shihong (Lab for Advanced Material Processing,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19, China) Abstract:Coarse 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C G M D)i 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simulating atom scale action,but i f the scale increased to tremendous level,molecular dynamics need huge calculated amount,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 Aimed at that,C G M D method was taken,and applied i t into nanoindentation,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nam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operational method were similar in the aspect of i cs behavior of nanoindentation,but the properties of film placode materials estimated with C G M D load-displacement were a l i t t l 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Key words:C G M D,molecular dynamics,nanoindentation,deformation mechanism,transformation scale,node poten- t i a l energy 分子动力学(M D)是用来描述原子尺度行为的 一种重要的方法,但是如果尺度上升到巨宽尺度[1],分子动力学所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庞大,其运算时间 也需要很长。在系统中,想要模拟这个尺度的行为,对使用有限元分析法来说,由于网格划分小,必须经 过一系列的修正,所以不太适合;对分子动力学来 说,系统需求庞大,在定量分析上有很大的困难。 C G M D(C o a r s e Grained Molecular D y n a m i c s)是分 子动力学的一种延伸方法,利用该方法,通过截取一 团原子群的重要特征,能够达到用减少的节点数取 代多数原子做运算的目的。如果使用C G M D运算 方法来描述原子等级的现象,将会大大提高效率,甚 至可以达到有限元分析法的定量结果。 1纳米压痕弹性模数理论的建立 通过连续体力学,可以推导应力式1直接应用 在分子动力学上,除了必须对模型内的原子计算相 关的作用力外,还应考虑到模型内原子与映像空间 中假想粒子的相对作用力。在计算作用力时,需要 找到模型与映像空间内的粒子间相对距离的最小间 距,这个距离应为截断半径[2]的2倍(见图1)。 〇s* V? 21* < '!(r>) >e s d r> (1 )式中,a是区域内应力s是作用区域;N是区域内 粒子数F,是区域内的2个方向;V Z是区域内原 子体积,V z =4$?/3,仏是区域内原子半径,仏= 2r k1/(22r k2)。 66 图1截面示意图 纳米压痕分析仪器是目前科学研究领域中少数 可以用来分析纳米尺度下,测试工件表面及微小结 构机械性质的工具。在测量过程中,可得到压痕作 用力与压痕深度的关系图(见图2)[3],通过图2可 以进一步分析极薄薄膜的硬度、弹性系数与破坏韧 性等机械性质M。 《新技术新工艺》试验与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