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

试论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
试论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

试论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

一、青海省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青海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青海省的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就本民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农区、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普遍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群众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存方式仍未彻底改变,母语交际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在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当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由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受外界传媒的影响较大,社会主流文化对其个体侵入程度较深,因而对双语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

首先,藏语是藏族人民的生活语言,是母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要着力提高本民族素质,就要求我们在基层民族小学、民族中学当中加强藏语的教学,否则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奏效,提高全民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其次,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在青海省藏族在校小学生中,大约只有7%的学生在城市小学就读,另有13%的学生在县镇小学就读,而将近80%的学生在农牧区小学就读。从以上青海藏族小学生的分布状况来看,大约有90%以上的藏族小学生都生活在藏语环境中,他们从小接触的是藏语,使用的是藏语,熟悉的还是藏语,藏语是这些孩子的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最有效的思维工具。再次,藏语文是一种很成熟的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基本能记载人类口头发出的所有音节。藏族学生从语言的学习实际看,由于藏文和藏语是一致的,读出声音就能了解意思,不存在语言障碍,再加上藏文是拼音文字,易读、易记、易写,无论是高等教育或普及教育,在短期内均可见成效。因此,使用本民族语文在开发民族智力,提高民族素质和科学文化方面非常有效。从这两方面看,藏语不仅是青海省藏族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也是发展青海教育和本省经济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全国的92%,汉语是我国的国语,是国内各民族的共同交际语言。因此汉语是功能大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的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的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忽视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学是青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青海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19T16:19:22.87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作者:李林[导读] 【摘要】藏汉双语教学是以藏语为基础,通过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族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藏汉双语教学教学策略【摘要】藏汉双语教学是以藏语为基础,通过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族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藏汉双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86-01 一、藏汉双语教学模式 国家为保证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采用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逐步形成了"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的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学实验。[2]据了解,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同样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简称为"藏+汉"和"汉+藏"的教学模式,"藏+汉"类学校教师以藏语进行授课,并另加授一门汉语文,藏汉语文教材均使用西北五省协编的民用教材,内容与普通中小学的统编教材出入较大,其余课程属于统编教材的藏语翻译版本。"汉+藏"类学校教师以汉语授课,教学内容均与汉语类普通学校无异,除此加授一门藏语文。 二、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受到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否则将更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民族教育从无到有。已经完成它的初级使命,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民族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教师费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知难而进,才有可能实现一定的突破。最终获得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藏汉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藏汉双语教学,正确处理其他教法。 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的种类不同情况,为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见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是极其的重要的。我同时还认为,教师能根据班上学生了解和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要。如给聋哑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手语进行教学。如果对这样的学生,也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教师讲课时语言固然应通俗形象,明白透彻。但我们同时还认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沟通,学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某一种学生并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诸如概念或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 2.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D?D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3.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总之,为了全面教育好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藏汉双语教学法,否则,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种空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一样地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共同获取新知,也只有运用藏汉双语教学法来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克毛才让. 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新课程.上》.2015.12 [2]泽仁纳机. 浅谈藏汉双语教学.《中华少年》.2016.12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 的重要作用 新房春蕾小学王德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剧,应该加快彝汉双语教学的步伐,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双语教学的教材应该立足于彝族的传统文化,以彝族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事物为主体,吸引学生的题材为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彝汉双语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彝族地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而我们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实施双语教学。我作为双语学校的一名年轻成员,经历了三年双语活动的全过程后,对此也颇有感想。 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双语教学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就是以两种语言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学。由于彝语作为“民族语言”的特殊性,我校的双语教学是以汉语为第一语言,以彝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主要目的是借助学生“对彝语的理解来促进汉语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它不单纯于平时学生的语言交流,而是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单从语文教学来说吧,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要求我们教师找到适合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呢?我认为:(1)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使用能力。因为普通话口语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自然也就成为学校的教学重点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让少数民族同胞更好地 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此同时加强他们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普遍由于信息闭塞导致文化底子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以前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味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无形中将学生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能力。这里所说的口语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听得懂说得出,还要包括他们的用词谈吐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和汉语有巨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对于汉语口语能力的学习中一定会觉得难度很大。在口语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汉语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小学低龄阶段,首先要强调汉语拼音的学习,然后关注学生对汉语文字的认知和运用。最终要使学生做到发音准确,能读、会写、会用学过的汉字。(2).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大学双语教学的利弊 在本文中,概要介绍了双语教学在我国的现状,讨论了双语教学的利弊得失,并阐明了我们的观点。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大面积实施弊大于利,不宜过于夸大和推广。 关键词双语教学母语目的语言 一、双语教学现状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学单位很多,几乎各省市都有。其覆盖的范围和跨度也很大,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大学双语教学,探讨了其利弊得失,以及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广义上讲,凡是采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双语教学。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双语教学指得是用母语之外的目的语言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可分为下述几种: (一)简单的语言教学,以传授目的语言为目的,并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词汇式双语教学,以母语为本体传授专业知识,同时用两种语言阐明专业词汇 (三)混合式双语教学,部分内容用目的语言传授,部分内容用母语传授。比例介于10~80%之间 (四)纯粹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所有内容,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 第1种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在此仅对后三种情况加以阐述。目前高校中实行的双语教学以第2种和3种为主,而且通常是尝试性质的。第4种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大学提供,而且主要集中在MBA方面。 二、双语教学概述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需求、成本、教员和生源。 在高校教育中,除了MBA等少数领域外,在其他专业领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不旺盛,并不像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首先是受教一方的兴趣并不高,学生关注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掌握知识,而并不是很在意是否要用目的语言(英语)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学生们更在意的反倒是如何学好英语。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相去甚远。其次,教师们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除去观念上的原因和实际能力方面的原因,付出与得到的不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成本,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如果这些增加的成本全部由校方承担,没有几个学校能大面积承受得起,学生更是如此。不像MBA,对于大多数专业,双语教学的好处短期内不明显,长期更是渺茫,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潜在好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学校认为,在普通大学生中推广双语教学,是件只见投入,难见产出的措施。在普通大学生眼中,如果不增加费用,倒是可有可无,如果这类费用由学生承担,有多少学生能承担的起?据统计,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只有50%左右的能承担

浅谈蒙汉双语教学

浅谈蒙汉双语教学 摘要:双语是社会现象,是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的结果,同时在当代社会中,双语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双语或多语是指在多民族聚居的区域里有些人从小就习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交际。在蒙汉双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认知法的教学规则,重视对学生的双语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再学好汉语,成为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才。 关键词:蒙汉双语教学 经过5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符合自己语言文字实际的双语教育体制和适应各民族语言环境与教育条件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双语教学的科学方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汉双语文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设立了遍布民族地区的培养各民族双语人才的双语学校和双语班级,编辑出版了一批适用的双语教材和参考书,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双语人才。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以下5条基本经验。 一、加大双语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双语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人心 双语教学工作关系到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依靠各地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但是这项工作比较特殊,许多人很难认识到位,特别是对民族语文的认识更是模糊,经常听到的话是:“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学民族语文!”不可否认,说这话的人是出于好意,他们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落后而着急,希望少数民族尽快学好汉语和外语,尽快发展、繁荣、进步;只是他们忽略了少数民族及其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不知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儿童启蒙教育中汉语文无法替代的特点。如果领导有这样的认识,肯定不会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如果群众有这样的认识,肯定不会拥护双语教学工作。领导不重视,群众不拥护,双语教学工作自然举步维艰。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双语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双语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人心。大家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领导重视了,群众拥护了,双语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二、把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防止片面强调民族语或汉语的错误倾向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字、方言等各方面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又涉及人口分布、经济状态、知识水平、婚姻状况、民族关系、民族心理等非语言因素。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着眼于整个系统,顾及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不能顾此失彼。就语言本身而言,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大语系,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少语言还有方言差异,因而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遵循各自具体的语言特点,从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出发学习汉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忽视非语言因素来开展双语教学,同样也是费力不讨好。过去双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与未能从系统上权衡

藏汉双语教学必要性

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益西邓珠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论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汉双语教学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藏汉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通过描述藏区藏汉双语教学发展情况,透视出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状况,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并提出藏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语言文字的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交际的社会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以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实际为前提。 长期以来,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处境一直令人担忧,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始终没有根本改观。究其原因,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遵循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基本原则,人们还未清醒地认识到对藏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没有找到按学生的语言实际出发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办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论述之需要 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都应该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不同各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族主义者”。1“居民有权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教育,国家和各级自治机关应拨款创办这种学校,以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每个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的学校,以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每个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在各种会议上发言的权利;在一切地方的国家机关和社团中,本民族语言同国语平等使用”2。斯大林指出:“首先使初等教育成为不分民族的全国公民的义务教育,然后中等教育也如此……为此必须在全国建立稠密的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学校网,供给精通本民族语言的教师干部……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呢?这是因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才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必须帮助少数民族的广大民族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九九二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提

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大学双语教学管理规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有关加强英语教学的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研究,学校决定在现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学校决定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二、明确双语教学工作要求 自2004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新增若干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试点班,到2015年全校开办双语教学试点班的专业要达到10个以上。 非双语试点班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逐步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每个专业至少要有3门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高新技术领域的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类专业应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对双语教学的教改工作,自2005 级起,上述专业的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中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即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从2005级开始,全校所有专业取消专业英语课程。

三、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支持力度 1.学校在教研立项、教学优秀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授课教师。 2.专门设立双语教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试点班及双语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申请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纳入学校重点支持的教改教研项目。 3.提高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按双学位班计算;担任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师在计算课时补贴时系数取6 。 3.双语教学课程根据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计算工作量时改革教学手段系数k3的取值范围为0.6—1.2 。对于开设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双语课程,k3取值为0.6;对于全英文授课,并且学生全部采用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课程,k3取值为1.0;对于新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当年的工作量时,k3取值为1.0;学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取上限值1.2 。 4.学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原版优秀教材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英文讲义,经试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可由教务处支持立项作为教材正式出版。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计算工作量时每万个印刷符号按20小时计算。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对于世界各多民族国家而言,双语乃至多语言现象就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学与汉英双语教学有所区别,对少数民族而言,蒙汉双语教学是指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的蒙古族语言和汉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学。是指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与非母语相结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体制,是蒙古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三种主要“双语”教学模式。一是蒙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二是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语文;三是与汉族学生同班就读模式:在生源较少的蒙古族聚居区采用。 (二)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情况 近年来全区蒙古族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有明显提高,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小学生入学前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我区城镇聚居区一年级就开始学校自编教材上汉语文课,教材有蒙汉对照。二年级开始使用内蒙古自治区统编双语教材,汉语文阅读教材有蒙汉对照。从三年级开始双语生的汉语教材没有蒙汉对照,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个别难懂的字词或内容教师专门用蒙语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汉语课成绩较好,听、读、写都没有障碍,能够很好的掌握汉语文课的内容,也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可见,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已基本满足汉语课程及口语交际的需要。反映出我区现阶段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蒙古族小学双语生对学习双语的认识。由于蒙语是他们的母语,小学双语生对其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情感依恋。但由于我区经济发展与科技交流的需要,国家主流语汉语文字的普及与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的增长,双语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好汉语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环境是影响蒙汉双语生的又一个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语言环境、文化传统和经历均会影响其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在城镇聚居的蒙古族家长对汉语的普及有很高的认知。尽管居住在牧区的双语家长的,他们的汉语水平较上一辈有了明显提高。这对学汉语的蒙古族小学生打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现代科技发达电子设备繁多,多媒体手段的普及给小学双语生学习汉语创造了有一个途径。 第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蒙古族和汉族杂居并交流密切,所以内蒙地区大多数民族院校都会设立蒙汉双语班,为社会 提供多种语言交际的人才。开设的课程都是按照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用蒙古语教学还是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蒙汉双语班来说是专业基础课,能否学好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丰富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有的民族院校在给蒙汉双语班教学的时候只用汉语讲,有的只用蒙语讲。下面本人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情况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在双语班用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教学的原因和措施。 一、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史》用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一)双语班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薄弱 民族院校的双语班学生都是高中时期蒙语授课,一般不接触古代汉语及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高中汉语课程中《静夜思》《悯农》等最简单的古代诗歌只作为课外读文靠学生自主来完成,这种情况下给双语班学生只用汉语教学的话学生收获的较少,因为基础能力及理解能力的阻碍他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受折扣。本人在给05级双语班和07级双语,08级双语三班娜荷芽等 近九十名学生进行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教学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4%的学生因为汉语基础低,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而对中国古代文学失去了兴趣。28%的学生认为对课文中讲授的个别的难点难以理解,需要用蒙语或其他方式解释加以巩固和理解。1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繁琐,不够简明。9%的学生认为用汉语授课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由此可见81%的学生只用汉语是不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个别的较难理解的名词和内容可用蒙语解释或翻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双语班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另一目的是使学生的汉文阅读,理解,鉴赏水平和素养得到提高,用古典精华文学陶冶情操 选择用母语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学生来说易于接 受和掌握。但是汉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不适合培养蒙汉兼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初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蒙语教材比较欠缺,作品直译的更是少见,单单用蒙语教学的话很多的原文作品是触及不到的,不利于原文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双语班学生古代文学原文鉴赏水平的提高。 (三)双语班学生蒙语和汉语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语言水平层次不齐 纯牧区来的双语学生因语言环境缘故普遍汉语水平较低,蒙语掌握程度相当的熟练,所以对像《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样完全没有基础,难度较高的课程采用纯汉语教学时,汉语水平不高的牧区学生普遍感觉较吃力。学生用不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个别内容和名词等运用蒙语解释则符合了这些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来自外省的交换生大多数是一直用汉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或是汉族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所以用纯蒙古语的话有一小部分学生还会出现难理解现象。所以教学过程中汉语主讲的基础上中掺杂蒙语解释既照顾了汉语水平低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照顾了蒙语水平低的外省,城镇学生,利于层次不齐的学生学习汉语和蒙古语的需求,使之培养出既有驾驭蒙古语言文学的能力,也有运用汉语言的能力的高层人才的目标。 二、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史》用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一)正确处理好蒙古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汉语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汉语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过于书面的汉语讲解学科内容,平时课程外的辅导和实践课程中注意扩大学生汉语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内时间全部用汉语进行教学在我院双语班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对双语班学生来说宋词和元曲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只采用“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来解释的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合乐”两个关键词产生困惑,从而掌握和理解不好词这个体载。在用汉语讲解后再用蒙语简短的描述“ ”的话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而且还能加深印象。元曲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对双语班学生来说用一两节课来完全掌握杂剧和散曲的体制和特点是有难度的,教师在汉语讲解过程中可以用蒙语直译名词,如散曲小令叫“”套数叫“”如此一来学生对散曲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乌日罕 (赤峰学院 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门内容久远,作品语言古奥难懂,对蒙汉双语班学生来说是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掌握有关知识,以此提高鉴赏古代文学的素养,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史用蒙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教学两方面进行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199-02 199--

关于藏汉双语教学的若干设想与探究

关于藏汉双语教学的若干设想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04-02T16:55:37.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作者:罗让旦真[导读] 对于藏语文教学来说,只有做到藏汉双语同步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藏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摘要:对于藏语文教学来说,只有做到藏汉双语同步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藏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藏区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族教育,藏族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汉双语教育。所以发展藏汉双语教育不仅要客观、认真、科学地分析和总结经验,还要改进不足,更要从藏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使之不断完善。本文结合藏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当前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相关设想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语文;双语教学;问题;对策;教学效率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提出,藏汉双语教育得到了发展壮大。就目前来说,藏区双语教学步入合理、规范、科学化轨道,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基本形成了具有藏区特色的教育格局。同时,双语教学的发展也为藏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藏区双语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难题。比如:教材的编排、师资力量、教育观念与认识等的制约,使得藏汉双语教育一度发展艰难。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藏语文教师,在本文中结合教学实践,简要叙述了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当前藏语文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1.1藏语文教材存在的不足 藏语文教材的优点集中体现在严谨的知识体系架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注重基本技能培养并且高度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几点上。现行藏语文教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藏语文教材已经颇为不适应现阶段藏区语文教学,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教材内容归于老旧,知识体系更新不足,同时与现阶段的藏区学生生活也很难产生关联性;其次,现行藏语文教材多以汉族文化为主,其设计理念偏重于“理论化”,许多藏区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改变;最后,是释义质量不统一,由于汉语言与臧语言之间的差异,造成了许多理论、术语上难以得到统一。 1.2双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提高双语师资整体素质,完善和健全双语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双语教学的师资薄弱,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藏文师资的专业不齐全。最突出的问题是,基本没有史、地、政、生学科专业的藏文师资。二是双语教师虽经过专门的母语学校培养,但他们对其他学科课程的知识体系掌握不够,从而影响课程的实施。三是双语教师语言理论知识薄弱,进行双语教学时,藏汉双语翻译存在较多的语病,无法有效实现母语与汉语的相互转换。四是双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不强。 1.3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很浅薄 就目前的藏汉双语教育来说,一些社会人士和部分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很浅薄,盲目地认为,要就业,就要学汉文。至于自己的孩子用汉文能否学到相应的学科知识、能否考上大学、将来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缺乏深刻地思考。这种社会现象对我们的双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一线教师认为:藏区教育受老百姓学习汉文好的片面思想影响,不从学生语言发展角度考虑,不懂得认知规律,更不懂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学校也不向家长解释,而是跟着家长的要求左右摇摆,所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稳步发展。 2.藏汉双语教学对策与设想 2.1正确认识藏汉双语教育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双语现象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藏族教育如果完全实行封闭的本民族母语的单语制教学,就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大发展,很难适应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藏族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并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工作,而且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引起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藏族教育努力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培养千千万万个藏汉兼通乃至精通,还懂外语的“三语兼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双语人才,从而提高藏族的整体素质。 2.2注重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和开放性 臧语言作为一种生活语言,它同时存在着自身的语言特点、语言涵养,并且形成了一种区分于其他文化的藏区文化。对藏区人们来说,其生活意义是汉语文化无法取代的。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藏汉双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材的处理上要重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应该将藏语文教材紧密的与藏区现代化生活联系到一起,突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挖掘藏族文化的特色,根据藏区学生的学习需要来选择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备课、授课和和评价。 2.3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力量的优化 经济为教育事业提供支持,教育事业稳步前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人才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藏汉双语教学必须要得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支持。首先必须改进教学的硬件设备,发达地区的教学中需要的,民族地区同样也要具备。其次是要在教师队伍上给予支持,藏文教师应受到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可以给予民族地区的藏文教师足够的经济支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于教育事业。而且要定期给予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多让他们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师多多交流,可以设置一些教学上的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改进。 2.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藏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各自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和培养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时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另外,教师要学习和宣传贯彻教育部国家民委的有关民族教育的文件。通过深入的学习,要真正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藏民族教育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发表时间:2011-10-09T08:28:08.3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陈智友 [导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 ◎陈智友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民族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G52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72-01 摘要: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当前彝汉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彝语;汉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除汉字外,有29个少数民族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如何让那些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接受汉语文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重点,因为,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是一种语言教学现象,其实这种双语言形式不仅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度和质量。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它与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等诸学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概况 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情况来看,双语教育是正式开始于1978 年秋季,1984年发展成为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边远山区彝族聚居的地方,对多数不懂汉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彝语文为主要语文教学,另再单独开设一门汉语文课;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对平坝和城镇多数不懂彝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汉语文为主的语文教学,另开设一门彝语文课。 四川省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双语教育工作的发展,先后两次下达文件,对双语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彝藏族地区要有步骤地实行‘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民族语文课’,‘各科用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课’两种体制并举的方针”。四川省教委、省民委《关于彝藏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肯定了“实行两种体制并行的双语教学工作方针是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平等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符合我省彝藏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环境的实际,有利于授课用语与学生语言基础的衔接,消除妨碍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语言障碍,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笔者长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彝汉双语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在全体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双语教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地区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稳步上升。十多年来双语教育的成效充分证明它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最好途径。但是,双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阻力,主要是部分干部、群众及学生家长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甚至在认识有偏见或误区,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无用论。在部分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用处不大,不能解决招工、招干、升学、就业提职晋级等问题,因而不愿子女接受双语学习,对双语教学持观望态度,不积极支持。 2.多余论。在部分汉族以及部分懂汉语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只需要掌握汉语文就行了,因为汉语文是全国通用的语文,并说多年来都用汉语文教学也过去了,而今花很大的力气开设民族语文课,简直是多余的事。 3.过渡论。在教育界,一些同志对双语教育的目怕不明确,他们中有的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的目的是学习汉语文”、“民族语文只是一种过渡,是辅助汉语文学习的工具”,有的甚至认为“反正语言最终要走向融合,不如就直接学习汉语文”等等。因此,对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积极。 对以上几种错误认识,应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弄清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意义,从而积极参加并支持这项工作。否则,对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量少质弱而不稳定。 一个学校是否有一支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目前民族中小学以及民族院校尚存在双语师资量少质弱不稳定的情况。从教师数量上看,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负担太重, 一人要讲几门课或要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从师资质量上看,业务水平完全合格达标的很少,精通双语,懂现代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的不多。另一方面,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甚满意致使教师工作激情不高,甚至想调离教师岗位,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二)缺乏配套的双语教材和参考读物。 多年来,民族地区从小学到中学均使用汉语文进行日常教学,教材也是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学制和教学计划也与全国汉族地区一样。由于生活和生长环境的限制,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儿童大多不懂汉语,一进校就学汉语文,教学使用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实际脱节,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达不到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虽然后来有些高校的组织编写了一些教材,但由于双语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不断变化、教材需求量的增加,到目前为止,双语教材仍存在一些觅待解决的问题。 (三)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民族教育起步晚,基础差,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走双语教育这条必由之路。而双语教育的发展除解决好双语师资、教材外, 还要解决好校舍、教室、教学设备、宿舍等一系列硬件问题。过去国家已采取很多措施,多方设法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但因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民族教育基础差,在全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族教育经费缺乏就更加突出。一些偏僻边远的学校校舍狭窄、陈旧、桌凳不足、缺乏必要的设备。教材不能课前到手,教师无办公室、宿舍,学生家庭居住分散,教学时间无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实验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