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湖导游词

武汉地接讲解---东湖听涛导游词资料

东湖导游词

1 武汉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这里是武汉人民的免费后花园,也是建立于解放后的和毗邻的湖北省博同样年轻的景区,不过五六十年历史。很明显,尽管众多导游喜欢把它和西湖在面积上作比较,也无非是提供给游客一个形象的概念。历史文化不足是东湖开发的软肋。巧的是,毛爷爷生前经常来武汉小住,入住多次的东湖梅岭又恰巧在东湖景区附近,武汉作为中部工业重地在当时也是一方重地,对比这些年的变化还可以拓展武汉市情的讲解,最有利的是,当前的旅游者多集中在40-60这个年龄段,对他的事迹能耳熟能详,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窃以为,东湖在毛爷爷身上做文章比把注意力集中在屈原老哥身上,更具有时代意义---除非武汉市政府不思进取,定要做啃老族。

2 景点操作:车上讲解,景点自由活动。需要也可以拓展下毛泽东的故事,如果客人不坐车,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话,就告诉客人不要过荷风桥,到湖边走走就回来,门口集合。师傅一般会把车停在门口或者是边上的巷子里。厕所在右手方向,3分钟就到。

怎么才能把电瓶车推出去呢?要强调东湖的大,为了避免游客要求导游长时间讲解,还要把东湖是个当地人游乐的公园的性质说清楚,免得他们又提要求。另外,多提毛主席就可以顺带把东湖宾馆加进去,客人听说这只是个公园,却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而毛主席的住所就在边上,为了节省时间,就会选择乘坐电瓶车。有时候说得多反而不好,有推自费的嫌疑,会让人以为自己好处很多的样子,那就轻描淡写的说湖很大,想看全不可能,唯有坐车才能游览全景又省时间。碰上抠门的客人非要走走,那就去他的吧,让他们自己逛。

3 常规讲解:

讲解思路:

东湖成因—黄鹂湾—水杉—荷风桥-行吟阁—水天一色—长天楼—鲁迅广场(一般只到荷风桥就返回,后面坐电瓶车时可以讲)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以下这段是一篇常备资料,以防游客随口提问的,后面的毛爷爷在湖北的事迹才是重点)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82年)

首批4A级风景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中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地

东湖樱花园—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

东湖梅园—全国四大梅园之一

东湖的成因:东湖是最年轻的自然湖泊之一,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了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形高堤,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在明清时期,每到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即凹地上游的外来水无法外泄,于是在洼地内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黄鹂湾:这个名字来自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和杜甫的诗境。

湖边水杉:三百万年前就已经繁荣生长于地球的北半球,但是她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了。在1945年我国森林工作者在湖北利川发现她的存在,为了纪念这一古老物种的发现,武汉将其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过荷风桥,行吟阁: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它是为了纪念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而建的,行吟阁是钢筋水泥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及生平事迹,还展示他的一些作品,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大家现在可以进去自由参观一下。

水天一色: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是主要以长天楼中心的景区,首先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也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出名,最名贵的当属武昌鱼,别看这小小的一条鱼,它身上的典故还是真不少,三国时就有“宁饮建业水,不

食武昌鱼”的故事,解放后,毛主席来武汉视察,大都是住在东湖风景区内的,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长天楼:建于1956年,是砖木水泥结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曾多次在这里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顷,就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慨。

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饰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有令人油然而生的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区的北面,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之合。

诗作:“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鸟,如何不作钱塘景,要在江城作画图。”这是南宋诗人说友的《游武昌东湖》一诗,它向游人展示的是东湖800年前的风景。

4 拓展讲解: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了整整6倍。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东湖是属于冲积淤积湖,所以最深的地方只有不到6

米深,这里有很多大鱼,大多数都是人工放养的。武汉,作为中国十三个大型城市之一,这里所有的事物都有一种大武汉的气概,就像我们面前的东湖。大家说“水光涟漪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们把千年的赞誉送给了美丽的西湖,却很少有人记得武汉的东湖,除了一个人----毛主席(讲主席在东湖的事迹)

东湖湖光山色,湖岸蜿蜒曲折, 有岛渚星罗,34座葱郁的山峰紧紧环绕着东湖主席看到这里的美景就什么愁心事都没了,最主要的是武汉呢离北京不是很远,有京广铁路线连着,做一晚上火车就可以到,又是个大城市,所以主席他老人家生前喜欢来,来了就要住下,短的三五天,长的一住就是小半年。从53年到74年,主席先后来过东湖26次,这里的梅岭一号也成为主席解放后住过的除了中南海之外时间最长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当年主席使用过的东西,梅岭二号现在还对外开放参观,就在这听涛景区的边上,几分钟的路就能到,错过了这样一个和毛主席亲密接触的机会实在可惜。

1 毛主席与梅岭

1961年是我们国家困难时期,12月份(冬天),主席看了陆游的诗后心中有感慨,作了首诗,就是有名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赏梅的地方就是在这听涛的小梅岭,还有就是隔壁的东湖宾馆之中300米远的露天剧

场。63年梅花开的艳,主席还照了张照片,很高兴,这照片现在还保存着。

1毛泽东与东湖:

(加东湖宾馆时可以用,一定要讲的声情并茂,能达到催人泪下最好。有次去东湖宾馆遇到一个老讲解员,讲起这些事迹头头是道,其中还掺杂个人的一些经历和客人熟悉的历史,谈笑风生,纵横肆意。所以讲解不一定是简单的背景汇报,数据是死的,人家第一次来也根本记不住,说过一听就完了。能打动人的应该是掺杂了自我感情和别个知道的故事穿起来的一条线,就像是评书和时评一样的东西。)

53年2月16号,主席坐火车到达武汉,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是李先念同志、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是王任重同志,他们一起到汉口火车站迎接主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到湖北视察工作。一下火车,毛泽东同志就问“先念同志,任重同志,今天你们安排我住在哪个位置啊?大家说说笑笑就坐车前往东湖边上的客舍梅岭一号。这里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仿佛世外桃源一样,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从此毛主席就始终惦记着东湖,每年都要到东湖来住上一段时间,短则十天半月,最长的近半年,东湖的梅岭一号也成为有着许多故事的神秘地方。

转眼过了十三年,56年5月31日,毛泽东同志由长沙抵武汉,乘船视察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并饶有兴趣地畅游了长江。当时就是在大桥的桥墩处下的水,这是毛主席首次畅游长江,游了大概有15公里。游完后,他非常高兴,就回到东湖小憩用中餐。在东湖的听涛酒家,特级厨师杨纯清为主席精心烹制了四菜一汤:清蒸武昌鱼、烧鱼块、回锅猪肉、炒青菜、榨菜肉丝汤。主席喜欢喝茅台,喝了一小杯茅台酒后,就把武昌鱼都吃光了。望着浩瀚的东湖,趁着酒兴吟出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并即兴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主席连连夸奖杨师傅的武昌鱼做得好,并说武昌鱼还有不少典故:岑参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马祖常有“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他还对杨师傅说:“不吃你的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从此,东湖的听涛酒家就有了一道名菜——清蒸武昌鱼,这句诗句也就这样被我们所熟悉了。

原诗: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58年,主席从3月至12月多次来武汉,就在这东湖边上分别接见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雅罗谢维奇,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基伏·斯托伊卡等外国政要,并以新中国主席的名义复电苏丹,决定我国同苏丹建交。9月12日,在东湖边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内,接见了武汉大学、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水利学院(武大前身)、中南民族学院四所院校的13000多名师生员工。

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主席也是在东湖的梅岭一号会见的,他们还在一起共进了晚餐。在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全面封锁的情况下,这些会见有利于促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了解,为日后建交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除了接见外国政要,主席也在东湖冷静的思考国内的局势,下发了不少重要的文件。主席是一个很警觉的人,发现自己和我党有了错误就赶紧改正。59年搞共产大跃进?全国挂起共产风,毛主席在梅岭一号给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写党内通讯,写道:过去几个月中因为某些措施失当,吹共产风,一平二调三收款,暂时脱离了群众,党的干部“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主席关心政策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60年,毛主席第十一次到武汉东湖的时候,召集王任重、王延春和部分地委书记座谈人民公社问题。在会上各地一把手都汇报工作啊,主席同志把大家反映的情况归纳了一下,就说“你们啊,这是高指标、浮夸风,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生产上的瞎指挥风,这“三风”不可长啊,必须认真解决。主席很在意湖北的经济发展。69年,主席10月份来武汉,一直住到第二年的4月才离开,这期间他还强调要开发江汉油田和兴建葛洲坝工程。他生前一直牵挂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他觉得大坝修好了是个了不起的世纪工程,总是问专家到底能不能修?主席很关心。

主席最后一次到武汉东湖是1974年8月,至此,21年间,毛泽东同志前后26次,共近400天生活和工作在东湖边。不少60、70年代在梅岭一号工作的服务人员现在还能清晰地回忆当时毛主席在东湖生活、工作以及关心工作人员的故事和片段,主席俭朴的生活,严谨、勤奋、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毛泽东与三峡大坝

1958年是不平常的。这一年,是毛泽东外出视察最多的一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中南海办公。主席有过这样一个心愿:骑一头毛驴,邀上几位地质、地理和历史学家,从花园口到通天河,走遍黄河,再沿长江顺流而下,用3年时间走遍全国。但他这个心愿没有实现。

1958年1月17日,南宁会议临近尾声,下榻明园的毛泽东的情绪仍在亢奋之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自己两年前横渡长江后在《水调歌头》中描绘的宏伟蓝图能实现吗?在三峡筑坝,解决长江防洪及水力发电问题可不是什么小事。毛泽东考虑着,就自己内心来说,是希望三峡工程尽快实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负责人林一山主张要搞,但据薄一波说,此事还有反对派,水电部的李锐就不同意,所以主席就觉得应该把他们两个聚在一起来讨论下这个事可行不可行。二月份的时候,主席要坐船从武汉去南京,就见到了林一山,他指着地图就问“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哩?”主席原来是想从西北高原调水,林一山摇头。“引汉水行不行?”主席又问。随后就指示林一山立即组织查勘,一有资料就汇报上来。

后来又有一次汇报工作,提到了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的灾害呢?主席问林一山。林一山展开了《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指着图上大大小小计划中的水库,汇报长江防洪设想,说要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很多的梯级水库拦洪蓄水,综合利用,才能解除水害。

汇报完了,毛泽东左手插在腰间,沉吟片刻,右手提笔在图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圈,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修这许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呢?”

林一山答说当然抵不上。

主席就问啦:“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林一山很兴奋:“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不敢想。”

再到后来,水电部的李锐跟主席汇报,说大坝不能建,建好的话要有100多万的移民,现在经济发展还到不了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三峡大坝库容太大,可是200年就能淤死,一点外国人想搞破坏那就是悬在华中地区几千万人民头上的好几颗原子弹,危险也大。主席考

虑了很久,没有下定决心,最后这个事就搁置了下来。老人家一直想亲眼看看“高峡出平湖”的景色,临终前还念念不忘。

所以后来老人家在会议结束时候就落笔加写了一句话,把自己在南宁会议时的意见更加明确化了。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决定虽未作出,但准备工作可以说是一直在进行之中的。

这一准备,就是34年过去了,三峡问题重登中国历史舞台。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把三峡工程列为十年规划重点工程,挑选适当时机动工兴建。2006年5月20日,世界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老人家终于可以长眠了。

4毛泽东武汉游泳:

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毛泽东共畅游长江17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便是他第一次游长江时写下的名句。

1966年,毛主席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他还要再游一次长江。考虑到安全原因,中央和湖北省委再三劝阻,地方领导也怕出事,因为平常主席感冒拉肚子腿抽筋等等看着没什么但都是大事,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任。然而对于一向天马行空像个诗人一样的的主席来说,他兴致所至心血来潮谁的话都不听,其实啊,主席心里还有个疙瘩。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开始,老人家想通过游泳,通过横渡长江让他的对手们看看“我是不行了吗”,告诉全国的老百姓“我的魅力依旧”。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游长江,7月16日这天天气很好,是个大晴天。在一群游泳高手的保护下,毛主席顺流而下,在不大的风浪中畅游长江。

这次游长江留下许多好照片,但传播最广的、家喻户晓的一张,大家一定有印象,就是他在快艇上的这一张。当时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主席在武汉向大家挥手致意。

那有的朋友不理解,说既然是反映主席畅游长江,怎么不选一张水中游泳时的照片作为代表作广泛传播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游泳时只能从高处向低处拍,而这样的拍摄角度基本没有办法获得主席伟岸的形象,反而越看越别扭。领导要有领导姿态,肯定要挥手撒,这就等于告诉别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你要是在水里挥手,虚假做作不说,还容易给人以“救命”的错觉。所以最后就选了游艇上的这张。这幅照片是由当时主席身边的专业摄影师钱嗣杰拍的。后来离休在家的钱老回忆起当时拍这幅照片时的情景时,就说:“1966年7月16日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毛主席一行人到了武汉长江大桥附近的江面上,主席从快艇上的梯子下到江里,只穿了游泳裤,也不戴游泳帽。游了一小时零5分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陪同,还有8341部队(中央警卫团)的十几个警卫,都是游泳高手,主席很不喜欢离他们太近,但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警卫局负责人汪东兴又不放心,所以派了这些人保卫,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大概就二三米的样子,确保“一步就能到”的距离。而且事先已经按这个线路趟了一遍。那时已经不是“横渡”长江了,而是顺流而下,所以叫“畅游长江”。为了这次,主席已经叨咕了很长时间了。”

他接着说“我在旁边的小木船上跟着拍摄。当时正好在举行第11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江边两岸都是游泳的人们,人很多,为避免和人们相遇,主席的快艇停在江中心。主席游完上了船,就问我们这些人(警卫、大夫、护士、我)游了没有,我们说游了,看到大家都游了他才高兴,披上睡衣在甲板上散步。这时被一个游泳的小学生发现了:毛主席!小学生喊了一嗓子。这下不要紧,所有的人都开始往主席的船游过来,警卫们着急了,赶快让主席的船离开,但人们仍然在欢呼,喊着“毛主席万岁”,“我看见毛主席了”水上当时满是红色的游泳衣。我就顺手把这张主席挥手的照片拍下来了。他的身后是武汉长江大桥,为了安全,我们的快艇很快向上游驶去,游泳的人们渐渐地消失在江面上。主席一直穿着睡衣,到了岸上进了汽车,一直到了驻地才换的衣服。

主席看了这张照片很满意。主席有个特点,他从来不审照片,只有大型活动如“五一”、“十一”时给周总理看,以防把哪个民主党派的大人物给漏掉了。这照片后来发表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全国反响很轰动。

毛主席用“畅游长江”来抒发他的豪情斗志,晚年的邓小平则常说:“我能游泳,说明我身体还可以,我能打桥牌,说明我脑子还可以。”是呀!在伟人政治的时代,领袖的身体和大脑无不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命运。所以,他们的健康不仅是自己的话题,还是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重要话题。

在武汉,毛泽东还接见了美国友人、作家路易斯·斯特朗,还见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元帅只是在岸边看着,听毛泽东大讲搏斗和征服的理论,毛说我们不怕大风大浪,蒋介石大吧,美国人大吧,只要你敢顶,就没什么可怕的。毛还对美国作家说,我想还游密西西比河,主席还开玩笑,大概美国总统不同意吧。

5 樱花园、日本弘前、美国华盛顿的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园

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始建于一九七九年。当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为表达对周恩来的深厚情意,特别将七十八棵日本国花——山樱赠送给中国,以此纪念周恩来总理享年七十八周年和一九七八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邓颖超精心选址,最终将这承载着中日友谊的七十八棵樱花树载植于周恩来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武汉东湖之滨磨山风景区,并修建一座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七十八樱花亭”。一九九八年,在日本陆奥银行会长大道寺小三郎先生的倡议下,日本陆奥银行与武汉东湖风景区共同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历时30年对东湖樱花园进行扩建。参照日本式庭园设计,于二00一年建成一个占地达150亩、载植樱花5000株、品种多达20种,仅次于日本弘前和美国华盛顿的世界第三大赏樱之都,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位居磨山景区,优雅的中国园林与厚重的日本和式建筑合为一体,可谓风景中的精品。如该园中标志性的建筑“五重塔”端庄精美;穿水而过的“红桥”、怪石嶙峋的“溪流”、漂浮多彩的“湖中岛”、气势不凡的“鸟居”、怡然自得“鲤鱼旗”等景点,都给游人以心旷神怡的美感。该园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致,定植樱花成片,树龄最长达40年,品种多,色彩艳丽,有灿若云霞的单瓣花,有雍荣华贵的重瓣花,其色调有粉红、水红、紫红、白色等,还有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垂枝樱花。该园种植的樱花,早、中、晚品种花期迭加,花期可达20余天,弥补了单期樱花花期短的缺憾,赏花时间长。

6 梅园和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

东湖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1956年,占地700多亩,有262个梅花品种,5000株梅树,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全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

梅花山梅园:梅花山位于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的钟山南。始于1929年,植梅面积400余亩,共有230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树,品种数量仅次于磨山,有“梅花世界”之称。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半重瓣跳枝”,一朵花上竟然有三四十片花瓣,仅为此山独有。一株“蹩脚晚秋”名梅,花色红中泛白。还有,“朱砂梅”满枝绯红,“玉蝶梅”素静雅洁,“宫粉梅”著花繁茂,“龙游梅”舒展飘逸。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观梅,一山梅花尽收眼底。

淀山湖梅园:淀山湖大观园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有品种40来个,其中不少为百年以上的古梅。

无锡梅园:梅园在无锡市西南浒山上,面向太湖。始建于1912年,占地81亩,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余盆。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形高低,结合梅树特点,以梅饰山,依山饰梅,别具特色。目前,梅园扩展面积为812亩,40多个品种。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