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命表

实验——生命表
实验——生命表

实验一生命表及其编制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

x=年龄分段;

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

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

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1 一个假定种群到动态生态表结构

【实验材料】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表2- 4。

表2 根据某地区盘羊头骨年龄编制生命表

【实验报告】

根据表1中的定义,计算并完成表2-表4,绘生存曲线图,其纵轴为存活数(用ln为单位),横轴为年龄,并分析该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过程。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原理】 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 d x=n x-n x+1 q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x+2…+L max e x= 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 骰子、烧杯、记录纸、笔 【方法与步骤】 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盒子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4、按上面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数值,完成表。

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环科1001 学号:10320113 姓名:李牟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李牟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等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导致种群的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 关键词:生命表实验模拟盘羊种群变化 引言:种群统计(Demography)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生命表[1],它综合了种群在生命过程中最重要数据,不仅可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数量动态,还可用于预测种群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研究者获取数据的方式、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可将生命表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动态混合生命表和图解生命表[2]。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固定格式的表。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

模拟编制生命表

生态学实验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及男女性数据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会导致种群如何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3个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并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1]。同时更好的了解和使用生命表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命表盘羊种群变化存活率存活曲线 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2]。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活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描述种群存活或死亡过程的统计表。世界上第一个生命表为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于1693年编制的[3]。本实验为模拟实验旨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一个种群的生命表,极大的节省了生态学实验所需的时间,此方法为掷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从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得出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命期望等一系列和研究问题相关的曲线,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得出的图表大致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真实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模拟方法达到真实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骰子、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试验方法 1.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 2.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3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 n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率);T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1.4数据处理 表1从X至(X+1)期的平均30个骰子的实验

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精品文档4页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新生命表相关

新生命表产生背景 们最早的生命表的编排方式和寿命的估算基准是来自日本的,在日本生命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国第一张经验生命表的编制始于1992年。1994年方案正式开始实施。1995年7月底,中国第一张经验生命表———“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1990-1993)”———诞生。现在各家保险公司使用的就是这个统计数据。。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保险公司核保制度逐步建立,未来保险消费者群体的寿命呈延长趋势,原生命表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寿险业的快速发展也具备了编制新生命表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0年来,业务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保险业务数据资料; 2、保险公司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数据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3、保险精算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积累了一些死亡率分析经验。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中国保监会的领导和组织下,2003年8月,正式启动了新生命表编制项目。新生命表编制完成后,于2005年11月12日通过了以著名人口学专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为主任的专家评审会的评审。 新生命表使用政策将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06年新表推出后,“生命表的死亡率肯定是会往下调的。”这是业内人士比较普遍的预计。而未来生命表可能的改变,对于那些基于高死亡率生命表基础上定价的寿险产品,它们今后的命运充满了变数。保障型产品占的比例越高,生命表的改动和费率影响就较大。对储蓄险种,几乎没有很大影响。而介于保障和储蓄之间的终生寿险,影响也是中等水平。正如太平人寿的人士表示:“在做人寿保险时,会出来更加便宜的产品;而做年金产品时,则会出来更加贵的产品。”表面上由于寿命延长,同时死亡率降低,保险公司尤其是在长期险(养老金)给付上就比较吃亏,要多付。”实际上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过两年利率提高了,保险费还会降低。这两年利率太低了,而5、6年前银行利率在8%左右,相对来说保险费率就低下去了,不一定保单就是涨的。另外生命表中的寿命延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总的保单趋势不一定是涨价的。” 附件: 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生态学 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 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

实验室模拟生命表 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 引言: 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 1.2.1 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 骰子,1个烧杯; 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 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 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 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 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 一栏中; 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 x 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最新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 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 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n x/n0 d x=n x-n x+1 q x=d x/n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 x+2+···+L max e x=T x/n x 三、实验器材 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 子,一个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 50,年龄记为0。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3的情景。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第10周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部分。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命表时有差别;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植物生命表: 昆虫生命表: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L x 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龄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亡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平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T x :是进入x 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 x =∑L x 是指年龄最大 lx 在x 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存活率)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1.2 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1.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4 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原理 2.1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2.2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 x=年龄分段; n x =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 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 x / n ); d 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 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 x / n x ); e 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三、实验器材 骰子50枚,不透明盒子1个,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操作步骤 4.1 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子,一个盒子。 4.2 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

实验——生命表

实验一生命表及其编制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 x=年龄分段; 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 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 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1 一个假定种群到动态生态表结构 【实验材料】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表2- 4。

实验——生命表 2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同组者姓名: 实验日期:2013.03.06 气压: 温度:

实验生命表及其编制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 x=年龄分段; 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 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 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1 一个假定种群到动态生态表结构

保险精算学笔记:生命表函数与生命表构造

《保险精算学》笔记:生命表函数与生命表构造 第一节生命表函数 一、生存函数 1、定义: 2、概率意义:新生儿能活到的概率 3、与分布函数的关系: 4、与密度函数的关系: 二、剩余寿命 1、定义:已经活到x岁的人(简记),还能继续存活的时间,称为剩余寿命,记作T(x)。 2、剩余寿命的分布函数 5、:, 它的概率意义为:将在未来的年去世的概率,简记 3、剩余寿命的生存函数:, 它的概率意义为:能活过岁的概率,简记 特别: (1) (2) (3) (4):将在岁与岁之间去世的概率 4、整值剩余寿命

(1)定义:未来存活的完整年数,简记 (2)概率函数: 5、剩余寿命的期望与方差 (1)期望剩余寿命:剩余寿命的期望值(均值),简记 (2)剩余寿命的方差: 6、整值剩余寿命的期望与方差 (1)期望整值剩余寿命:整值剩余寿命的期望值(均值),简记 (2)整值剩余寿命的方差: 2 三、死亡效力 1、定义:的人瞬时死亡率,记作 2、死亡效力与生存函数的关系 3、死亡效力与密度函数的关系 4、死亡效力表示剩余寿命的密度函数

记为剩余寿命的分布函数,为的密度函数,则 第二节生命表的构造 一、有关寿命分布的参数模型 1、de Moivre模型(1729) 2、Gompertz模型(1825) 3、Makeham模型(1860) 4、Weibull模型(1939) 二、生命表的起源 1、参数模型的缺点 (1)至今为止找不到非常合适的寿命分布拟合模型。这四个常用模型的拟合效果不令人满意。 (2)使用这些参数模型推测未来的寿命状况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3)寿险常不使用参数模型拟合寿命分布,而是使用非参数方法确定的生命表拟合人类寿命的分布。 (4)在非寿险领域,常用参数模型拟合物体寿命的分布。 2、生命表的起源

实验三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的绘制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特定时间和特定年龄生命表的异同,掌握其组建方法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技巧。 二、实验材料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调查资料,如利用调查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编制生命表,见表4-1,表4-2,表4-3,表4-4,表4-5,表4-6。 三、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两种类型。静态生态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常用于有世代重叠,且生命周期较长的生物;动态生命表就是跟踪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或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所做的生命表,可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如一化性昆虫),它在记录种群各年龄或各发育阶段死亡数量、死亡原因和生殖力的同时,还可以查明和记录死亡原因,从而可以分析种群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出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死亡和出生的数据估计下一世代种群消长的趋势。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所调查生物的特点,确定选用的生命表类型。对于世代重叠、寿命较长和年龄结构较稳定的生物,一般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即静态生命表),而对于具有离散世代、寿命较短和数量波动较大的生物,一般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即动态生命表或同龄群生命表)。 2.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一般可采用年、月、日、小时等。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鹿科动物等以1年为一年龄组;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昆虫则常以不同的发育阶段(如卵、幼虫和蛹等)和龄期(如一龄幼虫、二龄幼虫等)为一年龄组。 3. 实验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统计数据(参考)。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___森林生态学__ 实验名称__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 系别_森林资源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2011年10 月28 日 专业班级 09林学(2)班组别一实验报告日期 2011年10月30 日 姓名陈其先学号 090410035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 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 生命表是系统记载和分析种群生死动态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命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并对生命表进行合理分析。 2、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表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种群生命表编制及其分析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 x 。 3、据原始数据n x 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 x 、l x 、L x 、T x 、e x ),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 x 。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 1转化为1000(如表4-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4-1 一个假定种群的动态生命表结构 表中 L x 表示从x 到x+1龄期的平均存活个体数, 如L 1 =(1000+700)/2=850, L 2 =(700+500)/2=600, 余类推; Tx 表示龄期x 及其以上各年龄级的个体存活总年数,max 21L L L L T x x x x +++=++如表中结果, 由表L x 底栏逐渐向上累加

第3章生命表习题

3.1试以表1为基础构造生命表。 表1 3.2在表2中填空 表2 3.3 已知1000(1) 120 x x l =- ,计算下面各值: (1)0l ,120l ,33d ,2030p ,3020q (2)25岁的人至少活20年,最多活25年的概率。 (3)三个25岁的人均存活到80岁的概率。 3.4若,100000() x c x l c x -=+,44000x l =,求: (1)c 的值。 (2)生命表最大年龄。,“ (3)从出生存活到50岁的概率。 (4)15岁的人在40—50岁之间死亡的概率。 3.5 证明并作直观解释:

(1) |n m x n x n m x q p p += - (2) |n x n x x n q p q +=? (3) . n m x n x m x n p p p ++= ? 3.6 假设有下面三个生命表,表A 是选择和终极表,表B 是由表A 终极栏组成的终极表,表C 是由构造表A 的资料编制的综合表。试找出在三个表下,下列函数的关系: (1)表A 中的[]n x p 与表B 中的n x p (2)表A 中的[]x q 与表B 、表C 中的x q (3)三个表中的x μ 3.7 证明: (1) 0 x x t x t l dt lx ?μ-++=? (2) 0 1x t x x t p dt ?μ-+=? (3) ()t x t x x x t p p x μμ+?= -? (4) t x t x x t p p x μ+?=-? 3.8 分别在死亡均匀分布、死亡力恒定和鲍德希假设下,用附表1给出的生命表计算: (1) 1 4 25q ;(2) 12 405q ;(3) 13 50μ 3.9 若40l =7746,41l =7681,在下面假设下计算14 40μ。 (1)死亡均匀分布假设。 (2)鲍德希假设。 (3)x l = 3.10 证明在德莫弗规律下,x n p ↓与n 无关。 3.11 假设x x A H x BC μ=++,求x l 。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 生命表是系统记载和分析种群生死动态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命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并对生命表进行合理分析。 2、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表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种群生命表编制及其分析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 x。 3、据原始数据n 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 x、l x、L x、T x、e 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 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4-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4-1 一个假定种群的动态生命表结构

表中 L x 表示从x 到x+1龄期的平均存活个体数 ,如L 1 = (1000+700)/2=850, L 2 =(700+500)/2=600,余类推; Tx 表示龄期x 及其以上各年龄级的个体存活总年数, max 21L L L L T x x x x +++=++如表中结果,由表L x 底栏逐渐向上累加L x 得到T x 值。 平均期望寿命e x 值是表示到某个年龄的动物,平均还能活多长时间的估计值。用T x 除以存活个体数目(n x )就能得到平均期望寿命e x 值,如表中第一栏的2.18表示1000个个体能平均活2.18年。 4、存活曲线绘制:以年龄x 为横坐标、lgl x 为纵坐标作图进行分析。 (二)人口年龄结构图绘制 根据现有数据绘制人口的年龄结构(包括性别比)绘制(以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见PPT ) 三、实验任务 (-)请完成表4-2其余各列的信息,并根据表4-2给制出斑羚的存活曲线并进行适当分析。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姓名于佳喜 学号 201300140120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2013级生物基地班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1.2 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1.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4 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原理 2.1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2.2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 x=年龄分段; n 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 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 x / n0); d x=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 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 x / n x); e x =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三、实验器材 骰子50枚,不透明盒子1个,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操作步骤 4.1 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子,一个盒子。 4.2 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龄记为0。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4.3 将“死亡个体”数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盒子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班级环科1001 团队陈意孟令伟 名字陈意学号 10320121 指导教师王丽敏日期 2012-4-26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陈意 摘要: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根据曲线可以直观的了解种群的存活过程,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差异。 关键词:死亡率生命期望种群稳定最低种群密度 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是英国天文学家哈莱于1693年编制而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组织了大量的专家,成功地编制出《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并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运用于人寿保险业务的经营核算中。本模拟实验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并且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编制生命表的重要意义; 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生命表获得信息,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成活情况,将观测值n x 列在x 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计算出表中其它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到右依次为:x (年龄段);n x (x 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 (x 期开始时存活率);d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e x (x 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n n l x x = n n d 1 x x x -+= n d q x x x = 2 n n L 1 X x x ++= L L L L T max 2 x 1x x ++++=++ n T e x x x = 三.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60个骰子 2个100ml 烧杯 直径20的培养皿 记录表 笔 绘图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