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做阅读理解不要急着去做题。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琦君(台湾)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

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

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

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⑾《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⑿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本文是台湾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描写母亲的著名散文,回忆了与母亲的书相关的一些往事。请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填写下表。(6分)

母亲最喜欢的书喜欢的原因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橡皮纸书①书里藏着母亲对自己母亲和丈夫的思念。⑤做人真诚,热爱生活,贤惠,勤劳朴质。

《十殿阎王》②书里有母亲做人的准则。

黄历③书里有母亲做事的依据(书里有许多生活常识)。

《本草纲目》④书里有外公传授给她的医学常识。

2.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两层意思,一是①表现母亲做人

的准则;二是②母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4分)

3.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答案:①“橡皮树”书中夹着外婆绣花的图样;“橡皮树”夹着父亲从北平的来信。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

4.仔细阅读第8、9两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4分)

答案:黄历表现了母亲在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

也是母亲在算计着父亲回家的日子(等待父亲回来)。

5.文中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

似的。

答案: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

的刺绣的水平之高。

②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

头是道。

答案: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

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

纲目》里的许多知识)。

6.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案:不矛盾。母亲虽然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这本生活知识大全背得滚瓜烂熟;她能把《本草纲目》这本博大精深的医书说得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确实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她为母亲骄傲的感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最自豪的母亲阅读答案

2.《要不要设立“中华母亲节”?》阅读答案

3.《母亲》阅读答案王祥夫

4.永恒的母亲阅读答案

5.《平安夜里的母亲》阅读答案

6.《献给母亲的歌》阅读答案

7.《永恒的母亲》的阅读答案

8.《母亲的抉择》阅读答案

9.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10.《母亲洪烛》阅读答案

八年级下阶段检测--语文(含答案)

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相应的内容。(8分) (1)他山之石,。 (2),怅望青田云水遥 (3)淮南秋雨夜,。 (4),人不学,不成行。 (5)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6)韩愈《马说》中“?”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2.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黄与绿主zǎi着,无边无银,坦荡如底,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jí,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奇崛.()主zǎi()柔媚.()枯jí() (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2分) A.马航MH370班机失联后,机上239人的安危牵动我们每个人的心。 B.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C.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三个月昼工作期间,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韩国客轮沉没的西南海域海潮较急,海面掀起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十分厉害,救助人员曾多次尝试进入船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读书报告)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 一、篇目回顾 专题一:故乡·童年 《下雨天真好》、《春酒》、《桂花雨》 专题二:故乡·母亲 《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书》、《妈妈的手》、《髻》 二、阅读视角 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 示例: “琦君散文”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二、阅读篇目 三、读后感 从心灵里唱出的歌 ——我读琦君散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在琦君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 极喜欢她散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母亲的金手表》中她细腻地描写母亲对金手表的珍惜,这份珍惜背后是因为“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从这份珍惜里我们读出母亲渺茫的期盼,小心翼翼的守候。“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定,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小小年纪的琦君就明白了母亲的这份珍惜背后孤独寂寞的心理。 《母亲的书》里,母亲看橡皮书“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这是母亲对自己慈母的深深怀念。这本最厚、最结实的橡皮书中真正的书是父亲的信。“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琦君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内心对父亲的依恋,寂寞的甜蜜。而最让母亲恭敬的佛经,母亲诵经后的神情是如此耐人寻味,“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我们在这微笑里却分明看到了一份让人心酸的悲凉,一份任命的无奈,一份坚强的隐忍。 《妈妈的手》里,“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琦君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在自己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后,是怀着怎样的怜惜,写出当年母亲内心的心酸与痛苦啊! 《髻》里和姨娘背对背梳头的母亲,听着“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内心的愁绪又岂是我手中一把小小黄杨木梳能理清的?但这份无法化解的怨愤却在垂垂老去的姨娘的愀然一笑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释然。 琦君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有一种美,它是洗尽铅华后岁月所赋予的,它不用涂粉弄脂,但是它也不会蓬头垢面,我想,琦君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种美,一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之美。她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毫无惊艳之感,但禁得起品味咀嚼,细细读来,自如咬菜根,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伦理色彩和温馨和亲情。著名评论家夏志清、散文家杨牧甚至认为她的散文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朱自清和冰心,有些篇章中可以传世的。琦君的散文严密而坚硬,深刻而不晦涩,广阔而不枝不蔓,流传着一种淡雅肃静的韵味,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她笔端的祥和与宁静以及浑厚与温馨的情怀所征服。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母亲有时候想让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一直到九岁才入学。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私塾入了学。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庙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祛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的,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教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感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的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不知道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导语: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下面是给大家的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

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 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 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

桂花雨(琦君散文)

桂花雨 文/琦君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的桂花盛开季节。 小时候,我不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故乡靠近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里去赏桂花。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佛心阅读答案

佛心 张丽钧 ①初秋时节,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 ②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地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背诵完毕,掌声雷动,妈妈便又让她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但叶子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大家哄笑起来。妈妈再强求,叶子便斜睨着妈妈说: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妈妈和整车的人都笑翻了,但叶子不笑,很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 ③过了一会儿,叶子蹭到司机跟前,小声问他:叔叔,后面那个小猴是你的吗?大家见她这样问,便都回头去看——在后面的一边,悬着一只小布猴,两条长长的手臂淘气地勾在窗框边上,身体随着车身的晃动来回摆个不停。司机说: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啦!叶子听了,连忙摆手说:叔叔,我没有想要你的小猴子,我只是想动动它。司机笑笑说:动吧,我批准了。叶子走到后窗边,爬上座位,摘下小猴,让它坐在了后排的椅背上,然后,舒了口气跟旁边的人说:好了,换个姿势,它就不累了。 ④安顿好了小布猴,叶子又蹭到司机跟前,疑惑地指着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片片斑迹说:叔叔,你的汽车玻璃脏了!司机说那不是脏,是车开得太快,一些飞行的小昆虫撞死在了玻璃上面。叶子啊了一声,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昆虫究竟是怎样殉难的。这时,一个小蚂蚱样的东西,咚一下撞在了玻璃上面,飞行的生命,顿时变成了一摊红红黄黄的污迹。叶子看呆了。她带着哭腔央求司机说:叔叔,你慢点开好吗?别撞死这么多的虫子!我们晚一点到峨眉山没有关系的。 ⑤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峨眉山报国寺下面的停车场。大家徒步往寺院的方向走。初秋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这时候,我们当中有一位老先生不解地问导游:这地上怎么这么多一截截的电线呀?导游笑着说:您再仔细看看那是电线吗?那是晒死的蚯蚓!蚯蚓爬到水泥路面上来,这么毒的太阳,还不很快就给晒成‘电线’啦!大家听罢笑起来。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落在队伍后面的叶子尖声哭叫,大家纷纷跑过去,惊问原委。叶子妈妈说:叶子在路上看到一条蚯蚓,怕它晒死,就勇敢地捏起了它,把它扔进了草地里。但不知怎么的,扔完了就吓哭了———哭成这样! ⑥到了报国寺,我没去礼佛,而一颗虔敬的心,不由朝向了小小的叶子。一路上,她让我通过她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尘世间最真的温情和最美的怜爱: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寰的温暖; , ; ,。 &&佛,把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安放在了一个小小的胸腔里面,让它带动起原本冷漠麻木的心生动地飞翔。愚钝的人终于明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得上真正的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终极的眼神,将神韵赋予了沿途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方湖泊。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琦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叉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 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2018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31个小题,总分12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7个小题,共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是根根晶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 )妆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1)用音序检字法查“穹”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1分)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改(2分)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千山万hè( ) 王冠.()(1分)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4.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一阵杜鹃啼,一阵风起,。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6.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匈牙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

琦君《读诗》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4分) 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們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的一模一样。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3分) 8.为什么说“在我的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4分) 9.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4分)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麽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麽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麽图案和颜色,都彷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麽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

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麽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麽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摺,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梨阿。」「拔舌耕梨」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梨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外公说十殿阎王是人心里想出来的,所以天堂与地狱都在人心中。但因果报应是一定有的,佛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的罗。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31个小题,总分12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7个小题,共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是根根晶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 )妆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1)用音序检字法查“穹”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1分)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改(2分)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千山万hè( ) 王冠.()(1分)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4.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一阵杜鹃啼,一阵风起,。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6.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匈牙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样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等人物。 D.《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夺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 (2)请你从以上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写出有关他(她)的两个故事情节。(2分) 7.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根据原文默写。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一): 琦君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琦君简介(二): 琦君简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台湾当代文学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其主要著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简介(三):

琦君生平简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超多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她的散文曾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

2017上海市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中指出艰苦磨练有益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副著名的自勉联,其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 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一项是()(2分) 一位朋友热心公益,但担心被孤立,小王可以引用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朋友大胆行善。 A.谦受益,满招损 B.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C.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D.德不孤,必有邻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_______________。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 A.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B.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C.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D.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9题。(16分) 谈谈数字化书写刘皓明 ①书写方式在文学乃至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书写方式已经进化到数字化的今天,我跟用中文写作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直接在键盘上输入汉字。比起中文计算机化的初期,现在的输入法使用起来方便了很多。但我恐怕这样的方便主要来自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扩大等等——而不是输入法本身有了多大改进。我甚至觉得,这几年各种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退,以至于如今坐在计算机前写作就像从塌方的房子里搜寻财物,灰头土脸,费力地拨开错字的瓦砾和脏话的污秽,把埋在里面的东西刨出来,然而无论怎样擦洗,遭此劫难的幸存物上还是有污渍。 ②我用过的汉字输入系统近年来有两种,应该也是今天最广为人使用的那两种,而且我只用拼音输入法。作为学者,汉字输入系统的用途对我来说主要当然是学术写作,但是如今用通用的汉字输入系统打任何业务文件,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其他一般性的公文,都很费劲。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词条是网络语、脏字、表情图甚至是内容猥亵的图案。 ③我不知道汉字输入软件在业务性(相对于娱乐性)的使用上占全部使用的比率是多少,是否娱乐性而不是业务性的使用占了全部使用的绝对多数,也不知道使用者的年龄分布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是不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占绝对多数,但是我所接触的几种主流汉字输入法肯定主要是为青少年娱乐设计的,是网吧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 方叔 「三更有夢書當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 在清朝以前,散文一直是我國文學的主流,而在我國的文學標準上,上乘的作品,必須是要能稱得上,「溫柔敦厚,不怨不尤」。看琦君女士的作品,的確能擔受這八個字而無愧。 大抵,散文都是作者以身邊的事物為主題寫成的,因此從文章當中,對琦君的身世,我們也有個概括的了解。琦君的父親潘老爺,和母親原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但由於母親較父親年長,品貌、學識又討不到丈夫的喜歡,因此潘老爺又娶了二姨娘,母親也自此承受了父親一世的冷落。母親婚姻上的挫折,使她中國女人傳統逆來順受、溫柔、又內蘊堅強的美德發揮得特別明顯。,這點在「母親新婚時」這篇中寫得很清楚,母親的個性影響了女兒,女兒的個性又發散在文章中,我們可以說,琦君的作品,無論文筆、內容或風格,都在在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氣質。 琦君的文字是樸素平易的,她自己在「序」中承認,這除了和天生的性格有關係外,多少也是受了老師的啟迪,「我們與其以腦作詩,寧願以心作詩。」「在文學上,『真』較『美』尤為重要,有了不能已於言的真情真意,則尤『善』矣。」這是她的寫作原則。 全書共有廿六篇,內容大多是追念過去的。她懷著極濃的情感去描寫她的母親、外公、小叔叔、長工阿榮伯及已逝去的幾位朋友,文中也常提到父親,卻沒有特別成為一篇的主角,原因大概不是出於不滿,而只不過是和父親接觸得不夠多,感情上沒有那麼令她感動的關係。在琦君眼中,不只過去的時光是美好的,過去的生活方式也是叫人留戀的,寬大、和平又親切的農業社會生活,雖然她本著「不薄今人愛古人」古今皆收的原則,但正如她不慍不火,不緩不急的文筆一樣,我們看得出來,真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 【答案】(1)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2)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调名副其实。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事物的)和主要事件(包括结果)即可。Ⅰ①—③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Ⅱ④—⑦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①从“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判断是排比修辞。②加强语气。③表现了女士良好的教养。④表现了作者的出乎意料和对女士的赞美。

琦君《读书琐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琐忆琦君 ①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②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③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④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⑤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⑥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⑦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