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推荐下载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推荐下载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推荐下载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近日对社会公布。

研究组成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于2013年8月启动,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当然,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不只这85项。比如,仅在机械与仪器方面,就有琢玉轮、犁镜、走马灯、记里鼓车、磨车、秤漏等,以及技术特色鲜明的赤道浑仪、立轴式大风车等。”张柏春说,“评选中,我们强调原创性及对科学技术进步与文明进程的影响力,也兼顾到不同的学科和技术门类。”比如,为追求学术严谨性,研究组强调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成就相比对,未推选那些争议较大、难有定论的内容,在年代范围较宽的情况下,通常选较晚的时期。

研究组认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的时间分布并不均衡。通常认为的盛唐时代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长期被人们认为是偏安积弱的宋代,却涌现出辉煌的创造发明。“在元帝国拖曳着的最后一抹科技创新的斜阳走下历史舞台之后,明清时期500多年鲜有重大发明创造。”张柏春说,“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也是我们未来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单

 一、科学发现与创造/年代

1干支商代有干支纪日,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

2阴阳合历商代后期

3圭表不晚于西周

4筹算春秋时期

5小孔成像公元前4世纪

6杂种优势利用不晚于东周

7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

8盈不足术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

9马王堆地图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

10本草学东汉初期

11勾股容圆不晚于东汉前期

12方程术不晚于东汉前期

13天象记录汉代已较为系统

14经脉学说汉代

15四诊法汉代

16方剂学汉代

17制图六体不晚于公元3世纪

18律管管口校正公元3世纪

19物不知数(中国剩余定理)不晚于公元4世纪 20敦煌星图公元8世纪初

21潮汐表始见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

22法医学体系公元1247年

23正负开方术公元1247年

24天元术公元1248年

25垛积术公元1261年

26四元术公元1303年

27等程律(十二平均律)公元1581年

28《本草纲目》分类体系公元1578年

29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公元1613—1639年 二、技术发明/年代

30水稻栽培距今不少于10000年

31猪的驯化距今约8500年

32粟的栽培距今约8000年

33含酒精饮料的酿造距今约8000年

34髹漆距今约8000年

35养蚕距今5000多年

36缫丝距今5000多年

37大豆栽培距今约4000~5000年

38块范法约公元前17世纪

39竹子栽培不晚于商代

40茶树栽培周代

41柑橘栽培不晚于东周

42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春秋早期 43分行栽培(垄作法)春秋时期

44青铜弩机不晚于战国初期

45叠铸法战国时期

46多熟种植战国晚期

47造纸术西汉初期

48胸带式系驾法西汉时期

49温室栽培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0提花机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1指南车西汉时期

52水碓西汉时期

53针灸汉代

54新莽铜卡尺公元9年

55风扇车不晚于公元1世纪

56地动仪公元132年

57翻车(龙骨车)公元2世纪

58水排东汉时期

59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

60马镫不晚于4世纪初

61雕版印刷术公元7世纪

62转轴舵不晚于公元8世纪

63水密舱壁不晚于唐代

64火药约公元9世纪

65罗盘(指南针)不晚于公元10世纪

66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不晚于公元11世纪 67活字印刷术公元11世纪

68水运仪象台建成于1092年

69活塞式风箱不晚于宋代

70火箭不晚于南宋时期

71火铳(管形火器)不晚于公元13世纪末

72人痘接种术不晚于公元16世纪

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74都江堰公元前256—前251年

75长城始建于战国后期,秦代形成“万里长城”

76灵渠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间

77秦陵铜车马秦代

78安济桥(敞肩式石拱桥)公元7世纪初期

79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于公元7世纪初贯通;京杭大运河于1293年贯通 80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631年,重修于17世纪中叶

81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之沧浪亭始建于公元910年前后

82沧州铁狮公元953年

83应县木塔公元1056年

84紫禁城建成于公元1420年

85郑和航海公元1405—1433年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榆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课标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吴惠子老师教材分析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

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设计意图】以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发明的评价为引子,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四大发明 1、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概述四大发明的发明和应用概况。 (2).结合四大发明的发明,谈谈这些重要发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结,缺乏实验;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②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③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求,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这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是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农耕经济服务的,如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农学和天文历法方面。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继承前代科技成果,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17世纪以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 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都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教案完整版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 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 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 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究、实验体 验以及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16世纪前科学技术呈现辉煌的原 因以及之后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 献,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代科学家创造出的卓越的科技 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知道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是一切科学创新和发明创造的源 泉,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 1.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2.指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来分析16世纪后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 3.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来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而全面认识古代科技。 万户与火箭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重点:古代科技的具体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从这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活字印刷术、图片北宋毕升 指南针、图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儿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 《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跨越历史时期多因而教学中应切忌因循守旧而使课堂教学显得零碎,应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过程的流畅。并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可实验性材料,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学生的动手中揉合成实用的知识模块,加深对知识得理解, 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同时充分利用图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 【新课导入】 西欧有一著名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分析材料,引入对古代中国科技的历史评价,导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四大发明 【问题探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探究】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材解析: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学法指导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研究古代四大发明的优势和缺陷,科学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内容: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影响: ①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3)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①中国是由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③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铜鼓中学历史组 【一】课程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四大发明 (一)成就 1.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 (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 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列表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列表 鲁班(建筑)——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喻皓(建筑)——亦称预浩,是中国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筑师。出生于杭州,他设计的最杰出的建筑是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安远门内开宝寺中的灵感塔。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 3 卷。他有造塔鲁班之称。 祖冲之(数学)——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 刘微(数学)——225-295年,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朱世杰(数学)——中国元代数学家。1299 年编撰成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从四则运算到天元术,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1303年,他又写成了《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欧洲到1775 年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消元法”。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评价他所著的《四元玉鉴》是整个世界中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张衡(天文学)——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郭守敬(天文学)——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16 种仪表,仪器专门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现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Laplace 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据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学)——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天文学)——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75 年差一度。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讲课人:邹爱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难点:明朝时期中西科技应用的差异。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三单元的导读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第八课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6页。仔细阅读一下教材的导言和第一子目四大发明的内容,思考一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那四大?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历程。(板书第一子目)(二)【讲授新课】 1、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了么? 学生回答。 是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并且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那么同学们又知道这四大发明是怎样被发现发明的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过程吧。 A:造纸术:在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就尝试过很多种书写材料。那么,同学们知道纸发明之前,人们都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么? 学生回答。(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教材引言部分) 是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些书写材料有很多缺陷。比如龟甲、兽骨比较难得,青铜器、玉器比较贵重,而竹木简又携带不便,帛呢也是比较奢侈的书写材料。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同学们可以看到书上的图片资料,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那是我国目前发现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情况,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卓越的成就。由于四大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大发明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地位以及兴衰原因等。 2、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3、关于“纸的发明”一目,建议教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种书写材料的优劣,从而加深理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古代中国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本课分五目内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做了重点介绍。第一目“四大发明”,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传入欧洲,重点阐述了四大发明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发生巨变的深远影响。第二目“《九章算术》和珠算”,重点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突出成就,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第三目“《石氏星表》和浑仪”,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第四目“《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两个方向的突出成果。第五目“《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在传统中医学方面的成就。除此之外,本节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原始资料,对以上五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各项成就的了解和掌握。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 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学做思一、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 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一、四大发明: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和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 ●发明:①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明显进步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④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外传:向东,由朝鲜传入日本;向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2)印刷术: ●发明:①隋唐出现 ②北宋时期,平民发明了。 ●外传: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 (3)火药: ●发明:①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 ②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外传: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指南针: ●发明:①战国时期发明“”,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③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外传: 阿拉伯人从中国商船上学到了指南针的用法并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使得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成为了可能。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直到公元15世纪前后,罗盘才作为看风水的工具,在朝鲜广泛使用。而指南针传入日本,则是公元17世纪的事情了 3、四大发明的意义: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和 ,促进了和。 二、数学运算——《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成书时间: (2)主要内容: ①采用记数法; ②汇集许多算数命题,如开平方和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③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方法。 (3)意义和地位: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推荐下载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近日对社会公布。 研究组成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于2013年8月启动,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当然,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不只这85项。比如,仅在机械与仪器方面,就有琢玉轮、犁镜、走马灯、记里鼓车、磨车、秤漏等,以及技术特色鲜明的赤道浑仪、立轴式大风车等。”张柏春说,“评选中,我们强调原创性及对科学技术进步与文明进程的影响力,也兼顾到不同的学科和技术门类。”比如,为追求学术严谨性,研究组强调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成就相比对,未推选那些争议较大、难有定论的内容,在年代范围较宽的情况下,通常选较晚的时期。 研究组认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的时间分布并不均衡。通常认为的盛唐时代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长期被人们认为是偏安积弱的宋代,却涌现出辉煌的创造发明。“在元帝国拖曳着的最后一抹科技创新的斜阳走下历史舞台之后,明清时期500多年鲜有重大发明创造。”张柏春说,“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也是我们未来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单  一、科学发现与创造/年代 1干支商代有干支纪日,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 2阴阳合历商代后期 3圭表不晚于西周 4筹算春秋时期

5小孔成像公元前4世纪 6杂种优势利用不晚于东周 7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 8盈不足术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 9马王堆地图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 10本草学东汉初期 11勾股容圆不晚于东汉前期 12方程术不晚于东汉前期 13天象记录汉代已较为系统 14经脉学说汉代 15四诊法汉代 16方剂学汉代 17制图六体不晚于公元3世纪 18律管管口校正公元3世纪 19物不知数(中国剩余定理)不晚于公元4世纪 20敦煌星图公元8世纪初 21潮汐表始见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 22法医学体系公元1247年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中国古代在纸发明之前,曾使用龟甲、兽骨、青铜、石、玉、竹、木、绢帛等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比较笨重,有的比较昂贵,这促使人们想制造一种既轻便又便宜的书写材料。 人们经过许多的探索,找到了以植物纤维制造纸的方法。最初的“纸”是麻质纤维制造的,1933年新疆罗布卓尔西汉遗址和1957年陕西灞桥西汉遗址都出土过这样的“纸”,但是,这种“纸”质地粗糙,不便书写,有学者认为只能看作纸的前身。 纸纸的真正发明是在东汉。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积累的经验,在工匠的努力下,以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为原料,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蔡伦把纸献给皇帝,很快得到推广,人们称其为“蔡侯纸”。纸发明后,逐渐取代其他材料,成为书籍的主要材质。 2、火药火药的发明缘于古代的炼丹术。古人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把硝石、硫磺、木炭等物质研成粉末混合后,遇到火能产生猛烈的燃烧。公元7世纪,唐代人孙思邈在《孙真人丹经》中首次记载了制造火药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有关火药的最早记载。火药的发明引起武器的革命。公元11世纪初的宋朝,已有了使用火药的燃烧性武器,称作火箭、火球、火蒺藜。后来又发明了爆炸性的武器霹雳炮。南宋时出现的火枪和元代出现的火桶已属管形火器,它们是近代枪炮的始祖。 3、指南针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发现天然磁石能吸铁,而且能指示南北,人们利用其特性制作了早期的指南针,称“司南”。“司南”的形状似一小勺,底部圆形,置于有刻度的光滑的盘上,勺柄会自动指向南方。宋代人掌握了人工磁化技术,能将钢针、铁片等磁化后制作成指南针、指南鱼,并已使用指南针航海。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制成了标有方位的航海罗盘。至元代,中国的海船已完全依靠罗盘引航,明代郑和率庞大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要是没有罗盘,这一航海的壮举就不会发生。 4、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印章和碑石拓印有关。中国人在纪元前已使用印章奈印,3世纪时的晋代掌握了从刻有文字的碑石上把文字用纸拓印下来的技术。这两项技术对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一种启发。雕版印刷术大约发明于隋代,其方法是把文字或图画反刻在质地坚硬的木版上,然后刷上墨,铺上纸拓印而成。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我国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雕版印刷发明后,比手工抄写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每印一部书都需要雕版,依然费时费力。北宋时,平民毕升经不断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用字模可以反复排版印刷,成为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毕升发明的活字以胶泥制作。后来,元代又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提高了排字效率。明代又发明了铅活字。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不同时期陆续外传。公元6世纪以后,造纸术传至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又经波斯、土耳其传如阿拉伯,后西传欧洲。 13世纪时,火药武器随蒙古军队西征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指南针是在12世纪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东传朝鲜、日本,15世纪西传欧洲。 其他: * 纺织技术:我国的纺织技术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形成。三国时魏人马钧对丝织技作了重大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宋元明初,黄道婆发明了三锭棉纺车,并革新了轧棉和弹棉的工具推动我国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造船技术:我国汉代已能造多层楼船,明代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出动船只一二百艘。 * 陶瓷工艺:早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能够制造陶器,此后发明了瓷器制造技术。宋代出现五大烧制陶瓷的名窑。南宋,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器中心之一被誉为“瓷都”。【更换PPT】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 1、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思想基础 有机宇宙哲学或称作有机自然观是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思想基础。有机整体性可归为两方面:A、元气自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结,缺乏实验;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②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③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求,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这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是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农耕经济服务的,如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农学和天文历法方面。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继承前代科技成果,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17世纪以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 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都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堂达标】 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材料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由以上示意图可知,材料说明的是指南针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这一发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 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在古代医学着作中,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D.《九章算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海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A.二进位值制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D.十进位值制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被马克思称为中国“最美

妙的发明之一”的是十进位值制。 4.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D项表述错误,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郭守敬只是“革新”,而不是“创制”。 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天文历 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类别数学 法气象 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3: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着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2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3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一、二分别为突火枪、指南针,回忆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