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人的要素 ,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主体、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的组合、专业研究人员是专业引领导引。三者是校举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 三足鼎立 , 缺一不可。

( 一 )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 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 , 从本质来说 , 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 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自我反思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 , 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 , 自我反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顾”不同 ,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 它具有目的性 , 带有研究性质 , 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教师的反思成为个体的自我意识 , 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 校本教研才能成为现实。

在课程与教学中 ,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 , 区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 在三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

在实施课程之前的反思:这时候的反思往往是一种预设性的反思 , 通过这种前瞻性的反思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史为有效 , 通过预测和分析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 进行及时的反思 , 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我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 能使教学活动得到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 对于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起点。

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 : 在结束教学之后 , 及时并有效的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 , 批判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 提高反思水平 , 并逐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思考多为指向外部的 , 而自我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 , 按照布迪厄在《实践与反思》中的说法 , 自我反思要求个体把自身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 , 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的自我反思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 : 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 , 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在过去的许多教育研究中 , 教师大多处在被研究者地位 , 是教育实验中的“白老鼠” , 而在校本教研中 ,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 , 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 ,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 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 ,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 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 ,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 改善教学行为 , 提升教学水平。

( 二 ).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 , 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 , 开放自己 , 形成相互交流经验 , 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 , 互相学习 , 彼此支持 , 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式 , 基本的同伴互助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等。

(1) 交谈。交谈有着不同的层次区分 , 浅层次的交淡主要是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 , 信息和经验只有在对话中才能被激活 , 教师只有通过交谈 , 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 , 才会少走弯路 , 发展自身。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 , 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 , 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 , 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 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 , 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 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2) 协作。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 , 完成某项任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 往往要求许多教师共同承担研究课题 , 或者他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困惑和问题 , 这样组织成为协作的团队。在协作中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 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 同时也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 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 , 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 帮助。在教师队伍中 , 总有一些教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专长 , 也存在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 他们可以作为相互交流中的核心人物 , 承担起帮助和指导其他教师任务 , 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坏境的要求。例如 , 现在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 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

校本教研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 , 是教师的群体行为 , 也可以是学校整体行为。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 作为个体的教师所碰到的共性问题。所以 , 校本教研的开展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 , 而是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 , 校本教研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 , 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 , 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 , 最终达到研究目的。就校本教研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 , 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 , 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 , 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 一

种研究的文化 , 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 , 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 ,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 , 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此 , 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 , 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 , 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

在校本教研中 , 需要有一些有威望的核心成员。特别是一些有威信的学校领导 , 一些有威望的老教师 , 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这样有助于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 , 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例如 , 同伴之间要做到:

(1) 各抒己见 , 自圆其说。强调教师独立思考 ,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人云亦云 , 不牵强附合;强调对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进行解释、说明、阐述。

(2) 但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强调不同的观点的对撞、交锋、比较、鉴别。

(3) 不作结论 , 各取所需。强调个人的消化吸收在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批判。保留不同意见 , 保护不同的见解。

( 三 ) 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 ,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 , 但是绝对不是

局限在本校 , 参加的人员不会完全是本校的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 ,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 , 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着优势 , 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的引领和学术的支持。所以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 , 校本教研具有低水平反复的危险 ,很难得到理论提升。所以说校本教研要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 得到可持续发展 , 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个关键因素。

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级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相对于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言 , 专业人员专攻于教育理论 , 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 , 在学术方面“术业有专攻” , 并且经常处信息交流中 , 熟悉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内发展趋势。他们介入校本教研可以为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

专业引领 , 就其实质而言 ,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基础教育中 , 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才能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巨

大的动力。同时这也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 , 需要理论的指导 , 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 需要了解最新的发展 , 这是提高教师素养 , 增强理论思维 , 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 从理论工作者而言 , 需要接触基础教育的现实 , 需要了解课程与教学的现状 , 这是理论走向实践 , 获得新生的主要途径。拒

绝理论 , 就是拒绝进步 , 没有理论的实践往往只能徘徊在低层次

上 , 低水平重复。实际上理论的价值不单在 11 操作 11, 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 , 智慧和思维的启迪 , 思想

和理念的提升。这正是理论的魅力所在 , 也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

不接触实践 , 就没有生命力 , 没有实践的理论会失去鲜活的

具体事实 , 缺少实践的支持。从专业研究人员角度讲 , 要树立 " 实践第一 " 的理念 , 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 , 自觉地长期地深入到基础教育第一线中去。只有从实践中 , 从教师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中 , 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升华 , 才能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力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理论 , 从而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 ,

增强对教学理论的信念。

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 , 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 ( 座谈 ) 等 ,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 , 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 , 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

化成长而言 , 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 , 也是最受教师欢迎

的形式。实践证明 , 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 ( 设计 ) 、听课 ( 观察 ) 、评课 ( 总结 ) 等 , 对教师帮助最大。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 , 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 , 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知识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 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年9月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冯学俊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李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张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

化。 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魏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尚成军: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能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郭玺辉: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吴统晖: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积极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马淑莲: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一定的进步。 龚婵娟: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以下是我整理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1)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

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

“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几年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提炼出了一种“四课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一学科的教师按年段分为若干个教研小组,就同一教学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再选择一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依次说课、评课。 一、实践“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目的 一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需要。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而“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可以说是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回归课堂教学的需要。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突出“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可以使教师在研究中提升理论修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而在实践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持续发展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所开展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结合起来,而在“四课一体”活动引领下的校本教研要求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对自己的课堂实践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从而能够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二、“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活动的流程 一是遴选带有共性问题的专题和授课内容。首先学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一起研究制定具有共性的教研专题,然后围绕这个专题各教研小组再根据自己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制定各自的小课题。二是分别备课,集体交流。确定授课内容后,教师先分别就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备课,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形成既有各家之长又有个性特点的教案。三是递进式上课。我们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首先对每节课进行反复推敲,然后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研讨评析、修改完善,最后拿出相对成熟的作品。四是集中说课、评课、答辩。以前基本都是课前说课,现在我们提倡课后说课。由于一节课后无论听者还是教者都经历过了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因此在说课时也就更能比较出课前预设和实际教学时的效果差别。五是评分汇总,整理归档。一个循环结束后,学校考评小组首先把每个环节的打分汇总,排出名次后给予鼓励;然后把反复实验修改后的教案说评稿进行整理存入学校教案库,供下一学年借鉴。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写出教学体会,存入个人教学档案。 三、实施“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可以提高教学实效。“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融教师的工作、学习、课堂实践和学生长远发展于一体,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课堂潜心钻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可以突出研究过程。“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可以引导教师经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渐进过程。三是可以融合集体智慧。“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活动,大家在同一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课题是: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简单介绍这一讲的基本内容: 本课面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阐明校本研修是在学校现实条件下、为满足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以校本教研与行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师研究与学习,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校本研修的组织是学校领导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在校本研修目标、方式方法、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并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制度和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从观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校本研修”的含义及其对学校改革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制订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和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逐步形成和落实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涵义 1.“校本”的缘起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西方国家历经近百年的多次教育改革运动之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意识到,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落实到学校主体这个层面,就是说,学校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承担任务,去实现学校所应完成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这样的教育改革发展才有可能惠及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承担者,必须拥有相应的主体地位。这是“校本”的深层涵义,是今天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校本的涵义,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乃至学校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正是在这种教育改革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校本”伴随课改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研修”的含义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牛俊义 长治县柳林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10年以来,我们立足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以“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辩课”和“教后反思”为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探索出“五课一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有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一、“五课一反思”的背景思考 前些年,我们一直坚持搞“说讲评”一体化活动。从形式上,包含了“讲”“听”“说”“评”四个层次。“讲”,即教师做公开课;“听”,即其他教师听课观摩;“说”,即做课教师课前或课后对公开课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设计进行阐释;“评”,即其他教师对做课教师教学的方法、设计、过程实施评价。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形式的制约,尤其在“听”“评”环节。听课已在不同程度上由“听教师”延伸至“听学生”,由“听方法、听设计、听过程”延伸至“听思想、听理念、听实效”。评课的过程则更多地表现出“分析、讨论、争辩、建议”等内容。 2011年版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课堂设计者、程序的控制者,而是要求“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为教师驾驭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使命使教师的教研模式必须由过去的“单兵作战”或“形式教研”向

集全体教师智慧的“通力合作”发展。 二、“五课一反思”的结构模式 “五课一反思”包括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辩课和教后反思,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上课。上课是一个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活动。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说,是教师最精彩的展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是最基础的样本。 第二层面,观课。这一教研活动环节,既是教师向同行学习、借鉴、取舍的过程,也是为分析、研究、思考获取更多课堂样本的过程。在这个层面,年轻教师获得同行的经验和长处,有经验的教师则获得与同行交流、探讨的素材。 第三层面,说课、议课、辩课。这个层面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在获得上课和观课(包括教师自己做课)信息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思考、质疑,与做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探讨、深化的过程。 第四层面,反思。是教师在最大限度获得广泛课堂信息反馈之后的深入思考和自省、提炼和内化,形成新高度之上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并进行总结的过程。 这四个层面,上课是“五课一反思”的最基础的层面,是观课、说课、议课、辩课的样本。观课是获取样本信息的过程,是说课、议课、辩课的基础准备。说课、议课、辩课是交流和碰撞,是“五课一反思”生成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最佳气场。反思则是一个教师在累积、扬弃之后的个体再思考,进而提炼和升华。如此周而复始,教师驾驭课堂的水平和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五课一反思”的操作流程 上课—一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实施教学预案。这是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xx、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也很能引起年轻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

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xx心理学家xx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xx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会诊xx三、.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活动解析】xx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20xx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一基本原则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过程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 上述所设定的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

如何开展有效校本研修 一、明晰基本概念 (一)校本研修是什么? 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教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伴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三)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 ..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涉及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四)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五)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是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校本研修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 ..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考虑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考虑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以校为本, 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保守学校教研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它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自2005 年1 月6 日江夏会后,我校就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通过业务培训、集体备课、案例研究、机制创新等形式,能有效开发校本教研的潜力,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从而形成学校的校本教研合力,进而催生学校的校本教研文化。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一、以业务 培训为切入点amp;nbsp amp;nbsp 挖掘校本教研潜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教师是校本 教研的实施者,要做好校本教研工作,必需有理论作指导,要推动校

本教研,必需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

是一个资源系统,它蕴藏着巨大的校本教研潜力,假如这个系统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更换,那么就无法适应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因而就不能“连锁引爆”同学的潜能。为此,我校建立了以业务培训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培训,使教师素质的提高植根于校本,服务于实践。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坐下来”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以此为切入点,有效挖掘校本教研的潜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半年来,我校采用讲座研讨法、师徒结对法、观摩考察法、读书指导法和课题带动法等,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本期学校派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县的各种业务学习与培训达76 人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经验交流、学术会议、效果推广;在与江西省白岭镇中心小学、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咸宁市各实验小学等多个学校的交往中,交流各自的经验,不时改进校本教研工作,这些教师作为业务骨干又负责培训其它教师,使我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得以经常化;元月份,我们还聘请了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来我校讲学;6 月份,组织 全体教师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的录像报告;5月份与县教研室、教科所开展了一个月的“手拉手”校本教研调研……专家们以深厚的校本研究理论、自身的切身体验启 迪了我校教师,丰富了教师的业务理论,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 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 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也随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全面推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赞誉,校本教研也凸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实施校本教研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校本教研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的支点,是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

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内涵 (1)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培训、研究、设计好课程,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潜力等等。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2)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主要特征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五德中学校本教研培训资料 为贯彻执行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利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

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立交桥,构建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各类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真正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 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 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 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

学习《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校本研修,是我们所有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三点心得体会: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在从事教学的一这么多年里,一直以为校本研究不是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因此也不会去认真地思考校本研修对教师成长的意义。通过校本研修学习后,我突然明白了教师要成长就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同时要改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经验提升整合。 实践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2、“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这是这次培训班给我感受截然不同的地方是培训班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我。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本着坚持“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切入点,以集中培训与自修研究为主线,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通过全员参加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新理念、新课程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沿着素质教育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修原则 1、创新性原则 2、信息化原则 3、课题化原则 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等,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修课题,课题的确立要原则上在学校大课题的基础上,依据自己教学实际,尤其是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确立相应的子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自学自练,互评交流,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发展,引领教师逐步成为学者型、发展型教师。

4、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进行,求真务实,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共同需求确定研修的内容,设计若干研究课题,尤其是针对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修分析研究,达成共识。 三、研修策略 1、树立先进的研修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突出研修重点,讲求研修实效 3、完善研修制度,探索有效机制 4、整合资源优势,更新研修模式 四、研修的主要内容: 1、进行师德规范的学习。以强化学习的办法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2、进行教学理论的研修,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要通过学习、研计明确课标与教材、课标与教学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 3、进行教材的研修,组织教师学习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体系。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