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主观题)

七、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部分。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个性心理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2.简述心理学的目标。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4)调节与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

3.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七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了解意识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结构。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应研究个体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非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遵循“刺激--反应”公式,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强调研究潜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主义:一切源于思考,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4. 意识有哪些特征?

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意识的自觉性特征,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②意识的能动性特征。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5. 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是指在某个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食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具有动力性。它具有三个功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第二,维持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持续保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并根据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此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环境。

6.举例说明注意有哪些种类及特点?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听到窗外的歌声。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学习听课。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盲打。

7.简述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如“一目十行”。②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③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或活动的注意。

③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8. 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或活动的注意

注意分配的条件:(1)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动作,并且可以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事情上。

9.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影响因素:(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易稳定;内容贫乏,单调静止――难维持稳定(如看照片与看电影)。(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适当变化流动的内容和方式。性质不同的文理科,难易不同的内容适当隔开。(3)和人的主观状态有关:意志强,善于控制,有积极态度,兴趣,目的任务明确――易保持;生病,失眠,疲劳,心境不佳――难保持。10.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者的关系: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二者之间还存在联系。

(1)相同点①对象相同,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依赖的生理机制相同,都是人脑活动的结果,是人脑对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2)区别①内容不同。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②来源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③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3)联系①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②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③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11.举例说明你对知觉特性的认识。

(1)整体性。如线段构成的三角形(2)选择性。如双关图(3)理解性。如B 和13的知觉(4)恒常性。如看晚上的国旗。

12.简述知觉组织原则?

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性、同域性

13.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14.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制定观察事物的计划和方法;(3)启迪积极思维;(4)做好观察总结;(5)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5.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是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是再认。

记忆过程中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相互联系的,识记与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与基础,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

16.简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感觉记忆中的材料保持时间很短,在0.5秒以内,容易被代替,这样保证新信息的摄入,容量大,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1分钟以内,容量有限5-9个单位。)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容量无限。

17.什么是遗忘?影响知识巩固的因素有哪些?

遗忘是指人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影响知识巩固的因素有(1)学习材料的性质(2)学习材料的数量(3)学习材料的意义(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5)学习的程度

18.根据识记和遗忘的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复习?(6分)

遗忘的规律为先快后慢,(1)及时复习(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4)间隔学习(5)提取多种记忆线索

19.简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①语言具有概括性②语言具有物质性③语言是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工具

(2)区别①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属性不同②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③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相关,但是并非一一对应。④思维规律与语法结构和规则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20.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思维是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21.简述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

22.什么是概念?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要充分利用变式、要用正确语言表述、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23.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①知识表征方式②刺激模式③迁移作用④原型启发⑤定式⑥功能固着⑦动机⑧情绪⑨个性特征。

24.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氛围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每点简述)

25.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想象?它们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表象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映像,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征。表象是在多次感知基础上经信息加工而产生的形象,表象是事物形象的概括,含有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心理活动。想象的特点是新颖性和形象性

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2)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天生的聋人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26.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27.简述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②扩大知识经验③进行想象力训练④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28.简述言语的特征。

①言语的目的性②言语的开放性③言语的规则性④言语的离散性⑤言语的个体性

29.简述言语产生的过程。

①动机和意向阶段②内部言语阶段③深层句法结构阶段④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阶段。

30.简述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①咿呀学语阶段②单词句阶段③双词句阶段④完整句阶段

31.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属于同一类但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为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具有反应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特点,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特点④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的特点,情感则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加以流露。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为①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②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32.举例说明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种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举相对应的例子)

33.情绪有哪些功能?

①适应功能;②组织功能;③信息功能。

34简述如何进行不良情绪的调控?

①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②转移注意力③合理地发泄情绪如在适当场合哭泣、向他人倾诉、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和放声歌唱或喊叫④主动用语言控制调节情绪。

35.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相互关系①意志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过程就不能发生。②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影响。没有人的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

(2)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相互关系①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积极的心境对意志过程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心境对意志过程有阻碍作用。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36.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37.简述意志品质特性。

①意志的自觉性②意志的果断性③意志的自制性④意志的坚韧性

38.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9.动机有哪些分类?

动机的分类①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性质,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③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可以把动机氛围高尚动机和卑下动机。④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40.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具有一定影响;(2)成就动机高低与童年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切;(3)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4)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要强;(5)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相关;(6)个人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具有一定影响;(7)个人对学习或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

41.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

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42.什么是气质?气质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气质是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特性包括:①感受性②耐受性③反应的敏捷性④可塑性⑤情绪的兴奋性⑥内向性与外向性。

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气质类型的构成:①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②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③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

④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43.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①气质具有先天性的特点,它更多地受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性格主要是个体行为的内容,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2)气质与性格的联系①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③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

44.简述熟练与习惯的区别。

①两者与需要的关系不同,习惯是满足某种自动化需要,不满足就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熟练是否实现不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体验②两者的意识不同,习惯多具有潜意识性,熟练带有意识性需要有意志力的参与③两者的道德价值不同,习惯有好坏,熟练没好坏之别④两者与任务的联系不同,习惯只与一定情境而不与任务相联系,习惯由情境发动具有被动型,熟练由任务发动具有主动性。⑤两者对照的标准不同,习惯只和先前动作方式对照,而熟练则要与一定客观标准或别人的示范、或技术指标、或活动产品对照。

45.简述动作技能的结构和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结构具有四个维度①连续-非连续性维度②封闭性-开放性维度③精细-粗大维度④简单-复杂维度。动作技能形成经历三个阶段①认知阶段②联系形成阶段③自动化阶段

46.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

47.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①能力的类型差异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48.什么是态度?态度具有哪些成分和功能?

态度是指有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信息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意向。态度的功能有①工具性功能②知识功能③价值表达功能④自我防御功能⑤社会适应功能

49.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

50.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群体是指由若干个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作用: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与影响群体成员的某些需要。

特征:①群体表现为一定人数的集合;②群体成员之间存在持续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相互关系;③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目标,并以次作为群体存在的心理基础;④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

51.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的类型和基本特点有哪些?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

类型:①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②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③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特征:①面对群体压力表现为从众;②从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盲目性;③从众过程中的去个性化。52.什么是服从?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和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区别。首先,多数一致的社会压力会造成从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强使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称为服从。其次,个体在作出服从行为时,服从是被强迫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过程中常带有不满意、不情愿等消极情绪。

5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有:外貌、能力、邻近、相似、互补、性格。

54.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的规模与特点;社会支持;任务的熟悉程度;性别。

影响服从行为:他人的支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为;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个体的人格特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权威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

55.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记忆力内容,记忆有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五类型。

56.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

答:能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剌激物的运动变化;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2)人本身的状态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情感状态;③期待的食物④有机体状态

八、论述题

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1)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海默、考夫卡、科勒。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

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塞尔。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①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语调的运用、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②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和兴趣,并使学习后的实践活动达到熟练。

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故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应做到: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兴趣能激发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当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不懈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求知欲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之一。②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领会和发现事物问的联系,启发、协助、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而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他们盲目地接受成人认可的答案,更要注意不向学生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而要鼓励他们有超常的创造性答案。③加强发散思维和知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应

从以上三个特征,即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即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启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④陶冶创造性人格。人格因素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应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培养。

4.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有哪些?请分别叙述之。

气质的阴阳五行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书《内经》里,按照阴阳强弱,把人分外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分别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人其性情、体质、形态与行为特点。

气质体液说: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生西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气质的体型学说:它认为人的体型与气质特征,以及当这种体型的人患精神病是,其精神病的种类与其体型具有一定的相关。

气质的激素说:人体内分泌的不同激素会激活身体的不同机能,内分泌腺素的缺乏或过剩,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质的血型说:人体内的血型与气质类型之间有密切关系。不同血型的人,气质特征是不同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个体差异及其特点的基础,有机体的所以活动,都是在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是有特质构成的,特质是指个人的神经心理机构,是个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对刺激信息反应的内在倾向,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来推知。它除了能反应刺激信息而产生行为与思想外,还能主动地引发自身的行为,是许多刺激信息在机能上等值,在反应上一致,即不同刺激信息导致了个体的相似行为。人有共同特征和个人特质。按照个人特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不同的意义,将其划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即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将人格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是有可能对某人在某种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加上对情景因素的考虑,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的性质,甚至是人格的数量值。

艾森特的人格类型理论:根据外向与内向和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将人分为四种组合型: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

5.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①生物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生物遗传因素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可能性。②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是家庭教养,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民主和信任的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此外,家庭气氛、父母榜样和家庭结构等也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③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在学校诸因素中,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的榜样和教师的管教方式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

④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地位以及不同的职业都会对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⑤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人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6.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

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第一,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的积累,但能力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影响着他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

7.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怎样理解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正确解释能力发展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的能力发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①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生物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心理学家一般认可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在能力发展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看法就不尽相同了。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传因素差异不大,其能力发展之所以有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

②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使能力发展受阻碍。新社会,广大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营养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能力的发展。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的早期是智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是能九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的。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推动着人们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8.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即多次识记,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识记,巩固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和提高记忆效率的过程。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记忆效果不决定于复习次数,而是决定于对复习的合理组织。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研究表明,记忆目的和意图越明确、越持久,复习态度就越积极、越主动,记忆效果越好。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

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

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九、实例分析题

1. 叶敏是某中学初三学生,她暗下决心要学好英语,要把英语课本上的单词都记忆掌握好。因此,她从上初三的第一天开始就坚持每天记10个新单词。但是,在英语考试中她仍然有很多单词写不出或看不懂。老师评卷时,她感到莫名其妙,那些写不出或看不懂的单词,自己都是在某一天记得很熟的了,但考试时就是写不出来或者看不懂。请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

1、为什么叶敏在某一天记得很熟的英语单词,在考试时却写不出来或者看不懂?

2、如何指导叶敏学习记忆英语单词?

答:(1)叶敏在某一天记得很熟的英语单词,在考试时却写不出来或者看不懂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切实把英语单词记忆掌握好。刚开始是记住了,但很快就遗忘了,所以考试时仍然写不出来或者看不懂。(要展开分析)

(2)要用记忆的规律,尤其是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去指导叶敏学习记忆英语单词。(要展开分析)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2021年心理学练习题库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暂时性心理现象,涉及结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2.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结识活动对象趋向和选取,是个性构造中最活跃因素,重要涉及需要、动机、兴趣、抱负、信念和世界观。 3.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有筹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积极引起或变化被试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客观办法。4.第一信号系统:详细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条件反射系统。 5.个性:指一种人整个心理面貌,即具备一定倾向性各种心理特性总和。 6.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而行动因素。 7.注意:是有选取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她刺激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8.故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9.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 10.知觉:是对作用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某些整体反映。 11.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头脑中保持和重现。 12.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近年甚至保持终身记忆。 13.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过程。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性及内部规律理性结识过程。 15.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同类事物本质特性,舍弃非本质特性思维过程。 16.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办法解决问题,或者产生新颖独创思维成果思维过程。 17.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反映。 18.意志:是自觉地拟定目,依照目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心理过程。 19.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行为方式中所体现出来个性心理特性。 20.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毕某种活动所必要具备个性心理特性。 21.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体现出来稳固心理特性。 22.心理健康:指个体健康心理状态。 23.心理挫折:即挫折,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使个体本来盼望得到实现或满足目的受到阻碍而使个体产生紧张、痛苦或失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 B. 1879年 C. 1903年 D. 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需要、动机、意志 B. 能力和人格 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 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1913年产生的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行为主义 D. 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系统。 A. 需要 B. 动机 C. 意志 D. 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 B. 爱与归属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 B. 效价低 C. 期望值高 D. 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完整word版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不包括的是: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 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 2、文艺复 兴的实质是: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动 D. 宗教化运动 3、关于 17 到 19 世纪的心理 学思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 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奈瑟 5、提出内倾、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 弗洛姆 6、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 自我 7、马斯洛认为,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症病人 D. 超人 8、勒温认为, 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14 / 1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C. 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不包含: A. 真诚一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 10、阿德勒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 利比多 11、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 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行为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应答性行为 14、在华生看来,说话、写字和打棒球属于: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库

概述 选择 1、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了解构成意识的元素,进而探求这些基本元素如何合成复杂 的意识经验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2、实验内省法是下列哪一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3、受进化论影响较大,强调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功能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B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C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D 人本主义humanistic psychology 4、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 义将意识当作心理学研究之主题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5、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6、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观,也不同意行为主义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念 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7、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的学派: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8、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理学,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9、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 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冯特(Wundt)的心理学是哲学和生理学结合的产物 B 詹姆斯(James)开创的美国心理学是哲学与生理学学结合的产物 C 冯特(Wundt)的心理学是哲学和生物学结合的产物 D 詹姆斯(James)开创的美国心理学是生理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产物 11、冯特(Wundt)的学生铁钦纳(Titchener)把冯特(Wundt)和自己的心理学称为: A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B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C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D 人本主义humanistic psychology 12、《心理学与生活》关于“是什么让心理学独一无二(What Makes Psychology Unique)?” 的回答是? A 科学的观念 B 科学的方法 C 研究的主题 D 研究的取向 13、下面哪一取向“强调个体应充分发展自身理性选择和最大潜能(Emphasizes an individual’s phenomenal world and inherent capacity for making rational choices and developing to maximum potential)”? A 认知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 B 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C 进化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华中师大《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研究方法的标志是: A、自然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相关法 2、某项教学改革实验的结果仅仅适用于城市学校的教学,而不适用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这说明该实验研究: A、缺乏构思效度 B、外部效度很低 C、实验信度很低 D、内部效度很低 3、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A、结构级差 B、相对大小 C、运动视差 D、视轴幅合 4、绝大多数被试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 D、绝对效应 5、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相互干扰,采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最好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6、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7、下列关于视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与眼睛一定距离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B、视角的大小决定映像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C、视角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成正比。 D、可以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视敏度,其公式为视力V=1/α(α为视角)。 8、下列哪个术语表示实验中自变量操纵失败: A、霍桑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天花板效应 D、“零结果” 9、反映人的感觉时间辨别特性的是: A、似动现象 B、闪光融和临界频率 C、深度视锐 D、运动后效 10、注意研究中的错觉性结合实验支持: A、两种加工过程理论 B、注意能量有限理论 C、注意的过滤器-衰减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11、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A、类别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12、在“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超常儿童 B、常态儿童 C、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 D、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题 1、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在实验中称作_____ 。 2、在记忆实验中,给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没有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要求被试判断材料是学习过的还是没有学习过的,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 3、视敏度是指 ______ 。 4、唐得斯A、B、C反应时分别是指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法。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而产生的。 6.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 和三个方面。 7.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 9. 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 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 _______ 记忆。 13.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14.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即、中介状态和。 15.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愤怒和。

16.微弱而持久情状态是;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是。 17.性格是一个人的对现实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经过程的灵活性。 19.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 20.气质是心理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 1.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按语义编码 D.按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 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少。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B.启动效应C.词优效应D.近因效应3.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称为()。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4.当自行车不能正常骑行时,人们通常会检查自行车的相应部件,找出故障进行修理,这种思维活动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5.库泊等人(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6.小张阅读《西游记》是,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7.耶基斯—多德逊定律反映的是()。 A.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B.动机与生理的关系 C.动机与目标的关系 D.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8.在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中,稳定的、内控的因素是()。 A. 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 运气 9.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0.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C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管理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单选题 1、下面所列举的职能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者的特殊职能( D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执行 2、心理学上常说的人格决定因素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D )A遗传 B环境 C情境 D年龄 3、下面所列举的环节中,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过程之一( E )A注意 B组织 C解释 D判断 E记忆 4、下面所列举的因素当中,哪一项不属于凯利“三因素归因模型”的成分( D ) A一致性 B一贯性 C特殊性 D间断性 5、心理学家在考虑交叉文化情境下的管理价值观时,关注对权力分布和地位差异的接受还是拒绝的程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B ) A个体与群体取向 B权力距离 C不确定性规避 D男性化与女性化 6、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

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7、需求层次理论是由( C )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佛雷得里克·赫兹博格 C马斯洛 D亚当斯 8、下面所列举的几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压力应对的有效策略( D ) A积极锻炼 B放松训练 C行为自我控制 D情绪自我压抑 9、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有少数派提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与群体规范有关,这样一种情境是指(D ) A社会惰化 B群体偏移 C群体思维 D群体惰化 10、非正式群体的名称最早是由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阿希 B梅奥 C费斯廷格 D卡伦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管理中沟通的功能?(D )A控制和激励 B情感表达 C信息流通 D维持个体的人际关系 12、一个部门里,员工由于对同一个项目方案有不同的看法而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属于(C ) A人内冲突 B人际冲突 C群体内冲突 D群体间冲突 13、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发现的两类相对独立的领导行为维度是( B )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一、单项选择题 3. B.心理现象可分为(B)和人格两大类。 4. A.性格 5. B.心理过程 6. C.情绪情感 7. D.需要 8. C.属于外部感觉的是:(A)。 9. A.味觉 10. B.运动觉 11. C.平衡觉 12. D.机体觉 13. D.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 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D)。 14. A.口水 15. B.铃声 16. C.食物 17. D.灯光 18.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B)。 19. A.边听讲边做笔记 20. B.自言自语 21. C.边吃完饭边看书 22. D.自拉自唱 23.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B)。 24.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 条件的欲求。 25. 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26.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27.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8.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B)。 29. A.幻想 30. B.无意想象 31. C.有意想象 32. D.空想 33.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B)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 保护性的作用。 34. A.嗅觉 35. B.痛觉 36. C.触觉 37. D.味觉 38. 12.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