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2、

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3、

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联系时政材料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本节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教学难点:用典型事例说明如何贯彻这三项原则。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点拨、引导与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复习提问: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生答后,师引导:不论中央国家机构还是地方国家机构,它们都是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并按一定的原则来活动,从而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否则,秩序混乱,国家职能无法有效实现。那么,这些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三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分别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民主集中制与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

关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重要的决定,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批评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的过程。

那么,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指的又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听取了各方面的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要对这些生动的、丰富具体的群众意见、建议,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进里”的加工制作,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集中的过程。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过分地强调集中,不要民主,或过分地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将是一种什么后果?(组织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不发扬民主,那就会出现领导坐在屋里制定政策、办法,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容易导致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

反之,如若事事都要强调民主,而不进行必要的集中,也不能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办法,甚至随波逐流作群众的尾巴,这样,就不能站在群众队伍的前列,指导群众活动,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给国家的工作带来损失,可见,

民主和集中,应做到有同的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在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强调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强调人大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在这个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行使职权。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确保国家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自

主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物。只有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举例:三峡工程:(只在中央才能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搞好这项工程;但地方也要发挥积极性,地方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中央的工程,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人口迁移及利用库区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

3、比较:我国国家机构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主要表现是一样的吗?两者除第一点相同外,其余都不同,因此,不能把二者混淆!

二、对人民负责原则

(多媒体展示):原西安市经委主任赵景章,指使其下属将23名福建人(农民、无业人员和个别职工)冒充为西安市亚细亚服装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组团赴日本学习考察,致使23名出国人员集体出走,成为非法移民,给党和国家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事发后,据查,不法分子张超群、陈家亮等人向出走的23人共收了200万元的出国费,向西安市经委共交出国人员费134.04万元,除去各种开支,西安市经委和市外办分别获得70.35万元和17.9万元,张超群向赵景章和梁红行贿分别是5万元和13.5万元。这样一笔"

钱权交易"给我们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影响。

(设问):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力将助纣为虐

(设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做?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为什么要对人民负责?

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

2、怎么做到对人民负责?

第一,坚持对人民负责,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坚持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人方法。

(多媒体展示)各级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

重视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

设问:政府的这些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

三、依法治国原则

、什么是依法治国?其地位如何?

(多媒体展示)

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标准

宪法和法律

本质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多媒体展示)(对比)人治和法治——人治建立在个人的权威大于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之上,搞人大于法,权大于

法,导致独裁专制。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崇尚宪法和法律,认为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对比)法制和法治——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指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

2、怎么做到依法治国?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前提)

设问:在我国,哪些国家机关有立法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有修改宪法和制定基本法的权力。国务院作为行政机关,只能制定行政法律。

(多媒体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的成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400多件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75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这从数量上反映出我国立法工作成绩显著。

从质量来看,我国的法律和法律决定,正日趋完善。并更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我国的立法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

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和统一。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什么叫依法行政?为什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教材55页最后一段。(含义及行政机关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河南省汝州市原市长徐中和,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徐中和,193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后从一个采煤工,走上了领导岗位,职位日渐提升,徐中和当了市长后,利用公款为自家建造豪华住宅,携妻子、儿女利用公款游玩,并收受了大量钱财,仅洛阳存款就有16万元,美金3500元,黄金饰品20余件,并与其他人贪污、受贿54万元。徐中和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脏枉法、终于成为历史的罪人。

(设问)从材料中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重要标志)

(设问):什么叫公正司法?依法办事?

所谓公正司法,依法办事,就是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进行司法活动。

(多媒体展示)一个检察长沦为阶下囚

993年11月2日,北京市昌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志文涉嫌受贿被逮捕。陈志文在担任检察长期间,利用职务之

便,收受贿赂现金和实物共计2.1万元,侵占公款公物7400元,这是北京市建国以来第一个被查处的检察长。

针对终审法院错误判决珠海特区发展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申诉案,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抗诉,此案经抗诉再审后,法院已于去年撤销原判,为该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这些正反事例告诉我们,法令行则国治国兴,只有走依法治国之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

(设问过渡):有了较完备的法律,是否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4)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确保实施)

(5)做好普法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形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6)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基础)

新课小结: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意识

(2)对人民负责原则——公仆意识

(3)依法治国原则——法制意识

总之,三个原则集中到一点,都体现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课堂练习(高考回眸):1.(XX.江苏)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2年,始终践行:“绝不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意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D)A民主集中制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D对人民负责原则

2.(XX辽宁卷)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c)

①各级党组织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④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侵犯的法律。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500名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对该法进行修改。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坚持(B)

A.民主集中制

B.依法治国

c.对人民代表负责

D.公正司法

4.(辨析题98年)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答案:(1)“国家机关立法”这一提法不准确,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拥有并行使立法权。(2)就国家机关来说,要依法治国,不仅要确保社会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要求国家机关自觉接受监督。(3)就公民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事。

《我国的国家机构》教案全面版

《我国的国家机构》教案 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 ⑴、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划分。 ⑵、理解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情感目标: 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 ⑴、使学生明确我国国家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与原则 ⑵、提高对我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原则的认识; 3、价值目标: 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教学建议 关于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及编写意图 第一节讲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一框介绍了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统。在此基础上,引出第二框我国的国家机构概况,

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党建活动经费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的党建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指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各单位)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设置的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党支部),不包括各单位机关党委。 本办法所称党建活动,是指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学习调研等活动。 第三条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和党费,结合党建工作要求和机关工作实际,按年度编制计划,实行审批备案管理。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应当按年度编制党建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报单位机关党委审核。

第五条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编制党建活动计划,应当充分听取党员意见,并经基层党的委员会或支部(总支)委员会讨论。 第六条各单位机关党委汇总并审核所属基层党组织年度党建活动计划,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部委(党组、党委)批准。 各单位机关党委要严格控制到常驻地以外开展的党建活动规模、时间和数量。 第七条各单位基层党组织根据党建工作需要,临时增加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的党建活动,应当报单位机关党委和财务部门批准。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按党组织隶属关系,将党建活动计划分别报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备案。 第三章开支范围和标准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党建活动经费支出项目包括:租车费、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场地费、讲课费、资料费和其他费用。 (一)租车费是指开展党建活动需集体出行发生的租车费用。 (二)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到常驻地以外开展党建活动发生的城市间交通支出。 (三)伙食费是指开展党建活动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 (四)住宿费是指开展党建活动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 (五)场地费是指用于党建活动的会议室、活动场地租金。 (六)讲课费是指请师资为党员授课所支付的费用。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2新人教版49

、国家机构有哪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

高三复习教案§第38讲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组织原则

高三复习教案.§第38讲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组织原则 §第38讲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组织原则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及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释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明确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教学难点:我国国家组织与活动原则。教学方法:讲解法和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国家机构 1、定义:国家机关的总和 2、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构在判定行为规范时、处理对内对外事物,必须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机构的性质必须与国家的性质一致,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本质。 3、设置: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

(1)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 (2)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3)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国家机构设置变化的依据:国家性质的变化、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职能的重点的变化、国家职能实施方式的变化(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国家机构设置的变化)。4、体系: (1)从纵向看: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2)从横向看: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①国家元首 含义: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谓: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有国王、皇帝、沙皇、女王等的称谓;民主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有总统、主席等的称谓。 产生方式: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的是世袭制,即父传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6.5 国家司法机关 测试试题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6.5国家司法机关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招录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的意见》。下列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二者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 ③二者都独立行使司法权④二者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山东省某高中毕业生陈某因心生妒忌,在填报完自己的高考志愿后,篡改了同班4名同学的高考志愿,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②我们可以自由行使一切权利 ③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④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以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国家的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②人民代表大会授予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③政府、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必须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④人大和政府、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根本目标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4. 在一些“民告官”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曾有行政机关的领导打电话给当地法院请求关照,“千万不要败诉”。这些行政机关领导的行为() A. 是对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干涉B. 表明人民法院行使职权受行政机关制约和监督 C. 是对司法审判工作的监督 D. 说明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5.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敢于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还法治社会一个公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喝彩。这表明() ①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为搜集证据、惩办犯罪,检察官办案可以不择手段 ③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惩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国家司法机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下列属于我国人民检察院职权的是() A. 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B. 审理经济纠纷和行政纠纷 C. 宣告公诉案件被告人无罪 D. 侦查网络金融诈骗活动 7. 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属司法机关,但权力不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B. 人民法院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经济案件,人民检察院负责审理行政案件 C. 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实行监督,人民法院对其他人员进行监督 D. 人民法院由人大产生并对其负责,人民检察院由政府产生并对其负责 8. 人民法院的职权有() ①管理社会②惩办犯罪③行使宪法赋予的审判权④审理案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公生明,廉生威。司法机关要成为有威信的国家机关,就要() ①公正司法②严格执法③办事为民④徇私枉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全面版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2、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 国的全面理解。 3、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联系时政材料说明依法 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本节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教学难点:用典型事例说明如何贯彻这三项原则。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点拨、引导与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复习提问: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生答后,师引导:不论中央国家机构还是地方国家机构,它们都是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并按一定的原则来活动,从而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否则,秩序混乱,国家职能无法有效实现。那么,这些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三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分别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民主集中制与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关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重要的决定,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批评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的过程。 那么,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指的又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听取了各方面的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要对这些生动的、丰富具体的群众意见、建议,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进里”的加工制作,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集中的过程。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过分地强调集中,不要民主,或过分地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将是一种什么后果?(组织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不发扬民主,那就会出现领导坐在屋里制定政策、办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和划分。 (2)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3)运用: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能力方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阶级分析法。 觉悟方面:能正确理解和对待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 教学重点: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国家机构问题。(幻灯片1)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相关问题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我们前面学习的关于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相关知识。(幻灯片2)问:历史上出现过几种类型的国家?这些不同类型国家机构性质由什么决定?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师: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类型国家,一类是剥削阶级性质的国家,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前者的国家机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机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为之服务。所以我们说: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这主要体现了国家机构的阶级性。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幻灯片3)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构在判定行为规范时、处理对内对外事物,必须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机构的性质必须与国家的性质一致,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幻灯片4) (3)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板书) 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如二次大战时,日本政府为了对外侵略的需要,增设了大东亚省、军需省、情报局。 国家机构的职权和国家职能相一致,国家机构是为执行国家职能,实现阶级统治而建立的。因此,国家机构的职权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是国家职能的体现。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承担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承担者。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是应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伴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机构相应地加以变化。

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国家机构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国家机构实际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组成 (1)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国家立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行政机关即负责拟订和执行法律、制订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除法院外还包括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主要特点 (1)阶级性国家机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社会性国家机构一般以全社会正式代表身份,以全社会名义进行活动。 (3)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4)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这样做一是依靠法律强制,一是依靠暴力强制。 组织原则 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七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原理 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国家机构整体为国家机器。国家机构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表征和保证。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权力组织。所谓国家机构,可以定义为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国家机构为国家政治生活所必须。 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结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的功能组织系统 任何国家结构都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 2.全社会性 3.整体性和系统性 4.强制性 1.阶级性: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家结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构的鲜明阶级性集中体现在和表现在国家统治集团身上。 2.全社会性: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国家机构的全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3.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系统。 4.强制性:统治阶级的国家机构活动是以强制力为后盾和支持的。在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强制性包括法制强制和暴力强制。法制强制适用于所有人,暴力强制施用于少数犯罪分子。 三、国家机构的构成 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雅典国家机关进行了分析,认为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此后,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结构体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化。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缺一不可。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处于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着最高国家权力,象征着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其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2.立法机关 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一个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是处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3.行政机关 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执行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是指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务。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就是通常说的中央政府,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政策。 4.司法机关 指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法律解释权和审判权的机关即法院;

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的国家机构 关于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机构 的基本知识。 ⑴、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划分。 ⑵、理解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国家机 构的相互关系,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 养学生以下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 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当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情感目标: 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 ⑴、使学生明确我国国家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与原则 ⑵、提高对我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原则的认识; 3、价值目标: 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教学建议关于第一节的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及编写意图 第一节讲。第一框介绍了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机构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1. 民主集中制原则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集中不是专制主义,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又不是无政府主义,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可见,在这项原则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 (2)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第三,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四,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注意:上述“主要体现”中,前三点体现和反映了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四点体现和反映了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 对人民负责原则 (1)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密切联系群众。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说明:在新时期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 3. 依法治国原则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基本内涵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必要性和(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学案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 则学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1-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学案一、主要知识点 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三条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自学导引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哪三条:、 、。 2.民主集中制原则 1)含义:它是指基础上的与指导下的相结合的制度。 2)体现: 第一、各级人大代表由产生。各级人大对负责,受监督。 第二、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产生,对负责,受监督。人代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第三、在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的主动性、积极性。 3.对人民负责原则 1)我国国家机构是利益的者和者。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是,。 2)坚持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①, ②,③。 3)填写下表:

4.依法治国原则 1)含义: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主体是, 依据是,内容是管理,管理,管理。 2)本质和根本目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的权利,维护的地位。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意义: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④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确保国家各项事业 。这是依法治国的条件。 ②行政机关:要严格。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③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 、。 ④还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加强,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⑤要切实做好工作,作到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把依法治国与结合起来。

《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设计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三、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教案 教学目标: 、 识记: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2、 理解:民主集中制及主要表现、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主要表现、依法治国的全面理解。 3、 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联系时政材料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本节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教学难点:用典型事例说明如何贯彻这三项原则。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点拨、引导与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复习提问: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生答后,师引导:不论中央国家机构还是地方国家机构,它们都是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并按一定的原则来活动,从而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否则,秩序混乱,国家职能无法有效实现。那么,这些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三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板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分别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民主集中制与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宪法的规定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

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 ⑴、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划分。 ⑵、理解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情感目标: 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 ⑴、使学生明确我国国家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与原则 ⑵、提高对我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原则的认识;

3、价值目标: 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教学建议 关于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及编写意图 第一节讲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一框介绍了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统。在此基础上,引出第二框我国的国家机构概况,着重介绍了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第三框是第二框的延伸,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本的引言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言说明本与第一的有机联系及本的主要内容,学习意义。 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原则之一--从宏观到微观,从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和党 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理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和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民主是的基础,集中是目的,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 民主是充分发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过程,集中是将科学的、符合实际要求的东西,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的过程。 在民主过程中,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部长会要求个人、部门、所里利益要至少掌握平衡,如果你不能掌握平衡,甚至将个人利益大于部门、所里利益的时候,你的意见很可能是自私的,符合个人利益很可能不符合部门利益,符合部门利益不符合很可能全所利益)。 在集中的过程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我的意见不被彩信就不行,大不了就不干了,为了捍卫民主哪只能不干了)。 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根基。即使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该真理只要没有经过民主集中制的议决程序也要绝对服从大多数人的意志,该真理有时会因民主集中制的议决程序而被暂时压制。真理要给人们认识理解时间,有时真理要经过局部实践去检验。 二、民主集中制的两种决策方式 民主—集中,集中—民主—集中。均为先有民主后有集中,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方式不同,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创造性的理论在用民主集中制议决时,往往采取集中—民主—集中的方式,先由少数人提出创造性的理论的观点,然后交由全员学习、研究、讨论,进行完善、补充、修改,最后形成共同遵守的行动纲领。 三、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程度和贫富两极分化程度决定着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质量,社会物质财富越丰富,人们参与民主政治的广度和积极性越高,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解决,就会集中精力去谋取生活条件,客观上难以参与民主政治,少数思想境界高的人参与民主政治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富人与穷人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官员为少数者、富人为少数者,穷人又无暇参与或无热情参与民主政治,那么经过民主集中制确定的行动纲领只是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主要表现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表现在国家机关内部关系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体制,强调民主;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更强调集中,追求效率。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 每个民族在全国人大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的人大中也要有该民族的代表。 全国人大设民族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民族事务方面立法或者作出决定;国务院设民族事务委员会作为管理全国民族事务的机关。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有一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设立了民族乡。 《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

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在诉讼过程中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簇语言文字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①国家机关的组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②国家机关的职权由法律规定。 ③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程序由法律规定。 4、责任制原则: 责任制,是指我国的每一个国家机关行使职权,都要承担责任。 责任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的表现方式有两种: ①集体责任制或集体负责制。 ②个人负责制。 5、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一切立法和决策活动都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②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开辟各种途径,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④倾听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6、精简、效率和反腐倡廉原则: ①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

七年级政治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人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政治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人 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二. 重点、难点 1.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原则 依法治国的原则 2.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三.具体内容 1.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一项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说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指的是什么? 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都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通过。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国家机关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或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重要的决定,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批评的过程,就体现了民主的过程。 那么,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指的又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听取了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要对这些生动的、丰富具体的群众意见、建议,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集中的过程。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过分地强调集中,不要民主,或过分地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将是一种什么后果? 如果一味地强调集中,不发扬民主,那就会出现领导坐在屋里制定政策、办事,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反之,如若事事都要强调民主,而不进行必要的集中,也不能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办法,甚至随波逐流作群众的尾巴,这样,就不能站在群众队伍的前列,指导群众活动,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给国家的工作带来损失。可见,民主和集中,应做到有机的结合。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举一实例。 例:三峡工程:只有中央才能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搞好这项工程;但地方也要发挥积极性,地方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中央的工程,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人口迁移及利用库区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 (3)对人民负责原则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