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

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
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S A M系统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 A M)系统 系统层次结构图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由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驼峰控制子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子系统、停车器控制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微机监测子系统、外勤移动子系统、电源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运营决策,优化既有作业流程,完成调度指挥集中管理、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车辆实时跟踪、调度信息集中表示、设备集中监测、现车管理、本务机调度管理、货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局站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信息共享无缝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 SAM系统的应用,实现车站调度指挥、现车、货运、统计过程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调机安全控制,提高车站计划的兑现率,提高编组站改编能力,压缩货车中停时间,提高编组站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调车作业安全保障,提高编组站管理水平。 技术作业图表 计划自动编制与智能调整 实时现车 运输指标实时统计与分析 系统特点:

局站融合,协同编制----计划更精准 管控结合,闭环作业----信息共享,作业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集中分布,高效结合----安全、稳定、灵活,适应编组站作业的复杂性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智能决策,自动编制----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 人机联控,人控优先----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功能丰富,操作便捷----运用自如,高效运行 结构开放,接口标准----易于实施和扩展,适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服务优质,业绩良好----有繁忙站场施工经验 主要业绩: 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 兰州北编组站SAM系统 柳州南编组站SAM系统 昆明东编组站SAM系统 丰台西编组站SAM系统 作业过程管理与自动执行

中国铁路十大枢纽介绍

中国铁路十大枢纽介绍 1.北京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北京铁路枢纽范围:京广线至琉璃河南站;京山线、京九线至黄村站;京包线至南口站;京原线至良各庄站;京承线至密云站;京秦线至通县站;京通线至怀柔北站;丰沙线至安家庄站。

2.天津铁路枢纽:承担着出入山海关车流的编组和天津地区客货到发以及港口物资水陆联运的任务。1949年以后,天津处于京哈、京浦两大铁路动脉交汇点,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先后修建和新建了唐塘复线、京山三线、陈塘支线、南堡支线、津浦复线、北环线、李港线、京九铁路津霸(州)联络线。

3.上海铁路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上海铁路枢纽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吸引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4.哈尔滨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过境运输量很大。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哈尔滨铁路枢纽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兰棱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丁亮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 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北京 100038) 摘要:铁路编组站设计是站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编组站的站型、驼峰类型,到自动化管理,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化编组作业体系。随着路网的建设,有的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有些在路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组站,由于衔接线路的增加,作业量增加幅度较大。随着枢纽客内货外布局的优化,对编组站的站位及规模将会作出新的调整。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探讨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关键词:铁路编组站;设计;分析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46(2011)01-0001-05 Abstract :Railway marshalling station desig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station and yard design,which is gradually becoming matured in terms of station type,hump type and automatic management.However,marshalling station devel -opment is far from ending,with the road network expands,some marshalling station is playing a less important role while some station are undertaking more and more operation work because of new connecting lines.With the optimiza -tion of passenger-freight layout in the terminal,marshalling stations'location and scale will be adjusted.The article dis -cusses the modern marshalling station design in line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Key words :railway marshalling station;design;analysis 和谐铁路建设 Harmonious Railway Construction 0引言 铁路编组站设计是铁路车站设计中最复杂、技 术含量最高的工作,是衡量站场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设计编组站要讲究货车的作业流程,从货车到达、编组,到最后出发,所有的作业功能都有,车场规模也大,线路数量又多,在以前往往倍受建设和运营部门的关注。为了提高编组效率,曾经研究了像箭翎线、子场、燕尾式等多种站型,尽管推广的不多,但也是始终保持发展的前沿。近几年来,随着客运专线的大力发展,站场设计的重点转向了客运站及枢纽格局的调整,编组站的设计从点连式半自动化到自动化,平纵断面设计已经走向成熟,再 加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设计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编组站的设计工作量得到大大简化,甚至有些已成为模式化。编组站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落在管理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上,对站场平面站型的发展论述的不多。但实际上引入既有编组站的线路在不断增加,编组站的作业量也在大幅的增加,有些枢纽编组作业分散产生的重复作业量太大,已经不适应低能耗、高效率的铁路发展,其中一些正在有秩序地整合。有些路网上重要节点的编组站如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兰州等枢纽既有编组站能力已远不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又无法原址扩能。结合路网规划线路的实施和枢纽结构的调整,新建新丰镇、武汉北、成都北、重庆兴隆场、兰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研究与实现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赵秀全、常效辉 1.引言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简称CIPS)管理了编组站内决策层、管理层、调度层、执行层等业务层面的所有站场资源和岗位资源信息;而且针对调度层的管理特点,自动决策安排调度计划;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直接控制自动化系统并接受处理反馈信息,并且根据反馈信息自动调整决策,从而实现了编组站内的全面信息化与自动化。自动决策与执行依赖于站场资源的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其它信息。 站场资源的数据量十分巨大,如果单纯依靠人工录入的方法实现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发生变化后的修改更是艰巨。由于需要比较专业的数据描述,我们在分析了有关的辅助工具(如AutoCAD等)后发现无法直接利用现有的工具实现需求,因此开发基于CIPS系统的专门的CAD工具成为必然。 该CAD是基于全编组站的资源(包括道岔、信号、线路、无岔区段、减速器等信号设备以及调机和CIPS系统下的各控制子系统等资源),以信号工程图为基础,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完成实体对象绘制并对于各实体对象赋予相关的属性,进而产生需要的数据。 根据CAD设计原理,软件提供几何造型、特征计算、绘图等功能,按照构造应用软件的四个要素(算法、数据结构、用户界面和数据管理)进行开发设计,在DotNet FrameWork 平台下用c#语言实现,使得CIPS系统的数据形成流水性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数据准确性。 2.建模 系统所管理的内容包括全部编组站的道岔、信号机、线路、无岔区段、减速器、停车器、调机以及CIPS系统下的各控制子系统。对于这些实体进行抽象,建立起正确的对象模型是实现CIPS系统CAD工具可实现的前提;并且建立的实体结构能够符合关系数据库特点,能够为后续数据运算和挖掘打下基础。 2.1实体单元的抽象 系统所管理的资源都具备基本特征:ID、名称、所属区域、所属系统等。我们在此基

全国不同等级编组站汇总

中国铁路编组站 中国铁路编组站(部分概况) 路网性编组站(15):郑州北、哈尔滨南、苏家屯、沈阳西、山海关、丰台西、石家庄、 襄樊北、徐州北、济南西、南京东、南翔、阜阳北、鹰潭、株州北 区域性遍组站(17):哈尔滨、三间房、四平、南仓、大同、江岸西、武昌南、西安东 宝鸡东、向塘西、江村、衡阳北、柳州南、贵阳南、成都东 重庆西、兰州西 地方性编组站(17):牡丹江、长春、通辽、梅河口、太原北、包头西、安康东、青岛西 淮南西、良山门、来舟、乔司、怀化南、昆明东、武威南、迎水桥 乌西 1郑州北 2向塘西/徐州北(有介绍都说是),不过徐州北的多一些 3向塘西/徐州北 4丰台西(号称中国最大的编组站之一) 5株洲北(一说是全国五大编组站之一,估计就是第五,一说是全国七大编组站之一,一说全国八大铁路编组站之一,号称江南最大)有"北有郑州北,南有株洲北"之称。 6苏家屯/阜阳北(都说是全国六大编组站之一,估计就是第六) 7苏家屯/阜阳北 8南京东/南翔/(号称华东最大编组应该不小)/哈尔滨南 9怀化南(说是九大之一) 10山海关(一说全国十大编组站之一) 附一说石家庄火车站是北方重要的客货中转站,全国三大编组站之一。 襄樊北-一说13大编组站之一) 南翔-说是13大之一,也号称华东最大编组 鹰潭东编组站是全国铁路15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在全路49个编组站中列第17位。(估计排在鹰潭前面的是怀化南和沈阳西或者是苏家屯(看其中哪个不是路网编组)) 轨道数小统计 阜阳北244根铁轨 郑州北228根铁轨 襄樊北113根铁轨(亚洲最大一级三场) 向塘西

小杨村 苏家屯 南翔 柳州南 聊城 侯马北42股道 华东最大编组:淮南西站,南翔,南京东(都对外宣称) 西北最大编组:兰州西,然后是新丰镇(以后扩建) 西南最大编组:贵阳南 华北最大编组:郑州北 华中最大编组:向塘西?株洲北? 东北最大编组:苏家屯,然后是哈尔滨南 华南最大编组:广州北,平湖南? 15路网编组: 郑州北,丰台西,济南西,沈阳西,哈尔滨南,山海关,株洲北,襄樊北,南京东, 向塘西,鹰潭东,南翔,阜阳北,徐州北,广州北 (增加了广州北,鹰潭东,阜阳北)_ 但是不知道苏家屯(沈阳南站)是不是了。 95年的13大编组:(从以下报道推断) 哈尔滨(含哈尔滨南站)、沈阳西、苏家屯、山海关、丰台西、石家庄、徐州北、济南西、郑州北、襄樊北、南京东、南翔、株洲北编组站。 站名所在地性质 郑州北郑州双向纵列式三级八场双推双溜(包括一个交换场和辅调场)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解编能力24,00 0辆/日,总接发能力766列。该站南北长600O余米、东西宽800余米,全站共有道岔898组,信号机828架,各种线路228条,线路总延长454公里,占地5.3平方公里在京广与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作为全国最大的货车编组站、全国铁路第一座综合自动化编组站的郑州北站,目前,郑州北站平均每天接发车500列左右,日均办理车数达2.6万辆以上。自2002年10月初起,单日办理车辆突破3万辆大关,为世界第一。 丰台西北京双向三级七场丰台西站是北京枢纽的主要编组站,于1962年初步建成使用。以后扩建、改造成为上行系统三级三场自动化驼峰编组场,包括下行一级一场在内,配线64条,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解编能力11,66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SAM 系统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 A M)系统 系统层次结构图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由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驼峰控制子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子系统、停车器控制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微机监测子系统、外勤移动子系统、电源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运营决策,优化既有作业流程,完成调度指挥集中管理、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车辆实时跟踪、调度信息集中表示、设备集中监测、现车管理、本务机调度管理、货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局站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信息共享无缝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 SAM系统的应用,实现车站调度指挥、现车、货运、统计过程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调机安全控制,提高车站计划的兑现率,提高编组站改编能力,压缩货车中停时间,提高编组站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调车作业安全保障,提高编组站管理水平。 技术作业图表 计划自动编制与智能调整 实时现车 运输指标实时统计与分析 系统特点:

局站融合,协同编制----计划更精准 管控结合,闭环作业----信息共享,作业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集中分布,高效结合----安全、稳定、灵活,适应编组站作业的复杂性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智能决策,自动编制----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 人机联控,人控优先----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功能丰富,操作便捷----运用自如,高效运行 结构开放,接口标准----易于实施和扩展,适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服务优质,业绩良好----有繁忙站场施工经验 主要业绩: 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 兰州北编组站SAM系统 柳州南编组站SAM系统 昆明东编组站SAM系统 丰台西编组站SAM系统 作业过程管理与自动执行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教学内容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 一、设计目的 1、在学习了“驼峰信号”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2、了解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控制子系统; 3、学习其系统的功能和它是如何管理的; 4、能够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技能。 二、设计内容及说明 (一)设计内容 1、编组站CIPS的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 2、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 3、编组站综合控制系统与子系统 4、驼峰自动化子系统结构与功能 5、电务监测和环境集中监控子系统信息交换。 (二)设计说明 1、关于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是基于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控制、调度、管理、经营、优化、决策一体化。编组站CIPS的核心是集成,集成的作用是将原来编组站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功能更强的集成过程控制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编组站的现代化模式。在铁路局各信息系统的指挥下,通过车站内部横向综合集成隶属不同信息系统大的数据,实现站内的列、调计划的自动生成与自动执行,并达到站内计划与控制执行的互动,使整个“工厂”形成智能闭环系统,突出整体效益。 <1>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构成 (1)共享数据平台 建立了共享数据的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度集中、单一指挥又协同动作的作业程序.

(2)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 实现了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同时由于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执行过程的自动反馈,具有动态优化调整工作计划的功能,真正实现了以计划图表指挥生产。同时集成了执行结果反馈信息,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决策优化的信息环境,使得过去决策算法中不确定或不确切的信息变得确定和确切了,决策结果更加准确实用,行车指挥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改善了信息系统即办公工具的形象。另一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决策不同,由于CIPS的调度决策优化必须适应于计划与执行间的直接互动需要,CIPS系统的决策模式具有主动、实时、动态、完备的特点。 (3)作业过程控制自动化 以编组站管理系统的接发车计划、调车计划、本务机站内折返计划、调车机工作计划等为依据,向计算机连锁分系统和驼峰自动化分系统实时下达执行命令,使所有列车进路、调车进路、机车走行进路及溜放进路自动办理,实现作业过程控制的全面自动化。编组站CIPS大幅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成为最大的收益,最突出的是管控集成代替了人在监控层办理各种进路的手工操作。编组站监控层人员的基数较大,执行层人工环节被自动化所取代的减员效果非常显著。人工环节被取消,使计划与执行之间直接构成智能闭环与互动,调度计划按执行结果的反馈进行自动调节优化与适应,由此自动化原理被应用于信息处理,体现了技术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4)现车实迹自动跟踪 通过车站连锁系统和驼峰自动化系统在计划指导下的执行反馈,自动获取车辆的动态跟踪和作业实绩,实现站内信息流与车流的同步。 (5)信息管理自动化 系统数据整合除必须集成的计划、列车、现车、进路信息外,还可集成车号识别、轴温探测、脱轨器表示、电务监测、环境监控、电源监测及图像监视等信息。在生产管理方面,透过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决策功能,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将运输和管理信息服务延伸到了所有生产管理者和领导的办公电脑上,实现了编组站生产管理的扁平化、透明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动态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编组站运输生产管理模式。 <2>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 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编组站CIPS环境下的管理环节,是数据整合、信息集成的核心。主要职能是:调度计划信息管理自动化、执行过程管理自动化和历史数据管理。对于系统的功能要求有:⑴确报信息收发与处理;⑵铁路局调度计划接收;⑶编组站调度计划辅助决策;⑷计划自动决策;⑸本务机车辅助调度;⑹调车机车辅助调度;⑺解体作业计划编制;⑻编组作业计划编制;⑼调度计划自动执行;⑽实时现车管理与车辆跟踪;⑾全编组站综合“回放”;⑿全编组站预见性推放;⒀统计报表;⒁统计分析;⒂钩计划、列车编组顺序表打印及相关技术作业图表绘制;⒃资源库维护;⒄网络监控管理;⒅系统远程维护。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五种编组场的优缺点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站坪长度短,投资省;车场较少,布置紧凑,作业灵活,集中管理方便;无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交叉及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等。 2.缺点: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改编车流在站内往返走行停留、有调中转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3.适用范围: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辆左右,站坪长度受到限制或远期无大发展,牵引定数小的中、小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图型。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⑴由于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上、下行方向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从而消除了“一级三场” 整列转线困难的问题。⑵改编车辆和调车作业行程较短,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是“半流水”式的,即到达和解体作业是“流水式”进行,而编组和出发作业是“折返式”进行。反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流程,则是逆向“半流水式”的。⑶车列解体时间短,驼峰解体能力较大。⑷车站长度较纵列式布置图短,可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2.缺点: ⑴尾部能力较低。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由于上、下行出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布置,因此,自编列车都经牵出线转线,产生多余的折返行程,从而造成调车场头部和尾部能力不相适应,影响全站设备能力的发挥。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自编列车出发产生交叉。 3.适用范围: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三、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 ⑴为车站各方向的改编列车的改编作业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完全是“流水式”。⑵各方向改编车辆在站内行程短,无多余的走行,缩短了车辆的在站停留时间,所以改编能力大。⑶站内交叉较横列式或混合式都少,通过能力较大。⑷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使用的灵活性大。同时,也可使全站作业自动化方案大大简化,为实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2.缺点:反驼峰方向的改编列车走行距离长;占地较大,投资费用也大。 3.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较强,改编作业量大,或衔接线路方向多,要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及地形允许、远期有较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大型编组站。 四、双向三级六场纵到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⑴反向改编车流作业条件大大改善。保证上、下行改编列车都按照到、调、发顺序流水作业,除折角车流外,不需要牵出转场,无多余的折返行程,且两改编系统平行作业,互不干扰。上、下行两方向改编列车作业条件完全相同。⑵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都很大。由于有两套调车设备,车场又都是纵向排列,进路交叉少,因而能力大。⑶三级六场图型由于车场多、线路容量大,对运量的波动有较大的适应性和机动性,有利于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2.存在问题: ⑴折角改编车流产生重复解体作业。在有三个及其以上方向衔接的双向编组站,必然会产生两系统间折角车流。⑵占地长,站坪约8 - 10 km。由于两系统方向相

铁路车站的分类和作用

车站的作用与分类 我国的铁路车站数以千计,而且每年都在变化之中。当新线开通时,会增 加若干车站;当旧线改造后,也可能减少若干车站。 车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基地,旅客上下车和货物的装卸车以及相关的作业 都是在车站进行的。它是铁路与旅客、货主间的纽带,铁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的 发展、市场的需求的关系如何,车站是最好的观察窗口。 另外,车站也是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在车站里,除了办理客货运输 各项作业还要办理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作业。例如列车的接发、会让、越 行;车列的解体、编组; 如果按照车站所担负的任务量,以及它在国家政治、 车站可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 显而易见,像北京站、上海站、郑州站等一定是特等 如果按车站技术作业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编 组站和区段站又统称为技术站。 如果按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中间站 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人民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 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一般设在技术站之间区段内(或在支线上),它主要 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有些中间站还进行机车给 水。 中间站设备规模虽然较小,但是数量很多,它遍布全国铁路沿线中、小城 镇和农村,在发展地方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间站的设置位置,既要符合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又要适当满足地方工农业 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应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区段站 机车的换挂、整备;车辆的检查、修理等。 车站有多种分类法, 经济方面的地位来划分, 站、五等站共六个等级。 站。

区段站多设在中等城市和铁路网上牵引区段(机车交路)的起点或终点, 是指解体与编组区段和沿零摘挂列车的车站,它是根据机车牵引区段的长度和 路网的布局和规划设置的。 区段站的主要任务是改编区段到发的车流,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机车, 或更换货运机车及乘务员,为无改编中转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办理一定 数量的列车编解作业和客货运业务。 编组站 编组站是铁路网上集中办理大量货物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 其它列车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作业的车站。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大量办理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 作业。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工作,并且按照运行 图规定的时刻,正点接发列车。所以,人们往往称编组站为编组列车的工厂。 编组站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可以归纳为: 解编各种类型的货物列车; 组织和取送本地区的车流,即小运转列车; 设在编组站的机务段还需供应列车动力,以及整备、检修机车; ——设在编组站的车辆段及其下属单位(站修所、列检所)还要对车辆进 行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等。编组站一般设有 专用的到达、发车和调车场,以及 驼峰调车设备、机车整备和车辆检修设备。 点,或有大量车流集散的工矿企业、港 口, 口附近并专为工业区或港口服务的 编组站, 国现有编组站 49 处,分为: 路网性编组站 ——设置在有 3条及以上主要铁路干线的交汇点,编组 2 个 及以上远程技术直达列车(通过 1 个以上编组站的列车),每昼夜编解 6000辆 及以上车辆。 区域性编组站 ——设置在有 3 条及以上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主要编组相邻 通常设在有 3 条及以上的铁路交汇 大城市所在地区。位于工业区或港 又称工业编组站或港湾编组站。中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 车站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运输工作的安全,实现车站工作自动化,一直是世界各国铁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编组站是制造列车的工厂,铁路运输工作的好坏,编组站的工作是决定性因素之一。编组站的工作自动化,包括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和信息处理自动化及进路自动控制等。 一、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 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的基本目标,是取消铁鞋制动员,实现准确的目的制动,保证溜放车组安全地钩钩连挂,以提高作业效率。它的基本设备包括:控制计算机、溜放进路电子自动集中控制装置、制动工具、测试设备(包括雷达测速器、电子秤、风速计、温度计、距离测定器)、驼峰机车遥控设备等。 解体作业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由测试设备将溜放钩车的各种参数(包括速度、重量、溜放距离及风速、温度等)送人计算机,经过计算后发出控制信息去控制制动工具的制动力和驼峰机车的推峰速度,计算机同时还根据预先编制的,存在机器内的解体作业钩计划,去控制电子自动集中控制装置自动转换道岔、排列溜放进路。峰下的电子扫描装置,将

进入线束的车号、辆数记录下来送人电子计算机,以核对其正确性。 在驼峰解体自动化中,溜放车的速度控制是一个中心问题。目前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减速器,即在峰下加速坡和道岔区配置减速器。在编组场股道里面的制动方式则有多种,有的采用减速顶,有的仍然采用辅助减速器进行目的制动,有的则采用加减速装置(如以线性电机为动力的速度控制装置)来控制钩车速度。当钩车速度大于连挂速度时予以制动,当钩车达不到连挂要求时给予加速,以保证钩钩连挂。从理论上讲这是理想的装置,但这种装置结构较复杂,负载能力有限,对大车组往往无能为力,还需进一步改进。 驼峰自动化的运营效果: 1.由于取消了车场的铁鞋制动员,就保证了人身安全。 2.减少了撞车事故。实践证明比较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可避免绝大部分撞车事故。 3.提高了驼峰解体能力,从而提高了编组站的编解能力。这是由于提高了解体速度,减少了机车下峰整理次数,缩短了解体等待时间(驼峰机车遥控使机车退行、推峰能很好地配合)。 4.减少了自然条件对编组站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暴雨、下雾时,编组站工作受很大影响,特别容易出事故,驼峰自动化后基本可以照常作业。

全国各大铁路局简介及分布图

全国各大铁路局简介及分布图 [align=center]中国铁路局[/align] 1、哈尔滨铁路局 位于全国路网东北端。管辖范围地理坐标北纬43°53′(斗沟子站外)至北纬52°58′(漠河县站,全路最北端车站),东经117°40′(满洲里站外国境线)至东经133°6′(前进镇站,全路最东端车站)。本年管内最高气温36.5℃(黑河),最低气温-43.5℃(漠河),年均气温2.97℃,年均降水量498.8毫米。 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陶赖昭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2、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经营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境内的铁路运输及相关产业,运输业务辐射全国各地,是中国特大型运输企业。路局下设蚌埠、南京、上海和杭州4个分局,并与有关地方政府合资组建了合九、新长、宁启、萧甬、金温、芜湖长江大桥等合资铁路公司。全局以津浦、沪宁、沪杭、浙赣、京九等大干线和青阜、淮南、皖赣、宣杭等主要线路为框架,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华东铁路网,营业里程(含合资铁路)达4768公里,全局员工14.6万人。 上海铁路局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近年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用心经营、精细管理”思路,坚持面向市场,不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运输经营实现持续高位增长,并在改革、科技和管理等方面保持全国铁路领先地位,连续5年在铁道部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企业”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2位。 3、沈阳铁路局 沈阳铁路局地处关东腹地,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改革开放,又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有32.75万全民职工的国有特大型铁路运输企业。沈阳铁路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铁路局之一,下设沈阳、长春、大连、锦州、通辽、吉林、通化七个分局(公司),管辖33条铁路干线、23条铁路支线,线路总延长18008.28公里,营业里程9299.1公里。纵贯辽宁、吉林两省全境及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省(区)的部分地区:东至边境城市丹东、集安、图们,与朝鲜接壤;西跨山海关,达隆化,入河北省境内;南抵海滨城市大连,越海路与世界各国相通;北于黑龙江蔡家沟、泰来、鹿道与哈尔滨铁路局接壤。吸引区内共有212个市(盟)县(旗),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全局共有营业站731个,年均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和运输收入分别约占全国铁路总量的16%、11%和8%。全局每日开行快速、特快、旅游、直快和普通旅客列车182.5对,其中,沈阳北—北京的K54/53次、T12/11次,大连—北京的T82/81次、长春—北京的

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

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

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 技术发展策略 摘要:分析铁路编组站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铁路信息化设计 仅限于追随岗位与职能展开,最终会阻碍运输生产组织布局调整与 发展。为此,论述了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总体目 标,并对铁路编组站信息化重新定位,提出调度计划的综合管理、执 行过程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决策。 关键词:铁路;编组站;信息化;综合集成自动化 1 编组站信息化现状 (1)侧重现车管理。目前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比较普及的是现车管理系统,解决了预确报收发、现在车与调车计划管理。而计划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并未成型。尤其是车站调度指挥使用的车站技术作大表(运站一)与车站班计划大表(运站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计算机管理。铁路局或车站尝试研发的作业大表铺画子系统有投入实用的个案,但目前是自成独立系统,主要用于写实,难以形成计算机辅助调度的实效。(2)计划信息仅纵向统一。编组站的调度计划虽分层次、分功能管理,但各项计划之间是紧密耦合、互为前提构成链接与因果关系。目前这些内在联系是建立在车站人员相互间默契或上一层管理的基础上。车站信息化建设看似围绕岗位职能进行管理,实际上形成的是相互绝缘、信息不共享的各种子系统,如行车调度计划子系统、货运子系统、现车子系统等,虽然这些子系统能够实现铁路局至车站的沟通,但编组站信息化的横向联系却彼此是“孤岛”。又如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已普遍应用,车号信息已进入全路系统,甚至编组站到达列车中的每一辆车数据,均可上传至铁道部数据库,但在现实中很难应用于车站自动抄车号业务,这是因为车站的确报与ATIS分属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相互信息不易共享。同属于TMIS下的各种子系统,如果不能实现车站级的一体化,则也很难实现信息共享。(3)管控分离。多年来,编组站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与过程控制自动化等基础技术的发展脱节,结果信息基本上是人工录入,而且信息的流动全靠人为推动,信息自身不能按运输生产过程自行流动,使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受到人为因素制约。过程控制系统是各种计划的最终执行环节,蕴含着大量实时、准确的自动信息。车站信息化管理应与控制系统的计划信息整合在一起。(4)难以提供决策功能。目前 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无纸化办公问题,即使设计有局部决策功能,也因信息缺失而无法正常使用。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因为所需决策基础信息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问题,实质上是信息化规划没有正确的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 系统层次结构图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由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驼峰控制子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子系统、停车器控制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微机监测子系统、外勤移动子系统、电源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运营决策,优化既有作业流程,完成调度指挥集中管理、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车辆实时跟踪、调度信息集中表示、设备集中监测、现车管理、本务机调度管理、货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局站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信息共享无缝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 SAM系统的应用,实现车站调度指挥、现车、货运、统计过程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调机安全控制,提高车站计划的兑现率,提高编组站改编能力,压缩货车中停时间,提高编组站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调车作业安全保障,提高编组站管理水平。

技术作业图表

计划自动编制与智能调整

实时现车

运输指标实时统计与分析 系统特点: 局站融合,协同编制----计划更精准 管控结合,闭环作业----信息共享,作业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集中分布,高效结合----安全、稳定、灵活,适应编组站作业的复杂性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 智能决策,自动编制----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 人机联控,人控优先----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功能丰富,操作便捷----运用自如,高效运行 结构开放,接口标准----易于实施和扩展,适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服务优质,业绩良好----有繁忙站场施工经验 主要业绩: 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 兰州北编组站SAM系统 柳州南编组站SAM系统 昆明东编组站SAM系统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 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2019春北交《铁路运输自动化》在线作业二14页word

北交《铁路运输自动化》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我国铁路机车运用的基本技术政策和发展趋势是() . 长交路包乘制 . 短交路包乘制 . 长交路轮乘制 . 短交路轮乘制 正确答案: 2. 铁路单项技术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利用率计算法和() . 图解法 . 分析法 . 直接计算法 . 间接计算法 正确答案: 3. 随着旅客列车数量的增加,编组站上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增大 . 微减少 . 减少 . 增大或减少 正确答案: 4. 在各类编组站布置图型中改编能力最低的是() . 单向横列式一级三场 .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 . 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 . 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 正确答案: 5. 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时所需的运行时分称为() . 起通运行时分 . 通停运行时分 . 起停运行时分 . 区间纯运行时分 正确答案: 6. 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 . 运送能力 . 输送能力 . 改编能力 . 生产能力 正确答案: 7. 机车交路不应受局界、省界的限制,但不宜超过() . 一个乘务区段 . 两个乘务区段 . 三个乘务区段 . 不受乘务区段限制 正确答案:

8. 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 负荷的均衡 . 负荷的不均衡 . 电压稳定 . 电压不稳定 正确答案: 9.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 . 同一个车站上 . 同一区间的两端车站上 . 同一个区段上 . 同一区段的两端车站上 正确答案: 10. 相对来讲,驼峰解体车列时大车组越多,“天窗”数就() . 越多 . 不变 . 越少 . 越多或越少 正确答案: 11. 当铁路区段上下行车流接近平衡,但因上下行列车牵引重量相差悬殊,因而造成上下行方向列车数有显著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向称为() . 重车方向 . 空车方向 . 反方向 . 优势方向 正确答案: 12. 在机车维修制度方面,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设备利用率,还可以实行() . 计划修 . 弹性计划修 . 诊断状态修 . 专业化集中修 正确答案: 13. 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行车量的措施主要是() . 实行多机牵引 . 采用内燃和电力牵引 . 开行组合列车 . 采用补机推送 正确答案: 14. 平行运行图可以提供最大的通过能力,但在客货共线的铁路上一般并不采用,而普遍采用的是() . 平行运行图 . 非平行运行图 . 连发运行图 . 追踪运行图 正确答案: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SAM系统的介绍 摘要: 近年来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编组站的建设也在稳定快速的发展着。本文首先对编组站自动化进行了相关介绍,接着着重介绍了SAM系统的背景、目的、意义,然后阐述了SAM系统的特点与应用效果,最后作了总结。 关键词:编组站自动化系统;SAM;特点;应用 0.引言 编组站自动化系统(Yar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YACS),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和处理货车信息的系统。比较全面和综合的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包括各种列车从到达至出发的全部站内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以及货车信息的自动处理。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货车信息处理系统和作业过程控制系统,后者又可分为货车控制和进路控制两个子系统。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成熟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编尾可控停车器控制系统、调机自动化系统等控制系统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与整合,实现编组站高度自动化。目前,我国已有成都北、新丰镇、武汉北、贵阳南等大型编组站,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启动了编组站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建设 1.SAM系统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承担着铁路货运任务的编组站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许多车站重新调整了作业岗位,将具备条件的岗位进行职能合并,从而减少作业人员。如利用站调楼集中办公的方法,将各个信号楼的设备集中到站调楼,以减少值班员和信号员数量。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单纯岗位合并缩减作业人员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因为职能的重新调配不等于工作量的减少。相反,一些岗位的工作强度反而会因为新内容的加入而更加繁重。长期在这种条件下从事行车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从维护角度上讲,岗位合并后,许多不同功能的设备混放在一起,甚至有些车站的机房设备也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将不同类型设备填塞入综合设备机械室,由综合工区负责日常维护。由于设备类型繁多、信息来源复杂,给工区维护带来极大难度。 目的 SAM系统的核心是遵循《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从编组站整体效益出发,建成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分析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分析 摘要 通过分析未来运输指挥对编组站的需求,确立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方向,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 关键词: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数据集成;决策集中 编组站是铁路货运运输组织的核心单元,是保证路网畅通、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是铁路工作者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本世纪前,编组站的研究主要划分为二大领域,一是以信息管理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研究,其目标是如何高效管理信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大传播范围,使运输指挥人员更快捷、更准确、更及时地掌握现场情况,提升运输组织水平,提高编组站效率;另一个是以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研究,其目标是如何更安全、更高效地执行现场作业,使现场作业更安全、更高效,通过缩减单项作业时间来提高整体效率。 进入21世纪后,铁路运输供需关系的矛盾更加尖锐,编组站的编解任务不断加重,郑州北、新丰镇等路网性编组站的实际办理辆数已远远高于设计能力,传统的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技术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编组站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也逐步成熟,并已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综合管、控的新一代自动化系统呼之欲出。在此形势下,北京全路通号设计院、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信息中心开始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并分别推出了“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 (ComputerIntegratedProcessSystem,简称CIPS)和“新一代编组站自动化系统”(SyntheticAutomationofMarshallingyard,简称SAM) 两个解决方案。 一、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产品现状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是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峰尾停车器自动控制系统、调机安全监控系统等各种过程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监测、闭路电视监控、微机监测等监控系统,通过信息集成与整合,加上智能决策和调度信息综合运用,实现编组站高度自动化的复杂系统。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是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集成,是编组站自动化技术的质的飞跃。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由于共享了控制系统反馈的丰富信息,使信息系统对站场车辆、设备的状态掌握更加及时、准确,综合自动化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管理,而是从资源规划的角度,去辅助决策者统筹安排全站运输资源和生产计划,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